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道家修鍊築基法要

(轉自修行者QQ群)我現將我的心得體會同大家分享。 1.不要把修道神秘化,她是一門通過自己真修實證來體悟的科學。 2.打通了周天,練出了丹,也不會有神通的,還是凡人一個,修真不是玄幻小說。 3.仙只是修鍊達到某種層次的稱呼,鬼仙,人仙,地仙等如同小學,中學,大學只是一個稱呼而已,並不是電影電視小說里那種神話傳說里的神仙。 4.歷史上的很多修鍊有成的真人如老子,呂洞賓等,是被道教神話了的成了無所不能的 存在,他們的很多事迹是被誇大或編造的,修道和道教不是一回事。 5.不要東練一套功法,西練一套吐納,到老什麼也不成。 6.築基需要節制性生活,當然如你能斬斷淫根那最好了。(不是真的用刀斬斷) 7.能不能悟道德行比功法更重要。 8.能不能築基成功,除了必須修德,我泄露天機點醒各位道友了,各個門派修鍊的築基功法都是只能在一種狀態下才能體悟的,那就是『入靜』,入靜的層次越深,體悟就也深刻,長功越迅速,築基的時間就也短。真正的進入『入靜』的狀態吧! 這是重中之重,切記!切記! 9.關於築基的功法,其實各門派面世的典籍中的築基功法都是真的,不難找,各位道友可根據自己的緣分選擇修鍊。再露一點天機吧,這是各門派選擇有緣分有資質的徒弟的方法之一。你練到一定的層次,有緣的話,師傅會來找你的,或你找到師傅。 10.據我知道的這應該不算天機吧,因為其他的我不能說了,書面上能找到的真功只有築基功法,其他的均為偽法假的,築基以上的功法都是師傅口傳,而且是六耳不傳的,而功法最高也只到出陽神止。陽神以後的修鍊功法已不是人間有的了。(後面的一句是我猜的) 11.請各位道友不要隨便在網上拜師,沒那回事,自己靜下心來好好修鍊,等待有緣,就算沒有師傅,身心(心指德)的修鍊也能開智健體,延年益壽,平和自己心態,讓你受益匪淺。 就這些了,有緣者受用。附:此築基修鍊功法與輔助功法乃"江南道友"提供,是正宗的道家築基功法.中華道家修鍊築基法要一、中華道家築基修性法——靜功法靜功總說中華道家修鍊築基法,先從靜功開始。其實修鍊過程的每一步功夫,都離不開靜功的作用。無論是起初入手、最末了手,還是中間過程的各個環節,其中每一不同層次和同一層次的不同側面,都是靜功在起主導作用。因此也可以把道家修鍊總體稱為靜功。靜功,在中華道家修鍊功法之中,是最為基礎的東西;而在氣功之中,屬於高層次的功法。內丹與氣功的層次之差別,由此可見。?靜功之道靜功的外在動作中華道家修鍊,歸根結柢是要修鍊內在的精、炁、神三寶。因此外在的姿式動作,並不重要。只求能夠做到頭脊正直、舒適自然,即是最大原則。靜功的姿式,一般採取坐式、站式或卧式,或散步亦無不可。各種姿式的要點如下:坐式,可以平坐凳上,小腿垂直於地面,或者交叉亦可;也可盤腿坐在床上。盤坐困難者可先在座下墊個枕頭;兩手相疊,大拇指相抱成太極圖形狀,置於丹田即可,或者手撫兩膝亦可。站式,自然站立,雙膝微屈,兩手疊放丹田,或垂於體側均可。卧式,一般為側卧,一手曲肱枕頭,拇指與食指分開,耳朵置於虎口處,以使耳竅開通;另外一手置於胯上,或放于丹田;兩腿亦成一伸一屈之姿式,與兩手剛好相反。散步之時,應當選擇在人少安靜的地方,公園或者大一點的庭院之內,沒有其他干擾,而且道路又比較平坦。緩步徐行,如飄雲端。散步之時,可以用靜功之中的聽息法,但是不要閉眼睛。選擇一種姿式做好後,開始煉功。對於外面動作,修行要點如下:1、全身放鬆無論採取何種姿勢,均須全身放鬆。這個放鬆,不是軟作一團,須要保持頭脊正直,以便經脈通暢;但也不要成為硬挺,變得僵直呆板,反而不利於放鬆,亦會阻礙經脈的暢通。放鬆的做法,首先要求雙肩下沉。一般人平時身心緊張,而不察覺,動作上就不符合放鬆的要求;現在我們做修鍊功夫,首先從動作上調整過來,自然就容易進入放鬆的狀態。2、雙目垂簾垂簾即微閉之義。為什麼需要微閉雙目,因為睜開眼睛容易滋生雜念,全部閉上又容易昏沉入睡,皆不利於煉功。微閉之時的口訣,就是「睜三閉七」,即睜三分閉七分。具體做法從前皆是口傳,在這是明白說出就是眼帘自然下垂,以看到眼前之物而又不能辨清為度。?3、舌頂上齶兌為口,丹經上又謂之「塞兌」,即抿口合齒。舌頂上齶的做法,從前也是秘傳,要把舌尖反卷過來,以舌尖底面頂到上齶部位。因為人之上齶有兩個小窩,叫做「天池穴」,上通泥丸,最易漏神漏炁。故此煉功必須堵住,如同嬰兒哺乳之狀。4、鼻息自然即自然呼吸,但忌粗短。 隨著靜功層次的不斷深入,鼻息應當逐漸做到深、長、勻、細、微。達到以上要求之後,即可逐步鍛煉「聽息」的功夫。所謂「聽息」,就是聽自己的呼吸之氣。初步用功,只用耳聽,不加意念。但是並非要求死守耳竅,也不是聽呼吸的聲音。只須隨著一呼一吸的路線,似聽非聽的慢慢體會,這就算是得法。至於呼吸的快慢、粗細、深淺、長短等,不可用意念去強行支配。聽到後來,心息逐漸相戀相依,雜念不知不覺泯滅,連呼吸也似乎不存在了,逐漸也就到了入靜的境界。5、兩手抱訣兩手的掐訣法,道家稱為「太極八卦陰陽連環訣」,又稱「太極訣」,這個在從前都是師徒之間秘密相傳,因而世人罕知。兩手抱訣之時,男子左手抱右手,女子右手抱左手。因為男子左手為陽,女子右手為陽,故以陽手居外,而陰手居內。外面陽手的大拇指,須放在陰手的虎口裡面,這樣兩手拇指交叉,這是一個「太極圖」的形狀。如此相抱,則人身之陰陽二炁,自然接通,片刻之後,兩手感到發熱發脹,奇妙無比,即是二炁接通之效。靜功的內在法訣 1、聽息古代道家修士創立了許多法門,如聽息、坐忘、守一、數息等等。比較起來,以中華道家莊子所講「心齋」之中,談到的「聽息」法最好。所謂「聽息」要求兩耳返聽於內,好象是聽呼吸出入之聲。但是呼吸出入,本來要求無聲。所言「聽息」,是求其凝神內注,專心養靜;並非列死地去守耳竅,也不是去聽呼吸的聲音。「聽」是為了精神集中,只要隨著一呼一吸的路線,慢慢似聽非聽的去做,這就算是對了。至於呼吸的快慢、粗細、深淺、長短,都要順其自然變化,不要用意念去強行支配。聽到後來,心息相依,雜念全無,連呼吸也似乎不存在了,逐漸也就到達「入靜」的境界。2、觀光「觀光」之法,是道家秘傳的修鍊法門,從前秘而不授,皆為師徒相傳。觀光的作用,就是為了煉性。吾人之性,原為虛空一光,在下生之前,來自宇宙。因此這是煉性的根本方法,謂之性功。性之根,在於兩目中間之一竅。此竅來自吾人下生之前,因而稱為「祖竅」。初先靜坐片時,用前面所講「聽息」法。身心入靜之後,即將兩目之光收回,似觀非觀,止於祖竅之前——不在身內,亦不在身外,就在眼前約一寸二分的位置觀祖竅之法,是為了聚起自己的元性。元性聚起,自然就會見光。但是這個境界是自然的,萬萬不可追求;如果追求,也會見光,但為幻境,非為真性。許多鍊氣功的人士,往往就在這裡進入魔境,不自覺察。須用「若有若無,似看非看」,在無意有意之間,不可著意,又不可無意,自然而然。心神微微放於祖竅,就可能出現自己的性光。初則點點,飄移不定,其光微弱,不要管他;開始似乎由外而來,出現之後,此時以心神稍微照攝之,凝定之,即以真意照於白光之中,此為聚性之功;繼之由點而漸漸凝聚成片,片片而來,由外歸內,慢慢聚起;再繼之則時聚時散,難以固定;如是則最後終於成為一片,而無波動,如此真性漸聚矣,而吾人已入大靜。光是性的表現,觀光即知自性的聚散。光散性即散,光聚性即聚,光定性即定,光滿性即滿,光圓性即圓。王重陽祖師當初描摹其圓滿形狀曰:「圓陀陀,光灼灼。」圓者,是言其沒有不規則的形狀,灼者,是言其沒有黑色的漏洞,這樣才能到達「性光圓滿」的最高境界。進入這一境界,生死可以自主。但是如果不是深入大定,而且具備極高功德,就不可能達到。觀光的功夫,雖用「觀」法,而其實不是在觀,一切都是自然而然。修鍊此功,須循序漸進,由光小而至光大,由光弱而至光強,從波動而至光定,從片片而至光聚。亦有人修鍊多日,兩眼漆黑,而從未見光,故不可追求。以上所言,「聽息」與「觀光」之道,雖似有為,其實無為;無為之中,無所不為。雖曰聽息,其實無聽;雖曰觀光,其實無觀。聽息無息,息聽於無;觀光無光,光觀於無。無息之息,謂之真炁;無光之光,謂之真性。由此參悟,方入真道。靜功止念法平時如何止念1、欲正人,先正己;欲人敬,先敬人。2、事來則應,事過則忘。3、得之不喜,失之不憂。靜功如何止念1、有念即止2、收回忘掉3、順其自然靜功之層次靜功築基法,可以分為三個層次: 身靜(身體不動謂之身靜)起初做功夫的時候,不論是採取坐式、站式還是卧式,總要周身放鬆,不使身體存在局部的緊張,亦不讓其有絲毫的拘束,腰帶可以松一松,鞋帶也不要系得太緊,不宜穿過緊的衣服,更不要存在緊張的情緒。身心放鬆之後,自己感覺非常的舒適,做得恰到好處之時,煉功時間雖然長久,自己心中並不厭煩,身上也沒有坐立不安、難以忍受的情況,能夠坐得住,坐得輕鬆,這樣就是肉體已經得到安靜了,這種境界,謂之「身不動」,即身靜。此為靜功之初層。心靜(念頭不動謂之心靜)做到身安靜之後,思想上的束縛尚未解除。這時,要用「聽息」的方法,做到以心聽炁,心炁合一。此時心無雜念,萬緣放下。已往事情不回想,眼前事情不牽掛,未來事情不打算,大腦神經完全進入休息狀態,這樣就是精神世界得到安靜了。心中不起念,謂之「心不動」,即心靜。此為靜功之中層。意靜( 不知有我謂之意靜)心中無念之後,功夫尚未徹底。此時還有一個自我存在,心中並未完全乾凈。更進一步,由心炁合一,逐漸做到忘記自我,入於混混沌沌的境界,似乎睡著了一樣,什麼也不知道,並且也不是做夢。此時當然不知有我,進入「忘我」的境界。一般人睡著了還要做夢,夢境中依然有一個「我」在那裡活動,凡喜、怒、憂、思、悲、恐、驚、飲食、男女、金錢、名譽、地位、利益、爭鬥、煩惱等等,見景生情,心旌搖曳,醒時也許有把握,夢中全都無把握,不能做到自己對自己說了算,這樣不能算是真正的忘我。所以做靜功,一直應當做到忘我一層,才是真正的入靜。忘記自我,謂之「意不動」即意靜。此為靜功之高層。一般人講靜功,最多講到念頭不動,即心靜的境界,只能達到中層。氣功家講靜功,能夠做到身體不動即可,並不深入內在的念頭把握,僅能維持身靜;而且強調用意念,不忍割棄,不過到達中層。中華道家修鍊學之築基靜功,認為心靜並不徹底,由心靜進入意靜,方為靜功之高層。於此可見中華道家修鍊學之高妙,築基尚且如此,往上功夫之層次,更非一般氣功學說所能望其項背。除靜功之劃分為初層、中層、高層之外,尚有最高一層,可以頓悟直超,即身得道。但這屬於修「道」一方面事,非修「丹」之範疇。故此略去不述,確定修鍊築基法之靜功為三大層次。雖然初層身靜、中層心靜、高層意靜之三大層次,看似簡單,其實並不簡單。內中所含奧妙,直指修鍊玄機。