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評:假離婚背後的真問題

孫暢悅

近日,7名惡意編造、傳播「上海9月起將實行購房信貸新政」謠言的涉案人員已被警方一舉抓獲,並依法進行刑事拘留。10日,住建部有關負責人表示,該謠言誤導消費者,擾亂市場秩序,社會影響惡劣,上海多個部門嚴肅查處。至此,由謠言引起的離婚潮,才逐漸平息下來。

然而,我們需要思考的是,這場鬧劇背後反映出了怎樣的社會問題?

其實,為獲多套購房資格,夫妻之間「假離婚」的方式並非近年來的新鮮事物,一些小說、電視劇的情節也有所提及。不止買房,子女上學離婚、為生二孩離婚、拆遷補償離婚……這與感情走到盡頭、「小三」插足無 關。夫妻雙方為獲得某種利益而達成離婚協議,且有復婚打算,人們將這種離婚稱之為「假離婚」。

從家庭層面來說,「假離婚」是對婚姻的褻瀆。兩個人因為彼此相愛走到一起,結為夫妻,它凝結了人性里諸多美好的品質,聖潔、忠貞、包容、奉獻。人類學家曾感嘆,婚姻是人類最深刻的結合方式。因利益而解除婚姻的紐帶,雖然稱之為「假離婚」,但實際上從「小紅本」變成「棗紅本」的那一刻起,離婚就具有了法律事實,也就是說,「假離婚」就是真離婚,即便是日後復婚,雙方離過婚的事實也將成為橫在兩人之間的一道「坎」。

然而,當「假離婚」頻頻被用作與相關政策「對抗」的工具,所反映的就不僅僅是社會風氣的事兒了,還暴露出某些政策設計的不完善。比如,哈爾濱市就曾出現過為報銷取暖費而引發的「供暖式離婚」,對於普通民眾來說,國家政府給予的這些福利都是維持生活的必需品,應當全民平等共享,與結不結婚並沒有太大關係。

對「假離婚」帶來的一系列社會問題,政府部門不能只是「打補丁」,還應反思政策制定時是否真正使廣大人民群眾得到了公平待遇、是否真正符合最普遍的民意,以及政策設計最初為何會留下紕漏,使得一些人「鑽到空子」。

其實,現有的徵信體系幾乎很難在一開始就甄別出「真假離婚」,而即便是甄別出了「假離婚」,也很難單獨制定政策應對。任何政策,都能引導行為:政策穩定,人們會有理性預期;政策鬆緊不定,一會兒東一會兒西,人們就會無所適從。所以,從某種角度來說,「假離婚」不過是樓市調控政策「激勵」出來的結果,這正說明市場需求的旺盛和政策本身的局限。

為了獲得一些額外的經濟利益而「假離婚」,是一種嚴重違背社會公序良俗的行為,也是對自己另一半的不尊重。「假離婚」的一幕幕悲喜劇,折射出當下社會許多現實性問題。國人素質仍有待提高,國家制度體系更需要完善,如何解決這些「假離婚」背後的「真問題」,是每一個家庭乃至整個社會、國家都值得思考的問題。

來源:新華網


推薦閱讀:

新華網評:四中全會的五大「看點」
新華網評:牢牢把握兩個「關鍵」|鄧小平|改革開放
新華網

TAG:離婚 | 背後 | 新華網 | 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