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蓮華經(法華經)(十一)

第21品 如來神力


如來是佛的十號之一。如是靜,來是動。如也就是寂默,來也就是能仁。能仁就是能做佛仁慈的事。寂默就是能成佛的自在神力。

神是自在力,不加造做。這個神屬於內,力屬外。因為內有神,所以外有力。如果沒有神,就沒有力。如來的神力,就是佛不可思議的神通妙用。

譬如,在本經中所說,十方分身的釋迦牟尼佛,這是如來神力。多寶如來到法會證明妙法蓮華經,這是如來神力。從地湧出的菩薩,這是如來神力。法師功德品,六根互用,這是如來神力。所以如來的神力是無量無邊。從廣義來說,一切的一切,都是如來神力所成就的。

【01】 解讀
爾時千世界微塵等菩薩摩訶薩。從地湧出者。皆於佛前一心合掌。瞻仰尊顏。而白佛言。世尊。我等於佛滅後。世尊分身所在國土滅度之處。當廣說此經。

釋迦牟尼佛說完常不輕菩薩品之後,在這個時候,有千個世界磨碎成為微塵數那樣多的菩薩,他們都是菩薩中的大菩薩。從地下湧出,一起來到佛的座前,專一其心合掌,瞻仰世尊的尊顏,而對佛這樣地說:『世尊!我們等待將來佛入涅槃之後,世尊分身(無量無邊)無論在那個國土滅度之後,我們應當廣說這部妙法蓮華經。』

這些從地湧出諸大菩薩,在往昔的時候,都是釋迦牟尼佛所教化的弟子,現在來到法華會上做為擁護眾,來擁護這個道場。

【02】 解讀
所以者何。我等亦自欲得是真凈大法。受持讀誦。解說書寫。而供養之。

為什麼原因呢?因為我們也想為自己得到這種真凈大法,也就是權實不二法。我們願意受持、讀誦、解說、書寫此經。又願意供養、流通此經。

【03】 解讀
爾時世尊於文殊師利等。無量百千萬億舊住娑婆世界菩薩摩訶薩。及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侯羅伽。人非人等。一切眾前。現大神力。出廣長舌上至梵世。

在這個時候,世尊在文殊師利菩薩等之中,有無量百千萬億那樣多的菩薩,都是在往昔之中,住在娑婆世界中菩薩中的大菩薩,以及一切比丘和比丘尼,一切優婆塞和優婆夷。天龍八部、人和非人等,一切眾生之前邊。現出大神通之力,出廣長舌相,可以上到色界大梵天處。諸佛的舌,能伸到頭前髮際處。大福德的人,舌能伸到鼻尖處。報身佛的舌,可以伸到梵天處,或者到有頂天處。

【04】 解讀
一切毛孔。放於無量無數色光。皆悉遍照十方世界。眾寶樹下師子座上諸佛。亦復如是出廣長舌。放無量光。

在佛的身上,每一根毫毛孔中,皆放出無量無數的色光,所謂『五光十色』。在各種光明之中,又現出種種顏色,燦爛奪目。這種色光,普遍照耀十方所有的世界。在菩提樹下,師子座上的諸佛(釋迦牟尼佛之分身諸佛),也是這樣出廣長舌相。在諸佛的身上,每根毛孔之中,也放出無量無邊的色光,互相映照。

【05】 解讀
釋迦牟尼佛。及寶樹下諸佛現神力時。滿百千歲。然後還攝舌相。一時謦欬。俱共彈指。是二音聲。遍至十方諸佛世界。地皆六種震動。

釋迦牟尼佛和菩提樹下諸佛所現的神力,有百千歲那樣長的時間。然後還攝回舌相。十方諸佛同時發出輕細的聲聲,或微重的欬聲,以及彈指聲。聲欬是叫意,彈指是音意。若人入定,在彼耳朵彈指三下,彼人即可出定。

這兩種的音聲,普遍傳播到十方諸佛世界中。各世界大地,皆有六種震動。震吼擊(屬於聲),動湧起(屬於形)。在每一種震動中,又有三種現象,所謂『動、遍動、等遍動』。以此類推,成為十八種震動。也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互用的境界,表示六根、六塵、六識十八界。

