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接待朋友一樣接待糖尿病
像接待朋友一樣接待糖尿病
降糖:細節決定成敗
人生的道理往往是相通的。比如說,細節決定成敗,這本是人生的一個大道理,大到治理國家,小到規劃家庭,甚至是糖友降糖,細節都能決定成敗。
細節之一:老玉米與黏玉米含糖不同
玉米含有鉻元素,而鉻元素又能夠激發人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於是,很多患了糖尿病的朋友買回家,代替一部分主食吃。這本是一個好習慣,可是,人們往往喜歡吃糯軟可口的黏玉米,不愛吃又難啃又塞牙的老玉米。其實這是一個誤區。黏玉米所含的澱粉量要遠遠高於老玉米,吃老玉米更容易控制血糖,老玉米中的鉻元素普遍高於黏玉米。
細節之二:茶是茶,茶飲料是茶飲料
中國人自古就有喝茶的習慣,對於糖友來說,咖啡不敢喝,可樂不敢喝,天天喝白開水嘴裡又沒味兒,偶爾改善一下口味,就想喝點茶。有的糖友為圖省事,就從超市買幾瓶喝,喝的時候高高興興,喝完了垂頭喪氣——血糖又升了!
您發現沒有,超市裡賣的塑料瓶裝的紅茶、綠茶、烏龍茶,「茶」字寫得很大很明顯,可是往往在不起眼的地方寫著「飲料」兩個字——其實,這不能算作嚴格意義上的茶,而應歸屬於茶飲料。茶飲料裡面加上蔗糖,糖尿病患者偶爾喝上幾口並無大礙,可如果拿它當白開水喝,血糖肯定超標。要想喝茶,您不妨去買名副其實的茶葉來泡茶。
細節之三:誰說無糖食品不含糖
中國是一個美食的國度,一年到頭,不要說平常,僅僅是節日,就有無數的美食可供享用。這一樣樣的美食看上去誘人,聽起來喜人,可對糖友來說真是既饞人又折磨人——含糖太多,怎麼敢吃啊?
於是,市場上就有了種種「無糖食品」,諸如無糖元宵、無糖月餅等。這些食品號稱不添加任何糖類,很多人吃完後血糖還是超標。
實際上,號稱「不添加任何糖類」的無糖食品本身就是澱粉做成的。澱粉不甜,但是吃進肚子就會變成糖,同樣會升高血糖,所以,無糖食品吃的時候也要相應減去主食的量。
細節之四:酸奶中的甜蜜陷阱
酸奶是個好東西,可以補鈣、補充蛋白質,還含有益生菌,對消化有好處。近年來的研究表明,適量喝酸奶可以有效抑制女性陰道內的有害菌。因此適量喝酸奶更加有益,但酸奶也會升血糖。
其實,在食品公司製作酸奶的過程中,是用蔗糖作為發酵促進劑的,因此,酸奶中或多或少都含有一定量的糖。食品公司常常會在酸奶中添加蔗糖、果汁、水果碎塊,這樣酸奶中含的糖也不少。
細節之五:黑巧克力純不純很關鍵
黑巧克力對心臟有好處,還能軟化血管,抵抗自由基,黑巧克力能提高胰島素的活性,幫助糖尿病患者更好地控制血糖。
需要注意的是,市場上賣的黑巧克力有很多在製作中加進了糖,有的還加進了果仁,這樣的黑巧克力吃多了會有升高血糖的風險。您在市場上選購黑巧克力,選擇純黑巧克力(不加蔗糖和果仁的)較好。
細節之六:感冒沖劑與咳嗽糖漿:糖友要慎服
感冒沖劑和咳嗽糖漿幾乎家家必備,但是,糖尿病患者就不能隨便吃這些家庭常備葯,因為它們含有一定數量的糖分。您可以購買無糖型的感冒沖劑和咳嗽糖漿,或聽從醫生或藥師的建議。
糖尿病是一根鬆開的鞋帶
有這樣一個故事:
在世界田徑大獎賽的賽場上,兩位來自於不同國家的勁敵在為冠軍而拼搏。發令槍響了,兩個人像箭一樣衝出去,把其他選手遠遠拋在了身後。這似乎註定是一場殊死決戰。突然,人們發現,跑在最前面的藍衣選手不停地低頭,順著他的目光大家發現——他的鞋帶開了,然而如果這時候停下來系鞋帶,冠軍無疑就會拱手相讓!藍衣選手明顯受了影響,冠軍屬於原來跑第二名的紅衣選手。就在大家都為藍衣選手因為一次小小的意外與冠軍擦肩而過而扼腕嘆息的時候,紅衣選手發表了冠軍感言:「我的鞋帶在起跑後也突然開了,然而,我裝作沒看見,只是在跑的時候更加小心,以免踩到它。」
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糖尿病不也像一隻鬆開了的鞋帶嗎?我們不過分地被它牽扯精力,反而平靜地接受這個現實,把它當成我們身上理所應當的一部分,更加謹慎地跑完餘下的人生之路,有誰說我們不是冠軍呢?
