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的占卜法门——占察善恶业报经讲解

占察善恶业报经讲解作者:梦参老和尚捐献人:ssmd占察善恶业报经讲解(新)梦参老和尚卷上在讲《占察善恶业报经》之前,我先和大家一起漫谈,漫谈就是随便跟大家谈谈。想谈什么呢?第一,你为什么要出家?出家做什么?第二,你为什么要听经?听经学经做什么?我讲这两点的涵义,就是要让大家明白佛为什么要讲经。我们在社会上听好多人谈论:“佛说的法都是矛盾的,一会讲有,一会讲空,时而说生死涅槃,时而说一切法都不存在,既然是空还说法干什么?”他们感到莫名其妙,甚至我们佛弟子也有这些疑问。还有的说我们清规戒律太多,出家了,无所适从,不知道如何做才好,举手投足,点头哈腰都犯过,我不信佛不是还好一点吗?这不只是在佛学院或某个寺院听到这些说法,可以说在社会上随时会听到此类问题,你必须得知道原因。怎样知道呢?就必须通过听经、学习,从佛说的法里寻找答案,去解除己疑和他疑。我在台湾就有弟子问我:“现在你们出家人一年要吸收好几百亿资金,钱一到手里就冻结起来了,不流通了,这对社会是一害。”听到此话,我就非常地痛心。我们有的寺庙修的是万人大殿,万人禅堂,这会给社会造成影响。以此事我就联想到历史上三武灭佛的情况。我们每日的祈祷——“国泰民安”,所做的善事功德回向给他们消灾免难。可是这样的祈祷回向他们不理解,在不理解的情况下就产生误解,所以我们越发达时,社会上给我们的障碍就越多。我们出家人怎样来消除这些疑惑障碍呢?大家都读过《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吧?在经文里就说佛托钵乞食回来,食竟洗脚,拿草敷座而坐,坐著与大家谈,随比丘们发问,当时在会的须菩提就提出问题,他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随所问善意解答:“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又如佛在成道之后,到鹿野苑度五比丘,也是坐著跟他们谈话,从谈话中让他们懂得道理,明理后,心中才无疑惑,才能按著道理去做。大家学佛法就是要明理去惑,怎样能使我们明理去惑呢?说到这里,就是要让大家明白这个道理,佛为什么要讲经,我们为什么要听经?佛说法时,以种种方便善巧来告诉我们身、口、意怎样去做、去行,佛亲口所宣的戒律,就是指出了我们该做与不该做的,佛悲心流出的戒法是保护我们的身口意三业清净,三业清净不造业,六道轮回跟我们就没有关系,一定要懂得这个道理,佛为什么要说法?我们为什么要学法?这就是关系到你为什么要出家?出家是为什么?我发现我们发心出家的道友,只是一个好乐心,不是以信心出家,连我在内,也还没有信心。大家听了这话一定会感到很诧异,出家了,做了比丘比丘尼,这样精进学习,又守规矩,还没有信心?现在我就问问大家,你相信自己是释迦牟尼佛,是文殊菩萨吗?你相信过吗?如果没有相信过,你就没有信心。信心是信你自己的心,相信你自己就是佛,跟佛无二无别。相信自己是佛,不是随便乱说的,《华严经》上曾多次重复这样说的。觉林菩萨赞叹佛功德的时候说:“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我们做佛事的时候,晚殿就有这句话,大家都念过,你有没有相信你自己的心,如果不相信你自己的心,你成佛无望。你相信你自己的心是佛,你就要看看自己的心里想什么?口里说什么?身体做什么?是不是佛所想、所说、所做?看到自己身口意三业全不是。但是我们这个心一定要相信自己与佛无二无别。佛者,觉也,觉者就是光明义,光明就是遍照。就是说我们的心是遍照的,这是理上说。若从事上说,我们造了很多的业,与心相反的业,不顺著心去做,就产生许多妄想颠倒。大家细心地思维、观察一下你自己的心,怎样使自己的心与佛心相应,产生信己是佛的信心。若过去你没有信心的,我现在劝大家发心,所谓发菩提心者,就是信我的心,就是觉悟,就能成佛,你发了菩提心,行的是菩萨道,就是成就佛果的道。所以说,拜佛,拜观世音菩萨、地藏王菩萨、文殊、普贤,其实是拜自己。下面我们给大家讲个故事,可以使大家明白这个道理。有一次,苏东坡跟佛印禅师到寺庙去旅游,苏东坡看见观世音菩萨拿串念珠,他就问佛印禅师说:“观世音菩萨为什么还拿念珠,念什么啊?是念佛还是念菩萨?”禅师说:“没有呀!观世音菩萨是在念观世音菩萨啊!”苏东坡就很奇怪,他说:“观世音菩萨还念观世音菩萨?这个道理我们不明白。”佛印禅师说:“你自己想想,我不给你说这个问题。”走了一段路,苏东坡说:“哦,我明白了。”佛印禅师就问:“你明白什么了?”“求人不如求己呀!”求人不如求己,因此你要相信自己的心,使自己的心放出光明的觉悟。我现在教给你们一个最殊胜的法门——就是照顾你自己的心。从早上一醒一直到晚上睡觉,你都要观看自己一天的心在想什么。由心做主宰,支配你的身口。像我们现在住在五台山,要修文殊法,心应与文殊菩萨相应,“文殊如何行为,愿我行为亦如是。”就是文殊菩萨怎样发愿,如何去行,我也如此发愿去行。在修行中,我们自从受了三皈依之后,每天一睁开眼,就要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最少念十声。晚上上床要睡着时,也提起正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就这样二十四小时相续的连续,能够做到这一步,就不得了啦。我对每个受三皈依的弟子,我都要嘱托他们,你皈依的是一切佛、一切法、一切僧。我只是代表相,因为现在有很多人起偏执着,认为皈依这位师父,就不能再皈依别的师父,这是极端错的,是灭三宝的。讲经说法也如此,不能讲这部经就说这部经好,说其他经不好,这就造了谤法的过。不能执着于哪一部经,佛在《金刚经》里有讲:“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无论大乘、小乘、显宗、密宗都是佛法,皆随众生的机而说,不能互谤。所以我们一天当中,按佛教的教理做,在我们心里观想问题的时候,修行的时候,一定要圆融。要圆融就得有智慧,要想得到智慧,就要学习观照。《心经》第一个字就是“观”,“观”就是思维修,思维修就是禅定,也叫三昧耶。你修行能进入三昧耶的时候,你做事情就熟练善巧了,这就叫三昧。观世音菩萨修的三昧就是观,他观得非常自在,观一切事物是假,随顺众生行大悲心,众生又是真的,放得下,提得起,观世音菩萨用的是深般若,用甚深的智慧来观照,所以观一切法都不存在,是幻有。但又随顺一切法来利益众生。我们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对不对呢?是最简捷的。有人却问我:“老和尚,我看你没念阿弥陀佛,只念地藏王菩萨。”我说:“我想下地狱呀,我就念地藏王菩萨。”他说:“念地藏王菩萨不能生极乐世界。”我问他说:“念地藏王菩萨不能生极乐世界?”你看看《大集十轮经》,经中说到地藏王菩萨引导一切众生,只要信他、念他、礼敬他,你发愿求十方国界一切净土,他都送你去。难道念地藏菩萨不能生极乐世界吗?岂但地藏法门,随便任何法门,一微尘,一草一木,无非华严境界,大家可以观想观想,我说这些就是告诉大家要观照好自己的心。也就是我最初讲的“求人不如求己”,谁也不能加持你让你成佛,谁也不能替你消业障,业障得自己消,成佛要自己修。究竟有没有业障,业障是什么样子?如有人病得很厉害,人痛苦很多,有的人出家障碍很大,有的人出家之后在一个道场里住,他总是看不惯,这也不顺心,那也不随意。总是不满意,总感觉很多事对不起自己,从来没有观想过,自己付出了多少,自己怎样对待人家的。没有想到众生的苦,世界上那么多灾难,生活那么艰苦。我们现在住在这里世事不操心,但你有没有想到那些受苦的人?有没有想到那些在冬天风雪当中去奔波的人?他们不一样是人吗?他们如此的遭遇,这就叫业障。你的业跟他的业不同,你在积福,他在造业,业果一定会成的。业不可转变,业果要是决定性的,不能转变的话,我们信佛、出家、修道又有什么用呢?信佛就没有意义了,我信也要受,不信也要受。业果要是不成,能转变,那就没有善恶因果了!都是假的,固定不了,这又违背因果律。所以现在要讲《占察善恶业报经》,现在跟大家说,是要你学的时候认识到上面的问题。我用比喻来解释,比如两种水,一种开水,一种冷水,二水相投如果热水多,冷水就变成热水,如果冷水多,热水少,热水就变成冷水。业果的有和没有,就象两种水相投一样。如果我们现在发心,勇猛精进的修行,你虽然有业障,由你自己转变,再加上大众僧的力量,诸佛菩萨的加持力,你业果也就转变了,重者能够转轻,轻者能够消失。如果我们不明白,信的力量不够,你可以问问地藏菩萨,占察一下你的善业重,还是恶业重。因此要学《占察善恶业报经》,这是一个最方便的法门。坚净信菩萨请示佛,他说:“在末法众生怀疑心重,又没有智慧,有很多的问题自己没办法解决,佛您是一切智人,请方便说法,让众生能解决怀疑。”佛就非常赞叹坚净信菩萨说:“你问这个问题太好太及时了,我们这个会中有一位地藏菩萨,你去问他吧!”坚净信菩萨就问:“佛是一切智人,为什么佛不说,而让我去请问地藏菩萨呢?”佛就赞叹地藏菩萨的功德。佛也没说原因,为什么佛不说?大家知道,佛制的戒不许邪命自活,看相、算命、打卦、求签、问卜、这些是不可以的,大菩萨是真正持戒的,没有破戒的,只是他方便善巧引一切众生进入菩萨道,发菩提心,因此坚净信菩萨请示地藏菩萨,地藏菩萨才说的占察相法。学《占察经》的目的,是为了让你进入一实境界,使你的心能够真正的跟诸佛的心相应和诸大菩萨的心是一个,心能达到这样,就进入一实境界。要达到这种境界,就得修定慧,修定慧的时候,障碍很多,要想找明师指导也很困难,怎么办呢?就用占察轮占察。占察轮相有一百八十九种,为什么是一百八十九呢?因为每一个众生都具足十八界:六根、六识、六尘。这十八再加上过去、未来、现在,再加一念成十,就成一百八十八,再加一个根本无明,就是一百八十九,这些轮相是表法的。你从哪道来的,今生能出家,能够做比丘、比丘尼,那不要问了,你是从善道来的。善道的深厚你没办法测知,你自己不知道从哪个善道来的,过去你有没有闻过大乘法,有没有当过和尚、当过比丘尼,你可以占。有些道友跟我反映,他用占察轮总是不相应。我说有两种:一种业障重,一种是不至心。怎样算是不至心?地藏菩萨教我们用占察轮来占察相法,用的时候不是像算命、打卦,你得先拜。第一拜,礼十方诸佛;第二拜,礼十方尊法;第三拜,礼十方贤圣僧。完了,再礼我地藏菩萨,礼地藏菩萨一拜,还得念一千遍地藏圣号,拜念完了,这才能用占察轮。用的时候,你问的本来是看病,它说你今天出门不好,这就是所问非所答,叫不相应。不相应怎么办呢?再从头拜,从头念,再占,有三次、五次、十次都不相应,就是你心不够至诚。不要灰心再继续拜念,等你至心拜到了,你问什么,求什么,就答覆你什么。只要第一次相应了,以后就容易相应,但你不能起邪见,求与道不相应的事。就是说要求地藏菩萨加持一心向道,这样在你用占察轮的时候就是相应的。也有人问我说:“老法师,你用过几次?”我说:“对不起,我没用过。”他说:“你自己教人家用,你为什么不用呢?”我说:“你们有怀疑,我没怀疑,不怀疑我用不著问。”为什么有怀疑呢?十根本烦恼:贪、瞋、痴、慢、疑、身、边、邪、见、戒。疑本身就是。因为我相信诸佛菩萨,相信经上的教导,你要想求什么,这里都有,要有怀疑就拿佛经对照。大家知道,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时候,最初参文殊菩萨就入了信位,他闻不生疑。他不像我们见到大德问一问就走了,而大德所说的法门一点也没进入。善财童子不是这样,他从见到第一个善知识闻了法之后,到第二个善知识时,已经把第一个善知识所说的法完全证得了,所以即生成佛。因此大家要知道学佛的,不是做学问的佛学,也不是佛教。佛教是讲注重形式的,修庙、建塔、穿衣服、乃至吃饭,行住坐卧都有个形式,这叫佛教。佛学,三藏十二部,在社会上各个大学现在都有一个科,学佛学的,他们作为科学来研究,这不算是佛的。学佛,佛是怎么做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口里是怎么说的?他身体所行的是什么?那么就像佛一样的,这是真正学佛的人。所以一个学佛的人,一定要发菩提心,行菩萨道,信心百倍成就佛果,并且把功德都回施供养给一切众生。如果用这种心情学经,一定能够得到收获的,收获的多少,那要看你付出的多少。有位居士问我说:“我们在办公室成就事业,挣钱养家,供养三宝,求福求慧,我们是最辛苦的。”他说:“师父住在庙里,什么事都不干就修行,师父们是最幸福的了。”我问他:“你羡慕吗?”他说:“很羡慕。”我说:“你放下公司去出家吧?”他说:“做不到。”我说:“师父们能做到,就这一点他的幸福是应该的,你的受苦也是应该的。”这是第一种说法。第二种说法,就是不管他理解不理解,我们都给他回向。我曾经跟我几个弟子说,统计了一下飞机失事,调查了有好多三宝弟子都没有遇难,难道这不是佛菩萨加持?就像我自己来朝好几次五台山,我从来上不去北台,我感觉业障很重,我就跟宏觉法师说:“我们到庙里去修了个法,这回就上了五台。”这回朝五台非常地顺利,到临最后朝完南台下来的时候,天突然变了,暴雨来了,我说:“这回让你认识认识,你得到福报还不知道。”五台山的气候,看着大太阳,说下雨马上就下。到台下天又晴了,这就是加持,就叫不可思议。在这个世界,现在环境很恶劣,大家能在这里安心修道,你不是前生修的吗?所以我们应把自己新修的善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使众生得到佛菩萨的加持,无有灾难。有些道友说:“我魔障很重。”我说:“魔现在还不会找你,你都是他的子孙,他找你干什么?”你要能感到魔来了,得有一定的道力,你要出三界了,要脱离他的掌握了,他才会找你,现在还在他的掌握中,他理你干什么?他没那个精神来跟你费事,他不会找你的,你不要担心,除非你功力到了,才感到天魔来化现各种形象来试探你。赶紧地修行,到时候自然有护法,有大菩萨加持你。因此大家在读到《占察善恶业报经》,学习的时候要观想,佛为什么要讲经?佛如果不讲经,我们就不知道我们出离三界的方法。我们为什么要讲经?就是要出离苦海,但是我们也不忘众生,让一切众生都出离苦海。学经不是听人家讲讲,自己念念、看看就算完事了。还要修观、思维,经过你自己思想过滤,把你杂染的、污浊的渣滓都滤出去,剩下清净的,你才能够清净。学法之前必须有所准备,得发愿,不要认为学《占察善恶业报经》就是得了神通了,你没有,是地藏菩萨给你的。可不可以帮助别人呢?可以。就用这个利益众生,但是你不可以要求供养,决不要收红包。可以用它来利益众生,但是他所求的是非法,是伤害别人的利益,损害别的众生,都叫非法,不是地藏菩萨的愿。地藏菩萨不舍一个众生的,大慈悲心是平等的。因此在你学经过程当中,在你用占察轮时,你一定得建立这个思想,前半部的目的是为了后半部,一定要修定、修慧。心住念纯,念能够纯就是智慧,心住能定,定慧均等,一实境界显现,《占察善恶业报经》的下半部,具体就是这样。大家学习《占察善恶业报经》,要好好地学习、要发愿。发地藏菩萨的大愿,要行普贤的大行,要行观世音菩萨的大悲,要行文殊菩萨的大智,一念之间都具足,所以你把你的念头看好,不让它放逸,不管你做什么,念就住到什么上去,这就叫念住。念住了,住才能纯,才能清净。我没讲以前大家回想一下,你们有没有这样住过你的念?每个人一天都想过什么?打了好多主意,颠倒梦想有好多,心念像微尘似的,一会儿起,一会儿灭,旧的灭,新的又生,无穷无尽。但是你在寺庙,在三宝的加持下,这个念头好的多,坏的少;在社会上坏的多、好的少,总是想些损人利己的事。我没有起损人那念头,你多得了,别人就少得,明白这个道理,应当想到物质是有限的,它会尽的,世间人没有这个想法,但是我们学佛的人一定要有这个想法。大家想想看:为什么现在地球会有这么多灾害?地水火风四大都成了灾害。地震就是地大,水大就是水灾。这次我们从九华山到南京,早下来一天,如果晚下来一天,现在在九华山都出不来啦,路全冲毁了。现在江西也很紧张。美国的风灾特别多,尽是龙卷风,上千年的树,几个人都搂不过来,风一过就把它吹翻了,树的须根在上头,枝桠都砸碎了,扎到底下。现在那个地方摆著上万部旅行汽车,一辆汽车一家人,临时盖来不及,一辆旅行车里头就可以住一家人,暂时避难。我们研究这个灾害的来源,大家想想,这个地球不会再长了,但是每天在地球里要掏出好多东西,多少亿吨,如钢铁、石油。如唐山大地震的原因,不就是挖了几百年煤,不科学的挖法,唐山大地震是地陷,灾害的原因就是这样,自作业,自作业又怪谁呢?现在还在挖,挖的整个地球面貌改变,过去冷的现在不大冷了,过去不冷的,现在又特冷了。人心颠倒了,地也颠倒。有些人说世界上贫富不均,寿命也不均,好像很不平等。我是这样讲的,自己作的自己受,有什么不平等的。大家都知道我住了几十年监狱,我从来没想过不平等,也没抱怨,也没想到有谁害我,是自己害的自己,没有这个业你不会来的。我曾经在美国问过很多的弟子,我说:“纽约有没有监狱?”他说:“有呀!”我问:“你住过嘛?”他说:“没住过。”我说:“去过嘛?”他说:“我到那地方去干什么!”我说:“它有等于没有,对你来说简直没有,因为你没那个业。”去的都有业,除了大菩萨。像地藏菩萨在地狱,他没有那个业,他是为度众生而示现的,他也没有住在地狱度众生,也没有地狱相。文殊、普贤、观音、地藏这些大菩萨度众生的时候,他若有众生相,早不成为大菩萨了,自己就苦死了。我们发菩提心,菩提心的涵义,第一要有出离心,这个世界好苦,再也不来。有了出离心,你自己清净了,你的六亲眷属有缘人谁度呢?你要想不度众生是成不了佛的,没有不度众生的佛,要有出离心使自己不贪著,能够放下。第二个具有大悲心,发大悲心、发菩提心、发般若心的人,是有智慧的,他不会堕入爱见的大悲中,又能不舍离众生。释迦牟尼佛成佛该离开了吧!没有,《地藏经》的第二品,佛就跟地藏菩萨说了,不是以佛身在这个世界度众生,其它什么身都示现。不会远离众生的,就连地藏、观音都是释迦牟尼佛的化身。一定要如是相信,这就是相信你的心,跟诸佛无二无别,也有这么多的化身。你动一个妄念一个化身,动一个妄念一个化身,但你的化身都是业障。当你拜佛、念佛,这个念头的化身就是好的。大家都读过《梵网经》吧?“一华百亿国,一国一释迦。”但是卢舍那佛千叶莲华,一个莲华就有一个释迦牟尼佛,这叫大叶,有一千亿释迦,一释迦又化千百亿释迦。所以大家从现在起开始注意你的心念。学法时,学哪一法,心念就住在哪一法,要全心投入。至于念住,念住不是我们坐这儿不动,入定叫念住。念住是随一切事物,做哪件事就住在哪件事上。诸大菩萨利益众生时,他的念就住在利益众生上。一定要注重心念。拜释迦牟尼、诸佛菩萨的时候,一定知道是拜自己,心念常作这样观想。求人不如求己,求这个加持,那个加持,你自己如果不能跟他沟通,他没办法加持你。那些大菩萨都想加持你立地成佛,办不到啊,为什么呢?因为你自己不加持自己。如果自己不加持自己,我们就跟诸佛菩萨沟通不了,所以一定要发菩提心,发利益众生心,以这个心来学佛求法,这是我们学佛听经的目的。诸佛菩萨讲经的目的,就是度一切众生成佛,劝一切众生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度众生。但是,大家知道,佛有三不能:一不能、无缘难度,没有缘度不了他;二不能、众生度不尽。佛菩萨发大愿,众生度尽,这只是他的想法,他的愿力,事实是做不到的。但理上可以,理上他度众生而无众生相。当你没有修成就的时候,把一切事物作虚假观,但观想不上,因此大家一定要学会观。等到你会观时,修行就有了一定的程度了,但是你也不能够把众生都度尽。因为教给众生出离的方法,他不依照你的方法做,佛也没办法。他与你无缘,你说的法,他不会接受的。三不能、使众生业尽。佛不能代众生消业,只能告诉你方法,让你去消业,不能代替你把业障消了。佛怎么能代呢!当你念佛的名号求他,佛怎么做,你也怎么做,佛就代替了,因为你很听话。现在我们这些弟子很不听话,总是跟佛的意愿不同,乃至于相反地对待,自己想一些法门,业又怎能消呢?我们有些道友错误的理解,以为盘腿打坐到没人的地方闭关,什么也听不见这才是修行,他不知道吃饭、穿衣,乃至上殿、过堂、接人待物都在修行。随便你哪一行,哪一业。只要主导你的是菩提心,利益众生心,就是修行。有人这样问我:“老法师,宰大牛的,也是善业吗?”我说:“是善业,要看他怎么样用心。”如果他说,你们堕落畜生,死是免不了的,我现在送你们上西天。念著往生咒,念著阿弥陀佛,念著别再到这个世间来了。我杀一个送走一个,杀一个送走一个,不从中取利,也不吃他们的肉,是送它们到极乐世界去。如果纯正的念头是这样,你杀生的时候是在行菩萨道,是在利益成就众生。如是你杀一个取利,那就造业了,要还命债的。大菩萨杀完了还要还命债吗?“要还的。”怎么还法,给它念经、念咒。你把它杀了,跟它就结缘了,不论结什么缘,只要有缘,我就度你,屠户也是这样,如果不善用心的,业缘果报就相反了,会用心的,把坏事变成好事;不善用心的,把好事变成坏事。如果你在庙里吃著十方供养,一天妄想纷飞,看著你是在修行,实际是造业。“地狱门前僧道多。”虽然这是污蔑我们的话,但是我们想想“常住一粒米,重如须弥山,如还不了道,披毛戴角还。”这话是警惕我们的。大家不要生恐惧,认为自己要下地狱了,不要想地狱,地狱本来没有,是你造恶业才有的。要知道佛说法是圆融无碍的,不要只局限于一句话,否则都是矛盾的。人生就是在矛盾中生活,有时候和解了,有时候又矛盾起来。和解是在某种形式逼迫著,必须得和解,世法如是,出世间法也如是。在这个道场里,大家都这么修行,你想例外办不到,逼迫你必须得跟大家一样。因此,我说这话的涵义就是在你学法的时候,要善于学,要会学。善用其心,每天观照起些什么念头,你用上一个七试试看心念起了些什么?不好的马上止住,你就入了菩萨的信住。现在我们还有男女相、老少相、好坏相、是非相,那些非法的相太多。你坐汽车、飞机时,上面有好多个男人,你们比丘、比丘尼坐汽车犯不犯戒?你坐不坐?你如何来统一这个矛盾?这些问题会遇到的。大家随时注重你的心念。你要是坐在汽车上,或在飞机上,念几声佛,好了,跟我有缘,我要成佛时,都度你们,管他男女老少。男女相是个人分别的,你心里坦荡荡的,什么男的、女的,都是假相,没有真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时时作如是观。今天漫谈,说到这里,目的是让大家在听《占察善恶业报经》时有个前方便的思想准备,切不可误入歧途。要诚心发个好愿,为担负起利生的事业,大家来共同努力!《占察善恶业报经》这部经不晓得大家有没有听过?我开始讲这部经是在纽约,其中有很多人连这部经的名字都没听到过。这部经以前没有人讲过,自从佛法传入东土,在当时禅宗立地成佛的法门又非常盛行,所以很少听过这部经。可是为什么我要讲《占察善恶业报经》呢?这个因缘也有早的,也有近的,也就是一切诸法都是有缘起的。释迦牟尼佛没有提倡讲《占察善恶业报经》,只制了戒律,医卜占相、算命打卦,这些是属于邪命,出家人不允许做的。而《占察善恶业报经》中的“占察”,占就是占卜、算卦。这又怎么解释呢?得先说这部经的缘由。因为坚净信菩萨在一次法会当中请问佛:“佛啊,您不久就要入涅槃了,您入涅槃之后,这个世界的众生苦难就更深重,更苦的了。特别在从像法转到末法,众生没有善根,业障深重,而且邪知邪见邪说横行,要令一切众生生起信心非常困难,佛可不可以用一种特殊的法门,让一切众生能生起信心、生起善根。”佛非常赞叹坚净信菩萨说:“你问的太好、太及时了,但是我不给你讲,找一个人给你讲。在这次法会当中,有位地藏菩萨摩诃萨,你去请问他。”坚净信菩萨心里马上就产生怀疑。他说:“佛是一切智者,为什么佛不说,让我去找地藏菩萨,这是什么意思?”佛当然知道坚净信菩萨的心念。于是,佛就种种赞叹地藏王菩萨的功德,使坚净信菩萨相信地藏菩萨有微妙的法门。地藏菩萨也应坚净信菩萨所请,说了《占察善恶业报经》。凡是在法会说法者,有佛在座证明,都叫佛说。这部经是地藏菩萨说的,但是佛在座印可了。每一个法会都是以佛为主。但是此会是以谁为法主?此经是以地藏菩萨为法主,分上下两卷,从事理两方面对众生来讲的这部经,大家都懂得这个道理了。这部经的上半部是约事说的,就是人间所有的日常生活中的事。你生活在世间上,接触很多事,也接触很多人,在人、事当中,你不明白怎么做是对的,于是在你怀疑当中就可以占察,怎么做才是对的。这是就事来讲,在理上就不同了。下半部是约理来讲的,在你修行过程当中,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如何能成道证得佛果,那就深了。必须要修定慧,我们很难进入定中用智慧来观照,那就用上半部的方法来解决下半部的问题。如在你修定、修慧这两种观的时候,遇到障碍,或者是看一些现象是善是恶,分不清楚,你就用占察轮来占,它会告诉你的。而地藏菩萨所说的《占察善恶业报经》就是为了帮助我们解决这些困惑,并且纯粹为了生死,证得涅槃果而说的。但是要引诱一切苦难的众生,让他能够进入佛门,走上了脱生死的正途,就要用此方便法门来迎合其心,来摄受他们。