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戒的好處——星雲法師開示
受戒的好處——星雲法師開示
各位發心求授凈戒的戒子們: 求受五戒的明天就要出堂了,今天你們來受戒究竟有何利益好處呢?受戒就好像是遵守交通規則一樣,有條可遵循的道路,只要遵守交通規則一定能獲得安全;沒有受戒的人,並不是就可以不守規則胡亂非為,不受戒犯了罪一樣有因果業報。你們現在受了戒,即使是犯了戒,實際上也比沒有受過戒的好,為什麼呢?因為你們可以從懺悔中獲得清凈。 不受五戒可以殺人、偷盜、邪淫……嗎?不受戒的人犯了罪卻不知道已犯罪,就如在黑暗中犯罪而不知。現在你們受戒,就如將心中的智慧之光點了起來;所以能受戒的人,佛菩薩自然會給予我們 慈佑。如經中說,「戒是汝等大師,佛涅槃後,當以戒為師,尊重波羅提木叉」,我們就如同沒受過教的愚痴眾生,而今受戒,戒律就像我們的老師。受戒之後好比家中的房子建造了一座圍牆,如城市建了一道護城牆、萬里長城。家裹的圍牆可以防止盜賊的偷襲,國家的城牆可以防衛敵人的侵犯,「戒」就像牆,可以防禦敵人的侵入、防禦壞事的干擾。有了「戒」就好比有了保護,在這短短的幾天戒期中,「戒」的城牆已給我們保護,你們受了戒,就獲得了平坦的路,心中也有了光明的燈塔。 受戒的人往往心中總有個挂念,假使我犯了戒怎麼辦?當然受了我應當嚴持戒律,如戒律中說:「寧可捨身命而不犯戒」,但此說法只是個原則性,假如受戒後又犯戒,也不用太挂念,佛法本有無邊法門,如何持戒清凈,仍然是有辦法的,因為懺悔可以使我們重獲得清靜。 現在我舉兩種人來做比較就可知道。 一個是一般社會的人,他沒有受戒,他吃喝嫖賭樣樣都來,殺人、偷盜、妄語都做到了,他說「我沒受戒呀!」喝酒,一杯再一杯;抽煙,一支再一支;吃肉,一碗再一碗,他說他沒受戒,你能說 他就沒有罪過嗎? 另一個是出家人,出家人一定要受戒,受過戒後他也吃酒、吃煙、吃肉,社會上的人一定會指責這個出家人不應該犯戒。社會上的人在大眾前吃煙、吃酒、吃肉都無所謂:但是一個出家人,他會覺 得羞恥不可以給別人看到,他要躲在廁所里吃,偷偷摸摸的怕他人指責。 僅管如此,出家人的罪過還是比較輕,雖然他吃酒、吃煙、吃肉,他有個懺悔慚愧的心,這個慚愧懺悔心能夠減輕他的罪過;而社會上的人,他們吃酒、吃煙、吃肉,認為是應該的,不知羞恥慚愧,所以他的罪過較大。因此你們受戒之後,不管在家庭里、在社會上,萬一受持不清凈,只要能在佛前摯誠發露懺悔改過,在善知識前懺悔,是可以減輕罪過重新獲得清凈的。 一說到「受戒」,社會上的人都不要受五戒、認為受了五戒就不自由了,什麼都不能去做。其實我們可以來做個調查:現在台灣各地的監獄,犯人都快泛濫,無法容納了,這些監獄裡的人,可以說都 是犯了五戒的人。第一殺生戒:他們殺人、傷害、過失致人而死、分屍命案……,監獄內就不少此種人。第二偷盜戒:偷盜、搶劫、貪污、票據案、……這些都是犯了偷盜戒。第三邪淫戒:重婚、妨礙家 庭、傷害風化、強姦等。第四妄語戒,例如誹謗、偽製品、冒充廠牌、違反票據法、倒會、欺騙、妄語等,這不都是犯了妄語戒嗎?第五飲酒戒,這一戒也不一定是指飲酒而已,這條戒律是指一切能麻 醉我們精神的毒藥,如吸食強力膠、注射速適康、吸食毒品,乃至製造毒品危害他人生命的,都是犯飲酒戒,所以關在牢獄裡的人,都是犯了基本五戒。受持五戒只要「平時不做虧心事,半夜不怕鬼敲 門」,一般的人犯戒以後關在牢獄裡,身體不得自由;其實心也一樣,為牢獄所因,不得自在。