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設現代社會的道路上,中華文化不值得一提

在建設現代社會的道路上,中華文化不值得一提 編輯 | 刪除 | 許可權設置 | 更多▼更多▲

  • 設置置頂
  • 推薦日誌
  • 轉為私密日誌
  • 今天想起你 發表於2009年11月24日 16:42 閱讀(11) 評論(0) 分類: 個人日記 許可權: 公開

    在建設現代社會的道路上,中華文化不值得一提    西方社會政治思想史    人的自由、平等及其保障制度是西方現代文明的結晶,是建設現代社會的主要原則和最終目的。然而考察其發展歷史,我們卻發現,這些制度和思想在西方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無論是古代還是現在,和西方比起來,甚至和日本比起來,我國在這方面作出的努力簡直不值得一提。    現在大家就跟隨我去了解西方社會政治史。    在了解西方社會政治思想之前,我們先要了解東西方社會一個重要的區別,那就是我國向來以農業立國,而西方世界的許多國家和城市是以商貿起家的。正因為如此,與商貿有關的契約制度和民法通則很早就成了西方社會和政治的基本原則,並對西方社會政治制度和思想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種影響甚至在黑暗的中世紀也頑強地存在,並在近代發揚光大,成為了地球上的一切國家建設現代社會必不可少的原則。    關於商貿在古代西方世界的重要性,我們從世界公認最早的文字——距今5500年的蘇美爾楔形文字中就可見端倪,與主要用於占卜的我國最早文字甲骨文不同,蘇美爾人的楔形文字一開始是用來記帳的,這表明「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的原則已經初步確立。另外蘇美爾各城邦的王雖然有國王,但其權力受貴族會議和民眾會的限制,這是全世界最早的分權制度。距今約4400年前,烏魯卡基那在平民支持下,在拉格什(蘇美爾城邦之一)進行了一系列旨在保護小生產者利益的社會改革和立法活動,這是迄今所知世界最早的社會改革,其改革已體現出了初步的平等思想及其保障制度。    不久,在現在的兩河流域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法典——《漢穆拉比法典》,這部法典有較多關於商品交換和保護動產私有權的規定。與主要以刑法為主的我國古代法律不同,它更像一部民法。從這部法律上我們已經看到了拿破崙《民法典》的雛形,而後者的絕大多數條款成為了現代社會制度和行為準則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兩河流域還出現了具有民主色彩的陪審員制度。    約公元前2000年左右,腓尼基沿海已出現一批貴族統治的城市小國。其中有些已採用了共和制。此項制度在古希臘發展為初步的民主制度,此後在西方几千年的歷史中(包括黑暗的中世紀)便不絕於縷,最後成為了現代社會主要的政權組織形式。這也遠非我國幾千年來的專制制度可比。    在古希臘,每個城邦都有三種政治機構:由成年男子構成的公民大會、議事會和經選舉產生的公職人員,這是現代三權分立制度的雛形。公元前5世紀的羅馬共和國也是如此,他有公民大會、元老院、執政官三種政治機構。歐洲中世紀通商口岸和商業中心的極少數城市國家,曾實行封建共和制,國家最高權力由市民選舉產生的市議會或其他形式的集體機構掌握。雖然當時也出現過一些獨裁者,但人們不管他們是否開明,一律把這些獨裁者叫僭主,即不合法的統治者。讀者讀到這裡,是不是該為我國幾千年來對明君的頌揚和盼望感到羞恥呢?    