傻笑能對糖友有益
研究發現,笑對人類來說,不僅僅是情緒的表現和社交工具,它還是天然營養品。笑特別是傻笑帶來的肌肉運動和神經內分泌功能的改變,對避免血糖過度上升有好處,還能提高免疫力。
——砸砸手腕降降糖
「張大民」和「雲芳」是一對患糖尿病的兩口子,他們失望過,迷惑過,氣餒過,但最終攜手走上健康新生活。我問「張大民」和「雲芳」兩口子,血糖控制得這麼好有沒有什麼獨家秘技?
禁不住我的軟磨硬泡,眼前這憨厚熱情的兩口子把他們的絕招傳授給了我。經過大民兩口子的許可和中醫專家的認可,我把它寫出來,奉獻給廣大讀者朋友。
絕招其實很簡單:就是每天早晨、中午、晚上各利用10分鐘的時間,一隻手握拳,用關節突出的部位捶擊另一隻手的手腕部位,手腕內側、外側都要砸到,一圈圈兒地捶擊,直到手腕發紅、發熱為止;然後更換另外一隻手。手部完成之後,用同樣方法捶擊腳腕部位。需要注意的是,不能空腹操作,最好在飯後一個小時以後進行。操作時挺身坐直或站立,細心感受手腕部位血脈流通的感覺。
讓我嘖嘖稱奇的是,如此簡單的方法,怎麼能幫助身體調節血糖?怎麼能讓身體強壯起來?中醫專家告訴我,人身上的穴位星羅棋布,但不是憑空出現的,每一個穴位都與相應的臟腑相對應,每一個穴位都有它自己的陰陽和五行屬性。《說文解字》對穴字的解釋是「坑」,今天我們說洞穴、巢穴,用的也是坑的意思。可是我們看身體表面,並沒有坑坑窪窪的地方啊?那「穴」從何來呢?其實,中醫認為穴位是精氣匯聚的地方,精氣填充至此。
人類漫長的進化過程中,產生了自愈的本能。在無數次的偶然之中,我們的祖先意識到了身上這些穴位奇妙的療傷治病功效,於是,經絡學說產生了。我們身體上的每一個穴位就好像一味中藥,每一條經脈就如同一劑湯藥。而手腕、腳腕正好是每一條手足經絡都經過的地方。按摩手腕腳腕可激發手足十二經脈的精氣,打通淤積在身體中的滯濁之邪,喚醒身體自我的平衡,激發生命自愈的本能。
留心注意觀察生活的朋友可能會發現,中醫大夫診病的時候,讓您伸出左手,給您號號脈;再伸出右手,同樣再號號脈。西醫大夫就不一樣了,拿出聽診器,開出檢查單,整個一溜夠。為什麼中醫西醫有這麼大的區別?中醫大夫僅靠摸摸小小的兩隻手腕,就能代替西醫全套的檢查設備嗎?
