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張橫鞦韆金秘訣問答歌第八首
第八首原文:問曰:步法能勝人何也?答曰:在用堅跪墜。歌云:堅腳彎兮後腳箭,跪足為矢後足線。用堅推靠不能搖,墜跪勾撻隨人變。解讀:這裡講的綿張拳步法的基本形態,叫做「前堅後箭」。不論梅花步、之玄步、通懷步等等步法,它們的基本形態都是「前堅後箭」。步法里含有許多腿法、膝法。張橫秋把這些技法用四個字概括:「用堅跪墜」。歌訣一開始就闡明了前堅後箭步的基本形態:「堅腳彎兮後腳箭」。前腳叫「堅腳」,「彎」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說前腳要微微內扣。二是說膝部必須彎曲。「後腳箭」也有兩個含義,一是說後腳尖象箭桿一樣,豎直朝前。二是說後膝象箭一樣向前射撞。前腳叫做「堅腳」。它面臨著與敵腿的碰撞踢踏,必須堅不可摧.怎樣才能堅不可摧呢?奧妙在於保持「跪足」形態。不管重心在前在後,前小腿都要彎曲到向前傾斜的狀態,進到敵身前時,「膝過尖」。在這個角度下,膝部最堅硬。不怕碰,不怕蹬,站上個人去也沒事。相反,前小腿向後傾斜,就是「弱」。比如,一般進身,右腳踩在敵前腳尖附近的位置,如果是前小腿向後傾斜的狀態,對方的任何跪碰踢蹬都可能使我受到嚴重傷害。同樣踩在這個點位,如果是前小腿前傾斜的狀態,則不怕任何碰撞跪挫,也不怕各種「低腿」踢蹬,因為在近距離內對於向前傾斜的小腿骨,怎麼踢角度都不對。且我膝向前一跪,反而將他腿碰傷。從膝的使用角度來說,不論跪、擺、撇、墜,都必須在前小腿向前傾斜的「跪足」狀態下進行。在「跪足」狀態下,膝就像一支鋒利的箭,「跪足為矢後足線」,用後腳的蹬力把跪膝射出去,無堅不摧。因此,綿張的進步,不是「踩進」,不是「趟進」,而是「射入」,關鍵在於保持膝像箭頭一般的角度。相反,如果保持前小腿向後傾斜的狀態,那就什麼事也辦不成了。我們再從「入身」的角度分析一下。還是說右腳踩在敵前腳尖附近的位置,如果是前小腿向後傾斜的狀態,則膝在腳後,胯在膝後,身手離敵身還很遠,必然是「夠著」打,胸前空間很大,自身很危險。還是踩在這個點位,如果是前小腿向前傾斜的「跪膝」狀態,特別是「膝過尖」的狀態,我只要身體垂直坐在腳上,就整個身子貼住敵身,各攻擊部位都處於攻擊狀態,不但手能擊打,肘、膝都能擊打,才能做到「橫衝直撞要滿填」。前腿和後腿是互換互用的。綿張的步法不是站著不動,也不是進一步跟一步,前腳永遠是前腳,後腳永遠是後腳。綿張是自然走動的步法,前後腳互換互用。張橫秋既說了「跪足為矢後足線」,又說了:「堅腳彎兮後腳箭」。可見後腿不只是弓上的「線」,它本身也是「箭」,前腿一過人,後膝就像箭一樣射過去,照樣能使用跪、擺、撇、墜各種膝法,一旦前腳走空,後膝就攻上去,後腿被制,前膝又跪回來,將敵腿玩弄於兩膝之間,稱為「連環膝」。步法百變,後腿變前腿,前腿變後腿,豈有定乎?可以說,「跪足」是膝的「使用狀態」。因此,在進步入身過程中,不論使用任何步法,都要經常保持這種「跪足」的形態,盡量減少小腿骨向後傾斜的瞬間。「入身需放肩前膝,步到還須膝過尖」,在向前走的過程中,膝一直處於「攻擊狀態」,遇腿破腿,遇膝破膝。 一旦入身,就要」三盤對天」」膝過尖」,使他沒有立錐之地,雙膝都能打人。石家綿張基本功的」鴨踏步」,蹲著走,就是練跪膝的連環壓榨和磨旋。現在我們把老祖宗的話都忘了,幾乎所有的拳派都強調,膝千萬不要超過腳尖。說,怕被捋,你一直在走,不必怕捋。可見他們是從靜態的角度理解步法,未解玉步連環之妙。綿張既不像長拳那樣大弓大馬站在那裡打,也不是一步一停頓,而是連續性步法,上不停手,下不停步,前腳一落,後腳馬上就發射過去。