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悟頓修成佛的千古奧秘!

頓悟頓修成佛的千古奧秘!修心為宗 頓悟頓修成佛的千古奧秘!凈善法師成佛的根本正因與助緣的關係 成佛的根本正因與助緣的關係相輔相成又缺一不可!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為佛教的宗旨,是佛教之「根」,由此而演化出來的禪宗、法相宗、律宗等則為佛教的「枝葉」。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此為人天共道,亦為世界各大宗教修行之共道! 但對於佛教脫離生死輪迴的成佛來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持戒與積德,只是根本助緣,而非根本正因,成佛的根本正因是「自凈其意——修心」,這正是佛教的特別殊勝之處,如同佛教「王冠上的一顆最耀眼的明珠」! 《六祖壇經》云:「佛向性(心)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心)迷,即是眾生;自性(心)覺,即是佛。慈悲,即是觀音;喜舍,名為勢至。能凈,即釋迦;平直,即彌陀。人我是須彌,邪心是海水,煩惱是波浪——塵勞是魚鱉,貪嗔是地獄,愚痴是畜生。」 禪理如是——這正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之絲毫不差的道理一樣,種子(心)——正因;而為了收成好,又需要經常施肥、澆水(持戒與積德)——助緣。種子(心)決定得什麼果(如人、天人、佛),而施肥、澆水(持戒與積德)只是影響果實的大小(如人道富貴貧賤之差懸殊、佛道亦可分九品等)。 可見對於成佛來說,正因(修心)與助緣(持戒與積德)各是各的作用,二者相輔相成,不可替代,不可或缺,必須正(因)助(緣)雙修才能成就福慧圓滿之佛! 正所謂:三界(各界)唯心造,修心是(成佛)正道;持戒積德造福報,正助雙修可了道! 嗚呼! 縱觀禪宗大致可分為漸悟、漸修與頓悟、頓修兩大派系——以注重「坐禪、參話頭」來開悟等禪宗一般為漸悟、漸修派系;而以菩提達摩、六祖慧能、憨山大師為代表的頓悟、頓修派系,則不重「坐禪、參話頭」等,而只重直接修心成佛。 憨山大師認為「所云坐禪,而禪亦不屬坐。若以坐為禪,則行住四儀又是何事?殊不知禪乃心之異名,若了心體寂滅,本自不動,又何行住之可拘?苟不達自心,雖坐亦剩法耳。定亦非可入,若有可入,則非大定。所謂『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又何出入之有?」。「那伽」,此指「佛」。 佛於行、住、坐、卧的心性都應在「定」中,亦稱最高的「楞嚴大定」!這就是說禪是心,不能拘泥於坐;又大定不可出也不可入,佛雖不出定亦不入定而卻常在定中。因此,頓悟、頓修派系的禪門歷來倡言「唯心凈土」,認為「凈土」是「凈心」的結果,所謂「欲生凈土,當凈其心,隨其心凈,則佛土凈」;「千途異說終歸一法,萬法唯歸一心」;「是心是佛,是心作佛」。 由此可見,禪宗頓悟、頓修派系力主修心(正因)兼修持戒、積德(助緣)而成佛,是為「單刀直入」而直接修心的成佛法門。 以玄奘為代表的法相宗則力主通過守「善心所法」修心(正因)兼修持戒、積德(助緣)而成佛,與頓悟、頓修派系的禪門只重直接修心成佛的宗旨如出一轍,大同小異,由此可見法相宗亦為直接修心的成佛法門。 善心所法包括: 一、「信」——主要指對佛、法、僧三寶的信仰,這種信又分兩種:因信賴人而信其所說之理,名「仰信」!因自己對其理解而確信不疑,名「解信」! 二、「慚愧」——因自己的過錯而慚愧、懺悔內疚! 三、「無貪」——修清凈心不貪著財色名利等世俗之物! 