丹書云:「身不動曰煉精,心不動曰煉炁,意不動曰煉神。」可見築基靜功的三大層次,已將煉精、煉炁、煉神之功,包攬無遺,成為一部性命雙修之大法。煉精就是補精,煉炁就是補炁,煉神就是補神。精炁神三寶於是補滿無虧,直至「精滿不思欲,炁滿不思食,神滿不思睡」的境地,而這也正是道家修鍊築基法的真正目的之所在。總之,中華道家修鍊築基之正法,就是靜功。靜功由「聽息」、「觀光」入手,入靜之後,聚合性光。雖為修「性」,其實不是單純的「性功」。此中奧妙,極為深刻。聽息之作用,在於聽,而聽在耳,耳屬於腎,腎主炁;觀光之作用,在於觀,而觀在目,目屬於心,心主神。故此靜功之道,所煉的就是人身之神炁。因此雖為修「性」,其實不只煉性,乃為性命雙修。功夫成就,自然神炁合一,進入化境。靜功與生活?靜功修鍊成就的高低與否,與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因此在日常生活之中,如何安排自己,以保障修鍊的效果,是一個值得注意的重要問題。茲將其中較為主要的地方,歸納為以下十個方面:1.環境修習靜功,環境的優劣十分重要。俗語說:「環境決定人。」試看道觀佛寺,多建在山青水秀、景色優雅的地方,這是作為修道所必須具備的地理要求。作為當今社會,人們的居住條件受到各種限制。但是如果修習靜功,在環境方面就要有所講究。做靜功時,應當選擇在植物眾多、空氣新鮮的地方。最好是在山海林泉之間,其次是在郊外曠野之處。如果在城市裡面,可以去公園,或綠地,或河邊,或寺觀均可。這些地方環境較為優雅,而且一般較為僻靜。如果身居鬧區裡面,周圍有噪音污染的地方,就不適合做靜功。有的同志認為「的廳」的高級音響,可以撞擊人的大腦,變得一片空白,什麼都不想了,可是其後仍然還是雜念叢生,可見這不是調節神經的最好方法。又如人聲、車聲、吵鬧聲、叫賣聲、機器轟鳴聲、歡慶鑼鼓聲、音響喇叭聲、戲曲歌聲、小兒哭叫聲等等,都應盡量躲避。這樣才能使得環境清凈,利於入靜意識的培養。2.空氣空氣方面,直接影響到大腦神經,因而頗關生要。選取擇做功周圍的空氣,應當十分新鮮、乾淨,而且以自然氣味為佳。樹木花草茂盛的地方,比如森林、苗圃等沒有污染,空氣於人更為有益。在瀑布和海灘的地方,由於水流的撞擊,空氣會產生一種負離子,對人有益。根據中華道家的一種說法,上六時即子時至巳時(半夜11時至中午11時)為生炁,應當做功;下六時即午時至亥時(中午11時至半夜11時)為死氣,應當停止做功。做功的周圍,不應當有灰塵、煙霧及其他一切穢濁氣味,如腐爛味、發霉味、汽油味、廚房味、油漆味、化學藥水味、濃重化妝品味等等,均有妨礙。屋裡傢具陳設越簡單越好,擺放的東西太多,也容易發出不好的氣味。這樣才能使鼻根清靜,從嗅覺方面培養心神的安靜。3.視覺?關於視覺方面,對於室內光線的明暗問題,古代修鍊家很有講究。因為光線直接給人心理影響。大都強調陰陽調和,不使偏盛,所以說光線太明和太暗,都不太合適。光線太明,則易使神經興奮,雜念橫生,干憂入靜,因而不利於做功;光線太暗,又嫌其偏陰,容易昏沉,亦不利於做功。對於初學做靜功築基而言,為了培養神經保持安靜,避免受到外界的刺激,可以讓光線稍微偏暗一點,太明則不利於入靜。因此不宜對著直射的太陽光做靜功,室內燈光也不要太亮。另外對於房間所用的油漆、粉刷、壁紙、窗帘等,皆宜用淺淡顏色,不宜用大紅大綠的鮮艷色。還有房間的擺設品,不應當有刺眼的東西;窗戶往外望去,不應當有令人討厭的印象。這樣才能做到眼目清靜,從視覺方面培養心神的安靜。4.氣候氣候條件,由於是天氣環境的關係,對於做功的人影響很大,應當注意講究。氣候溫和清爽,可以幫助做功的進步;氣候極熱極寒,就會給做功帶來障礙。極熱到穿單薄衣服還要出汗,或極冷到穿過冬衣服還不覺溫暖,或者梅雨天氣濕氣太重,這些天做靜功,都難以見到理想的效果。遇到狂風、暴雨、驚雷、閃電的惡劣天氣,也應當停止做功夫,防止驚動心神。正在做功的時候,如果趕上天氣太熱,不能讓電風扇直接對著自己吹,防止風氣進入毛孔腠理,這樣就會生病;如果趕上天氣太冷,最好不要在室內使用燒煤的火爐,因為煤爐要消耗空氣中的氧氣,有損健康。如果一定要升火爐,切記不要把門窗關得太緊,以便讓室外的空氣流通進來;但是又要防止冷風直接吹到身上,以防傷風感冒。如室內安有暖氣,可在室內放一盆水,或用空氣加濕器。一年之中,沒有多少日子是好天。學做靜功修鍊的同志,如果遇到天氣合適,就應當及時用功。人生苦短,切莫錯過良機。?5.飲食日常飲食,日三餐,不可偏廢。身體虛弱,就要注意補養;身體強壯,就不宜吃太過肥厚的東西。 一般來說,含有蛋白質的各種食物,雖然對於身體有益,但是也要考慮能不能消化,否則多吃反而有害。尤其是消化系統不良的人,對於含有豐富蛋白質的食物,就不應該過量食用。其他一切滋補與營養食物,也要搭配適宜,避免造成過量。不衛生的零碎食物,也要禁止。暴飲暴食,不利於食物的消化吸收。況且吃得太脹太飽,佔據炁的空間,也不利於做功的入靜。晚上不要吃得太飽,以免夜間睡覺破壞炁機。不要貪圖一時的口腹之慾,造成損害健良的大事,實在是不合算。飲食調味,不宜過於濃厚。各種口味,均應比平時食用再加淡薄。過分鮮美的味道,也不合適。白煮清蒸的食物宜多,煎燒烹炸的食物宜少。煙酒這類東西,最好能夠徹底戒除。這樣就能在飲食口味方面做到淡泊,從而培養身心方面的安靜。6.人事 專門做功期間,應當屏去外緣,以免受到不必要的干擾。在家裡正式用功靜坐的時候,須要減少一切零碎瑣事。但是家中老小的有關生活問題,及自己經手所辦還未辦完的事情,也要提前有個安排,免得臨時手忙腳亂,破壞入靜。自從開始做靜功期間,親戚、朋友和有關來往,要減少見面和聊天,對於外界的事情要盡量少接觸,主要思想用在身心上面。不宜多接電話、多寫信件、多看電視。如果擁有手機和呼機,正在做功之時,忽然來了信號,嘀嗒響成一團,如何還有心思入靜。所以對於外面的人事,都要有一個明確的安排,自己心中也不要去想這些事情。這樣才能夠讓情緒得到安定,使自心經常處於平靜如水的狀態,做功夫也就比較容易入門,對於養病的人更為有利。再者,衛生條件差的地方,虱子、跳蚤、蚊子、蒼蠅等也要消滅乾淨。否則,人事上做到沒有干擾了,可是有幾個這樣的小東西進來搗亂,功夫也是做不好。7.心念在心念方面,對於一般人來說,做靜功期間,能夠達到一念不生的境界很難。這樣就需要平時在日常生活之中,注意少動念頭,加強對入靜意識的培養。要想生活得真實,就要在平時注意去除各各樣的念頭。這一點可以參考前面所講述的靜功止念部分,尤其要注意平時如何止念。因為一個人專門做靜功的時間相對很少,許多時間是在工作和生活之中度過,因此平時配合靜功進行止念功夫,非常重要。如果一下子不可能全部掉雜念,可以在平時逐漸培養「專一」的心念。專一,就是只想一件事,幹什麼事情就想什麼事情,不要另外再想其他事情。比如正在做靜功的時候,思想就集中在「聽息」和「觀光」的體驗上面;出外散步的時候,思想就寄托在周圍的景物和空氣的感受上面;煉習太極拳之類的動功之時,思想就貫注在肢體的運動上面。這樣做一事想一事,就能逐漸做到控制自己的心念,同時也能獲得生活和生命的真實體驗。對於修鍊靜功層次的提高,更不會起到不可思議的推動作用。8.讀書現代社會,紛紛擾擾,能夠靜下心來讀書寫字,也是一項極好的修養,對於做靜功能夠起到良好的配合作用。如果配合靜功的需要,把看書作為養性之用,可以隨意閱讀前人的道論、修鍊著作、養生文獻、山水遊記、筆記小說、笑話趣聞等,可以幫助領悟或放鬆心情;或者今人的氣功文章也可參考,只是氣功方面華而不實的文章太多,要注間甄別。浪費腦筋的書籍,如苦澀的理論性著作,或怪味的文學書藉,對於入靜不太有利。帶有複雜演算法及許多數目字的專業書籍,也會妨礙入靜的培養。這只是針對一般離退休或閑職人員而言,如果學生功課或者工作需要,運用腦力不可避免,就不可廢棄專業。而用靜功調節腦力,反而對於智慧上的開發大有幫助。9.動止靜功以身心二者完全休息為原則,對於外部動作關係並不太大。行、立、坐、卧四種姿勢的基本要求,前已有述,皆可根據個人的情況,隨意安排。其中坐式,自腰以上,身體應當正直,不要彎曲,但也不要使勁地硬挺著;四面凌空,不要有依靠。總之做功之時,無論何種姿式,均應保持頭脊正直,勿使五臟受到壓迫。另外注意全身盡量的放鬆,這樣才利於達到完全入靜的境地界。為了配合靜功的需要,也可以同時兼煉動功,以做到動靜結合,但是應當靜功多而動功少。古人去:「有動乎中,必有其靜。」是說動功對於引導入靜,亦有良好的作用。10、時間一般來說,子(半夜11時至1時)、午(中午11時至1時)、卯(早晨5時至7時)、酉(晚上5時至7時)四個正時辰,稱為「四正時」,做修鍊功夫最好,而且此時一般工作較少,便於自我安排。每天早晨三點到五點之間,正常睡眠的人都會醒來一次,這個時候起來做靜功也比較好,腦子比較乾淨,容易入靜。其他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如有空閑時間隨意可做。若用坐功,至少要做半個鐘頭,最多不宜超過兩個小時(對於一般人而言)。若用卧功,則睡下之後則不拘時間長短均可,可以在剛睡和臨醒之時,運用聽息、觀光的方法入靜;如果睡到半夜,翻來覆去睡不著時,可以起身在床上做功,坐到又有濃厚睡意發生,身體支持不住,然後再卧下,一定能夠睡個好覺。只是在飯飽之後尚未消化之時(或吃飯之前腹中甚餓之時),不可馬上做靜坐,亦不可馬上倒下睡覺,應當使身體稍微活動(或先解決吃飯問題),過半個小時再做功夫。以上十個方面的內容,用在靜功修鍊上,自可培養心性,增益功修。即使不是專門從事修鍊,如能依照實行,亦必有祛病健身、延長壽命之效驗。靜功與氣功?靜功著重在一個「靜」字,不必要在「氣」上做什麼功夫;氣功著重在一個「氣」字,未必就能符合「靜」的原則。試看社會上各處所流傳的氣功,多數功法都要運用意念,不是用意念引導動作,就是用意念引導行氣,或者動作、行氣、意念都混在一起。可見氣功的法門雖多,總是要用意念,然後加上氣的動作。靜功則完全是靜,在氣上只是順其自然。並不用自己的意念去支配動作,如果有意念使之動作,就失去了「靜」的意義。這樣對比而言,靜功比氣功的起點要高。許多氣功把靜功作為本派功法的最高層功夫;而在中華道家修鍊功法之中,靜功只是最初下手的築基功夫。由此可見,靜功和氣功在層次上存在差別。靜功和氣功之利弊,亦有所不同。氣功做得好的,能夠去病健身;做得不好,不但舊病不愈,反會增添新病。靜功做得合法,自然能夠治好醫藥難愈的病症;做得不合法,身心也能多少得點益處;退一步說,即使沒有大的效驗,絕對不會又添新的毛病。可見氣功是有利有弊,而靜功則是有利無弊。有些氣功,雖然也有靜坐法。但就其本質而言,氣功的靜坐法,不合修鍊靜功之原則。