木心與海外中文寫作
國內文學界最近的大事之一是發現木心。
因為敢於批評,加上文字不錯,陳丹青以一本《退步集》贏得許多讀者的歡迎。今年元月,陳丹青乃鼎立舉薦他老師木心的作品。他說:「我寫書,我出名,就是妄想建立一點點可疑的知名度,藉此勾引大家有朝一日來讀木心先生的書。」原來,陳丹青把自己當成一座橋,為的是引進這位在美國用中文寫作的「大師」——按陳丹青的意見,木心是當之無愧的大師。他說,木心先生可能超越了魯迅構建的寫作境界,是我們時代惟一完整銜接古典漢語傳統與五四傳統的文學作者。
你當然可以懷疑陳丹青的眼光,因為他的本分畢竟是畫家,而非文體家。可是如果你聽到作家陳村說自己讀木心的《上海賦》「如遭雷擊」,又說:「不告訴讀書人木心先生的消息,是我的冷血,是對美好中文的褻瀆。企圖中文寫作的人,早點讀到木心,會對自己有個度量。木心是中文寫作的標高。」你還能無動於衷嗎?《南方周末》推出木心的時候,還把作家阿城當成木心的學生,後來阿城來信澄清,說不是學生,但木心的文章他是欣賞的。
海外(本文所指包括香港、台灣——下同)真是藏龍卧虎,隱藏著不少中文寫作的高手。不說那個自吹500年白話文寫作第一的狂人,這些年,我們先後見識了梁實秋、董橋、胡蘭成這樣的大家,現在又添上一個木心。廣西師大出版了木心的散文集《哥倫比亞的倒影》,經陳丹青和陳村的促銷,市場極好。我沒有買到這本書,只在網上讀了其中的幾篇《上海賦》,還讀了半本他的《瓊美卡語錄》。倒沒有像陳村那樣「如遭雷擊」,但他文字的確極好,雅潔而內蘊豐富,最令人難忘的還是敘述的從容和精緻,國內作家很少具備這樣的品質。
木心的簡歷如下:本名孫璞,1927年生,浙江桐鄉人。上海美術專科學校西畫系畢業。1982年移居紐約,從事美術及文學創作。著有《散文一集》、《瓊美卡隨想錄》、《即興判斷》、《溫莎墓園》、《素履之往》、《巴瓏》、《會吾中》等。
我覺得,木心的優勢是從小接受了傳統私塾教育,又得益於紐約的國際視野。自魯迅提倡「不讀或少讀中國書」後,落實得最徹底的大陸,中國人對傳統文化充滿鄙視並且無知;又因為政治原因,對西方文明同樣充滿鄙視和無知,後果顯露出來,就是造成了幾代淺薄的作家和讀者。相形之下,反倒是不曾燒書不曾批儒的海外華人社區,延續了傳統文脈,顯得人文底蘊相當深厚。這些年被介紹引進的散文大家如梁實秋、余光中、董橋、胡蘭成,無一例外,均以深厚的傳統文化修養讓大陸文學界望洋興嘆。我們才發現,傳統也是美的。
我去馬來西亞旅遊,馬六甲一家小酒店的華人女服務員拿起筆給我畫遊覽地圖,寫在紙上的,是筆畫複雜中規中矩的繁體字。我不但感動,而且驚嘆,心想大陸的許多中學生怕不認識那幾個繁體字,更不用說寫了。她沒受過多少教育,因為當地華人子女從小就要讀華文,學了幾年。我想她也許能夠隨便拿起一本線裝書閱讀,了無障礙,而國內許多大學畢業生未必能。
子曰:「禮失求諸野。」上世紀中國傳統文化在本土衰落,幸好海外還有許多華人社區,為往聖繼絕學,並且向我們展示什麼是純正的中文寫作。雖然不乏諷刺意味,卻是一件幸事。
木心是非常出色的散文家,這是無疑問的,但他是否如陳丹青和陳村所推崇那樣偉大,我讀得太少,尚無法斷言。這些年,學貫中西的海外作家往往以嫻熟典雅的語言能力震懾國人,本土作家往往因此自卑。其實,語言並不是最重要的,純正也只是一種比較高級的文學品質,適宜寫作美文。即使語言笨拙一點,只要有力,並不妨礙偉大——偉大的漢語文學可不僅僅是美文!
附上木心的兩篇短文,出自台灣版《瓊美卡語錄》,可見其文風一斑。
司空小月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