【06】 解讀
其中眾生。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侯羅伽。人非人等。以佛神力故。皆見此娑婆世界。無量無邊百千萬億眾寶樹下師子座上諸佛。及見釋迦牟尼佛。共多寶如來。在寶塔中坐師子座。

在其中的眾生,有天上的人、諸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侯羅伽、人間的人、惡鬼及冥眾等。藉著釋迦牟尼佛不可思議大威神力的緣故,他們皆能看見娑婆世界中,在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那樣多的寶樹之下,都有師子之座。每個座上有尊佛(釋迦牟尼佛分身佛)。又見到釋迦牟尼佛和多寶如來,共同坐在多寶塔中師子之座,看得清清楚楚。

【07】 解讀
又見無量無邊百千萬億菩薩摩訶薩。及諸四眾。恭敬圍繞釋迦牟尼佛。既見是已。皆大歡喜。得未曾有。

他們又見到從地湧出無量無邊那樣多的大菩薩,以及一切四眾,都是恭恭敬敬的圍繞著釋迦牟尼佛。他們在十方世界看見佛這種神力之後,皆生大歡喜心地說:『我們從來沒有見到過這種境界,真是不可思議呀!』

【08】 解讀
即時諸天。於虛空中高聲唱言。過此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阿僧祇世界。有國名娑婆。是中有佛。名釋迦牟尼。今為諸菩薩摩訶薩。說大乘經。名妙法蓮華。教菩薩法。佛所護念。汝等當深心隨喜。亦當禮拜供養釋迦牟尼佛。

在這時候,諸天在虛空中,高聲地說:『請大眾注意!經過此有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阿僧祇那樣多的世界,有個國土,名叫娑婆(堪忍)。在其國土有佛出世,名號釋迦牟尼佛。現在為無量無邊大菩薩演說大乘的妙經,名叫妙法蓮華。因為這個妙法,好像蓮華那樣的清凈。蓮華是生於淤泥而不染,華果同俱,非常清明神聖,故取蓮華為經名。它是經中之王,這部經典是教化大菩薩之法,這部經為十方諸佛所護念。若能受持這部經典,更為十方諸佛之所護念,而能獲得智慧如海的境界。你們大眾應當深深的隨喜功德,也應當禮拜釋迦牟尼佛、供養釋迦牟尼佛,定有無量的功德。』

【09】 解讀
彼諸眾生聞虛空中聲已。合掌向娑婆世界作如是言。南無釋迦牟尼佛。南無釋迦牟尼佛。以種種華香瓔珞旛蓋。及諸嚴身之具。珍寶妙物。皆共遙散娑婆世界。

這些諸眾生,聽見虛空中這種大聲之後,大眾皆合起掌來,遙向娑婆世界,這樣地說:『南無釋迦牟尼佛!南無釋迦牟尼佛!』於是他們用種種華、種種香、種種瓔珞、種種旛蓋,以及莊嚴身體的一切花冠妙衣等等,又有珍寶妙物,從遙遠的地方,散佈於娑婆世界。

【10】 解讀
所散諸物。從十方來。譬如雲集。變成寶帳。遍覆此間諸佛之上。於時十方世界通達無礙。如一佛土。

所散布娑婆世界的諸物,乃是從十方世界而來。好像雲集一般,積集一起,變成寶帳,普遍覆蓋在娑婆世界諸佛之上邊。這時,十方世界,通達無礙,合成為一個世界。一個世界和十方世界沒有分別,互相通達,沒有障礙。

【11】 解讀
爾時佛告上行等菩薩大眾。諸佛神力。如是無量無邊不可思議。若我以是神力。於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阿僧祇劫。為囑累故。說此經功德。猶不能盡。

