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氣學說基礎理論----轉帖 鐵杆中醫論壇——聯合網路與現實,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探索...

六十甲子周期不僅是五運六氣學說的靈魂,而且是所有中國文化與古代科學發展的基石。只要你涉足於中國古代遺產的任何一個領域,哪怕是打開電台、電視台,播音員每天播報新聞節目說的第一句話:「今天是某年、某月、某日,農曆丙戌年某月、某日」,這個「丙戌」就是甲子歷,是我們中國幾千年排下來的年號。年號是按照60甲子歷排序的,你知道年號的「丙戌」兩個字在運氣學說中有什麼含義嗎?或許多數人知道「戌」代表十二生肖的狗年,而「丙」就很少有人關心了。殊不知,「丙」與所有出生在 「個位數」或「年尾數」是「6」的人,體質、生、老、病、死都有關係。年尾數指2006、1996、1986……等等的「6」,在2006年的運氣里,包含了多少疾病和自然災害的信息,會給多少家庭帶來家破人亡的厄運。1906年美國加州大地震,1976年中國唐山大地震,這個「黑色的6」,就是「丙」。我不是算命先生,在我的書里有關《第五章·2006年》部分,你會看到這樣的事實:絕大多數的人心經、心包經或三焦經都出現異常,為什麼呢?因為心屬火,怕水克。「丙」(年尾數6)屬水運太過之年,加上「戌」屬寒水(六氣周期)的推波助瀾,就形成了太空中某種力量。在氣候上帶來黃河中下游北方地區夏季的雨水增多、偏涼,夏末桑那天氣持續時間長的特點;美國加州(素以陽光著稱)4~5月份連續降雨29天;紐約出現30年來的涼夏多雨天氣;世界上雷電、冰雹等造成的災害都比往年多。對人體,「丙戌」主要影響心臟(屬火)、腎臟(屬水)。問題是誰的心臟怕「水」克?水會帶給什麼人死亡和災難?這就是運氣學要回答的未病問題,而所有的答案,要先從60甲子周期說起。 (一)天干地支的通用概念 所謂「干支」,即「天干」和「地支」的簡稱,實際上就是古代計算年、月、日、時和方位的符號。「干」有單個的意思,古人最早用來記日,以日出日沒為準,每日出沒一次就是一天,所以 「干」又叫作「天干」。如《皇極經世》云:「十干,天也。」「支」,有分支的意思,古人最早用來記月,每一個月是以月亮盈虧來計算的,月亮盈虧一次就是一月。從陰陽屬性上看,日為陽,月為陰,陽為天,陰為地,所以「支」又叫作「地支」。 (二)干支符號作用及含義 天干有十個符號,依次相數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個符號,依次相數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末、申、酉、戌、亥。 符號字本身包含著萬物由生、長、壯、老、死、更始的涵義在內。如《史記·律書》及《漢書·律曆志》的解釋:十干中的「甲」字,同「莢」,指嫩芽破芽而出的初生現象。「乙」字指幼苗逐漸生長而扭曲的象等。自古以來,醫學用運干支就與季節、方位,臟腑性能、治療方法密切聯繫起來。例如《內經》中所說的「肝主春,足厥陰少陽主治,其日甲乙,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心主夏,手少陰太陽主治,其日丙丁,心苦緩,急食酸以收之;脾主長夏,足太陰陽明主治,其日戊己,脾苦濕,急食苦以燥之;肺主秋,手太陰陽明主治,其日庚辛,肺苦氣上逆,急食苦以泄之;腎主冬,足少陰太陽主治,其日壬癸,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開腠理,致津液,通氣也。」 (《素問·臟氣法時論》) 干支具有陰陽劃分,天干屬陽,地支屬陰;奇數為陽,偶數為陰。 「陽干」 : 甲、丙、戊、庚、壬;(奇數) 「陰乾」 : 乙、丁、己、辛、癸。(偶數) 「陽支」 : 子、寅、辰、午、申、戌;(奇數) 「陰支」 : 丑、卯、巳、未、酉、亥。(偶數) (三)干支60周期 1.干支的配合排序 又叫60甲子周期。天乾的第一位是甲,地支的第一位是子,把天乾和地支的第一位相互配合起來便是甲子,其後干支依次成對順序向下排列,直到天干往複排列六圈,地支往複排列五圈,正好排成六十對完畢。 中醫的臨床診斷、治療中,干支60周期常常要用到,子午流注針法主要用60時辰周期和60日周期如【表格 1-3-1】。參看本書最後附錄《白氏干支60日開穴表》。運氣推測主要應用60年周期,參考本章《白氏干支60年運氣實用速算表》。四拄推算八字的算命方法年、月、日、時四種60甲子周期都要用到,因為它們代表了一個人生命的所有信息。 【表格 1-3-1】 時間、時辰對應表 日干時辰 小時 甲己日 乙庚日丙辛日丁壬日戊癸日0:00~1:00am甲子丙子戊子庚子壬子1:00~3:00am乙丑丁丑己丑辛丑癸丑3:00~5:00am丙寅戊寅庚寅壬寅甲寅5:00~7:00am丁卯己卯辛卯癸卯乙卯7:00~9:00am戊辰庚辰庚辰甲辰丙辰9:00~11:00am己巳辛巳癸巳乙巳丁巳11:00~13:00庚午壬午甲午丙午戊午13:00~15:00pm辛未癸未乙未丁未己未15:00~17:00pm壬申甲申丙申戊申庚申17:00~19:00pm癸酉乙酉丁酉己酉辛酉19:00~21:00pm甲戍丙戍戊戍庚戍壬戍21:00~23:00pm乙亥丁亥己亥辛亥癸亥23:00~24:00pm丙子戊子庚子壬子甲子2.干支用於天體的定位系統 古人用肉眼觀測天象,有兩套定位系統,一個是北斗星,要面北而視,我們前面講的斗綱建月便是。另一個是太陽、月亮的視運動,為面南而視。這兩套系統都與觀測者所在的地理位置有關,實際上是以地平面的子午線定南北,為經線,子為北,午為南。以卯酉定東西,為緯線,卯為東,酉為西。這是從 「地方」的平面層次觀看,我們稱為地平面。觀測天體是向外太空,看日、月、五星在黃道上的視運動層面,我們稱為黃道面。月亮走在地球與太陽之間,為黑道,走在遠離太陽的位置稱為白道,即黑道白道平面;還有與地球自轉軸相垂直的赤道平面,這些是「天圓」的不同層面。「天圓」、「地方」都需要用干支符號來標記,而且從觀測者的角度予以定方位,這便出現了多層次立體空間的方位區分問題。 十天乾和十二地支相合,組成60種符號,用它們表達日月運動軌跡在不同時空位置上的特徵點,並且體現出多層次陰陽消長、五運六氣生克制化、時間、空間、方位等特性。因此,需要賦予干支符號不同的五行含義,來代表不同的意義。發明「天道」和「地道」兩套干支符號系統配陰陽五行,是陰陽、五行、干支、八卦符號系統最複雜、最高層次的組合。它是中華民族古代天文學最偉大的壯舉,是人類掌握太陽系天體運行規律最早也是最高智慧的體現。它驚天地,泣鬼神,擎起中國易學、漢學文化、古代科技包括中醫在內一直走到今天,而且還將在未來的世紀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中醫五運六氣學說正是建立在這樣天地兩套干支符號基礎上,討論「天」(運氣)用天道符號,討論人和地理就要用地道符號了。所不同的是兩套干支符號配以不同的五行,它們常常同時使用,因此容易混淆。筆者根據自己的認識把它們分為「天道的五行」和「地道的五行」。 (四)干支地道五行 地道與天道是相對而言的,配地道五行的干支,以地平層面上的經緯線劃分東西南北為正位方向,用干支本身的五行屬性,對應地球上固定的季節和時間,聯繫人體的臟腑經絡,這樣的搭配與干支本身的生長化收藏含義相吻合。 1.十天干配五行 分成五對,配方位,配五行木火土金水: 甲乙屬東方,配木; 丙丁屬南方,配火; 戊己屬中央,配土; 庚辛屬西方,配金; 壬癸屬北方,配水。 以兩干來配五行中的一行,是將五行之中又分陰陽的緣故。天干配五行系五方、五季、五臟,以及各有其生理、病理時間,實為臨床常用。請參考【表格1-3-2】。 【表1-3-2】 天干特性 天干 時間 (四季)空間 (方位)五行 (物質)五臟 生旺衰死 陰陽 甲乙春東木肝生 陽丙丁夏南火心長戊己長夏中土脾化陰陽交庚辛秋西金肺收 陰壬癸冬北水腎藏2.十二地支配五行 十二地支按十二個月分別配以五行: 正二月是春季,木旺於春,所以寅卯屬木; 四五月是夏季,火旺於夏,所以巳午屬火; 七八月是秋季,金旺是秋,所以申酉屬金。 十冬月是冬季,水旺於冬,所以亥子屬水; 三月屬辰,六月屬末,九月屬戍,臘月屬丑,由於土旺四季末的關係,所以辰末戌丑都屬於土。 按照十二地支與十二時辰,人們養成「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幾千年作息時間習慣,在體內形成固定的人體的生物鐘節律,與人體十二條經絡的氣血流注相關聯。請參考【表1-3-3】所顯示的內容。xxx 【表1-3-3】十二地支與臟腑經絡循環表 時辰 時間 腑臟十二經脈 旺時 衰時 寅 3~5手太陰經肺 寅 申 卯 6~7手陽明經大腸 卯 酉 辰 7~9足陽明經胃 辰 戌 巳 9~11足太陰經脾 巳 亥 午 11~13手少陰經心 午 子 未 13~15手太陽經小腸 未 丑 申 15~17足太陽經膀胱 申 寅 酉 17~19足少陰經腎 酉 卯 戍 19~21手厥陰經心包 戌 辰 亥 21~23手少陽經三焦 亥 巳 子 23~1足少陽經膽 子 午 丑 1~3足厥陰經肝 丑 未 (五)干支的天道五行 其天道是與地道相對而言的,指觀測黃道層面所使用的干支配五行,在運氣學說中使用最多。 1.干天化五運 在天道,干天配五行稱為天干化「五運」。何為化呢?所謂化就是變化,是說天干在五運的變化中,還具有它另外的屬性而不能以未經變化的五行屬性來運用它。前面已經提到,天干配五行是甲乙屬木,丙丁屬火,戊已屬土,庚辛屬金,壬癸屬水。在五運的變化上,五個陰乾和五個陽干,重新按照陰陽相合、剛柔相濟的化合方式組合,其結果變化為: 甲己之年,合化土運, 乙庚之年,合化金運, 丙辛之年,合化水運, 丁壬之年,合化木運, 戊癸之年,合化火運。 