为什么佛不说呢?因为佛已经制过戒了。一切法有利的一面,就同时存在有害的一面。如果学了这个法门,利用有害的一面,诓惑众生,炫耀神通,甚至于谋取暴利,就是害的一面,不是修道者所应为的,所以佛不说,就让坚净信菩萨去请地藏菩萨说。也就是地藏菩萨亲自深入说的《大集十轮经》、《占察善恶业报经》、《地藏经》,这就是《地藏三经》。《占察善恶业报经》这部经也是跟其它的经一样的。讲完了,坚净信菩萨就请问佛,“这部经该叫什么法门?”佛说:“根聚法门。”根聚,即根尘识相聚,通俗的讲,就是把六根、六尘、六识和善和恶聚集在一起,使知其善恶的份量,这就是这部经远的来源。近的来源呢?弘一法师弘扬《占察善恶业报经》,在明末的时候,蒲益大师也极力的弘扬此经。在末法时代地藏法门,对娑婆世界的众生摄受力最大,缘最深。众生都怕地狱,怕三途的苦难。当我们闻到地藏菩萨名字,念地藏菩萨圣号,闻到三经任何一经名,可以免除地狱的痛苦,使众生不再流转三途。有些人认为《占察善恶业报经》是小乘法,算命、打卦的,这是错误的理解,经文里有证明不是小乘法。前半部说世间上事,后半部完全是华严义。跟《华严经》、《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十地经论》及很多经论相符合的。而且学法的时候,法也没有大也没有小,众生的根器小了,他学的就是小法。大根器看一切法都是圆融无碍的,看一切人都是菩萨,如果你看一切人都是菩萨,说明你就是菩萨,因为你是用菩萨眼来观一切的。学大乘法或者求生极乐世界的,不大同意弘扬《占察善恶业报经》。我说你占察占察,看能不能生到极乐世界,哪条道走不通,是何障碍?您明白了后,加功努力修行,帮助你扫除去极乐世界道中的障碍,这不是更好吗?因此在日常生活当中,你要摆脱很多痛苦、危难、忧恼,自己没办法,那你就占察一下,地藏王菩萨就会告诉你并且帮助你。你要发愿,在发愿的同时,还应当拜《占察忏》。这个忏法跟其它的忏是相同的,只是回向和要求有些不一样,若没有得戒,想求得戒,你把地藏像供上至诚地拜占察忏法,占时轮相清净了,地藏王菩萨给你受戒也就得戒了。明末蕅益大师他认为,在南阎浮提要想找五位清净比丘做他的戒师,是找不到的。他就在《大藏经》找到了《占察善恶业报经》。经中讲:“如果拜这个忏法,用占察轮占三业清净了,那你就得戒了,你就是比丘。地藏菩萨给你受菩萨戒也如是。”因此蕅益大师拜《占察忏》,他得戒了。但是他不会做占察轮,他用捻阄来看是否清净,或者还有馀业。用捻阄的办法与《占察经》还是不相符合的,因为占察轮相当中会有很多变化。后弘一法师弘扬《占察经》地藏法门,我请他做了占察轮。占察轮是有一定尺寸的,做时要符合地藏王菩萨所说的尺寸标准才行。这部经的当机众是坚净信菩萨摩诃萨。古来称赞诸大菩萨的时候,都是依他的德立名的,是坚固清净的信心,永不退失,这是修得的。他想让一切众生都像他一样的,也得到坚固的信心,永远不退,所以请求佛说。因此我们学这部经的时候一定要学习坚净信菩萨,使我们的信心坚定、清净、无染。我不知道,诸位菩萨如何,我是随进随退,精进勇猛不够,经常有问号,有怀疑。我们那时候要想亲近、依靠善知识是很难的,有了疑问也很难请教到善知识。就像过去弘一法师决不接见比丘尼,就是比丘,也仅能占他五分多钟时间。倓虚老法师,大家都知道,要是女众进他的屋里,他先站起来叫知客师,知客师就知道了,坐到旁边做证明,也只是问三五句话。有人听说这个大善知识很有名望,越过千山万水,走了好长时间,才到了身边,不是被侍者挡驾,就是被客堂挡驾,你就是见到了,也不过三言两语,古来都是这样,很不容易。现在你有了疑问,你在家里求地藏王菩萨,用占察轮占一下就可以了,所以我们要学习这个法门。占察轮共有一百八十九种。现在生的有一百六十个问题可以问,也有互通的,所以必须得学,学了之后,来坚固你的信心,使你的善业增长。我们起心动念都属于惑,惑就是因,有因定有果。我们每天早晨起来用一次占察轮,等于是一面镜子,一照就显现了,这样你善业渐渐增长,惑业渐渐消失,就没有疑惑了。下面大家看经文:【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一切智人。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以神通力。示广博严净无碍道场。】这是经的正信序,证明这部经不是假的。“如是我闻”,“如是”,是指法词,就是法。这里指《占察善恶业报经》。“我”,就是受法者,指阿难尊者;“闻”,就是听。意思是说,这部经是阿难亲自听佛说的。“一时”,指当时,或因缘和合法契机的时候。佛说法的时候都称为“一时”。因为时间不定,天上与人间的时间不同,人间和人间的时间也不同。如我们的历数是按阴历算,欧美的历数是按阳历算。现在我们这个地方是晚上六点多钟,美国是早晨,所以时间不定。佛是一切智人,所以他标的时间就是“一时”。对于我们来讲,现在就是《占察善恶业报经》的“一时”。“婆伽婆”,是按音翻译的,华言:“世尊”,“世尊”是佛的十号之一。“一切智人”,就是大智慧者,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王舍城耆阇崛山中”,“崛”,是山上突出的一个山峰。“耆阇崛山”,就是灵鹫山。佛在灵鹫山的顶上以神通力,示现广博严净的无碍道场。佛以神通力把灵鹫山变成广博严净的道场。广博到什么程度呢?尽你的智慧观,变成三千大千世界,变成华藏世界,大菩萨都是这样观。【与无量无边诸大众俱。演说甚深根聚法门。】“根聚法门”就是根尘识相聚的法门。经上把它讲成根聚法门,因为牵扯到你的根、识、尘的境界。经常注意你的一念心,心能转境。我们占察的目的,更深一点理解它就是用心来转境。想转变受苦难这种业报。怎么办呢?就念地藏菩萨圣号,观想地藏菩萨,这时候你的心就跟地藏王菩萨的心相应了,那你就是地藏菩萨,就会把你的苦境转变为乐境。这是佛为了利益末法众生,所以说的最殊胜的法门。【尔时会中有菩萨名坚净信。从座而起。整衣服。偏袒右肩。合掌白佛言。我今于此众中欲有所问。谘请世尊。愿垂听许。】此时法会当中有一位菩萨叫坚净信,就从他的座位站起来,整理衣服。偏露著右肩,恭敬合掌,向佛请问说:“欲有所问,请佛允许我问。”整衣、露肩、恭敬合掌,就是佛在世时请法的仪式。法不随便说的,佛每宣一法,都是有请才说,表示对法的尊重。坚净信菩萨在向佛请问的时候,整理得很庄严。从偏袒右肩就可以得知,法会当机众坚净信菩萨现的是比丘相,因讲经说法者地藏菩萨是比丘相,所以请法者也现比丘相。坚净信菩萨的举止是给未来众生作样子的,也就是说在请法的时候,要尊重法,不可轻慢。学法要善于学,怎样叫善于学法呢?就是文殊菩萨教我们的,要“善用其心”,这就是大乘境界。也就是说要学会修观,不要执著。若在说法时讲错了,有人责备说:“法师,你讲错了,要下地狱的。”我说:“下地狱就得下啊,下地狱时借地藏菩萨加持就可以免。你不说法行不行?我们每天念的“自皈依佛,当愿众生,绍隆佛种,发无上意。”“绍隆佛种”,就得要说法利生,假使佛种断了,要是没法了,那人天眼目就瞎了,没有光明照耀就没有路可走,何重何轻?所以学者要善于去取、去拣择。要是为了自己的私欲,为了自己的享受,为了自己的舒服,法就自我坏,自损损他。如为了利益众生,解除众生苦难,为了绍隆佛种,成就佛果,那就自利利他,使佛法增辉,所以说,学要善于学,才能具足坚定清净的信心。如果我们的身心有了尘垢,你就用《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法力来洗吧。念一遍就把你的垢染洗一遍,念十遍洗十遍,特别是“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这四句咒,包括六百卷《大般若经》。你虽然念了四句咒,就等于念了六百卷《大般若经》,咒就有这么大的威力。为什么要念咒呢?因为咒有它特殊的涵义,像“嗡嘛呢叭咪吽”。五台山白塔寺庙外面的嘛呢轮,里面都印著嘛呢,即“嗡嘛呢叭咪吽”,转一下轮就念一遍咒,里头印了多少就念多少遍。这是祖师摄受众生特殊方便。咒语是不翻的,若要翻,就翻成“像白莲花”,白莲花即大白伞盖,白度母长寿法都是白莲花的意思,白莲花是出污泥而不染。我们的心清净就随时和十方诸佛、十方尊法、十方贤圣僧合到一体,那你所念的六字大明咒,力量就大了。要是说到它的涵义,“嗡”就是法界义。这就是佛法的最深微妙之处,你善于学善于用,时时把你的思想念头观照好,最根本的,从起心动念处下手,那叫真功夫,才能生起清净信心。【佛言。善男子。随汝所问。便可说之。】坚净信一请,佛就说:“随汝所问。”你想问什么就问什么。只有佛才能说这样的话,因佛有答覆一切的智慧和法力。【坚净信菩萨言。如佛先说。若我去世。正法灭后。像法向尽。及入末世。】坚净信菩萨说:“佛过去经常这样说,佛涅槃之后,正法住世五百年后,进入像法时期,像法住世五百年,像法住灭后,进入末法时期。”【如是之时。众生福薄。多诸衰恼。国土数乱。灾害频起。种种厄难怖惧逼扰。】进入末法时,众生的福很浅很薄,广行恶法,善业没有了。有很多衰恼丧失的现象,烦恼很重,国家很不吉祥,散乱不安。水灾、火灾、风灾、地震,地球上的灾害不断生起,整个地球,乃至于婆婆世界,种种厄难怖惧逼扰,扰乱众生不得安宁。由于个人的业力和环境的不同,有的不能避免,有的能避免,就是说共业中有别业。举个例子,美国一架飞机失事的时候,发生两种现象:一个是这架飞机起飞的时候,他先到了,到的时间要早一点,另一架飞机去意大利的正好有空位子,他就上了这架飞机走了,结果中途出事。还有一个是,他后到没坐上这架飞机,正在跟登机服务员吵架的时候,听到报告飞机失事,他不但不吵了,还感谢给他办手续的服务员,“哎呀,你救了我一命。”后者避免了事故,说明他没有这个业。从此事例中,我们体会到佛所教导的:“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由于个人的造作不一样,所获得的福德也不同,所以自己不要轻视了所获得到的福德,对福德应当珍惜。若凭著自己的一点福德,而不知珍惜,却花天酒地,那不是幸福,而是消福,是造业,今生受完了,来生将受贫穷的苦报。【我诸弟子失其善念。唯长贪瞋嫉妒我慢。设有像似行善法者。但求世间利养名称以之为主。不能专心修出要法。】佛门弟子善念不生,失掉善念,不停的增长贪心、瞋恚心、嫉妒心、我慢心。也有发心修道,行善法做好事的,但所为不纯善,里头夹杂著不清净的世间利养、名闻,而不修了生脱死的解脱之法。所以坚净信菩萨就向佛请求,请求佛开示一个最方便的法门,不然我们这些弟子都失去善念,善念一失掉,就长贪瞋、嫉妒、我慢。特别是女众道友,嫉妒心很强的,不是男众没有,而是女众特别小气,心量狭小偏重一点,看见人家的好处,人家的功德,总要给人家减几分,他有什么了不起的,这就是嫉妒的表现。要想改变就应随喜人家的功德,无量世界当中,那些大菩萨行菩萨道,所修的功德我都随喜,看见或听到人家做善事,我都随喜,常常这样随喜,嫉妒心就消失了。所以要常观其心,常起善念。像这类的修行者,行与心相违,好像行的善法,其实善法里夹杂了许多不正确的思想观念。要去除内心的贪、瞋、嫉妒、我慢,时时想到自己不如一切人,不要把自己看得那么重、那么大、那么高,要感觉到自己的不对,看他人都是菩萨。我们在修行中应与别人比功德、比圣行,切不可比财富、比贪瞋,你脾气大我比你脾气更大,你会摔碗我会摔桌子,看谁力量大,这就错了。人们常常忽略心念,修养内德,如果你内里有德,不求名闻而自名闻。假使我们出家人有所求的话,那你就求佛,求地藏、文殊、普贤都行,虔诚供养礼拜,求什么有什么,乃至求成佛,佛菩萨会加持我们满愿的,所以应向内求不要向外求。也不要去打知名度,即不求人知,知名度不是打的,也不是一打就有的。像地藏菩萨在山里修了那么多年,拜《华严经》拜得石头都踩了两个脚印,几十年没下山,那是地藏菩萨化身,没有求,居士自己送上来。相反的我们有好多修行者,特别注重世间的名闻利养,心攀缘于外,随居士转,跟他说好话,这是不可以,这是你有了世间名闻利养的心。居士接近佛门找师父,是求解脱的。我们要用善法来摄受他,给他讲怎样修行,怎样来恭敬三宝。六度万行布施为首,劝他布施,给他说布施的好处功德,不是为了个人,而是为了供养三宝,建设三宝,劝他布施积累福报。如佛在世时有两个大弟子乞食,迦叶尊者乞食时候专找贫苦的人去让他们布施供养,好给他们增福,不再受苦了。舍利弗尊者就专找富有者,他想他今生所以富有,就是因过去布施的功德,如果失掉了以后就要受苦,所以他专找富人化缘。尊者所行不为自己,而是利益他人的心,所以修行主要看你怎么用心。【尔时众生睹世灾乱。心常怯弱。忧畏己身及诸亲属。不得衣食充养躯命。以如此等众多障碍因缘故。于佛法中钝根少信。得道者极少。乃至渐渐于三乘中信心成就者亦复甚尠,所有修学世间禅定发诸通业自知宿命者。次转无有。如是于后入末法中经久得道获信禅定通业等一切全无。】这是佛常说的,坚净信菩萨重覆的目的,是用佛说的话来请求佛,佛一定有特殊的方便法门来救护末法的众生,一定能给末法众生指示一条光明路。上面一段话是坚净信菩萨引证,佛在过去一切法会说法教导当中所说的这些话,来对佛说,有了灾害,末法众生就不能专心修行出要之法,出要法是什么呢?就是发菩提心,显教教义,依照《大乘起信论》经典所说,总结为“三心”:直心、深心、大悲心。三种心具足了才为菩提心。在密宗西藏的教义里叫“三要道”:第一出离心;第二大悲心;第三般若心。这两者稍有差异,在显教方面,直心正念真如。像学华严宗的,一开始就真空绝相观,那就是直心正念真如。拿念佛为例,念佛的人,念阿弥陀佛,如果你能深心地念佛,佛即我心,我心即佛,我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我,这样用心念,自他无二,理事无二,周遍圆融,这种深入叫直心正念。深心呢?深心行一切善行,不嫌弃一点小善,见到畜生就给它说皈依三宝,念阿弥陀佛。你不要认为畜生不懂,它的善根从你给皈依后就种下了,见到一切天上地下水中的有情,也给他说三皈依,心里默念,这就是说深心都要利益众生。第三是大悲心,大悲心则是把所修的善法布施给一切众生。这是显教的三心。密宗讲,首先你自己要有出离心,你发愿度人家先要度自己,你自己都没有出离心,一切名闻利养在心里转,你怎么度别人呢?如果出离心仅为自己,我念佛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你们留在世间上受苦,这是不可以的。念佛必须回向给众生;第二个是大悲心,当自己具备出离心,还要让众生都生起出离心,这就是行菩萨道。要想让一切众生都出离,那必须得有大悲心。大悲心不是爱见大悲,不是感情上的慈爱,而是普遍的,让一切众生都出离的大悲;第三般若心,就是要具足大智慧,即般若智,以般若的智慧引导众生修出要法,具足了出要法,就能到达涅槃的彼岸。不管是显、是密,都是显示佛所说的法。佛法就是方法,什么方法?明白的方法,智慧的方法,出离的方法。对这些法能专心修行,看到众生在这世间的灾乱当中,他心里非常忧愁恐怖,修行力量不够,难以精进。不但忧愁自己,还要担心父母,乃至六亲眷属穷苦,得不到衣服御寒,得不到饮食充饥,在饥寒当中怎么能修道呢?又怎么能去用功呢?因为有诸多因缘障碍,修道不成,要想出离三界,得到清净法,很难很难。我们持戒就是修清净法,防非止恶。佛制的戒就是保护我们的,大家要善学,学戒要特别注意开、遮、持、犯,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佛所说一切法对病者特别注意,害了病,生病的时候身心都不安宁,就是向道心很切的人,在病中也没法向道修道。佛都亲自看病人,给病人洗衣服,所以在某种情况下,对病者就有开缘,可以保持身体能够去修道。如果你特别去找开缘,就不对了。要适机、适时、适合自己的情况,观照好自己的心,以精进修道为主,不废道业。我们在修学佛法中会出现许多障碍的,应少与外界联系,减少障碍,心才能清净下来。像大德虚云和尚,出家到了云南的寺庙,他的一个道友捎去他家里亲人的信,他连看都没看,就撕掉了,出家六十多年,家里捎的信都没看过,自己也从来不跟家里联系。他是否一点孝心都没有?对父母全不管?不是的,他从南方一步一个头磕到五台山,为什么呢?报父母恩,他报恩方式不同,他这才是真正的孝道,使他们超出三界。道友们要“善用其心”啊!文殊菩萨在《净行品》教我们学法要会学,“善用其心”,你要是不会学的,到处是障碍,连学佛法都成障碍了。诸位道友是一般的普通学者,深入学了几十年,还是执著不放。举一个例子,南方寺庙有一个老和尚,攒了几十两银子,就一直揪住不放,系在腰上,裤子磨破了,掉入厕所里,执著银子放不下,没几天就死了,死了变成粪坑的一只大虫子。因为他修行还有道力,就给知客师托了一个梦,说:“我如何如何,现在堕落在粪坑里头。”于是那个执事花了很多钱掏这个粪坑,掏光了,看见一只龟抱著一块银子,知事把银子洗干净变卖了,设斋供养大众僧,给他求忏悔。像这类故事很多。在佛法中此类属于钝根的人,执著放不下,成了障碍,对于佛法,他能得道吗?所以得道的极少,渐渐地大、中、小三乘有成就的也很少,所以有修学世间的禅定,四禅八定,宿命通、天眼通、漏尽通,一切都没有了。如果你功夫用多了,修行会出现一些现象,就是业识的反应。从你的八识田中的种子识表现出来,但表现的方式不同而已,这些现象容易得到,但得到的皆是梦境。当你得到后,你会想到你的力量不够,没有超脱。我们每个人的愿力不同,像法尊法师,他发愿生生世世要译经,观空法师以及其他的好多法师,他们都没发愿生极乐世界,都发愿生生世世在这个世间度众生,因为这个世界痛苦多,好修行。有人问我:“求生极乐世界好不好?”我说:“好啊!”因为末法时代的众生善根浅了,修道障碍多,念阿弥陀佛生极乐世界最稳当,你要想到极乐世界去参学一下,同样可以到琉璃世界去参学,看佛是怎样度众生的?到不动世界去参学,也别忘了到地狱去参学参学,看地藏菩萨怎么度众生的?向诸佛菩萨学,使我们在修学佛法度生中无障碍。【我今为此未来恶世像法向尽。及末法中有微少善根者。请问如来。设何方便开示化导。令生信心。得除衰恼。以彼众生遭值恶时。多障碍故。退其善心。于世间出世间因果法中。数起疑惑。不能坚心专求善法。】这段经文说,末法时代众生没有善根,但我们现在能出家皈依佛门,说明还是有微少善根的众生,对这一类的人怎么办呢?坚净信菩萨就把这些问题,说到了末世,末法时期国土灾害频繁,众生修慧的也有,修定的也有,但想能够得道、得通,断烦恼,那就太少了,乃至于一切全无。我们回忆一下现在的情况,修行人也有,但收获如何呢?究竟有没有定力?所谓的定力不是坐在那儿不动就叫定力。比如说,你在普寿寺住著,住不下去,每天上课听不进去,就是没有定力,再加上告诉你的方法也不去行,所以说全无。现在我们听到某某大德、某某老修行、某某善知识,也是比较而言,就是大菩萨在这个时期示现,也不会示现什么奇迹。因为大菩萨的示现都是随众生的机,他所示现的多与众生相当,这就是同类示现。所以坚净信菩萨怜悯末世有微少善根的众生,请问如来,设何方便,开示化导他们,使微少善根的众生不至丧失对三宝生起的信心,能把烦恼消除。因这类众生处在末法时代,虽修行学佛,培植善根,但障碍非常多,很容易退失善心。障缘从哪儿来的呢?烦恼障碍,都是由自己内心生的,心随境转,为什么呢?因善根浅薄,业障深厚。连微少的善根都是很微弱,不坚固,随著业障转,随著外界的环境转。不相信出世间的善恶因果法,每个人内心怀疑的问号很多,怎么办呢?学了《占察善恶业报经》后,会用占察轮了,就问地藏菩萨,地藏菩萨会告诉你的。一百八十九种轮相里头就有。有了怀疑就不能坚定信心去求善法。法就是方法,有好的方法,也有坏的方法,要修好的方法。信心不坚定,即使遇到好的方法也会舍离,而追逐坏的方法。因为坏的方法跟我们无量劫来的习气是相应的。习气是非常难除的,我们可以依靠自己的善根,学佛的力量,制止住现行恶,但制止不住心念不起。就是你能制止心念,但过去的习气难止,不知不觉的会流露出来。就是阿罗汉也只能断见思惑,习气还是断不了。习气就是无明的种子。佛在世的时候,有位阿罗汉在过河的时候,这样的对河神说:“小婢,断流。你把水断了,我要过去。”河神因为他是大阿罗汉,尊重他,就把河水断了,但心里却不服,就向佛说:“这位大阿罗汉说话太不礼貌了,老是叫我小婢。”后来佛叫阿罗汉向河神求忏悔,在他求忏悔的时候,说:“小婢,莫瞋。”向人家求忏悔还把人家叫成“小婢”。佛就借这个因缘来说法,说习气难断。因为这个阿罗汉福德很大,多生多劫都是富贵人,使用奴婢,所以养成了习惯,开口就是“小婢”、“奴才”。你仔细观察,每个人部有自己的习气。现在我们开口就念“阿弥陀佛”也会成为习气,所以说你要坚定信心修善法。【如是众生可愍可救。世尊大慈。一切种智。】“一切种智”,即是圆明智。一切法的因缘果报,众生的心念,佛都能知道得清清楚楚。我们经常提到的“三智”,即“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一切智”是阿罗汉具足的,声闻缘觉的智慧。因为他证得一切诸法的总相,一切诸法的总相是什么相呢?是空,诸法皆空。“道种智”是菩萨知道一切法差别相的智,就是一切诸法的生灭因缘。因为菩萨是从空而入假,知道一切诸法皆空,而且随缘度众生,所以必须知道众生的心里活动,知道他多生的、前生的因缘。“一切种智”,是佛通达诸法总相别相的智,即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愿兴方便而晓喻之。】“愿”是希望,希望佛能想一个方便法门,救度这些可怜的众生。“晓”就是明白,就是要众生明白。“喻”就是方便善巧。佛说法的时候经常讲故事,就是假譬喻来说明事理,使其明白。因缘譬喻属佛的十二法之一。【令离疑网。除诸障碍。信得增长。】疑惑就像罗网,钻进去出不来。现在要让众生都能从疑网中脱离出来。修道的障碍就没有了,善根就自然的增长。【随于何乘。速获不退。】众生的善根不一样,所以佛应机说了三乘教法。小乘就是断尽了见思二惑,就是声闻乘、不再轮回生死;中乘是缘觉乘;大乘指求证佛果,发菩提心、行菩萨道的菩萨。因此在三乘道果中都是脱离了六道轮回的。我们现在要脱离六道轮回很不容易,能够断见思惑,成就一切智也不容易,因为我们的信心位还未具足。如果不信自己是佛,就没有大乘种子,所以一定要相信自己是佛,相信一切的作业、一切事物、一切境相都是法,自心观一切法,跟自己自性的佛体结合起来,就是自体三宝。在这个末法时期,我们的业障重,没有智慧,大菩萨以悲愍心示现来度化我们,可是我们由业所障不能认识,菩萨也不会说:“我是文殊菩萨,我是地藏菩萨,我是观世音菩萨。”菩萨不能代你消业,他只能告诉你消业的方法,让你照著所说的方法去做。因此你要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度化众生。大家要相信在这个时候,我们身边有特别多的大菩萨。因佛入灭时嘱托阿罗汉弟子:“不要入灭,示现于人间,行菩萨道。”像迦叶尊者现在还在三昧耶中。坚净信菩萨慧眼观察末法时期众生有以上所说的种种情况,为了使末法众生也具有坚固的信心,而请求佛开求善巧方便的法门。坚净信菩萨的请求,就是我们现在学《占察善恶业报经》发起的因缘。法无正法、像法、末法,皆是依人而定的。就是说闻法的人,能专心致志地深信,具此信念,依法而行,正法就存在。同样道理,拜《占察忏》也能证果,也能使正法长存。而且佛说法的时候,都是随顺俗谛说的。谛就是理。是随著俗理而说的.说的不是出世圣理。业是可以转的,这个问题争论的很多,为什么呢?要是说业能转变就没有善恶因果了,做坏事照样可以做,因为没有因果,不会受报;如果定业不可转,没有力量转变,那么我们学佛出家做什么呢?我说:“大家要相信佛菩萨,相信三昧力,依靠佛菩萨三昧的力量,就可以转。”我希望大家都学会用占察轮,多念地藏菩萨圣号,地藏菩萨可以用他方便善巧的方法来转你的业。《地藏经》上释迦牟尼佛一再嘱托观世音菩萨,弘扬地藏法门。所以说惑业是能转的,我们一定要坚信,有地藏菩萨的加持力,和自己虔诚精进的功力,业一定会转变、消除的。【佛告坚净信言。善哉善哉。快问斯事。深适我意。】这里用了两个“善哉”,第一个“善哉”是赞美词,就是说你问的真好;第二个“善哉”就是说你问的这个法很对末法众生的机,很合我的心意。赶快的来问这件事,好增长众生的坚定清净的信心。【今此众中有菩萨摩诃萨。名曰地藏。汝应以此事而请问之。彼当为汝建立方便。开示演说。成汝所愿。】佛说,在这个大会中有一位大菩萨名“地藏”。“地”者,能持意,能生一切万法,能载一切物。“藏”者,含藏之意,能含藏众多宝物。这是从事上讲。从理上讲,我们都是地藏,因我们自己的心地含藏著无量的功德,跟地藏菩萨无别,故言皆“地藏”。你把要请问的事,去请问地藏菩萨,他能给你建立一个很好的方便法门,来成就满你的愿。【时坚净信菩萨复白佛言。如来世尊无上大智。何意不说。乃欲令彼地藏菩萨而演说之。】坚净信菩萨一听佛这样说,就怀疑起了分别心。对佛说:“佛是一切智人,为什么您不说,叫我去请地藏菩萨来说?”坚净信菩萨已是信心坚固的菩萨摩诃萨了,他是代众生请法的。他知道众生一定会怀疑会问,佛是一切智人,为什么还请这位菩萨说呢?所以说,坚净信菩萨是不会怀疑的,他是随众生的怀疑而问的,为了取信于众生,请佛告之。