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自性的地圖

◎吳泊道 文/蔣愷珍 中譯

吳泊道,目前任教於金聖寺週日育良佛學班。自幼生長在佛教家庭的他,希望藉著教學的工作,能將佛法介紹給更多的孩子認識,同時也希望藉此機會,報答自己的父母,以及每位曾在成長路上教導過他的師長。吳泊道畢業於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目前是法界佛教青年會的成員之一。幾天前,我的一位女同事告訴我,她發現一張標示著她故鄉的地圖,那是中國廣州梅縣的一個小村莊,那張地圖是在她朋友介紹的一個網站上看到的。這個發現讓她高興萬分,因為她在很小的時候就搬來了美國,所以她從來就不知道自己的家鄉在哪裏,只知道它很小,人口僅有一兩百人。可是現在這張地圖,讓她對故鄉產生了具體的認識,她的喜悅溢於言表,所以她決定今年要在移民美國這麼多年後,第一次回故鄉去探訪。當時我就想:「哇!她找到故鄉的地圖時,是那麼地高興啊!」而我們讀到佛經時,不正也有著類似的反應嗎?有的人感到欣喜萬分,有些人甚至還落下淚!無論是怎麼樣表現,那都是一種很愉快的感覺,因為我們終於找到一個能引領我們回到自性的地圖。因此我一面看著她,心裡一面就想:「沒錯,每個人都希望返本還原,認識自己本有的家鄉,無論你是不是佛教徒。」這正是我讀佛經時的感覺。我認為「返本還原」可以說是一種懺悔。記得從小到大,我經歷過幾個不同的成長階段,也學會了追求某些事物來滿足自己的喜好。如果不是一直過著簡樸的生活,我可能會想要買更多的玩具,或者因為某個人對我好,我就樂意和他交往。因此隨著年紀的增長,我的好惡愈加明顯,變得越來越沉迷及渴望某些事,這就好像手裡拿著一個大袋子,然後不斷地往裏頭塞東西一樣。日積月累下來,負擔越來越重,然而事實上,許多我們認為很重要的事物,其實都是可以放下的。我自小生長在一個佛教家庭裏,從小耳濡目染受父母的影響很深。我的母親非常溫順善良,父親則是一位很有智慧的人。但是我在大學四年,遠離父母的這段期間,變得沉迷在自己的慾望喜好之中。不但整天忙著交朋友,嚐試不同的事物,再加上在外兼差,有一段時間甚至身兼兩份工作,因此除了放假回家以外,顯少有機會來到道場薰習佛法。幾年下來,我發現自己堆積了一堆的煩惱和慾望,直到我來到了金聖寺,才開始重新思考到底那些事才是真正有意義的。於是我發現,我可以不需要交那麼多的朋友,也沒必要去執著某些嗜好的事物。懺悔也是同樣的道理,就是漸漸放下我們習慣接受或是追求的事物,比方說我現在開始試著婉拒某些朋友的邀約,不再覺得非跟他們出去不可,當然要改變這些習性是要循序漸進的,不可以操之過急。不過我知道,在修行還未到家之前,待在家裏確實是個比較安全的選擇,因為當我和一大堆人在一起時,的確很容易受到他人的影響,而失去自己的原則,我的心還不夠堅定,所以需要藉由懺悔,一點一滴將心裡浮華不實的慾望喜好除去。我覺得佛陀在講經的時候,他一定了解眾生的痛苦,同時也知道眾生的痛苦來自盲目的追求,因此佛陀說法就是要令眾生離苦得樂。我曾試著問自己,佛陀為什麼要說懺悔法呢?他為什麼要我們懂得慚愧呢?以前我認為,慚愧和懺悔只會讓我們更加難過,因為有誰會願意時常感到羞愧?又有誰會願意承認自己犯了許多過錯呢?這的確是很不容易做到的,但我認為佛陀的意思並不是要我們感到難過。一提到「懺悔」,很多人很自然會和「做壞事」聯想在一起,所以會很不好意思不去提它,他們會想:「喔,我不願意感到羞愧。」他們只想享受人生,過得高高興興。所以我開始練習去面對自己,去體會懺悔到底是什麼意思,於是我發現懺悔就像解結,這麼多年來我在繩子上打了許多結,現在想要把它們解開,的確需要點耐性。有時候這工作會讓我感到很苦惱,但是另一些時候卻又能帶給我喜悅,因為每解開一個結,繩子就會變直一些。整個過程就這樣,時而沮喪,時而歡喜,這就是我對慚愧的體認。慚愧不見得只會讓我們感到痛苦,歸根結底它會帶給我們真正的快樂。昨天我去參加了一個婚禮。一個孩子和他媽媽拿著兩朵花向我走來,其中一朵比較大,另一朵比較小,但是它們都已經有點枯萎了。這時我心裡就想,從小到大,有許多事在我心裡佔很「大」的份量,像學業、友情、金錢和食物;也有一些事在我看來是那麼渺「小」、微不足道,比如刷牙、穿好看的衣服鞋子,或是剪個最新的髮型。當那個孩子把那兩朵花遞給我時,我想到生命中的事不管有多重要,最終都將逝去,沒有一件事是永恆不變的。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一定要想清楚,自己畢殫一生要完成的到底是什麼。如果我們繼續追求那些無常的事物,最後到老的時候就會恍然大悟:那些事早已不存在了,我們會說:「喔,我從來沒有找到我所追求的東西。」其實生命中有許多事,無論重要也好,微不足道也好,對我們都會產生影響,但它們真的是我們想追求的嗎?像友情真的有這麼重要嗎?無論大小與否,我們所追求的真的是永恆不變的事嗎?你曾試著去追求更深刻的事物嗎?就像我的朋友尋找故鄉那樣,去追尋我們本有的自性。當讀到佛經時,我真的很感謝佛陀能給我們這個機會,讓我們找到永恆的快樂。佛陀希望我們不要再繼續屯積煩惱,所以每當我為煩惱所苦,無法專注在佛法上時,我會感到慚愧,我認為我應該要更誠心才是。有時候當我禮佛三拜時,如果發現自己不夠虔敬,我會再做一次,直到自己能夠更專心為止。所謂「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因此,我希望大家能好好把握這一生,把握這個難遭難遇的機會,認真地去追尋永恆不變的自性,而不是世間無常的事物,漸漸地,我們就會體認出什麼是真理,什麼是虛幻。
推薦閱讀:

《砂水要訣.五星怪穴歌》火土類 附容縣黃紹竑上將祖地圖
動態地城:龍與地下城跑團地圖新選擇
《西雙版納手繪旅遊攻略》(新春版)發布
手上的健康地圖

TAG:地圖 | 尋找 | 自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