2.地支化三陰三陽 地支在運氣學說中稱為「歲支」,用於描述天道(黃道)的氣位方向。《素問·五運行大論》說: 「夫變化之用,天垂象,地成形,七曜緯虛,五行麗地。地者,所以載生成之形類也。虛者,所以列應天之精氣也。形精之動,猶根本與枝葉也。……地為人之下,太虛之中者也……大氣舉之」。「寒暑六入,故令虛而生化也」。 從這段話我理解為,天、虛、精氣,是一類指太空中看不見的能量,由「七曜緯虛」(日月五星按照緯線方向旋轉)而來。我們所處的大地,就在看不見的能量之中,被大氣所擎舉著。「虛」的能量雖然看不見,卻能夠通過地上一切有形體的可見變化,推測出「虛」的存在,它的變化節律通過寒暑六種氣候變化表現出來。於是古人便把十二歲支,按照六個來氣的方向,按照陰陽的比例不同,劃分為三陰三陽六氣,並且為六氣配上五行。 六氣的固定形式是風氣、熱氣、火氣、濕氣、燥氣、寒氣,有固定的時間,稱為氣位。而變化形式是三陰三陽。由於火與熱屬於一類,所以把火分為君火與相火兩種。地支配三陰三陽六氣,其相配的結果是: 三陰:一陰巳亥配厥陰風木,二陰子午配少陰君火,三陰醜末配太陰濕土, 三陽:一陽寅申配少陽相火,二陽卯酉配陽明燥金,三陽辰戌配太陽寒水。 為什麼要做如此的搭配呢?在我初學運氣學說的時候,沒有認真的想過,後來自己看星宿,記錄氣象,琢磨經絡圖像,慢慢感到似乎有更深層含義。不信你去看上幾年星空,追隨古人腳步,你也會有同感。於是我開始找天文學的幫助。 返回頂端

祝大家都成為鐵杆中醫

Posted: 2008-08-04 09:48 | 10 樓

許先生 開壇元老

級別: 總版主

精華: 86發帖: 17687威望: 85 點金錢: 890 元貢獻值: 7936 點性別:男年齡:58在線時間:5407(小時)註冊時間:2007-06-08最後登錄:2010-12-10

小 中 大

簡述干支符號系日地月 自古以來,為什麼中醫界的上工不多?我認為就是因為沒有下苦功去搞懂天文學,凡是弄通運氣學說者,都成為千古明(名)醫,造福於百世。今天,天文學已經成為大眾的科普知識,去天文館跑上幾次,買本書看看,頭腦中太陽系的空間關係就清楚了。雖然我們對古人所設計的符號系統,多層次的陰陽五行架構,用現代科學還不能圓滿的予以解釋,但是只要我們用心去學,大膽探索實踐,在追求從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過程中努力了,為後人留下我們這一代人探索的足跡,這輩子也就值得了。2005年10月,我從《中醫運氣學解秘——醫易寶典》一書中,看到了自己多年尋找的東西——古人「天道」說的解釋,心中豁然開朗。從作者田合祿老師的身上,我看到了《內經》作者們的偉大精神和愛的奉獻。比比他們,今天的中醫如果再說運氣學說難學,只有一個原因——懶惰。 大家可以從田老師的多本著作里學到運氣推測的天文曆法知識,我僅就本人的體會,談談天干地支所涉及的通俗天文學知識。 (一)太陽與六氣中的火 太陽是距離地球最近的恆星,是一個巨大的天然能源,不斷向太空發射大量的光和熱,是供給地球萬物生長的能源。天文學家長期的研究結果表明,太陽作為太陽系的中心天體,其本身的質量大約佔太陽系質量的99.97%,它以強大的引力「制約著」九大行星、彗星、小行星等太陽系天體的運動。 1.太陽的光和熱 我國古書《列子》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春秋時期一個夏季的早晨,有兩個天真爛漫的少年在一起爭論太陽的遠近問題。其中一個少年認為,早晨的太陽看起來大,是因為它離地球近,中午太陽看起來小因為它離地球遠。另一個少年則反駁這種看法,認為太陽在早晨的升起時人們覺得涼爽,在烈日當空的正午時,人們熱得難熬,因此,應該認為早晨太陽離地球遠,中午離地球近。正當兩個孩子爭論得不可開交時,孔子走過來了。孩子們便請這位長者判斷誰是誰非。據說,孔子竟被問得瞠目結舌,只能坦率地承認自己不懂這方面的知識。 天文學家告訴我們,這種現象完全是人眼睛的錯覺,太陽本身並沒有任何變化。這種錯覺是由於太陽與地平線上的參照物不同而造成的。例如,初升的太陽在樹木或房屋的襯托下顯得大一些,而它在天空的襯托下就顯得小一些。地面為什麼早晨涼爽,中午熱的問題,可以這樣解釋:清晨太陽光斜射,陽光在地球大氣層中要穿過較長的一段路程,能量損失較多,而且截面相同的一束陽光照射的地面,面積越大熱量越分散。再加上地球在白晝吸收的熱量,經過一整夜地散發後,氣溫較低,所以早晨覺得涼爽。到中午時,陽光直射,太陽光在地球大氣層中經過了幾個小時的連續照射,氣溫已經逐漸蓄積升高,所以在中午人們覺得比較熱。實際上,太陽的視大小和地面的涼與熱,與地球離太陽的遠近並沒有多大的關係,因為,日地距離在一晝夜裡的變化是微不足道的。倒是大氣層的熱能蓄積過程和地物地貌,會影響當地的氣溫晝夜變化。因此,中午十二點是太陽光直射的時間,而地表面最熱的時間,要延後兩個小時左右,相當於30度左右的角度範圍。① 這個太陽光直射點與地面實際溫度最高點的30度角差異,在我們運氣學說中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它是與大氣層(太陽光穿過大氣層只要八分十九秒)、地球吸熱和散熱的過程有關。因此,在一日的中午12點陽光直射,而溫度最熱要在下午2點鐘左右。同理,一年的夏至節,應該是太陽直射點在北回歸線,但是最熱的季節卻在30天之後的大暑節;冬至節是一年中太陽直射點在遠離北半球的南回歸線,但是最冷的季節是在30天之後的大寒節。在前面有關曆法的部分我們已經講過這是中國曆法的天文學基礎。 這裡我要補充一點是2000多年來地理地貌的變遷也是氣候與古代差異的因素。比如,我居住的長島海邊,草地樹木多,以平房為主,人均佔有面積大。與我相同緯度的曼哈頓,以「水泥森林」著稱,相距不到20公里,在夏季曼哈頓的當日最高溫度高過我地6~9華氏度,冬天當日最低溫度又低於我地6~9華氏度。那麼,美國的歷史只有200多年,而中國已經幾千年,這種地貌生態環境改變帶來的氣候影響,也是我們推算氣候時應當參與考慮的因素。同時,在我連續7年的氣象記錄中,美國東海岸的氣候變化,比中國同緯度東海岸地區更加符合祖先對氣象規律的描述。 2.太陽風與巳亥、寅申的風火 在六氣中火被分成君火和相火,歲支化為三陰三陽,一陰厥陰風木與一陽少陽相火相對,二陰少陰君火與二陽陽明燥金相對,火在時間上佔了兩個氣位。在臟腑經絡中,君火配心腎,水火相濟或相制。那麼,相火對應什麼呢?在有實體結構相對應的五臟五腑以外,還多了一個三焦腑;在經絡里多出一對厥陰心包經和少陽三焦經。顯然,在追求五行和諧、平衡的中華傳統文化的中,設計出如此不和諧,不中庸的配製是說不通的。除非有切實存在的證據和不可推翻的理由,否則在當時百家爭鳴的諸子年代,不可能允許《內經》的學說成立,在後代的歷史長河中也根本不能令其流傳下來。 2003年8月19日上午,我測量了一個臨死前數小時的患者經絡,如(圖例1-1【編號581 臨死前】)經絡測量圖所示。三焦經的井穴上測到數值8,在腎經的左側井穴上是12,其餘所有的經絡都不超過3,原穴多數測不到數字。這在民間這叫做 「迴光返照」,中醫講「伏陽外躍」是陰陽離絕的徵兆。對這樣的經絡應該如何理解呢?從測量經驗中,我們直覺的認為腎經的井穴為腎陽,其作用是點燃「生命之火」,是「腎間動氣」,是溫熙腎水的火。相當於西醫學裡的腎上腺皮質、脊髓中的神經傳道能源,延髓中的生命中樞,能夠啟動心臟里的竇房結,產生心跳。腎的火種是從父母先天的精血相合而成,在生命孕育的第一時刻就存在了。從經絡圖像上我們看到的,正是這個生命火種將要熄滅的最後徵象,這是人體有形臟腑遺傳信息之火,從父母那來,又傳給下一代。我認為,三焦經的井穴是感應「天來的火」,它確實存在,古人說不清,現在還說不清。但是,通過幾年的經絡觀測,尤其是2004年以來,對三焦經的變化做了各種分類觀察之後,只有一種推測是普遍成立的,那就是:三焦經的相火代表外來的「天之火」,對人體有感應和供養的作用,而這個「天來的火」早已與人體的生命之火相結合,就是我們常常說的「抵抗力」,是機體的正陽之氣。 圖例1-1【編號581 臨死前】 【編號581 臨死前】① 2001年主氣圖 泰 否 【圖1-4-1】 談到觀象玩占,乾坤相交得否泰二卦。地上天下為泰,為通泰。就如同胎兒是父母陽精與陰血最完美的結合,胎兒臨盆前,在母體稱為「枕前位」,頭為乾在下,臀為坤在上,背為陽對外,腹為陰對母體,是自然界陰陽的最好狀態。這樣方式落生稱為「順產」。xxx當嬰兒哇哇墜地,變成頭上足下的「否卦」狀態,天地閉塞。剛剛出世的小生命,必須重新開始調試與大自然的關係。自然界與人體有什麼不同?其實天氣中只多了這個「太陽火」。所以生之初的「磨合」過渡期里,機體要將多餘的紅細胞融血,表現出生理性黃疸期,這算是接納「太陽火」而必須泄去自身部分的火。小兒身體的火偏多,被認為是純陽之體,常常容易發燒,西醫認為是體溫調節中樞尚未發育完全的表現,這個體溫調節中樞相當於前面說過的「延髓、交感——腎上腺素系統」,由腎陽所主。小兒在出生後睡眠長,覺醒短,正是以靜制動,增長腎陰以協調與二火的磨合過程。(這是我個人的了解)參看《第二章》圖例2-1【編號404】是一個一歲小男孩的經絡測量圖,那是一個剛剛完成磨合的健康孩子,表現出來人體陰陽平衡的最佳狀態。 當天道的火不足,或身體的火不足時,二者相互補充,也相互消耗。請看以下【編號新831】的經絡測量圖像: 圖例1-2【編號新831艾滋病】 【編號新831艾滋病】 這是一位艾滋病晚期的患者,身體乏力之極,他想做掀起衣服、戴上帽子這等小動作,都要叫母親代勞,但是還能走路,能說話。我們從圖像上看到三焦經已經完全沒有信號,因為艾滋病是獲得性免疫缺陷疾病。