這裡面的門道就多了。中醫講究整體觀念,把人當成一個整體,就像一盤棋,棋子和棋子雖然在距離上有遠有近,但是,任何兩個棋子都是有關係的,挪動任何一顆棋子,整盤棋的局勢都會發生變化。棋子是「形」,棋子與棋子之間的關係、整盤棋的局勢是「神」,中醫很講究這個「神」的作用。所以說,中醫是個關係學,理順了臟腑之間的關係、經絡之間的關係,病自然會好。可以這麼說,沒有哪個器官能分開看,沒有哪個組織能單獨存在,人就是一盤棋,下得好,身體就健康;下得不好,病就來了。
再回過頭來說手腕。中醫大夫號脈號的是「神」,是臟腑狀態、功能在身體體表的反映。中醫大夫把他的三個指頭搭在您左手的寸、關、尺部位,號的是您心、肝、腎之神;右手的寸、關、尺部位,號的是肺、脾、命門之神。所以我們有時候在診脈的時候會聽見中醫大夫說「您心火太旺了」「您肺氣不足啊」「您脾胃不和」,這些全都是相應臟腑的「神」告訴醫生的。手腕是個很神奇的部位,方寸之地,反映出內在臟腑的狀態和功能,就像是一個故意裝反了的門鏡,透過它,屋內情景一覽無餘。西醫檢查手段固然高精尖,但在五千年前,我們的老祖宗早就用「門鏡」做到了。
生活中我們常會聽人現身說法地宣傳,戴玉鐲子、玉手鏈吧,戴上就會發現身體好了很多,精神頭也大了,還不愛生病。其實,這跟手鐲、手鏈本身關係不大,倒是跟手腕部位天天被動地受到按摩和刺激有關係。
所以說,花幾千幾萬塊錢買個翡翠手鐲戴著,還不如天天捶捶手腕更健康更實惠。
上下班路上,散步的時候,吃完飯看電視的時候,在所有方便砸手腕的時候,糖友們不妨砸砸手腕降降糖。
最好的大夫是自己
中醫自古就「道法自然,醫法自愈」的說法,人人都能成為自己身體健康的主人,關鍵是自己如何去做身體這個紛繁龐雜的大公司的CEO,如何運籌帷幄地把握身體的狀況。平時少看電視、少玩電腦,少在鋼筋水泥的樓房裡待著,多運動,多親近自然,留多一點時間給自己,放鬆身心並且細心觀察身心的感覺。
我們的身體是最忠實於我們的,你善待它,它忠實於你;你不善待它,它仍然忠實於你,直到油盡燈枯。其實,醫生只是在關鍵的時候拉你一把,真正救自己的,只有自己。
掌握5個法則,玩轉胰島素
我是學中醫出身,對於給自己注射胰島素並沒有太大的問題,但是在採訪中我發現,很多糖友在最初給自己注射胰島素的時候,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眼前這對夫妻也不例外。
「張大民」告訴我,雖說他是個五大三粗的大男人,可是對針管之類的東西非常過敏,最初自己給自己注射胰島素簡直就是受罪:手哆哆嗦嗦地,還沒挨上皮膚,就抖得像篩糠,好不容易找准了位置,又把握不好該朝哪個方向扎,扎多深合適。每次都是牙咬了又咬,腳跺了又跺,胰島素還是沒打上。在這方面,妻子的天分就高多了,自己注射之後,還給丈夫注射。「怪不得醫院護士都招女的呢!」他經常這樣調侃。但是,調侃歸調侃,他不能一輩子依賴妻子吧?遇上妻子出差在外,他硬著頭皮也得往身上扎。時間一長,他膽子大了,經驗也越來越多。而且,還總結出一套法則來。
(1)、「30法則」:就是飯前30分鐘注射。不要早也不要晚。早了血糖降下來飯還沒吃進去,血糖就會過低,容易發生低血糖反應;晚了飯都吃進去消化完了,血糖升上去了,胰島素還沒有起到作用,這不成了馬後炮嗎?所以,這個時間要掐准。家常便飯好掐時間,遇到外出吃客飯可怎麼掐時間呢?菜上晚了,遲遲不能吃上,您可以先喝上幾口甜飲料墊墊底,以免血糖降得太低。等飯菜來了,再適當扣減喝甜飲料攝入的糖分;菜上早了,還沒到半小時,飯菜全齊了,總不能瞪著眼睛看著別人吃吧?這時候可以先少量吃一些不怎麼升血糖的食物,比如魔芋、木耳、芹菜,等到半小時後再正常飲食。
