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知識共享管理系統/軟體/機制/引擎

實用的知識共享管理系統/軟體/機制/引擎將blog、wiki、論壇等整合的知識管理系統。 象,現在的各個系統都各有優缺點, 卻不考慮更高級的知識整理方法,令人費解。 .... 嗯,我的系統是知識交換系統,不是企業內部的知識管理系統。(另外,我頭腦中知識管理系統的概念是知識整理系統,也可能和你的不一樣。)因此,如果是企業內部的知識管理系統只要有評分系統就可以了,因為企業可以對高分作出獎勵。而在交換系統中,只有知識的購買者才能作出獎勵,因此,是一個商品的交換過程,一個交易達成的過程。在知識交換中,閱讀都是要付出的。對於評註,當然要獎勵,知識的出賣者也會用他的所得分一部分給有價值的評註者。這也是知識交換系統存在的價值之一---------鼓勵評註。 在知識交換系統中,沒有價值評定的問題,只有交易達成的問題。對於文章的內容是否和題目相符,質量是否過關,目前只有通過舉報來解決,另外,可以推出作者的信用評級。還可以做一個隨機抽取內容的功能,公布部分文章內容,來評估文章的價值。 而如果對於單純的評價系統,我不贊成設置專門的評價人員,而是大家都是評價人員,讀者可以設定他所信任的評價人員,對評價人員形成競爭機制。我喜歡一個大家都平等的氛圍,以免造成評價和被評價的矛盾。造成評價的低效。 www.csdn.net www.xdcad.com 都對如何鼓勵用戶發言做了很多成功的嘗試。我的文章交換系統和社區、和人氣都無關,和它們的不同。我的系統只是一個功能性的東西,可以自己用,也可以大家用。如果別人不用,至少我會使用它來做一些交換活動。我做這個系統的最初的想法也是給自己用的。目前只是把這個系統開放了。 至於選擇開放的問題,我認為,如果自己作出的對自己很重要的成果,還是開放的好,因為對自己重要的東西,不是用金錢能夠衡量的,開放了,能使成果發揮更大的作用,比如我的文章、和我的blog,對我很重要,所以我免費提供給大家。而對於那些對自己不很重要,需要花力氣去完成,而對別人可能比較重要的東西,則可以採用交換的形式,這樣各得其所,而不是單方面作出犧牲。 我的文章交換系統有商業化的打算,目前,我選擇封閉。 至於開放和封閉,那種商業模式好,要區分不同的情況,具體分析。不要一味的開放,也不要一味的封閉。這在我以前對GPL的討論中說了很多了。重要的是對商業模式的可行性做出正確的判斷。zope的開放我感覺有很多股東的感情因素在裡面,並不是單純的商業考慮。在中國,選擇開放也可以,但要有認真的權衡,而不能衝動。在開源軟體的基礎上進行公司的商業化運作,前途應該也不錯,但需要好好考慮獲利模式。開源獲得的支持,很多都是用戶的貢獻,用戶作出貢獻對自己也是有利的。和商業運作無關。 開放確實也是一個市場宣傳活動,目前大量的商業運作是免費和收費混合的。 也有公司是開放一部分用來交流,封閉一部分用來獲利,比如sendmail。 我是很贊成開源的,在我的文章交換系統中,初始幣值和最終幣值的設計,就是為了既能保證貢獻者的利益,又能為開源輸送資源。 中國用戶在乎是否開源的比較少。確實需要普及教育,憑一個公司的力量要普及觀念比較費勁。只能慢慢來,不能著急。我想,用戶最終會認識到開源的好處的。目前,可能不好過分強調開源,還是要站在用戶的角度,從用戶關心的地方和其它軟體公司競爭。 可能你沒有理解我的整合的含義。blog和wiki等整合的事情已經有人在做了。我知道的是tiki,tiki原來是一個wiki系統,目前發展成了一個綜合的門戶系統。有forum、blog、wiki、PIM、faq、bug trace、vote等很多模塊。它所作的整合工作就是:其中的很多模塊都具有了catalog功能,都具有了comment功能。我的意思是有很多通用的知識整理的功能,各個模塊都具有才好。 ... 我所說的知識管理功能不夠的意思是: 比如如果是一本書,那麼就有樹狀結構(篇、章、節、小節),還有順序結構(有先後順序的第一節、第二節、第三節,各個章節的前後順序是確定的)。