氣功靜坐,身體外表雖然坐在那裡不動,但是他們的思想在身中運用,沒有休息,雖然說是靜坐,實際上仍然屬於動的一方面,算不得真正的靜功。對於各種病症的治療而言,氣功的作用離不開靜功,離開了靜功,氣功的效果很難保障。比如胃潰瘍病和神經衰弱,如果不用靜功,單靠氣功很難保證能有切實的效驗;假使不用氣功,專做靜功也完全能夠痊癒。近些年來治病效果較好的氣功,實際上總是包括有靜功的作用在內,於無形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關係甚大。病癒之後,一般人都認為是氣功的效果,不知靜功在其中潛移默化地起到了恢復健康的主導作用,氣功只是輔助作用。因此在治病方面,氣功和靜功不可分離,練過氣功的人士,進一步深造修鍊築基之靜功法,對於身體的健康長壽和精神境界的提高,都將會登上一個新的階梯。靜功之行持 以上所談,基本上囊括了中華道家修鍊靜功築基方方面面的問題。但是,恐有修習者對於具體的實行,還有不明之處,因此再作說明如下:主要一個問題,就是具體用功的時間安排。這一點已在「靜功與生活」第10條談到,就是每天保持半個小時以上,堅持下去。一般來說,持之以恆,修鍊一百天,就是「百日築基」之功。可以完成兩大法門中所談到的初步境界。時間可以選擇在早晨、晚上、中午、半夜之時,即子、午、卯、酉四正時。早上三點至五點鐘,這時一般人都會醒來一次,因為經過睡眠,大腦較為純凈,如果能夠起身靜坐,會有較好的效果。我們談到的靜功兩大法門,即聽息和觀光;三大層次,即身靜、心靜、意靜三層。如果一定要說多少時間才能完成,這一點由於每個人秉賦的不同,一定會有所差異,因此不好硬性規定,即使築基百日之說,也不過是大概需要一百天而已。不過若為學道者方便起見,在百日築基的階段之內,專以靜功修習,可以勉強規定一個時間的次第,以便體驗修習的功效。因為聽息和觀光兩大法門,聽息是經常的做法,觀光不可能限定多長時間就能見光,這個要根據每個人的情況,才會出現。也許最初養靜,就能見光。一般來說,能夠達到第二層次「心靜」的階段,就能見光。因此我們只能從靜功的三大層次,勉強劃分時間如下:前半個月,專修第一層次「身靜」。聽息必須要聽,觀光順其自然。中間一個月,專修第二層次「心靜」。聽息仍舊堅持,觀光有之即可。後一個半月又十天,專修第三層次「意靜」。聽息、觀光,無心用之即可。如此分段,在具體修習之中可能具有一定的目的性,比較容易把握。聽息之法堅持要用,觀光之事不可追求,開始是有心而用之,以後均歸於無心。對於三大層次,修第一層時不管後二層,修第二層時不管第三層。在限定時間之內,只體悟一個層次的效驗,這樣逐層遞進。另外,做功者應當經常閱讀本書,反覆理解,以求自悟。即使看不懂也沒關係,先將其大意含藏心中,不知不覺在做功之中,將會發生不可思議的潛化作用。二、中華道家築基煉炁法——吐納法? 中華道家修性學,首先講究祛病健體,其次著重延年益壽,最後追求長生久視。這些均需修性煉命,性命雙修,才能達到。 前面所述,靜功的修鍊之道,是為了修「性」(當然前面已有所述,靜功聽息、觀光兩大法門,所講即屬性命雙修。此處所言,是依其側重面而言)。修性功夫到達一定程度,就要「煉命」。命即炁也,煉命即煉炁,這是中華道家修鍊築基法的第二步功夫。這也正是中華道家修鍊學所獨具的精華所在。佛家修鍊,只講修持心性,對於鍊氣功夫則不重視,所以性命雙修是中華道家的獨特學術。 中華道家雖講煉炁的功夫,但是與社會上所傳的氣功絕不相同。觀見社會上各派氣功,五花八門,雜而多端,頗令學習者眼花繚亂,無所適從。或見異思遷,或誤入旁門,或不知法度,甚至做出偏差,不可收拾,欲養生而反戕生,此氣功本身之弊端也。蓋中華道家功法,遵循「道法自然」,依法行持,不可能出現任何偏差,且與他家氣功都可相通,更在社會上所傳一切氣功層次之上。筆者在此所講的中華道家吐納法,即是中華道家修鍊築基煉炁之法。從前僅在道門內部傳授,不傳外人。為了使得人們獲得大道真傳,不為各種氣功所誤,故此不自保守,謹將吐納功法之真訣真法,公開於世。功理篇?吐納者,呼吸也。莊子云:「吹噓呼吸,吐故納新……為壽而已矣。」意即吐出濁氣,納入人體所需之清炁,以幫助培蓄人體內部之真炁,達到修真養性、延年益壽之目的。中華道家修鍊,重視「炁」對人體的作用。認為「炁聚則生,炁亡則死。」天地萬物無不需炁以生之。東晉道士葛洪在《抱朴子》中說:「服藥雖為長生之本,若能兼行炁者,其益甚速。若不能得葯,但行炁而盡其理者,亦得數百歲。」中華道家吐納,就是一種行炁之法,至簡至易,常年堅持,自可終身受益。?中華道家認為,人在受生之初,胞胎之內,以臍帶隨生母呼吸受炁。胎兒之炁通生母之炁,生母之炁通太空之炁,太空之炁通太和之炁。那時並無口鼻呼吸,任督二脈息息相通,無有隔閡,謂之「胎息」。及至十月胎圓,裂胞而出,剪斷臍帶,其竅閉矣。其呼吸即上斷於口鼻,下斷於尾閭,變成常人呼吸。常人呼吸隨咽喉而下,至肺部即回,即莊子所云「眾人之息以喉」是也。其氣粗而浮,呼長而吸短。從此太空太和之炁不能下行於腹,而腹內所蓄之先天祖炁,謂之先天元炁,「動而愈出」(老子語),反失於太空。久而久之,先天炁喪失過多,腎部脈虛,根源不固,百病皆生,而走向死亡。蓋人生稟天地之數有限,要知保炁即保生也。故常人不欲求長生之術,亦應求延年之法。中華道家修鍊,就是要返本還源,回到嬰兒先天狀態,以增益壽算。吐納之法,使呼吸歸根,保住先天元炁,炁足則百病可治,固住生命之本,始可再言上層修鍊。丹經謂「欲點常明燈,須用添油法」是也。功法篇?須擇空氣清新之地,或山林、公園、湖邊、田野皆 可,室內可以打開窗戶。時間可以選擇在子、午、卯、 酉四正時,且此時一般工作較少,也便於自我安排。?身法?煉功之時,最好不要穿過緊的衣服,腰帶可以松一松,以利氣血流通。姿勢不限,行、立、坐、卧均可。行,可緩步徐行,神態自若,安然行炁。立,自然站立,腳同肩寬,雙膝微屈。雙手自然下垂,放在體側,或雙手相疊,放在臍下。坐,最好盤坐,雙手相疊,放在肚臍,或掐訣最好。亦可平坐凳上,手撫兩膝。?卧,可以平躺,手心向上,置於體側,或雙手相疊,置於臍上。或者側身卧最佳,一手置於頭側或枕肱,另外一手放於肚臍,兩腳一伸一屈,與手相反。先轉動頭部,使脊椎正直,然後做功。上四種姿勢,可以自由選擇。但求其自然安適,以利入靜。煉功時要求舌頂上齶,即舌反卷以舌尖底面頂住。因人之上齶有兩個窩,叫做「天池穴」,上通泥丸,最易漏 神漏炁。故煉功時必須堵住,如嬰兒哺乳之狀。兩耳須屏卻外界一切干擾,如入萬籟俱寂之境,仍舊按照前面靜功所講的方法,凝韻聽息。《莊子》云:「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炁。」此即「莊子聽息法」。要求兩耳返聽於內,聽其呼吸出入。呼吸本求無聲,所以聽息者,是求其絕利一源,專心養炁。煉功時雙目微閉,含光內視。所以微閉者,睜開容易滋生雜念,全閉容易昏沉入睡,皆於養炁不利。微閉時眼皮自然下垂,以看到眼前之物而又不能辨清為度。這時可用前面靜功「觀光」煉就的「性光」迴光返照。即眼光觀鼻,鼻下觀心,心觀丹田。觀丹田者,觀丹田之炁是也心法?行功前必須排除雜念,念想不除,無法馭炁。?《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日:「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欲牽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就是要人常用止念功夫,有念即止,使前念消除,後念不生,日久自然心底清靜無物。如《老子》所言:「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如此方可言行炁之法。《青華秘文》論述止念之法時說:「但於一念妄生之際,思平日不得靜者,此為梗耳,急舍之,久久純熟。夫妄念莫大於喜怒,怒里回思則不怒,喜里知抑則不喜,種種皆然,久而自靜。」又說:「心求靜必先治眼,眼者神遊之主也,神遊於眼而役於心,故抑之於眼,而使之歸於心。」即言內觀返照,亦可止念。入靜功夫,主要還在自己悟解。?息法(命功有為之法,復歸無為) 首先開口,緩緩吐出體內濁氣,再自鼻中吸入清炁,用意咽入下丹田(臍下一寸三分,同身寸),以補充呼出之氣。呼必呼盡,吸必吸滿。吸時小腹圓起,呼時小腹回收,叫做順呼吸。初學吐吶必須如此,這樣口呼鼻吸三次。然後抿口合齒,舌頂上齶,收視返聽。鼻吸鼻呼,一呼一吸,皆令出入于丹田。務必做到以心領氣,以氣隨心,吸氣時隨意念下注丹田,呼氣時以意念領出竅外,謂之心息相依。開始人的呼吸之氣,並不能直達丹田。人之心窩正中,原有一管,上繫於肺,下通丹田,乃是虛空一管,無中生有。原來在胞胎時是相通的,下生之後變為肺呼吸,這根管就逐漸迷塞了。《老子》說:「天地之間,豈有橐龠乎,虛而不屈。」就是指的這根管。有人初學氣功為什麼會發生胸悶胸痛呢?就是由於行氣不當,把橐龠管沖壞的緣故。所以行氣之時,不可強迫壓氣,也不可強制憋氣。勿執著,勿勉強。只要不痛就往下一點,發悶就往上一點,時間長了,慢慢沖開,自己是有感覺的。吐吶還有一個重要的口訣,謂之吸長呼短。吸氣進入丹田,略存一存,然後才能收腹呼氣,作用在於吸入空中太和之炁,注潤丹田積蓄下來,坤腹先天元炁不得外流通,才能達到吐納的真正目的。人身如一小天地,心為天,腎為地,隨著行炁,心性漸漸伏下,與腎炁交合。《老子》曰:「天地相合,以降甘露。」口內自然生出甘涼津液。此津液乃煉炁所生,比起平日唾液,大有補益之效。待至滿口,送至咽喉,引頸吞之,汩汩有聲,亦可幫助入靜。津液為人養生之寶,蓋當可化炁,潤澤周身,謂之「煉津化炁」,肺主炁屬金,金能生水,水為腎主精,亦為造精捷法也。隨著修鍊功夫的長進,津液愈加甘美無比,若非修真之士,誰能知之。呂祖喻為「長生酒」,曰:「自飲長生酒,逍遙誰得知?」行炁既久,成為自然,即使不用意領,炁息自回丹田之內,彷彿有吸引力,橐龠已通矣。這時只將微意守于丹田,仍是丹田呼吸。吐惟細細,納惟綿綿,若存若亡,似有似無,方為真息。此時逐漸將有為之法,歸於無為,先存後忘,知而不守。丹經云:「真意往來不間斷,知而不守是功夫。」積久純熟,有心化為無心,有意化為無意,則可使心神得到極大休歇,達至無念無欲之境,心神清定可致無夢,《莊子》曰:「古之真人,其寢不夢,其覺無憂。」其中效驗不可思議。最後神氣合為一體,不知不覺打成一片,心入炁中,炁包神外,混沌交合,氤氳不散。津液愈生愈旺,香甜滿口,丹田溫暖,周身融融,呼吸開合,周身毛竅皆與之相應。靜到極處,但覺炁如根根銀絲,透入毛孔,空洞暢快,妙不可言。