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初三傑,誰是最後贏家?韓信最倒霉,張良沒有笑到最後
楚漢之際,草根出身,崛起於微末的劉邦能夠戰勝項羽,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是人盡其用。用連百萬之軍,戰必勝的韓信攻城略地;用不絕糧道,鎮國安邦的蕭何治理國家;當然還有被稱為楚漢第一智將的張良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但是,自古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功高震主,就必然會受到排擠乃至於入罪,因此,張良作為明哲保身的典範,能夠審時度勢,看淡權勢,似乎成了范蠡之後的又一功成身退的典範,但是誰又知道一直「貪戀權勢」不肯放棄相位的蕭何才是三傑之中的最大贏家!
這裡,首先要提一下三傑之中最倒霉的韓信。自古說成也蕭何敗蕭何,當然有一句話可能更貼切,生死一知己,成敗兩婦人,這句話完美的詮釋了韓信的一生。而伴隨著蕭何月下追韓信成為千古佳話,蕭何為何和呂后和謀誅殺韓信也成了世人難解的謎題。但是有一點是不能忽視的,功高震主的韓信自矜其能,最終風頭過剩,見疑於劉邦,才會落得身死族滅的下場。
對比另外兩位,天下初定之後,蕭何輔助呂后誅殺韓信,此後牢牢的佔據了宰相的位置,劉邦試探他的忠心,他就把全族上下適齡的青年送去邊關打仗。劉邦擔心他賢名過旺,他就去想辦法撈錢,自污其名。就是這樣,也沒能逃過「乃下相國廷尉,械繫之。」的囹圄結局。當然,劉邦念及舊情還是放了蕭何。
而比起三傑之中,以智慧見長的張良,前面兩人似乎都落了下乘。張良自劉邦繼位之後,就以身體多病的借口推脫不能上朝,在家隱居,並且暗中時不時給呂后出個招,保一下太子,似乎連身後的事情也考慮到了。張良的大兒子繼承了張良的侯位,次子張辟疆也在呂后專權的時候露過臉,十五歲的年齡就說服了相國陳平和條侯周勃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青史留名。
但是,按照古人的說法,能夠不絕宗廟祭祀,並以此揚名的才能算得上是成功。換句話說,能夠笑到最後,福澤子孫的才是最大的贏家。
按照這個標準來看,三傑之中,韓信依舊是墊底的,死後三族被夷,據說有個小兒子在門客的保護下逃到了廣東,成為了當地的望族韋氏。取的是韓字的一半,後世很多人恢復了祖先的姓氏。但這已經屬於是兒孫「自求多福」的範圍了。
張良只能排第二。張良死後,大兒子張不疑「孝文三年坐不敬,國除。」從此之後「贖為城旦」,這個城旦是秦漢時期的一種刑罰,被判此刑的人要晚上站崗,白天築城。城旦不能等同於更夫或者看大門的,而是類似於後世的流放罪名。次子張辟疆在惠文帝去世時漏了一次臉後,也消失於史籍和漢朝權貴的視野之中,去向不明。但是根據此人的秉性,很可能繼承了張良的遺志,和赤松子云游天下去了。
按這個標準,真正的有大智慧之人當屬蕭何。雖然從個人處境的角度來說,蕭何處理的比張良要糟糕。但是蕭何的罪都沒有白受,後世劉邦的子孫對於這個蕭何相國的勞苦功高是非常認可的。史記如此記載「後嗣以罪失侯者四世,絕,天子輒復求何後,封續酇侯,功臣莫得比焉。」在蕭何死後,爵位傳承了四世之後最終犯下了過錯,被免去了爵位。但是天子還念著這位為了漢家天下死而後已的老臣,蕭何也因此能夠蔭庇子孫,成為了功臣之中獨一無二的一個。
所以,從刀筆吏出身的蕭何其實更加懂得人心,人性。智慧可以解決一切,但有時候吃虧是福,有舍才有得。
推薦閱讀:
※八字相穿倒霉背運實例(二)
※哪些生肖在一起容易倒霉
※開國功臣中最倒霉的人,王、侯、將、相全做完,結果不死都不行
※過去一年中的Fxxking Time
※倒霉的戊子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