而在wiki系統中,是一個平面結構(我知道zwiki有層次結構,具體不清楚,但應該實現不徹底,比如沒有順序結構)。一個wiki頁沒有前、後、上的屬性,(手工添加的鏈接不算。)而如果有了這些屬性,wiki的瀏覽操作會方便很多。比如blog也沒有書那樣的完善的結構,forum也沒有這樣的整理功能。可能有czug那樣的操作,先在forum討論,比較成熟後放到blog上,規模大了,放到wiki上,成熟了放到知識庫中。而我的想法是,不管什麼信息類型(blog、wiki、forum等)都具有」可管理性「,都有一些統一的操作,比如版本、評級、評價、結構、作者、分類、時間。一個信息可以有多種表現形式,同時存在於各種容器中(blog、wiki....),而不是各有一個複製品在各個容器中,造成信息的分裂,手工的在各個容器收集反饋。信息越具有可管理性,就越能發揮作用,而不至於造成信息的浪費。如果能夠通過各個途徑、依照各種線索都能夠發現同一個信息,將同一個信息的各種反饋和整理和更改都在一處發現,那麼信息能夠發揮更大作用。 另外,網站的「開放互連」能力,比如,能夠發現一個wiki字是否在其它wiki網站上已經出現了。比如,一個人能夠用同一個網站的認證在多個不同的網站上發表信息,而且在一處能夠發現作者在不同網站上發表的所有信息。(而不必依賴不可靠的網站搜索功能) 這種知識管理能力其實也就是「語義web」的概念,只是我的設想更具體。要實現我說的知識管理功能,也要建立在xml基礎上,就是要求網站的功能都具有xml界面,並且資料庫能夠相互鏈接。(就像多個關係資料庫的合併。) 這些想法只能通過軟體的實現完善、提純。知識管理的想法在我網站上提到的「記事本」項目也有所表述。 「可管理性」和「開放互連」可能已經在某些軟體中有所體現了,但我認為目前的發展水平遠遠不能滿足要求。 象天網的燕儲把多個分散的ftp網站互連起來,blog心得集的blog搜索功能,都是一種「開放互連」的嘗試。我的bookmark緩存的想法也是一種互連的企圖。ldap和passport也是一種互連的實現。 其實,對知識管理的說明用「用戶故事」的方式來說明是最明白的,只是目前思路比較混亂,只能在理論上大概說一下。 ... 補充: 網站的「緩存友好」,指如果緩存一個目錄,那麼目錄下面的各個章節、評論等都能被同時緩存。如果內容有發展或更改,那麼能夠主動通知緩存網站更新內容,而不是總要機器人來詢問。信息是細粒度的,各章節、評論都是獨立的信息片斷,而不是都在一頁上,這樣便于歸檔和檢索,當然,在被人瀏覽的時候可以放到一頁上。信息都是xml加xlt的,這樣信息能夠同時被人讀和機讀。不止是最終版,而且所有版本都要放到xml上去。xml能兼容各種xml規範,比如RDF、RSS、都柏林核心等,最好wiki、forum、book都有自己的xml規範。 這種「緩存友好」是「開放互連」的基礎。 評級的重要性:比如訪問一個blog,blog中有幾百個條目,我沒有時間全部閱讀,希望作者能夠告訴我,最有用的前10個blog條目是什麼,我要把時間花到最重要的內容上去。對論壇、wiki等其它形式也有同樣的需求。 ... 舊貼摘錄: ==記事本項目理論== 我的「記事本」和你的「人機對話」好像研究目標相同,下面說說我的「記事本」的構想,而構想的核心就是對「知識」的研究。 知識有兩個粒度級別: 第一級是「詞」,資料庫就是把詞作為存儲對象,詞典等也是資料庫。對於人機對話來說就是從自然語言中抽取數據,人機對話並不能從對話中抽取「關係」,因為所有的語句中的詞的關係都是程序事先預料到的,並且分別處理的,所以說人機對話是從語句中抽取「詞」。從語句中抽取詞的過程涉及到語義學:區分名詞、動詞、形容詞、助動詞。另外,也要藉助於「同義詞」等語義學的概念。從語句中抽取詞就是區分詞的性質,然後獲得所需要的詞的過程。資料庫就是存儲的詞和詞之間的關係,資料庫可以是關係資料庫,也可以是prolog那樣的有多種特定關係的可推理的資料庫。我認為人機對話目前首要是具有能接受各種資料庫數據的能力。