在這個時候,釋迦牟尼佛告訴上行等菩薩中的大菩薩,也可以說佛告訴從地湧出菩薩大眾:『諸佛的自在神通之力,好像前邊所說那樣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的神通力。若我以這種神力,在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那樣多阿僧祇劫的時間,我為囑累一切眾生的緣故(囑是囑咐,累是再三囑咐不厭勞。教你去做某件事為囑,所做的事而不厭不疲倦為囑累),令他們流通法華經、解說法華經,所得的功德,我是不能說得窮盡。』

【12】 解讀
以要言之。如來一切所有之法。如來一切自在神力。如來一切秘要之藏。如來一切甚深之事。皆於此經宣示顯說。

總而言之,如來一切所有的法,如來一切所有的自在神力,如來一切所有的秘要之藏,如來一切所有的甚深之事,都在妙法蓮華經中宣說出來,指示給你們。顯明的說出,不像以前保留妙法。現在和盤托出,不再保留。為什麼?因為要你們知道大乘實相之法。

【13】 解讀
是故汝等於如來滅後。應一心受持讀誦。解說書寫。如說修行。

釋迦牟尼佛說:『因為這個緣故,所以你們在如來入滅之後,應當專一其心來受持法華經。無論是讀誦,或者為人解說,或者為己書寫,都要依妙法蓮華經所說的道理去修行。是什麼道理?就是妙不可言的道理。好像常不輕菩薩(釋迦牟尼佛在往昔行菩薩道的色身),見著人就叩頭,口中說道:「我不敢輕視汝等,汝等皆當作佛。」』

【14】 解讀
所在國土。若有受持讀誦。解說書寫。如說修行。

無論在那個國土,假使有人受持、讀誦、解說、書寫此經,依照妙法蓮華經的道理去修行,定有不可思議的功德,能獲得六根互用的境界。

【15】 解讀
若經卷所住之處。若於園中。若於林中。若於樹下。若於僧坊。若白衣舍。若在殿堂。若山谷曠野。是中皆應起塔供養。

這部妙法蓮華經典,它所在的地方,不管是在園中,或者在林中,或者大樹之下,或者在僧人所住之處,或者在居士所住之家中,或者在佛殿,或者在山谷,或者在曠野,都應當造寶塔來供養。總而言之,凡是有妙法蓮華經所在之處,都要生起恭恭敬敬禮拜之心,或者合掌,或者頂禮,這是佛教徒應知的禮節。

【16】 解讀
所以者何。當知是處。即是道場。諸佛於此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諸佛於此轉於法輪。諸佛於此而般涅槃。

為什麼妙法蓮華經所在之處,要造寶塔供養?當知這個地方,就是如來成道的道場。十方諸佛就從妙法蓮華經得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等正覺)。上方諸佛就在妙法蓮華經轉大法輪,十方諸佛就在妙法蓮華經而入般涅槃,證得常樂我凈的涅槃四德。

【17】 解讀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在這個時候,釋迦牟尼佛慈悲,想再宣說這種義理,用偈頌來說一說。

【18】 解讀
諸佛救世者, 住於大神通, 為悅眾生故, 現無量神力

諸佛的本懷,為救護世界一切眾生,離苦得樂。諸佛住在大神力,才能救護眾生,如果和一般人一樣,用什麼方法來救護眾生呢?因為欲令一切眾生獲得究竟的快樂,所以才現無量大威神力。

【19】 解讀
舌相至梵天, 身放無數光, 為求佛道者, 現此希有事

諸佛所現廣長舌相,可以達到大梵天。諸佛的身體,放出無量的色光。為想求無上佛道的眾生,才現出這樣希有的事。

【20】 解讀
諸佛謦欬聲, 及彈指之聲 ,周聞十方國, 地皆六種動

諸佛輕輕咳一聲和彈指之聲,這兩種音聲雖然很小,可是能周遍十方國土,各國土的大地,皆發生六種震動。

咳聲和指聲,乃是警告眾生,不要醉生夢死,趕快清醒吧!受持妙法蓮華經。否則,時間不等待,轉瞬之間,無常即至。虛度一生,不知何時再有機會讀誦此經了。古德說:『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21】 解讀
以佛滅度後, 能持是經故, 諸佛皆歡喜, 現無量神力