將兩個圖像比較,您不難看出相火與君火在人體的不同作用。 在2006年,水運太過加司天太陽寒水的作用下,經絡上明顯看到心經、心包經的左側井穴低值,疾病時間長、體質本身有火弱因素的人、陽氣虛的老年人,則三焦經的左側井穴也會低。這是2006水運太過之年在人體屬火經絡上反應出來的「水克火」的印記特徵。請看以下一組圖像,注意心經和心包經的左側井穴,只看數值低的表現。 《素問·生氣通天論》說:「天運當以日光明」,這說明古人早就認識到太陽是這個世界的主宰。陰陽概念是從「日光照到與否」的向背關係產生出來。我們的所有天道干支符號,都是隨著日光點的位移,日光對地球、月亮直射點變化所做的討論。太陽視運動在黃道上,因此,標記於黃道面上的來氣符號,應該代表「太陽風」——火和風是一起從太陽那兒來的,這是非常樸素的理解,以地支 「寅申」和「巳亥」兩對兒符號表示「火」與「風」的關係。說明古人已經認識到在人體的五臟五腑以外,有一種強大的、支持所有生命體「生」和「長」的陽動力量,在永遠不停地作用著地球上的生命體。我們祖先把這一對在臟腑找不到定位的風火,在經絡中命名為三焦經,合於少陽相火;心包經成為心火的外衛,合於厥陰風木。太陽火是一種供養萬物的熱能源,同時,它也增加了有形生物體自身五行中屬陰性物質的消耗,最終,萬物由於火對水的耗盡而死亡。 現在我們假定巳亥、寅申四個符號是古人標記從黃道平面衝來的太陽風,無論冬天還是夏天,太陽風永遠要衝向地球,但是隨著太陽直射點位置上下移動,我們在四季感受到的溫度又有不同。古人標記相火與風木各自也都有相對的位置,但它們都不在正位。從【圖1-2-2】我們看到,如果按照北半球觀測者的立場,以緯線的日出為陽,日入為陰來說,寅和亥相對偏北、偏陰面,巳和申相對偏南、偏陽面;以子午經線分陰陽,寅和巳相對偏東、偏陽升,申和亥相對偏西、偏陰降。我想這可能是古人用寅申巳亥表示風火,強調太陽風是從黃道而來,四季都來,地球各個方向都能感受到,無處不在。但是又用地支本身的五行屬性和方位將北半球的實際感受體現進去,這是既相同又有區別吧。 3.子午、卯酉與少陰君火 我們在地平面的層次,用子午為經線,卯酉為緯線,建立起「地方」基礎上的「四方正位」概念。而天體的視運動是圓周的,建立在「天圓」前提下,本無方向可分。我試想,古人用「子午卯酉」專用的符號代表「四方正位」感受到的某種能量。假如從天道的「來氣」,正好平行於地球的赤道平面(卯酉),但是會發生延遲效應在地軸平面(子午);同樣,來氣衝擊在地球軸面(子午),也引起延遲效應在赤道面(卯酉面)。 如何理解子午化君火,卯酉化燥金呢? 首先,少陰君火屬二陰,陽明燥金屬二陽,二者分別是在陰陽的中間,位置中正,不偏不倚,所以用子午表示雖陰但屬火,卯酉表示雖陽但氣涼,都在陰陽的中間狀態。 其二,子午配少陰君火,系五髒心腎。在八卦中心為離卦,雖然屬火,但是陽中有陰;腎為坎卦,雖然屬水,但是陽在陰中。古人用子午表示君火,正是卦象之意。 其三,強調這種來氣的作用方向與延遲效應產生的方向是90度的直角關係,而且一定是平行於子午而垂直卯酉,或是平行於卯酉但垂直於子午的,只發生在與四正位平行的方位上。因為從子午方向的來氣沿著地平線或升或降,卯酉都在其中間1/2處;而從卯酉方向的來氣,走到子午平面時,也是1/2處,力量從圓的兩極在中間相遇。 其四,由於太陽風受到地球磁場的「反抗」,只能延著磁層的外側發生繞行,就好像水流沿著船舷的兩側運動。地球的磁層如同「防風林」的作用,在太空中保護著地表,使得生物界免受太陽風的直接襲擊。磁層的磁力線方向是子午方向的,其氣熱,故子午合化君火。由於地球自轉往往產生東西方向的氣旋,在地球大氣層以內是卯酉方向的,所以合於地球風方向來氣,顯然溫度大減,其氣偏涼。又西方的風力強,與五行金克木的性質相同,故卯酉合化金。請看【圖1-4-2】,地球磁場層改變了太陽風的頂沖方向。 以上僅僅是我個人觀星時的一種假想,是筆者個人的子午、卯酉符號意義的推理,僅供參考。 【圖1-4-2】地球磁場層改變了太陽風的頂沖方向 (二)地軸傾斜帶來的影響 地球在我們居住的腳下,我們所有討論的氣象災害與醫學問題、太空的影響等等,都是在地上發生的,所以我們必須要了解自己的地球。從【圖1-4-3】和【圖1-4-4】可以幫助我們了解由於地軸傾斜引起太陽直射點在一年內的南北回歸移動,光和熱的改變引起一年四季的溫度變化。 【圖1-4-3】 【圖1-4-4】 我們知道地球自轉運動的軌跡是赤道,赤道與地球「自轉軸」形成一個垂直的平面,稱為「赤道面」;同時地球還有每年圍繞太陽的公轉運動,地球的公轉軌跡是黃道,在黃道上還有許多行星共同組成的軌道平面,稱為 「黃道面」。在黃道面以外的太空中,有二十八星宿的恆星群為背景。地球自轉軸總是指向北天極(在北極星附近),即它不論運行到軌道上的那一點,與黃道面所形成的夾角總是傾斜,約為66°33ˊ。這樣赤道與黃道兩個軌道面不相重合,所形成的夾角為90°-66°33ˊ=23°27ˊ,稱為「黃赤夾角」。黃赤夾角在天球上造成兩個交點:春分點和秋分點。視太陽沿著黃道在恆星背景上向東移動。大約在3月21日那天,從南向北穿過天赤道的交點,即春分點;約在9月22日,視太陽再次穿過天赤道形成第二個交點,即秋分點,由北向南行。「分點」意味著在那一天太陽的直射點落在赤道上,「晝夜平分」,即地球上各地都是白天和黑夜一樣長(各為12小時)。當春分後,太陽行至黃道上最北點時,地球北半球上晝長夜短,太陽行在天空中的位置最高,太陽光相對來說比較直射,北半球是夏季。與此同時,太陽在南半球天空中位置最低,那裡正經歷著冬季。因此,一年中的四季在南北兩半球是交替變化的。 從【圖1-4-3】中我們看到,地球的軌道是橢圓形的。北半球的夏天在遠日點,太陽直射點照到北回歸線(為陰對陽);在北半球的冬天正是在近日點,(陽對陰)。在南半球與我們相反,冬至節是當太陽照到南回歸線,也是地球距離太陽的近日點,此時是他們的夏天(陽對陽),等於熱上加熱。北半球夏至時,在南半球是冬天的時候,又是地球位於遠日地(陰對陰),相當於寒上加寒。我們北半球人幸運是的,不要小看這個由於地軸傾斜造成的「黃赤夾角」,和太陽直射點在南部回歸線上的移動,它是造成黑種人與白種人和黃種人的體質差異,以及疾病、性格、心理承受能力,壽命長短等多方面的差異的主要原因。 我這樣說是從經絡上表現看出來的,從流行病學的調查統計也證明了我的推測。以普通百姓的角度比較,中國最勤勞,動靜結合,講究中庸的美德「溫良公儉讓」。看北歐的白人,相對運動少,比較注重個人的價值和利益,善於表現自己,因此,他們必須有法律約束,以投票斷結果。再看以南部非洲黑人為代表,他們好動,從他們的舞蹈、擊鼓和說話的節奏可以強烈地感到頻率之快,幾乎所有的黑人都很會跳舞,不僅用腳跳,而且自發的會用手當足在地上翻滾著跳,這是紐約曼哈頓的一道特色夜景。黑人愛好快節奏的音樂,愛好運動。從中醫的角度看,南方為火之鄉,所以黑人心臟的耐力好,動作快,身體肌肉發達,富有運動的本錢,因此在國際間的大運動量比賽場上,黑人的比例相對於他們所佔的世界人口比例,實在是高出許多。白人的平均壽命比黑人的平均壽命要長,是因為北方為水之鄉,腎精充足,所以白人壽命長,黑人腎水先天不足,所以牙齒脫落的早,衰老快,生命短。「岐伯曰:陰陽之氣,高下之理,太少之異也。東南方,陽也,陽者其精降於下,…西北方,陰也,陰者其精奉於上,…其於壽夭何如?…陰精所奉其人壽,陽精所降其人夭。」(《素問·五常政大論》)同時腎氣的充足與否關係到大腦發育和智力發育。火克金的緣故,非洲人的肺臟抵抗力差;而水克火的緣故,白人心臟的耐力相對差;中國人大概介於二者之間。從西醫的流行病調查:黑人肺結核的發病率,佔世界肺結核總發病人數的4∕11,就是說,在每11個患者中有4個是黑人。黑人高血壓的發病率是白人的2~3倍。從經絡測量的發現中,黑人的井穴值通常大於原穴值的兩倍,無論冬季夏季,原穴都比井穴低。白人,只有在夏季或內耗性疾病的情況下,才有井穴高出原穴2倍的情形。大多數的白人是上虛下實,手經∕足經≦1;而中國人則相反,手經∕足經≧1。 南半球國家的流感病毒,在當地可能引起很輕微感冒,一旦在北半球出現,就可以引起世紀性的感冒大流行。所以,了解太陽對地理的影響,也是學習五運六氣的一個方面,對當前好發疾病、傳染病的預防都有預警作用。我在後面的《第九章》有專門報告,這裡不再贅述。 (三)月亮的影響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月球在伴隨地球繞太陽公轉的同時,本身還沿著橢圓形軌道繞地球運動。從北面看,月球圍繞地球作逆時針方向旋轉。此外,月球也有自轉,自轉的方向與公轉方向相同,而且同步,所以月球永遠以表面的同一部分對著地球。 人類很早就知道,月球不發光,只反射太陽的光,造成一個月相周期有四種現象,朔、上弦、望、下弦,周而復始。月球圍繞地球一周所用的時間比地球自轉一周(一天)所用的時間要長一些,即24小時50分,如此,月球每天向東偏13.10度,如果減去太陽在天球上每日向東運動的59分,則每日有12.11度的差值,這就是月球對於太陽的會合速度。月球以這樣的速度趕上然後超過太陽,一周期用的時間是360°÷12.11日=29.5306日。如果按照月亮周期出現12次為一年,就是29.5306天×12=354.3672天。人們在很早以前就認識到月球對地球的影響,它在地球上的照明作用遠遠超過太陽以外的全部恆星。太陽和月球的引力作用會在地球上引起海潮漲落—「潮汐」現象。但是由於月球離地球很近,當月球的引力作用於地球上,稱為「引潮力」,這種引力可將固態地球及其表面的水拉向月球本身,當然,固態地球的形狀基本保持不變,但是,地球上的水卻傾向於流向地球最接近月亮的一側。太陽也會引起潮汐,由於它與地球距離很遠,所以太陽引起的潮汐要比月亮引起的潮汐小得多。 我國古代醫學家認為,人體的氣血盛衰與月相對應,朔望月的盈虧周期對地球上生態萬物的生長發育影響巨大,特別是在朔月、上弦月、滿月、下弦月四特徵位相時候,生物體往往與之有共振現象發生。