或許有人又會說戒律太嚴格了,在家人是不容易遵守的,我們做不到,像『打妄語』—沒吃過飯,我們卻 說吃過了,這不是犯了戒嗎?其實,這也不一定是犯戒,有沒有犯戒,要看當時的心理、動機如何,要研究犯戒的「心」的出發點知何。例如,殺人當然是犯戒,但是如果心懷慈悲,為救百人而殺一人,雖然殺人是有因果報應,但是慈悲的果報很大。就如佛陀過去的本身事迹中,佛陀為了救百人而殺一人,他是以慈悲的心懷來救人的。又像現在的警察 ,他為了維護社會安寧,不得不傷害了壞人,你能說他是惡意犯罪嗎?我們說「戒」,不能亂殺、不能偷盜、不能邪淫、不能妄語、不能飲酒,是屬消極的行為,我們更應該積極的來講戒,要從不殺生而護生;從不偷盜而行布施;從不邪淫而保護他人名節;從不妄語而說讚美語;從不飲酒而注重身心健康,所以「戒﹂並不是消極,而是積極的要說—我們要怎麼樣做,我們應該怎麼做。 有人以為,我受了戒只要名哲保身就好,我何必管他人如何,例如某人有不好的行為殺人,應該要檢舉而你卻不說,這也是犯戒,因為你明知而不說這也是犯了妄語戒。又如一個東西不見了,我明明知道東西的下落,可是我不說,這也是妄語。不妄語就是要真實,不妄語是很重要的,在社會上我們要講求一個「真實」。 我常常感嘆佛教界有些人士不知因果,不知修行的真理。一般人在偉前只要祈求佛祖,給我長壽、富貴、平安、健康……,其實這些不是用求的就能得到,你不去播種只想求果這怎可能?就如石頭丟到河裡,你說:石頭啊!石頭啊!你要浮起來喔!石頭怎會只因為你求它,它就浮起來呢?又像將油倒在水中,你說:油呀!油呀,你要沉下去喔!油就會沉下去嗎?你沒有先種下它能浮能沉的因,它怎可能如你所願?現在你們假設要獲得功德果報,就應該要守五戒,五戒的力量很大,以受五成的力量,你們就能獲得長壽、財富、平安、名譽、健康……。 你要長壽嗎?你要長壽就必須不殺生,不殺生而能放生,你就能獲得長壽。
你要發財嗎?你要發財就必須不偷盜,不偷盜而能布施,你就能獲得財富。
你要名譽好嗎?你要名譽好就必須不委語,不妄語而誠實,你就能獲得好名譽。
你要眷屬和諧嗎?你要眷屬和諧就必須不邪淫,不邪淫而對人有禮.你就會獲得家庭和諧。
你要身體健康嗎?你要身體健康就必須不飲酒不吃煙,吃應該吃的,對身體有利益的,你就會獲得身體健康。 所以受五戒就是在求長壽、發財、平安、名譽、健康,大家不是經常要求、求、求…,為什麼不以受五戒來求這些利益呢? 所謂受五戒,其實也只有一條戒而已,亦即「不侵犯」的戒。我們常說:壞人、黑社會侵略我們,日本軍閥侵略我們的領土國城,我們可以說「侵略」就是犯戒。因此: 殺生就是侵略了他人生命; 偷盜就是侵略了他人財產; 邪淫就是侵略了他人身體名節。 妄語就是侵略了他人信用名譽; 飲酒就是侵略了自身智慧、健康,失去理智轉而侵略其他的一切。 守五戒就是不侵犯別人;不侵犯別人,別人自然獲得由,有了自由就不會來侵犯我們。現代的人口口聲聲說追求自由,為什麼不來受五戒呢?假如我們把五戒推行到家庭里,家庭自然會和諧平安,自然是國泰民安。所以要爭取自由的人、祈求功德的人,那要趕快來受五戒;希望富貴、長壽、平安、健康、名譽的人,也要趕快來受五戒。 明天就要五戒正授了,受持五戒必須用清凈的心來受持,受持五戒完畢,以後應該每月盡量參加八關齋戒,只要多受一次的戒,就能使我們的心多清凈一次。你們受了戒以後要有修行,像受了五戒以後再受菩薩戒,但是有人怕受菩薩戒,其實菩薩戒很容易受持,有人或許會說:「啊!六重四十八輕戒不容易受持啊!」