鼻無出入之氣,臍有噓吸之能,好似嬰兒在胞胎中,是為胎息。《老子》云:「專炁致柔,能如嬰兒乎?」真正存神達化之功,即在此也。到此地步,仙道不遠矣。但是達到如此境界,隨人秉賦有早有晚。要在慎終如始,勿懶勿怠。《太上老君內觀經》說:「信道易,行道難;行道易,得道難;得道易,守道難。守道不失,身長存也。」 養生篇? 1.外出路途所阻,而生饑渴,可就地靜心吐納服炁,則無饑渴之感,所謂「炁滿不思食」。種種效驗,日久自知,不必詳述。?2.煉習吐納,最好結合太極拳之類的動功。蓋「有動乎中,必有其靜。」動靜相兼,互相增益。煉武術者,亦可以此作為內功,只知蠻用拙力,不知以意領炁,以炁領形,終究落於下乘,且於養生無益。?3.《老子》說:「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此法貴在堅持,行立坐卧之間,隨時可用丹田呼吸,不必拘泥時日。常人多在大病之後,方去尋求氣功療法,一旦病有好轉,卻又置之不理,學者切忌此種弊端。4.平日注意保持元和,話宜少說,言多傷炁。《老子》說:「多言數窮,不如守中。」「虛其心,實其腹。」所謂「大巧若拙,大辨若訥。」內含修鍊之旨也。更要注重修德,德正則心安,心安則炁順,試看哪位修養高深之人沒有德行。5.葷腥香辣之物,不利養炁,應少食或不食,老年人尤應注意。蓋葷腥之物,性屬沉濁,食之必使先天之炁粗而難伏;香辣之品,性主輕浮,食之必使先天之炁散而不聚。故均應避之。應持清淡飯食,以養真炁。食可則止,不宜過飢過飽,過飢傷炁,過飽傷神。此飲食之道,修真煉炁者不可不知。6.不可當風吐納,煉到好處,全身發熱,毛孔開張,更不可見風。若盤腿打坐久了,下肢酸麻,不可驟然下地,最傷筋骨。先把兩腿伸開,手撫兩膝,養靜片刻,待覺身輕,方可下地。?7.煉炁當禁煙酒,煙為火之象,火能爍金(肺),故抽煙多者肺先損,肺損則無以生炁。酒者,入於心經則多說話,入於肺經大聲叫喊,入於腎經情慾不節,入於脾經不願吃飯,入於肝經大動肝火……種種危害,皆令人性亂而炁耗,故宜戒之。?即此一法,已為養生不二法門。但這在道家修鍊之中,只為築基功法。學者得其真趣,欲求上層接命之術 者,再訪高師深造可也。三、輔助築基法(一)退符八法初步修習中華道家築基功法,在每次做功完畢之後,應當有一定的收功方法。做功之時,道家稱為「進火」,因需用心神,而心謂之「火」;收功之時,道家稱為「退符」,即用文火封固,以鞏固煉功的效果。這裡介紹的「退符八法」,是筆者根據傳統中華道家的按摩法,結合自己多年的煉功經驗,總結出來的八種方法,簡便易行,功效奇特。干沐面 干沐面,又稱乾洗臉。兩手五指併攏,以先下後上的順序,搓擦面部,如同洗臉之狀。要搓至面部輕微發熱,才有效果。可以達到調暢氣血、治療面癱、振奮精神、美容駐顏的神奇效驗。連做三十六次。鳴天鼓 天鼓,即指耳膜。兩手心捂住耳竅,不使漏炁。以雙手十指按於腦後,然後雙手食指壓住中指,再以食指由中指往下叩腦勺。如果耳膜無損,即可聽到「咚咚」如同打鼓的聲音。鳴天鼓可使耳膜得到震動,可以保持耳朵的聽力,達到老不耳聾、聾者復聰的奇效。連做三十六次。運神目 兩目為神光之所系。以兩手心捂住左右雙眼,如果練功之後兩手心發熱效果更好。然後以兩手心揉動雙眼,先由內向外,再由外向內。可以治療眼部一切疾病,如近視、遠視、散光、沙眼、失明等,見效甚速。向內向外各做十八次。叩羅千羅千即牙齒之神的名字。按照先腮齒、後門齒的順序,雙齒相叩。一下一下,不可太急。輔助此功,可以在大小便之時,緊緊叩住牙齒,養成習慣。能夠達到堅固牙齒、老不落齒的功效。連做三十六次。扶中嶽中嶽即面部中央之鼻。兩手四指均握拳,大拇指放於食指之上。以兩手大拇指的外側,從山根直至鼻翼兩端之迎香穴部位,從上到下,依次擦動。肺開竅於鼻,兩手拇指外側有「少商穴」,屬肺經,故用此處。可以達到增強肺活量、調整呼吸、保持良好嗅覺、防治感冒、治癒鼻炎等奇效。連做三十六次。濟天一 濟天一,天一生水,水屬腎,即指腰眼腎臟之部位。左右手心各捂住左右兩腰眼,一上一下搓動兩腰眼。最好能夠搓到兩腰發熱。可以收到溫腎壯陽、心腎相交之功效。治癒腿軟、膝冷、腰痛、陽虛等癥狀。尤其腰部受寒或扭傷而痛,即以此法,將熱氣搓入腰眼之內,即可速愈。連做三十六次。揉丹田丹田即肚臍之部位。此處為人生身受炁之本。兩手相疊,男左女右(即男以左手壓右手,女以右手壓左手),先以順時針方向揉動丹田;然後反手男右女左(即男以右手壓左手,女以左手壓右手),再以逆時針方向揉動丹田。可以收到調動丹田之炁、增加內炁、治療腸胃疾病的神效。順時針、逆時針各做十八次。搓湧泉 湧泉即兩腳心之湧泉穴。坐於凳上或床上,以左手搓右腳心,又以右手心搓左腳心。可以增強全身內炁、驅寒、明目、排濁、治療腿軟等功效。左右各做三十六次。 以上退符八法,一定要按照所述順序依次煉習。可在做功前,作為進入功態的一種方法,通過對於身體的按摩,使全身放鬆,能夠很快入靜;在做功之後依次煉習,使炁機遍達於周身,作為退符收功。如果實在無暇做功,僅做此八法,或者在工作勞累之時,或者在睡覺前後,亦可收到養生益智、祛疾延年之神效。(二)回陽功 中華道家回陽功,用在初步築基階段。靜坐之中,或睡眠醒起之時,出現無欲陽舉的現象,可用回陽功將其收回,以免散失。如是有了濁念而出現興陽,則屬於濁水源,縱使收回,亦難以保守。 回陽之法,道家傳有十六字訣。其訣為:「一吸便提,息息歸臍;一提便咽,水火相見。」具體做法是:陽生之時,先是吸炁,至會陰穴,然後以微意提攝之,隨息歸入下丹田(即臍);同時咽下津液一口,即為水火相見。此法可連用數度,直至陽回而止,然後再以文火溫養丹田,謂之封固。(三)睡功法中華道家秘傳睡功法訣,筆者整理為:「東首而寢,側身而眠。如犬之屈,若龍之盤。一手屈肱枕頭,一手直摩臍眼。一隻腳伸,一隻腳綣。神不外馳,炁自安然。收神下藏丹田,神炁和合成丹。」此訣大意是說:頭靠東方而卧(東方為太陽出升之地,乃是生炁之所),側著身體而眠。好象犬之屈身而睡(道諺日:學道不學道,學個狗睡覺),又似龍之盤曲環繞。一手屈臂而枕頭,一手直撫於臍眼(丹田)。一隻腳伸展(左手屈則右腳伸,右手屈則左腳伸),一隻腳綣回(左手伸則右腳綣,右手伸則左腳綣)。神意不可馳逐於外物,炁機自然安定和平。收斂心神含藏於下丹田之中,神與炁自然和合凝聚,結成內丹。睡功起始,應當先睡心(先收心養靜),後睡眼(後閉目入睡)。致虛之極,守靜之篤。神炁自然歸根,入于丹田之內;呼吸自然綿綿,歸於元海之中。此時不必有心調息,而呼吸自會安定;不必用意伏炁,而炁機自然降伏。臨醒之時,應當先醒眼(先睜開眼睛),後醒心(後心生知覺)。然後慢慢展轉身軀,方可起卧。睡功做到好處,自可入於大靜,一念不生,心同虛空。其後如果能夠放下身心,靜定一場,還會出現其他良好效驗,妙不可言。以上道家睡功的法訣,不是一般的小法小術可以比擬,乃是主靜立極的上乘大道。當初陳希夷(陳摶)祖師留其肉身於西嶽華山,蔣青霞真人脫質升舉於王屋山,都是修習睡功得道的古代仙真。又,上古時代道家傳有「宴息法」:每當夜晚之時,耳無所聞,目無所視,口無所言,心無所住,息無所促,形無所動。只留一點元神元炁,相依相偎,如同爐中一點火種相似,綿綿不絕,若有若無。久久純熟,自可達到「神滿不思睡」的境地。所謂妨礙修鍊之「睡魔」,亦不知不覺而自動消失。陳摶老祖傳有睡功秘訣三十二字,名日「蟄龍法」。其決日:「龍歸元海,陽潛於陰。人日蟄龍,我卻蟄心。默藏其用,息之深深。白雲上卧,世無知音。」呂純陽祖師曾為之題詩云:「高枕終南萬慮空,睡仙常卧白雲中。夢魂暗入陰陽竅,呼吸潛施造化功。真訣誰知藏混沌,道人先要學痴聾。華山處士留眠法,今與倡明醒眾公。」修習道家睡功的同志們,當由此參悟之。(原出《大成捷要》,筆者編譯)蟄龍秘法據說此法為陳摶老祖所傳。訣曰:「道在守本命,真火暖外腎。回光內視,神住丹田。」 其法先向左邊側身而卧,左手托腮,右手握住外腎。左腿全屈,右手半屈半伸。心神凝定於下丹田之中,默默呼吸出入數,共數三百六十息。心息相依,神勿外馳,綿綿密密,不即不離。數過三百六十息,夠一周天之數。之後正身仰卧,兩手握住外腎,著力往前,掙十二下,兩腿往前用力伸。然後閉炁騰身,玉枕、腳跟和手掌著床,其他部位懸空,閉一口炁騰一次,連續騰身三次,而後還虛養靜。 再向右邊側身,照前行功三百六十息,夠一周天之數。仍舊正身仰卧,兩手握住外腎,照前行功,著力十二下,向上閉息騰空三次,還虛養靜。 最後,側身用手抱住腎囊,神蟄下田,若存若亡。一念不生,主靜立極,先存後忘,入於混沌。 此種睡功法,比較適合老年人煉習。運用得宜,則外腎溫暖,而陽炁再生。以後睡眠醒來之時,便有一陽初動的景象發生,此時應當用採取外葯的功夫和煉精化炁的口訣,再用「睡功秘訣」繼續溫養。臨近天明之時,再照以上方法行功數息,最後還虛養靜。至此,則一宿之功完畢。(原出《大成捷要》,筆者編譯)夜卧法凡當睡卧之時,先展開手足仰卧,然後存思五臟。之後存想天尊在黃庭(心下腎上)之中,凝神端坐,放大光明,輝映十方。 當此之時,忘卻身心,一念不動,留意內觀。思悟自己初生之神,如何湛然清徹。開始感覺神思昏沉,漸漸而入,忽然覺得心地豁朗,神清炁寧,日月光明,雙雙照於中宮之內,內外俱通。所存天尊形象,分明端坐,更無一點塵俗氣氛,如登仙樂妙境。更見種種奇異神化之境,卻不可動意隨想,恐怕心神遊盪,妨害功修。仍然日日行此道法,涵養本性。行功日久,清虛朗徹,如在仙境,此系本性光明,神光發現。功入妙境,可以倏忽之間,而至萬里。初有所見之時,須要把定身心,否則心神不定,恐成癲疾。(原出《道藏·靈寶無量度人上經大法》,筆者編譯)側卧——希夷睡 左側而卧,屈其左臂。以左手心墊於面部下方,張開虎口,左耳安於大拇指和食指開空之處,以使耳竅通炁。頭脊保持正直,舌頂上齶。屈其左腿到達腹部,泰然安貼於床褥之上,右腿伸直,放於左腿之側。以右手心貼放於肚臍之上,而凝神於臍內丹田。 此時存想吾之身體,如同水晶一般透明。而又好象安睡於平靜無波之水面之上,下面空洞無底。同時又存想一身被褥盡都化為白炁,如同雞卵一般,而我蟄藏其中,得大自在。(原出《天仙道戒忌須知》筆者編譯)仰卧——環陽睡 仰面安睡,兩手握固(握固即屈大拇指以其餘四指攥住,如同新生嬰兒握拳之狀),直伸兩臂,往外八字放開;兩腿同樣八字放開,而於開處各離腎囊一二寸許。 閉目內視,舌頂上齶,斂藏心意,調息入靜。此時存想氤氳之炁,如雲似霧,環繞於一身內外。心意凝定於中宮之內,若存若亡,綿綿不絕。神意觀照於腰背褥下,如若無物無底之狀。不可過於著意,周身放鬆,稍有照顧即可。(原出《天仙道戒忌須知》筆者編譯)站樁法 站樁一道,流傳已久。在我國最古老的醫學文獻《黃帝內經》中,就有「獨立守神,肌肉若一」的描述,說明早在遠古時代即已出現。