如《內經》說: 「人與天地相參也,與日月相應也。故月滿則海水西盛,人血氣積,肌肉充,皮膚致,腠理郄(閉),煙垢著。當是之時,雖遇賊風,其入淺不深。至其月廓空則海水東盛,人氣血虛,其衛氣去,形獨居,肌內減,皮膚縱,腠理開,毛髮殘,膲理薄,煙垢落。當是之時,遇賊風則入深,其病入也卒暴」(《靈樞·歲露論》)。 「月始生則血氣始精,衛氣始行。月廓滿則血氣實,肌肉堅。月廓空則肌肉減,經絡虛,衛氣去,形獨居」。(《素問·八正神明論》)。 女性月經來潮也如潮汐,與月亮密切關聯。據報導婦女月經的周期大多數與太陰月節律同步,即行經期較多集中於朔月期前後,排卵期較多靠近望月期。我利用經絡測量方法觀測,發現女性存在生理性不孕期。如果西醫選擇在此期內進行試管嬰兒的手術,完全是徒勞的。我們發現在生理性不孕期內,使用女性激素的人工周期促卵,往往卵子的質量不好,成功懷孕的機會不大。如果避開生理性不孕期,抓住天時地利,用中醫針灸和中藥配合激素將排卵期調整在適合的月份(運氣氣位)和「望日」附近,很多患者可以自然懷孕。在治療不孕症時,選擇正確的受孕時間非常關鍵,可大大提高「試管嬰兒」的成功生育率。這是五運六氣理論最有成效的專利。相關不孕症內容在《第八章》另有專題介紹。 現在科學家們認為月球的引力能使人體出現生物潮,因為人體中有70%左右的液體,當月球的引力作用於人的松果體,會影響人體內分泌的「微觀潮汐」。美國羅斯·馬瑞斯教授也提出類似的理論,認為月亮的周期性圓缺對人的健康乃至行為都有影響,指出滿月和新月期間,人的血管比其它時間容易破裂,心臟病的發作頻率增高,謀殺案件也較平時多(《科學晚報》1986年1月9日)。如2004年4月19日,麥當勞全球董事長兼CEO吉姆·坎塔盧波因心臟病突發撒手人寰,當日是農曆3月初一。2005年8月18日下午,著名的小品演員高秀敏被發現因心臟病在家中死亡,當天是農曆七月十四。 月球對地球上的生物也產生巨大的生物潮影響,控制著動植物的生物周期。比如,雞蛋孵化的時間平均為21天,老鼠的胚胎時間約為3周,都是3/4個月相周期;鴨蛋孵化的時間平均為28天,兔子懷孕4周生產,都是一個月相周期;人類約為40周,是10個朔望月周期。美國人類學家沃森在《生命潮流》一書中指出:「每個人體內的液體是古代海洋的完美再現,我們血液中的鈉、鉀、鎂和原始海洋里的是相同的。」 月亮的質量與太陽相比雖然微不足道,但是由於它距離地球比太陽近得多,所以在朔和望的前後,相當於農歷初一和十五,月亮走在太陽與地球的直線位置時,對地球的影響最大。我們不會忘記1976年7月28日凌晨3時42分,中國唐山市突然發生里氏7.8級強烈地震,僅僅幾秒鐘後,唐山夷成廢墟,地震罹難場面慘烈到極點,為世界罕見。在這次地震中死亡24萬2千7百69人,重傷16萬4千8百51人。當時是農曆7月初一的深夜與初二之間的凌晨。正是月亮運行到地球與太陽之間,月亮(初一朔日)、太陽正好走到地球的同側,日、月、地球三者成一條直線,日月的引力相合達到最大值的時間。另有,2004年12月26日,在印度洋發生的強地震引發的海嘯慘劇中,約十五萬條乃至更多的生命永遠消逝在洶湧的浪滔中。當日正是中國農曆十一月十五,是地球運行到近日點,太陽對地球的引力達到最大;月亮運行到地球的另一側望位,與太陽相反,地球正好走在太陽與月亮之間,日、地球、月三者成一條直線。對於幸運生還的人和沒有受到這次災害影響的人來說,除了傷痛外,更重要的是這次慘重的災難給人的生死啟示。有關月體納甲和月亮在黑道白道引起災難的古今研究,詳見田合祿著《中醫運氣學解秘——醫易寶典》一書,其中有專門的介紹。 地球和月亮都屬陰,從地球和月亮相比,地球屬土主濕;月亮應該屬水,主寒,在三陰三陽的劃分里,除了上述的巳亥、寅申、子午、卯酉以外,還有辰戌、丑未。三陽為太陽寒水,與辰戌相配;三陰以太陰濕土,與丑未相配。我認為這是月亮圍繞地球以及五星的影響為主的來氣作用,它們的合力周期來臨時,大大抵消的太陽風的影響,對地球產生(北半球)夏季相對偏寒,降雨天氣增多,雲層厚,大地蒸發減少,土壤的水分的飽和度增加,地下水位升高;冬季偏寒,多雪。這是有利於大地休養生息的周期,但也是老年人和患寒濕病的人,陽氣不足體質人的發病率高和死亡率高的周期,也是容易產生癌症和複發的周期。從2003年和2006年的氣候與經絡的資料分析,讀者可以看到與寒濕有關的經絡表現。(請參考《第五章》的內容)。 (四)五星的影響 由歲支所決定的三陰三陽六氣,是只能感覺但是看不見,而五星是可以用肉眼看見的。《內經》中對五星有命名和顏色的描述:木星名歲星,其色蒼;火星名熒惑,其色丹;土星名鎮星,其色黃;金星名太白星,其色白;水星名辰星,其色黑。由於五星接近地球時距離較近,所以五運是古人用肉眼看見,並且根據五星顏色改變以及五星出現在二十八星宿的方位上而劃分的。2004年4年3月23日的兩個星期內,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伴月亮相聚天空,出現「五星同現」(中國稱「五星連珠」)的天文奇觀⑧。月掩金星的天文奇觀⑨,發生在2004年5月21晚。 1.木星 木星,是九大行星中最大的行星。它的亮度僅次於金星,質量是地球的300倍,占太陽系行星質量的3/4以上,其體積是地球的1316倍,其引力對地球的影響,是五星中最大的。據美國發出的宇宙飛船發回的資料顯示,木星有28顆衛星,它繞行黃道一周的速度為11.86年,所以古人稱它為歲星吧。 2.火星 火星是地球的近鄰。用肉眼看上去,火星熒熒如火,發出暗紅色的光芒,位置和亮度常常變化,令人迷惑。火星的體積只有地球的1/7,它的公轉周期約687天。火星在橢圓形軌道上運行時偏心率很大,因此與地球之間的距離變化也大,火星與地球的會合周期約778.94天,但是距離又每次不同。當火星在近日點附近,距離地球最近時,稱為「火星大沖」顯得特別亮。此時的火星、地球、太陽相對成一條直線,在180度上,平均說來每15~17年間,出現一次大沖。 德國天文學家約翰尼斯·開普勒,在繼承他的老師第谷繪製了30年的火星軌跡的基礎上,經過大量繁瑣的計算之後,終於從自己與老師記錄的火星運行軌道的差異中,發現了「所有行星的運動軌道都是橢圓形的,太陽位於橢圓形的一個焦點」的天文學真理。於1609年寫在他的《新天文學》一書中,這就是著名的開普勒行星運動第一定律。從此推翻了以往認為行星繞太陽運動是「圓軌道」和勻速運動的理論。我注意到他老師留下的30年火星軌跡圖,30年不正是半個甲子,為五運與六氣的天地周期,發生同步特徵點性質相互重合的時間嗎!我們稱為六氣會同和五運會同,從第31年又開始後半個甲子的對應點重複相似周期。正如《素問·天元紀大論》所說的:「天以六為節,地以五為制」,「六」即三陰三陽為圓,「五」即五運為方,五六相合,三十年周期為天地相合的最小公共倍周期。我們祖先在兩千多年前稱火星為「熒惑」,不正是從觀測無數個甲子周期中,發現火星的不規則運行嗎?同時從開普勒的研究中也證明了,最少需要30年的時間,各個行星之間才能達到某種回到原點的重會現象。沒有他老師30年對火星及其他行星軌道的精確記錄,就不可能有他的定律問世。 3.土星 土星《內經》名其「鎮星」。我們現代的行政區化中,「鎮」代表一方百姓安居樂業的地方,鎮有安定、鎮守、鎮靜的意思,鎮星顯然是象徵土地的穩定。土星是太陽系第二大行星。它的質量幾乎是地球的100倍,顏色比木星暗,故古人形容為黃色。它有一個多重光環,酷似一頂大草帽,土星圍繞太陽公轉,與地球的距離不斷改變,由於它的傾斜,大約每15年一周期,「光環」會有幾年消失,又有幾年出現。 4.金星 金星位於地球與太陽之間,是最亮的行星。金星的大小、質量、密度與地球相似。它的公轉周期約225天,而自轉周期為243天,比公轉周期還要長。更令人驚訝的是金星自轉方向是逆向的。當金星走在地球與太陽之間時,在地球上會看到它留在太陽上的黑影。 5.水星 水星是最靠近太陽的行星。公轉周期約88天,自轉周期是58.646天。科學家們認為,水星的自轉速度原先可能很高,由於太陽潮汐力量的影響而逐漸減慢。 《內經》中對五星的形容還有另外的名稱,「五星之在天地,名號各有不同。木星在天曰天沖,在地曰地蒼;火星在天曰天莢,在地曰地彤;土星在天曰天芮,在地曰地阜;金星在天曰天柱,在地曰地晶;水星在天曰天蓬,在地曰地玄,以分主東南西北中,而土則寄住西南也。」(《類經圖翼》)這些名稱在《素問·刺法論》和《素問·本表論》中出現較多,我們常用於針灸平衡運氣的治療中,這些五星的天地名稱,也需要記憶,才能看懂《素問·刺法論》。 (五)了解古今天象有差異 據古生物化石研究,地球在久遠的遠古時代自轉相對較快,一年約340天。由於受到太陽、月亮引力的影響,地球海水在漲潮和退潮的過程中摩擦海灘,致使地球自轉逐漸變慢了。 由天文學研究知道,春分點在2000多年前位於白羊座,現在春分點位置在雙魚座。太陽在一年中所在的星座位置如表。 【表1-4-1】 太陽一年四季所在星座①

祝大家都成為鐵杆中醫

Posted: 2008-08-04 09:48 | 11 樓