【佛告坚净信。汝莫生高下想。】佛说:“你不要起分别心,认为我比地藏菩萨高,地藏菩萨不如我,其实地藏菩萨早已成佛了。”【此善男子发心已来。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祗劫,久已能度萨婆若海。功德满足。但依本愿自在力故。权巧现化。影应十方。】地藏菩萨从发菩提心、行菩萨道的时候,经过了无量无边阿僧祗劫。“阿僧祗”,是无央数,不能用数字计算。“劫”,是大数时间的代表字。在《地藏经》上佛问文殊菩萨说:“今天来到此法会聚会的诸佛菩萨,乃至诸大鬼王、一切神,你能知其数否?”文殊菩萨说:“以我的智慧,用一千劫来计算,都不能算出来。”佛说:“我以佛眼观故,犹不能尽数,这些都是地藏菩萨化度的。”这是赞叹地藏菩萨功德,无量无边不可思议。“萨婆若海”,就是智海。就是说地藏菩萨早已成佛,功德早已成佛,智慧与佛无二,但他的本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地狱没有空,所以他就不能成佛。地藏菩萨由自己的愿力,为了救度一切众生,故权巧方便的影现应化于十方世界中。约理上讲,根本没有地狱,是众生造业才有的。比如说监狱,若你没犯法,就不会坐监狱,监狱对你来说,等于没有。地狱也如是,在你的自性里根本没有地狱,但是你造业,地狱就有了。我记得一间农村的土地庙,庙上有副对联,上联是“莫看我庙小神威,不烧香你瞧瞧。”意思是:你别看我庙也小,神也不大,你不烧香,瞧瞧看。下联是“休仗我权高势大,要造业你看看。”意思是:你别造业,造业什么都有。业是业用,业用是造作意,一切事物都是造作而有的,有心里造作的和行为上的造作。【虽复普游一切刹土常起功业。于五浊恶世化益偏厚。亦依本愿力所熏习故。及因众生应受化业故也。】地藏菩萨普遍一切佛国刹土,利益众生。“功业”,“功”,就是利益众生,“业”,就是作意,就是常常建立起救度一切众生的功业,特别是在我们娑婆世界,这个五浊恶世化益特别厚。为什么地藏菩萨对我们五浊恶世,化益特别厚呢?即文中所讲的,地藏本愿力所熏习故,及因众生应受化业故。“熏习”,即善恶行为熏染本性。意思是说,五浊恶世众生所受的苦多,地藏菩萨本来的愿力就是“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受了这种大悲愿力的熏习,以及五浊恶世众生机缘的成熟,受到度化的缘故。【彼从十一劫来。庄严此世界,成熟众生。是故在斯会。身相端严威德殊胜。唯除如来无能过者。】此藏菩萨从久远劫来,常常方便教化人心向道,尽力转化这污秽世界,使令净化庄严。而且使没成熟的众生得闻法修行,成就佛果。地藏菩萨因此功德特别大,因能感果,自然所感身相果报与其它不同,在这次法会中,所现身相端正庄严,威仪德望,除佛之外,没有能超过的。【又于此世界所有化业。唯除遍吉。观世音等。诸大菩萨。皆不能及。以是菩萨本誓愿力。速满众生一切所求。能灭众生一切重罪。除诸障碍。现得安隐。】佛赞叹地藏菩萨的功德,使大家坚定信心,相信地藏菩萨的善巧方便,能够度脱我们。并且说地藏菩萨在这个世界,化度众生的时间已经十一劫。现今地藏菩萨在这个世间度众生,所以此世界的众生听佛的教导,有地藏菩萨的救度,都能得到成熟。成熟的意思,就是都能依法得度。还有大家熟悉的普贤菩萨,观世音菩萨,“遍吉”,指普贤菩萨,“妙吉”,是文殊师利菩萨。地藏菩萨在娑婆世界所化度众生的功业,除了这些大菩萨,其他诸大菩萨都没有地藏菩萨的方便善巧。在《地藏经》里,坚牢地神称赞地藏菩萨,此土他所看到的,文殊、普贤、观音、弥勒这些大菩萨的愿还有尽的时候,还有成佛的时候,可是地藏菩萨的愿永远无尽。所以坚牢地神独推崇地藏菩萨,护持地藏菩萨,就是读诵《地藏经》、念地藏圣号的众生,坚牢地神也绝对护持。地藏菩萨对于一切众生求他的,能迅速给予解决。如果至诚恳切地拜《占察忏》、《地藏忏》,或者念地藏圣号,地藏菩萨会随时满你的愿。例如在《地藏经·见闻利益品》中,释迦牟尼佛对观世音菩萨说:“读诵大乘经的,记忆力差,记不住怎么办?那就供养地藏水,早晨供,明日饮用。”对著地藏菩萨发愿,把水饮尽,饮水后,忌五辛、邪淫、妄语,三七日内,不要杀害,诚诚恳恳的念地藏菩萨。地藏菩萨在梦中,就给你消除业障。不但今生,以后无量劫,只要你的眼睛看到,耳根听到,都永远记得。地藏菩萨能满众生的一切所求,还能灭众生的一切重罪。重罪就是下无间地狱,弑父、弑母、弑阿罗汉、出佛身血、毁谤三宝、污他梵行。犯了这些重罪要下无间地狱,地藏菩萨能给你消除,也能除掉你在学法和修道当中的一切灾害恼乱等障碍,令你速得安稳。“安稳”,就是不再忧虑了,能一心办道学法修行。你用占察轮一定要拜《占察忏》。你站著拜也可以,跪著拜也行,我自己认为跪著好观想。拜此忏就能灭你的一切重罪,把障碍除了就得到安稳。《占察善恶业报经》主要的教育意义就是用占察轮。上半部学用占察轮,下半部学习修法,若每天出现障碍,你就占察,看是什么障碍?求地藏菩萨,念一万声地藏圣号,念完,障碍也消失了。一万声不行,念十万声,十万声不行,念一百万遍,等你念到一百万遍,障碍绝对消失。我第一次要回大陆,感觉障碍很多,我就念地藏圣号,念一万声不行,后来我就发愿念了一百万声,念完一百万声后,感觉心里很愉快,所以第一次回大陆时特别顺利。我就感觉到只要你真正求,诚恳的多拜忏,地藏菩萨确实能满众生的愿。【又是菩萨名为善安慰说者。】佛又对坚净信菩萨说:“地藏菩萨名为善安慰说者。”我们众生,当你困难的时候,找你六亲眷属,乃至父母都没办法救度你,苦时真是求告无门。谁安慰你呢?如果你信地藏菩萨,地藏菩萨会安慰你。说善安慰者,不但会安慰你.而且安慰得很好。大家看看每个菩萨相,唯有地藏菩萨,一手拿著方便铲,铲除众生一切烦恼;一手托著如意宝珠。如意,就是你心里想什么,求什么,地藏菩萨会随你所需让你得到满意,所以称他为“善安慰者”。怎样善安慰说呢?善巧安慰说,就是让你不执著,看得开,放得下,一切无挂无碍。无挂无碍是从哪来呢?从空慧中来的。【所谓巧说深法。能善开导初学发意求大乘者。令不怯弱。】“深法”,就是相信自心是佛,通达实相,证得真如法性,一真法界。地藏菩萨能够善巧方便来演说,使初学发心求大乘者,不生恐怖。为什么我们会害怕恐怖,生退怯心呢?是心里事太多,想的太复杂了,被挂碍住了。看不破,放不下,智慧不能增长,当然害怕。如果你想一切无挂碍,就解脱自在了。例如说:现在七点钟,到十点钟我就要死了,当你得知这个消息,心里想著安排处理东西,这就是挂碍。如果这时候你什么都不想,只知道念佛求生极乐,离开五浊恶世到极乐世界去,想到极乐世界快乐,这才真解脱。所以心无挂碍,就没有怯弱。要想修大乘法,得到真如妙心,清净的本体,必须修两种观道,修定、修慧,止观双运,进一步得到妙观察智,达到实相,就是地藏菩萨所演的深法。【以如是等因缘。于此世界。众生渴仰受化得度。是故我今令彼说之。】佛说:“我为什么要让你去请地藏菩萨说呢?”就因为这位菩萨有上面所说种种因缘,在这个世界上,众生渴望敬仰,仰望能够受地藏菩萨教化救济,有此特殊因缘,我才令你去请地藏王菩萨说。【尔时坚净信菩萨既解佛意已。寻即劝请地藏菩萨摩诃萨言。善哉救世真士。善哉大智开士。如我所问。恶世众生以何方便而化导之。使离诸障。得坚固信。】佛这么一说地藏菩萨的因缘,坚净信菩萨就明白了,并且深解佛意。于是就请地藏菩萨为众演说,劝请赞叹说:“善哉,救世真士。”你才是真正救这个世界的真菩萨。“善哉,大智开示。”你才是大智明达的人。像你这样的大士,开示众生的人,我希望你,我有所请求,有所问的能得到解决。五浊恶世的众生,苦难障碍特别多,你以何方便才能把恶世众生化导过来,摄受他们呢?使他们在修行当中,闻法求法当中,没有一切障碍,能够像我一样得到坚固信心.【如来今者为欲令汝说是方便。宜当知时。哀愍为说。】不只是我请求你,佛也叫你说。就是说你不能不说,得把握好说法度生的时机,不能谢绝,必须得说。什么时候说呢?现在就说,希望你哀愍未来的众生,为他们说方便善巧法门。【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语坚净信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谛听。当为汝说。】坚净信菩萨请地藏菩萨说法,地藏菩萨就答应了。他于是告诫说:“你既然请了,在我给你说法时,你要好好地听,诚恳如实的听。”“谛听”,嘱托听者。“谛”,即是理,谛闻、谛思,听了还得思。如理思维,听完了要好好地弘扬。警戒谁呢?不是警戒坚净信菩萨,而是警戒我们共同谛学,如理思维。能这样的听,我就为你说。【若佛灭后恶世之中。诸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于世间出世间因果法中未得决定信。不能修学无常想苦想无我想不净想成就现前。不能勤观四圣谛法。及十二因缘法。】佛涅槃后,在末世当中,有比丘、比丘尼。比丘、比丘尼,就是乞士男、乞士女。乞求什么呢?那跟世间求饮食不一样,要上求诸佛之法,下化一切众生。像佛在世时比丘们乞食完,还要问人家何所愿、何所求?要为布施者祝愿说偈:“所为布施者,必获其利益,若为乐故施,后必得安乐。”你得满人家的愿啊!所以说三宝的饭不好吃。我们在斋堂的时候,斋堂就是观堂,吃饭时没想到五观,你消不了斋主供养的饮食,会生很多障碍烦恼,使你修道不成。如果你食存五观,会帮助你修道。饭不容易吃,得人东西得给人家消灾,能消得了吗?念佛读诵大乘经典就可以消。优婆塞是近事男,优婆夷是近事女。四众弟子对于世间法、出世间法的二种因果不能产生决定的信心,也不能修行无常、苦、无我、不净四正勤。无常的观念,苦的观念,大家可能知道,无我观念就很难了知。给大家讲个故事:在终南山有两位修道者,有一位修道者自己感觉一直没开悟,就要下山参学。他从终南山下来到潼关,住到一间店里,打坐进入定中,过了两天,店老板以为他死了,就把他抬出去烧了。这一烧糟糕了,这间店从此就不清净,每天晚上都有一个鬼喊:“我在哪儿?”闹的时间很久,消息就传到山上去了,他的同参一听,入定一观察,知道他的同修落难了,就下山去救他。他来到店里跟老板说:“我可以帮你降这个鬼。”但是得有一个条件,要老板给他准备一缸水、一堆木柴。到了夜间,这个鬼又来喊了:“我在哪里?”这个同僚把木柴点燃烧成大火堆,说:“在火堆里。”他就跑到火堆里找,没找著。他又说:“在水缸里。”他就又跳到水缸里,还是没找著。他的同参说:“入火不焚,入水不淹,还要我做什么?”他的同参一听,言下大悟。大家也体会体会,究竟我在哪里?大家可以修这个观,能念阿弥陀佛的是谁?所念的阿弥陀佛又是谁?我们的身体是地、水、火、风、空、根、识七大组成的和合体。分析起来,哪个是我?经常这样的观,能观所观都没有,无能所,无对待,合二为一。若我们观照佛菩萨时,可以这样起观,佛菩萨离你一、二尺放光加持你,渐渐的住到你的头顶上,佛的身体向外跟你合为一体去度众生。度众生就是向外的,观来观去没有能观的你,也没有所观的菩萨,合为一个,无能所无对待,只是一个光明体,那就入定了。像能海法师的一个弟子,他修文殊观,一天修六次文殊法。有一次回去看他母亲的时候,他正在佛堂坐著修定作观,吃饭时他弟弟去叫他吃饭,进去一看,只有一位文殊菩萨像在那儿,他跟妈妈说:“哥哥出去了。”他妈妈说:“他没有出去呀!”就进去看,也没有,他俩说话时,他就出定了,但他还没修成就,只是修的观相应了。要想达到无我观,得先观不净。不净就是垢。常作不净观,就不生贪恋,这样能够帮助你修无我观。本来应该勤学苦练,观一切法无常,一切法苦,一切法无我。无我在小乘教义上指人无我;在大乘教义上是法无我,一切法也不存在。不要把我执我见摆进去,首先要有无我观。我这个肉体是和合而成的,是无常的,是苦所结成的。我是造业的苦因,结成现在的苦果。要能修到无我就出道了,这是出世的因。出世的因,将证得出世的果。你不能够如是修,现前想得到成就是决不可能的,也不能勤修四圣谛,十二因缘。什么叫四圣谛?谛即是理,圣谛是指圣人的法,就是苦集灭道四圣谛法,苦是苦果,集是招感。苦果怎么来的呢?是你自己造业招感来的。为什么你的苦和烦恼这么多?那是你过去造了这样的苦因,今生感这样的苦果,苦是果,集是因,苦集二谛世间因果法。灭是消灭,道是修道。我们要想消灭苦果得乐果,就必须修道,灭是果,道是因,灭道二谛是出世间因果法。十二因缘最初的根本是无明。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死,这叫十二因缘。我们知道了生死,就得从死上先断,不死也就不生。无明跟行是过去集的因,即过去二因得现在的五果,识、名色、六入、触、受这五种是由你的无明、行所招的果。无明是什么呢?在《大乘起信论》里讲:“一念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大乘起信论》总经要义就是三细、六粗,这九种次第。无明就是过去无始劫来的烦恼根源,这个烦恼根源很深,必须到等觉菩萨断最后的一分无明才能成佛。愚痴是无明的体,迷暗是它的性。爱瞌睡的人无明特别重,因他常处在昏暗中。佛在世的时候是没有睡眠的时间。如《遗教经》里说:“汝等比丘,昼则勤心修习善法,无令失时;初夜后夜,亦勿有废;中夜诵经,以自消息。无以睡眠因缘,令一生空过,无所得也。”佛教弟子中夜疲劳时,读诵经典以消除困眠。阿那律尊者瞌睡太多,佛就警告他说:“咄咄糊为昧,螺蛳蚌蛤类,一睡一千年,不闻佛名字。”佛这么一呵责,阿那律就发起精进心来,无论如何不睡,到一定时佛又劝他说:“你该睡的时候,还是休息一下。”但他坚持不睡,结果两只眼睛瞎了,瞎了之后证得天眼通,看一切都无碍。行呢?行是运动,即造作意。由过去无明烦恼的妄动,发动你身口意三支造业。业有善业、恶业、无记业。现在我们所造的业都是有福有罪,每天读诵大乘经、上殿,有无量的福德,但在诵经、上殿当中,由不恭敬生懈慢心,又造下了罪过,所以说福中有罪。有了过去世的两种因,就感现在的五果:识、名色、六入、触、受。识就是指神识,即第八阿赖耶识。就是从神识入胎,经一七、二七的变化,结成软肉胎胞,这时有了名色,名色在胎中七天一变化,渐渐的成长,就有了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也叫六处、六入,以至受生之后和外界接触,就能领受苦、乐、不苦不乐的种种境界,心生贪爱的执取和占有的欲望,造成现在的三种业因,爱、取、有,感未来的二果生和死。死后又生,生了又死,轮回不休,这就是十二因缘法。如果不能深入的观苦集灭道的四圣谛和十二因缘,就不能断见思二惑,降伏烦恼,你就会被业转。就是说不能坚定相信我自己就是佛,我有佛种性,自己本具的真如实相。怎么办呢?就照地藏菩萨所说的善巧方便法,逐渐地修持坚固的信心。【亦不勤观真如实际。无生无灭等法。以不勤观如是法故。不能毕竟不作十恶根本过罪。于三宝功德种种境界。不能专信。于三乘中皆无定向。】真者不虚,“真如”,就是如来不生不灭、无垢无染。“实际”,也是真如。我们要想悟得一实境界,一实境界就是我们现前一念心,不随境转的那个真心。要不懈怠的观察,要精勤的观察自己的心念,不让你的心随境界转,观察那无生无灭的法,我们现在入不了这种境界。在修实相观,修定、修慧时,经常用占察轮来指导,看我们的障碍究竟出现在哪,这样才能不做十恶业。若不能观、不能修这个“真如实际”,就是还有我执我见,起心动念跟一实境界不相合,想毕竟不做十恶根本罪过,是不可能的。这是我们的信心没生起来,坚固不了自己的信心,对佛法僧三宝的功德瑞相,也不能专信不疑。你想究竟学小乘、中乘、大乘?就不能明确目的,坚定信心去修哪一法。真实的想了生死,你先应把我看破,把知见放弃。因为你的看法、想法不合乎实际,很不合乎信心。我们要以什么为知见呢?以佛的知见为己知见,佛教导我们的观苦、空、无常、无我、观十二因缘、六度万行、四无量心,随便你观哪一法门都可以,只要一门深入。比如观慈悲喜舍,慈悲喜大家容易观,舍,非常困难。舍,包括舍我的知见、看法、我执,也包括善法,一切皆舍,住平等性,这样去观就不会再做十恶业。【如是等人若有种种诸障碍事。增长忧虑。或疑或悔。于一切处心不明了。多求多恼。众事牵缠。所作不定。思想扰乱。废修道业。有如是等障难事者。当用木轮相法。占察善恶宿世之业。现在苦乐吉凶等事。】“如是等”,是指末法中信佛的人,在修行过程中会有种种障碍,心生忧虑、疑悔。疑和悔是修道最大的障碍,是烦恼当中最有力量的。我们对一件事情,不晓得是做好,还是不做好。比如说:在一个好的道场或佛学院,有的人心里七上八下,认为这里规矩太严了,太不自由了,太不方便。想换一个地方,但是又舍不得。哎呀!这么好的道场,到别处恐怕就没有这样的修行,这就是善心所的发现。善心所跟悔心所两个交战,就看哪个战胜,三心二意的,这个时候,妄想特别多。因为他不知道怎么做好,对一切处心不明了,没有正确的方向,心里想的越多,越烦恼,越烦恼想的越多,互相增长。关于“多求多恼”,我们大家都有这个经验。拿我个人来说,我十六岁出家,现在八十四岁了,出家已有六十八年,在这中间真是复杂。经常有道友问我在监狱里头怎么想的?那三十三年怎么过的?烦恼吗?我说:“天天都在烦恼之中生活,好多事情牵扯呀!你不愿意的,非做不可,你愿意的一件事情也没有。”靠什么能够活得出来呢?靠三宝,靠信心。就像我们住佛学院就是这样,你怎样适应自己,怎样在这个过程中,把自己观想磨炼地开了智慧,一天一天地增长智慧,如果相反,你会很苦恼的,在修道方面不会有进展,要想得到智慧的光明,得消除业障。还有你对你所做的,不认为殊胜,种种事情把思想扰乱得不安。思想扰乱得不安,那是因为心里不明,贪求多,欲望达不到,烦恼多,你整天生活在烦恼恐怖当中,这是自己的业障,会阻碍你的道业。我们在修道学法中出现了这些障碍,怎么办呢?当用木轮相法。就是地藏菩萨跟坚净信菩萨所说的。心里有了这些障碍,不能够成道,占察占察一下过去的善和恶。宿世的业,有善、有恶、有无记。也可以问你现在的处境是好是坏,吉凶祸福。在用木轮相法的同时,我劝大家多看地藏菩萨,或者历代祖师他们修行的经过,增长你的信心。还要时时不忘众生,时时不忘诸佛,感谢佛恩、众生恩。《普贤行愿品》第九大愿:“恒顺众生”,若没有众生就没有一切诸佛。天天如此想,也能消除疑悔和思想上的扰乱不安及修道的障碍。要占察这些事,就得学占察木轮的方法。先学木轮的制作。木轮一共有三组,一个轮相四面。第一轮相是十个,就是身口意三业的发展。身三:杀、盗、淫;口四:两舌、恶口,妄言、绮语;意三:贪、瞋、痴。这十轮,就是看我们过去无量劫来,哪种业重,占察自己十业是善是恶。善恶都有大小,做轮相就用红、黑、长、短杠来表示善恶的大小。大善,红的一长杠;小善,红的一短杠;小恶,黑的一短杠;大恶,黑的一大杠,又厚又重,拿刀子把它刻下去的,损减之意。用第一轮占察十业,看有哪些善,哪些恶,自己体会得到的。你生来身体非常健康,你的杀业就轻;两性关系不注意,你过去不清净,业就很重;开口说话就骂人,就是过去恶口业很重。第二轮相三业,身口意三业,,第三轮相六个,是数字,三面有数,一面空白。【缘合故有。缘尽则灭。业集随心。相现果起。不失不坏。相应不差。】佛教讲一切法都是缘起性空,不论哪宗哪派,就是戒律也是因缘起的。因缘和合了,一切法就有,缘没有了法就灭,人生也是这样,你有福有禄就活着,福禄尽了就死了。过去有位一掌祖师,他碰到一位看相的,相师看他寿命只有一斗米的量,把这斗米吃完,就该死了。他本来住在山里修道,下来到施主家去取供养他的粮食、财物。施主家正在办喜事,就请他入斋,他不吃,叫施主供他一斗米,施主满了他的愿。他背著这一斗米又上山了,他每天拿舌头把手掌舔湿,在米上一沾,沾多少就吃多少,吃完了就修道。这一斗米他平常煮饭一个月就吃了,现在延续一年多,而且这个时候,他知道寿命要尽了,修行非常用功刻苦。后来这斗米吃完了,他又下山去问那位看相者:“你看我现在如何?”相者说:“你现在福寿无量。”他问:“为什么?”相者说:“由于你修道的关系,该饿死的业已经消了,所以福德无量。”因此他就做了《一掌经》。《一掌经》就是告诉我们每位出家人应该知道惜福,延长你的寿命。现在地藏菩萨说:“你占察一下,你缘尽没尽?缘尽定灭,缘没尽,一定有。一切业即是因,业随心起,境界相就是果起。因是无形的,果是要受的,因果长存不失不坏,非常相应。”我们可以观,我们现在能够和合共住,就是善缘相聚。你没缘就住不下,不是常住迁你的单,而是你自己迁自己的单。再从家庭来讲:夫妻也是缘,有恶缘,有善缘,无缘不聚。儿女是债,有讨债的,有还债的,无债不来,这是决定的因果。想要转恶因成善果,唯有三昧的加持力,所以要好好修,来转变往昔的恶业。因为业由心造,唯心所现,故要忏悔,观实相:“业性本空唯心造,心若灭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每个人都知道这个道理。就拿死来说:人人都知道,生下来就注定要死,但在思想上就是跟它相违背,造业时没想到无常,没想到死,想到死就不敢造业了。尽想害人、发财,结果又怎么样呢?有的开车一出门,不是他撞人家,就是人家撞他,他绝对预料不到的。人人都想避免灾难,因造了此业,缘遇时就得受此果报,是避免不了的,缘合故有。佛说一切法,都是为了度我们的,所以我们要善于观察,修道才能进入。如果想立即成佛,就操之过急,反倒不得,得从修心入手。佛在世时,有位弟子念佛修行,念得很悲切,痛哭流涕,真心忏悔,每日紧张得没有一点松懈。佛就问他:“你在世间做什么?”他说:“弹琴的。”佛就问:“你把琴弦绷得太紧成不成?”他说:“不成,太紧一弹就会断。”佛又问:“你把琴弦放松行不行?他说:“放松就发不出音来了。”佛又问:“怎样才能弹出美妙的音声呢?”他回答说:“要不紧不松。”佛就对他说:“修道亦如是,不能像你这样修得过急。”所以说我们初出家的道友们,在修行过程中不要操之过急,也不能盲修瞎练,要按照佛告诉的修行方法过程去修,从心地下手,观照好自己的心念,转恶念成善念,日久业障自消。【如是谛占善恶业报。晓喻自心。于所疑事以取决了。】“谛占”,就是如理的占,实实在在的占,占你过去所做的善恶业报。当你有疑惑时,就用地藏菩萨教导我们的占察方法,以占察轮来取决定,可使自己怀疑的事明了知晓。【若佛弟子但当学习如此相法至心归依。所观之事无不成者。不应弃舍如是之法。而返随逐世间卜筮种种占相吉凶等事。贪著乐习。若乐习者。深障圣道。】所以佛弟子,要学习这个相法,得至诚恳切皈依地藏菩萨,照所说的相法去行,对你所观之事,地藏菩萨一定能会满你的愿。故佛弟子不应弃舍如此方便善巧之法,亦不应跟社会的算命、打卦等事相提并论,若随顺贪著这些世法,会障碍我们修出世的圣道。占察轮相法是来指导我们修道的,因为它是依照一实境界而产生的,能使我们明了善恶果报,缘起性空之理,坚固信心,心与道合,进入一实境界。【善男子。欲学木轮相者。先当刻木如小指许。使长短减于一寸。正中令其四面方平。自馀向两头斜渐去之。仰手傍掷。令使易转。因是义故。说名为轮。又依此相能破坏众生邪见疑网。转向正道。到安隐处。是故名轮。】“小指许”,“许”就是指的一份,不是制成一个小指头。小指头就是一小截,佛在世时,人的身量跟现在人的身量不同。木轮相,如小指手这一截,就依我们现在人的身量大小,使长短减于一寸。正中的四面都把它削平,其馀两头渐渐斜去。“仰手”,即仰起手。“傍掷”,就是侧面掷。这样使木轮在手里能够转得圆滑。为什么称为“轮”呢?大家都知道法轮常转,“轮”有摧辗消灭之意。能把你的疑惑业障给消灭掉,具此意,故用占察轮可以去掉我们的怀疑心和邪知邪见,趣向正道,到安隐处,无有忧恼,故名为轮。【其轮相者有三种差别。何等为三。一者轮相能示宿世所作善恶业种差别。其轮有十。二者轮相能示宿世集业久近。所作强弱大小差别。其轮有三。三者轮相能示三世中受报差别。其轮有六。】第一轮相有十个,就是十业。能知过去所做的善恶业种和现行的业种。第二轮相就是身口意三个,告诉你,过去的因,现在受果,现在作因,招感未来的果。通过轮相,可以知道多生累劫招感的业是强是弱?是大是小?第三种轮相有六个,是数字。能示给你三世中受报差别,从哪道来的?是从人道来、饿鬼道来,还是从畜生道来?或是菩萨道来、二乘道来、大乘道来?你自己不能明了,地藏菩萨会告诉你,宿世善根深浅如何,知道了自己从哪道来的,能促进你修道。【若欲观宿世作善恶业差别者。当刻木为十轮。依此十轮书记十善之名。一善主在一轮。于一面记。次以十恶书对十善。令使相当。亦各记在一面。言十善者。则为一切众善根本。能摄一切诸馀善法。言十恶者。亦为一切众恶根本。能摄一切诸馀恶法。】我们没有智慧,要观过去宿世所做的善业、恶业哪个重?木头刻成十个轮,即第一轮,书上十善十恶用红、黑分辨,红的是善,表增长义;黑的是恶,表损减义。善恶各记一面,十善对十恶成两面,两面空白,白的即无记,表非善非恶。为什么把十善业十恶业摆在第一呢?所谓十善业者,为一切众善的根本,能摄尽一切善法。十恶,是一切众业的根本,能摄一切恶法。三业这个轮相,即第二轮,四面都有所表示,“记”有小善、小恶、大善、大恶。第三轮,三面有数字,一面没字,从一至十八,,为何用十八个数字呢?十八表十八界,指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对六尘境界色、声、香、味、触、法,六根对六尘生起六识,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若没有识,根对尘不起作用,失掉根,只有识,对色的时候,识也分辨不出来。