另據《金蓮正宗記》卷四記載:道教祖師「全真七子」之一的王玉陽,為了修鍊大道,「偏翹一足,獨立者九年,東臨大海,未嘗昏睡,人呼為『鐵腳先生』。丘祖贊之曰:『九夏迎陽立,三冬抱雪眠。』如此鍊形九年,而入於大妙。」於此可見,站樁也是道家修鍊的一種方式。 這裡把內家拳的一種站樁修鍊法——混元樁,介紹於此,以供志心修為者習之。 站樁之前,須做好全身放鬆的一些準備工作。不可穿太緊的衣服,腰帶要松一松。不宜穿高跟鞋,鞋帶也不可系得太緊。這樣才有利於血脈的流通,保證煉功的效果。 首先兩腳開立,與肩同寬,雙膝微屈,臀部後坐,雙手自然下垂,放於體側,目視前方,似看非看,頭直項豎,身形中正,呼吸自然,全身放鬆。如此站立片刻,凝神定意,排除雜念。 然後兩手抬至胸前,抱起撐圓,五指張開,十指相對,手心向內,似抱兩球,呈臂半圓、腋半虛的姿勢,手掌距胸約八寸,兩手相距一尺左右,松肩橫肘,小腹微圓。頭頂如繩吊系,以振奮精神;兩目微睜,目視前方,以蓄養精力;肩部稍往後張,使心胸開闊,有利於增加肺活量和精神的舒放;全身放鬆,有利於周身氣血通暢運行。 如此站立,少則幾秒鐘,多至一分鐘,即會感覺四肢全身,有麻、熱、脹、沉等不同程度的感覺,說明氣血已達身體之梢部,是氣行全身的標誌。 收功時,慢慢伸直兩腿,緩緩放下雙手,就會感到雙手更加發沉發脹。如此原地休息一會兒,待全身的酸脹反應消失之後,全身輕鬆,再散散步即可。 王薌齋先生述及站樁時說:「習時須首先將全身之間架,配備安排妥當,內清虛而外脫化,松和自然,頭直、目正、身端、項豎、神庄、力均、氣息平靜、意念放大、發挺腰松,周身關節似有微屈之意,掃除萬慮,默對長空,內念不外游,外緣不內侵,以神光朗照顛頂,虛靈獨存,渾身毛髮有長伸直豎之勢,周身內外,舒適挺拔。自覺如雲端寶樹,上有繩吊系,下有木支撐,其悠揚相依之神情,喻曰空氣浴殊近相似也。然後再體會自身肌肉細胞動蕩之情態。鍛煉有得,自然為正常運動。夫所謂正常者,即合乎改造生理之要道,能使貧血者,可以增血;血壓高者,能使其下降而達於正常。蓋因無論如何運動,都不可使心臟跳動失於常態。然在精神方面,須視此身如大冶洪爐,夫物不在陶溶中。但須覺察各項細胞為自然同時工作,不得有絲毫勉強,更不許有幻象。如依上述之鍛煉,則身體之筋肉不煉而自煉,神經不養而自養,周身舒暢,氣質亦隨之而逐漸變化。其本能之自然力,由內而外,自不難漸漸發達。然切記身心切不可用力,否則稍有注意便失松和,不松則氣滯而力板,意停而神斷,全體皆非矣。……只要呼吸一失常態,或橫膈膜略一發緊,便是錯處,願學者宜慎行之,萬勿忽視。」 開始站樁,由於兩臂抬起的不適應,會出現「假疲勞」的現象,即肩酸、臂脹、腿抖、身晃等感覺。須知這是正常現象,是樁功必經的一個階段。一般來說,堅持天天站樁,十天左右即可自動消失。這時再站,不僅不覺其累,反而有舒適之感,站完之後精力旺盛,猶如睡足覺早晨剛起床一樣。此時方才進入站樁正軌,說明體質已明顯增強。從此興趣倍增,接著站下去,就能夠進入「忘我」狀態,如《清靜經》所言:「內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其物。」如此則可使身心得到極大休歇,身不煉而自煉,性不養而自養,宿疾不治而愈,生活充滿信心。王先傑老師說:「久煉此功,可收到精神充沛、氣貫周身和力量渾厚之效,這就是所謂神元、氣元、力元的混元之體,所以此樁法名為混元樁。」 站樁時,可安排於早晚,白天有暇也可以站,一般每次保持在半個小時以內為好。開始不適應,可站五分鐘至十幾分鐘,待「假疲勞」的階段過去之後,增加為十幾分鐘至半個小時,堅持下去,即可達到去病健身、養性延命之效。站樁功法簡便易行,費時少而收效大,有病去病,無病強體,沒有副作用,更不會出現偏差。實踐證明,站樁對於慢性風濕或類風濕關節炎、筋骨疼痛、四肢麻木、頭暈目眩、慢性氣管炎、慢性腸胃炎、慢性肝炎、半身不遂、腦血栓、高血壓、心臟病、神經衰弱、頭痛、失眠、多夢、癌腫瘤、骨質增生、腰肌勞損等等疾患,都有明顯療效。要在學者堅持站樁鍛煉,久則自知,非站無以得之。呂祖《指玄篇》曰:「此事本然無大巧,只爭逐日用功多。」站樁應該注意以下幾點:1、站樁時閉眼,容易站不穩。要雙目微睜,目視前方,這樣不僅可以去昏沉,亦可療目疾。2、當腿部肌肉顫動或身體發生搖擺時,注意控制,以免前傾後倒,影響煉功效果。3、站樁前不宜飲酒,飲酒後不宜站樁。4、飯飽之後,休息半個小時,才可站樁。空腹亦不可站樁。5、大悲、大怒、情緒波動之時,不宜站樁。6、過度疲勞不宜站樁。7、女子月經期間,如有不適反應,不宜站樁。8、失眠者上床前站一會,可以睡個好覺,但時間不可太長,否則引起興奮,更加難以入睡。 站樁之道,不加任何意守,不講丹田呼吸,不論時間方位,不拘場地。因此不同於一般的氣功,倒很符合中華道家「清靜無為,抱元守中」的修養功夫。《太上赤文古洞經》曰:「有動之動,出於無動;有為之為,出於無為。」《陰符經》曰:「自然之道靜。」站樁遵循自然之道,使人的身心在靜中自然得到調養。久而久之,就能體會到《莊子》所言「形全精復,與天為一」的「大妙」境界,就會明白站樁是合乎大道的。篤好修為之士,或可由此悟出道中三味。(六)服日月炁法其一 雖已得道為真,猶故服之。直存心中有日,象大如錢,在心中赤色,有九芒,從心中上出喉到齒間,即迴環胃中。如此良久,臨目存見心中、胃中分明。訖乃吐氣,吐氣畢,嗽液三十九過止。一日三為之,日出時、食時、午時。行之一年,疾病除;五年,身有光彩;十八年得道成真,日中行無影,辟百邪千災之氣。常存日在心,月在泥丸(大腦)中。晝服日芒,夜服月芒。服月芒法,如服日法。存月有十芒,白色,從腦中下入喉,芒亦至齒,而咽入胃。一雲日芒常服,月芒從月一日至十五日以前服,十五日以後不服。謂十五日以後,月減光芒,損天氣,故言止也。又雲月一日至十五日以前服日,十六日至月終服月也。(原出《道藏》,筆者編譯。)【錄入者按】:此段文字言簡意賅,故譯文不錄。其二太陽之精,太陰(月亮)之華,二炁互相交融,才能化育萬物。古代仙真有的專習采咽日精月華,久久服之可登真。此法向為道家秘傳,世人罕知。如果有心學修此法,一定要有堅定的志向,再加持之以恆的修習,才能成功。凡是行功內修的人,自從最初下功。乃至功夫深入,無論閑忙,不可間斷。所以要行采咽之功,乃是採取日精月華,補益吾身鑿喪之精炁神三寶,使陰濁之氣逐漸消除,清靈之炁日漸增長,百病不生,而仙道可成。採取日精之法,在朔日(即初一)。所謂月初之交,其炁正新,可取日精;採取月華之法,在望日(即十五),所謂金水盈滿,其炁正旺,可取月華。如果朔望之日,遇到陰天雨雪,或者有事耽誤,則朔外用初二、初三日,望外用十六、十七日,還可以彌補回來。如果錯過以上六日,則是日昃月虧,其炁虛弱,而不足以採取。朔日採取日精,應當在寅、卯二時。站於高處,默對日輪。調勻鼻息,細吸光華,令其滿於一口,閉息凝神,徐徐咽下。以意隨之,送下入於中宮,此為一咽。如此煉習,共為七咽。然後靜養片時,再作收功。功畢之後,照常做事,皆無妨礙。望月採取月華,亦如以上之法。應當在戌、亥二時,采吞七咽。以上兩法借天地自然之造化,以為修真之徑路。乃為修鍊之妙法,精進修持,必有妙景。(原出抄本道書,筆者編譯)附:修真內景談仆幼慕玄風,青年入道。佩服祖師丹經,篤嗜修為之學。積於今用功九載,尋師訪道,搜羅丹書,汲汲其中而不知倦,乃於道妙略有所得。夫性命雙修之道,乃天人合一之絕學,其初由清靜入手,凝神聚炁,炁足開關,周身炁通,乃可天人感合,順天行事,反奪造化,一切功修皆在自然,而歸本於無為大道。其法易簡,其理易明,惟非親身體悟,究竟不知冷暖,故對修真內景,不可不探究印證之。觀諸丹經,歷來略談內景,令人感到道海茫茫,無從取證,甚至有望而卻步、退作他求者,此「道不輕傳」之蔽也。仆本不敏,未敢自私,今特自數年悟道日記之中,摘錄修真內景十八則,刪其繁複,取其精要,務期分清層次,步步鮮明,匯以成編,公諸於世,以與真修實證者相互參證焉。每則附加自注,以釋明不同內景之層次。修真景象,自然而然,妙本天成,非筆墨所能盡述,亦非詩文可作雕飾,是故信言未必美言,詞句樸陋之處在所難免,讀者切莫以辭害意焉,須知意在言外,得意可以忘言也。清陽子一九九一年整理于山東湖西一九九二年修正於中國道協虛室生白壬子年,我讀小學一年級,時年七歲。暑假之中,外祖父接我到鄉下去玩,那時氣候炎熱,夜晚就在院子里睡覺,躺下之後,面時滿天星空,人天相照,無比廣闊。剛剛入眠,景象立至,好似虛空存在強大引力一般,把自已吸收進去,恍惚不知所之,進入另一世界。只見白光現前,浩渺無際,湛然清徹,雪亮如銀。過去的一切自動消失,萬事萬物不復存在,惟有虛空浩渺的光,極亮而不耀眼,我的身體沒有了,變成了不可言狀的光,此時我即是光,光即是我。直覺在此景象之中,無比清朗明徹,洒脫快暢,不知所之,其味難說。當時尚未悟道,不知「道」為何物,只覺頭腦特別乾淨,以後我在學校,感覺功課並不吃力,大概與此不無關係。這一景象,在我童年數度出現,皆在平常睡卧之際發生,知而不知,覺而不覺,似夢非夢,似醒非醒,醒來之後,仍歸平常,吾亦平常視之,聽其去來。【自注】:丹書云:「上德無為,不以察求。」意謂童子修真,不用有為之法刻意追求,只學清靜無為之道,便可了脫性命,修證道果。童年出現的這一現象,當系童子天真,無欲無求,易入道境。《莊子》云:「虛室生白」,即此境界。其時若知修道,頓法即可了道,惜無人點撥。雖然如此,經過這番鑄煉,對於童年智慧開發,已經發生效益。《莊子》又云:「目擊而道存矣,亦不可以容聲矣。」當時雖不知言「道」,但是已屬「道」中境界,又何必定要知其為「道」耶!況且自知對其平常視之,已合「道」念,是知其實而未得其「名」,妙在無後天「強名」之攪擾,《老子》云:「同於道者,道亦得之。」此亦個人根性所然,對於以後道修,無意中已經打下了堅實基礎。性光圓滿癸亥年,赴身東海嶗山,正式入道,清靜修鍊。記起在丹房初次做功,是在夜深人靜之時,悄悄起身打坐。兩手掐訣,垂簾塞兌,收心入靜,聚性止念。漸漸身心不動,進入忘我境界,空空洞洞,混混沌沌。忽焉性光發現,圓似月輪,聚而復散,散而復聚,令我信心大增,雖腿酸腳麻亦不顧也,這是第一次認識自已的性光。此後每當垂簾靜心,皆有性光顯現,圓陀陀,光灼灼。功修亦隨之精進,從無魔境干擾。【自注】:北宗性命雙修之法,先從性功入手。性功煉好,猶如夜行有燈,行去無差;否則就似盲人瞎馬,難以把持。故此性功層次之高低,直接關係到命功之成敗,同時也決定了丹功全程之安危。性功澄徹,則命功水到渠成,純出天然,不假人為。性住炁自回那時堅持「行立坐卧,不離這個」,念茲在茲,勤而行之,身中出現以下內景:1.