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時候該投資?什麼時候該節儉?
【一】
什麼是節儉悖論?
曼德維爾博士的《蜜蜂的寓言》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群蜜蜂為了追求豪華的生活,大肆揮霍,結果這個蜂群很快興旺發達起來。而後來,由於這群蜜蜂改變了習慣,放棄了奢侈的生活,崇尚節儉,結果卻導致整個蜜蜂社會的衰敗。
故事中,曼德維爾博士旨在闡述了一個令世人驚駭的觀點——節儉的罪惡,奢靡的貢獻。這就是著名的「節儉悖論」。
後來,經濟學家也紛紛論證了節儉悖論。凱恩斯發現,刺激消費和增加總需求對經濟發展的積極作用。在他的總需求決定國民收入的理論中,凱恩斯認為節儉對於經濟增長並沒有什麼好處,因為公眾節儉就會降低消費;增加儲蓄,社會收入勢必減少。相反,增加消費、減少儲蓄會通過增加總需求而引起國民收入增加,從而促進經濟繁榮。
【二】
如何實現財務自由?
人們普遍認為,節儉是一種美德。那是否說明節儉只適用於個人?到底節儉能否讓我們達到財務自由的最高境界?事實上,經濟學家認為,從個人理財角度來說,儲蓄並非最好的致富途徑。
克萊納準備創業的時候,他選擇了一個項目——把固體電子技術引入市場。可是,當時電子技術的應用還未普及,風險非常大,所以克萊納就遇到了籌集資金的問題。
他找到銀行家洛克,希望得到他的幫助。洛克是一位非常英明的投資者,當時他完全可以選擇一個更加安全的投資項目。但是他沒有那樣做,他覺得為了獲得更多的財富,冒點風險是值得的,所以他在對克萊納的項目做了仔細的分析和考察後,籌集了50萬美元的風險資金,購買了這家公司的部分股份,這家公司就是後來的「仙童」公司。
兩年後,該公司的銷售額就達到了300萬美元,稅後利潤為銷售額的10%,洛克也因此獲得了巨額的財富。
雖然洛克冒了一定的風險,但正是這個風險讓他獲得了巨額的財富。曾有記者採訪一位億萬富翁,問他是否因為節儉而致富。富翁一笑說道:
節流而不開源,頂多只能有半潭死水;守成而不創業,頂多只能抱住一片祖產,如何能致富?所以,只有勤儉致富,而無節儉致富,一字之差,差之遠矣。
理財的基礎是財務安全,而所謂財務安全是指無論在任何不幸的情況下,家庭都不會因缺錢而無法維持正常的物質生活水平,陷入財務危機中。對個人來說,理財的目標是實現財務自由。財務安全和財務自由是兩種境界,因為財務安全不一定意味著財務自由,而財務自由卻能保證財務一定是安全的。所以,許多財商發達的人常常會在實現財務安全後,選擇冒一定的風險追求財務自由。洛克追求財務自由正是在冒有一定風險的情況獲得。
所謂真正意義的財務自由,就是拿出自己的一部分積蓄進行投資,增加自己的資產,只有這樣才能有備無患,才可以自如地應對突如其來的風險和危機。
【三】
我們是否還需要堅持節儉傳統?
既然投資能使人實現財務自由,那麼,是否就可以全盤否定節儉和儲蓄了?事實也並非如此。
1960年,喬治和蘇珊初到美國讀書時,幾乎是身無分文,生活境況十分窘迫。大學畢業後,他們參加工作,當上了記者。從一參加工作起,他們就下決心要擺脫貧窮。於是,他們盡量節省每一分錢,每月按時去銀行存錢。
幾年後,當他們的積蓄達到1500美元的時候,他們就把這筆錢取了出來,開始投資基金。由於他們投資得當,5年以後,他們就成了百萬富翁。
其實,越是迫切地需要財富的時候,就越要辛苦努力和勤儉節約,對於年輕人來說,在創業初期尤其需要如此。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夠在初期積累一定的資金,跨出理財的第一步。
【四】
理財的核心要素是什麼?
按照現代的理財觀念,過度節儉與過度鋪張都不是理性的行為。那麼,到底應該如何區分這其中的分界線呢?
一次,比爾·蓋茨和一位朋友開車去某個飯店吃飯。由於兩人去的時候正是午餐的高峰期,普通車位已很緊張。如果要停在普通車位上,就要轉來轉去地把車開到停車場中部。
正在左顧右盼的時候,朋友發現旁邊的貴賓車位空著不少,於是建議比爾·蓋茨把車停到那兒。比爾·蓋茨指著貴廳停車位說:「你看那,他們收費達到了12美元。」
那個時候的比爾·蓋茨已經是全球首富,朋友對此不解。比爾·蓋茨看了看朋友,笑著說:「我在乎的是他們超值收費的那部分。」由於他的固執,汽車最終沒停放在貴賓車位上。
以比爾·蓋茨的財富,為什麼就不願意多花這幾美元呢?關於這一點,比爾·蓋茨在後來的採訪中說:「每一分錢都應該花到應該花的地方上去,應該發揮出它的最大效益。」
追求「物有所值」,這才是理財的核心要素。因為只有珍惜,善用自己手中的每一分錢,才有可能獲得事業上的成功,實現財富夢想。
在日常消費活動中,包括投資理財的時候,我們都要時刻提醒自己以保證買來的東西「物有所值」,即購入的應該是能夠增值的資產,而不是負債,否則就是浪費。
我們可以這樣來理解資產和負債,即,資產就是能給你帶來收益的東西,而負債就是能使你的財富流失的東西。在理財的過程中,我們主要做的就是確定我們手中所擁有的是資產還是負債,進而想方設法增加資產,減少負債。
作者:精讀 [Jingdu999]
推薦閱讀:
※月收入5000,該如何理財?
※監管整改大刀之下,投資人繞不過的三個問題
※讀《聰明的投資者》:證券分析一般方法
※顛覆傳統 締造全民共贏影視事業
※五年賺三億!萬達之後,華彬11.5億出售倫敦房產,神秘港資接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