其實菩薩戒總括也只有一戒,即發菩提心」,當然菩提心並不簡單,你們不要以為菩提心不易退,它容易發也容易退失。所以菩薩應該經常受菩薩戒,上午受了又犯了,下午再受,一次又一次的受,戒就能莊嚴了。 假如現在有人喊你:喂!你掃地去。掃完了地又叫你,喂!你再去煮飯喔;煮完了飯又叫你,喂!你再去挑水啊。結果,生氣了我不幹了。雖然口說不幹了,可是明天又發起心,還是照樣的再做。這就說明了,五戒的重點是在不犯,而菩薩戒的重點是在犯了可以再來。 我們說受了五戒、菩薩戒,如何修持呢?我有四句謁傳授給你們,你們就按這四句謁去修持:
一、修身修口修佛心; 二、修自修他修人我; 三、修時修地修密行; 四、修福修慧修禪凈。 我們修此三種就是身、口、意三業,受戒就是要防治三業不犯。我們要修身嗎?你看我們每天要洗澡、莊嚴打扮,就是要修身。其實身體本不好看。經典中把身體說得如何不好看呢?經云:身體就如賊窩,眼、耳、鼻、舌、身、意,就如強盜土匪躲在我們的身體,處處亂來,不能看的還是要看,是非不能聽的還是要聽,不應該說的還是說了出來。 所以說我們身體是藏滿了這些強盜,我們現在來受戒,就是要防患這些強盜不侵犯我們的功德。我們的身體如同臭皮囊,這臭皮囊里又裝了些什麼呢?假如把裡面的東西一樣一樣的拿出來,大家一定一樣也不想要。身體像什麼呢?身體如村裡的聚落,裡面住滿了張三、李四,裹面吵吵鬧鬧的,如舌口相互吵架。身體像什麼?像芭蕉,撥到最後什麼都沒有,所以經云:「身體為苦本」。但是有了身體,又不得不養他,連睡覺也需要他,所以要修身,修身就要修「根—身體六根」,如何修身體六根?如金剛經云:「根不入塵」,修身就是要修到塵不入根。 眼——慈眼視眾生,慧眼看佛經,就是修眼。 耳——喜歡聽經聞法,就是修耳。 足——替人跑腿為人服務,就是修身。 過去,有一個頭陀比丘專門替人服務,有人到寺院掛單,他就燃燈帶引客人到房間,掛單幾十年以後,因為他的手一直在修行,後來他帶人去安單睡覺都不用掌燈,手自然能發光。記得一九五一年,我在佛教講習會教書,有一個小沙彌在掃地,他忽然仰起頭來對我說:人家總是煮麵買麵包給你吃,為什麼不煮給我吃呢?我在寺內頗有人緣,寺里的老修行法師常常有東西就給我吃,他們總是偷偷的弄給我、還叫我不要給人看到。當時突然被這小沙彌一問:說實在,小孩問的話也難以問答,我那時突然想到說:「只要你好好的掃地十年,就有人煮麵給你吃了。」 有很多的人不修身,要知道,供養我們的福德因緣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要我們自己去修持。現在大家來這裡受戒,受戒就是要修身,除了修身之外仍要修口。 古人說「病從口入,禍從口出」,我們如何來修口?如何將口管理好呢?在我讀書的時候,我在日記上會寫著說:讓我做個啞巴吧!因為「啞巴」是世界上最不會造業的人。我們的三業造罪,造十惡罪——身三惡業:殺、盜、淫,心三惡罪:貪、瞋、痴,口四惡罪:妄語、綺語、惡口、兩舌。我們這張嘴帶給我們的煩惱,在這世間造了多少罪業,縱然用今天的電腦一算,還算不出來它的數目。有人也許會說「我沒說過說呀!」我們也可以來考核考核看看。「佛出廣長舌相」,他的舌頭伸出可以蓋住鼻頭,這種德相,必須要三十四大劫不說謊才能修成,你有沒有說謊,將舌頭伸出來看看就可以驗證了,可見大家都或多或少說過謊。不惡口,佛經記載著.「有一個沙彌,名為香口沙彌,說出來的話是香的,因為口是香的」不像我們現在要吃口香糖來滿口留芳,所以說: 「面上無瞋是供養,口上無瞋出妙香。」 