根、尘、识这三种相聚到一起,就能显示你三世受报的差别。十八界都从你意识境界产生。如果你执著,用轮相也没作用,就是佛在你面前,也没法救你。如佛在世时,比丘都是赤足的,有位比丘,夜间起来,踩在一条绳子上,感觉很软,以为把蛇踩死了,他思想执著放不下,认为一定要受报。佛告诉他:“那是绳子,不是蛇。”他不相信,执著认为是蛇,忧悲还命债而死。执著时,往往不是那种业,你非执著是那种业。心生则种种法生,你先得观空,万法由心生,万法由心灭。所以,一定要去掉执著。一切法都有两面性,如果你一心观想地藏菩萨,观想的时候,执著地藏王菩萨就是我,有这个执著就好了,你就变成了地藏王菩萨。【若欲占此轮相者。先当学至心总礼十方一切诸佛。因即立愿。愿令十方一切众生速疾皆得亲近供养谘受正法。次应学至心敬礼十方一切法藏。因即立愿。愿令十方一切众生速疾皆得受持读诵。如法修行。及为他说。次当学至心敬礼十方一切贤圣。因即立愿。愿令十方一切众生。速疾皆得亲近供养。发菩提心至不退转。】要想占轮相,应先学仪轨。学至诚恳切地总礼十方一切诸佛、法藏、贤圣僧。在礼三宝时,要发愿回向十方一切众生,同礼一切诸佛,清净供养,读诵一切法藏,如法修行演说,发利众生愿成佛的菩提心,永不退转。勇猛心易发,持久心难生。大菩萨在利益众生中,也有退心时。在《大悲陀罗尼经》里,观世音菩萨心想众生这么多,度了这么久还没有尽。因为曾发过愿,假使我有一念的退心,令我头裂,身体崩碎,就由他这一念之间,头裂开了,身体崩碎了,此时他神识还很清楚,意识到此念不对,就对十方诸佛说:“愿加持我,我至诚忏悔退失度众生之心。”由于他的至诚悔过,十方无量诸佛真给他千手千眼。千手千眼观音就是这么来的。又如舍利弗发了菩提心,要度众生,帝释天想试探他,发菩提心是否坚固不退?就来到人间变成一小女孩,站在路边哭。舍利弗路过看见就问她:“你哭什么?”她说:“我妈妈害一种病,医生看了,抓药没药引子,我妈妈救不了了,好苦呀!”舍利弗问:“要什么药引子?”她说:“要人的眼睛。”舍利弗一想,我刚发菩提心,因缘就来了,我挖给她一只眼睛吧!舍利弗自己用戒刀挖一只眼睛给她。这个小女孩拿起眼睛说:“哎呀!我说错了,我要的是右眼睛,你挖的是左眼睛就没用了。”舍利弗说:“你为什么不早说呢?”她说:“我忘了。”舍利弗一想,好了,反正都舍了,就把右眼挖给她,小女孩拿起来,一嗅,说:“好腥臭呀!”把它丢在地上,拿脚一踩。舍利弗说:“你不是做药引子嘛?”她说:“这么腥臭,做什么药引子。”舍利弗摇摇头,叹了一口气说:“菩萨道难行呀!”这时,帝释天王就现身说:“还是行你的小乘道吧!”从这个故事,就知道我们凡夫心,时进时退,虽说发菩提心,但遇到境界就退心,所以菩提道难行。故说勇猛心容易发,持久心难生。那怎样能持久不退呢?常作如是念:“假使热铁轮,在我顶上旋,终不以此苦,退失菩提心。”来策励自己,并且至心礼三宝,求诸佛菩萨加持,使心无退转。【后应学至心礼我地藏菩萨摩诃萨。因即立愿。愿令十方一切众生。速得除灭恶业重罪。离诸障碍。资生众具悉皆充足。如是礼已。随所有香华等当修供养。修供养者。忆念一切佛法僧宝。体常遍满。无所不在。】礼敬三宝之后,还得至心礼我地藏菩萨摩诃萨,称名,再礼一拜,仗地藏菩萨的加持力,愿一切众生速得除灭所有恶业重罪,在修行道路上,行菩提道中无有障碍,使修道资生用具都具足充满。以香花等来修供养,观想十方三世诸佛菩萨都在我面前,接受我至诚恭敬的供养。我们真心来供养,佛菩萨也是真的接受,我们要学习普贤菩萨第三大愿,“广修供养”。意念把所有超级市场,果店,一作意,都搬到佛前来,把十方、尽虚空、遍法界、南瞻部洲、四大部洲乃至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的供品,所有的珍珠、玛瑙、七宝,挖出来供养十方诸佛,这个供养大了。有人问:“这是真实的吗?”我说:“这是真的。你供的那些有形的东西,没几天就坏了,这个供养永远不坏,一作意就来了,这叫普贤供。”就像我们人一样,相片是假的,你死了,相片还在。大家经常作如是观,当成真实想,这就是供养。供养的时候,要意念一切的佛法僧三宝,地藏菩萨,他们的体是通一切处,无所不在,这样在哪儿行供养都可以。你这样观想的供养,功德不可思议。【愿令以此香华等同法性。普熏一切诸佛刹土。施作佛事。】观想,你把这些香花等供养具,供养到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不动世界阿閦佛,药师琉璃光如来世界,乃至遍满所有一切诸佛。无量佛刹,都有你的供养具。《弥陀经》上讲,早晨没吃饭的时候,就到十方诸佛土去供养诸佛,供养完了才吃早饭,我们作观想修供养的这种境界,就如《弥陀经》里说的境界一样。“法性”,是遍一切处。在法为“法性”,在一切众生为佛性。它能够在一切诸佛刹土,作供养。而且一切诸佛拿你这供养大作佛事。很多念佛的道友问我:“我究竟能不能生极乐世界?”我说:“能生,今生生不到来生,来生不行,再来生。”“再来有保证吗?”我说:“有。”十方佛护念,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决定能生。念佛求生极乐世界,你得有这个信心。【又念十方一切供具。无时不有。我今当以十方所有一切种种香华璎珞。幢幡宝盖。诸珍妙饰。种种音乐。灯明烛火。饮食衣服。卧具汤药。乃至尽十方所有一切种种庄严供养之具。忆想遥拟普共众生奉献供养。当念一切世界中有修供养者。我今随喜。若未修供养者。愿得开导令修供养。】任何时候,都可以把十方国土之中的所有供具用心念搬来,物质在那儿没动,你也没有去,一作念之间就都供了,这就叫不可思议。如果现在观想十大愿王,你就在行普贤行,这个娑婆世界,即是华藏世界,极乐世界乃至佛所演教的诸佛国土,全在华藏世界,这叫种种光明蕊香幢。一个世界里包括了无量无边的世界,这叫华藏世界。你把十方世界种种的香华、璎珞、幢幡、宝盖、诸珍妙饰、音乐、灯明、烛火、饮食、衣服、卧具、汤药,包括妙好的床铺,都用忆想搬来,与一切众生同行供养。同时随喜十方世界所有修供养的人。什么时候供呢?十方世界都是光明的没有黑暗,没有白天,只要我们的心念念到了,就是一时,你想的越大越圆满越好。我们的心量要广大,要空,要如同《大方广佛华严经》的大,全都包括。空呢?般若真空,这叫真空。大是真谛,空能融通二谛,要会想,一切法,你都如是观想圆融。有什么舍不得?还执著什么?若有没修供养的,要发愿开导使他修同样的供养。【又愿我身速能遍至一切刹土。于一一佛法僧所。各以一切种庄严供养之具。共一切众生等持奉献。供养一切诸佛法身色身。舍利形像。浮图庙塔。一切佛事。】愿我身能遍至十方一切刹土,于一切三宝所,用种种光明供具,同一切众生平等的受持奉献,供养一切诸佛的“法身”,一切众生都是诸佛的“法身”。“法身”,是遍一切处的。“色身”就不同了,诸佛的“色身”是功德身,是“法身”的应现,我们的“色身”是业报身。“舍利”,就是佛涅槃后遗留下的灵骨。佛相包括泥塑、木雕的,照相所照出来的,纸画的,供后人瞻礼的佛像。“浮图”,就是塔,也有称寺庙、精舍,都叫“浮图”,即供佛的塔庙。【供养一切所有法藏及说法处。供养一切贤圣僧众。愿共一切众生修行。如是供养已。渐得成就六波罗蜜。四无量心。深知一切法本来寂静。无生无灭。一味平等。离念清净。毕竟圆满。】“四无量心”,就是慈悲喜舍四无量,“六波罗蜜”,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修此六度,可以从生死苦海到涅槃彼岸。也就是说我们虔诚供养三宝,就能成就六度、四无量心的功德。但要深深地了知,一切法都是缘起性空的。是我们的妄心所起。本来的法性是寂灭的不生不灭,然而寂灭不动的体遍一切处,“一味平等”,“离念清净”,这样就达到圆满。【又应别复系心供养我地藏菩萨摩诃萨。以当称名。若默诵念。一心告言。南无地藏菩萨摩诃萨。如是称名满足至千。经千念已。而作是言。地藏菩萨摩诃萨。大慈大悲。惟愿护念。我及一切众生。速除诸障。增长净信。令今所观称实相应。作此语已。然后手执木轮于净物上而傍掷之。如是欲自观法。若欲观他。皆亦如是应知。】供养了三宝,还得供养我地藏菩萨,并称念“南无地藏菩萨摩诃萨”。因为地藏菩萨是主法者,至心念名号一千声,以求得到感应。我们讲用心来观想佛、法、僧三宝、地藏菩萨,既然用这圆满的观行供养、称诵、念名,那还掷占察轮干什么?因为我们讲的都是理,不是事。说的是说的,做的还是做的,我们不能离开现实。当我们现行没有达到像前边所讲的那样,像地藏菩萨说的那样。地藏菩萨知道我们做不到想不成,想的是有限的,故引诱我们用占察轮。要知道这是地藏菩萨摄受我们最善巧的方法,让我们回到事上,现实生活当中,理成就事,事合于理,理事无碍,这样就达到了事事无碍的一实境界,这就是《华严经》的涵义。占察轮能帮助我们证得一实境界,故用此善巧方法对于我们修道是绝对有利益的。千声名号念已,并且作如是乞请:“地藏菩萨大慈大悲,惟愿护念,我及一切众生。速除诸障。增长净信。令今所观称实相应。作此语已,然后手执木轮于净物上而傍掷之。如是欲自观法,若欲观他,皆亦如是应知。”在用占察轮的时候,除了礼拜、念诵,还得祈白,唯愿菩萨护念我及一切众生,一切障碍很快消除,有了障碍,信心就不坚定,没有障碍就能增长清净信心。能够修信心,心坚定不容易啊!跟大家说,能念住就是定,如法如律去行就是慧。故于一切处都能表现出定慧,要达到念住,必须得有信心,所以要增长你的清净信。念佛就是念佛,不想其它的,达到了念住就叫净信。用占察轮时,必须跟你心里所想的、所要求的、所要问的诚实相应。例如像我生这个病,常年不好,让地藏菩萨给我指示一下子,看能好不能好。拜完忏了,你仰手傍掷轮相,就专问这事。他告诉你这个病不能好,或告诉你这个病能好,但是你得换一个医生,这个医生治不好。或者说你用药用的不对,那一百八十九种,大家都看看记熟,里面说的都有。“诚实相应”,即心里所想的,所要问的和地藏菩萨所答覆的相吻合了。“相应”,印度的用语就是瑜伽。瑜伽即“相应”,跟一切法性“相应”,跟一切事物“相应”。作是语已,然后手执木轮。仰手在净物上傍掷。“净物”,指干净的毛巾、手帕,但最好是一块绸子,因为掷木轮时要使它转动。“仰手”,就是手心向上。“掷木轮”,就是说看你修的时候,用哪种木轮。第二木轮指贪瞋痴,身口意三业。第一木轮是十业,是修忏的时候用,当你第一次入忏室,要拜忏的时候,掷第一轮,掷完了你把它记下来,“自观法”,就是观察自己,请求什么事。“观他”,就是别人不会用木轮,你也如法的帮他做,让他也跟著拜。使用占察轮相的人在占察轮相的时候应当知道如何去做、去占。【占其轮相者。随所现业。悉应一一谛观思验。或纯具十善。或纯具十恶。或善恶交杂。或纯善不具。或纯恶不具。如是业因种类不同。习气果报各各别异。如佛世尊馀处广说。应当忆念思惟。观察所现业种。与今世果报所经苦乐吉凶等事。及烦恼业习得相当者。名为相应。若不相当者。谓不至心。名虚谬也。若占轮相。其善恶业俱不现者。此人已证无漏智心。专求出离。不复乐受世间果报。诸有漏业。展转微弱。更不增长。是故不现,又纯善不具纯恶不具者。此二种人善恶之业所有不现者。皆是微弱未能牵果。是故不现。】“随所现业”,这个业就是业用、作用。凡所造作的都叫业,有善有恶,对所现的善恶业,要如理察看,是纯具十善,现生修行很好,前生善根深厚,由地藏王菩萨给你肯定,你知道了自己有善根,就在本有的这个善根基础上继续增长,增长善根这叫增上缘,增上缘就是给我们信心的增上、修行的增上。若一个善念也没有,十轮全是恶,由过去现在没有善根,尽做恶事。像这样纯具十恶业或纯具十善业,是很少的,我们一般都是善恶交杂,善业里有恶,恶业里有善,以过去所造的因,种类不同故。我们一天的思想,时而是善念,想到三宝;时而是恶念,是非人我,在这交杂中度日。像我们每天如是这样造业,会带到来生,也会带到未来的无量劫,无量生。还有习气,除了业果的因果之外,还有各人的习气,习气比果报还厉害,果报消失了习气还在。例如杀业很重,前生欠他的命债还清了,不行,还有馀报。若我语业上妄言、绮语、两舌、恶口造的非常多,今生会起许多麻烦,一轮到你的身上,是非就多,你要知道这是我过去的业所感,这时你专忏口业,这样忏悔,你的境界就可转变。如果你读《地藏经》的时候,别人谤毁你,你得看是哪一种业,你心想的,所问的跟轮相所示的相符合了,就相应了。若不相应,就是说你还不至心,所以中间出现虚妄、错误,不相应的现象。如果你占轮相善恶业都不现,说明此人已证无漏智心,超出三界去了,阿罗汉就是这样,已证得一切智,有漏业微弱,不会增长感果,所以轮相不现。“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菩萨心里不敢想一点坏事,他知道心念不好也会受果报的,菩萨畏因不造业。发了菩提心的人,就是忆念也在利益众生。我们凡夫众生就不是这样,苦到了才怕,苦报没现,随便你怎么说都不畏惧。如说:“你天天犯戒将堕地狱,堕多少万年。”他会满不在乎说:“没关系到时候再说吧!”还照样的造业,等感果了,他才忏悔。菩萨一动心念,知有错即时就对佛前忏悔,善恶业很微弱,不被果所牵,故不现。凡夫众生造业不知醒悟忏悔,故占时会出现不同的善恶轮相。【若当来世佛诸弟子。已占善恶果报得相应者。于五欲众具得称意时。勿当自纵以起放逸。即应思念。由我宿世如是善业故。今获此报。我今乃可转更进修。不应休止。若遭众厄种种衰恼不吉之事。扰乱忧怖。不称意时。应当甘受无令疑悔退修善业。即当思念。但由我宿世造如是恶业故。今获此报。我今应当悔彼恶业。专修对治及修馀善。无得止住懈怠放逸。转更增集种种苦聚。是名占察初轮相法。】占察到相应,是你照著地藏菩萨告诉的去作了,礼三宝,礼地藏菩萨,念地藏菩萨圣号,得到三宝地藏菩萨加持,使你业障消除,五欲境界也能满足,称心如意。但切勿放纵五欲,放纵身心。地藏菩萨嘱托:“获得相应,满足了五欲,警戒不可放选”。这时应当思念,这是因为我过去世,有如是的善业故,今生获得这个福报。有了福报之后,不可尽情地享受,用尽福报。同时不要忘了三宝、地藏菩萨和众生。要是遭到种种众厄、烦恼不吉祥的事,使你忧愁、恐怖、心生挂碍。在不能称心如意随心满愿时,地藏菩萨又教导我们说:“你这时像饮糖浆一样,甘愿领受,这是还报,不要怀疑、悔恨,愉愉快快的接受。”这是宿世所造的业,今生所感的果。要深信因果,知道这是我过去所作的业,现在再不作了。已经作成,就忏悔,悔彼恶业。拜《占察忏》来转变,占察相法就是忏悔法。“悔”,是悔改的意思,对治恶法、勤修善法,止住懈怠放逸,免招未来的苦果。你占察第一轮相十恶业、十善业的时候,就应当这样作念。【善男子。若欲占察过去往昔集业久近。所作强弱大小差别者。】要想占察过去的因,所作的恶业是强是弱?猛力不猛力?业力量大不大?久或近?【当复刻木为三轮。以身口意各主一轮。书字记之。】这时当刻木为三轮:身业、口业、意业各刻一轮。身、口、意三轮,是占过去所积聚的业。【又于轮正中一面书一划。令粗长使彻畔。次第二面书一划。令细短。使不至畔。次第三面作一傍刻。如划。令其粗深。次第四面亦作傍刻。令使细浅。当知善业庄严。犹如画饰。恶业衰害。犹如损刻。其画长大者。显示积善来久。行业猛利。所作增上。其画细短者。显示积善来近。始习基钝。所作微薄。其刻粗深者。显示习恶来久。所作增上。馀殃亦厚。其刻细浅者。显示退善来近。始习恶法。所作之业未至增上。或虽起重恶。已曾改悔。此谓小恶。善男子。若占初轮相者。但知宿世所造之业善恶差别。而不能知积习久近。所作之业强弱大小。是故须占第二轮相。】以上这些就是第二个轮相的作法和观想法。这不是理论,是事。必须得如法。“善业庄严”,就像画饰品一样。恶业是衰害衰恼,犹如损减,就拿刀子刻得很重。善业就用红的,指庄严世界。恶业用黑的,指损害佛国土。用红色把它画的又长又大,就是积善已久,善业的功力很猛,修行很猛利,能作增上缘,其画细短,说你积善很近了,刚学善,基础不稳固,做的善事很微薄,容易动摇。用黑色把它刻得粗深,显示你所积习的恶业很久了,再加上现在又在作恶,灾殃很厚。其刻又细又浅的,说你作的恶业很近,学习恶法所作的业,没到增上的程度,恶业不猛利,忏悔的时候就容易。若所作的恶是重恶,已经忏悔不再作了,那他作的重恶就转成小恶。初轮相,但知宿世所造善恶业的差别,若你不知道善恶积习的久近、强弱、大小,怎么办呢?占第二轮相就能了知。【若第二轮相者。当依初轮相中所现之业。若属身者掷身轮相。若属口者掷口轮相。若属意者掷意轮相。不得以此三轮之相。一掷通占。应当随业主念。一一善恶依所属轮别掷占之。复次。若占初轮相中。唯得身之善。于此第二轮相中得身恶者。谓无至心。不得相应。名虚谬也。又复不相应者。谓占初轮相中得不杀业及得偷盗业。意先主观不杀业。而于第二轮相中得身恶者。名不相应。复次。若观现在从生以来不乐杀业。无造杀罪。但意主杀业。而于此第二轮相中得身大恶者。谓名不相应。自馀口意中业不相应义。亦如是应知。】初轮相是十个一起掷,第二轮相不能三个一起掷,得一个一个掷,属身业就掷身轮相。身业包括杀、盗、淫,如是杀盗淫三个都有,就得掷三次。口四、意三亦如是掷。还应当注意,掷二轮相,跟第一轮相一样,要如理观想,礼拜、供养三宝,礼拜地藏菩萨摩诃萨,念一千声圣号,完了之后开始掷。掷第二轮相必须与第一轮相相应。如果第一轮相显示身恶,而第二轮相显示是善,这就叫不相应。如你今生很清净,但轮相显得不清净,说明你有宿业,只要拜忏很快就可以除消,得到清净轮相。另外,地藏菩萨又给我们指示,若现在从生以来,不乐杀业,看见杀生,就逃避,甚至从生下来就吃素,根本就没有杀业,但意业之中有杀业,掷轮相的时候,得身大恶,这也叫不相应。因为这是理,理不是事实。因为我们现在是讲事,不是讲理。又比如出家师父,在他母亲受孕怀胎的时候,他的母亲就不能再吃荤了,这是他过去的宿业带动,所以,生下来自己就不吃荤,一生都不喜欢杀业,但在掷轮相的时候,有杀业,那就作两种解释;一种是多生累劫的杀业,现在业报现;一种是不至心,轮相所显的不确切。所以,在掷身业、或口业、意业出现了第一轮跟第二轮相互有矛盾,不相应或轮相显的不确切时,你应当善于理解,才能够把矛盾解开。但必须得重新来,再拜再占,最初没拜过忏,可能不会相应,但时间久了,通过拜忏,念圣号,业障消了许多,而且,达到至心,就很容易相应。但这与世间算卦的不同,算命的一般不给出家人算,因为修行可以改变命运,这里地藏菩萨教我们用占察轮,是为了通过这个方法来诱导末法众生忏悔宿业,进一步修习定慧。所以最初掷的时候一定要有耐心,用相应以后,可以每天晚上占察一下,看这一天来的善恶,有恶业要赶快忏悔。就像洗衣服一样,有一点轻污一洗就干净了,但要是油腻多就要多洗几回,是轻是重轮相就可以告诉你。如果大家天天拜占察忏,掷起来很快就相应,如果掷得不好,恶业很重,善业很轻,就要好好拜忏,等你第二轮的三个都是轻的,宿世三业就清净了,这时就可以修定、修慧。有时候在拜忏当中,或在修行当中,有一些感应。比如见到地藏菩萨的像放光,或者梦中见到地藏菩萨的像,还有一些其他的感应,像这种情况,应当注意一下,如果轮相显示不是清净相,这时一定要用智慧去辨别真伪,不要被境所转,生起骄慢心那就会受到伤害,如果感到自己忏悔的功力,没达到这样程度,这个现象不一定是真的,就应当继续修,不为这些外境所转,不管现的是胜境还是逆境,都不为它所动。这样,你的修行就有一定的功夫了。还有一些人发了大心,想要建寺安僧,初发心,障碍非常多。没发心的时候却很好,这时千万莫生悔心,要用轮相来鉴定,也许以前护持的不是善神护法,可能是魔子魔孙,这一发心,他们都退了。但这个善力还没有积聚,护法善神还没来,所以应该继续去做。如韩国的王子金乔觉,到九华山的时候,他住了几十年也没人理他,他就在那里用功拜《华严经》,拜了三十年,没有米,就吃观音土。他圆寂之后,出现许多胜事,所以要想到善报胜事,不是一下子就能获到的,必须精进努力的用功修行,方可取得。看看过去的祖师大德们,在修行发心中,经过了多少逆境的磨炼,没有丝毫退却之心,信心反而更加坚固,以不懈的努力消除魔难,最终得到成就。所以我们发菩提心做任何善事,遇到障碍,都不要生悔心,若一生悔心,信心力就没有了,就会被魔所扰,做些非法事,所以地藏菩萨的占察轮相,能给我们信心,对我们的修行有很大的帮助,加持力也非常大。【善男子。若未来世诸众生等。欲求度脱生老病死。始学发心。修习禅定。无相智慧者。应当先观宿世所作恶业多少。及以轻重。若恶业多厚者。不得即学禅定智慧。应当先修忏悔之法。】地藏菩萨说,末法的众生要想超脱生老病死,学习戒定慧,修习禅定,或者学空观,应当先用占察轮观一下过去所作恶业是多是重,是轻是少,若恶业很重的人,要学禅定智慧,容易入魔。有一种不是坐下来习定,是要你一天在动中能定下来,这种定才是真定。坐下来容易入定。在动中就比较难,一动起来就忘了,定也没有了。要想在动中不动心,对著境界时也不起心动念,就要常观想佛菩萨,使念头注意在一个圣号上,只要你的意识从来不动念,外面什么境界相都不被它转,这就是定。这种定能发出智慧来,世出世间的定有多种,习定的方法也很多,不论你学那种定,一定要把握好自己的心念,不被外境所转。怎样能降伏其心呢?就要达到无相,无相智慧就是空慧。又怎样悟无相境界?就是要不住六尘境界。根境俱寂,就达到无生无相。即《金刚经》上佛陀教导我们:“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由于恶业又多又厚,习定修慧都不得利,所以地藏菩萨告诉我们应当先修忏悔法,多拜忏,《地藏忏》不是地藏菩萨说的,《大悲忏》也不是观世音菩萨说的,《三昧水忏》同样不是佛说的,都是祖师编辑的,唯有《占察忏》是地藏菩萨亲自对坚净信菩萨说的。拜占察忏悔法,可使我们在用占察轮时很快相应,速获清净,这时你一修就能成就。【所以者何。此人宿习恶心猛利故。于今现在必多造恶。毁犯重禁。以犯重禁故。若不忏悔令其清净。而修禅定智慧者。则多有障碍。不能克获。或失心错乱。或外邪所恼。或纳受邪法。增长恶见。是故当先修忏悔法。若戒根清净及宿世重罪得微薄者。则离诸障。】为什么先不修定慧?是因为此人宿世的习气很重,恶心相当的猛利,今生又造了很多新业,若修善法会出现许多障缘。如果是出家的比丘、比丘尼,或者是在家的优婆塞、优婆夷,受了戒不持戒,甚至三皈都犯。三皈本身就是戒。皈依佛,永不皈依天魔外道;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皈依僧,永不皈依外道邪众。这就是三皈戒。犯了三皈,就非佛弟子。如果犯了重罪根本戒,不忏悔清净,修禅定智慧是不可能的。不但你修不成,恐怕还要把你摒除僧团之外。佛经常这样比喻,大海不容死尸,死人漂到海里,海浪一定把他打到岸上去,或者被鱼吃了。佛法如大海,若你不守戒律,不好好的修行,同样会被摒除大海之外,摒除僧团,弃于佛法之外,就不能闻法修行,本来为克服烦恼,反而被外道邪见人侵扰,丧失你的心志,增长邪知邪见。佛说破戒通过忏悔能救,破见是不可救的。所以我们必须先修忏悔法,忏除犯戒之过,及宿世的重罪,使戒体清净,重罪减轻,无诸魔障。因此,罪性是虚幻的,没有真实,“罪性本空唯心造”,所以忏罪的时候一定要到达空寂。把一切事物都看成是假的,空的,没有真实可得。罪性也看成是空的,降伏住自己的颠倒妄心。众生与佛就在一念之间,要转变众生心,需发菩提心与佛相应。修普贤十大愿,念地藏菩萨圣号,文殊、普贤、观音,念三宝,念念不离三宝圣号,常发诸佛菩萨之愿。我们发愿,念三宝,为度众生;求忏悔,为度众生;想成佛,为度众生;想离苦得乐,为度众生,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度众生,心往圣境上想与诸佛菩萨和在一起,这样凡夫心就转变成佛心。如果不这样,那就随著业力跑,我们现在发心出家,很难啊!这是多生种的善根,要常常忏悔,消除业障,使过去的宿业不现前,善根增长。【善男子。欲修忏悔法者。当住静处。随力所能庄严一室。内置佛事及安经法、悬缯幡盖。求集香华以修供养。】要想修忏悔法,怎么修呢?当离开干扰,找一个清净的地方,随自己的能力大小和现实条件,来庄严一处能供我拜忏就可以了,不可要求过高。如果有务件专修一间忏室,愿意忏悔,集在一起共修,但是不得超过十个人,最好七八个人。蒲益大师说人多了不行。在一起拜忏的必须同愿同行,不可乖违。怎么样庄严呢?打扫乾净,供上地藏像,占察忏经,供上香、花,悬挂幡、宝盖。没有,可以用纸做、布做,还办不到怎么办?这时你就用普贤菩萨七支供来供养,以意念把其它道场乃至十方世界的庄严饰具,香、花、果都搬进你的忏室,或能行忏法的地方。这种供养的力量比有限的两支香、一盏灯力量大得多。《普贤行愿品》里讲“法供养为最胜。”总之,一切随缘修供,有能力的就买上香花及庄严饰具,尽心尽力去庄严,无能力就以一颗至诚心,把心量扩大,修普贤七支供。这就是善巧的方法,即文殊菩萨告诉我们的“善用其心”。【澡浴身体及洗衣服。勿令臭秽。】预备工作做好了,必须清净三业,才易得到感应。口不说闲杂话,心存恭敬,一定要达到心净。身体要洗浴干净,勤洗换衣服,不使有臭秽。总而言之,我们要想修忏悔法,忏悔的时候,希望菩萨加持,不要在文字上、工具上、洗浴上,生执著心,拜时心一定要清净,所以需要一心敬礼。