資料庫的形式有關係資料庫、xml數據、RDF數據,這些以標準格式存在的的細粒度的知識是最有組織、最有語義概念的知識,應該是人工智慧首要的消化對象。以網路形式相互聯繫的各個獨立的資料庫的聯合是人類知識的最佳載體,這應該是目前最需要做的事。現在已經有很多人在呼籲建立一個全球統一的知識庫,我認為應該從增強對現有的細粒度的知識的消化能力入手,一方面是消化現有的細粒度數據,另一方面是用網路的形式吸收人頭腦中的知識。wordnet是一個吸收和存儲人類的細粒度知識的嘗試。象詞典、輸入法等也是以細粒度知識為基礎的。我的記事本就是先從作為關係資料庫的一個介面入手,比如一個通訊錄。使用人機對話的形式可以方便的輸入數據,比如輸入一句「某某的電話是XXXX」,而不用調出相應的輸入界面,也不用被迫按照輸入界面的順序輸入,並且能將多個資料庫的輸入混合在一起,不用考慮先後順序。在「詞」這個粒度級別中,語法分析是關鍵,而語法不外乎表現這四種關係:抽象和具體、整體和部分、基本和衍生、對象和屬性,這正是四種思維形式的表現。 第二級是「語句群」,語句群的形式可以是論壇的一個帖子,FAQ的一個回答,howto的一個回答,或結構化文本的一個最小的單位,一個「小節」。就是由一個或幾個段落組成的解決單一問題的語句群。這個語句群的概念比段落含義更明確。語句群的存儲和檢索就涉及到了思維的四種形式,一般的語句群的組織形式是以目錄的形式出現的,比如結構化文本的「章」、「節」等,或網站的目錄檢索,或文件的目錄,這就是「樹狀思維」。關鍵詞的檢索方式可以看作目錄檢索的一種比較靈活的形式,也可以看作「離散思維」的一種形式。象文章的屬性,比如作者、語言、網站等,象「都柏林核心」,這種類似關係資料庫的方式,屬於「對應思維」的形式。象全文,標題的檢索屬於「離散思維」的形式。html、wiki、info那樣的超鏈接的形式則屬於「延伸思維」的表現,以一種延伸的形式找到最關心的知識。掌握了思維的四種形式,也就掌握了「語句群」級的知識的全面的檢索方法。結構化文本是組織知識的工具,tex、html、xml、wiki等都是結構化文本。新聞組、論壇、RSS、BBS等都是對「語句群」級的知識進行組織的嘗試。FAQ、howto、cookbook、歸檔網路也是知識組織的形式。研究怎樣使知識更有組織,更容易檢索,研究各種知識的組織形式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工作。 我的記事本就是想綜合兩個粒度級別的各種檢索方式,作出一個比較完善的知識管理軟體。這個軟體要有網路和本機兩種交互界面,要兼容各種數據形式和輸入輸出方法。但這是一個宏大的計劃,最好有資金支持才好,否則就只能等待我花幾十年的空閑時間慢慢來搞了。不知我所說的和你的項目的重合度如何。不知是否有人或有資金來實現這個構想。我想先用scheme搞一個原型出來,確實有必要再用c語言等更高效的語言來實現。原來我曾經用lisp編了一個超鏈接系統,架構比較亂,肯定要重新實現一遍,但這次我打算從一個「通訊錄」這樣的關係資料庫入手,然後是一個類似wordnet的網路介面。現在已有的知識的組織方式很多,各有特點,只有先構思一個更先進的架構才有開發的必要,而這種架構只有在一步步開發中逐漸找靈感。 ... 另外,除了對信息進行管理,對人的信息進行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招聘網站,專家庫,俱樂部、和其它會員制的組織都設計到對人的信息的管理。人的信息也設計到一個分類和評級的問題。對人的信息的管理,「朋友的朋友」理論是一個開端。比如 www.yoyonet.cn
推薦閱讀:

知識 | 古代時刻——「時」
【茶葉知識】我國的六大茶類是指哪些?
知識分子的六十年強國夢
皮鞋保養知識
周易六爻基礎知識學習(邵紅)

TAG:管理 | 軟體 | 知識 | 系統 | 實用 | 管理系統 | 共享 | 機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