在佛入涅槃之後,因為能受持妙法蓮華經的緣故,所以十方諸佛皆生歡喜心。因此,而現無量神通之力。

【22】 解讀
囑累是經故, 讚美受持者, 於無量劫中, 猶故不能盡

釋迦牟尼佛囑累一切菩薩和一切眾生,要受持、讀誦、解說、書寫、流通此經,讚美受持妙法蓮華經的人,經過無量無邊那樣長的時間,仍然讚歎不能窮盡。

【23】 解讀
是人之功德, 無邊無有窮, 如十方虛空, 不可得邊際

受持妙法蓮華經這個人,他的功德是沒有邊際,也沒有窮盡的時候。此種功德永遠存在,好像十方的虛空一樣,找不到它的邊際。

有人說:『既然虛空是沒有的,那麼,我們受持妙法蓮華經的功德,大概也沒有吧!』你能明白什麼都沒有,就能明白什麼都有。這不是說像虛空那樣沒有,而是說像虛空那樣無邊際。乃是指為無有窮盡的比喻而已。本來在真空里也有妙有。你看不見妙有,就認為沒有。其實是真有,不過是你不明白而已。

【24】 解讀
能持是經者, 則為已見我, 亦見多寶佛, 及諸分身者又見我今日, 教化諸菩薩

若能受持妙法蓮華經的人,就能見到過去佛的真身,也能見到過去滅度的多寶佛,以及我的一切分身佛。又能看見我現在在多寶塔中,教化所有諸大菩薩。

【25】 解讀
能持是經者, 今我及分身, 滅度多寶佛, 一切皆歡喜

能受持妙法蓮華經的人,能令我和我分身諸佛,以及滅度後的多寶佛,都生大歡喜之心。因為這個人,精進讀誦、解說、書寫、流通的緣故。

【26】 解讀
十方現在佛, 井過去未來, 亦見亦供養, 亦令得歡喜

十方現在的諸佛,以及過去、未來諸佛,也能見到,也能供養,也能令三世諸佛得到歡喜。

【27】 解讀
諸佛坐道場, 所得秘要法, 能持是經者, 不久亦當得

十方諸佛坐在菩提道場,所悟得的秘密寶藏之要法。這位能受持妙法蓮華經的行者,在不久的將來,也應當得到諸佛秘密之重要大法。

【28】 解讀
能持是經者, 於諸法之義, 名字及言辭, 樂說無窮盡如風於空中, 一切無障礙

能受持妙法蓮華經的人,對於諸佛所說法之義理,如經中之名相和經中之言辭,能得到樂說無礙辯才的境界。好像大風在虛空中,任意刮著,不受任何限制及阻礙。

【29】 解讀
於如來滅後, 知佛所說經, 因緣及次第, 隨義如實說

在佛將來入涅槃之後,要明白佛所說的經典、因緣和次第。隨順經中的義理,如實的解說,不可違背佛的心意。古德說:『依文解義,三世佛冤。』又說:『離經一字,即同魔說。』由此可知,對於經義,不能誤解。瞎人眼目,不但沒有功德,反而有罪過,不可不謹慎。

【30】 解讀
如日月光明, 能除諸幽冥, 斯人行世間, 能滅眾生闇

好像日月之光那樣的光明,能消除照破一切黑暗之處。受持妙法蓮華經的人,他在世間行道,能將眾生心中的黑暗,統統消除。心中黑暗是什麼?就是無明。因為無明,就愚痴。有愚痴就有煩惱。所以佛法是破無明的法寶。破了無明,就沒有愚痴,智慧就現出。有了智慧,明白事理,才不會做出顛倒事。所以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證道之後,第一句便說:『大地眾生,皆具足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著,而不證得。』