這一時期偉大的成就還包括《羅馬法》,它對古代商品生產的各種法律關係作了詳盡的規定,不但在西方有深遠的影響 ,甚至中國從清末開始的民律草案以及中華民國時期的民法五編,也都深受其影響。    在這些古代民主制度的基礎上,古希臘和古羅馬的學者對社會政治制度進行了深入和廣泛的探討,提出了許多極富創見的觀點,為歐洲近代的啟蒙運動打下了一定的思想基礎。如古希臘的著名改革家伯利克里提出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主張;社會契約論思想在古希臘智者派那裡萌芽,古希臘哲學家伊壁鳩魯又對其進行了比較明確的論述,他們都視國家和法律為人們相互約定的產物。而亞里斯多德的《政治學》成為了西方政治學的開山之作,裡面明確地提出中產階級為主的共和制是最穩定的政體,並出現了分權思想,而波利比奧斯接著又提出了初步的三權分立的學說。斯多葛派和西奧塞首次系統地論述了自然法觀點,並認為自然法賦予每個人的理性都是相同的,人人(無論自由民還是奴隸)都是平等的。    羅馬帝國後期,基督教興起,並對此後的西方社會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雖然基督教披著宗教的外衣,但也繼承了許多古希臘古羅馬的思想。如基督教認為,《聖經》舊約是上帝通過摩西與以色列人所訂,新約則是通過耶穌基督與信者訂立的。這顯然與西方的契約思想是一脈相承的。而「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說法使自然法中「人人平等」的信念進一步強化。    當西方世界進入黑暗的中世紀以後,雖然等級制度和專制制度盛行,還有野蠻的宗教裁判所。但古希臘羅馬時代確立的各種制度仍有廣泛的影響,日耳曼部落習慣法中的民主因素也沒有泯滅。公民大會繼續在某些國家存在,陪審員制度為中世紀歐洲少數封建國家所繼承;國王和貴族之間通過契約互相制約,教權和王權之間相互競爭,這使得西方很難出現我國古代那種「君臨天下」的高度專制。    最值得一提的是,1215 年,就在我國南宋史彌遠任丞相,長期專擅朝政,濫發紙幣,造成了會子充斥,物價飛漲,民生憔悴,並無人制約時,英國約翰王英王約翰在封建領主、教士 、騎士和城市市民的聯合壓力下籤署《自由大憲章》,保護人民基本權利。規定未經法庭審訊,不得對人民逮捕監禁。非經國會批准,不得收稅。這是英國有憲法之始,也是全世界有憲法之始,為人類邁向文明最重要的一大步。    公元687年,就在我國盛唐時,威尼斯共和國成立,最高權力由市民選舉產生的市議會掌握。此後隨著商業的發展和市民力量的壯大,11世紀-13世紀,又有一大批城市贏得自治,並建立了類似於威尼斯的政權機構。雖然這些城市從規模上和實力上來說遠不能與我國同期的城市相比,但僅僅市民自治一項,就讓我國直到現在還難望其項背。    與此同時,一批代表市民利益的思想家(如義大利的馬西奧和奧卡姆的威廉)出現了,他們繼承和發揚了古代西方的民主法制思想,以「法人團體」的觀點看待國家和教會,認為國家的權力來源於人民,教會的教權來源於所有教徒參加的宗教會議。這對西方近代民主思想的產生具有直接的影響。    在國王、教會、貴族的裂縫裡,西方的資產階級開始成長壯大,以人道主義為核心的文藝復興運動開始了,這一時期產生的人民主權和契約思想為以後的啟蒙運動奠定了基礎。而同一時期的宗教改革不但對封建等級制度和教會神權形成了猛烈的衝擊,而且還制定了適應資產階級的新教教義。    1609年,就在我國明朝萬曆皇帝派遣大批宦官充任礦監稅使,到全國各地開礦征商,瘋狂掠奪的時候,經過40多年的武裝鬥爭,尼德蘭革命獲得成功,在世界上建立了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1640年,英國又爆發了資產階級革命。在此基礎上,歐洲興起了啟蒙運動。這場思想運動從荷蘭和英國開始,由法國的思想家把啟蒙運動推向高峰,並逐漸擴展到了全世界