四、「無嗔」——心平氣和,具容忍性,不起惱怒憤恨! 五、「無痴」——覺悟正見、認同佛法的因果報應之理等! 六、「精進」——作善事時堅毅不懈、堅忍不拔、奮進不已! 七、「輕安」——安恬輕快,離人慾的躁動,為修禪定的效應,身心輕安! 八、「不放逸」——嚴格要求、約束自己,即不放縱! 九、「行舍」——捨棄能擾亂心靈的煩惱妄念,令自心平靜安然! 十、「不害」——仁愛慈悲、不損害眾生! ——本文搜集自:地藏緣論壇http://www.folou.com 凈宗明言偈云:「念佛不修心,實為痴呆漢!」凈土宗則必須發深信切願的菩提心,以「都攝六根、凈念相繼」而「一念代萬念」來折服現行煩惱為修心的方便法門(另兼佛力接引),另外還要再加修「具足眾戒」、「當修三福」(助緣)來頓修成佛。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凈土宗修行為何也重在修心?凈土宗大德釋昌臻法師在《以折服現行煩惱為修心要務》中強調指出:「以折服現行煩惱為修心要務!」是凈土士宗第十二代祖師清初的徹悟禪師提出來的:一、修行為什麼重在修心! 修行,也可以說修正我們的三業,關鍵就是修心,就是要消除妄想執著,所以我們說修行應該修到起心動念頭! 這也是當年佛陀在菩提樹下悟道的時候說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正得。」所以,佛說種種法,都是為了對付妄想執著,一切法門都是解決這個問題。凈土法門也很重視這個問題,直截了當地說念佛就是念心,就是針對這個問題。「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我們念佛就是是心作佛! 《四十二章經》佛陀告戒說:「修行是一個人與一萬個敵人作戰!」哪來那麼多敵人?八萬四千煩惱,就是八萬四千個敵人。說一萬個敵人害沒有說夠。何況這些敵人不是今天才有的,而是無始以來的煩惱習氣。所以說這些敵人的力量是非常強大的。 我們必須十分重視,修行的關鍵就是修心,消除妄想執著! 當代的凈宗大德凈空法師也說:「學佛是修心!修正行為容易,修心難啦!」我們無始以來煩惱習氣太重了,妄念從來沒有間斷過。心一動就是造業。 《地藏經》上說:「閻浮眾生,起心起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所以,趕快要把這起心動念轉成阿彌陀佛,把我們的染業轉變為凈業。你會轉,這就是修行,這是真正的修行。 他還說:「修行不是一天到晚念經、念佛、磕頭,不是在形式上,哪是做的表面工夫,在起心動念處下工夫。念頭才起就轉成佛號,這叫做從根本修。」這說明了修行的下手出在這裡。我們平常注意了身業就是行為,注意了語業就是語言,一般都沒有注意意業,所以我們往往滿足與每天功課完成了,認為這個就是修行了。當然,不是說這樣做不對,而是說只做這些就不夠。 因為沒有抓住關鍵,沒有修心,沒有在起心動念處痛下工夫,這樣就不能改掉我們多生累劫的煩惱習氣,就不能消除貪嗔痴! 另外,我們對身、口、意三業還了解得不夠!「三業」不是並列關係,意業是支配者,身業、口業是被支配者。 《四十二章經》這樣比喻:意業是當官的,身業、口業是它手下的嘍羅、士兵,它是受意業支配的。所以我們只是行為上身業清凈了,語言上口業清凈了,還有意業不清凈,絕對不可能真正清凈。 常言說:「擒賊先擒王!」你把意業抓住了,在意業上下工夫,意業真正做到清凈了,身業、語業自然清凈了。這個意業可怕不可怕?有一首偈語說得很深刻:「毫釐繫念,三途業因。瞥爾情生,萬劫羈鎖。」就是說,念頭上有絲毫的牽掛,就是種下去三惡道的業因。眨眼間起個念頭,就是萬劫輪迴的枷鎖,你就出不來了。這十六個字,就把一切眾生生死輪迴的根本原因全盤托出,我們出輪迴很難,就是這個原因。