還有一種方法,通過選擇不同的注射部位來隨機應變。各個部位對胰島素吸收的快慢速度不同,從快到慢依次是:腹部肚臍周圍>上臂外側>大腿外側>臀部外上側。也就是說,肚臍周圍如同快速反應部隊,速度飛快,招之即來,如果吃飯提前了,就要趕緊調來快速反應部隊來應付敵軍,注射吸收快的地方,比如腹部肚臍周圍;臀部外上側就如同步兵,速度慢,如果吃飯晚了,就要注射吸收慢的地方,比如臀部外上側。這樣一看,擺平高血糖就如同調兵遣將,吃什麼、何時吃,這是敵情;用多少胰島素、注射在哪兒,這是策略。
(2)、「45法則」:就是45度進針。胰島素講究皮下注射,皮下的意思就是皮膚以下,肌肉以上的部分。沒學過解剖,更沒掀開皮膚研究過,這個「皮下」該怎麼找呢?捏起皮膚,注射器或注射筆與皮膚呈45度角進針,就正好能夠打到皮下。
(3)、「2快1慢法則」:以前害怕打針,其實並不是因為長長的針頭看上去嚇人,也不是因為看見拔針的時候出點血就頭暈,而是針頭在一進一出的時候真是太疼了。一位資深護士長給我透露了一個打針不疼的訣竅,就是進針、出針的時候盡量速度快,皮膚還沒有感受到疼痛的時候,針已經迅速離開了;在打葯的時候正好相反,要盡量慢一些,捏起皮膚的手要慢慢鬆開,讓藥液緩緩進入身體里。用這個訣竅一試,嘿,還真不疼了。此外,在進針之前,可以先在皮膚上輕輕試試,找感覺不太疼的地方扎。人皮膚上神經的敏感程度並不一樣,只要細心就能發現哪裡適合注射。
(4)、「1條線法則」:盡量保持進針、出針的路線筆直,不偏不倚,從哪兒進就從哪兒出。道理很簡單,打針就像打隧道,從哪兒進去從哪兒出來,隧道是個管道,開口就只有針頭那麼細;要是出針與進針的路線偏離很大,那麼針頭離開皮膚的一剎那,隧道的開口就會遠遠大於針頭的粗細,相當於皮膚硬生生被豁開了一個大口。這樣能不疼嗎?
(5)、「2.5法則」:每次注射胰島素,要選擇新的注射點,這個新的注射點至少要與原注射點相距
用胰島素≠病情加重
很多糖友都害怕使用胰島素,一聽說誰用了胰島素,就斷定他的病情加重了。其實不然。是否使用胰島素,與病情輕重有關,更與糖尿病的類型、患者身體狀況等多種因素有關。舉個例子說,一個年輕的1型糖尿病患者,比如我,病情很輕,但是需要使用胰島素;而一位70多歲的2型糖尿病患者,病情嚴重得多,還出現了眼部併發症,但是他通過改變不良生活方式和口服降糖葯治療,血糖控制得很好,就不用胰島素治療。
使用胰島素真的會上癮?其實,胰島素不是毒品,不會使人上癮。有些患者在醫生建議下使用一段時間的胰島素,讓自己的胰腺好好休息,盡量保護殘損的胰腺功能,等血糖穩定了,還可以撤掉胰島素,換上口服降糖葯。
還有的1型糖尿病患者一直使用胰島素,也能像正常人一樣生活和工作,也能夠長壽。
光腳踩泥地,血糖竟然正常了
一個晴朗的午後,在崇文門教堂外的咖啡館,我見到了她:滿頭銀髮絲絲不亂,聲若洪鐘。她叫方華(化名),是一位退休翻譯,如今是教堂唱詩
每一位糖友都有自己的一套養生、控糖絕招,那麼,眼前這位神采奕奕、充滿激情的老人,是不是也有不為人知的秘方呢?
說明了我的意圖,沒想到她大方地說:「也不算什麼秘方,算是我自創的養生方法吧。」我眼前一亮!沒想到她的秘方說出來,讓我大跌眼鏡:原來就是光著腳丫,在泥土地上走。這算是哪門子養生方法啊?我哭笑不得。
看我這副難以置信的表情,她笑了,帶著我來到不遠處的東單公園。方華開始示範她的踩泥土養生法。只見她信步走到松樹林中,脫下鞋,再脫下襪子。她示意我照著她的樣子去做。「必須踩泥土地。」方華告訴我,只要天氣允許,她每天早晚都會來這裡走上半個小時。
