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完成了自己人生認識的一次重大轉變(2)

都說韓信為「漢初三傑」,然而此處兩者相比,一是韓信,一是酈食其,究竟誰高大?劉邦在心裡自然也能比較得出來。    《史記·酈生陸賈列傳》中寫道:「漢十二年……高祖列舉列侯功臣,思酈食其。酈食其子酈疥數將兵,功未當侯,上以其父故,封疥為高梁侯。後更食武遂,嗣三世。」漢十二年,也就是劉邦去世的一年,在臨死之前,劉邦也未嘗忘懷故人酈食其。    第二位儒生,是叔孫通。據《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記載,秦時叔孫通「以文學征,待詔博士」。二世時,農民起義,秦二世最恨大臣說人民造反。叔孫通對二世說:「人人奉職,安敢有反者!這不過是狗盜耳,何足掛齒!」二世聽了高興異常,拜叔孫通為博士。諸生反詰叔孫通:「你怎麼會這樣的阿諛奉承?」叔孫通說:「我不這樣說,怎麼能逃出虎口?」    叔孫通從漢,當時他穿著儒服,漢王憎之,「乃變其服,服短衣,楚制,漢王喜」。很長時間叔孫通無所進言,跟隨來的儒生都要離他而去。無可奈何之下,他對眾儒說:「諸生且待我,我不忘矣!」後來叔孫通拜為博士。    漢五年,高祖已得天下,在定陶,諸侯共尊漢王為皇帝,叔孫通專管國家的禮儀,當時為簡易起見,高祖盡去秦苛儀法,群臣飲酒爭功,喝醉了就大呼大叫,或是拔劍擊柱,一點沒有約束,不分上下,亂得一塌糊塗。高祖為此種狀態而憂慮。叔孫通也知道皇帝討厭這種狀況,對高祖說:「儒者難與你一起取得天下,但可與你守成,助一臂之力。我願徵召魯地諸生(儒生),與弟子共起朝儀。」    於是,叔孫通與所徵召的魯生三十多人、皇帝左右為學者及其弟子百餘人,一同西行,住宿在野外,進行封閉式訓練。習之月余,叔孫通說:「可讓皇上來觀看了。」高祖親臨現場,參與禮節,說:「這些我能做得到。」接下去,令群臣演練。    漢七年十月,長樂宮建成,諸侯群臣皆來朝。儀式:先平明,謁者引導相關人員依次進入殿門,廷中陳列車騎、步卒、衛宮,設兵張旗幟。號令:「趨」。殿下郎中俠陛,陛數百人,前行。功臣列侯諸將軍軍吏,順次陳西方,面向東;文官丞相以下陳東方,面向西。大行設九賓之禮,臚(句)傳。於是,皇帝輦出房。百官執職傳警,引諸侯王以下至六百石者依次奉賀。自諸侯王以下沒有一個不振、恐、肅、敬。至禮畢,復置法酒。諸位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依次上壽。觴九行,謁者言「罷酒」。御史執法,專伺不如儀者立即拉出去。朝畢置酒,沒有一個敢互相灌酒、大聲喧嘩以及失禮的。    於是,漢高祖說:「吾乃今日知為皇帝之貴也!」拜叔孫通為太常,賜金五百斤。跟隨叔孫通的儒生,皆為郎,叔孫通並「以五百金賜諸生」。    形式為內容服務。叔孫通的功績看似在形式上做文章,為皇帝立威,實質上是為漢朝建立一套完整的中央集權的封建正統制度。沒有一定的形式,內容是沒法保證的。
推薦閱讀:

?手療:刮刮手指就可以讓自己更健康
用平常的心去對待自己
脫下外表這層皮,你有多少體面留給自己?
讀書有什麼好處?對自己有什麼改變?
很好的反省自己

TAG:人生 | 自己 | 轉變 | 認識 | 劉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