陰蹺至丹田一路,似有一條虛線,平常之間,不時有炁流沿之上升,如同水中冒起的小炁泡一般。2.熟卧之際,炁盈欲解,沖至陽關,猛然倒回,一路抖縮,如同傳電,其炁自還,感覺殊妙。3.平時無意之間,忽焉腎根回縮,接連數次,類似槍膛之伸縮。非為外動,其形依然,內有機關牽動,其勢不在人為。其時自心不動,順其自然,感覺亦妙。【自注】:性功之修習,終於帶來命功上的一系列進步。道家修鍊,認為精原是炁,炁化為精。炁,乃無形清陽之炁,屬於先天,又名元精,丹經謂之「清水源」,用之可成仙道;精,乃有形濁陰之質,落入後天,又名陰精,丹經謂之「濁水源」,用之可成人道。中老年已漏之體,其炁成形為精,精走陽關為熟路,易入後天,故須勒之以化炁,使後天返先天;青少年童真之體,其精未形為炁,炁歸元海亦熟路,本為先天,惟須煉性以保炁,以虛無合先天。二者用功之不同,可謂涇渭分明。當然根據各人素質,二者並不絕對。尤其對於純乾未破、命寶完固的童體來說,性功之修鍊至為關鍵,要知煉性即保炁也,即保自身之道也。純陽呂祖曰:「不迷性自住,性住炁自回,炁回丹自結。」「自住」、「自回」、「自結」,皆繫於性功之「不迷」。還精補腦如此行功月余,丹田之炁充盈溫暖,津液愈加甘美精醇,周身太虛,渾然無物。一夕做功,手撫丹田,神炁歸根,身心兩忘。忽焉甘露自天而降,由泥丸湧出天池,顆顆滾落而下。其露甚暖,其勢甚沖,不由自主,引頸吞之,如同雀卵,甘甜軟美。隨之一陣暖流,由巔頂布向腳心,融和之炁,傳遍周身毛孔。其中蘇綿美暢之情形,妙難盡述。【自注】:丹書云:「若要不老,還精補腦。」實指中樞神經之炁充盈流通,乃為人體健康長壽之保證。中老年人精炁已衰,腦髓轉枯,先須煉精化炁,炁滿自可補腦填髓,恢復青春活力,返還乾健之軀。青少年未婚者則不然,因其陽炁盈滿,毋須煉精化炁,只須存神養性,降下心火,促使腎炁上騰,飛上泥丸,上補腦髓。而後所降之甘露,非常人之唾液,乃由先天真炁資生而來,實為長生大葯,丹經又謂之曰神水,灌溉臟腑,堅固形體,可以接命延齡。道家丹經肥「葯」字寫成「」——「自家水」,即指此也。最好之藥物在人身上,最大之病患在人心中,倘能煉心合道,自得長生妙「」。炁足開關數日之後,便有炁拱脊背之現象,虛極靜篤,入於混沌。忽覺背部發緊,真炁上涌,一路轟鳴,直衝夾脊,暢通無礙。復上奔玉枕,撞之不動,其炁乖乖縮回,蓄勢待發,似乎消失。稍停復現,吼叫上沖,再撞玉枕,一撞而通。飛上崑崙,轟鳴如雷,腦門發麻,震動甚大,舌拄上齶,接下此炁。但覺炁流粗壯,直透脊髓,所到之處拱動劇烈,猶如鑽機通過一般。丹經所述「大葯過關」的「六根震動」之景,即丹田火熾、兩腎湯煎、眼吐金光、耳後風生、身涌鼻搐、腦後鷲鳴等,此時均有發生。在此景象之中,自已四肢如石,神識無主,完全無力抗拒,絲毫不能主事。那時所能讀到的丹經極少,在腦中尚未形成系統的丹道觀念,僅僅得到一點下手功夫,便去興功實踐,以至於內景發生之後,還不知道怎麼回事,其後才明這是「炁足開關」之景。【自注】:此炁足開關之景,乃先天真炁之發動,由脊髓而通關,沖開任督二脈,丹道或謂之「小周天」。與彼氣功家以後天導引之皮下氣通,斷然不可同日而語。先天真炁之發動,必得到達先天境界而後可,這就需要性功圓滿,合乎先天,然後才是元神主事,識神退位,身心無主炁是主,神行而非我行,丹書亦言:「十分好漢,到此無一分主張。」蓋有主張,即落後天也,所謂:「一念之差,天堂地獄。」《高上玉皇心印妙經》曰:「百日功靈。」意謂需要一百天功夫,此則行功兩月,便得開關之景。總結速效之原因:一者在於童體炁足,二者在於性功精純。另外,正因腦中尚未形成系統的丹道觀念,頭腦幹凈,沒有負擔,無心而求之,合於先天,反而易得,得之亦真;相反,倘若事先知道有此內景,先有模式,充塞頭腦,有心求之,落入後天,反而難得,得之易假。所謂求之而不得,不求而自得,相信修證丹道的悟士,亦有類似感受。陽炁開八脈任督二脈打通之後,其他八脈之陽維、陰維、陽蹺、陰蹺、沖、帶諸脈,漸次沖開。皆從自然無為中來,絲毫不假後天意念。每逢自身陽炁旺足之時,易入混沌,其炁便發,自動沖脈,沖開之後,歸於平常。【自注】:任督二脈,為全身百脈之總綱,任督打通,百脈皆通。張紫陽《八脈經》云:「凡人有此八脈,俱屬陰神,閉而不開,惟神仙以陽炁沖開,故能得道。」又云:「八脈者,先天大道之根,一炁之祖。」蓋常人所行十二經絡,修士所循奇經八脈,此人道、仙道徑路之不同也。男子修成不漏精此後每遇陽炁盛滿之候,活子時出現,混沌之中,陽炁發動,不行陽關,自升崑崙。皆自然而然,毋須人為搬運。其中景象頗多,茲舉一例:丁卯年六月二十六日晚上,靜定之際,渾然忘我。忽焉真炁騰發,直衝漕溪(督脈),猶如飛龍,吼吟而起,隆隆作響,升上巔頂。與之同時,出現三顆光珠,接連穿過右、左雙眼,顏色黃里透紅,光彩晶瑩奪目。但覺此炁升騰不已,其時身心無主,從其自然而已。旋頃自停,復歸無物。平日睡卧,內炁自交,陽生之際,時至神知,炁動神隨,即有真炁隆隆,飛升巔頂,兩耳轟鳴,如雷行天。從此再無「道解」之患(即漏精),而獨得清修之樂。【自注】:人體內部之陽炁,總在不斷地生髮,以維持人體之生機。生髮到一定程度,盈滿而溢,就會出現動機,丹家謂之活子時。太陽初升之際,未露太陽,先見陽光,人體之陽升亦然,故陽炁發動伴有光珠出現。關於採取活子時,此中又有中老年與青少年用功之不同:中老年已漏之體,活子時到來,易行人道而走失,惟用有為之法將其勒回,加以采煉封閉之功,補益自身,若用有為之法,必走熟路而有漏;青少年未破之體,活子時到來,外行陽關非熟路,任督已通無陰氣閉塞,清陽之炁自然歸內,沿督上升,不必用後天有為之法也,所謂「不採之采,乃是真采。」從此之後,炁行任督,陽關止閉,而無道解之患,所謂「男子修成不漏精」是也,清修之真義在此。惟須平時注意保持養性,神合先天,方保無失,大道就在平常日用之間也。中老年人修道,需要煉精化炁,補滿三寶,方能返還童體,與青少年純乾之體相匹。青少年命寶未喪,三寶豐滿,本身素質已較中老年大為優越,倘知下手興功,可以省去煉精化炁一著,而直接從煉炁化神入手,獲得較高層次的修為。道之易求,可知矣,修真青年豈不悟耶!大道甚夷丁卯年,開始修習站功,每日堅持,從不間斷,每次至少保持兩個小時,有時四個小時。以之悟證內修,感覺相付。十月二十日晚上八點,吾在全真祖庭白雲觀退居樓習站,面向東方,似看非看,獨立守神,身心若一,虛靈挺拔,松和自然,津液時涌,咽納不已。過了約有一個小時,東方慢慢冒出光華,吾知其為新月初升,沒有在意。但見此光升起,卻非月亮,乃是好幾個碎塊,大小不一,懸在空中,極為明亮。吾仍獨立,見同不見。碎塊在相對靜止中慢慢上升,卻又變成一顆亮星。繼續上升,旁邊又出現一顆小星,亮度稍弱於前星。此時不解,檢驗是否幻覺,揉揉眼睛,再看仍然如此。吾獨立不改,靜以待之。只見兩顆星慢慢上升,復變為長方形的塊狀物,極亮。接著上升,才是一輪月牙。吾平常看到,仍以平常視之,依然獨立下去,直至兩個小時之後收功。此景出現之後數日,更有不可思議之景象發生,但是修道非淑詭幻怪之事,茲略不談。【自注】:舉出這樣一件實例,並非說明自已的功修與眾不同,更不是為了驚駭別人,乃是借事說理。修真途中,可能遇到一些令人費解的特異現象。有些屬於道之變化,出現神奇;有些屬於意識恍惚,便成幻覺;有些屬於境界不同,異於人間;有些屬於人心未定,念動起魔;有些屬於煉意不凈,識神作崇;……種種不一。只要不是肉體感到痛苦的,一般來說都不是壞事,可以不去管他,順其自然即可。同時,這也正是檢驗自已道心的試金石,《老子》曰:「大道甚夷。」只可視為平常,不可以為怪異。如此,自會增長道力,否則的話就是桎梏,就是魔障,《悟真》云:「頂後有光猶是幻,雲生足下未為仙」是也。大妙中黃貴戊辰年正月十九日(丘祖聖誕日),時在嶗山太清宮,臨窗養靜,渾然無我。先覺頂額如有蟻爬,似知非知之中,忽焉腦後如雷轟鳴,一股粗壯炁流,自天降下,直衝「中黃」,透體下行,全身震顫,不由自主。其炁一路嘯聲,直達海底,流溢騰發,散向四肢。但覺周身舒暢,妙不可言,復歸於混沌,其後面部猶熱。【自注】:此炁透「中黃」之景也。中黃,又稱黃中、中道、黃道、正黃、正脈、黃脈、真黃、橐龠、真橐龠等。乃系處於人體之正中大脈(而非沖脈或中脈),而絡通於四肢。因其脈聯絡七門,即天門泥丸、地門尾閭、中門夾脊、前門明堂、後門玉枕、樓門咽喉、房門絳宮等,五臟六腑皆稟焉,故歷代修鍊家多重此脈,且視為不傳之秘。丹經道書談及此脈,亦僅片言隻語,且甚隱晦,往往為人忽視。此乃往聖仙真,一脈心傳。如魏伯陽《周易參同契》:「黃中漸通理,潤澤達肌膚。」《太上黃庭內景經》:「中有真人巾金巾,負甲持符開七門(七門之義見上),此非枝葉卻是根,晝夜思之可長存。」呂祖《敲爻歌》:「玉爐之中文火爍,十二時中惟守一,此時黃道會陰陽,三性元宮無漏泄。」張紫陽《悟真篇》:「先把乾坤為鼎器,次摶烏兔葯來烹,既驅二物歸黃道,爭得金丹不解生。」丘祖《龍門派薪傳百字譜》:「大妙中黃貴,聖體全用功。」……此脈修通,心腎二炁即無阻隔,全體關竅俱開,一炁遍達周身。「先天一炁,自虛無中來。」即在此一道路。丹道或謂之曰「大周天」。真人之息以踵此後,初步體會天地相合之時,人身感覺特別舒適。甚至初步體會到氤氳之景:真炁沿兩腳升騰而上,與心炁交會於中宮,全身舒暢,毛竅開合,天地之炁歸於我身,如沐春光一般快活。另外,感到由朔至望,人之性宮漸趨明朗;由望至晦,人之性體漸歸混沌。【自注】:中黃打通之後,周身關竅皆開,真炁遍達周身,人身之炁始與天地之炁接通。所謂真炁沿兩腳升騰而上,即《莊子》「真人之息以踵」之義也。一般人用外呼吸,最多炁達丹田,非得中黃開通,暢於四肢,胎息內轉,才可至踵。從前做功,皆在肉體腔子裡面摸索,今日方知跳出肉體樊籠,體悟天人關係。若無命功之蛻化,豈有性天之超升。相距悟至「天人合一」,雖不中亦不遠矣。天人合一己巳年六月初一,調至中國道教協會工作,居於北京白雲觀內。自來之後,便體會到更為醇厚的氤氳炁象。平常之際,忽焉有炁循兩腿升騰,直匯中宮。丹田彷彿有股吸引力一般,一直向內吸炁,非平時之由外往裡吸也,乃是由內從外納炁,而且只吸不呼,亦不見其滿。上面有炁隨之入內,上下二炁,交會中宮,如磁吸鐵,相戀相抱,溫和醞釀,氤氳不散。就在二炁相抱的一剎那,呼吸頓止,而人恍然如醉矣。四肢百骸,皆不能動轉,直覺神在炁中,炁包神外,兩相交接,恍惚迴旋。真炁薰蒸,遍達周身,蘇綿快活,妙不可言。全身毛孔盡皆開放,元炁闔辟同乎天地。真炁上蒸,化為甘露,清涼如醴,咽納不已。二炁相交,只在片刻之間,交畢之後,歸於平常。此景每在平常之際發生,忽焉而來,忽焉而去,往來無定,不可追求。其間景象,亦有變化。