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人知識
血壓高及其對策(文獻綜述)
(成都體育學院運動醫學系 運動人體科學 羅濤)
摘要:針對高血壓及其防治進行文獻綜述。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高血壓患者的疾病管理都是重大問題,我國的高血壓現狀同樣不容樂觀,了解高血壓有助於我們為進
關鍵詞: 高血壓病 高血壓分型 運動干預 危險因子 腦血管病 動態血壓檢測 血壓模式 猝死
一、高血壓現狀
近年來,由於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腦卒中,心臟意外等心血管疾病導致的死亡已佔全球人口死亡原因的30%,其中62%的卒中病例和49%的心肌梗死病例都是由高血壓引起。第21屆國際高血壓學會(ISH2006)公布的福岡宣言中指出,全世界高血壓患者約有9億72200萬,相當於成人的26.4%。其中,發達國家高血壓患者有3億3300萬,發展中國家6億3900萬,因此,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高血壓患者的疾病管理都是重大問題,我國的高血壓現狀同樣不容樂觀,我國高血壓的特點是「三高三低」,患病率高、增長趨勢高,危害性高,同時知曉率低(30.2%患者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壓)、治療率低(24.7%高血壓患者接受治療)、控制率低(6.1%的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達標)。2005年《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和2007年《ESC/ESH高血壓防治指南》都指出降壓達標是減少心血管事件的關鍵,微小的血壓差異帶來較大的心血管獲益,收縮壓降低2mmHg,可降低缺血性心臟病死亡率7%, 降低卒中死亡率10%。
據統計,在心內科住院患者中60%以上都有高血壓病,有的是血壓忽高忽低而入院,有的是由高血壓引起的心臟衰竭,而有的是冠心病發病入院結果檢查出有高血壓病。由於高血壓發病較慢,大多數病人沒有明顯的癥狀和特別的不適,有時可出現輕微的頭昏頭痛等表現,所以,也常常被人們所忽視,我們發現許多患者認為沒有癥狀就不用治療,還有的患者不知道血壓達標後會帶來什麼好處。
二、高血壓危害
1、前期危害
頭疼,部位多在後腦,並伴有噁心、嘔吐等癥狀。若經常感到頭痛,而且很劇烈,同時又噁心作嘔,就可能是向惡性高血壓轉化的信號;
心悸氣短,高血壓會導致心肌肥厚、心臟擴大、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這些都是導致心悸氣短的癥狀;
失眠,多為入睡困難、早醒、睡眠不踏實、易做噩夢、易驚醒。這與大腦皮質功能紊亂及自主神經功能失調有關;
肢體麻木,常見手指、腳趾麻木或皮膚如蟻行感,手指不靈活。身體其他部位也可能出現麻木,還可能感覺異常,甚至半身不遂。
2、中後期危害
對血管的損害:高血壓加重全身小動脈硬化,使心、腦、腎等重要器官發生缺血、缺氧、功能受損;形成動脈粥樣硬化,容易造成血管出、血栓;還可形成動脈瘤,一旦血壓驟升,血管瘤破裂即有生命危險。
對心臟的損害:血壓偏高使心臟負荷加重,易發生心室肥大,進一步導致高血壓性心臟病、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紊亂。腦部常見腦出血和腦梗塞。使腎萎縮,然後導致腎功能。
3、高血壓可引發嚴重的併發症