【31】 解讀
教無量菩薩, 畢竟住一乘, 是故有智者, 聞此功德利

教化無量菩薩,令他們發菩提心,行菩薩道,畢竟住在一乘——成佛。因為這個緣故,凡是有智慧的人,聽到受持妙法蓮華經能有這種功德利益,應當勤加受持。

【32】 解讀
於我滅度後, 應受持斯經, 是人於佛道, 決定無有疑 釋迦牟尼佛對著法華會上大眾說:『在我滅度之後,你們大家應當受持這部妙法蓮華經,此經是成佛之經。受持法華經這個人,他在佛道之中,完全沒有疑惑,將來一定成佛的。』 第22品 囑累


為什麼要有囑累品?因為佛所說的經典,是教化眾生的一種法。這種法,必須有人來弘揚流通,才能有效用,所以釋迦牟尼佛吩咐一切菩薩、阿羅漢、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令他們將來要流通這部妙法蓮華經。

為什麼要流通這部經典呢?因為這部經典,是最重要的經典,是成佛的經典。凡是沒有種善根的眾生,能聽到此經一字,或者是一句,以及一偈、一品,都可以種善根。已經種善根的眾生,無論是聽到此經一字、一句、一偈、一品,可以增長善根。已經增長善根的眾生,若能聽到此經一字、一句、一偈、一品,可以得到成熟善根功德。已經到了成熟階段的眾生,聽到此經一字、一句、一偈、一品、一部時,就能得到解脫。解脫就能成佛。

無論那一類的眾生,聞到此經的法音,或者明白此經的義理,皆可獲得這種利益和功德。所以此經叫做妙法蓮華經,就有這樣的妙,故稱為經中之王。

淺言之,囑累就是流通。從此處流通到他處的意思,好像水從河川流入大海一樣的道理。譬如說:此處沒有佛經,可以從他處請來佛經,供給大眾閱讀。人知道佛法的道理,在無形之中,能改惡向善,這就是流通。或者大家發心印經,流通到各處去,贈送大眾閱讀,有機會認識佛法,這種功德是最大的,定能開智慧,所謂『深入經藏,智慧如海』。大家要注意!不是印一本經自己用,自己開智慧,而是印大量的經典,令大眾皆得開智慧的機會。有了智慧之後,辨別善惡,明白是非,絕對不會做出顛倒事。

【01】 解讀
爾時釋迦牟尼佛從法座起。現大神力。以右手摩無量菩薩摩訶薩頂。而作是言。我於無量百千萬億阿僧祇劫。修習是難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今以付囑汝等。汝等應當一心流布此法。廣令增益。

釋迦牟尼佛說完如來神力品之後,接著再說囑累品的時候,乃從法座站起來,現出一種最大的神力,伸出右手摩無量大菩薩的頭頂。這是表示加持,灌注大智慧的法水。對諸大菩薩這樣地說:『我在無量百千萬億阿僧祇劫那樣長的時間,修習很難得到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等正覺)法。這個妙法,就是我們現在所講的妙法蓮華經。』

佛又說:『我現在咐囑你們這些大菩薩,你們應當專一其心來流通此經,來宣揚此經,普遍令一切眾生增加法益,皆能明了通達這種法的真實義。』

【02】 解讀
如是三摩諸菩薩摩訶薩頂。而作是言。我於無量百千萬億阿僧祇劫。修習是難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今以付囑汝等。汝等當受持讀誦。廣宣此法。令一切眾生普得聞知。

釋迦牟尼佛像這樣三次摩諸大菩薩之頂,而這樣地說:『我在無量百千萬億阿僧祇劫那樣長的時間,學習最難得到的無上正等正覺之法。我現咐囑你們大眾,你們應當受持此法、讀誦此法,廣大為眾生宣揚這種法,普遍使一切眾生,皆得聞知這種妙法。』

【03】 解讀
所以者何。如來有大慈悲。無諸慳吝。亦無所畏。能與眾生佛之智慧。如來智慧。自然智慧。如來是一切眾生之大施主。汝等亦應隨學如來之法。勿生慳吝。

這是什麼緣故?因為如來有大慈悲心(慈能予樂,悲能拔苦)。沒有慳吝不舍,也沒有畏懼恐怖。又能布施佛的智慧給一切眾生,也就是大覺者的智慧。如來的智慧,就是大圓鏡智。自然的智慧,就是自性本有的智慧。佛把自己所有的法寶,統統布施給一切眾生,所以如來是一切眾生的大施主。