如果截取一幅靜態圖像,則兩腳的前後間距是很小的。間距小,重心才能在兩腿間快速靈活的倒動。間距小,後膝才能與前膝相呼應,形成「連環膝」,間距小,兩條腿捆住對手的前腿,左右逢源,跌打皆宜。為什麼「前腳微彎」?第一,人的小腿骨很細,前邊只有一張皮,被踢被撞很容易受傷,前腳一扣,就把有肌肉的那面轉向前方,這也是「前腳堅」的一個要素。第二,扣腳必扣膝,又起到了護襠的作用。第三,「彎腳具有管腿勾鐮的作用,這就是「膝雄跟踹半勾鐮」。什麼叫「後腳略直」。就是說後腳尖基本上是豎直朝前的。這樣做的好處是:1、後腳尖向前,後膝就向前。前腳一上步,後膝就對著他的前膝,像箭一樣射過去,頂磕碰撞,撇膝跌摔,隨時派上用場,具有很強的攻擊性。2、後腳尖朝前,後膝就扣,兩條腿纏著他一條腿,他的腳即使在我的襠里也踢不上去。如果後腳尖向外撇,就造成開襠,在這種狀態下使用跌法,對方仰跌抬腿也可能傷我檔。3、由於後腳尖朝前,自然會園襠,不會成為「鑷子腿」,解決了穩定性與嚴密性的矛盾。4、勁正。由於「後腳略直」,身體可以很正地坐在後腿上。後腿與臂形成一條貫通直線,勁就順了。這裡還有一個後腳跟離地的問題。後腳發蹬勁,不但需要腳尖向前,還需要後腳跟離地,只用前腳掌蹬地。全腳著地,蹬勁不足。腳尖外撇,蹬勁不足。比如短跑運動員的預備式就很說明問題。拳擊也強調出後手拳時後腳跟向外擰,腳跟離地。至於使用後膝,不論跪撞撇擺,都得腳跟離地。不要認為後腳跟離地就「犯了忌」。但是,「前腳微彎」不是大幅度內扣橫過來,「後腳略直」也不是後腳筆直朝前,真正站成「丁字步」,未免過於死板。「略」而已。「用堅推靠不能搖」,「墜跪勾撻隨人變」。這裡要澄清一個概念,「推靠不能搖」並不是像木樁子一樣死站到那裡,讓你隨便推靠,而是用「墜跪勾撻隨人變」的方法巧妙化解。腿的運用就是用「墜跪勾撻」。「跪」指跪膝、蹭膝、撇膝、轉膝等各種膝法。「墜」是深度法、坐法,「勾」是管腿勾跌法。「撻」是蹬踹等腳法。但是,對方也會用「墜跪勾撻」對付我,這就要「隨人變」,隨著對手的變化而變化。綿張的腿法為什麼能夠「隨人變」呢?這裡面有一個小秘密,就是「跟實指翹」。「前堅後箭」步不是「五指抓地,落地生根」,而是「跟實指翹,輕浮穩固」。如果五指抓地,重心壓向腳尖,腳就不能靈活轉動。生根,就是站在那裡打陣地戰,自己把自己變成植物人。應當學會打運動戰,當對手向你衝來時,沒有必要死站在那裡跟他較勁,原地不動險象環生,偏閃一步海闊天空。腳的功能不只是支撐身體,更重要的是墜跪勾撻,作為進攻的利器。所以綿張說「腳跟不浮其便穩,五指需翹擺掉靈」。從防守的角度說,腿的上面是胯,不能作大幅度轉動,如果下面再生了根,就形成一個封閉的系統,遇到外力就很容易受傷。如果腳趾微微翹起,受力時腿腳就會自然轉動,隨外力的變化而變化。比如他跪我的前膝,我的腿就會自動旋轉,不但使他跪空,後膝還會把他跪倒。他跪我的後腿彎,我腳尖會自然轉動,膝墜下,使他跪空,並變成「刺腿」,把他摔到。他跪我膝,我膝一轉,轉到他膝外,用撇膝將他摔倒。在曹煥斗著《拳經拳法備要》里,就上述問題有兩點錯誤。1、反對「膝過尖」,說「膝與腳尖垂直,但不能過尖」。2、多處說要「五指釘地」。雖然它不是張橫秋後人的入室弟子,但它也是重要繼承者。這表明綿張後人在流傳過程中的退化。
推薦閱讀:
※佛學問答(第四輯)02 如本法師著
※凈空法師佛學問答701~786問
※能套路自己的女朋友的話有哪些?
※學佛有問必答:有關「雜修」的問答18個
※『普法問答』妻子私下為他人作擔保,丈夫是否負連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