自從每天光腳行走,原先吃的拜糖平減了量,血糖依然非常令人滿意。這個養生法好幾個糖友都試過了。有一位53歲的
泥土,何以造就降糖的神話?在圖書館一排排的中醫古籍之中,我終於揭開了謎底。堪稱中國古代智慧之精華的奇書《周易》認為,人屬於「坤土」。《黃帝內經》有「同聲相應,同氣相求」的說法,意思是,同樣屬性的東西容易湊到一起,也就是「物以類聚」。人既然屬土,那麼就與自然界的土壤分外親密,人與泥土親密接觸,通過泥土對人的作用,可以治癒疾病,休養身心。我驚訝地發現,赤足走路竟然不是今人自創,《黃帝內經》早已經記載了古人就有清晨起來赤足、散發在庭院中行走的養生習慣。無論是中國古代哲學,還是醫學,都十分講究五行在人體健康方面的應用。《黃帝內經》把五行、五方、五臟、五季的對應關係闡述得十分清楚:
東方屬木,對應肝,季節為春;
南方屬火,對應心,季節為夏;
西方屬金,對應肺,季節為秋;
北方屬水,對應腎,季節為冬;
中央屬土,對應脾,季節為長夏。
細心的人會看出其中的玄妙之處:五行中,土處在最特殊的一個位置,不偏不倚,居於正中。五臟中,脾處於最特殊的位置,不上不下,也是居於正中。居於正中的位置,有一個得天獨厚的好處,就是它可以起到「糾偏」的作用,就像站在十字路口的交警能夠指揮四面八方的交通一樣,哪個臟腑有了不良傾向,太過了,或者不及了,居於中央位置的脾就能及時調整。
脾土如此重要,卻是糖尿病患者的一個軟肋。中醫講「脾失健運,痰濕內生,化成內熱,耗傷津液,發為消渴」。一連串的問題,很像多米諾骨牌效應,骨牌的第一張,恰恰是脾。
那麼,光腳踩踩泥土地,讓「泥土」和「脾土」串通起來,讓自然界的土去激發、補充人體的「土」,自然對糖尿病人有好處。現代中醫又是怎麼解釋的呢?
一位研究中醫推拿學的教授分析說,泥土是一種很好的按摩材料。光腳走在泥土上,土質對腳底起到均勻的刺激,鬆軟濕潤的土質能夠恰到好處地貼合腳底,並起到一定的緩衝作用,這是任何手工的按摩都達不到的效果。此外,土質中的小石子、小沙礫能對腳底的穴位進行中等強度的刺激,每走一步,都是一次腳底按摩。
物理學上的解釋更有意思:物理學家研究發現,人類能夠合成數以千萬計的化學品,這些化學合成品都是自然界所沒有的,比如化纖、尼龍、聚酯等,這些材料穿在身上,用在手中,不知不覺產生了無數的靜電電荷,日積月累,人成了負載這些電荷的大電池。
可是,人體本身是個生物電磁場,人成了大電池之後,與自然的平衡被阻隔,被更改,就會生出病來。所以,當人頭頂藍天,腳踩大地的時候,是在自我放電,把身上積累的靜電電荷釋放出去。
接接地氣養養生
如今,人「接地氣」的機會越來越少。在高層寫字樓里工作的人,不妨中午休息的時候到樓下走走,接接地氣。並不是走在地面上就叫「接地氣」。最好光著腳,或者穿布鞋,走在土地上,才有效果。穿著皮鞋、旅遊鞋走在柏油路上、人行道上、商店裡、超市裡是接不到地氣的。特定的時間唱歌能平穩血糖
踩泥土,吃中餐,服藥膳,當然還要按時吃藥,這就是方華輕鬆搞定高血糖的奧秘?我知道,她是老年合唱團的指揮,這個,和控制血糖有無關係?聽了我的疑問,方華阿姨點頭肯定:「有關係的,唱歌有利於控制血糖,特別是有助於保持血糖平穩。」「有這麼神奇?」「真的。有段時間,我血糖很不穩定,吃過葯後降得很快,吃過飯後又稍稍超標,這個很不好辦。後來我參加了合唱團,每天唱歌1個小時,同時做指揮,一段時間之後,血糖竟然奇蹟般地穩定下來了。」「您什麼時間唱歌?唱的是什麼歌曲?」「每天上午九十點鐘。唱的歌曲不固定,當然了,作為老糖友,《甜蜜蜜》是我的保留曲目。」