有時正在看書寫字,忽覺腿部有炁騰起,上交中宮,頓然全身如浮,身輕如蝶,恍惚如在雲空,乃知景到,不敢妄動,任其自交;有時真炁會於中宮,甜蜜非常,津生濃醴,身軟如泥,如醉如痴,手懶得動,口懶得開,直願養此天機,便有無窮快活,非得其炁交透,身體才願活動;有時真炁自腳心升起,兩腿於是格外輕快,便樂意悠情漫步,涵養中宮炁團,任從我行,全不知倦;有時好象身後有炁推動,舉步毫不費力,猶如漫步太虛,縹緲輕舉;有時動作之中,真炁沿兩腿上升,直上夾脊崑崙,蔓延四肢,一路融融,遍傳周身,稍加用意,周身便似火蛇亂竄,聚殲八萬四千毛孔、三百六十骨節所藏之陰神,何等暢快,惟武火不敢多用耳;有時炁來甚速,迅即在中宮抱團結胎,小腹盈滿,靜以養之,呼吸內外開合,全體美快之至;有時感覺混沌,卧以應之,上下二炁,會於中宮,交接甜美,流行全身,暖融暢適,周身太和,太虛與我同體,而我為太虛之主;有時二炁相抱中宮,紐結一處,如同活龍,在內遊動翻滾,動轉升降,美妙非常;有時真炁抱團,丹田暢適美快,其感覺非冷非熱、非寒非燥,一團舒妙之景,形成天然火候,早先以丹田發熱為好兆,今日成為笑談矣。……種種景象,變化萬千,非筆墨所能盡述。時間稍長,觀察天地變化,乃悟我身氤氳之候,正是天地相合之機,及至有形,其景自失。證驗至此,方才領悟何為「天人合一」。【自注】:天地相合之機,乃是天地之炁相交之時,亦為人身氤氳之候,這便是「天人合一」之內景,《陰符經》謂之「天人合發」。常人不察此機,惟修道者不期而獲,此須由真修實證,方能悟之,非字面理解可知。當此之時,天炁下降,地炁上升,二炁相合,氤氳交感,將雨未雨,將雷未雷,在卦為之「地天泰」,古人稱曰「天地氤氳」,天地之造化在乎此也,丹經云:「人身為一小天地。」修道人能夠合乎天地之德,自然可與天地同參造化,吾身氤氳之機,亦合天地氤氳之機。感覺有炁循兩腿升騰者,其實地炁循腿心上升也;有炁自上降入中宮者,其實天炁由頂竅下降也;感覺真炁薰蒸、遍達周身者,其實天地之炁由毛孔而入也。在吾身中,為心炁下降,腎炁上升,氤氳交感,相聚中宮,如同結胎相似,經云:「道胎」,又云:「胎因息生,息因胎住。」其胎順外呼吸而結,結胎之後,外呼吸即斷,化為胎息。丹書所謂之取坎填離、水火既濟、心腎相交、神炁合一、性命合一者此也,道即在斯矣。及至有形,天地無形之炁交已畢,無形生出有形,故其景自失。於此可見,天道、仙道、人道其實一也,皆為陽炁下降,陰炁上升,陰陽交感,氤氳結合,化為甘露,產育新的生機,天地由此而長久,人身由此而長生,夫婦由此而傳代。古人云:「天地之道,造端乎夫婦。及其至也,察乎天地。」得此道則昌,失此道則衰。先天活子時亦且悟得,每當天人合一之景出現,皆是天地之陽炁生髮之時,亦人身之陽炁生髮之時,即「活子時」出現之機,天地之活子時與人身之活子時同步,合成一個活子時。而其氤氳景象,往來無定,久暫不一,隔段時間總會出現一回。其間亦有強弱緩速之不同,感覺強時,必是天地氤氳正濃,萬里和合,其勢浩然,見形亦速,其形亦大;感覺弱時,竟是天地清靜平淡,萬里無雲,其勢和順,見形亦遲,有時無形。其中微妙,多有不可言述者。每遇此時,天地之炁交合,產生新的陽炁,天炁發暖,人身融融,便得毛竅開放,而天地交和之陽炁,循毛孔之闔辟而入於我身。此刻自身陽炁旺盛,活潑圓融,而天地之陽炁,和合心腎二炁,天地人三家相見,和合凝集,氤氳相抱,團聚中宮。其炁交畢,歸於平常,而吾身之精神面貌,則如蟬脫殼,煥然一新。【自注】:天地陽生之活子時,與我身陽生之活子時,二者「陰符」,天人合一之道得矣。因其往來無定,亦可見活子時之「活」也,若不知「活」則容易當面錯過,丹書云:「十二時,皆可為。」非必限定於子時打坐之「死子時」也,丹書亦云:「火候不用時,冬至不在子」。天地之炁,氤氳交感,產生新的陽炁,此陽炁乃至真至純之生炁,即先天清陽之氣,非後天孤陽之氣也。《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生一炁,一炁生天地,天地二炁相交所生之陽炁,謂之「三」,萬物得三,方得長養,人同此機。故《陰符經》云:「天人合發,萬化定基。」天地由此陽炁而發暖,人身亦得毛竅開放,便覺融融,而與天地同其闔辟,天地交合之陽炁,入我身內,所謂「盜天機,奪造化」者此也。而此陽炁,正是常人下生之後,逐於外物,失於虛空之先天生炁,本為自己所有,今且「盜」回(此盜非偷盜之義。乃指反奪,即是把本來屬於自己的東西奪回來),還歸我身。活子時到來,天地所生之清陽之炁,和合心腎二炁,天地人三家相見,氤氳中宮,和合凝集之後,結成一粒黍米,丹家又稱「黃芽」。所謂「黍米」,是言其極精極微,漸漸積累,聚之可結道胎,又名「嬰兒」,《悟真篇》云:「三家相見結嬰兒,嬰兒是一含真炁。經云:「一點落黃庭,戰罷平常。「其炁交畢,歸於平常。此活子時陽動之機,皆平常而來,自然而然,不在人為。前云:「不採之采,乃是真采。」於此更可明其義。故此天人合發之活子時,非彼外腎立舉之活子時也,由此可以分為「先天活子時」與「後天活子時」。先天活子時,在天人合一之時,無形無象,合乎先天,所采者炁也;後天活子時,在外腎立舉之時,有形有象,搬弄後天,所采者精也。先天活子時,採取先天清陽之炁,和合自身陽炁,點化自身陰質,以成就純陽之體,符合天道,可以成丹;後天活子時,採取後天濁陰之精,至多補益自身,自身仍屬陰質,仍然是一團孤陰,不合天道,何以成丹?二者相比,一無為而一有為,一先天而一後天,一無形而一有形,一自然而一勉強,實有雲泥之差,豈可錯認!有些丹書,所云外腎立舉為活子時者,乃是針對中老年人說法。中老年人所謂煉精化炁,是從後天活子時下手,運用周天火候,採取後天,返還先天。這種活子時,一天可能出現好幾次,有雲人體活子時與天地之活子時不可同步者,實指後天活子時也,尚未證悟先天活子時之層次。倘若執著後天活子時,摸索肉體裡面一團陰氣,終竟有壞,落入空亡。歷代成道祖師,多有批駁後天活子時者,如鍾離祖師曾云:「一身四大皆屬陰,莫把陰精裡面尋!」黃元吉先生亦云:「忽見外陽勃舉,便以為陽生葯產,豈知此是後天之知覺為之,凡火激之而動者,何可入葯?」一般說來,青少年純乾未破之體,先天的東西較多,可以直悟先天,採取先天活子時,較為容易;中老年精衰已漏之體,後天氣質較重,需要培補先天,採取先天活子時,才有希望。青少年若不知及時修鍊,貽誤良時,等到老年精炁轉枯,再去下功,金飯碗變成討飯棍,悔之遲矣!此天人合發之活子時,三豐祖師又稱「一身內外陰陽之真消息」,內陰陽者心腎也,外陰陽者天地也,旁門誣指外陰陽為男女,較之後天活子時,又下而下之,何其天謬哉!惟此天人合一之道機,歷代祖師秘而不宣。陳翠虛云:「都緣簡易妙天機,散在丹書不肯泄。」藏諸丹經,隱喻頗多。或曰「玄關一竅」,或曰「玄牝之門」,或曰「真橐龠」,或曰「真鼎爐」,或曰「氤氳」,或曰「闔辟」,或曰「先天一炁」,或曰「無中生有」,或曰「靈藥」,或曰「懷胎」,或曰「外天機」,或曰「夫婦配合」,或曰「采大葯」!……種種不一,迷者自迷,悟者自悟。拳道合一吾於每夜子時,堅持習煉內家拳法,一年四季,從未間斷。正當其時,夜深人靜,萬籟俱寂,神入太虛,感覺每夜行功最為舒適之時,正天地氤氳之時也,亦為人身之活子時,內感外應,若合符契。此時行功,周身不松而自松,不靜而自靜,行拳邁步之間,猶如行雲流水,完全無需後天拙力,皆在自然而然。行到妙處,陽炁溫潤,周身太和,暖融快暢,妙不可言。乃可至於動靜合一,動不知動,靜不知靜,不動而動,不靜而靜,動乎其不得不靜,靜乎其不得不動。交感強處,竟至渾然不動,神形俱化,萬物與我同在,而我與天地為一。通過動功鍊形,將天地人交和之陽炁,運化於周身內外,闔辟周流,散溢四肢,其樂無比,其妙難述。故操內家拳法,可以行炁化欲,以證丹法。曾見博得內家拳法之秘奧者,每言武道同源、拳道合一,初聞似乎難解,今日方知含有內在體認也。【自注】:夜半子時,陰極生陽,靜極生動,陰陽之炁始交,正天地默會之時,亦人身體察內外感應之良機也。正好下功,修道與拳法合為一體。內家拳法,其實修道之動功也,雖曰動功,實為內修,非只運動形體,其實煉神煉炁,故稱「內家」。當初三豐祖師留傳內家拳法,即為輔助修道之用。蓋純動純靜,不合道體,動靜失宜,則有陰陽偏盛之患。故應內外兼修,動靜合一,自可動化周身陽炁,充盈百骸,外固形體,內凝精神。因之常見修丹道者多輔以拳,操內家者多悟以道。道法自然從此之後,功修歸於平常。平時持志虛無,清靜無為,諸般景象,入眼皆空。待到天人合發之機,玄關兆象,先天活子時發生,我身自與天地氤氳之機相合,而與天地同參造化。採取黃芽,積累道炁,順天行事,自然而然。功夫只在頃刻之間,時至神知,水到渠成,不必追求,道自歸身。再看嫩枝抽芽,鮮花怒放,空山鳥語,流泉飛瀑,自然萬象,生機盎然,無一非道之所在。心契於道,足可怡然齊物也。吾自入道,堅持做功多年,保持童體,依法修持,而今明白種種法門盡屬後天,道法自然,不假人為。從此不必拘泥形式,亦無需有心作為,行立坐卧皆可,就在日用平常之際得之,大道何其「易簡」哉!【自注】:功修至此,歸於無為大道。雖曰無為,其實無可不為,《悟真》云:「無為也有功夫在。」《高上玉皇心印妙經》曰:「頃刻而成」,真正功夫就在頃刻之間,無為之中而有為,平常之中出非常。所謂「種種法門盡屬後天」,乃明白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而後證知,未入此層,不可廢棄有為之功。春之炁在肝功達無為,廓然無礙。隨著先天活子時的自然出現,其他景象亦隨之發生。庚午年正月十二日,靜養之中,杳杳冥冥。但覺炁聚丹田,氤氳不散,且在中、下二田之間,來回悠蕩。全身如雪入水,漸漸溶化,體合虛無,混混沌沌。大靜之中,右脅炁盈,伺機欲動,如同待發之師,瞬間真意自注,若得將令,其炁驟發。快似決堤之水,突然迸流,又象萬馬奔騰,勢不可擋。滾滾炁浪,奔流激蕩,波涌全身,震顫肢體。自身六神無主,完全任其所為。沖溢之後,遂而消失,杳無影跡,不見其形。稍歇,右脅之炁復盈,真意隨之一注,再次發動,炁浪滾滾,沖布全身,旋而自止,再次消失。稍歇又發,發後自失。如是數度,炁勢遞減,漸自安定,復歸混沌。翌日早起,天降大雪,是天人合發之驗也,皆在道妙之中矣。【自注】:查此時間,乃為立春(正月九日)之後第三日,正當初春陽炁生髮之候,其炁屬木,在人身為肝(右脅),天人合發,在人身為肝炁動,正其時也。此景過後,天降大雪,應驗其為天人交感之時,即先天活子時。由此可知,先天活子時之發動,不惟與天地交感之機相合,亦與二十四節氣之陰陽變化相應。亦可謂二十四節氣陰陽變化之炁機,亦合天地陰陽交感之炁機也。是知活子時之「活」,活中亦有「定」也。較之先天活子時之天人合一,又開闢了一個新的層次。冬之炁在腎庚午年臘月初四,余回山東看望父母。夜卧靜室,渾然大定。