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和孩子一起找答案

魯魯10歲的時候,我出版了第一本教育書《平凡的孩子也有春天》。某天,我和魯魯去飯店吃飯。邊吃邊聊,聊到我的新書。我說:「我的書一出,很多人都會知道你,因為我寫了許多你的事,大多數都是好事,你就顯得很好,又帥、又聰明、又懂事,太好了!可是,你實際上就是這個樣子,很普通,萬一別人了解了,會說,他哪裡有那麼好,都是瞎說!那我怎麼辦?」

魯魯說:「你就說,人都是變化的,很複雜,你沒準兒觀察他的時候,就正好看到他不好的一面,就認為他不好了。也不對。」

他這麼回答,讓我很驚訝。

過了一會兒,我注意到飯店員工通道的牆壁上有兩句標語,「什麼是不簡單/把最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什麼是不平凡/把最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大意)

我問魯魯:「我好像在其他地方也看到過這兩句話,而且也是在員工通道上。為什麼很多員工通道上都有這樣的標語呢?」

魯魯「哦」了一聲,笑道:「我明白了,這是老闆寫給員工看的,老闆自己看另外的。」

這又讓我很驚訝,這原本是我正在想的,但我還沒有找到合適的話來表達,就已經讓他給說白了。世界上格言很多,但只有老闆有資格決定把哪一句寫在他公司的牆上。最關鍵的不是格言對不對,而是看你選哪一句來說。最後我們得出結論,不能被格言征服,要做支配格言的人。

這就是我和魯魯的對話方式,不是我去教育他,是我們一起找答案。很多孩子都害怕在課堂上回答老師的提問,有的孩子在家裡也不敢回答父母的提問。為什麼?

問答的本意是解惑,你有了不懂的東西提出疑問,對方來解答。因此問方是求助者,答方是解困者,優勢在答方。

但在大人與孩子的交流中,提問往往帶有啟發和引導的目的,變成了一種教育的手段。這時候,孩子並無求助的需要,是大人通過提問強迫孩子思考,而且這種思考往往有預定的答案,需要孩子的回答符合你的要求,這就不純粹是探索,而是帶有了考量的意味。考量便必然與評價聯繫在一起,評價便有風險,有壓力,所以很多孩子害怕被提問,害怕被評價「對了」或者「錯了」,而失去了探索這個問題本身的樂趣。

還是應該讓提問回到它的本意,回到「解惑」的目的上來。這就要求大人放下預設的答案,放下「教育者」的優越感,懷著一個好奇的心,和孩子一起去尋找答案,這樣的提問才是平等的、深入的交流,而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思維會自然而然走到他所能達到的最高處,雖然與你預設的答案不同,但說不定別有洞天呢,更重要的是,那是他自己探索的結果。

(魯稚,作家、親子教育專家,著有《正能量讓孩子內心強大》、《與孩子一起煉愛》等)

2014年03月26日星期三 北京青年報

推薦閱讀:

別人家小孩打你家小孩,你作為大人該怎麼處理?
婚姻里女人最渴望的是被當成孩子
為了孩子,請每天記得大聲朗讀三遍!
高情商的孩子是這樣培養出來的
孩子的注意力,常常被家長破壞了

TAG:孩子 | 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