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宗宗旨——《六祖壇經》貫珠
06-05
論及宗門要領,初有「實相無相、教外別傳」為旨,但言簡而義駭,難以琢磨;達摩西來,秉《楞伽經》印心,易導人於佛性論、如來藏等繁琑理義而難以自拔。六祖出世,獨倡《金剛經》以破諸執,更以《壇經》傳宗,示禪理於生活日用,方大興祖師禪於中土。 今擇《六祖壇經》妙語精句,分類貫來,以示禪師禪宗旨與特色—— 一、直指本心,惟論「見性」 : 「菩提自性,本來清凈,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 於一切時中,念念自見,萬法無滯,一真一切真,萬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實,若如是見,即是無上菩提之自性也。」 「不識本心,學法無益,若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即名大夫、天人師、佛。」 「指授即無,惟論見性,不論禪定、解脫。」 「本性是佛,離性無別佛。」 「用自真如性,以智慧觀照。於一切法,不取不舍,即是見性成佛道。」 二、力倡頓悟 : 「 我於忍和尚處,一聞言下便悟,頓見真如本性,是以將此教法流行,令學道者頓悟菩提 ,各自觀心,自見本性。」 「故知萬法盡在自心,何不從自心中,頓見真如本性。」 「何名頓漸?法無頓漸,人有利鈍,故名頓漸。」 「本來正教,無有頓漸,人性自有利鈍,迷人漸修,悟人頓契,自識本心,自見本性,即無差別,所以立頓漸之假名。」 「人有兩種,法無兩般,迷悟有殊,見有遲疾,迷人念佛求生於彼,悟人自凈其心。」 「若起正真般若觀照,一剎那間,妄念俱滅,若識自性,一悟即至佛地。」 三、凡夫即佛,煩惱即菩提 : 「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沒意智。」 「當知愚人智人,佛性本無差別,只緣迷悟不同,所以有愚有智。」 「凡夫即佛,煩惱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後念悟耶佛,前念著境即煩惱,後念離境即菩提。」 「不修即凡,一念修行,自身等佛。」 「不悟即佛是眾生,一念悟時,眾生是佛……」 四、寓修證於生活日用: 「若開悟頓教,不執外修,但於自心常起正見,煩惱塵勞,常不能染,即是見性。「 「一切處所,一切時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 「於一切法,不取不舍,即是見性成佛道。「 「用即遍一切處,亦不著一切處,但凈本心,使六識出六門,於六塵中無染無雜,來去自由,通用無滯,即是般若三昧……「 「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如東方人心善;在寺不修,如西方人心惡。「 「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 五、訶斥空坐、賦於「禪定」新內涵 : 「莫聞吾說空便即著空,第一莫著空,若空心靜坐,即著無記空。」 「此門坐禪,元不著心,亦不著凈,亦不是不動。」 「何名坐禪?此法門中,無障無礙,外於一切善惡境界心念不起,名為坐,內見自性不動,名為禪。善知識,何名禪定?外離相為禪,內不亂為定,外若著相,內心即亂,外若離相,心即不亂,本性自凈自定。只為見境思境即亂,若見諸境心不亂者,是真定也。」 「道須通流,何以卻滯,……若言常坐不動是,只如舍利弗,宴坐林中,卻被維摩詰訶。……又有人教坐,看心觀凈,不動不起,從此置功,迷人不會,便執成顛,如此者眾,如是相教,故知大錯。」 「若只百物不思,念盡除卻,一念絕即死,別處受生,是為大錯。」 「住心觀凈,是病非禪。長坐拘身,於理何益?聽吾偈曰:生來坐不卧,死去卧不坐。一具臭骨頭,何為立功課。」 六、無念為宗 : 「我此法門,從上以來,先立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無相者,於相而離相;無念者,於念而無念;無住者,人之本性……念念之中,不思前境。若前念今念後念,念念相續不斷,名為系縛。於諸法上,念念不住,即無縛也。」 「云何立無念為宗?只緣口說見性迷人,於境上有念,念上便起邪見,一切塵勞妄想,從此而生,自性本無一法可得,妄說禍福,即是塵勞邪見,故此法門立無念為宗。」 「無者無何事,念者念何物?無諸塵勞之心,念者念真如本性,真如即是念之體,念即是真如之用。」 「何名無念?知見一切法,心不染著,是為無念。用即遍一切處,亦不著一切處……若百物不思,當令念絕,即是法縛,即名邊見。」 「悟無念法者,萬法盡通,悟無念法者,見諸佛境界,悟無念法者,至佛地位。」 「於諸境上,心不染,曰無念。於自念上,常離諸境,不於境上生心。」 七、歸凈土與唯心,詮彌陀為自性: 「但心凈即無罪,念佛求生何國?凡愚不了自性,不識身中凈土,願東願西,悟人在處一般,所以佛言,隨所住處恆安樂。」 「心地但無不善,西方去此不遙;若懷不善之心,念佛往生難到。今勸善知識,先除十惡,即行十萬,後除八邪,乃過八千,念念見性,常行平直,到如彈指,便睹彌陀。」 「佛向性中作,莫向外求。自性迷即是眾生,自性覺即是佛,慈悲即是觀音,喜舍名為勢至,能凈即釋迦,平直即彌陀。」 「自心地上覺性如來,放大光明,外照六門清凈,能破六欲諸天,自性內照,三毒即除,地獄等罪,一時消滅。內外明徹,不異西方。」 八、將「皈依三寶」升華至「自性三皈」 : 「勸善知識,歸依自性三寶,佛者,覺也,法者,正也;僧者,凈也。」 「經文分明言自皈依佛,不言皈依他佛,自佛不皈,無所依處,今既自悟,各須皈依自心三寶,內調心性,外敬他人,是自皈依也。」 「自心皈依自性,是皈依真佛。」 「向者三身佛,在自性中,世人總有,為自心迷,不見內性,外覓三身如來,不見自身中有三身佛」。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以心傳心的禪宗
※如理實見分第五
※【這面鏡子,千年前只是一塊磚】
※禪門葛藤(一)
TAG:禪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