佛又說:『你們大眾應當隨學如來之法,千萬不要生慳吝不舍的心。』好像周利槃陀伽尊者,他在往昔是大善知識,有五百弟子,但他不愛為弟子說法,所以種下這一世的愚痴。當時釋迦牟尼佛所收的比丘,規定要念四句偈頌,作為座右銘。『身語意業不作惡,莫惱世間諸有情,正念觀知欲境空,無益之苦當遠離。』他總是記不住。後來佛教他念『掃帚』二字,他念很久的時間,才勉強記住。佛又教他念『除垢』二字又念了很久時間。有一天,他在掃地時,豁然大悟。他想有形的掃帚,掃無形的塵垢。把心中的垃圾掃除清凈,就沒有煩惱。後證得羅漢果位,成為持義第一。

【04】 解讀
於未來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信如來智慧者。當為演說此法華經。使得聞知。為令其人得佛慧故。

在未來世的時候,如有修五戒十善的男子和女人,能深信如來智慧的人,你們應當為他演說妙法蓮華經。令他得聞妙法蓮華經的妙處,知曉妙法蓮華經的義理。為令這個人,得到佛智的緣故。

【05】 解讀
若有眾生不信受者。當於如來余深法中。示教利喜。汝等若能如是。則為已報諸佛之恩

假使有眾生,他們不相信妙法蓮華經的妙處,不受持妙法蓮華經的法門。那麼,你們應當在如來其餘甚深之妙法中,開示他、教化他,令他得到利益,而能生歡喜心。你們大眾能這樣的去做,那就是已經報答十方諸佛之恩典。

【06】 解讀
時諸菩薩摩訶薩。聞佛作是說已。皆大歡喜。遍滿其身。益加恭敬。曲躬低頭。合掌向佛。俱發聲言。如世尊敕。當具奉行。唯然世尊。願不有慮。

當時這些諸大菩薩,聽佛這樣說完之後,他們皆大歡喜,全身遍滿歡喜。非常恭敬於佛,乃曲躬其身,低著頭,合掌向佛。大眾異口同聲地說:『世尊!我們遵照您老人家的敕令(尊長對卑屬的命令),應當具足依法奉行,一定不會違背世尊的意思,唯願世尊放心,不要憂慮這件事情。』

【07】 解讀
諸菩薩摩訶薩眾。如是三反。俱發聲言。如世尊敕。當具奉行。唯然世尊。願不有慮

諸大菩薩,像這樣的話,已經說了三次。大眾一起發出聲音地說:『世尊!您老人家的命令,我們一定遵守,依法奉行。唯願世尊不要有所憂慮。』

【08】 解讀
爾時釋迦牟尼佛。令十方來諸分身佛。各還本土。而作是言。諸佛各隨所安。多寶佛塔還可如故

在這個時候,釋迦牟尼佛令從十方而來的諸分身佛,要他們各歸還所安住的國土,多寶塔是來證明妙法蓮華經,現在令它返回下方世界去住。

【09】 解讀
說是語時。十方無量分身諸佛。坐寶樹下師子座上者。及多寶佛。並上行等無邊阿僧祇菩薩大眾。舍利弗等聲聞四眾。及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

釋迦牟尼佛說這些話的時候,十方無量分身諸佛,坐在菩提寶樹下、師子座上的諸佛,以及多寶如來,並有上行等無邊阿僧祇那樣多的菩薩大眾,還有舍利弗尊者和聲聞、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四眾,以及一切世間的天、人、阿修羅等,聽到這樣說之後,皆生大歡喜。


推薦閱讀:

妙法蓮華經淺釋5
敦煌遺書中的《妙法蓮華經》及有關文獻(一)
上夢下參老和尚:妙法蓮華經 23
上夢下參老和尚:妙法蓮華經 12
《妙法蓮華經》〈藥草喻品·第五〉

TAG:法華經 | 妙法蓮華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