上午特定的那段時間唱歌會有如此神奇的療效,是巧合還是其中暗藏不為人知的秘密?人體的聲帶離胰島那麼遠,聲帶一震動,就能讓胰島也跟著興奮?多年的記者生涯讓我養成了一個習慣:狠狠挖「料」,深深求索。挖到「真料」的欣喜遠遠比不上之後求索過程的興奮,求索的過程本就是一種收穫。
我帶著求索的虔誠和興奮去尋找答案,為廣大糖友,也為我自己。我發現,《黃帝內經》就有關於音樂與人體健康的記載。天(自然界)和人皆有五行:木、火、土、金、水;五色:青、赤、黃、白、黑;五音:宮、商、角、征、羽;人有五臟:肝、心、脾、肺、腎;葯有五味:酸、苦、甘、辛、咸。五臟與五行、五味、五音相對應。人生於自然,長於自然,是自然界陰陽交感的產物,當然與自然界的五色、五音、五味、五行相對應。人有萬物之靈,音樂有萬物之情,人與音樂自然相通,所以,音樂影響人體健康也就不足為奇了。
那麼,上午九十點鐘,這個時段有什麼特殊之處嗎?一番研究之後,我恍然大悟!原來,古人發現一天十二個時辰(24小時)分別對應人體的十二條經,每一條經在各自的時辰「上班」,這在《黃帝內經》中有明確闡述。上午7點到9點為辰時,是足陽明胃經上班的時間;9點到11點是巳時,是足太陰脾經上班的時間。在這個時間段內唱歌,全身氣血加速運行,自然能激發脾胃二經的精氣,讓它們協調運轉。而我們知道,糖尿病的病因是「長期過食肥甘,損傷脾胃,痰濕內生,釀成內熱,耗傷陰液,發為消渴」,病根不在別處,正在脾胃上。
由此可見,九十點鐘唱歌能控制糖尿病,不是巧合而是必然。
其實,生活中很多看似偶然的現象,都有必然的因素在裡面起著或明或暗的作用,這是生活的哲理,也是生活的趣味。
合上《黃帝內經》,讓我們看看心理學家怎麼說。
心理學中有一種「自我實現」的說法,源於多次的實驗。把志願者隨機分為兩組。一組志願者每天對著鏡子跟自己說:我很聰明,我很漂亮,我很健康,我一定能成功。另一組志願者每天同樣對著鏡子跟自己說話,只不過內容不同,他們說:我真笨,我真丑,我身體不好,我的生活一團糟。兩個月後,研究人員發現,對著鏡子給自己積極暗示的人,他們普遍身體狀況更好,工作成績更大,而給自己消極暗示的人則正好相反。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給自己貼上什麼標籤,會決定自己往什麼方向發展。所以糖尿病患者如果能敞開心懷,笑語歡歌,給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給自己貼上健康的標籤,身體就會越來越好。
國外的研究也對唱歌有助於身體健康持肯定態度。研究人員發現,人在唱歌的時候,大腦中會釋放出一種激素,名為催產素,初生嬰兒在享受母親的愛撫時,戀人或夫妻在含情脈脈地相互對視時,人在工作中取得成績時,體內催產素的濃度都會升高,給人一種幸福、安詳、舒適、愜意的感覺。研究人員還發現,合唱團的成員每次排練後,他們體內的一種特殊的免疫球蛋白含量會增加,而這種免疫球蛋白可以增強人體的免疫力,使人有力地抵抗多種疾病。由此可見,唱歌對身體健康十分有益。
採訪到最後,方華做了個形象的比喻:「我們糖尿病患者是被種錯了地方的橘子樹,所以結出了又苦又澀的果實,但是,換個活法兒,找到順應天時、地利、人和的生長空間,照樣能結出大甜橘子。」
聽音樂,見人下菜碟
治療情緒不穩定:貝多芬的《第八交響樂》、博凱里尼的《A大調交響樂》、莫扎特《G大調弦樂四重奏》、門德爾松《仲夏夜之夢》、德彪西《愛之夢》、《梅花三弄》、《高山流水》、《月光下的鳳尾竹》、《琵琶語》、《初雪》、《童年》
治療抑鬱症: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2號》、西貝柳斯的《芬蘭頌》、民樂《春江花月夜》、《漁舟唱晚》、《步步高》、《雨打芭蕉》