而「惡口」舉個例子說他像什麼呢?惡口像個「糞坑」,例如身體不凈會將衣服弄髒了,嘴講髒話,口就髒了。我們現在受過戒後,應該要誦經讚歎三寶,說好話、美語、柔軟語來修我們的口。從修身、修口,再來修佛心。 「發心」好比種子發芽,修心就要「發心」,慚愧心發芽了,慈悲心也發芽了,這些心都發芽了就是發心。 如何將世俗心修成佛心呢? 過去有個婦人到寺院來拜佛,心想:我應該向住持拜見一番,住持和尚慈悲接見了她。兩人說完了話婦人就走了,但是婦人坐的椅子旁邊多了個罐子,仔細一看,她怎麼將骨灰罐子放在這裡。住持和尚只好等著她來拿,但是等了半天不見婦人回來拿,心想「骨灰罐子總不能這樣放著呀!」只好趕快想個辦法供奉起來祭拜。時間一個月、兩個月過去了,都不見她來拿,住持和尚只好到處查問一番,知道她的住處後,就寫了一封信給她,但是心想直接向她講骨灰不太好,就寫說:「你可記得,你是否有東西遺忘放在這裡,來日有空要來取回」,這婦人收到信後,就開始誹謗這和尚,到處向人說這和尚心地不清凈,為了要我再去寺院,而說我還有什麼東西遺忘在寺中,語意曖昧,哪裡像個有修行的人呢?有些信徒就勸她不該如此誹謗出家人。這婦人就說:「不信你們看這裡有信可做證據呀!」。信徒就將這婦人的話告訴和尚,和尚為了要讓信徒們相信事實,就帶他們去看那罐骨灰,結果打開一看,不是骨灰,而是一罐豆瓣醬,這時和尚也不禁笑了起來,為了這豆瓣醬我竟然拜了三個月。 雖然是瓶豆瓣醬,但是在和尚純凈的心中卻把它當作神靈來祭拜,而婦人以污濁心來度量住持和尚的心地,真是以凡心來度佛心,失之千里。住持和尚是個高僧大德,但是那個婦人卻有意視他為惡人。因此「心」的出發點很重要,聖人看人,人人都是聖人;惡人看人,人人都是惡人。如蘇東坡和佛印禪師,兩人一齊在打坐,蘇東坡就問佛印禪師,你看我打坐像個什麼,佛印禪師回答說「像佛」,佛印禪師接著反問說:「大學士,那麼我又像個什麼呢?」蘇東坡就說:「你像堆牛糞」,蘇東坡很高興,回去告訴他的小妹,蘇小妹就說:「哥哥呀!你輸光了」,「為什麼輸光了?」,「面為禪師心中有『佛』,因此看你像一尊佛,而你心中是『牛糞』,所以把禪師看成牛糞了」。 心中有什麼就看成什麼,佛經有云:「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如「水」,魚蛤見水是宮殿;我們人見水是水;天人見水是琉璃;鬼見水是血水。一樣是水,眾生業感不同,見到的情況也有種種的差異。一個偉大的人如果了解相信他,那人在我們心中就是佛、聖賢,不相信不了解那人,再偉大的人也不過是凡夫俗子。譬如佛陀,在佛教徒心目中是宇宙第一聖人,而他教信徒看了認為佛只是偶像,他們認為「佛」拋棄父母妻子、不要家庭國家的人,我們的「心」如何,就會把世間看成什麼。所以我們受了戒以後,應該以佛心來對待一切人。雖然以佛心待人也常有吃虧的時候,但是我們要相信以佛心 待人是絕對沒錯的,學佛就是要能學習吃虧。當然在表面上看來是吃虧,實際上增長未來成道的福德 從「修身修口修佛心」,再來談談「修自修他修人我」。 修自修他修人我,實際上就是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假使自己沒修好,又如何能修好他人?