【于昼日分在此室内三时称名。一心敬礼过去七佛及五十三佛。】“三时”,根据印度的时间来分,昼三时:白天三个时分,早、中、晚。夜三时;初夜、中夜、后夜。共为二十四个小时,拜忏时不论是昼三时还是夜三时,都要称名顶礼。“一心敬礼过去七佛”,即过去庄严劫的三佛: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还有贤劫四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一心奉请五十三佛,奉请完了一一敬礼。【次随十方面一一总归。拟心遍礼一切诸佛所有色身。舍利形像。浮图庙塔。一切佛事。次复总礼十方三世所有诸佛。又当拟心遍礼十方一切法藏。次当拟心遍礼十方一切贤圣。】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叫十方。“总礼”,是用意念观想,把十方归纳于心中。这段就是指用意观来普遍恭敬顶礼,尽虚空遍法界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现在佛寺里的佛像、舍利、塔庙、佛事等佛宝及佛所遗留下来的法宝,在这个法中,必须礼《占察善恶业报经》,还有十方一切贤圣僧。设供、口念称名、意观,即供养、称赞、礼敬,这就是普贤十大愿的大供。【然后更别称名礼我地藏菩萨摩诃萨。】拜忏的规矩,必须三请,请过去七佛,请五十三佛,请十方一切诸佛、尊法、贤圣僧。请完三宝后,拜占察忏,一定要加上奉请《占察善恶业报经》。最后,还得特别的礼请地藏菩萨,礼请地藏菩萨一定要三请三拜,地藏菩萨是主忏者,同时要发愿。请了以后,法会的道场,地藏王菩萨就来住持,主持你的忏法。另外,还要注意一点,要把自己庄严的忏室进行结界。怎样结?心里结界。说取我这个忏室,除了忏室,房间之外,都不是我的界内。为什么呢?因为界外有做非佛事的,所以必须把忏室结到界内。在结界的同时,地藏菩萨护法神马上就来护法了,其他任何鬼神,都不敢进来干扰。这样拜忏会很顺利,并且达到我们所求的愿望。如我们修忏时三人,或者五人,共同发愿修生极乐世界,由大家至诚忏悔、发愿和地藏菩萨的加持,在忏悔三业清净后,决定能同生极乐世界。若我们怀疑受戒不清净未得到戒,那就拜《占察忏》,至心恳切的求,不懈的拜,如果占察轮相显的不是清净轮相不要有退心,还得继续求拜,到现出清净轮相,这就证明你得到地藏菩萨加持,地藏菩萨给你受戒了。蕅益大师就是拜得清净轮相,而得戒的。【如是礼已,应当说所作罪。一心仰告。惟愿十方诸大慈尊。证知护念。我今忏悔。不复更造。愿我及一切众生。速得除灭无量劫来。十恶四重。五逆颠倒。谤毁三宝。一阐提罪。复应思惟。如是罪性。但从虚妄颠倒心起。无有定实而可得者。本唯空寂。愿一切众生速达心本。永灭罪根。】礼拜完,就对地藏菩萨发露忏悔自己所作的罪过,不可隐瞒。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里第四大愿,“忏悔业障”,经文里讲:恶业的体相,尽虚空都容不下,形容此罪恶之多,罪恶之大,罪恶之重。“十恶”,就是我们常讲的身三、口四、意三。十恶业。“四重”,指杀盗淫妄四根本。“五逆罪”,即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破和合僧,这个罪很容易犯,如说是非,挑拨离间,在寺中各做各的,意见不一致,使大众僧不和,就是破和合僧。“毁谤三宝”,就是说,对佛与佛、大小乘、僧众之间互相毁谤、攻击。“一阐提”,指没有善根,就是对三宝一点信心都没有。要忏悔除去所作的这些罪,不再更造,若自己的力量薄弱,就对地藏菩萨说,求地藏菩萨、十方诸佛加持我,令我把无量劫来所有的十恶四重、五逆颠倒、谤毁三宝、一阐提罪全部忏悔掉。还应思惟,罪性本空。恶业都是由于我们无量劫来,黑白不分,真假虚实不明,从虚空颠倒中起的。因此,罪性是虚幻的,没有真实,“罪性本空唯心造”。所以,忏罪的时候,一定要达到空寂。把一切事物都看成是假的、空的,没有真实可得,降服住自己的颠倒妄心。更应当发愿,所做的功德事供养三宝,回向给众生,愿一切众生离苦得乐,早日成佛。在佛门里,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在修行中,无不是不可思议的殊胜行——普贤行。但有的道友不会修行,每日在修行中还总是抱怨,是因我业障重,不会做事,常住分配我这个任务,他们却坐那儿听经学习,学经听经多好啊!我在外头劳动,还有什么功德?你不知道你做的这个事和他坐在那儿学习是一样的。只要你会发愿,会回向,随便你做什么事,都是在行普贤行、发文殊愿。要知道经过你的发愿、回向、思维,全是你自己的了,是我在发愿,我在行,我在做。所以大家在做一切事的时候,一是要记得:随喜、发愿、回向,做的一切善业,上供十方三宝,下施一切众生,愿诸护法神护持我及一切众生。愿一切众生早日达到心本,本来的自性,恢复了自性,罪根也就灭掉了。【次应复发劝请之愿。愿令十方一切菩萨未成正觉者愿速成正觉。若已正觉者。愿常住在世。转正法轮。不入涅槃。】“复应发劝请之愿”,劝请谁呢?为什么要劝请呢?因为到了八地不动地的菩萨,惑业没有了,但还没有认识到根本无明,以为已经成就了。无明未断,不能达到究竟,还得继续修,所以我们也要劝请这些未成正觉的菩萨,或者初发意的菩萨,早日成佛度众生,已经成就佛果的,愿永远住世,不要入涅槃,这就是《普贤行愿品》第六大愿——“请转法轮”,和第七大愿——“请佛住世”。【次当复发随喜之愿。愿我及一切众生。毕竟永舍嫉妒之心。于三世中一切刹土。所有修学一切功德及成就者。悉皆随喜。】这是普贤第五大愿,“随喜功德”,随喜一切众生,随喜一切诸佛菩萨,愿一切众生舍离嫉妒障碍,看见人家有一点善事,有一点进步,对三宝有功德,都应当赞叹随喜。若师长对某同学、师兄弟,表扬了一句,你就生起嫉妒心说:“有些事我也会做,我比他还强,他有什么了不起的。”不但不随喜人家,反而说上几句不好的话。如供千僧斋作佛事的,有的师父说说笑笑,也不威仪,看上去一点也不庄重,我说:“莫生分别心,文殊菩萨在,可能是文殊菩萨示现的,你欢欢喜喜赞叹,不要从现象上迷惑了我们智慧的眼睛。”像五台山经常有人供千僧斋,我们要随喜,因为文殊菩萨常化现在其中。昔日五台灵鹫寺,设无遮斋法会,不简道俗,不别责贱、男女、乞儿,悉皆饱足。有一位贫女,牵著一只狗,带著两个小孩来赶斋,发斋[贝*亲]的师父给她一份,她不走说:“不行,我这儿还有两个小孩。”又给她两份,她说:“还不行。”问她还要什么,她说:“我还有一只狗。”发[贝*亲]的师父就生气了,他说:“这位贫女简直不讲道理,贪心这么大。”又想菩萨既已发愿供千僧斋,就再给她一份吧!她说:“还不行,我肚子里还得要一份。”这时发[贝*亲]的师父发脾气说:“什么肚子里还要一份,我这是现前的。”他这么一说,贫女腾空化现文殊相,小孩现童子相,小狗变成了金毛狮子,文殊菩萨于空中说偈:“众生学平等,心随万境波。百骸具舍尽,其如憎爱何!”这时在会的人,皆向空中曰:“大圣,愿示平等法门,我等奉行。”空中偈曰:“持心如大地,亦如水火风,无二无分别,究竟如虚空。”此时发[贝*亲]师父伏地求忏悔,自恨不识文殊菩萨降临,菩萨一去,再也不能见圣相,即把贫女所施发,建塔供养礼拜。大家多思维这个故事,菩萨千百亿化身,现各种不同的境相,来度化众生,只是我们凡夫肉眼,不识不知而已,所以说要平等,用平等心来对待周围一切人事,不要生分别轻慢心,我们身边的善知识,同学道友,就是文殊菩萨,或其他诸大菩萨应化于世来度我们的,这样就会对他人生起恭敬心,随喜他们的功德。所以随喜功德,是增长自己功行、最便宜的事,大家不要轻易的放弃。而且随喜功德可以对治你嫉妒障碍烦恼,所以不论在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圣凡的功德悉皆随喜,这个功德就可以使你成佛。【次当复发回向之愿。愿我所修一切功德。资益一切诸众生等。同趣佛智。至涅槃城。】我们修行要不贪恋执著,要把闻法修学行持的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同等获利。所以随便你在哪儿修行、做事,乃至你在寝室看书、诵经,把自己所修这一切的功德都回向给众生,愿众生都能得到真正的利益,大家能一同趋向佛的智慧,到达不生不灭的涅槃城。普贤十大愿王不可思议。文殊菩萨的十大愿,我们更应该随喜赞叹,应当把他作为我们的日课,但不能读读就算了,要学文殊菩萨是怎样度众生的。还有《华严经》第四品觉林菩萨赞叹释迦牟尼佛的话,我们也应当每天念一念。学法要学会用心,闻思修三慧缺一不可。只是听听这个,善根是很浅薄的。我们闻之后要思维,觉得这个法殊胜,照著去做,至于做多做少,随你的力量,主要看你是如何用心的?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位贫女,捡了一枚钱,她想买油供佛来培福。她就到油铺去买油,但没有盛油的瓶。这个老板看她可怜,而且被她的诚心所感动,说:“好,我给你打一缸油,除了你这一文钱之外,剩下算我的,我就随喜你的功德。”贫女就把油提到僧伽蓝里,倒在一个油灯里供佛,这天正是目犍连尊者当值。第二天早晨天亮,他去灭这个灯。别的灯全灭尽了,同时波斯匿王供了十万盏灯,唯独贫女添的这盏灯怎么也灭不了。目犍连尊者说:“我可以用神通灭。”他就使用神通,也灭不了,而且越灭越亮。这时佛就出来说:“这是清净施,以罗汉的神通力量是灭不了的。”大家要明白,这不是在于物资的多少,而是心力的猛烈。若供养一千块、一万块钱,不知发愿回向,还不如供养十块钱又发愿又回向的功德大,因心力猛烈故。诸位道友,你们在大寮行堂做饭,或做其它事,是否想到以此事去修供养,发愿、随喜、回向,想到与没想到这两者的功德是有很大悬殊的,所以我们不论做什么,都要观想到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礼敬诸佛”乃至“普皆回向”。一事具十愿,这功德是不可思议的。我们学法就要善于用心,会用心,无一事不是佛法,不是行的菩萨道,成就佛果的因。【如是发回向愿已。复往馀静室。端坐一心。若称诵若默念我之名号。当减省睡眠。若惛盖多者。应于道场室中旋绕诵念。次至夜分时。若有灯烛光明事者。亦应三时恭敬供养悔过发愿。若不能办光明事者。应当直在馀静室中。一心诵念。日日如是行忏悔法。勿令懈废。】发愿之后,离开忏室,到其它静室或寂静处。目的是离开干扰,一心念地藏菩萨的圣号。念的时候一定要念念从心起,念念不离心,念念相续。减少睡眠,因为睡眠是五盖之一,若是睡眠多的人,应当绕念来对治它。像我们是一个普通的清众,住在常住里,没有忏室、静室,怎么办?那就用你的心念,不能磕头,就以观想来磕头,但是有个条件,你一定要至心。一切的方便要你自己去想,从方便达入真实,外边的客观条件环境不具备,自己想办法,反正不离修行、忏悔、发愿。人家都睡觉了,你也不干扰别人,就静坐,静坐观想对著地藏像就念,如果是黑夜,寝室没有小灯,就在寝室一心诵念或观想地藏菩萨放光,就看至心如何。观想会出现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我们信佛的,一定要相信三宝的加持力,相信三宝的光明。至心诚恳的念佛、拜佛,如此每日精进不懈悔过发愿。我说不要贪睡,在我们一天昼夜二十四小时中,起码你得睡五个小时到六个小时,这样才有精力来工作、学习、修行。如果你勉强地说我一个小时都不睡,就如佛教导的昼三时夜三时不休息,精进办道,恐怕我们这个体力,不得成就,反而会病倒,这样你还能修行吗?像这样你得自己调适,这样做能支持就去行,若超过负担是不行的,这是我的意见,不是经上所说的。经上教我们不要睡。因我感觉到我们现在这个肉体跟过去的古人不一样了。业障深重的我们必须跟你自己身体情况相适应,不能超负荷,这就叫随缘善巧方便。大家知道般舟三昧,就是一行三昧,一百天不坐不卧。怎么办呢?找一个比较小的房子,用粗绳子钉在墙上拴紧,过了十几天,腿很肿,移步很困难,就扶著绳子走。道宣律师行过三次般舟三昧,所以修行要舍得付出,要下得苦功夫。这样才能用生死的力量换来不生死。我们现在业深体弱,行般舟三昧是办不到的,行不了,生个惭愧心,却不可懈怠放逸。要念念想到三途众生苦,想著这个世界苦难的众生,一想到他们,精进心就会生起来,最后再给他们回向,离苦得乐。修忏悔的人,一定要下决心,定一个忏期,一百天或几个七,不能拜忏就念地藏圣号,要不打妄想,但我们现在念时,功夫不到,还达不到不打妄想的程度,怎么办呢?不要怕打妄想,只要想到其它的,就收回来,收久了念头渐渐就纯了,什么事情熟练了自然就纯。只要提起念头,坐也念,行也念,时间久了,睡觉做梦都在念。白天上课也好,过斋堂也好,上殿也好,照样做这些事,但心里一直在不停地念地藏菩萨。大家看收音机里有很多弦的线路,人的脑子也是这样,所以念圣号与做事互不干扰,达到一心时就是念住。这个功夫不要把它看简单了,超过坐禅等其它一切的修行。我们念阿弥陀佛也如是。《占察善恶业报经》是个方便法门,如果能按我说的这样做,不用问你自己就知道此时心很清净。念到真正功德圆满时候,能念所念全空了,能念的心,所念的地藏菩萨圣号乃至于地藏菩萨相都没有了。能够心定念存,寂然不动,那个时候你的智慧就发现了。占察这个法门虽然方便,但过去没人说。一种是不相信,再者就是没遇到,也没人说。《华严经》上说:“譬如入暗室,无灯不能了,佛法无人说,虽慧不能了。”所以必须得有人说,并且发这种愿心,共同去做才行,否则你就是有智慧也不能知道。不知道升座讲法也是有加持的。在座下好多意思没有通,到座上就通了。所以要相信佛菩萨的加持,那种智慧不是你口里能说得出来的。还有大家的加持,你们心里想要听什么,感到我的心、我的嘴巴就说什么。说法要对机,否则说的再好,再高深,对方也听不进去,佛在世说法的时候是对机的,这部份人需要说般若法,佛就说的是般若,听见后就开悟了,心开意解,欢喜赞叹,完了,最后,他就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每一个法会都有很多发菩萨心行菩萨道的,为什么?因为是对机说法。【若人宿世远有善基。暂时遇恶因缘而造恶法。罪障轻微。其心猛利。意力强者。经七日后即得清净。除诸障碍。如是众生等。业有厚薄诸根利钝差别无量。或经二七日后而得清净。或经三七日乃至或经七七日后而得清净。若过去现在俱有增上种种重罪者。或经百日而得清净。或经二百日乃至或经千日而得清净。若极钝根罪障最重者。但当能发勇猛之心。不顾惜身命想。常勤称念。昼夜旋绕。减省睡眠。礼忏发愿。乐修供养。不懈不废。乃至失命要不休退。如是精进。于千日中必获清净。】如果过去生中有大善根的人,善业基础很坚固,暂时遇著恶缘,随顺恶法去做,这个罪业是很轻微的,再加上修忏悔法的心很猛烈。七日即可忏清净。猛烈的情况,不顾生命,只是一心想战胜敌人,无别的思想,甚至于负了伤,他还不知道,直到有人告诉他,他低头一看,马上就倒下了,这就是精神的作用,我们应以这种精神勇猛去修行,障碍很快就会消失。众生的业有深有浅,但谁也不愿说自己的根机浅薄。我同很多道友们交往,从谈话当中,个人都口口声声说业障很重。自己说可以,如果你说他业障重,马上就冒火了,也忘了自己业障重,自己说可以,别人说就不行了。如唐朝宰相鱼朝恩,一次,国师来王宫说法,宰相在国王旁边说话是很自由的。他说:“大师,我想请问,佛法讲的无明,无明从什么地方起的?”国师瞧瞧他说:“你这个奴才,也问佛法?”宰相马上就发怒:“哼,我是奴才?我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师说:“你别著急,无明从此起,此就是无明,你知道吗?”宰相马上就向国师忏悔。一切众生都如是,若业障厚,善业薄的,一七日不行,经二七日乃至七七四十九日才能得到清净。若过去现在恶业增长,得忏悔一百天,乃至千天才得清净。有的三年也没得到清净,但别生退心,相信地藏菩萨不会不管,地藏菩萨会替你忏悔,给你加持力和增上缘,让你的罪业早日得到消失。这就是地藏菩萨告诉我们忏悔的时间及得清净轮相的期限。所以自己要定一个日期,决心来拜,一直到清净轮相显示清净,学法修定修慧就很容易进入,速得道果。如果业障极重的人,能够发起勇猛的忏悔心,不顾惜生命。如何不顾惜生命?过去有位老修行,在山里住洞修行,修行睡觉特多,于是他就想办法来对治,坐在悬崖上,对自己说:“你睡吧,睡了就掉下去,掉下去,摔得粉身碎骨。”支持不久又睡了,一睡就往悬崖下掉,老修行掉下去却被护法神接住了。他很高兴,对护法菩萨说:“南阎浮提像我这样修行的很少吧?”护法神说:“像你这样的修行人多如牛毛,是你自己看不见。”由于这一慢心,护法神说:“五百劫不护你的法。”不护就算了,照样修。时间一长,还是不行,支持不住,又掉下悬崖,护法神又把他拖上来,他说:“你不是不护我的法了?怎么又来了?”护法菩萨说:“你的一念精进超过五百劫,所以我又来护持你。”像这样修行,一念清净勇猛心难生。所以罪障深重的人,一定要下决心,不顾惜生命,没有黑天白天,昼夜旋绕,减少睡眠,称地藏菩萨圣号,礼拜忏悔发愿,心存欢喜,以法来修供养,不懈怠,不颓废,乃至丧失了生命,也不停止,也不退转。这样的精进,于一千日,罪恶再重,必定得到清净。【善男子。若欲得知清净相者。始从修行过七日后。当应日日于晨朝旦。以第二轮相具安手中。频三掷之。若身口意皆纯善者。名得清净。】修行拜忏经过了七天后,用第二轮相,仰手三掷,掷一次清净不算,得掷三次,三次全是红的,就表示身口意是纯善业,非常清净,若三次都现了清净轮相,那地藏菩萨一定在场加持你。清净了,想到极乐世界,地藏菩萨会随你的愿力把你送到极乐世界或十方世界净佛国土。【如是未来诸众生等。能修行忏悔者。从先过去久远以来。于佛法中各曾习善。随其所修何等功德。业有厚薄种种别异。是故彼等得清净时。相亦不同。或有众生得三业纯善时。即更得诸馀好相。或有众生得三业善相时。于一日一夜中复见光明遍满其室。或闻殊特异好香气。身意快然。或作善梦。梦见佛身来为后证。手摩其头。叹言善哉。汝今清净。我来证汝。或梦见菩萨身来为作证。或梦见佛形像放光而为作证。若人未得三业善相。但先见闻如此诸事者。则为虚妄诳惑诈伪。非善相也。】过去久远劫来佛法中,因为所修的善业和功德不同。所以业出现有厚有薄,如果善业深厚,功德就非常猛利,福报也大。功德的种种不同,示现的清净轮相也就不同,若有众生三业纯善,拜完忏,相貌都能转变。所有惑业全部能消失,病很重的,拜完忏得清净轮相。以后就无痛苦,身心特别健康。在末法时期,没有拜忏得清净轮相的,为什么说的这么决定呢?没人修《占察忏》了,怎会得清净轮相?即使有修,但干扰特别多,或至心的程度不够,不得清净轮相,当然也不会得到馀相好。所说的馀相好,指地藏菩萨或诸佛,现种种不同瑞相来作证明。所说相好,忏室光明遍满了;或闻殊特的异好香气;或做善梦,梦见佛身手摸其头;或者见菩萨来,特别是地藏菩萨。见如此诸瑞相,即是诸佛菩萨来给你作证明,已得三业清净的善相。若未得三业善相,就说明没清净,没清净就是还有业障,若梦见如上境界,当知这都是魔现的境界,是假相,是虚妄不实的。见了这种现象会荒废你的道业,一定得马上忏悔。若是清净了,见了相也不动心,没清净,见了相也不被他所扰,一念不动,坚定的拜忏。七天得了清净轮相,为了巩固,再拜七天,决定清净。五欲的魔很厉害,一定要辨别清楚,千万不要惹火上身,不要想神通,不要想护法。我给大家讲个故事,过去我们到西藏求法,有位大勇法师,倓虚大师的弟子,他到日本学东密,那时候把密宗分成东密和西密,日本学的密宗叫东密,西藏学的密宗称西密。大勇法师,他在日本学完密法,回到中国大陆,住在广济寺。那时到西藏学法都要请护法神,供酒供肉,不供养文殊师利菩萨,也不供养三宝,是供护法神的。大勇法师也想请个护法神,请到了广济寺的老狐狸,传说是汉朝时的。老狐狸有神通,告诉他很多事。后来,大勇法师要去西藏学法,狐狸不让他去,大勇法师决意要去,老狐狸就做种种障碍,乃至病魔缠身。很多大德都惊动了,给他念咒诵经,才把老狐狸赶走,以后大勇法师在去西藏的旅途中,走到西康的甘孜就病倒了,最终也没到达西藏。举这个故事就告诉我们修行者,不要来异相。要认清楚是真圣,还是魔,不要执著。如果把魔当成圣事,会导致堕落。【若人曾有出世善基。摄心猛利者。我于尔时随所应度而为现身。放大慈光。令彼安隐。离诸疑怖。或示神通种种变化。或复令彼自忆宿命所经之事所作善恶。或复随其所乐为说种种深要之法。彼人即时于所向乘得决定信。或渐证获沙门道果。】如果是真有出世的善业基础,用功求忏悔的心很猛利,这时,感应到地藏菩萨现身,放大慈光加持你,使心不恐怖,远离疑惑,而得安稳。或是给你示现种种神通变化,让你自己忆念你的过去世,所有的修行,所经历的事及所做的善恶。随你欢喜要求,当为你说种种出要之法。一说法,你就心开意解,当即证沙门道果。就是初果向初果,二果向二果,三果向三果,四果向四果。【复次。彼诸众生。若虽未能见我化身转变说法。但当学至心。使身口意得清净相已。我亦护念。令彼众生速得消灭种种障碍。天魔波旬不来破坏。乃至九十五种外道邪师一切鬼神亦不来乱。所有五盖展转轻微。堪能修习诸禅智慧。】地藏菩萨又说了,拜忏的众生,虽未见到我的形象,或没有见到我的化身为你说法。“使身口意得清净相已,我亦护念。”只要你至心拜忏后,占察得到清净轮相,我也护念你,并且帮助你消灭一切障碍。到这个时候,天魔波旬也不敢破坏。印度九十六种外道邪师,一切鬼神想扰乱你也办不到,有佛菩萨加持故。所有五盖、十缠,一天比一天轻微,你的智慧光明随之而生,并且能够修习神通智慧。【复次。若未来世诸众生等。虽不为求禅定智慧出要之道。但遭种种众厄。贫穷困苦忧恼逼迫者,亦应恭敬礼拜供养。悔所作恶。恒常发愿。于一切时一切处勤心称诵我之名号。令其至诚。亦当速脱种种衰恼。舍此命已。生于善处。】末法众生,因社会生活、寺庙等种种因缘,不求出离,不求定慧,及不修学佛法的出要之道。现在所遭受的种种厄难,贫穷困苦,衣食不足及忧恼逼迫等苦。要想脱离众苦,也应当恭敬礼拜发愿。在任何时候,任何处,至心念地藏菩萨名号,忏悔所作的恶业,求地藏菩萨加持,得到救度。脱离种种的衰恼及不如意恼害之事,舍此生命,到善地,再不受苦难,增加信心,修出离之佛法,永脱生死苦海。上面讲了念地藏菩萨,求加持消业去诸障难,求生到善处,现在顺便给大家讲讲怎样求往生。若人求往生得至心念拜阿弥陀佛,求阿弥陀佛加持,发愿舍这个报身之后,求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再不来这五浊恶世受生了,当你发决定能生的信心时,就决定能生。《弥陀经》里讲:“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极乐国土。”没到一心,能不能生?“得一心”,指发决定能往生的心,就是看你相信不相信你能生;其次你相信不相信《阿弥陀经》;相信不想信念往生咒的威力;相信不相信阿弥陀佛的心咒:“嗡阿弥里打得杰哈吽”。我说只要你发了决定往生极乐国土的愿心,念阿弥陀佛、持心咒、念往生咒,就决定能生。经上有说:“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当生指未来,我说决定生,并不是说你今生决定能够生,是说你今生没生到,但你这个信心不变,说我决定能生。虽有很多业障,决定能生的,这个信心一定要坚固,不管谁说,你业障重,每天懈怠,生不到的,你就这么说:“我一天懈懈怠怠也生到极乐世界去,到极乐世界,我就不懈怠了。”有什么保证呢?《阿弥陀经》不是说吗?十方恒河沙数诸佛来护念你,不论你走到哪去,都要把你找到,把你送到极乐世界。然而你必须得念《弥陀经》,早、中、晚,念三遍《弥陀经》,念一百零八遍往生咒,念一百零八遍阿弥陀佛心咒,这就把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资粮办好了,我一定能去。“业障很重,能不能生?”是带业往生,还是清净了才能生?有的道友问我。我说:“你想不想去,如果想去,决定了没有?”他说:“决定了。”我说:“既然你已决定了,来问我做什么。”他一听此话,不解的看著我,我又说:“人家说带业不能去,你就跟著说带业不能去,因我有业就去不了,我说你要在此土清净了,没有业,那还去极乐世界干什么?大家想想看吧?三业都清净了,说明已经成就证得法身清净,既然法身已净,无垢无染的,还生什么?因为极乐世界里,除了阿弥陀佛以外都有业。观世音菩萨示现的是大菩萨,还没成佛,还有一份无明。莲池海会,还有各种类型的阿罗汉、菩萨。他们无明没断,都有业,他们都能生去,你怀疑什么?”所以说,愿求往生,想去极乐世界的,就不要怀疑。【复次。未来之时若在家若出家诸众生等。欲求受清净妙戒而先已作增上重罪不得受者。亦当如上修忏悔法。令其至心。得身口意善相已。即应可受。】这里专门讲受戒的问题,三皈戒、五戒、十戒、八戒、比丘比丘尼的具足戒、菩萨戒。破了三皈一定要堕落,但是三皈的种子是不会变的,到你善根又发现了,遇缘,又可以回来受。八关斋戒,受几天,戒体存在几天。比丘比丘尼戒,只管当生,若破了,戒体即失。菩萨戒不同,是尽未来际,戒体不失,会永远随著你。但是不论你破了哪一戒都得忏悔。若犯了重罪,受戒有障不得戒,你发心想再受得清净戒,就得修忏悔法。