治療亞健康:貝多芬《鋼琴奏鳴曲第七號》、巴赫的《小提琴d小調協奏曲》、民樂《陽關三疊》、《良宵》、《梁祝》
伸懶腰:溝通陰陽,可降血糖
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伏案工作久了,伸個懶腰,頓覺神清氣爽,渾身舒服。
伸伸懶腰就能溝通陰陽,還能幫助降低血糖?這不是天方奇談吧?找根據去!武俠小說中,功夫登峰造極的劍客在修鍊武功的過程中,都有一個需要超越極限的時期,這個時候,他們需打通任督二脈,達到身與心、心與氣、氣與劍的天然合一。這雖是文學作品裡的描述,但是人體確實存在任督二脈,溝通任督二脈也確實會對人體產生不可思議的奇妙效果。
中醫認為,在人體胸腹部的正中線上,有一條經脈叫做任脈,掌管一身之陰;在人體後背的正中線上,有一條經脈叫做督脈,掌管一身之陽。《黃帝內經》說人體「抱陰負陽」。抱陰就是說人體正面胸腹部屬陰,負陽就是說人體後背屬陽。所以,任脈和督脈很厲害的,人體陰陽都由它們二位管著呢。
在人生病的時候,很常見的一個動作就是捧著胸抱著肚子,哎喲哎喲地呻吟。在人咽氣升天的時候,我們看電視劇里演員怎麼演?都是往後一挺,一仰,就算交代了。這是為什麼呢?人體本來是直立的,雖然脊柱有幾個自然的生理彎曲,但總歸來說是平衡的,陰陽平衡。當陰陽
失衡了,人就生病了,體現在外表,就是彎著腰喊疼;當人生命到達尾聲的時候,陰氣歸地,陽氣歸天,陰陽離絕了,表現在外就是往後一挺。
所以說,「有其內必行之於外」,人體所有的外在表現都由內部的陰陽、氣血、臟腑、經絡決定。人生活在塵世中,燈紅酒綠,聲色犬馬,絲竹亂耳,案牘勞形,免不了陰陽就不平衡了。好在大自然在億萬年的進化過程中賜給了人類自愈的本能,很多時候看似平常的一些動作,都是在自我治療。比如,嘔吐和腹瀉等於排毒,哭泣等於減壓,發燒等於殺菌,寒戰等於取暖,打噴嚏等於排異物,放屁等於排濁氣,咳嗽等於排痰,出汗等於降溫……伸懶腰,等於溝通陰陽。
伸懶腰最常出現的時間,我們回憶一下,十有八九是在早晨剛剛睡醒的時候。人在睡眠中陽氣在內,陰氣在外;醒來之後陽氣在外,陰氣在內。睡醒後不自覺地伸伸懶腰,其實是人體的陰氣和陽氣交換位置的過程。
有意思的是,中國傳統醫學的理論,竟然和印度的瑜伽理論有著驚人的巧合。喜歡做瑜伽的朋友都知道,印度瑜伽中有一個動作,就是身體直立,手臂上舉過頭,上身稍向後仰,深吸氣,復原的時候深呼氣。這其實就是伸懶腰的動作。
伸懶腰這個動作,對糖尿病人究竟有什麼好處呢?
查閱了大量的資料並諮詢了專家,我發現,伸懶腰並不能直接降血糖,要想依靠每天伸伸懶腰就能停掉降糖葯或者胰島素,那乾脆就別想了。伸懶腰的真正意義在於調理身體,從而間接起到降低血糖的效果。就如同人不小心劃破了手,要用創可貼,伸懶腰不是創可貼,降糖葯或者胰島素才是創可貼,而伸懶腰是什麼呢?它是維生素C,有了它,傷口好得更快,不容易感染,身體免疫力會更好。
有人會想,降血糖才是硬道理,調理身體有什麼用?可別小看調理二字,「調理」調的是本,而所有的降糖葯降的都是「標」。只有「本」好了,「標」才能好。有的糖友只關注血糖的數字,只依靠降糖葯,不去從根本上調理身體。這就像家裡養的橡皮樹,你發現它葉子不怎麼亮了,還有點發蔫,怎麼辦呢?只關注「標」的人可能只想到給它的葉片打打蠟,可是他們不知道,葉片打了蠟,表面上看又恢復了油亮,可是它的根本還是老樣子,絲毫沒有變。懂得治「本」的人就不一樣了,他們會給植物上些肥料,或者加些培養土,總之是從根本上想辦法。
那麼,在生活中,我們什麼時候需要伸懶腰呢?怎麼證明伸懶腰起到了作用呢?
