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資本市場「內地化」將帶來什麼影響?
中國政府正著力推動「一帶一路」,并力推人民幣加入SDR貨幣籃子。在此帶動下,資本項目開放有望於年內實現突破性進展。中央決策層頻頻為資本項目開放吹風。在3月下旬召開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5年年會上,央行行長周小川表示,「十二五」規劃在金融改革裡面明確提出,要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今年是「十二五」規劃的最後一年,我們打算通過各方面改革的努力來實現這一點。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與IMF總裁拉加德會面時也表示,中國將推出有針對性的改革措施,加快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基本可兌換,提高人民幣可自由使用程度,為國內個人跨境投資和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中國資本市場提供更多便利,以開放帶動改革。
隨著內地資本項目管制放鬆,作為內地通向國際市場的香港首當其衝。香港的金融市場將受到來自內地的資本的深度衝擊,最為明顯的是滬港通帶來的港股「A股化」問題。自20日以來,三家香港上市大公司的股票市值遭遇腰斬。漢能薄膜、高銀金融以及高銀地產的投資者們遭受的賬面損失共計360億美元,但迄今沒有任一基本面原因(比如一項重大聲明)來解釋這種暴跌。此番暴跌凸顯了香港股市在股價巨幅波動方面的脆弱性,而且引發了這樣的問題:去年才啟動的連通香港與波動較大的上海股市的滬港通,是否正在改變香港股市的格局?市傳背後舞高弄低股價的力量為「北水」。曾任香港證監會主席,現為中國證監會國際顧問委員會委員的梁定邦坦言,中港股市交流日趨頻繁,日後再出現「大陸式的暴炒」依然難以避免,監管機構要完全杜絕亦存在一定困難。梁定邦指出,類似的炒賣手法粗劣,「pump and dump(抬價及出貨),最粗劣、最經典」。
值得注意的是,當前兩地資本市場的相互開放正進行得如火如荼。目前監管層正在研究提升滬港通額度,同時深港通在年內開放也已經成為定局。在5月22日舉行的證監會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鄧舸又表示,中國證監會與香港證監會開展內地與香港基金互認工作,同時發布香港互認基金管理暫行規定,自7月1日起實行。根據現有制度安排,內地與香港基金互認的初始投資額度,設定為資金進出各3000億元人民幣。
我們認為,隨著內地與香港的資金流通渠道打通,香港金融市場必然會出現「內地化」的趨勢。香港與內地資本市場就像兩個池塘:香港池塘水比較清,有清楚的規則,而且有規範的閘門通向大海(指香港是有開放度的、通向國際資本市場的金融市場);內地池塘的水比較渾,近幾年規模迅速擴大,越挖越深,但缺少清楚的規則,波動的勢能很大。現在兩個池塘連通的管道越來越多,內地的「渾水」肯定會越來越多地進入香港池塘,造成香港資本市場的漸變。
這種趨勢下,可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第一、內地資金大量進入香港股市,內地投資者也大量涌到香港市場,促使香港股市開始出現質變,投資風險越來越「內地化」,用「粗劣、原始、簡單」方式進行炒作的特點會突出。香港股市上的內地概念股已超過50%,這是過去所說的「內地化」概念;現在所說的新的「內地化」概念則是內地資金大量參與。第二、過去香港對資本市場有比較完整清晰的監管,但打通兩地市場屬於「制度變革」,這將超越香港的市場監管制度,隨著內地投資者的參與增多,香港資本市場的監管難度肯定會加大。第三、在香港的國際投資者也將被迫適應這種變化,一些規範的投資者會不解,甚至會逐漸離場;但也會有一些投機者感興趣,嗅著「腥味」過來,與市場中的投機者一起來「尋寶」、「造市」。
最終分析結論(Final AnalysisConclusion):
香港素以自由市場為傲,但隨著香港資本市場的「內地化」加劇,如何維持作為一個較高水準的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將是香港面臨的一個問題。
推薦閱讀:
※泛海的資本棋局
※瘋狂的動物診療,獸醫喊話資本大鱷:人傻錢多,速來撒幣
※田園綜合體丨土地問題、資本問題與農民利益問題分析
※政府總是夥同資本家,把老百姓弄得沒錢(上) | 陳經
※《大自然與人》 之 (資本主義 節選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