因为地藏菩萨说:“受五戒、八关斋戒、比丘比丘尼戒、菩萨重戒都可以对著他受。”求受清净戒,至心修忏法,在拜忏的时候,必须用这个第二轮相,三业清净了,表示已经得戒。地藏菩萨就是我们受戒的本师,这叫佛前受。佛在世的时候,出家受戒,只要佛说善来比丘,须发自落,顶礼佛以后,就受戒了。须发自落大家不要错解,以为是佛的神通力,使头发都自动掉下来了,而是得戒后,自己把头发剃光。【若彼众生欲习摩诃衍道。求受菩萨根本重戒。及愿总受在家出家一切禁戒。所谓摄律仪戒。摄善法戒。摄化众生戒。而不能得善好戒师。广解菩萨法藏。先修行者。应当至心于道场内。恭敬供养。仰告十方诸佛菩萨请为师证。一心立愿。称辩戒相。先说十根本重戒。次当总举三种戒聚。自誓而受。此亦得戒。】“摩诃衍道”,即大道,就是菩提道,发了菩提心,想要求受菩萨根本重戒,即愿总受在家、出家的三聚净戒:摄律仪戒、摄善法戒、摄化众生戒。摄化众生戒,即饶益有情戒。“摄律仪戒”,该摄大小乘一切戒律,从止恶方面讲。“摄善法戒”,收摄一切善法,把所有的善都布施给众生,从行善方面讲。“摄化众生戒”,即为度众生,愿一切众生都成佛。要想具足这一切戒,而得不到清净的戒师,不懂戒法。因戒律里有讲,如果戒师不清净,不知戒法传授,受戒不得戒。那你应该怎么办?应该先修忏悔,在道场内至心恭敬供养,仰告十方诸佛菩萨、地藏王菩萨,来给我们做戒师,求证受戒。在受之前自己要发菩提心,四弘誓愿,辨明一切戒的重轻戒相,这样自己在佛前立愿,自己受戒,也得戒。得到清净戒体,怎样保护好使他不失呢?应当常念于道,念念不离菩提心,行菩萨道,念念不离三宝,常忆佛学,菩萨、善知识学,观照好自己的心念,常忆清净戒难得,广解戒相,明开遮持犯,该做的做,不该做的不做,常自警惕,不要违犯,一旦有所毁犯,马上忏悔,以求恢复清净。世问人也常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要懂得这个道理,大善是从小善积累来的,小错误养成大错误,因为滴水能穿石。懂得此理,就知道应当随时护念自己,想到众生。像我们在行走时,恐踏死蚂蚁、蚊虫等小生命,就念:“从早寅旦直至暮,一切众生自回护,若于足下丧其形,愿汝即时生净土。”念时观想把它们送到极乐世界去。有这个力量吗?天天念就有这个力量了,不是你的力量,是诸佛菩萨的力量,因为你念念想到不伤害众生,而是去利益众生,由自己的心力感佛菩萨的加持力。《华严经·净行品》里有一百四十多个偈子,叫我们从早到晚护好心念,当你一睁开眼睛,就念“睡眠始悟,当愿众生,一切智觉,周顾十方。”这样你就发了成佛的愿。这些偈子,一个是上求佛道,一个是下化众生,就是佛教我们怎样教化众生和教化的方法,怎样能得到佛道,除此之外,无别的成就法。【复次。未来世诸众生等。欲求出家及已出家。若不能得善好戒师。及清净僧众。其心疑惑。不得如法受于禁戒者。但能学发无上道心。亦令身口意得清净已。其未出家者。应当剃发。被服法衣。如上立愿自誓而受菩萨律仪三种戒聚。则名具获波罗提木叉出家之戒。名为比丘比丘尼。即应推求声闻律藏。及菩萨所习摩德勒伽藏。受持读诵。观察修行。】若怀疑戒师不清净或是僧众不清净,这样受戒后都不能得戒。地藏菩萨告诉我们,那你就跪在佛前拜《占察忏》,专为求戒拜,还要能学发无上道心,使身口意得到清净轮相,便得戒。若还没出家的,你可以剃度,披上法衣,如所讲的立愿,虽没经过三师、七证,自己发愿受菩萨戒及三聚净戒,也就得到出家的波罗提木叉戒,名比丘比丘尼了。自受戒以后,要专精学习律藏及菩萨所习的“摩德勒伽藏”,“摩德勒伽”,翻成智母、智藏、智慧藏,母为能生意,藏是含藏意,能生智慧,读诵受持,时时观察,以佛所制的戒律去对照自己行持,有犯就忏,使身口意常保清净,不断的用功修行。【若虽出家而其年未满二十者。应当先誓愿受十根本戒。及受沙弥沙弥尼所有别戒。既受戒已。亦名沙弥沙弥尼。即应亲近供养给侍先旧出家学大乘心具受戒者。求为依止之师。请问教戒。修行威仪。如沙弥沙弥尼法。】我已出家,但年龄未满二十岁,还不能承当比丘比丘尼,怎么办呢?那你先立誓受沙弥十根本戒,及沙弥尼别戒。“别戒”,指别别解脱戒,即守一条解脱一条,在我们求受戒的时候,一定要求护法龙天护持,护法龙天不是海里的龙,而是大菩萨的化身。自誓受戒已,是名沙弥沙弥尼。得戒后要清净供养三宝,亲近供养奉侍,比自己出家早,已发道心,学大乘受具足戒的师父,依止他们,三业常恭敬,向他们请问教诫修行,学好沙弥沙弥尼的一切律仪,增长正业行。发道心与不发心,从心上就能简别出菩萨与凡夫。如佛在世时,有一位阿罗汉跟他的徒弟小沙弥,师徒两个人在路上走。小沙弥看见田地耕出很多虫子,麻雀就叼著吃,生起大菩提心来。他说:“众生好苦,我一定发愿生生世世度众生。”他这一发愿,他师父说:“停下来,把包裹给我。”他师父要过包裹自己背上,也没说什么。师徒俩又走,走著走著,这个沙弥又想:“菩萨道难行,在度众生中,要受好多苦,还是不度好,像我师父才是个阿罗汉而已。”他这一退心,师父说:“停下来,包裹还是你背吧。”他说:“本来就是我背的。”他们又走,途中他想:“众生好苦,不能退心,菩提心一定要发。”他师父说:“停下来,把包裹交给我背,”徒弟感到莫名其妙,就对师父说:“师父,您今天怎么啦?一会儿背一会儿不背。”他师父说:“你刚才发了大菩提心,我才是个阿罗汉,怎能让菩萨给我背包呢?应该自己背。后来你退心又到凡夫位修行,未了生死,我已证得阿罗汉,已了生死了,所以又还给你背。后来你又发了大菩提心,还是不敢叫你背,自己再背上,这是因为你的心随时在变化。”从这则故事就知道了,我们众生的通病就是时发心时退心,一有困难就退。文殊五字真言里有讲:“发心证明二无别,如是二心初心难,发心非难难常继,常继方便应当说。”所以说诸佛菩萨知道我们众生有时进时退的通病,故以大慈悲心,善巧方便说种种法,来教化我们永不退菩提心,因发心即成佛。《占察孚恶业报经》地藏菩萨教我们用占察轮占三业清净来得戒,也是为了修道,发菩提心度众生的,所以我们不论从师受戒,还是自誓受戒,一定要发四弘誓愿。【若不能值如是之人。唯当亲近菩萨所修摩德勒伽藏。读诵思惟观察修行。应勤供养佛法僧宝。若沙弥尼年己十八者。亦当自誓受毗尼藏中式叉摩那六戒之法。及遍学比丘尼一切戒聚。其年若满二十时。乃可如上总受菩萨三种戒聚。然后得名比丘比丘尼。】若受戒后找不到依止师,怎么办?那就依法为师。依菩萨所学的智慧去自己进修、读诵。照著经上所讲的去行,以法供养三宝。若是沙弥尼满十八岁,就要增学六法。两年做学法女来磨炼身心,及学比丘尼所学的戒法。满二十后才能受三聚戒,成比丘尼。作为比丘尼,除了持受的戒法外,还要学八敬法。当初佛的姨母就是依八敬法得戒。八敬法含著一种忏悔的意思,比丘尼千万不要认为比比丘低下好多。因为佛有无量、无穷、无边的智慧,知道女众出家给佛教带来不利,故特别给出家女众制定了八敬法,依教行正法还存。若比丘不依法行事,我还恭敬他什么?恭敬的是法,恭敬的是佛制。像通愿法师,就是一位很受人钦佩的尼师,不违佛的教导,行八敬法,见了比丘就恭敬行礼。通愿法师就是尼众的楷模,应效法师之行。【若彼众生虽学忏悔。不能至心。不获善相者。设作受想。不名得戒。】有的众生虽然每天拜忏,也一天天的学,却无至诚心,也没善好的相。没有按照地藏菩萨所教导的去行,自己认为我得戒了,像这样,是没得戒的。【尔时坚净信菩萨摩诃萨问地藏菩萨摩诃萨言。所说至心者差别有几种。何等至心能获善相。】坚净信菩萨,又代我们末法众生,请问地藏菩萨:“您所说的至心究竟有几种?要到什么程度才能算是至心?怎样才有善好相?”现在我们学习、过堂、上殿、做事,一天生活当中我们应问自己究竟付出了多少至心,不要抱怨为什么感应不大。因为你不是真的至心,你的心不能与佛菩萨相通,由至心不够,感应就不大。而所说的至心,只是我们心的因,并不是果。如果因地不真,果招迂曲,这种现象我们每天的日常生活就能见到。像在大寮作饭、烧火,要是不用心,火烧不好,饭不是烧焦,就是没煮熟。所以做任何事,心都不能不在焉,否则一切的果都不会好。再说明白一点,所谓至心,就是要心住念纯。【地藏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我所说至心者。略有两种。何等为二。一者初始学习求愿至心。二者摄意专精成就勇猛相应至心。得此第二至心者。能获善相。】地藏菩萨回答说,至心有两种。第一求愿至心。求愿就是希望、发愿。用占察轮相的目的就是满自己所发的愿。想要问的事就是愿。比如说,我身体不好,长期害病,问问地藏菩萨什么原因,如何才能身体健康,这就是愿。在发愿求的时候要至诚恳切礼十方诸佛、尊法、贤圣僧,各一拜,礼地藏菩萨三拜,然后念一千地藏圣号,观想地藏王菩萨来加持。如果求愿至诚恳切,当拜念的时候,突然心酸,痛哭流涕,那是触动了你自己过去的宿业,也触动了你的善根。有感必有应,即所说的制心一处无事不办,这就是你求愿的至心。第二至心摄意,就是把自己的心念摄到一处,那必须具足专精成就勇猛相应的至心。“相应”,就是融合的意思,“专”,就是不杂、专一,“精”,就是纯。这时心力很勇猛,一心念地藏菩萨,念到自己的心和地藏菩萨融合在一起,跟地藏菩萨大愿相结合,至心达到这种程度就能获善相。【此第二至心复有下中上三种差别。何等为三。一者一心。所谓系想不乱。心住了了。二者勇猛心。所谓专求不懈。不顾身命。三者深心。所谓与法相应。究竟不退。】经常讲这个至心,并不是说地藏菩萨的形象跟你的形象相应,而是说你的心地、性藏跟地藏菩萨的心地、性藏无二无别,是从这个上面讲的相应。当你拜忏的时候,拜得身体很难支持,浑身发抖,但你还坚持勇猛不退的去拜,宁舍身命,是什么力量支持你这样呢?是信仰的力量,深信地藏菩萨一定能加持你的,以不退的信心达到至心。拜的时候不是一拜就能产生出这种至心,至心也是培养起来的,一心去拜,经过数天,渐渐心勇猛了,增加出力量达到至心。第二至心又有三种差别。哪三种呢?“一者一心”,心心念念住在南无地藏王菩萨上,心住了了,念时字句分明,一声跟一声,中间无任何杂念,即无第二念、第三念,意念分明,这就叫一心系念不乱。心了了就是定,念就是慧,定慧结合这时还有能念的心,所念的圣号,等你念到能念的心没有了,所念的圣号也没有了,这时就入寂定中。念佛圣号还能入定吗?念本身就是定,念到一心,自然就入定中。大家没有这样用功,等你功夫用到了就有体会。有定就能产生慧,有慧就有通,所谓神通,神就是自然的心,也就是本性,通是慧性,是智慧通了。所以必须要至心,至心能入定。有了真功夫,才能心住了了,念念分明。“二者勇猛心”,即专求一法从不懈怠,乃至舍去身命。佛在戒里经常这样讲:“宁舍身命,护持净戒。”身命舍了可以换个新的,就是说,舍去色身,证得法身。这种勇猛的至心,就要不顾身命,无所畏惧,一直精进下去,所要求的一定达到,以求法忘躯的精神,来达到勇猛至心。像祖师求法忘躯的故事很多,大家都知道禅宗二祖神光大师,立雪断臂,他在雪地站了三天,雪都淹没了他的身体,达摩祖师还说他不至心,是轻心慢心求法。我们看起来,那么大的雪站著求法不动一下,这已经到了极端至心,达摩祖师还说他不至心,他就抽出刀,砍下手臂,拿著到达摩祖师前,达摩祖师问:“你求什么?”说:“请祖师说给我安心,我心不安。”达摩祖师说:“将心拿来,我与汝安。”神光拿不出心,一想心了不可得,此时就开悟了。这才是真正的勇猛至心,不顾惜自己的身命。还有我们现在所持诵的经典,一定要恭敬尊重,现在这些法宝,是多少高僧不怕牺牲生命,去印度取经,玄奘法师、义净法师、法显法师,就是曾去西天取经的高僧,总之,去的多回的少。由于取经的艰难,他们对经典非常恭敬,不像有的人,对法宝生轻心慢心,随便拿放,无一点恭敬心,像这样得不到加持,也不能开智慧,还会招来无边的罪过,护法见了也会瞋恨。我们要用生命来爱护经典并且流通于世,义净法师有一首诗,说到了去西天取经途中所遇的艰难:“晋宋齐梁唐代间,高僧求法离长安,去者成百归无十,后者安知前者难,路远碧天唯冷结,沙河遮日力疲惮,后贤如未谙斯旨,往往将经容易看。”高僧大德们不怕艰难困苦取回法宝,又翻译成汉文,就是希望下一代能够学到真正的佛法,亲蒙佛法的加被,真正得到圣人的智慧,能离苦得乐,而我们又做得如何呢?想想高僧大德求法的艰辛,多少人为了求法,而舍去了生命,我们能有法宝读诵,当生庆幸心,生难遭遇想,念祖师大德恩,至心恭敬持诵一切法宝,并且宣讲流通于世,这样才能报四恩。“三者深心”,就不容易了,深心必须与观想相应。证得一实境界,达到明心见性,不生不灭。怎样修二种观行与观相应,证得一实境界。这部经的下半部会讲到。【若人修习此忏悔法。乃至不得下至心者。终不能获清净善相。是名说占第二轮法。】拜忏占第二轮法时,必须至心,如果修忏悔法,连下至心都没有,心不净,那第二轮相永远不清净。【善男子。若欲占察三世中受报差别者。当复刻木为六轮。于此六轮。以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等数书字记之。一数主一面。各三面。令数次第不错不乱。】要想问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果报的善恶差别,那就刻六个木轮,一个轮做成四面,一面是空白,馀三面写上数字。一、二、三是一轮:四、五、六为一轮:一轮写七、八、九;一轮写十、十一、十二;一轮写十三、十四、十五;一轮写十六、十七、十八,六轮组成一百八十九。每个轮都是四面,一个数字主一面,留一面空白,为什么要留一面空白?若在你掷的时候三次都是白面无数字,意为心和心所都不现了,即证得究竟。第三轮相,数字的次序一定要标清不得混乱。掷第三轮相时,把六个轮拿起来一起掷,共掷三次把每一次所掷的数字记下来,然后把三次总数加起来,来对经上所说的一百八十九种,看你所加的总数字跟你心里所问的问题是不是相应。【当知如此诸数。皆从一数而起。以一为本。如是数相者。显示一切众生六根之聚。皆从如来藏自性清净心一实境界而起。依一实境界以之为本。所谓依一实境界故。有彼无明。不了一法界。谬念思惟。现妄境界。分别取著。集业因缘。生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以依内六根故。对外色声香昧触法等六尘。起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识。以依六识故。于色声香昧触法中。起违想顺想非违非顺等想。生十八种受。】为什么要结聚十八个呢?十八代表,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色、声、香、味、触、法六尘,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的六识,三个六加一起为十八,就叫十八界,因为它们各有各的界限,所以轮相也写十八个,也称十八根聚法门,十八个聚在一起,就分出来了,善业、恶业、善恶业,随你怎样变化都超不出十八界。十八界为什么从一起呢?因为一是根本,从一加到十,一是始数,十是终数,所以说普贤十大愿就是无穷无尽的愿,以一为根本,从一到十、百乃至千、万亿,都离不开一。一是什么呢?一即一真法界,一实境界。一实境界的本体,本具光明,照彻世间一切万法。但无始以来一念不觉,故从我们本具的自性清净心一实境界而起无明,有了无明,对一切万法不明了,产生种种虚妄不实的分别计度,执著贪著妄境,招感各种业因业缘。于六根六尘相触生起六识,因为有六识对于色、声、香、味、触、法六尘法中,起违想和顺想。如意的就是顺,不如意的就是违。例如说,我们舌根,能吃辣椒的,经常想吃辣椒,不能吃辣的就痛苦,想拒;想吃就是顺境,不想吃就是违境。违顺两种,如意的顺境为乐受,不如意的违境为苦受,非违非顺的境为不苦不乐称为舍受,每一识都有这三受,故六识能生起十八种受。【若未来世佛诸弟子。于三世中所受果报欲决疑意者。应当三掷此第三轮相。占计合数。依数观之。以定善恶。如是所观三世果报善恶之相。有一百八十九种。何等为一百八十九种。】想对以上这些境界相除去怀疑,就把第三轮相掷三次,把所占的数合计,依数观察,对照经上地藏菩萨的教导来定,看这个数字是善是恶。这样你就知道了三世果报善恶之相,善恶之相有一百八十九种。我们要善于观察,那数字跟你说的、想的,是否相应,要知道一切诸法都是在不断的轮转,占起来是很难相应的,假使我们要掷一百八十九这个最后的数字,那必须在三次中只现三、六、九、十二、十五、十八。三次都是最后的大数才是一百八十九。又如掷三次,两次都是空的,第三次只现一个1,要想掷一个最大数,或一个最小数,是很难的,所以我们要至心请地藏菩萨来作主。大家都想求神通,这个轮就是地藏菩萨给我们的一种神通,在事情还没有发生,你占一下就知道了,不是有神通了吗?比如说要到太原或者到哪个道场去,看去的路上有没有障碍,去了好不好?你就可以占一占,如果轮相显示很好,你就去,如果不好,你就不要去。但是大家一定要明白占察只是善巧方便,诱导拜忏念地藏菩萨圣号,目的是求地藏菩萨加持,消除你的业障。凡是至诚信仰《占察善恶业报经》,对于过去、未来、现在三世,善恶业果,不清楚要求解决,那就用第三轮来问,但要记住在修占察相法的时候,一定要依照地藏菩萨教导的仪轨去做,如前所说。善恶业相共有一百八十九种,都是回答我们所要问的问题,从一至一百六十是显示现在所受果报,从一百六十一到一百七十一,是明过去果报,从一百七十二至一百八十九是明未来果报。下面会详细说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善恶业果。【一者求上乘得不退。】指想求上乘圆满果位,能够不退。【二者所求果现当证。】求神通、求断见思烦恼,或者求初果乃至四果,或者求菩萨的信位、行位、住位。【三者求中乘得不退。】小乘是声闻,中乘是缘觉,大乘是菩萨。在《华严经》里讲:属相似位所证得的果位。信心位是十信位的菩萨,三贤位是十住、十行、十回向,这叫相似见真理而没证得。【四者求下乘得不退。】下乘果包括人天果,想求人天福报,不退堕,可以继续学佛法,信心能够不退。【五者求神通得成就。】“神通”,包括他心通、天眼通、天耳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如果占察轮相相应,你就能得到信心,也能坚定。【六者修四梵得成就。】“四梵”,就是清净梵行,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七者修世禅得成就。】根本四禅四定,即升到四禅天得到四种定的果位,还是属于世间禅。【八者所欲受得妙戒。】想求戒,拜忏之后,得到这个轮相的时候,你知道得到了戒体。【九者所曾受得戒具。】五戒、八戒、菩萨戒不用掷,谁受都能得。这里指比丘、比丘尼戒,如果得至此轮相说明你已经得到了戒体。【十者求上乘未住信。十一者求中乘未住信。十二者求下乘未住信。】意思是说,你修三乘法,信心都没有具足。【十三者所观人为善友。】是指你所观察的人是好人,可以交往。【十四者随所闻是正法。】你所听的经、论、开示,听了之后可以掷一下看是不是正法,如果得此轮相说明是正法可以听下去。【十五者所观人为恶友。】你所观的这个人是坏人,不要跟他接近。【十六者随所闻非正教。】指所听闻的是邪法。【十七者所观人有实德。十八者所观人无实德。】“无实德”跟“有实德”是相反的。“实德”,指有修行、有实在的道德。【十九者所观义不错谬。二十者所观义是错谬。】你看一段经文,根据你自己的理解和想法,跟佛所教授的是对是错,就问地藏菩萨,轮相会告诉你对错。【二十一者有所诵不错谬。二十二者有所诵是错谬。】观一下我们诵的经是否相应,因现在的经典有很多解释,可以问一下地藏菩萨,他会告诉你,诵这部经对你修行是有好处或无有好处。【二十三者所修行不错谬。】念佛、参禅、打坐、观想,是不是错误的,没错继续修。【二十四者所见闻是善相。二十五者有所证为真实。】你所见到的、梦到的是胜境,所证是真实的。【二十六者有所学是错谬。】比如修文殊法,有时观想黄文殊、白文殊、狮子吼文殊、童贞文殊,所观相不对。若我们修药师法门,观想药师佛,全身都是蓝的。蓝是清净的意思,也是善相的意思。观想药师佛从他的眉、喉咙、心三相中放出蓝光,入你的三相,眉间、喉咙、心。即观想蓝气加入你的身心,从你每个毛孔排汇出黑气,天天如是观,黑气渐渐变成淡红的,或者是红色的、白色的,最后变成蓝色的,那就说你业障消失了,得到了药师佛加持。修弥陀法门,想阿弥陀佛三相放出红光,入你的三相,进入身心,身心放出黑气,后变成淡红色、白色的,最后变成了纯红色。看一看这个观想对不对,可以占察一下,若这样修观想法,修对了就能跟药师佛、文殊菩萨、阿弥陀佛结合一体了,你可如是继续修观,若所修不对,就不要修这个法。【二十七者所见闻非善相。】指所见闻法是假相。【二十八者有所证非正法。二十九者有所获邪神持。三十者所能说邪智辩。】“邪智辩”,就是世智辩聪,不是真正的智慧。出现这种轮相,你就知道自己所说的,不是从真正智慧里发现出来。【三十一者所玄知非人力。】“玄”是妙,不可思议。你所知道的不是人力所达到的,而是诸佛菩萨加持的,或者邪鬼神护持的。在这里是指佛菩萨所加持的。【三十二者应先习观智道。】在修行的时候,地藏菩萨告诉你,应当先学习观想,由观想发出智慧来,才能进入菩提道。修什么观想呢?比如我们观想修观智,修般若智,用般若智观空,观一切法无常。怎么样是空的真义呢?一切法无常无我。这种观能增长智慧,地藏菩萨告诉我们应修学的观智道。【三十三者应先习禅定道。】“习禅定”,不是我们讲的两膝能双盘就行了。“习禅定”的时候先要把前方便准备好,调身,再调心。学禅定,调身的方法很多,从上来以后身体左右、前后、上下动一动,身体调得适合,感觉就舒服,没有什么障碍了。调呼吸,气很粗要慢慢地调,调到出入息很细微,若有若无之时就可以了。调心应住心一处,不昏沉、不掉举妄想,观想什么,心就住在哪儿,如参话头,念佛,最后达到能念所念全无,渐渐功纯,即可入定。习禅要有善知识指导,否则会出问题。如果我们占察得此轮相,地藏王菩萨指示我们可以修习禅定了。【三十四者观所学无障碍。】大家在这里学戒律,可以问一问修道对我了生死是否有好处,轮相会告诉你没有障碍,很好。【三十五者观所学是所宜。三十六者观所学非所宜。】说你在这儿参学是否相应,若相应就应当好好学。【三十七者观所学是宿习。三十八者观所学非宿习。】“宿习”,指你过去生学过,一学就能进入。过去生没有学过,所学就感觉生疏,学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进入。【三十九者观所学善增长。】你现在所学的能增长你的善根。【四十者观所学方便少。】现在你所学的这个方便善巧不够,方法不对。没有善巧方便,不容易进入。例如我们学戒必须懂得开、遮、持、犯。【四十一者观所学无进趣。】“无进趣”就是没有兴趣,学了很久都没有进步。【四十二者所求果现未得。】你所求的果现在得不到,将来也得不到。现在得不到应该进修。如果想求往生极乐世界,若得到这个轮相就是不能往生,那你就要更加精进念佛,生决定以生的信心。【四十三者求出家当得去。】你想出家,无障碍能成功。【四十四者求闻法得教示。】说你想求的法门,如发愿想学《华严经》、《法华经》、《楞严经》都能得到善知识的教导。也就是无论想学什么法门,得到此轮相都会有人教导你。【四十五者求经卷得读诵。】想求的经典能够得到读诵。【四十六者观所作是魔事。】所作的事不是正修,是魔事。【四十七者观所作事成就。四十八者观所作事不成。】占察想求的事是否成就。【四十九者求大富财盈满。】想求发财的,得到此轮必能满愿。【五十者求官位当得获。】想谋官位,占到此轮,升官即成。若未占到,你至心念到一百万声地藏圣号,地藏菩萨的加持力,轮相就会转变,使你获得。【五十一者求寿命得延年。】求寿命能够达到延年益寿。【五十二者求世仙当得获。】求世间的仙术、仙人、气功、咒术等,只要占时得到此轮就能得到。但我们出家人应要求出世的,不应求世间的一切,因为世间的一切都不能了生死。【五十三者观学问多所达。】学问,一边学一边问,就能通达道理。【五十四者观学问少所达。】现在所学的少数人能达得到。【五十五者求师友得如意。】想求明师善友,能够得到满意。【五十六者求弟子得如意。】能收到满意的徒弟。【五十七者求父母得如意。】是死后的事,文化又高,佛理又通,能够为自己出家不作障碍的父母,能助修道。【五十八者求男女得如意。】父母想求好儿女,能满愿。【五十九者求妻妾得如意。】想求贤慧妻子,能满意。【六十者求同伴得如意。】同修伴侣,同学伴侣,也包含男女伴侣,能够得到。【六十一者观所虑得和合。】“所虑”即忧虑,遇到有所忧虑的事掷上此轮,就可不必忧虑了。【六十二者所观人心怀恚。】你所观察的人烦恼、瞋恨心非常重,嫉妒心强,知道了就少接近他。【六十三者求无恨得欢喜。】想求你我他互不瞋恨,能彼此欢喜。【六十四者求和合得如意。】指共事结伴做生意,或跟道友之间合和修道,能够满你的愿。【六十五者所观人心欢喜。】这跟恨相反,心理很好,常欢喜的。【六十六者所思人得会见。】思念的人能见到。【六十七者所思人不复会。】你所想的人再也没有机会见到了,是死亡了或者有别的事发生。【六十八者所请唤得来集。】请客、请人,帮你做事,他会来的。【六十九者所憎恶得离之。】最憎恶的人或事,不用担心,很快会离开的。【七十者所爱敬得近之。】你所爱敬,喜亲近的人,可以亲近。【七十一者观欲聚得和集。