小 中 大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3月 4月 5月 雙魚座 白羊座 金牛座 6月 7月 8月 雙子座 巨蟹座 獅子座 9月 10月 11月 室女座天秤座天蠍座 12月 1月 2月 人馬座摩羯座寶瓶座 這就是說,我們現在看到的星宿天象圖,於古人描述的星宿和時間,可能已經發生了變化;古人使用的時間──「漏壺滴水」紀時刻,與現代的原子鐘精確紀時,也會產生相對的誤差。 事實上,地球酷似一個在太空中搖搖晃晃的大陀螺,地球的高速自轉,使它的赤道部分隆起。由於地球還受到日、月及行星綜合的引力作用,它們對地球隆起的部分產生力矩,所以使地球赤道面具有向黃道面重合的趨勢。由於地球一刻不停地自轉,自轉運動的慣性,使得地球自轉軸作圓錐式的「進動」。 地軸進動的結果之一是引起天極在恆星間的移動變化。這不僅使黃赤交角發生微小的變化,還使得春分點東進,這種現象稱為「行星歲差」。日、月、行星綜合作用的結果是,引起春分點沿黃道每年西退50.29″,稱為「黃經總歲差」。現代天文學已經證實,二十八宿恆星的位置不是不變的,隨著歲差和章動的原因,春分點在黃道上每年向西移動,使恆星年與回歸年每年有20分鐘之差,每隔71.6年便移動1度。現在北極星位於北天極約1°處。到公元2100年,這個距離將縮短到28′。公元3500年時,「北極星」的桂冠將由仙王座γ星所佔有;到公元7500年,仙王座α星將成為「北極星」。到未來12000年後,織女星將成為新的「北極星」;此後再過25000年現在的小熊座α星將再次獲得「北極星」的稱號。 了解古今天象的差異,在這裡與運氣並沒有實際的聯繫,我想提醒讀者的是,用變化的發展的觀點看待運氣學說,不可以拘泥,這也是《內經》一再告誡我們的。學習五運六氣的天文學理論時不可鑽牛角尖,把自己往死胡同里逼,我們只能抱著積極探索和開放的心,尊重別人的研究,也不怕自己提出問題,哪怕是幻想。所有運氣天文學中目前尚無定論的問題,往往需要自己找答案。但是,我們只要應用古人的周期規律,暫時不太明白其理,同樣可以得出正確的推測結論,這就如同我們使用數學、物理學中的公式,正確的答案只有一個,誰算都一樣。因為運氣理論是真理,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初學者把它的原則和規定當作公式背下來,用久了自然就熟能生巧,快速心算了。 運氣學說是討論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發自然的天人感應問題,要了解其中的道理,必須去自己根據所在的國家和地區,所處的地球緯度、當地的氣候特點去推測。向古人學習經驗和規律,就是讓自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起步;大自然是我們的老師,向大自然學習,從客觀存在中發現了如何使用古人的規律,才是自己真正站在山頂上。 ① 李良 主編 《探索宇宙奧秘》 ① 生死時間的運氣分析:此人生於1928戊辰年,從《速算表》中查到為火運太過之年,司天太陽寒水,在泉太陰濕土。是戊火年中的平氣年,故長壽。戊年生人均與心血管系統疾病有關,寒水司天減低了火運太過的熱度和危害。但是對老年陽氣不足的男性來說,冬臨於盛夏,寒水凌心火的體質,此時不喜歡再有對心火不利的運氣周期出現。偏偏2003年(癸未)是火運不及之年中最陰寒濕的年份,天火不足,陰盛陽衰,加重了心火的負擔。所以到了夏季結束(8月6日立秋),四之氣太陽寒水執政的時段,生命的火種就將熄滅了。⑧ 2004年3月23日天文網【美聯社卡納韋爾角23日】⑨ 2004年5月22日世界日報轉發【新華社寧夏22日電】返回頂端 --------------------------------------------------------------------------------公曆、農曆、運氣歷各有所旨 在弄清了《內經》運氣曆法與現行公曆都是以太陽曆為天文學依據以後,我們來探討一下公曆、農曆、運氣歷三種曆法的宗旨。 1.公曆——為全球通用時間歷 我們每天使用的公曆,從公元1582年10月15日開始逐漸成為全球使用的曆法。它將全世界各地的時間統一起來,使得人們的日常活動有條不紊,人類所發生的事情,有一個約定俗成的法律時間進行記載和執行。公曆因為沒有方位和季節的空間含義,只有回歸年的記時意義,所以無論南北半球,東方西方都可以同時使用。並以每小時太陽的投影向順時針移動15度,為當地時區的劃分。 2.農曆——為農業生產服務 中國自古以來是個農業大國,幅原遼闊,包括幾種氣候帶。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國家需要制定最有益於農業管理和指導農業耕作的曆法。因此,中國的曆法既要考慮太陽光照時間與溫度對農作物的影響,又要考慮月亮形成霜雹雨雪、潮汐、季風的災害影響,還有動物與人類的生殖周期。因此,使用太陽的回歸年365.25天劃分二十四節氣,以把握農業耕作的農時。又用月亮出現12次朔望周期為一陰曆年,以遵循月相的周期規律。陰曆年比太陽回歸年的時間短,(月亮繞地球的時間周期360°÷12.11日=29.5306日,月亮月相年,是29.5306天×12=354.3672天),所以需要用閏月與回歸年相協調。這種把太陽回歸年的二十四節氣和朔望月周期合併組成的陰陽合曆,就是現行的中國農曆。農曆最適宜中國的國情,從很多農業諺語可見一斑:「初一、十五漲大潮」;「 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三月清明沒得賣,四月清明老了菜」。這說明人們即可以按照月相進行漁業作業;畜牧業掌握家畜的配種、繁殖、生產周期;觀察氣象變化等相關活動,同時還可以參考二十四節氣,以把握閏月帶來作物生長的差異。 太陽回歸年與陰曆年的共同起始時間稱為曆元,曆元年的年首始於立春日,與正月初一(朔日)相合。由於餘氣漸積之故,以後年首就逐漸離開了立春日,或在立春日前或在立春日後,最長可相差半月之久,前後相差一個月「三十度」了。所以,有的年份有兩個立春日,有的年份沒有立春日,這也是「天之常」。每過19年,則年首就又合於立春日了。(參看[圖1-2-4])春節早至可以在大寒節,晚到可以接近雨水節。農曆是中國民間使用了2000多年的曆法,它必須要有明確的年首,這是農曆的時間職能,與公曆的作用無異,否則百姓就無法可依。在沒有公曆以前,運氣歷只能以農曆為參考使用。 從【圖1-2-4】我們看到,如果以農曆正月初一為「年首」,立春和初一要19年才回到曆元點,季節好象在上下變。假如我們設立春為「歲首」,那麼,正月初一也會來回跑。但是,從曆元的穩定意義上來講,立春是以太陽回歸年為基礎設立的曆元年年首,每年回歸曆元的時間僅僅是數小時差異,用公曆的平太陽日有些年會造成1日之差。而農曆是以月相周期的正月(初一)朔日為年首的,19年才又一次與曆元年首會合。顯然,以立春點為中國人的「歲首」是比春節的正月初一要穩定得多。這也是為什麼,算命先生是以立春為歲首推算八字,而不以春節大年初一為換屬性的基準吧。 [圖1-2-4] 19年7閏圖圖自(《周易真原》)① 3.運氣歷——為預測氣候與疾病服務 我們使用運氣歷,是為預測氣候異常與防治人體疾病服務的。對運氣歷的要求,是預測的時間儘可能接近真實氣象或病象出現的時間。正如我們上面分析的,五運六氣是古人從觀測大自然變化的周期規律中總結出來的認識論和觀測方法,不是以時間起止為民用依據的曆法。運氣按照本身的規律進行「行有次,止有位,┄┄運有餘,其至先,運不及,其至後,此天之道,氣之常也。運非有餘非不足,是謂正歲,其至當其時也。┄┄非氣化者,是謂災也」(《素問·六元正紀大論》) 。進行運氣推測,需要用現行曆法的時間為參考,以比較某年氣候到來的早晚和與往年不同的異常氣候發生的時段。運氣推測的目的是為讓人們知道在什麼時間將會發生什麼事情,如何予以防護,因此也必須用現行曆法時間表達預測的結論。這就是運氣推測需要一種曆法為依據的原因,我們根據自己的習慣可以選用農曆,也可以選用公曆,只要其推測的災情、病情的時間被公眾知道。 進行運氣推測的條件,一要建立在古人留下的運氣周期理論的基礎上,二要有現行曆法時間為參考,三要掌握當地經緯度氣候的特徵,有自己觀測天象(星象)、氣象、物象、病象的實踐經驗,四要有醫學專業知識。 綜上所述,五運六氣的災變規律,與農曆節氣的災變規律是相一致,只不過二十四節氣更多的是為農業減災提供信息;而運氣推測著重於人體的健康與疾病;現行公曆為所有的用途提供約定俗成的曆法時間。現在有衛星提供自然災害準確的消息,這是因為天文學是科學發展之首。而人體的潛在隱患,還沒有儀器可以預測得到,所以生命科學永遠是科學發展之末,是科學發展的終極目標。因此,二十四節氣的災變規律,運氣的非氣化規律,都是歷史統計數字,唯有推測者可以捕捉到的現「象」,才是做出結論的關鍵。所以《內經》說「天地陰陽者,不以數推,以象之謂也」(《五運行大論》) 就是告誡我們,作為中醫師,五運六氣不可不通,不僅學會推算數字,更要靠實踐觀察,不可拘泥於書本理論。 ① 田合祿著《周易真原》第226頁,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返回頂端--------------------------------------------------------------------------------《內經》使用的太陽曆 早些年,在美國得到一份中國日曆可不容易,要靠從中國寄來。美國人根本不懂得自己屬什麼(生肖),所以在臨床上推算起運氣來,實在覺得不方便。尤其給學生講課,他們很難學會公曆換算農曆的方法。對沒有農曆概念的現代人、外國人來說,曆法換算就如同擋在運氣學說道路上的一座大山,會消磨多少人的勇氣和時間。那麼,有沒有可能從天文學的基礎入手,找到現行公曆與運氣歷之間的共同點,簡化曆法的鴻溝,不加推算就直接應用,又不出大錯的方法呢?筆者經過多年的觀察和實踐,親身的體會是:可以用公曆直接推算五運六氣,以農曆年的曆元——「立春」日,為推算運氣交運的年首參考值,會大大方便臨床應用,提高運氣推算的準確性。 (一)《內經》使用的曆法與現行公曆 1. 水下百刻記日 《內經》時代用漏壺滴水的方法記量時間,將一日分為一百刻度。即太陽視運動一周,漏壺水平面正好下降一百刻。「天數始於水下一刻,終於八十七刻半……」(《素問·六微旨大論》)。「漏水下百刻,以分晝夜」(《靈樞·五十營》)。《內經》以平旦為一天的開始,太陽連續兩次平旦的時間間隔為一日。