高血壓是嚴重危害人們健康的最常見疾病之一,高血壓的危害不容小覷,但是許多病人因缺乏應有的自我保健知識,不注意定期監測血壓,使得高血壓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控制,心、腦、腎三個重要的生命器官就會受到致命性打擊,從而產生嚴重的併發症。
(1)、引發腦血管疾病
高血壓病的主要直接併發症是腦血管病,尤其是腦出血。一組312例住院的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經15年—18年長期隨訪,由於心、腦、腎併發症死亡97例,佔全部死因的74.6%。在596例老年人高血壓前瞻性27個月隨訪觀察研究中,心、腦血管病累積發生率為68.79%,腦血管病累積發生率為36.91%。研究表明,血壓越高,併發症的發生率也越高。上海市寶山區15歲以上5456人關於血壓與腦卒中發病關係的研究表明,在隨訪的9年內,高血壓病患者發生腦血管病約佔整個人群腦血管病發生人數的70%,其中確診高血壓患腦血管病的相對危險性是正常血壓者的32倍,臨界高血壓也高達9倍。
(2)、引起腎臟病
長期高血壓可導致腎小動脈硬化。腎功能減退時,可引起夜尿,多尿、尿中含蛋白、管型及紅細胞。尿濃縮功能低下,酚紅排泄及尿素廓清障礙。出現氮質血症及尿毒症。
(3)、引起猝死
猝死是臨床上最為緊急的狀態。它表現為忽然發生呼吸、心跳停滯,意識喪失,並常於1小時內死亡。高血壓因左心室負荷增加,而致左室肥厚,易患心律失常、冠心病,是猝死的高危因素。冠心病猝死約佔全部心血管病猝死的90%。
(4)、導致多種病變
高血壓還可導致心、腦、腎和血管多種病變,發生左心室肥厚、充血性心力衰竭、主動脈夾層、慢性腎功能衰竭等嚴重威脅生命與健康的併發症。
三、高血壓分型
臨床上將高血壓分為原發性高血壓(即高血壓病)和繼發性高血壓(即癥狀性高血壓)兩種。其中以原發性高血壓占絕大多數。原發性高血壓多因精神過度緊張,或某些強烈的、反覆的、長期的刺激,以致大腦皮質高級神經機能功能發生紊亂,失去了對皮質下血管調節中樞(血管舒張、收縮)的正常調節作用,在血管調節中樞形成固定興奮灶,以交感神經中樞興奮佔優勢,從而導致廣泛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的小動脈痙攣,周圍血管阻力增加,血壓升高。由於廣泛的細小動脈痙攣,又可引起內臟缺血,尤其是在腎臟缺血時,又引起了一系列的代謝變化,從而加速了小動脈的硬化,血壓進一步恆定性增高。由此可見高血壓病除動脈血壓升高的特徵外,還伴有血管、心、腦、腎、眼等多器官的病變。
人群中血壓水平呈連續性正態分布,正常血壓和血壓升高的劃分並不明確界線。高血壓的標準是根據臨床及流行病學資料界定的。目前,我國採用的血壓分類和標準見表1.高血壓定義為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根據血壓升高水平,又進一步將高血壓分為1-3級。
表1 血壓的定義和分類
類別 |
收縮壓(mmHg) |
舒張壓(mmHg) |
正常血壓 |
<120 |
<80 |
正常高值 |
120-139 |
80-89 |
高血壓1級(輕度) |
140-159 |
90-99 |
高血壓2級(中度) |
160-179 |
100-109 |
高血壓3級(重度) |
≥180 |
≥110 |
單純收縮期高血壓 |
≥140 |
<90 |
四、危險因子
高血壓的病因為多因素,可分為遺傳和環境因素兩個方面。高血壓是遺傳易感性和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一般認為在比例上,遺傳因素約佔40%,環境約佔60%。
1. 低文化層次人群比例較大 低文化層次發生高血壓危險性增大, 51. 92%病例是在門診常規檢測血壓首次診斷的病人[1] 。高血壓與社會經濟狀況成負相關, 文化水平越低, 發生高血壓的危險性越大。由於受環境、生活水平、衛生保健和社會精神諸多方面影響, 這部分人群高血壓防治水平低, 因而使高血壓未能早期發現所致。