七十二者观欲聚不和集。】你向往的或聚会、结交学事、成道友,能达到目的,或者相反。【七十三者所请唤不得来。七十四者所期人必当至。】轮相预示给你,你想请的人不到,或示马上能至。【七十五者所期人住不来。】期望来的人住在他处,不会到你这个地方来住。【七十六者所观人得安吉。七十七者所观人不安吉。】问你父母也好,或问弟兄姐妹、朋友,说他们现在平安吉祥。反之,这个人不平安、不吉祥。【七十八者所观人已无身。】就是说,你观察的这个人死了。死有两种:成道证了空谛、或者去他方受生。【七十九者所望见得睹之。八十者所求觅得见之。】你希望的人能见到。丢了东西或寻人,能够见到。【八十一者求所闻得吉语。】求人给开示,或者求法,会得到利益,很吉祥。【八十二者所求见不如意。】相反的,你想求的事或想见的人,不如你心中想的,不好。【八十三者观所疑即为实。八十四者观所疑为不实。】你对你所观的境界,或观的人也好,看的也好,作怀疑!真的还是假的,轮相会告诉你真假,使你相信事实的真相。【八十五者所观人不和合。】与前面讲的和合相反。【八十六者求佛事当得获。】想做佛事,拜忏、念经等,能做到。【八十七者求供具当得获。】有些人很困难,信佛后想买香炉、经架等供佛的供具,地藏菩萨很慈悲,不论大事小事,你要是问,他会告诉你求供具能得到,或得不到了。【八十八者求资生得如意。八十九者求资生少得获。】若求衣食住行方面,资助你的生活所必需品,包括钱,求能得如意,或得很少,不完全如意。【九十者有所求皆当得。九十一者有所求皆不得。九十二者有所求少得获。九十三者有所求得如意。九十四者有所求速当得。九十五者有所求久当得。九十六者有所求而损失。九十七者有所求得吉利。九十八者有所求而受苦。】无论你求证果也好,求财富也好,乃至求所有,只要你发愿,地藏菩萨会给你满意的回答,全得到、不成功、得一份、两份、不能完全满意、能如意、很快得到、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满意、得不到还有损失、得到有利的、得到但受苦。【九十九者观所失求当得。一百者观所失求不得。一百一者观所失自还得。】轮相会显示给你,你所观到丢失掉的任何东西,能再得,找不到,不要去找,有人会给你送来。【一百二者求离厄得脱难。】能脱离厄难痛苦。【一百三者求离病得除愈。】离病苦,病会好。【一百四者观所去无障难。一百五者观所去有障难。】你想留学或参学,都可以去,没有障碍因缘。相反有之,不可以。【一百六者观所住得安止。一百七者观所住不得安。】你所住的寺庙感到心安、身安就住。若身心不安,那你就得走。这有两种情况,一是你自己心不安了;二是你调皮捣蛋,被护法迁单。护法神怎么样迁你的单呢?不是护法神来,而是使你心里不愿意住,看谁都不顺眼,感觉非常别扭,这就是护法神给你制造的各种困难,使你住不安稳,那就得离开。【一百八者所向处得安快。一百九者所向处有厄难。一百一十者所向处为魔网。一百一十一者所向处难开化。一百一十二者所向处可开化。一百一十三者所向处自获利。】你要去的地方平安快乐。有困难不吉祥。落入魔网里。去弘法度众生没有缘。弘法度生有缘。能得利益。能得到福报开智慧。【一百一十四者所游路无恼害。一百一十五者所游路有恼害。】所要走的道路没有危险,不受干扰,或者相反。【一百一十六者君民恶饥馑起。一百一十七者君民恶多疾疫。一百一十八者君民好国丰乐。一百一十九者君无道国灾乱。一百二十者君修德灾乱灭。一百二十一者君行恶国将破。一百二十二者君修善国还立。】过去的一国之主称君主,现在把管理国家的人称领导主持。领导和人民都恶不善,就会招受到饥馑,没粮食,国家疾病瘟疫就多。领导和人民心善,则天下太平,五谷丰登,处处都是一片祥和气氛。主持政务的人没有道德,不能慈爱百姓,国内灾乱就不停,反之无灾乱。主持行恶法国家就要灭亡,相反国家则巩固。【一百二十三者观所避得度难。一百二十四者观所避不脱难。】可以躲过灾难,或业力所牵躲避不了。只要有这样的业力遇缘定受报,连阿罗汉都没办法免灾。例如,佛在世的时候,琉璃王大杀释种,目犍连尊者把释种的五百童男,用他的钵把他们送到天上去,让天人来供养。等这个灾害过了,他反钵取下来,都化成了血水,注定的业难逃。【一百二十五者所住处众安隐。】这个“隐”字,指安稳,就是很平安、很稳定的意思。到所住的地方,大家都平安稳定。【一百二十六者所住处有障难。】住的地方已经不吉祥了,有障碍。【一百二十七者所依聚众不安。】指大众聚集的地方不平安,不吉祥。【一百二十八者闲静处无诸难。】在这儿修行办道很好,什么恶缘都没有。【一百二十九者观怪异无损害。一百三十者观怪异有损害。】指我们修行的地方出现怪异,占察一下对我们是否有损害。修行者说:“我遇到很多怪现象。”我说:“你不理他,修般若观来观,本来是空的,不存在,应从你心里解决,假使你一执著,就有损害了。”【一百三十一者观怪异精进安。】指修道者碰见怪异现象了,加紧用功,不要为这个怪异现象动心,就会战胜他。像读经有别的声音来扰乱,或有光,不正常的光,照得经书的文字都看不见,遇到这些怪异,你不理它,可以静坐下来,暂时先不念。或读《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你定一下子再念,这个怪异现象就没有了,不要去执著,见怪不怪,其怪自败。你假若随着他去,他就越怪,怪的你无法修行,以后你就会堕落。告诉你,怪异来了,不要为它干扰,好好的精进修行,就好了。【一百三十二者观所梦无损害。一百三十三者观所梦有损害。一百三十四者观所梦精进安。一百三十五者观所梦为吉利。】有些人对梦很执著,占一下便可知其吉凶,利或害。其实梦是假的,不必执著。现在我们都在做梦,我们一切的行动都是梦,应从理上去认识他。例如怪异,就是事的现象。做梦是你的影子,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多了,心就很乱。应该把心收回来,精进的去修行,怪异现象等梦境就消失了。【一百三十六者观障乱速得离。一百三十七者观障乱渐得离。一百三十八者观障乱不得离。】障难搅得你不得安,得此轮相,地藏菩萨告诉你不要烦恼,很快就脱离了;或一下离不了,还得经过一段时间;或障难随时跟著你不得离开。障难离不开,怎么办呢?地藏菩萨告诉你,念我的圣号,渐渐就得离。【一百三十九者观障乱一心除。】把你的心集中起来,好好的修行就能离开障难。学《占察经》地藏菩萨告诉你要“一心除”,不要随外头的境界转,要反观自心。凡是心随境转的,什么业障都会发现。【一百四十者观所难速得脱。一百四十一者观所难久得脱。一百四十二者观所难受衰恼。一百四十三者观所难精进脱。一百四十四者观所难命当尽。】你遇到的灾难很快就得脱离,也许十年乃至若干年一定得脱,或所遭遇的灾难对你有损害。另外,你所遇到的恶缘必须精进勇猛去修,才得脱离。遇到恶缘有病难或命难,占到寿命尽了的情况,怎么办呢?多拜忏,念圣号或者静坐,还宿债可免,或想到这种命,可以为代众生受苦。【一百四十五者观所患大不调。一百四十六者观所患非人恼。一百四十七者观所患合非人。一百四十八者观所患可疗治。一百四十九者观所患难疗治。一百五十者观所患精进差。一百五十一者观所患久长苦。一百五十二者观所患自当差。一百五十三者观所患向医堪能治。一百五十四者观所疗是对治。一百五十五者所服药当得力。一百五十六者观所患得除愈。一百五十七者所向医不能治。一百五十八者观所疗非对治。一百五十九者所服药不得力。一百六十者观所患命当尽。】“所患”,指你所患的病,是由四大不调所造成,地大偏重了,就会骨质增生;水大不调就会伤风感冒流鼻涕;火大不调,就会发烧,或者长个结子、长疮;风大不调就历害了,中风、发疯,风大攻心,心就丧失理智。这都是四大不调的病,是遭受鬼神搅乱而生,是非人入身扰害你。这是他宿业跟你有因缘,所以你必须精进,而且给他回向,加持他,超度他,给他忏悔,这样才能使你们的共业消除。所患的病可以治,所患的病很难得好,通过你精进修行,病就能好。这个病很困难不好治,要长时间受痛苦。不治都会好,医生还能给你治好。有好方法能够治你的病,吃的这个药使你的病很快就好。病能除掉能治好的,找的这个医生治不了你的病,应该另外找一个好的。这个治疗方法不对,这个药吃了没有效果。现在患的这个病不必治了,治也要死。从一百四十八到一百六十都是说的你这个病会不会好的。答覆病的很多,因为我们病苦非常多。生病都是过去杀业,所感的苦果,如服药不得力,或长久受病苦等,种种不能使病愈乃至病死的情况,就要多念地藏菩萨,求地藏菩萨加持,清除痛魔,使病体早日康复。如果寿命尽了,早点儿走了,换一个分段身不是很好嘛,不要留恋。我们之所以去不了极乐世界,就是你不相信佛所说的,对你现在的这个身体太留恋、太执著。我们出家人应该对于死,生欢乐想,生愉快想。为什么呢?这一段的业障我还完了,换一段不更好吗!我们人人能心无挂碍,看破放下不留恋一切,那就解脱自在了。以上一百六十种都是今生现实会遇到的情况。以下十种就是看我过去从哪一道来的。【一百六十一者从地狱道中来。一百六十二者从畜生道中来。一百六十三者从饿鬼道中来。】指从三恶道中来,因为刚从恶道中来,所以会信心不足,起疑惑,难长进。【一百六十四者从阿修罗道中来。一百六十五者从人道中而来。一百六十六者从天道中而来。】这三条都是指从善道而来。【一百六十七者从在家中而来。一百六十八者从出家中而来。】前生是在家人,是和尚或是比丘尼。【一百六十九者曾值佛供养来。一百七十者曾亲供养贤圣来。一百七十一者曾得闻深法来。】是供养过诸佛来的,供养过罗汉菩萨圣僧来的,过去学过甚深大乘了义法,过去你做过什么事情,今生变的就是什么。未来的果报呢?就不一定了,命运随时会改变,好的变坏,坏的变好。众生能成佛,就是这个道理。过去的能定,未来的定不了。以下十八种就是讲未来的。【一百七十二者舍身已入地狱。一百七十三者舍身已作畜生。一百七十四者舍身已作饿鬼。】你作的恶太大了,命终后就会堕入三恶道中去。【一百七十五者舍身已作阿修罗。】修罗有天人的福报,没有天人的德。修罗有好多种,就像人似的,有上上乘修罗,经常跟天人作战;有恶修罗、有鬼修罗、有畜生修罗。“修罗”,遍指诸道。这儿的“修罗”,是指天道修罗。【一百七十六者舍身已生人道。】不失人身,还生人中。【一百七十七者舍身已为人王。】《地藏经》中说:“念一部《地藏经》可以不堕三恶道。”《大集十轮经》说的非常多。作人王不造业的,还能继续上升,护持三宝。【一百七十八者舍身已生天道。一百七十九者舍身已为天王。】修善命终生到天上做四天王,或忉利天的天王,夜摩天的天王等诸天王。【一百八十者舍身已闻深法。】指这个身体舍掉了,来生还能闻深法。但不一定是生到极乐世界,就生在这个地球上也可以,五台山每天都有一万菩萨在说法,围著黛螺顶绕清凉。当你业障消了功德成熟,就能看见一万菩萨了。你也可以加入跟著绕清凉,虽有业障但应当作如是想。【一百八十一者舍身已得出家。】指来生一定能做和尚。【一百八十二者舍身已值圣僧。】再来生能遇到圣人度你,那是你今生积累的,能遇到证了果的圣人。【一百八十三者舍身已生兜率天。】生到欲界第四天中。【一百八十四者舍身已生净佛国。】所说的“净佛国”,是指著极乐世界说的。地藏王菩萨所说的净佛国就多了,如华严境界“一净佛国入十方微尘刹净佛国土,十方微尘刹净佛国入一净佛国土,相互圆融无碍。”【一百八十五者舍身已寻见佛。】念阿弥陀佛,生极乐世界,可以见到阿弥陀佛。深信观想现在世界所住的三十五佛,乃至无量诸佛在你的这个报身中,舍了就见自性佛,与十方诸佛无二无别。【一百八十六者舍身已住下乘。一百八十七者舍身已住中乘。一百八十八者舍身已获果证。】指去掉业报身,证得初果、二果、三果、四果,乃至登地菩萨果位。登了初地,就入圣位。【一百八十九者舍身已住上乘。】证得大乘的佛果位。现在一百六十个,过去的十一个,未来的十八个,加起来共一百八十九种。【善男子。是名一百八十九种善恶果报差别之相。如此占法。随心所观主念之事。若数合与意相当者。无有乖错。若其所掷所合之数。数与心所观主念之事不相当者。谓不至心。名为虚谬。其有三掷而皆无所见者。此人则名已得无所有也。】就是你心里想求什么事情,感得一百八十九中的数出来了,跟你所求的相应了,那就叫“主念之事”。像谈到病的情况,答覆你能好、不能好、命尽了等,如实的告诉你,你要想转变,怎么办呢?念地藏菩萨,求地藏菩萨给你延寿。如果你所观的事,掷出的数字跟你想的不相合,那是你不至心,不至心,在占的过程中所出的轮相就不真实,有错误,若掷三次都是空白,一个数字都没有,是说你得到了无所有智,空智。【复次。善男子。若自发意观于他人所受果报事亦同尔。若有他人不能自占而来求请欲使占者。应当筹量观察自心。不贪世间。内意清净。然后乃可如上归敬。修行供养至心发愿而为占察。不应贪求世间名利。如行师道。以自妨乱。若内心不清净者。设令占察而不相当。但为虚谬耳。】若受人请帮他人掷,也得如是拜,如是念,念完再掷。还应好好的观察自己是不是不为名利,纯粹是为了帮助别人,不贪世间的一切,内意清净,这样给人掷彼此得利益。然后皈依地藏菩萨,皈依三宝,随己能力来供养,没有力量的,可以烧三支香,或者用自己的身体来供养地藏菩萨,发愿后方可占察。如果内心贪图世间名利,跟算命、打卦的相师一样,那就妨碍道业,这样不清净为人占察,占察轮相会出现答非所问,这都是虚谬,不真实的。【复次。若未来世诸众生等。一切所占不获吉善。所求不得。种种忧虑。逼恼怖惧时。应当昼夜常勤诵念我之名字。若能至心者。所占则吉。所求皆获。现离衰恼。】如果所占轮相不吉祥,心生恐怖。告诉我们应当昼夜常勤诵念我之名字,能达到至心。要达到至心,必须先要有信心,至心自然能生,如果有怀疑心,怀疑《占察善恶业报经》说的对不对,念地藏圣号或观音圣号,念《阿弥陀经》灵不灵。或者对经上说的那么多功德,持怀疑态度,那就不行了。所以一定要至心,深信佛语不虚。若至心诵念,经中所说功德,你定会悉皆具足?《占察善恶业报经》上卷,从事相上已讲完。下半卷就得从理上融通学习二种观道、定慧,一实境界,成佛的境界则比较难一点。故在学习之前,应先掌握他的一个原理,也是一切佛法的基本原理:“缘起性空”,或者叫“性空缘起”,也可以说缘起和性起。这个就是佛法的一切义理总纲,也可以说是宗旨。或者说佛的法身,也是我们的法身。缘起到了最究竟的理趣,就是“性”。“性”,在有情谓之佛性,在一切诸法就是佛说的经典,如汪洋大海浩瀚无穷,但以缘起的一个偈颂就可以把他收摄完。印度修庙建塔在地基上都要安个缘起偈子,我们给佛像装藏,也安一个缘起的偈子,若在佛像后头写“嗡,阿,吽”代表装藏,即“诸法从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另一个偈子是“诸法从缘起,如来说是因,彼法因缘尽,是大沙门说。”我们称出家人是沙门,大沙门指佛,说明缘起性空是佛说。若众生能解诸法缘起之道,“当知是人即为见佛”。《中论》里有讲:“若见因缘法,则为能见佛。”缘起偈颂,就说明了四谛法,苦、集、灭、道,世间和出世间的因果,若破坏因缘法,就等于犯了破三宝的罪。因为因缘法乃是佛法总纲,不信因果则非佛子,故说等于破坏三宝。过去的祖师或者阿罗汉,一听到缘起偈就开悟证果,实因缘起的道理能够贯通一切法,持无量义。缘起的涵义是什么呢?缘就是条件,依他而起即为缘起。也就是说,因缘和合能生诸法,缘不聚,法不生。《解深密经》中讲:“一切法都是依他起性。”《阿含经》里有首偈颂“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此偈就是说,一切法依托一切条件而生起,也随著所依的条件来变灭,没有实体,是无常的,是就法而言。以华严义讲:一与一切互摄互融。一是简,一切是繁,繁简互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佛即一切佛,一切佛即是一佛。华严义法界义。一切法都有一定的规律法则,缘起的法则,澄观大师划分为四种:第一、因缘和合而生诸法义。讲因缘和合生起诸法,因缘合成。因是生起的根本条件,缘是起辅助作用的,是外在的作用和条件,哪个力量强就为因,哪个力量弱就为缘。若缘的力量强,缘就变成因,因的力量弱,因就变成缘。我们过去宿生积累很重的业。业就是因。因过去宿业很重,假若说我们现在的缘很殊胜,每天上殿、过堂、持戒、诵华严乃至拜忏,这个力量非常的强,强者就变成因了。因能生起,外面所有其他的条件都变成助缘了。一切法的生起,必须要有内因外缘,内外因缘和合,一切诸法才能生起。因缘灭一切法也就随之灭了。一切法,指有为法而言,有为法就是有造作,不论善恶都是造作而有,有造作就是有依赖,即依他而起。但是一切法又都不停地在变化运动,一切现象都是依变化而来,是有为法。百法中还有个不相应法,也属于有为法。实际上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所认识的一切事物一切现象,都是依著因缘而生,依因缘而灭。像我们用的用具、物品、器具,乃至于穿的衣服、吃的饮食,都是依人工材料等多缘而成,缺一缘则不成。所以说,因缘聚会而成一切法,因缘聚离一切法就灭了。《楞伽经》上的缘起偈颂:“因缘顺世间,佛不如是说,因缘即世间,如乾达婆城。”此偈涵义很深,因缘生世间,佛不这么说:因缘不生世间,佛也不这么说,不是因缘生世间,因缘即世间。世间是什么样的呢?像乾达婆城似的。乾达婆城,即海市蜃楼,海里看似有座城,实际上没有的,一种幻景而已。大体上说,一切有为法必须具四缘,即“因缘”、“所缘缘”、“次第缘”、“增上缘”。“四缘生诸法,更无第五缘。”“因缘”主要说因,他能够变成果,因为有因必有果,要想转变恶业果,那你因的力量必须特别的强,才能转变。因果要不成,因果律也就不存在,那我们讲《善恶业报经》就不成立了。并且一切的果报是一个根本的因,是我们众生依著阿赖耶识中所含藏的种子,这个种子就是根本因。“次第缘”,是说从世间上一切事物来看因果是相续的,经过很多的次序,父母缘,生长缘,饮食,衣服等缘具足了,少一个也不行,这就是“次第缘”,又名“等无间缘”。“所缘缘”,缘就是外在的条件,你心所缘虑的,所分别的外界境界相,即心意识中形成的各种现象。“增上缘”,只是帮助促成诸法生起的条件,增上了才能发生作用。增上就是作用义。“因缘”、“所缘缘”、“次第缘”、“增上缘”这四缘,是一切有为法生起的必要的条件,少一缘都不成。心法就是说心里的活动,后念一定是依照前一念而起的,后念一定助长前一念。前念因生,后念果生,没有前因就没有后果。前念是后念的因,后念是前念的果。因缘和合,辗转相依,才能够成立起来。第二、说一切诸法都是相续的,是说缘起性空,性空缘起之理。凡是有为法都是暂时的存在。为什么暂时存在呢?一切有为法,离不开事相的生、住、异、灭。事相永远是不停地生住异灭。就是指事相没有常住不变的,它永远地迁流变化。事物有生住异灭,如日出日落、月缺月圆、春夏秋冬、四季迁谢。草木,青了又黄,花开花落;人有生老病死,还有历史的演变,荣辱兴旺、桑田变沧海。诸法即生即住、即异即灭。这是一切法共同的本性,共同的法则。灭后就生,生后即灭,生灭相续,无有间断。这就是说的“等无间缘”。由是因果相续的缘故,很多事物,往往在一段时间好像是住了,或者住相当长的时间,相对状态是稳定的。像太阳月亮,要经过好多亿年,但是,它还是生住异灭。澄观大师说:诸行无常,而因果相续。所以在《瑜伽师地论》第十卷总结缘起意义,说了这么一句话:“依托诸缘数谢灭已,缘起和合生故名缘起,数数现灭浮相缘起,故名缘起。”这句话就是说:为什么叫缘起呢?依它的助缘,数现数灭已,相续和合生,故名缘起。数数的现灭,浮相续起,故名缘起。第三、凡是相对法,不相舍离。凡是相对法,互相矛盾,又互相统一。如生对死,苦对乐。生生死死,苦苦乐乐,无穷无尽。相对就是相待的关系,本来是两个,生不是死,苦不是乐,光明不是黑暗,光明里有黑暗,黑暗里有光明。同时在一个体内。这种相待关系很不容易理解。总之,相对法是互相排斥,互相摄入,不相舍离。如大与小、长与短、阳与阴、男与女、真与妄、生死与涅粲,这些诸法都是依著它起的。生是依著死起,这叫相对法的相对而生起。《瑜伽师地论》讲:“有对法聚,无对法性。”相对法的现象有,但有相对法的性是一个。就是说,没有相对性,只有相对聚。聚就是某种务件相对;性是随顺转故,生可以随顺死转,死又可以随顺生转。辗转相随生,辗转相随灭,不相防碍。第四、是诸缘互偏相资。不但不排斥,而且互相资助。一切万法都在缘起当中,任何一缘皆能偏应多缘,为多种事物作生起的条件,一可以应多,多可以为一。《华严经》里说:“执一切故众,执一众故一,依著众得一,依著一得众。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华严经》还有两句名言:“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一切都是唯心所变。万法归一,一归万法。缘起即性空,也是缘起。互相圆融,无始终,无内外,无对待。般若空意怎样空法?空就是一切有,一切有就是空。什么是般若意?一切众生,一切诸法,山河大地,无一不是般若,这才是真正的般若。不是说般若是空的吗?是空的,一切法都是空的。空就在有中,有就在空中。宇宙万法,都互相缘起,组成了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我依你起,你依我起,成立了严密的关系网,一切诸缘,时有利、时无利、时有体、时无体、时同、时异、时隐、时现。这都是说的十玄门,相互相接,相依相涉,出现种种相用,其实是一,一多无碍,大小无碍,重重无尽,这是华严所说的缘起义。佛教所说的缘起法则在今天现实生活来看,就是唯物辩证法。从缘起来看,一切的邪见或者依持的错误,都是违背了缘起法则。人人本具足佛性,所以人跟佛无二无别,这是就“性”来讲,“性”是无障碍的。在性空”当中,你说:“我是阿弥陀佛,跟释迦牟尼佛都是一体的。”不错,在“性”上与佛无别,但是在因缘法上,就不同了。因为我们执著身还有个不死的灵魂。因缘和合我就有。因缘分离,我就没有了。要是违背了诸法因缘和合的这个道理,认为一切是自然而有的,这叫无因论。诸法因缘生,有其果必有其因,强者先牵。如果说一切都是宿命决定有,不能更改,这叫宿命论。无论是无因论还是宿命论,都违背了真实的道理:缘起法则,就会堕入邪见深坑。以上讲的都是诸法缘起之理,说明了事物现象的本来面目。缘起法来观察一切诸法的相状结构,这叫法相宗,是约俗谛来讲;观诸法的体性,即法性论就是真谛。一个从性上说,一个从相上说,这就是性相二宗,也叫真俗二谛。都是由缘起性空演绎而成的,无论哪宗哪派,离开了缘起性空就无法可说。这是缘起性空的道理。缘起是由性空来的,性怎么能空呢?因为是缘起的,一切事物现象的本来面目,总起来就是一个业、一个因果、一个空、一个无我。诸法的自性是没有的,性是不加任何的造作。假使性决定有不加造作,一切诸法就不可变移,就常有,但一切诸法不是这样,它要等待因缘来成就。排除自体的本有必须待缘才成立,这就叫缘起。缘只是能助成,性空,是专门谈因,举例子:就说人吧,人生有没有自性呢?性是不变义,性即体。如果人有自性的话那你永远为婴儿,不会成长,不应该有的少年、壮年、老年,因为人住在这些变化之中,说明人是没有自性的。假使一切诸法,都各有各自的相,那么,种下的种子永远不会发芽,人也不应该呼吸,地球也不会变灭。但事实上不是这样,因为它属于有为法,有为法没有自性。学好了缘起性空。你读《金刚经》的时候就会开悟。但这个悟,是指能明白佛在《金刚经》上所教的是什么。一切的诸法都是因缘而生的,于生灭变异当中,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所以《占察善恶业报经》跟算命、打卦不同,他是用变异的观点来看待这个问题。如《金刚经》上所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如果想在所现的境界中找一个有自性的恒常东西,永远找不到。诸法无自性,无性又名曰空。《中论》上说:“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因空无碍故而建立一切法,并不是没有,即是空,空即一切法,要悟得这个理,一切妙用就会产生,这就是《华严经》的“大”。《华严经》讲一切事物建立在“大”上,这就是体。因为因缘起就是相,由相而产生无尽的妙用就是“广”。这就是“大方”。空无自性,就是无我。在《金刚经》上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因为诸法的万象,没有一个有自性的实物出生,故此生彼灭,彼灭此生。这都是般若义。凡是有对待的法必不相离,有生必有灭,无生就无灭,诸法无生无灭,不生不灭,也就是《大般涅槃经》里讲的涅槃。诸法没有自性,本来就是涅槃。无生无灭就是涅槃意,无生灭,一切诸法本来寂静,它是没有性的相,即无相,无相就无生,无生无灭自性就是般涅槃。涅槃就是诸法本具的实相,就是《占察善恶业报经》后半部分的一实境界的实相意,也叫做法性。真如在《华严》是一真法界。从性空缘起来讲,正因为它没有自性,诸法才能够依因缘而生起。如果有自性,他就不依著因缘生了。一切诸法都是相互依存而生起的,依著因缘万象才得以呈现,太阳、月亮才能够明照,江河才能够流动,草木才得以生长,花果得以开放,人的生命活动才得以维持,但他们的本性空寂,这就是缘起性空的第一义。