「分有多少,日有長短,春秋冬夏,各有分理,然後常以平旦為紀,以夜盡為始。是故一日一夜,水下百刻」(《靈樞·衛氣行》)。至於平旦起於何時?歷來有許多爭議,有人主張從寅初一刻開始。從上面的話里,我們只能知道「以夜盡為始」是夜的結束,一定不是現行公曆的零點。故暫取春分和秋分時晝夜平分的時間為準,相當於地方時6時正,即「正卯」時。請參看【圖1-2-1】 2.一日分十二時辰 從《靈樞·衛氣行》「日有十二辰,子午為經,卯酉為緯」可知,《內經》將一日劃分為十二個時辰,用十二個地支符號來標記,每個時辰又分為「初、正」,等於現代兩個小時。因此,古人的時鐘(圭表)概念與太陽同步,24小時正好走完一圈。卯在東方,酉在西方,卯酉為緯線,將一個圓分成上下兩半,即劃分晝夜之陰陽。以日中為正午,午在南方,子在北方,子午為經線,將一個圓分成左右兩半,左半為日升(陽長陰消),右半為日降(陰長陽消),子為陰極點,午為陽極點。「二十五刻,半日之度也」(《靈樞·衛氣行》)。 3.歷月的劃分與二十四節氣 現行公曆中的歷月劃分,是完全沒有天文學意義的人為劃分。中國一年分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個月,四季合十二個月,24節氣的劃分制,具有天文、氣候和物候學上的意義,所以《內經》予以採納。我國古代根據初昏時北斗星斗柄所指的二十八星宿方位,將一回歸年365.25日平分為十二個月,月初為節氣,月中為中氣,共二十四氣,形成斗綱建月法。早在戰國時期,我國已將周天分為360度,規定「日行1度,月行十三度有奇」。「五日謂之一候,積三候十五日有零謂之一氣,積六氣九十日有零為一時,積四時三百六十五日二十五刻,為一歲。」(《類經圖翼》)。請參考[圖1-2-1]和[圖1-2-2]。 [圖1-2-1] 二十四氣斗綱圖(圖自《類經圖翼》)4.以365.25平太陽日記年 以太陽的視運動,地球圍繞太陽旋轉一周所用的時間,為一回歸年,古時為365日零25刻。每年餘25刻,四年盈一百刻而滿一日。這是《內經》使用的太陽曆,記錄太陽周年視運動。 年的概念有三種: 恆星年:在天文學家的設想中,某一時刻,太陽、地球、和某一恆星處在一條直線上,地球公轉一周後仍舊回到同一相對位置上,從天球上看,太陽在黃道上正好「走」了360°。這段時間間隔稱為「恆星年」,它等於365日6小時9分9.5秒,這是地球公轉的真正周期。《內經》曆法以分布在黃道、白道近旁的二十八星宿,為坐標系,觀察日月運動,是古代求證恆星年的方法。《靈樞·衛氣行》中有:「天周二十八宿,而一面七星,四七二十八星,房昴為緯,虛張為經。」 參考[圖1-2-3] [圖1-2-2] 五運六氣生成圖(圖自《內經五運六氣學》)回歸年:太陽經過兩個春分點的時間間隔,是人們平常說的年,即天文學定義上的「回歸年」。 我們日常使用的鐘錶時間,在天文學上稱為「平太陽時」,一回歸年等於365.2422平太陽日(即365日5小時48分56秒)。古時候,人們用圭表一類的簡易天文儀器,測定每天正午時刻日影的長度,並把連續兩次影子最長的時間間隔作為一年。因此,「回歸年」的意思是「太陽(日影)又回到了那裡」。 在北半球日影最長的時間是冬至節這一天。以地球繞行太陽一周的時間為根據制定的曆法,稱為「太陽曆」,或稱「陽曆」。 近日點年:太陽經過近地點,循黃道東行一周,復過近地點,歷365日6小時13分48秒,稱為「近日點」年。由於地球的軌道是一個橢圓行的,故地球距離太陽有遠近之分,1月1日距離最近,稱為「近日點」,7月2日距離最遠,謂之「遠日點」。我們現行使用的公曆,取近日點,即為一月一日,定為年首,稱為 「年始」,民間稱為「元旦」。1月1日是世界人民現行的「歲首」記法,人們的法律生日按此曆法時間為據。 現代公曆,採用每4年最後一年(閏年)增加一閏日,每百年的最後一年減免一閏日,每四百年的最後一年又為閏年,增加一閏日的辦法,來解決太陽回歸年(365.2422日)與太陽曆法年(365日) 之間的時間差數問題。 (二)按照回歸年劃分五運六氣 1.五方星宿定五運 《素問·天元紀大論》說:「太虛寥廓,肇基化元,萬物資始,五運終天。」指元氣是生成萬物的本源,天運軌道是形成周而復始的五運周期之根源,是萬物仰賴的生存能源。《素問·五運行大論》中描述了肉眼所測得日月運行軌跡,是五運產生的方位說: 「丹天之氣經於牛女戊分,黅天之氣經於心尾己分,蒼天之氣經於危室柳鬼,素天之氣經於亢氐昴畢,玄天之氣經於張翼婁胃。所謂戊己者,奎壁角軫,則天地之門戶也。夫候之所始,道之所生,不可不通也。」 這段話可以看出五運的產生與地球公轉的黃道和黃道平面天空背景上的恆星宿有關,是以恆星宿為五運定位的。因此,我們使用回歸年來推算運氣的時段,是符合運氣產生的天文學背景的。 2.60天零87.5刻推六氣 在《素問·六微旨大論》中,六氣有清楚的曆法劃分。我在標題中用了個「推」字,是因為六氣的時段或稱為「氣位」是人為推算出來的,是肉眼看不所見的。因此,六氣是用回歸年來平均劃分的。 「歧伯曰:所謂步者,六十度而有奇,故二十四步(四年)積盈百刻而成日也。帝曰:六氣應五行之變何如? 歧伯曰:位有終始,氣有初中,上下不同,求之亦異也。帝曰:求之奈何?歧伯曰:天氣始於甲,地氣始於子,子甲相合,命曰歲立,謹候其時,氣可與期。帝曰:願聞其歲,六氣始終,早晏何如?歧伯曰:明乎哉問也! 甲子之歲,初之氣,天數始於水下一刻,終於八十七刻半(第60天零87.5刻);二之氣,始於八十七刻六分,終於七十五刻(第121天零75刻);三之氣,始於七十六刻,終於六十二刻半 (第182天零62.5刻);四之氣,始於六十二刻六分,終於五十刻(第243天零50刻);五之氣,始於五十一刻,終於三十七刻半(第304天零37.5刻);六之氣,始於三十七刻六分,終於二十五刻(第365天零25刻)。所謂初六(第一個六氣之年),天之數也。乙丑歲,初之氣,天數始於二十六刻,終於一十二刻半:二之氣,始於一十二刻六分,終於水下百刻,三之氣,始於一刻,終於八十七刻半;四之氣:始於八十七刻六分,終於七十五刻,五之氣,始於七十六刻,終於六十二刻半;六之氣,始於六十二刻六分,終於五十刻。所謂六二(第二個六氣之年),天之數也。丙寅歲,初之氣,天數始於五十一刻,終於三十七刻半;二之氣,始於三十七刻六分,終於二十五刻;三之氣,始於二十六刻,終於一十二刻半;四之氣,始於一十二刻六分,終於水下百刻;五之氣,始於一刻,終於八十七刻半,六之氣,始於八十七刻六分,終於七十五刻。所謂六三(第三個六氣之年),天之數也。丁卯歲,初之氣,天數始於七十六刻,終於六十二刻半;二之氣,始於六十二刻六分,終於五十刻;三之氣,始於五十一刻,終於三十七刻半;四之氣,始於三十七刻六分,終於二十五刻;五之氣,始於二十六刻,終於一十二刻半;六之氣,始於一十二刻六分,終於水下百刻(四年閏一日圓滿)。所謂六四(第四個六氣之年),天之數也。次戊辰歲,初之氣,復始於一刻,常如是無已,周而復始。帝曰:願聞其歲候何如?歧伯曰:悉乎哉問也!日行一周,天氣始於一刻,日行再周,天氣始於二十六刻,日行三周,天氣始於五十一刻,日行四周,天氣始於七十六刻,日行五周,天氣復始於一刻,所謂一紀也。是故寅午戌歲氣會同,卯末亥歲氣會同,辰申子歲氣會同,巳酉丑歲氣會同,終而復始」。 這段話大家很容易明白,古人認為太陽每天行一度多一點,「六十度而有奇」為一步,即每一氣為60天零87.5刻。一年行六步六氣,即6×60=360(天),加上6×87.5=525(刻),等於5天零25刻,「日行一周」,正好是一個回歸年365天又25刻。「日行再周」是第二年再運行到此處時,天氣的交司時刻就要從第26刻開始。「日行三周」,從第51刻起算,「日行四周」,從第76刻起算,「日行五周」就到了第五年,又重複回到第一年的交司時刻上。從第一年開始到第四年,這四年中六氣六步的交司時刻是各不相同的。《內經》計算六氣的長短,是四年平均二十四「之氣」為一個周期,即以四年為一紀。如此「寅午戌歲氣會同,卯未亥歲氣會同,辰申子歲氣會同,已酉丑歲氣會同,終而復始。」會同即各年的六氣六步交司時刻是相同。xxxx有關「歲氣會同」內容請讀者務必去閱讀田合祿老師的著作《中醫運氣學解秘——醫易寶典》,一定會受益匪淺。 我在2006年9月看到徐振林老師早在1990年製作的六氣換氣時間表,表中採用了立春日「卯正」時,(即早6時)交運,與本書電腦圖像分析的設計時間相似,對讀者了解本書以下的內容有幫助,特轉錄如下: [表1-2-1]① 六氣與氣月 年支 風季 熱季 火季 初之氣 二之氣 三之氣 初 中 終 初 中 終 初 中 終 子、辰、申年 2月5日 6:01(1刻)3月6日 16;304月6日 3:00(87.5刻)4月6日 3:01(87.6刻)5月6日 13:306月5日 24:00(75刻)6月6日 0.01(76刻)7月6日 10:308月5日 21:00(62.5刻)丑、巳、酉年 2月4日 12:01(26刻)3月6日 22;304月5日 9:00(12.5刻)4月5日 9:01(12.6刻)5月6日 19:306月6日 6:00(100刻)6月6日 6:01(1刻)7月6日 16:308月6日 3:00(87.5刻)寅、午戌年 2月4日 18:01(51刻)3月6日 4:304月5日 15:00(37.5刻)4月5日 15:01(37.6刻)5月6日 1:306月5日 12:00(25刻)6月5日 12:01(26刻)7月6日 22:308月5日 9:00(12.5刻)卯、未、亥年 2月5日 0:01(76刻)3月6日 10:304月5日 21:00(62.5刻)4月5日 21:01(62.6刻)5月6日 7:306月5日 18:00(50刻)6月5日 18:01(51刻)7月6日 4:308月5日 15:00(37.5刻)六氣與氣月 年支濕季 燥季 寒季 四之氣 五之氣 終之氣 初 中 終 初 中 終 初 中 終 子、辰、申年 8月5日 21:01 (62.6刻)9月5日 7:30 10月5日18:00(50刻)10月5日18:01(51刻)11月6日 4.3012月5日15:00(37.5刻)12月5日15:01(37.6刻)1月6日 1:30 2月4日 12:00 (25刻)丑、巳、酉年 8月6日 3:01 (87.6刻)9月5日 3:30 10月5日24:00(75刻)10月6日0:01(76刻)11月5日 10:30 12月5日21:00(62.5刻)12月5日21:01(62.6刻)1月5日7:302月4日 18:00 (50刻)寅、午、戌年 8月5日 9:01 (12.6刻)9月5日 19:30 10月6日6:00(100刻)10月6日6:01(1刻)11月5日16:3012月6日3:00(87.5刻)12月6日3:01(87.6刻)1月5日13:302月4日 24:00(75刻)卯、未、亥年 8月5日 15:01 (37.6刻)9月5日1:3010月5日12:00(25刻)10月5日12:01(26刻)11月5日22:3012月5日9:00(12.5刻)12月5日9:01(12.6刻)1月5日19:302月5日 6:00 (100刻)讓我們對上段論述作一個小結: (1) 五運每年產生於不同的星宿方位與日月的對應點,故無統一的起始時間。