2. 體重變化的關係 肥胖是高血壓的危險信號, 肥胖者患病率是體重正常者的2~6 倍。體重增加越多, 發生高血壓的危險性越大。研究還表明低年齡段的肥胖比高年齡段的肥胖發生高血壓的危險性更大[2] 。幼年或青年期血壓偏高者, 隨著年齡增長其血壓增高趨勢常更為明顯。
3. 遺傳因素 高血壓存在明顯家庭聚集性。主要與父母高血壓史有關, 父母均有高血壓時, 子女患高血壓的機率高達45%, 並且發病年齡提前。高血壓雙親的孿生子女, 尤其單卵雙生者, 高血壓的患病率明顯增加。人群中20%~40%的血壓變異是由遺傳因素決定[3]。
4. 飲食因素 飲食習慣、營養因素與血壓調節有密切關係。每日攝入鹽在3g 以下地區的人群平均血壓正常[3] ,大量飲酒、飲食中缺少鈣和食入過多飽和脂肪酸可致血壓升高。高蛋白、富含充分的鉀、鈣飲食可防止血壓升高。
5. 運動因素 缺少體育鍛煉的人群中血壓高於經常鍛煉的人群, 這與纖維蛋白原、血小板活性、組織纖溶酶原激活劑、HDL 膽固醇的多少有關[ 4] 。
現將高血壓患者分為低危、中危、高危和極高危。具體分層標準根據:①血壓身高水平(1、2、3級);②其他心血管危險因素;③糖尿病;④靶器官損害;以及⑤併發症情況。高血壓患者心血管危險分層標準見表2
表2 危險度分層
其他危險因素和病史 |
1級(收縮壓140-159或舒張壓90-99) |
2級(收縮壓160-179或舒張壓100-109) |
3級(收縮壓≥180或舒張壓≥110) |
無其他危險因素 |
低危 |
中危 |
高危 |
1-2個危險因素 |
中危 |
中危 |
極高危 |
3個以上危險因素,或糖尿病,或靶器官損害 |
高危 |
高危 |
極高危 |
有併發症 |
極高危 |
極高危 |
極高危 |
五、運動干預
(1)什麼是運動干預提倡運用體育運動的方法,來輔助疾病治療。被動的運動干預和主動的運動干預,運用得當,都可以達到增強患者體質,輔助疾病治療,從而提高生活質量的目的。
(2)運動干預的依據:「扶正祛邪」即提高體能,免除疾病,而「扶正」的最好辦法是靠適宜的運動。研究證明:適宜的運動有益於健康,過量的、不科學的運動,反而對身體有害。參加健身運動,應該減少盲目性、隨意性,增強科學性,實用性,才能最終達到增強體質和抵抗力的目的。
(3)應該牢記「1141運動要領」運動干預的關鍵是適宜運動,核心可以概括為「1141運動要領」:「一個基礎、一個靶心、四個適合、一個根本」。
(4)高血壓病的運動干預原理,比較適合原發性高血壓的早期病人,適宜的運動,收縮壓升高並伴有心排血量和心率增加,但舒張壓並不升高。經過一個時期鍛煉後,運動時的血壓和心率增加幅度減少,而靜息血壓還可以下降。可以改善中樞神經系統的調節機能,降低交感神經的興奮性,提高迷走神經的張力,緩解小動脈痙攣,擴張肌肉血管,改善微循環和新陳代謝,還有助於減輕精神壓力,改善情緒,達到心靜、體松、氣和的目的,故而起到穩定血壓的效果。
(5)高血壓人群運動干預時需要共同遵循的原則,應側重於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方法上強調低強度有氧訓練以及各類放鬆性活動,更要循序漸進,並經常觀察血壓變化、以便隨時調整,如果運動後不感到疲勞,血壓較穩定,次日晨起精神良好,說明運動干預較為順利應該減少或避免靜力練習、憋氣運動和低頭運動。
(6)高血壓患者的運動禁忌症:血壓未得到有效控制或不穩定;出現其它較嚴重的併發症,如對心、腦、腎等靶器官損害;出現一些比較明顯的癥狀,如頭暈頭痛、心動過速等;嚴重心律紊亂、胸悶、心絞痛等;腦血管痙攣;高血壓危象、腦卒中等。
(7)各期高血壓的運動干預
適宜的運動項目:太極拳(劍)、步行、慢跑、爬山、游泳、舞蹈、自行車(功率自行車)、扭秧歌、乒乓球、徒手體操、健美操、瑜伽、氣功、小力量訓練及各种放松訓練等