今天是一個人際來往交流的時代,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最高的境界就是如『金剛經』云:「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泯除人我對待關係,建立彼此的和諧相處關係,你就是我,我就是你,彼此如同一體那麼重要;能夠如此,進一步再建立人我的觀念,就是「你大我小,你好我壞,你對我錯」,人常常為了 要做好人,不肯承認錯誤,看別人都是壞人,所以才會吵架。假如能常說對不起,有你好我壞、你對我錯、你大我小的觀念,這樣就不會起衝突了。就如兒女打破了花瓶,兒子說:「媽媽,我錯了!」 做母親的忍心再責備打罵兒子嗎?我常常開示佛學院的學生,他們能否進步,就要看他們能不能承受委屈,假如有錯了還要加以辯解,說「不是我,是他的錯」,這種是「我執不除佛道難成」,所以說—修自修他修人我,要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修行,時間要修,空間要修。叫你來修行受戒,就說:「啊!我沒有時間,受戒要五天時間我沒有。」可是去歐美旅行一個月卻有時間,因此修行時間並不是唯一的因素,有沒有決心才是重要的關鍵。如何修行?五分鐘有五分鐘的修行,十分鐘有十分鐘的修行。古德云:「人生七十古來稀」我們來算算看,我們的一生,前面十歲不懂事,後面十歲老而無用,中間一半以上睡覺睡完了,其中又有吃飯、玩樂這一生又究竟剩下多少時光呢? 剛才各位排班走路就是在修身,為何走路時還要念佛,那就是在修口,修身修口,又心中念佛,就是在凈化身口意三業。所以平常能早上三柱香一分鐘,也是修行,坐在床上默默以十念法念佛也是修行,一卷普門品十分鐘也是修行。或許有人會說:「我沒有地方可修行」,其實車上、路上、辦公室也都能修行,甚至我床上默念佛號也是修行,上廁所心默念佛號也能修行。你們心裡或許會想,這裡這麼臟怎麼可以修行?「只要心乾凈,處處都可修行」。又如炒菜的時候,每炒一下就可以稱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就是修行;洗衣服的時候每搓一下,就稱念:「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這也是修行。 修行並不一定要修給別人看到,你做功德要名字嗎?有的要「無名氏」,然後說:「你們看,那個無名氏就是我」,這個更是執名,做功德是天理知道、因果知道。說修行,在工作、各種的生活當中都可以修行,例如有人責怪我們說:「莫名其妙」我們就平心靜氣地說:「阿彌陀佛」這不就是修行嗎? 修福修慧修禪凈,那人好有福報,那是他修來的;但是只有福報沒有智慧也沒有用,就如貓狗,雖然在富貴人家中享受,卻終究是個畜生。有智慧沒有福德也不行,就像現在很多的學者,雖然有學問卻很苦難。因此禪凈要雙修,古德說:「有禪有凈土猶如帶角虎」。就是這個意思。以上簡短的話供養各位新戒們,希望你們要深深記住這四句謁:修身修口修佛心, 修自修他修人我, 修時修地修密行, 修福修慧修禪凈。
(講於佛光山一九八五年度傳授萬佛在家五戒菩薩戒法會)
推薦閱讀:
※聖一法師:《金剛經》淺釋5
※法師們談:什麼是佛法?(一)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凈空法師)第一九五一卷——第一九六0卷
※上妙下祥法師《二〇〇七年為寶林寺尼眾開示》
※智圓法師《佛說無量壽經講記》(九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