其日月五星與地球的時空關係在相對運動變化中,存在固定周期節律,五運節律是其中最穩定的節律。因此,可以用回歸年推算。 (2) 六氣六步以四回歸年為一個自然周期,具體交司時刻,是人為劃分,其精確度到了以分為標準。這就是《內經》中採用的回歸年,它可以視為我們用公曆推算運氣不會錯誤的依據。 (3)《內經》五運六氣的產生和劃分,與農曆年無關,自然不需要綁在一起,也沒有閏月和閏日的麻煩。理論上講應該比用農曆推算更準確。 (4) 由於每一氣為60天零87.5刻的關係,必然在某些年六氣的交司時刻與我們日常使用的鐘錶時間「平太陽日」, 會發生「1天」的表述差異。我認為這種差異可以忽略,取公曆的大致「固定」日期來劃分六氣即可。 ①徐振林著:《內經五運六氣學》第9頁,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返回頂端--------------------------------------------------------------------------------以2月4日立春節為每年交運的中間值 關於立春起算新一年運氣的依據,田合祿老師在《中醫運氣解謎──易醫寶典》一書中研究得出,夏商周三代曆法的「三正」(正月)是:周正建子,取太陽在南回歸線冬至節,天氣最冷的之時。商正建丑,取時於大地之氣相差「三十度而有奇」 的地氣最冷的大寒節。夏正建寅,取時於冬至後「六十度而有奇」的雨水節。① 田合祿老師認為,我們現行的農曆應是顓頊歷。顓頊歷的曆元在甲寅年正月甲寅朔旦立春,即以立春為年首,合朔時刻在朔旦。陳美東在《古歷新探》中引證馬王堆出土的帛書天文資料為證,陳美東說:「顓頊歷每經過一元,非但日月回到原來的起始狀態,年、月、日的干支都回到甲寅,而且五星也都回到晨出的位置。即曆元時,符合日月合璧,五星聯珠的條件,每個元首都是上元」。② 那麼,以立春為年首的顓頊歷,其天文學背景是什麼呢?《素問·脈要精微論》說:「冬至四十五日,陽氣微上,陰氣微下;夏至四十五日,陰氣微上,陽氣微下。」冬至後四十五日是立春,夏至後四十五日是立秋。說明顓頊歷正月年首的確立,也是以太陽在南回歸線冬至點為基準的,並以北半球黃河流域中下游的氣候始暖為依據。 由上述可以看出中國古代曆法的發展。顓頊歷年首始於立春,是以氣候為旨。夏曆年首始於雨水,是以萬物始生的物候為旨。商曆年首始於大寒,是以地氣陰極一陽升為旨。周曆年首以冬至為始,是以天氣陰極一陽升為旨。氣候、物候為末,天道為本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是事物發展的必然規律。這四種曆法,皆以太陽在南回歸線冬至點為基準,具有天文學上的真實意義,是科學的曆法。 《內經》採用顓頊歷,以曆元在甲寅年正月甲寅朔旦立春,即以立春為年首,合朔時刻在朔旦,是符合運氣學說的發祥地──黃河流域中下游的氣候變化的,與當地觀測者觀測氣候始暖的觀測點相一致。運氣既然起於木,在《素問·五運行大論》中歧伯說:「東方生風,風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神在天為風,在地為木┄┄」。因此,我們以2月4日立春為交運或起運的時間,應該符合主運之初運、主氣之初之氣起於風木的氣候含義。 為什麼說是「中間值」?因為運氣有固定的方位和節律,古人設太過與不及,是相對農曆曆元「正月朔日」的參考點而言的。在太過之年,來氣有餘,節氣未至而運氣至。不及之年,節氣已到而運氣後至。如《素問·六元正紀大論》中所說: 「夫六氣者,行有次,止有位,故常以正月朔日平旦視之,睹其位而知其所在矣。運有餘,其至先,運不及,其至後,此天之道,氣之常也。運非有餘非不足,是謂正歲,其至當其時也。」 我們視立春節為觀測點,將基礎設在「至當其時」的「正歲」,即平氣年的運氣交運時間,觀察運氣的太過和不及。這個「至當其時」的年並不多,但是存在於太過和不及年之間,運氣早晚浮動的相對中間位置,故稱為中間值。以中間值為參考是符合運氣歷的宗旨的,我們在實際的觀測中發現,運氣先天,節氣未到而氣先至的太過之年,春像可以提早至大寒節前2~3天。如2002壬午年的情形(參考《第五章·2002年》部分)。遇「至而不至,來氣不及」的運氣不及之年,可以至於雨水節,普通年之間前後相差一個月,為30度左右。2005乙酉年(參考《第五章·2005年》部分)春天來得特別晚,屬於非正常氣化的災害年。 ①田合祿著:《中醫運氣解謎──易醫寶典》第3頁,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②陳美東著:《古歷新探》第525頁,返回頂端--------------------------------------------------------------------------------關於六氣開始時間 田合祿老師在2006年10月底給我的信,特轉錄如下: 關於五運六氣學說中的六氣開始時間,自王冰提出六氣開始於大寒說(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亦持此說),後人都宗之,可是《內經》無此說。《內經》卻明確提出六氣始於農曆每年的正月初一。如《素問·六元正紀大論》說:「夫六氣者,行有次,止有位,故常以正月朔日平旦視之,覩其位而知其所在矣。運有餘,其至先;運不及,其至後。此天之道,氣之常也。運非有餘,非不足,是謂正歲,其至當其時也。」經文說的明明白白,六氣的次序和氣位,要以「正月朔日」為始點。《素問·至真要大大論》說:「初氣終三氣,天氣主之;四氣盡終氣,地氣主之。」《素問·六元正紀大論》又說:「歲半以前,天氣主之;歲半以後,地氣主之。」說明六氣是在一年之中,六氣的始點應從一年的「正月朔日」開始,這是「天之道,氣之常」,就是說,它是有天文背景的。 《素問·六節藏象論》說:「五運相襲,而皆治之,終期之日,周而復始;時立氣布,如環無端,候亦同法。故曰:不知年之所加,氣之盛衰,虛實之所起,不可以為工矣。帝曰:五運之始,如環無端,其太過不及何如? 岐伯曰:五氣更立,各有所勝,盛虛之變,此其常也。帝曰:平氣何如? 岐伯曰:無過者也。帝曰:太過不及奈何? 岐伯曰:在經有也。帝曰:何謂所勝? 岐伯曰:春勝長夏,長夏勝冬,冬勝夏,夏勝秋,秋勝春。所謂得五行時之勝,各以氣命其藏。帝曰:何以知其勝? 岐伯曰:求其至也,皆歸始春,未至而至,此謂太過,則薄所不勝,而乘所勝也,命曰氣淫,不分邪僻內生工不能禁;至而不至,此謂不及,則所勝妄行,而所生受病,所不勝薄之也,命曰氣迫。所謂求其至者,氣至之時也,謹候其時,氣可與期,失時反候,五治不分,邪僻內生,工不能禁也。帝曰:有不襲乎? 岐伯曰:蒼天之氣,不得無常也;氣之不襲,是謂非常,非常則變矣。帝曰:非常而變奈何? 岐伯曰:變至則病,所勝則微,所不勝則甚,因而重感於邪,則死矣。故非其時則微,當其時則甚也。」《素問·五運行大論》說:「五氣更立,各有所先,非其位則邪,當其位則正。帝曰:病生之變何如? 岐伯曰:氣相得則微,不相得則甚。」《素問·五常政大論》說:「不知年之所加,氣之同異,不足以生化。」《素問·六元正紀大論》說:「先立其年,以明其氣,金木水火土運行之數,寒暑燥濕風火臨御之化,則天道見,民氣可調,陰陽卷舒,近而無惑,數之可數者,請遂言之。」 經文告訴我們,判斷五運的太過、不及、平氣的關鍵在於「始春」。而《內經》對春天的解釋有兩種:一是從立春到立夏為春天,如王冰注「始春」,謂春始於立春日。這是以太陽運動規律所劃分的節氣。太陽運動是六氣劃分的依據。二是以農曆正月二月三月為春天,稱為「春三月」,此始於正月朔日。這是以朔望月運動規律所劃分的月份。朔望月運動是五運劃分的依據。在傳世農曆的曆元年,這二種春天的始點皆在立春日,即正月初一合於立春日其後則有差錯,過60年就又重合於始點。這二種春天時段的調諧,就是日月運動周期的調諧,也就是五運與六氣的調諧。據此才能真正解釋清楚「求其至也,皆歸始春」的意思,『『皆』』字概括春的二種含義。就是說,五運與六氣都要以「始春」為基準日(在曆元年,主運與主氣「皆」始於立春),才能測量太過,平氣及不及,即早至或遲至。這在《內經》是有明確闡述的。 在傳世曆元年,正月朔日合於立春日,即六氣的始點與五運的始點重合,在曆元年之外則有差錯。六氣化生於太陽,二十四節氣的劃分也源於太陽運動,若以立春日為參照基準日,那麼以朔望月運動規律的春天始日「正月朔日」的到來,就有先有後。先於立春者為早春太過,後於立春者為晚春不及,合於立春者為「正歲」平氣。