可依據個人興趣、愛好選擇2~3項交替進行。
(8)其他注意事項:運動中學會自然呼吸或稍深呼吸;不宜憋氣或做爆發力運動;重視非藥物防治手段的配合;放鬆性按摩或穴位按摩;音樂療法;戒煙酒;飲食低鹽、低糖、低脂肪,高維生素,蛋白適量有效減控體脂及體重;講究心理衛生,緩解緊張情緒等。
六 藥物治療
目前常用降壓藥物可歸納為五大類,即利尿劑,β受體阻滯劑、鈣通道阻滯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製劑和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劑,詳見表3
表3 治療高血壓藥物分類
藥物類別 |
代表藥物 |
作用機制 |
不良反應 |
利尿劑 |
螺內酯、阿米洛利、氯噻酮 |
主要通過排鈉,減少細胞外容量,降低外周血管阻力 |
影響血鉀和血脂、血尿酸代謝、乏力 |
β受體阻滯劑 |
美托洛爾、阿替洛爾 |
通過抑制中樞和周圍的RAAS,以及血流動力學自動調節機制 |
心動過緩、乏力、四肢發冷 |
鈣通道阻滯劑 |
硝苯地平、尼卡地平 |
降壓起效迅速,降壓療效和降壓幅度相對較強 |
水腫、頭痛、潮紅、房室傳導阻滯、心功能抑制 |
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製劑 |
卡托普利、依那普利 |
抑制周圍和組織的ACE |
刺激性乾咳和血管性水腫 |
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劑 |
氯沙坦、替米沙坦 |
主要通過阻滯組織的血管緊張素Ⅱ受體 |
同ACEI,但不引起乾咳 |
參考文獻
[ 1 ] 秘學文, 武光林, 徐衛力. 老年及其他年齡段原發性高血壓病例危險因素對照的研究[ J] . 天津醫科大學學報, 2002, 2( 8) : 238~240
[ 2 ] 於鴻鈞, 邵雨英. 原發性高血壓發病危險因素及預防[ J] . 吉林醫學院學報, 1999, 19( 4) : 87
[ 3 ] 吳 力, 盛傳豐. 原發性高血壓腦出血早期血腫擴大影響因素的探討[ J] . 臨床急診雜誌, 2002; ( 3) : 254~256
[ 4]董景生, 陸克興, 潘興壽, 等. 原發性高血壓與血脂、血糖、纖維蛋白原、血尿酸關係的研究[ J] . 高血壓雜誌, 2002; 10( 1) : 51~52
[ 5 ]俞天麟: 中華心血管疾病雜誌7(1):63,1979
[ 6 ]中華醫學科學院醫學情報研究所:內部資料1980
[ 7 ] 李黨生, 葛均波. 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干預治療的臨床評價與展望[ J] . 醫學綜述, 2002, 8( 12) : 741-744.
[ 8 ] 謝紅. 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的臨床應用概述[ J] . 醫學綜述,2002, 8(12) : 737-740.
[ 9 ]劉坤申. 高血壓治療的進展[ J ] . 中國實用內科雜誌, 1999, 19(3) : 145-146.
[ 10 ] 中國老年高血壓臨床實用組. 中國老年收縮期高血壓臨床試驗總結報告[ J] . 中華心血管病雜誌, 1998, 26( 5) : 329-333.
推薦閱讀:
※防三高就要少吃肉嗎?
※余千蘭:高血壓這些常見癥狀出現後,怎麼辦才好?好多人還是做錯了!
※高血壓的飲食禁忌是什麼
※治療高血壓 預防腦中風
※高血壓出現這些情況就要命了——這叫高血壓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