伸懶腰對身體最有好處的時間點,主要有以下幾個:
早晨醒來後:這時候伸伸懶腰,有助於陽氣升發於外,陰氣潛伏於內,對於保持白天的精力充沛、提高免疫力很有好處。
晚上臨睡前:這時候伸懶腰有助於陽氣潛伏在內,陰氣升發在外,幫助放鬆身心,安穩入睡。
長時間一個姿勢時:比如伏案工作、坐在沙發上看電視、長時間開車、坐長途公共汽車、乘火車或飛機、走路逛街等等。中醫認為「久視傷血,久卧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長時間保持一個動作而不改變,很容易傷身,所以適時變換一下姿勢,伸伸懶腰,能起到推動氣血、溝通陰陽的作用。
任何想伸懶腰的時候:我們的身體有時候並不完全受意識的支配,它還受潛意識是支配,而潛意識往往是身體順應自然召喚做出的反應。想伸懶腰,說明我們需要伸懶腰了。
休身息心,才能養好胰島
在退休中學教師俞幼章家中書房的牆上,一幅裝裱精緻的書法作品吸引了我——「休身息心」。
休身息心,是不是說,糖尿病患者既要懂得休息身體,又要懂得休息心智呢?
巧合的是,籃球隊的隔壁是圍棋隊,隊里同樣有一位拚命三郎式的選手,他連吃飯、睡覺都在想著下棋的事,就連上廁所都在琢磨棋譜。他贏得冠軍了嗎?沒有,初賽就被淘汰掉了,棋藝不佳不說,健康還出現了問題。
一位經驗豐富的教練靈機一動,出了一個妙策:讓籃球隊員和圍棋選手每天交換3個小時,打籃球的去下下棋,下棋的去打打籃球。奇妙的事情發生了,籃球隊員恢復了生龍活虎,圍棋選手變得才思敏捷,兩個人在各自的領域取得了驕人成績。
「這個故事說明了什麼道理呢?」
「說明了身與心要交替休息,不能只讓身體勞累,也不能只讓心勞累。對嗎?」他的笑容告訴我:答案並不如我所想的那麼簡單。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心累。教全年級6個班200多個孩子,大到升學,小到上課走神,全都得管。我這個人又偏偏愛多事,該管不該管的全都想管。備課和批改作業只好佔用晚上的時間,經常會忙到深夜。那種生活方式時間長了,就會出問題。我的糖尿病體質,就是那時候落下的病根。
我採訪專家的時候,專家也很認同這個觀點。如今越來越多的人患上糖尿病,其中絕大多數人平常缺乏運動,很大一部分人是腦力勞動者,這就是典型的身心不平衡。身心不平衡了,健康就會出問題,表現在身體上,是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等;表現在心理上,是抑鬱症、焦慮症、妄想症等等。這就是所謂的「心身醫學」。心身醫學是近年來學者提出來的觀點,現在很多醫院也開設了心身醫學科。心身醫學說的是包括糖尿病在內的很多種疾病,究其原因,是生理的不平衡和心理的不平衡共同作用的結果。因此,治病既要治身,也要治心。由此我們可以說,養病(特別是糖尿病)既要養身,又要養心。《黃帝內經》有「不妄作勞」的觀點,這裡面的「勞」,既包括形勞(體力活動),也包括心勞(腦力活動)。做到不妄作勞,才能精神飽滿,身體強壯,健康長壽。「不妄作勞」的度是什麼呢?《黃帝內經》的回答是「勞而不倦」,勞累了而不感到疲倦,這是體力活動和腦力活動的最佳尺度。
糖尿病患者+藥物+飲食+運動+好心態=健康人
不是的。剛剛確診糖尿病的時候感覺很突然,完全沒有料到會是糖尿病。但聯繫起那段時間的各種異常現象,眼睛看不清東西,飄黑影,接著又拚命喝水,後來小便招來螞蟻,這麼前後一聯繫,不是糖尿病是什麼?後來聽醫生說,糖尿病可以發生在任何年齡、任何職業、任何身體素質的人身上。換句話說,誰得了糖尿病,都別感到意外。
疾病有時候真是個充滿悖論的東西。你說它好吧,它給你帶來那麼大的麻煩,損失了銀子,生活上還處處受限制;你說它不好吧,它的到來卻改變了你的生活。對於我來說,正是因為糖尿病,我才過上真正意義的健康生活。
看輕喜劇幫助降血糖
一位日本科學家研究發現,無論是不是糖尿病患者,飯後看一場輕喜劇笑一笑,能明顯降低血糖水平。中國的學者研究發現,看小品、聽相聲、看情景劇、看輕喜劇都能幫助糖尿病患者平穩血糖。
推薦閱讀:
※發現好朋友的老公出軌了,要不要告訴她?
※有男朋友算什麼?我有哥哥!
※30歲還沒有女朋友的單身男人共同特點
※英語專業怎麼分配聽說讀寫時間+為人處世心理調節?
※在朋友聚會期間,有什麼好玩的遊戲可以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