五運化生於月亮,十二月的劃分源於朔望月運動,若以「正月朔日」為參照基準日,也可以說明問題。所以我們提出六氣始於立春日的觀點,請大家指正。 為什麼要以立春為「始春」泥? 因為立春日在地戶到天門之半,即在太陽從地戶冬至點運行到天門夏至點之半的春分點,正是陰陽氣分之時,術數推算以立春為分界點的含義亦在於此。 從氣候溫度說,太陽運行到南回歸線,是天道最寒冷的冬至日,即黃道上的冬至點,其陽氣內藏不出。然天地之氣相差「三十度有奇」,地道最寒冷的日子不在冬至日,而在大寒日,也是陽氣內藏不出的時間,天寒地凍,冰封萬里。春天必須是陽氣上升的時候,開始於立春時間。如《素問·脈要精微論》說:「冬至四十五日,陽氣微上,陰氣微下;夏至四十五日,陰氣微上,陽氣微下。」《內經》還指出,農曆的正月在寅不在丑,丑月的二個節氣是小寒、大寒,寅月的二個節氣是立春、雨水(最早為驚蟄),所以本年的六氣開始之時絕對不在大寒。 據《內經》記載,預測全年氣候的開始大關鍵,是觀測每年正月初一的氣候。如《開元占經》載:「正月一日風雨,其年大惡,微風小雨,年小惡。風悲鳴,疾作災起。……米貴蠶傷……正月一日無風而雨,歲中下,田麥成,禾黍小貴。正月晦日雨風兼至,糴貴禾惡。」又如《乙巳占》載:正月旦,風從西北方來,有小雨;正北風,多水大雨;東北風,豐稔;正東風,大水;東南風,民有疾病;南風,大旱;西南風,小旱。《靈樞·九宮八風》有此記載。 那麼王冰為什麼提出六氣始於大寒的觀點呢?如王冰在解釋《素問·六節藏象論》「所謂求其至者,氣至之時也」時說:「凡氣之至,皆謂立春前十五日,乃候之初也。」在解釋《素問·六微旨大論》「復行一步,木氣治之」時說:「風之分也,即春分前六十日而有奇也,自斗建丑正至卯之中,初之氣也,天度至此,風氣乃行,天地神明號令之始也,天之使也。」春分前「六十日而有奇」是大寒節。但又說「自斗建丑正至卯之中」,眾所周知,丑正為小寒、丑中為大寒,此言初氣當始於小寒了。而且從「丑正至卯之中」為75日有奇,與一氣為「六十日而有奇」不合,前後自相矛盾。 再者,中國古代有兩套授時系統,一是面南觀日月運行之黃道來制定曆法,二是面北觀北極星北斗星的運行來制定曆法。面北斗建左行,面南日月視運動右行,兩者相反,假如把兩者相合,是否有一節氣之差?王冰在這裡說是面北用斗建的曆法系統則六氣始於大寒,而用日月視運動黃道定位則六氣始於立春?大家可以探討。 診所隨著病人數量不斷增加,時辰、病種、體質與發病年關係的信息不斷擴大,運氣的影響在12條經絡井穴、原穴上的變化,等等更多的層次和複雜的問題交織在一起,面臨著對信息的提取、歸納、分類、統計等許多新問題,我們必須請計算機專家來幫助,針對我們的要求設計軟體。軟體專家建議需要統計學專家設計統計程序,這樣一來新的問題出來了,而且難辦得很,是什麼呢?1)得先讓專家們懂運氣推算;2)讓專家們了解我們的工作程序和需要統計分析的東西;3)軟體設計必須要在原有已經存在的經絡測量數據基礎上進行;4)專家要我們給出清析原則,即1+1=2,以便編輯、輸入計算機能懂的語言;5)分析結果還要讓計算機說出現代人、外行人能懂的語言。完成這樣高難度的翻譯工作,從古到今,從中醫運氣到百姓,從人到計算機,每一步都牽涉到複雜的運氣的知識,靠什麼與人與溝通?靠什麼讓計算機懂得古人發現的偉大規律?就靠這個最簡樸,要素齊全的表格。 讓我們簡稱《白氏干支60年運氣實用速算表》為「速算表」。用這個表幫助您閱讀《內經》原文,凡是遇到農曆「年號」、「天地」、「上下」、氣運、太過不及、太少、運氣同化等關係概念時,向表中掃一眼對原文的認識和了解就增加了許多,不至於糊裡糊塗溜過去,也不用花很多時間去想。我把速算表獻給讀者,希望能幫助您在學習運氣理論時有效率、有質量地讀懂原文。 速算表在臨床上的應用是它最大的價值,尤其是使用現行公曆,不需要推算農曆年號相當於哪一年?十二生肖是屬什麼的?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xxx確定患者出生年的運氣組合(決定體質),發病年的運氣組合(提出病因)以及今年的運氣組合(疾病如何轉歸)。有助於臨床的中醫病因診斷,尤其是尚未確診的疑難病;無西醫檢驗指標的未病;無癥狀不被察覺的已病。速算表讓您迅速得到120年的運氣信息,有助於按照《內經》的扶抑原則制定出針灸中藥的理法,可以快速把握住平衡運氣的「用神」。用神是四柱推命的專用詞,我的用神之意指陰陽五行中牽一髮而動全局的關鍵臟腑經絡,看得准,才能針到痛止,藥到病除。 在美國行中醫,與患者初診時的溝通很重要,美國人希望知道自己得了什麼病?中醫是怎樣診斷和治療的?針灸通過什麼力量使得病人減輕痛苦,如何達到養生保健目的的。在交談中我們會把速算表上患者的出生年一欄和今年的一欄給他們看,解釋他們病歷夾的顏色(按照出生年尾數的五行分顏色)。然後解釋中醫是根據陰陽、五行對天地和人體給予統一的劃分,以他們出生年的氣候因素作為體質與誘發疾病的前提,以臨床癥狀和西醫檢驗報告作為佐證,體質與現病和參,來確定病因和診斷。接下來,讓患者從《速算表》中看看目前的天氣候多了那些五行(邪實)?病人身體又少了某些五行(正虛)?中醫不僅需要對抗現病,還要治療本虛。因此,治療疾病要按照發病的因果關係,找到本源,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病痛,從體質上制定終生的保健計劃。有了《速算表》的幫助,給病人以信任感,不是醫生現編的嚇唬人的信口開河,表上說的氣象與現時的氣候一樣,表上的五行顯示的體質與自己的癥狀感覺一樣。因此,他們相信靠這樣「科學公式計算出來」的疾病,一定還可以計算出治療的方法,難怪中國的醫藥為什麼能流傳這麼久遠,而且有如此神奇療效的原因。美國人,以他們的文化背景和思維方式得出的結論,是所有質樸的百姓對陰陽、五行、運氣等的來自於大自然本來規律的樸素認識,其實中醫自己如果回到古人的時空想問題,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其他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從患者身上我看到《速算表》把中醫講不清,理還亂的複雜問題,簡單化、通俗化、公式化了。 《白氏干支60年運氣實用速算表》說明: 此表以天道運氣學中的天干地支五行屬性為綱,以三陰三陽為目,高度概括了運氣學說的內涵。在運氣學中,天干以五數為周期而化合為:甲己為土、乙庚為金、丙辛為水、丁壬為木、戊癸為火;地支以六數為周期化合為:子午為君火、丑未為土、寅申為相火、卯酉為金、辰戌為水、巳亥為木。 古人觀察天道是以觀測者為中心的視運動,並以觀測者所在地為地平坐標(按地支分為十二等分)而定方位,於是就有了地平五方的天干地支五行屬性是:東方甲乙、寅卯為木,南方丙丁、巳午為火,西方庚辛、申酉為金,北方壬癸、亥子為水,中央戊己、丑未辰戌為土的規定。 古人並以地平方位來定天道的運動行程(天道的圓周運動沒有方向性。或以天上的二十八宿定日月行程。),當天道運行到地平坐標的五方正位時的特殊點位(指子、午、卯、酉、丑未辰戌的五方正位),就稱其為天符(天為司天,符為符合。同為天道層次。)、歲會。如:戊午、戊子、戊寅、戊申年,丙戌、丙辰年,丁亥、丁巳年,乙卯、乙酉年,己丑、己未年,此十二年的運與氣五行屬性相同就是天符年。而歲會則要求歲運的五行屬性要與歲支對應的地平五方正位五行屬性相同(但運氣的歲支五行屬性並不受地平五方五行屬性的影響),如丁卯、戊午、乙酉、丙子、甲辰、甲戌、己丑、己未八年,即天地會之意,是天地兩個層面的結合。戊午、己未、己丑、乙酉四年既是天符年,又是歲會年,則稱為太乙天符年。同天符、同歲會同此道理,而以在泉為主。 《白氏干支60年運氣實用速算表》 (專利保護) 【速算附表1】主氣每年六步周期表 主氣 初之氣→ 二之氣→ 三之氣→ 四之氣→ 五之氣→ 終之氣→ 公曆月日 2/4-4/54/5-6/56/5-8/58/5-10/510/5-12/512/5-2/3每年 氣位 厥陰風木(主風氣) 少陰君火 (主熱氣) 少陽相火 (主火氣) 太陰濕土 (主濕氣) 陽明燥金 (主燥氣) 太陽寒水 (主寒氣) 【速算附表2】客氣六年六步周期表六氣 ←左間氣 ←右間氣 ←司天 ←左間氣 ←右間氣 ←在泉 公曆月日 2/4-4/54/5-6/56/5-8/58/5-10/510/5-12/512/5-2/3子午 之年 (三陽)太陽寒水 (一陰) 厥陰風木 (二陰) 少陰君火   (三陰)太陰濕土-(一陽)少陽相火 (二陽) 陽明燥金  丑未 之年 (一陰) 厥陰風木 (二陰) 少陰君火   (三陰)太陰濕土 (一陽)少陽相火 (二陽) 陽明燥金  (三陽)太陽寒水  寅申 之年 (二陰) 少陰君火   (三陰)太陰濕土 (一陽)少陽相火 (二陽) 陽明燥金  (三陽)太陽寒水 (一陰) 厥陰風木 卯酉 之年 (三陰)太陰濕土 (一陽)少陽相火 (二陽) 陽明燥金  (三陽)太陽寒水 (一陰) 厥陰風木 (二陰) 少陰君火   辰戌 之年 (一陽)少陽相火 (二陽) 陽明燥金  (三陽)太陽寒水  (一陰) 厥陰風木 (二陰) 少陰君火   (三陰)太陰濕土 巳亥 之年 (二陽) 陽明燥金  (三陽)太陽寒水 (一陰) 厥陰風木 (二陰) 少陰君火   (三陰)太陰濕土 (一陽)少陽相火

推薦閱讀:

人類一次又一次的免遭外太空的威脅都能化險為夷。難道真是有外星人在暗中保護著我們嗎?
宇宙中的其他文明,他們攀科技樹的步驟會和我們有相似之處嗎?
奇門探索錄4
筆跡學探索之路
人的性格真的能影響一生嗎?

TAG:現實 | 中醫 | 理論 | 運氣 | 探索 | 力量 | 團結 | 基礎 | 網路 | 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