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深思,值得我們猛省! 妄心這個心字,古人有幾句話來描述它,就是:「三點如星象,彎鉤似月斜,披毛從此得,作佛業由它。」這就是說,心字的三點好象是星宿一樣,彎鉤似月斜,就是心字的彎鉤象半邊新月一樣。它可以使我們披毛帶角,墜入惡道;它就可以使我們證得佛果成正覺。這幾句話證說明十法界不離一念心,作聖作凡都是這個心。 所以,《六祖壇經》說:「前念迷是凡夫,後念覺是聖人。」聖人與凡夫就是一念之轉呀,一個覺,一個迷。梵文「佛陀」它兩個字的意思,就是覺悟了的人,那我們這些凡夫,就是沒有覺悟的人。 我們的本性是佛,但是我們迷著的,什麼東西迷著我們?三毒、五欲等這些無始以來的煩惱習氣把我們迷著的。所以我們就不斷地起惑、造業、受報,永遠出不了生死輪迴。 由此可見,修心是我們修行的關鍵所在,它是關係我們能不能了生死,出輪迴的一個根本問題!二、為什麼說折服現行煩惱是修心的要務! 佛法就是用來去妄想執著的,妄想執著就是煩惱,一切法門都要從斷煩惱下工夫! 凈空法師說:「修學首先就是除煩惱,古德修學先從斷煩惱下手!」可見,出煩惱在學佛修行中占著首要的地位,要從解除煩惱下手,才能真正入得門,能不能認真解除煩惱,又是檢驗是否真正修行的金石,這也是修行中一個帶方向性的問題,因為煩惱不斷,就不可能了生死,出輪迴,成佛道,度眾生。 當然,斷煩惱很難,阿羅漢都要經得起七番生死,才能破除見思惑,還有沙塵惑還沒有斷,可見斷煩惱之難,那不是一生一世可以辦到的,所以說要修三大阿僧祗劫。古人比喻說,要段煩惱如象切斷四十里河流那樣,當然是很難的事。 佛陀以大悲心,宣講了凈土法門,不要求斷煩惱,只要你伏住煩惱,也就可以帶業往生,這是凈土法門最殊勝的地方。所以,徹悟禪師提出「折服現行煩惱是修心的要務,」這真正抓住了要害。 凈空法師也開示我們:「念佛一定要伏住煩惱,不能伏住煩惱,念得再多,那不叫功夫,喊破喉嚨也枉然。我們能伏住煩惱,念佛功夫才能成片,功夫成片就決定往生。」因此,能不能伏住煩惱,是檢驗我們功夫能否成片的一個標準。 那麼,煩惱伏住時是什麼樣的狀態呢?就是說,當我們六根接觸六塵,心不被外境所轉;財、色、名、食、睡這些東西出現了,我們能夠不動心;對世間法也不被它轉移,能夠伏住煩惱——從這個意義來說,我們不能只滿足於每天念了多少聲佛,這就要看你念的佛能不能夠伏住你的煩惱。我們應該明確,念佛是手段,不是目的。 念佛的作用,就是以一念代萬念,我們要把千千萬萬的妄念,歸到一個念上,把一切妄念都歸到這一句佛號上去,這樣,才能把煩惱伏住,才能功夫成片;這樣,自然感應道交,臨命終時才能帶業往生!——摘自:釋昌臻法師《以折服現行煩惱為修心要務》偈云:「百千法門,同歸方寸,河沙妙法,總在心源!」「一切佛法,自心本有,將心外求,舍父逃走!」「但識自心,恆沙法門,無量妙義,不求而得!」「諸佛真語,以心為宗。眾生信道,以宗為鑒!」「佛語心為宗,無門為法門!」 難怪永明延壽大師在他的成佛妙典《宗鏡錄》自序中稱:「舉一心為宗,照萬法(各宗法門)如鏡!」嗚呼!「撮其旨要、舉其宏綱」,禪宗、法相宗、凈土宗的宗旨均為修心(正因)兼修持戒、積德(助緣)而成佛。凈土宗除兼仗佛力接引外,在修心(正因)兼持戒、積德(助緣)等方面與禪宗、法相宗是大致相同的。 故從這一宏觀角度來看,禪宗、法相宗、凈土宗均為修心成佛的大乘法門!
推薦閱讀:

七天,不成佛都難的終極法門!原來,一切都是好事,一切都是佛菩薩!
念佛成佛奧義
釋凈空:成佛之道,常發菩提心這是關鍵
念佛 念佛是因,成佛是果 念經——凈空法師

TAG:頓悟 | 千古 | 成佛 | 奧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