    絕大多數中國人誤以為啟蒙運動是從法國的伏爾泰、盧梭、孟德斯鳩等人開始的,有些人甚至還大言不慚地說「明末清初思想家黃宗羲的《明夷待訪錄》比西方的啟蒙思想家盧梭的《社會契約論》還要早,中國是啟蒙運動的發源地之一」。那現在我們就來看看啟蒙運動的始末,然後再來看看黃宗羲《明夷待訪錄》的歷史地位。    西方啟蒙運動雖然以法國為中心,到18世紀才達到高潮,但這場運動繼承了古希臘和古羅馬的政治文化遺產,繼承了中世紀城市市民自治的光榮傳統,繼承了文藝復興時期的人道主義思想,又受到了荷蘭資產階級革命和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直接影響,所以這場運動至少要從近代國際法奠基人--荷蘭思想家格勞秀斯說起,是他在尼德蘭革命成功後不久,就出版了一系列宣揚啟蒙思想的巨著,在這些著作中,他不但系統地論述了國際法的原則(這些原則到現在大部分還有效),而且他還和稍後的荷蘭思想家斯賓諾莎一起,在政治上否定王權神授,認為國家的產生是由於人民聯合起來締結契約的結果。而斯賓諾莎是歐洲提倡資產階級民主、平等和自由的先行者,言論自由與思想自由也是他第一個提出來的。另外,歐洲中世紀占統治地位的思想是宗教思想,因此啟蒙運動思想家們首先把矛頭指向宗教神學,以格勞秀斯和斯賓諾莎荷蘭為代表的荷蘭思想家則為這一運動鋪平了道路。    如果荷蘭的啟蒙思想只是涓涓細流的話,那麼隨著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展開(正處於我國明清易代之時),啟蒙運動很快變成了一條大河。這時候,君主立憲制、共和制、兩院制、議員輪換制、三權分立、人民革命思想、人民主權、言論出版自由、天賦人權、地方自治、社會契約、政治平等、普選權等思想和主張層出不窮,彌爾頓、哈林頓、培根、霍布斯、洛克、赫伯特、普里斯特利等啟蒙思想家不斷湧現,尤其是霍布斯和洛克與法國啟蒙思想家來往密切,對法國啟蒙運動的開展起了先導作用,但與後來法國要求民主平等的啟蒙思想不同,英國啟蒙運動主要以自由和法製為核心。    啟蒙運動的大潮是在法國掀起的。雖然此時法國還處在封 建專制主義的黑暗統治下(此時我國處在所謂的「康乾盛世」),但法國的思想家們考察了荷蘭和英國的社會和政治制度,同英、荷學者切磋交流,不久就把啟蒙運動推向高峰。    法國啟蒙運動的先驅者培爾以全面懷疑的態度批判封建宗教,無情地駁斥正統的基督教信仰。    啟蒙思想家伏爾泰曾到英國考察,十分讚賞英國自由的社會政治制度。他反對封建專制制度,主張開明專制,強調資產階級的自由和平等,批判天主教會的黑暗和腐朽,其名言是「雖然我不同意你的主張,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法國另一位著名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系統全面地論述了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權分立學說,其代表作《論法的精神》被伏爾泰譽為「理性和自由的法典」。與伏爾泰對中國文化的盲目崇拜不同,孟德斯鳩在猛烈批判西方專制制度的同時,也對我國的專制制度進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經濟學家杜爾哥指出人類社會的歷史就是人類理性進步的歷史。啟蒙哲學家孔多塞把歷史看作理性對無知和偏見進行鬥爭的歷史,主張人類要不斷前進,消滅階級間的和民族間的不平等。    法國啟蒙運動最突出的代表是以百科全書派為中心的一批唯物主義思想家。霍爾巴赫為法國《百科全書》撰寫376個條目。他對宗教進行無情的諷刺,認為基督教違反理性和自然。愛爾維修攻擊一切以宗教為基礎的道德。法國《百科全書》主編狄德羅終生為自由、真理和社會進步而奮鬥,他譴責暴君,對基督教進行了無情的抨擊。    法國啟蒙運動的另一個代表人物是盧梭,他的名著《民約論》的基本思想是天賦人權、主權在民、自由平等,認為人民有起義反抗壓迫者的權利。在政治上他擁護共和國,其政治思想對18世紀末法國大革命有重大影響。    啟蒙運動不久波及德國和俄國。在德國,啟蒙運動表現為狂飆運動,其代表人物是沃爾弗、萊辛、赫爾德、席勒、貝多芬和歌德等。俄國的啟蒙思想家有波列諾夫、諾維科夫、拉吉舍夫等。拉吉舍夫在他的《從彼得堡到莫斯科旅行記》中,把俄國農奴制度和沙皇專制制度揭露得淋漓盡致。他號召俄國人民為自由、為建立美國式的共和國而鬥爭。    啟蒙運動越過大西洋,在英屬北美殖民地得到傳播。美國《獨立宣言》起草人傑斐遜和著名思想家、科學家富蘭克林,《常識》的作者潘恩都屬於啟蒙學者之列。富蘭克林的名言是「從蒼天處取得閃電,從暴君處取得民權」。    啟蒙運動擴展到亞洲 、 非洲 、 拉丁美洲地區為時較晚。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出現一批啟蒙學者,他們翻譯歐洲啟蒙思想家的名著,介紹他們的思想,對中國的思想界、學術界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1898年戊戌變法失敗後,嚴復把赫胥黎的《 天演論 》、孟 德 斯鳩的《 法意》、亞當·斯密的《國富論》、 斯賓塞的《 群學肄言》,以及米爾的《群己權界論》和《穆勒名學》等7部著作譯成中文出版。    啟蒙運動的思想家們勇於為真理和正義而鬥爭。他們甘冒身陷囹圄、逃亡異國的危險,不惜遭受種種苦難,給「天國」的神靈和世上的王權以沉重打擊。他們的著述描繪了未來「理性王國」的藍圖,啟發並培養了一代革命者。啟蒙運動為摧毀腐朽的專制制度、確立現代社會制度作了思想上和理論上的準備。啟蒙思想家所宣傳的自由、平等、民主和法制的思想,對1775~1783年的美國獨立戰爭 、1789 年的法國大革命,拉美獨立戰爭以及19世紀歐洲爆發的一系列革命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對日本的明治維新、中國的辛亥革命等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推薦閱讀:

    中華文化—不可不讀的百篇詩作《春秋戰國篇》(8)
    黃帝代表「新中國」,也代表「興中國」
    羊:中華文化的符號
    馬來西亞華社三大支柱
    周巨川:中華文化崛起與治癌

    TAG:社會 | 文化 | 道路 | 中華 | 現代社會 | 現代 | 中華文化 | 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