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 中國世紀?可能在下世紀吧

  中國宣稱其經濟一年增長10%到11%,而且中國官方分析家認為他們的國家將在離22世紀還有很長時間的時候就趕上美國。別信這話。

  首先,讓我們看一下中國官方數據的不真實性。從算術上來看,如果整體經濟一年增長10%,而佔70%的農村地區經濟沒有增長(如中國政府所言),那麼中國城市經濟的增長將是33%一年。城市經濟增長迅速,但沒有33%的速度。

  此外,中國(大陸)的數據與香港的數據有衝突。香港是華南大部分地區的金融首府。2001年,香港出現衰退,據報道它的GDP下降。而毗鄰香港的、人口約兩億的廣東省,據報道2001年它的GDP增長10%。這兩個數據都是正確的可能性有多大?非常渺茫。

  經濟增長率可以從電消耗上推斷。在世界上每一個國家,電力使用的增長通常比GDP增長要快。電力幾乎是所有生產活動的必需品,而且由於效率低,電力消耗往往超過經濟增長。能源成本的提升促使電力應用更有效,但是經濟增長一般仍然落後於用電增長,特別是在發展中國家。

  但如果中國官方數據是可信的,那麼中國省份就有GDP增長速度高於能源消耗速度的情況。這不大可能,因為中央政府的數據也表明單位GDP的能耗在增加——而不是在下降。

  在過去十年,在世界上12個發展最快的經濟體中,GDP增長只相當於能耗增長的45%。在七十年代初,日本已經關閉了耗能的鋁產業。在這個時期,GDP增長是電力消耗增長的60%,這在工業化國家當中是最高紀錄水平。

  用這些數據作為指引,如果我們思考中國的實際耗電(相對容易衡量),並做一點數學題,我們就會得出這種評估:中國的GDP增長在4.5%(用快速增長的國家的平均數)到6%(用日本的最高比率)之間,而不是官方數據所宣稱的10%。

  關於中國總體增長率的官方數據最好被視為與其城市經濟的增長率接近。

  中國官方還宣稱它將趕上美國,並在離22世紀還有很長時間的時候就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

  這些預言不大可能實現,理由大致相同。一個龐大的、經濟上欠發達的國家需要一百多年才能在人均收入方面趕上世界領袖。只要看一看美國的歷史就可以發現儘管美國在19世紀的增長率比英國高得多,但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才趕上英國。在日本開始明治維新的現代化進程後大約150年,按購買力平價計算,其人均GDP仍然只是美國的80%——雖然在名義上它已經趕上。

  美國並非止步不前。事實上,從1990年到2007年,其人均收入增長几乎比所有其他大國的增長得更快。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數據,歐洲人均收入從1990佔美國人均收入的85%下降到2007年的66%.

  因此,可以說扣除通貨膨脹之後,中國的年增長率是4%。這是樂觀的數字,因為中國在下一世紀肯定還有一些不好過的年份。每一個國家都會有——別忘了美國的大蕭條。4%的增長率比任何已經成長百年的大國的都要快。但假使中國可以做到。同時假使美國以過去15年的平均值3%的增長率增長。

  現在預計兩國的增長率:扣除通貨膨脹之後,中國2100年的人均GPD在將不足四萬美元,而美國的接近65萬美元。這是認為中國的起點是人均1000美元,而美國的是4.3萬美元。如果到2100年,中國人口仍是美國的四倍,中國的總GDP仍然無法等於美國的。

  但它不可能有四倍多的人。預計一個國家的人口增長率往往是個錯誤,但我們還是算一算吧:一孩政策和重男輕女所導致的性別比例失衡——中國在21世紀應該會經歷人口下降。然而假使中國人口維持13億人口不變。如果湧入美國的移民仍然維持在目前水平,美國的人口會增長。如果人口每年增長1%(像最近那樣),到2010年將不止翻一番,兩國之間的人口差距將縮小。這些預測會不會實現?誰知道呢?

  清楚的是中國不大可能在絕對或相對的短時期內,在GDP上趕超美國。

  可能會有一個中國世紀,但它將在22世紀,而不是21世紀。(作者 LESTER THUROW)

英文原文:http://www.nytimes.com/2007/08/19/business/yourmoney/19view.html?ref=yourmoney

推薦閱讀:

紐約時報解讀小米:模仿蘋果 依靠雷軍效應
紐約時報:反腐倡廉停不下來 天價藏獒淪為火鍋配菜
2018.3.24期經濟學人,紐約客,時報,讀者文摘,大西洋周刊等外刊更新
一個 UX 的想法:知道你將會移動到的地方(譯文)

TAG:中國 | 紐約 | 紐約時報 | 世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