忽焉顛頂神光下盼,足心之炁隨之上朝,上下互感,頓覺天地恍惚,氤氳迴旋。此刻吾仍保持平躺姿勢,寂然不動。只見(神遇而非目視,此時雙目正閉)腳下有兩道黑炁,穿腳心同時上行而來。如同兩條光帶一般,寬窄相同,其光為漆亮之黑色,非晦暗之黑色。兩炁上行,非常明晰,只見雙雙由腿內上行,行至中宮,觸及內臟,頓時如有東西在內抓捏一般,臟器隨之顫躍,既感覺新奇刺癢又不可抗拒。此時六神無主,無力自持,其炁動畢,歸於混沌。【自注】:此時正值隆冬,乃為冬日陽炁萌發之候,冬之炁屬水,在人身為腎,天人合發,在人身為腎炁動。腳心屬腎,故其炁發於腳心(前述中黃之炁已通,暢於四肢,方達腳心)。其炁色黑,正應腎主黑色也。此為先天活子時之發動,合於四季陰陽變化之炁機。可見古人以四季配五行,配五臟,配五色,中有道妙存焉。夏至一陰生辛未年五月初十,上午景生,中宮之炁結團相抱,氤氳不散,蘇綿快活,妙不可言。午後養靜,內炁充盈,甜蜜妙暢,渾然忘我。杳冥之中,真炁騰發,直衝漕溪,飛上崑崙,轟鳴不已。薰蒸升騰,周流不息。此時自身無主,任其升騰。旋頃自止,歸於混沌。【自注】:查五月十一日為夏至,夏至之時,一陰初生,在此之前,為陽之極。陽極必動,故為天地蘊蓄之陽炁發動之機,天人合發,在人身亦為陽炁發動之候。故應於初十日,人身之先天活子時發動。天人合一,時動必發,三豐祖師云:「不差毫髮。」印證丹經吾之內景所談,在別人看來,或許認為又是一家之言。殊不知大道為一,法乃不二,雖其內在景象,因人或有不同,而論及功夫之階次,則乃與古聖仙真所言,印證無差。丹經疑迷之處,至此渙若冰釋,乃知聖真「心傳」,均可一以貫通,默會其意,如與祖師坐而論道。只是各種丹經,多為中老年人說法,且以有為之法居多,青少年不宜削足就履。觀諸各派丹法又有層次高下之不等,若無身心驗證則易誤入迷途。故此,本文為破析其理,直指大道,於隱微處亦有所闡發,秘則揭之,晦則明之,大道為公,善與人同。若此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之妙境,論述詳明者,當推陰符道德、純陽祖師、紫陽祖師、重陽祖師、長春祖師、三豐祖師、黃元吉先生、陳攖寧先生諸真。【自注】:摘引道言祖語如下:《陰符經》:「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天性人也,人心機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天人合發,萬化定基。」「人知其神之神,不知其不神所以神也。」「其盜機也,天下莫能見,莫能知。」「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聖人知其自然之道不可違,因而制之至靜之道。」《道德經》:「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夫物芸芸,各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復命。」「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上德無為,而無以為。」「穀神不死,是為玄牝。玄牝之門,是為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有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內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其物。」「雖名得道,實無所得。」「得悟道者,常清靜矣。」《莊子》:「形全精復,與天為一。天地者,萬物之父母也。和則成體,散則成始。形精不虧,是謂能移。精而又精,反以相天。」「緣督以為徑,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炁也者,虛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極,昏昏默默。無視無聽,抱神以靜,形將自正,必靜必清。無勞汝形,無搖汝精,乃可以長生。目無所見,耳無所聞,心無所知,汝神將守形,形乃長生。慎汝內,閉汝外,多知為敗。我為汝遂於大明之上矣,至彼至陽之原也;為汝入於窈冥之門矣,至彼至陰之原也。天地有官,陰陽有藏,慎守汝身,物將自壯。我守其一,以處其和。」「入無窮之門,以游無極之野。吾與日月參光,吾與天地為常。」「道昭而不道。」「目擊而道存矣,亦不可以容聲矣。」「上與宇宙同體,下與天地精神往來。」《列子》:「體之盈虛消息,皆通於天地,應於萬類,和之於始,和之於終。靜神滅想,生之道也。」《周易參同契》:「上德無為,不以察求;下德為之,其用不休。知白守黑,神明自來。」「乾坤剛柔,配合相包。陽稟陰受,雄雌相須。須以造化,精炁乃舒。」「真人潛深淵,浮游守規中。」《入葯鏡》:「先天炁,後天氣,得之者,常似醉。」「產在坤,種在乾,但至誠,法自然。」「是性命,非神炁,水鄉鉛,只一味。」「真橐龠,真鼎爐,無中有,有中無。」「一日內,十二時,意所到,皆可為。」《呂祖全書》:「不迷性自住,性住炁自回,炁回丹自結。」「自飲長生酒,逍遙誰得知。」「天生一物變三才,交感陰陽結聖胎。」「奧兮最上一乘,乃無作而亦無為。……上德以道全其形,乃純乾之未破。」「一日清閑一日仙,六神和合報平安。丹田有寶休尋道,對境無心莫問禪。」青城丈人:「採補之道,非房中家采陰補陽之事。而系采天地之炁以補我之炁,采天地之精以補我之精,采天地之神以補我之神,因天地之化以造我之化,因天地之命以續我之命。」施肩吾:「天地同一炁,彼此感而通。陽自空中來,抱我主人翁。」《悟真篇》:「道自虛無生一炁,便從一炁產陰陽。陰陽再合成三體,三體重生萬物昌。」「人人本有長生藥,自是愚迷枉擺拋。甘露降時天地合,黃芽生處坎離交。」「南北宗源翻卦象,晨昏火候合天樞。須知大隱居廛市,何必深山守靜孤。」「謾守葯爐看火候,但安神息任天然。群陰剝盡丹成熟,跳出樊籠壽萬年。」「要得穀神常不死,須憑玄牝立根基。真精既返黃金屋,一顆明珠永不離。」「三才相盜食其時,此是神仙道德機。萬化既安諸慮息,百骸俱理證無為。」「安爐立鼎法乾坤,鍛煉精華制魄魂。聚散氤氳成變化,敢將玄妙等閑論。」「恍惚之中尋有象,杳冥之內覓真精。有無從此交相入,未見如何想得成。」「葯逢炁類方成象,道在虛無合自然。一粒靈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饒君了悟真如性,未免拋身還入身。何似更兼修大葯,頓超無漏作真人。」「見之不可用,用之不可見。」重陽祖師:「外三寶不漏,內三寶自合也。始得真人感通,先天之炁自然歸之。……雖然外來,實是內孕。……神仙妙用,只是採取先天真陽之炁,以為金丹之母,點化己身之陰氣,以變化純陽之體。……神形俱妙,與道合真。此皆自然而然,不假一毫作為也。」「內真外應,先天一炁自虛無中來。……自然感合,造化之妙,葯以外來,非假存想。」馬丹陽:「學道者無他,務在養炁而已。夫心液下降,腎炁上升,至於脾,元炁氤氳不散,則丹聚矣。」長春真人:「蓋呼吸久,但覺有一息至於內,久之而並不覺炁急,猶子在母腹時,即為胎息也。但凡人只知吸之在內,不知呼之亦在內,知之則可奪天地之正炁矣。」「天地之炁從鼻入,接著腎中之祖炁,與之混合一運,此人之炁而漸與天地合。」三豐祖師:「上竅陽里真陰,入內金鼎炁海之中,與下竅真陰配合。……其先後二炁一合,則坎離自交,魂魄混合,神炁凝結,胎息自定,每日如外夫婦交情美快。……喉息倒回元海,則外陽自然入內,真火自然上沖,渾身蘇軟,美快無窮,腹內如活龍動轉升降,一日有數十樣變化。……臍腹如孕婦人一般,卻不是有胎形象,不過是炁滿精盈神全而已。如果三全,則真火鍛煉,調神煉虛,大丈夫功成名遂之時也。」「修行人性不迷塵事,則炁自回,將見二炁升降於中宮,陰陽配合于丹鼎。忽覺腎中一縷熱炁,上衝心府,情來歸性,如夫婦配合,如痴如醉,二炁氤氳,結成丹質。而炁穴中水火相交,循環不已,則神馭炁,炁留形,不必雜術自長生。」「人身現成放著兩個真消息,與外天地日月同體,不差毫髮。是天地乃萬物之最大者,人為萬物中最靈者,天地不過是個大人,人不過是個小天地,所以人身造化同天地。誰能醒悟人人有個通天竅?人人有一味長生不老葯?人人有個煉丹爐?人人有個上天梯?人人有個人不識?」「一陽內生,方可奪外天機。」黃元吉先生:「學者下手之初,必要先將此心放得活活潑潑,托諸於穆之天,游於太虛之表,始能內伏一身鉛汞,外盜天地之元陽。久之神自凝而息自調,只覺丹田一點神息,渾浩流轉,似有若無,我於此守之照之,有如貓之捕鼠,兔之逢鷹,一心顧提,不許外游。自然內感外應,覺天地之元炁,流行於一身內外,而無有休息也。」「神炁混合,心息相依,其身體內外,泰然融然,有蘇軟如綿之意,此即炁生之兆也。但此炁生時,即玄關竅開時。古云:陽炁始生,此身自然壁立,如岩石之峙高山,此心自然凝定,如秋月之澄潭水,泄泄融融,其妙有不可得而擬議者。故古云:奇哉怪哉,玄關頓變了,似婦人受胎,呼吸偶然斷,身心樂容腮,神炁真混合,萬竅千脈開。蓋此時有不知神之入炁,炁之入神者,然又非全無事也,不過杳冥之極,有此光景耳。寂寂中自然惺惺,舉凡身內身外,略有微動之機,無不及覺。」「內葯,吾身之元炁也;外葯,即太虛之元炁也。此殆不增不減,隨在自如,但非內照內養有功,必不能招回外來之葯。……內之元陽發,外之元炁自蓬蓬勃勃,包裹一身,渾不知天地人我,此殆內外合一,盜得天地靈陽,歸還於我形身之內,久之則鍊形而化炁。所謂神仙無別法,只是此炁充滿一身內外焉耳。」「從無知無覺時,是純乎天不雜以人,忽焉有知有覺處,是純乎人亦不離乎天,故曰天人合發。如此天人合一,始是真陽,可以為丹母者。」陳攖寧先生:「借身內之元炁,以招攝虛空之精神。則自有生以來,歷年損失之精神,皆可還歸於我身,何患老乎!」「北派清靜,但不是專靠打坐就能成功,外界資助,當然不可少,卻是從虛空中尋求,不是在人身上討便宜。」「所謂玄關一竅者,學者當於內外相感、天人合發處求之,此是實語,不是喻言。」「修仙者,貴在搜積虛空中清靈之炁於身中,然後將吾人之神與此炁配合而修養之,為時既久,則神炁打成一片,而大丹始成。」
推薦閱讀:

中華民俗 - 羌族
中華名硯-----端硯[50P]
中華元素再度震驚世界!
中華命理--- 六十花甲人生催吉助旺絕招 (1)
傳承傳統節日文化 弘揚中華民族精神

TAG:道家 | 中華 | 修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