由性空故,而缘起诸法,若无空义,一切法则不成,世间所有的诸法都被破坏了,但缘起性空意不会被破坏,否则一切物质都停止运动了,整个世界立刻就会消灭。性空缘万法,依著性空而建立一切万法,而这一切万法又顺著具足的因缘而生起,一切法的生、住、异、灭,都遵循这个规律,这就是业报因果律。再回到《占察善恶业报经》上。我们身口意的活动是业因,必然产生了身口意活动相应的果报,在藏经里有一部《分别缘起殊胜法门经》,那里面说了种种的因果和它的类别。因果是互相随顺,因随果,果随因,因又生果,果又生因,性空缘起,因果毫无杂乱,做善必有善报,做恶必有恶报。像我们现在出家了,种的是无漏因,一定感无漏果,但是什么时候成熟,这就不同了。有异熟因,异熟果,哪个先成熟了,哪个就先结果。讲个故事来说明,先因后果或后因先果。我以前在青岛,听到一个故事,在德国占领青岛的时候,第一次大战,德国失败了,退出去时,留下一个屠宰场,都是自动化的。德国人把这个公司交给了一个姓李的职工,这个人突然发了大财,就勾结官府,危害老百姓。老百姓要告他也没地方告,就暗杀他,几次都被他逃脱。后来。他逃到广州,把这部分财产全部转到广州,在那买了几条船,做海洋运输事业。但是到了广州,他一下就转变了,有求必应,尽做好事,广州人都叫他李善人,而青岛人叫他李恶人,他一个人就具足两种因。大家注意这个先因后因,就有哪个强,他在检察船的时候,在海里被另外一只船,撞得粉身碎骨,尸体都没见,广州人说天道不公,这么好的人,招到这么个恶报,而青岛人也在骂,说天道不公,这么恶的人,会让他逃脱,他简直等于没受报。这说明了什么呢?他在广州做的善业果还没成熟,在青岛做的恶业,这个果先成熟,所以他招的是恶报。现在很多人都这样说,人做好事没好报。这种人没有智慧只看一时。大家要明白,因果律是通于三世的,所以要深信因果。有漏业一定要受有漏的果报,无漏业受无漏果报。现在我们出家都修无漏业就不会漏落三界,要想去有漏获无漏果,那必须得依佛所教导的去行,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修无漏业。就得把握好自己的念头,任何时候不去执著分别,使心平和安静,什么事情来了都不烦恼,不随境转,这就是佛性。念念住在佛性,相信你心是佛,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把心训练好不再随著过去的习气走。如果能和正在发生的事情,安然相处,自然就会解脱,这就是了脱生死最重要最好的方法。因此,所依的一切助缘,有利或者无利,是相摄,是相入。了解了互相的关系,把过去的善根因力引出来,把业障压下去。因力强,业障也就能到极乐世界及他方净土,带业往生。现世的身心,所作的业,后世一定带去。就是说现在的身心相续到未来,未来的身心又相续到未来,都是缘起。为什么它能缘起呢?性空故,没有自性,就随著牵引力。牵引力是什么力量呢?即缘起。如果是强有力的缘起就能把一切不顺心的违缘降伏下去。缘殊胜,也能把所有的业,所有不顺心的降伏。大家知道,我们经常求诸佛菩萨的加持,其实是你自心的力量。你有力量了,一切诸佛菩萨都加持到你。没有力量就被别的牵引去,诸佛菩萨也没有办法转。缘起性空,因为没有自性故,所以缘能牵动你,假如有自性,牵不动的。就如外缘的力量非常胜,把你的因夺了。本来因很殊胜的,但是恶缘强盛,造业的心猛烈,就把因夺了。就是缘强夺于因,因强夺于缘,互相夺。什么因最强?我们现在发的菩提心,成佛度众生的这个因力非常强。因胜,一切业都压下去了。一念殊胜心生,就产生殊胜的作用。同时,缘起性空,性空缘起,蕴含著不可思议的甚深道理。如果说缘起性空,观法性,观自己的真心,就是观理,就是消灭我,就见真谛,就明心见性。若观缘起,观一切事物的现象境界相,这是观事,观事在一切事上开悟。见俗谛,见真理和俗理,观时理是一个。就是说性、相、理、事、真、俗都是一体不二的。真俗不二、理事不二、自他不二,能够这样的观,就是中道。不著二边,能够融入到中道中,这就是诸法真实的基本定义,这样就可以知道缘起了。如果你要读《大般若经》,它最精华的,概括地说,因为色缘起,所以不异空;空缘起故,所以不异色;空缘起故,即是色;色缘起故,即是空。即心经所讲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都是缘起。乃至于一切五蕴法,一切诸法无不依缘起故,无自性,故而空。因无自性而空故,受想行识当体即是空,自性空。自性空的当体,缘起为色受想行识,空有一体不二,这就是空有不二法门。“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这首偈子叫三世偈。又是空,又是有,又是中道。因为一切诸法由缘起故自性空,由自性空故缘起万有。万有众生,假托诸缘则有,是为假有,所以称为假名。由缘起而自性空,由缘起而有假名。把一切法的空假二义,真俗二谛,性相二宗,终归不二,同依一个缘起,这就是中道最基础的涵义。《华严经》的一心缘起,即一真法界,都是从自性生起的,所以华严宗的祖师把这归纳为业感缘起。说缘起是业感的,赖耶缘起的。赖耶,就是第八识,法相宗讲赖耶缘起。一切大乘经典,讲的是如来藏缘起,华严宗讲的是法界缘起。四个合并为一心缘起,就是独特的缘起法。上面所讲的缘起性空之理。对于我们学习下半部的《占察善恶业报经》可以有所帮助、理解。卷下《占察善恶业报经》的下半部,地藏菩萨讲性空缘起,缘起性空,即是一实境界,两种观行,这个道理就是《大乘起信论》所讲的一心二门。一实境界就是我们的真心,这个心不是众生心的自性,不是说你身体的体性,身体的体性是属于色法,不是空法。一实境界就是一心,二门即心真如门、心生灭门,二门不离于心。心真如门就是指心的真实体性,心生灭门就是说众生没有自性。真如门讲的是体性,生灭门讲的是妙用。一个讲大,大相、大方;一个讲广,广就是妙用。在上卷中,地藏菩萨教的轮相,都是依照一真实相。依一个真心而起的。由这个性空而生缘起,缘起再回到性空。就是说由一切真心所产生的一切诸相,一切妄想,再回到你的真心,真心的境界是一实境界。一实境界是没有境界的境界。借一个境界来标显,使你容易懂。什么是妙有?佛的法身,佛的色身,三十二相乃至报身,千丈卢舍那都是妙用。妙有非有,妙有非有就是性空,妙有就是缘起,这就是缘起性空。这个道理好像很难懂,实际上并不难懂。缘起性空不一不异,缘起就是性空,性空就是缘起。就是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就懂得性空缘起的道理。上卷所指的是就根钝的人来说。善根很浅薄,业障很深重,疑心特别的多,净信生不起来,因此坚净信菩萨就请求地藏王菩萨设一个轮相。这是一种方便,不是真实,只是为了除掉众生的疑惑,消除障碍,给你一个入佛道的方便。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成佛。佛道是什么道呢?就是你自己的心道,因为心即是佛。我们说信佛、信法、信僧,信三宝,有的人是真信,但不晓得信佛是信他自己,在他的心目中真信的是佛。“佛”,印度梵语叫“佛陀耶”,译成华言就是“觉”,觉就是明白,就是真正明瞭了,真正觉悟了。又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自己觉悟了,而且要化度一切众生,让一切众生都觉悟。那么自觉圆满,度生的事业也就圆满了,因度已经度尽,就叫作佛。下卷就讲一实境界,两种观道。【尔时坚净信菩萨摩诃萨向地藏菩萨摩诃萨言。云何开示求向大乘者进趣方便。】什么叫菩萨?菩萨完整的说法,叫“菩提萨[土*垂]”。“菩提”就是菩提道,“萨[土*垂]”是有情。用菩提道觉悟一切有情,要一切有情都走菩提道,登了地的菩萨都叫“摩诃萨”,就是菩萨之中的大菩萨。坚净信菩萨也是大菩萨。大菩萨和大菩萨的功德是否一样?相差很多。初地不知二地事,欢喜地菩萨就不知道离垢地菩萨的事。八地以上的菩萨,是真正的大菩萨,十信、十行、十回向的菩萨不能称大菩萨。称大菩萨是指断了无明,断一分无明,证一分法身,叫大菩萨。坚净信菩萨是大菩萨,但是与地藏王菩萨的功德相较,就差了很多。所以他就问地藏菩萨说:“我们用占察轮不疑了。又要怎么求向大乘呢?假使到末法的时候,有那么一类善根深厚的众生,他想要发菩提心,行菩萨道,究竟成佛,该怎么办呢?”他又启请地藏王菩萨说法了。【地藏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若有众生欲向大乘者。应当先知最初所行根本之业。其最初所行根本业者。所谓依止一实境界以修信解。因修信解力增长故速疾得入菩萨种性。】“最初所行根本”,即所谓依一实境界,来修信心和觉悟。另外,在佛教的修行次第当中,不出信、解、行、证,要想成佛走菩提道必须先修信解,怎样修呢?依著一实境界来修信解,信解就是缘起,一实境界就是性空。就是说对于缘起性空而起的一切法产生了信之后,还要能解,解是指从理上解,信心增长,解力明白就叫解。解后才能起行,解行并进。以佛的八万四千方便法门,勇往直前,才能速疾得入菩萨种性。凡是要想发心利益众生,就必须知道根本的一实境界,是众生本具的真正性体。不只《占察善恶业报经》这样说,《华严经》、《法华经》、《楞伽经》、《大宝积经》,每一部经都是这样说。《华严经》讲的进取方便,方便有多门。只要进入真如,进入一真法界,即进入佛性。修行从真如门不容易进,只有从生灭门入。心生灭门怎么入呢?我们现在被业所系,业集苦,是因为造业而来,业就把你系住了。为什么要造业呢?因为你对分别妒忌名字相起执取,执著好坏,好的就取,坏的就舍。这种执取又相续不断。这就是自相分别而来,是依著现相而有。现相、转相、业相这三相都属于无明根本。八地以上的菩萨才断现相,九地菩萨断转相,十地菩萨断业相。这就是依照一切法门的九相次第。业相、转相、现相、执相、相续相、执取相、计名字相、起业相、业集苦相,就是这些相把你给束缚了。你不造业就不起惑,就系不住你,要造业得业果。所以不要把假的当成真的,不要执名相,不执著取舍,不生分别心。像弘一大师出家之后,他的名字有一百多个,有“弘一”、“妙音”、“演音”、“二一”等名字。我特别注意他“二一”这个名字,两个一就是“二一”。我就问老法师:“‘二一’是什么意思?”他说:“一事无成人渐老”。一件事没有做成,人已经老了。“一钱不值何消说”。这个肉体连一文都不值,两个一加起来叫二一老人。所以这些名字都是假名,可以换的。我们人也是可以变化的,随业变化,造何业受何报。若你不执著,根本业就逐渐消失了。根本的自然就显现了。我们的根本业,就是一实境界。一实境界是没有名字的,给它安个清净心。清净妙心,在性宗里叫如来藏性,在相宗里叫阿赖耶识,清净分里叫清净觉识。【所言一实境界者。谓众生心体。从本以来不生不灭。自性清净。无障无碍。犹如虚空。离分别故。平等普遍。无所不至。圆满十方。究竟一相。无二无别。不变不异。无增无减。以一切众生心。一切声闻辟支佛心。一切菩萨心。一切诸佛心。皆同不生不灭。无染无净。真如相故。】究竟什么是一实境界呢?是众生心体,即众生现前的一念心,从本以来自性清净,不生不灭,无障无碍,像虚空一样离分别故,这是本具的妙明真心。离现前的一念,什么都没有,地藏王菩萨也就是这样讲的。众生都在法界之内,十法界即是一念心。十法界:佛、菩萨、声闻、缘觉、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都是一个体的,迷了叫众生,悟了就叫佛。所以我们要信自己的一念心,具足一切法。信心有十种:第一信心,就是信自己的心,心与理合,你的心跟一实境界合为一体,就能把你一切的妄想都灭掉,这就叫信心。第二念心:无始劫来舍身、受身,都是你现前这一念,一念心,不变不忘,不忘不变,这就叫念心。第三精进心:精就是不杂,纯一,就是纯净的心。进,即是不退,就是达到了真正的清净心,这叫精进心。第四慧心:心纯行勤。心里纯一,不杂不乱,精勤不懈,智慧自然就生出来了,这叫慧心。第五定心:随便任何的纷扰,任何事物的牵扯,心里永远湛然不动,这叫定心。第六不退心:有了定就发定光,向前进修,深入自性,深入一实境界,这叫不退心。第七护法心:是你的进取心功夫纯一了,保持你的进取心不失掉,念心不失掉,这个时候你与十方如来相合,这叫护法心,护持你的心法。第八回向心:保持修道的心不退,与佛光相交融。把你的心回向于佛,佛即是你的自心,互相交洽,这叫回向心。第九戒心:就是你的心光凝住一起,安住于净戒。净戒,广说就是三聚净戒: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第十愿心:成就信心,能够遍游十方,化导众生,随其所愿悉得满足。现前一念心具足这十种。信心,就是有信心的信位菩萨。登初住,初住菩萨相似见真理,当然没断无明证法身,但是相似住。初住包括十住、十行、十回向。三十心即是一心,我们有这样的信心吗?是否能相信自己?求人不如求己,求佛菩萨的加持,不如求你这一念心的加持。能明白相信自己,就达到十方诸佛所要求一切众生的目的,佛就是让众生要信自已,自己这样信。那佛、法、僧还起什么作用呢?假使没有佛、法、僧引发我们内心的信仰,这十种心又怎能生起来呢?这就是真真假假,虚虚伪伪。假的是因真的而来的。真即是假,假即是真。因此,大家懂得了一实境界的意思,就要修二种观道。这十种信心就是一实境界的样子,地藏菩萨说一实境界的相状是平等的,普遍的,无所不至的,圆满十方的。这一念心包括三界,普遍十方。真心就在妄心里,妄心就是现前这一念心。你所到过的地方全在妄心里显现了,如果你想到十方世界去,一念间就可以到了。因此在极乐世界,早上可以先到十方国土供养诸佛,然后再回到极乐世界吃早饭,这是心念到了,这就是理。是平等的,普遍的,无所不至的,究竟一相无二无别的,也无有增减。以前我们寺庙有副对联:山色水色烟霞色 色色皆空风声雨声钟磬声 声声自在烟色或者烟霞色,太阳反照的霞光就是霞色,色色皆空,说明所有的色都是假的、空的、无障碍的。下一联是说声无自性,体是自在的,周遍的。这都是用来形容这颗心无染、无著、无挂、无碍。佛、菩萨乃至大阿罗汉的心跟我们的心本来是平等的,但是现在染污的东西取消了,才会恢复本来的真心。众生心与佛心是平等的,不生不灭、无染的、寂静的、真如的。一实境界的真如相就是不生不灭,不动不静的。要想得到真如相,就得从生灭达到不生灭。那我们现前一念心就是寂静无染,心本清净无染。我们现在有罪业,罪业从何而来?妄心所造而来,妄心起惑就造业。所以说地狱、菩萨、诸佛都是我们妄心所造,所以要随时观照自己的念头。觉林菩萨赞叹佛的偈子:“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一切法皆我现前的一念心所造的,这些法都是境界相,即一实境界,不生不灭、无垢无净的。这是从理上讲,真理只有一个,就是真心,现前一念心。我们知道西安法门寺的地下宫殿,发现了唐朝历代供养的宝贝,还有佛舍利。这颗佛舍利,每个唐朝的帝王,到了年终三十晚上或者二十九那天,都要请到宫里去供,过了初五,才送回法门寺。但这一请、一送、一供,劳民伤财,损失很大。所以当时有个大夫,叫韩愈,反对这事,就写了一个奏章。皇上一看大怒,认为这是破坏三宝,就把他贬了。早晨写的表,晚上就贬到广东潮州。到了潮州,他写了一首诗给他的侄子: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贬潮阳路八千本为圣朝除弊政 敢将哀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 好收余骨漳江边意思是叹息国没有好政策。后来他经常去寺庙,潮阳寺庙里有位大颠和尚,文学非常好。他就去参拜,向老和尚请法,但这位和尚根本不理他。旁边有位侍者,叫三平。这个侍者就拿禅仗扣了三下,韩愈明白了,就向大颠和尚说:“大师的门庭高峻,弟子在侍者身边得个入处。”他怎么入呢?大家去参吧。就是说,韩愈过去那么谤佛,到了晚年他也能明白过来,这就叫“先以定动,后以智拔。”【所以者何。一切有心起分别者。犹如幻化。无有真实。】为什么要这么说呢?是因为一切诸法,都是由你心起的分别,但是它都是幻化的,没有实体的。拿有情界的众生来说,总是妄念分别。分别这个佛像是释迦牟尼,那个是药师佛,这是佛,那是众生。就像空中云彩似的,一会变这样,一会变那样,你知道这些都是假的。在你没悟入一实境界时,心就像魔术师似的变幻,意思就是说,你想找个真实的是没有的啦!有些人迷信,想不死,想找不死药,能有这种药吗?这就是迷惑。肉体是幻化的,必定死,有生必有死。成神成仙也得死,就是入了非非想处定,还得死。《金刚经》最后的结论:“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常观这个,就不会被虚幻不实的假相迷惑,而去执著。【所谓识受想行。忆念缘虑觉知等法。种种心数。非青非黄。非赤非白。亦非杂色。无有长短方圆大小。乃至尽于十方虚空一切世界。求心形状。无一区分而可得者。但以众生无明痴暗熏习因缘。现妄境界。令生念著。所谓此心不能自知。妄自谓有。起觉知想。计我我所。而实无有觉知之相。以此妄心毕竟无体不可见故。若无觉知能分别者。则无十方三世一切境界差别之相。】这是地藏王菩萨对坚净信菩萨说,众生心非染非净,一切见闻觉知的心都是幻化,只有分别的妄念,没有实在的心,这是在理上说。但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冷暖、寒热、肚子饿了、不舒服、疲劳过度想睡眠、高兴、不高兴、想发脾气等种种,但这些感受的心与感受的外境都是虚妄的。乐意的受,你想受,办不到;不乐意的受,想排斥也办不到。这就说明了苦就建立在这上头。色就是外境,受就是境界,跟你接触产生的感受。想就是想所受的苦。行就是不停的运动。识就是分别,指八识心王。色、受、想、行,这就是《心经》上所说的:“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五蕴,蕴藏很多东西。明白五蕴是假,就是觉知,在五蕴里找真心是找不到的,但离开了五蕴也不可以。《楞严经》上说:“有觉觉痛,无痛痛觉。”觉得痛,有一个知觉,但这个痛,痛不到你知道的那个觉,这就让你观照、思惟,静虑一下。这个觉就是慧觉,当你明白这个道理时,就成了显教;没明白道理,就是含藏中密义。只要用心去观照,照了之后去觉察,经常这样思惟。思惟就是在定中,定达到顶点,突然明白就开悟了。假如自己不用功夫,别人给你讲,讲完了你就忘了。要自己去修,去观照,思惟、静虑,从定中开悟,只要是自己明白开悟的,搬到哪儿去你也同样明白。也就是说无论干哪一行得自己去创造,创造的意思就是你开悟了。心里所起的数数的行为,观察你一天,从早到晚心里的变化,想全部记下来,没办法记,念头一闪,究竟想了多少,你能记得吗?青、黄、赤、白、黑、大、小、长、短、方、圆等,这就是你心里数数所起的念头。用思虑来觉知、观照种种的心,不是青、黄、赤、白等颜色,也不是长、短、方、圆、大、小等形状,乃至虚空界想求心的形状是不可得的,即《金刚经》所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亦不可得。”它不是我们的肉团心,不是眼、耳、鼻、舌、身、意的六识,更不是我们的脑筋,它遍一切处,不但生理上找不到,就是一切的物质境相也没有,心若亡时,境也没有了。因一切境界都是从心起的,所以忏罪要用心忏,“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你起心造的心灭了,罪也就没有依靠了,心拿不出来,罪也就拿不出来了,两俱空,这才是真忏悔。如能照《金刚经》上所说去观:“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就是观自在。一切都是幻化的,那怎么会起这么多的现象呢?这是熏习而来的,用真熏妄时,渐渐的,妄也成真;妄要熏真时,渐渐的,真也成妄了,色、受、想、行、识,地狱五条根就是从熏习而来的。假使我们一天到晚念佛、念经、闻法,这就是以净法熏染法,久而久之,染变成净,逐渐就能返回你的真心。如果在社会上、在屠宰场、娱乐场,天天染熏净了,久而久之起恶念,心行不正,这就是染熏净,这是两种熏习。高旻寺的来果老和尚说:“宁在丛林里睡觉,莫在小庙里办道。”这就是说,在丛林里天天随大众共修,自己不想修,但受别人的熏习,不修也得修,在小庙里就随著自己的习气去了,这就是说的两种熏习。我们的心一天在不停的变化,这完全是在讲心法了。一切法是心所造,都是假的,是妄。死是真的吗?死天天跟著你,随时都有死的可能,但要知道死也是假的、虚妄的。佛在世时,问他的弟子:“什么是死?谁能见到?”有一位比丘说:“一天。”有的说:“几个钟头。”最后一位比丘说:“死亡在呼吸间。”佛说:“子知道矣!”就是说你是真正明白了,你要随时这样观想觉知。觉知是没有相的,佛菩萨也拿不出来。要觉知,凡是拿给我们的全是妄的。那你会讲佛不是骗我们吗?不是的。佛自己也说:“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但有言说,即无实意。”大家应当这样观想,我们无非是以妄止妄,妄尽才能真。我们心里不知一天如何是好,就请地藏王菩萨帮助我们占察善恶,照这样做做,就使我们明白了。但这也是假的,不要当成真的,占察出来也成不了道。什么时候像地藏王菩萨那样,你就成道了,有些不明白法的人,替地藏菩萨担心“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他担心地藏菩萨没有成佛的那一天,因为地狱永远空不了。我说不要担心这个,哪有地狱?地藏菩萨早已成佛了,你担心他成不了佛,成了佛又是什么样子?还不是假的。要学习般若真义,佛自己都是这样说。说佛,是对众生而言的,佛法界是对其它九法界说的,没有众生的机,佛又说什么法呢?佛也就没有了。凡是相对的法,失掉一方,对方就不成立了,即“以此妄心,必定无体,不可见故。”我们从前所有的见闻觉知都是妄心,没有实体,是虚妄执著而有。假使没有见闻觉知,没有能分别者,那十方三世一切境界差别之相也都没有了,这就是一切法空,一切相都是空的,这是性空。为什么有一切相,一切法呢?缘起。如果你懂得了“性空缘起”、“缘起性空”的道理,那么对于地藏王菩萨所说的这段道理就完全明白了。【以一切法皆不能自有。但依妄心分别故有。所谓一切境界各各不自念为有。知此为自。知彼为他。是故一切法不能自有。则无别异。唯依妄心。不知不了内自无故。谓有前外所知境界。妄生种种法想。谓有谓无。谓彼谓此。谓是谓非。谓好谓恶。乃至妄生无量无边法想。当如是知。一切诸法皆从妄想生。依妄心为本。然此妄心无自相故。亦依境界而有。所谓缘念觉知前境界故。说名为心。】一切法皆不能自有,依他缘而起,分别执著而有,一切世间法出世间法都离不开缘起性空,缘起则生,缘散则灭。所以一切法不能自体单独成立,依靠著虚妄心分别成立而有的,有因有缘就和合生起,有些因缘是不能合的,例如人和木头,木头是无情,体不同故,不能合。一切法是因缘生,内有妄心,所以外成一切法,如果没有妄心,哪里会有不同的境界相呢?有了分别,才有彼此的,所以世间万法,都没有自体,没有自体,就没有分别差异,出现种种不同的境界。故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为什么《华严经》要讲空是建立在妙有上呢?其实人的五脏六腑各各之间都是空的,不能连在一块,必须要有空隙,否则就完了。人是由地、水、火、风、空、根、识组成,没有根识是不行的,所以《华严经》讲:空和识,一样也不能少。若没有,人就不存在了,我们必须懂得这些道理。因为妄心分别,能觉了一切法的本来面目,无有实体,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妄认六尘缘境为自心相,执著眼前外面的一切境界,生出无量无边的法。什么是妄心呢?因心生境,因境生心。那妄心的相又是什么呢?是说境界实有,缘念觉知眼前的境界。即心本无生,因境有。也就是说一切法皆依妄心为本,以妄心去思虑觉知现前境界的缘故,安名为心。【又此妄心与前境界。虽具相依。起无先后。而此妄心能为一切境界源主。所以者何。谓依妄心不了法界一相。故说心有无明。依无明力因故。现妄境界。亦依无明灭故。一切境界灭。非依一切境界自不了故。说境界有无明。亦非依境界故生于无明。以一切诸佛于一切境界不生无明故。又复不依境界灭故。无明心灭。以一切境界从本已来。体性自灭。未曾有故。因如此义。是故但说一切诸法依心为本。】上段讲诸法皆由妄想生,无自相,以境界而有妄心,自己没有自相。但妄心里缘想缘念,有一切境界,所以叫心,心是给一切境界作根本的。这段重显一切法为心之念,前境界依心,心依境界,彼此互相相依,但彼此的生起是没有先后的,心与境并起。为什么说妄心是一切境界的根本呢?这个道理难明白。因为妄心最初一念无明妄动,失去本有觉知,业相不知,真如法性不知,不了解法界本体原是一相的缘故,因此说心有无明。这个心有无明,是它想明,不是不明,因为想明,不但没明,反而变成无明了。因无明的力因故,就一念不觉,心随境转,现种种境界相,即心系的业转相。这都是互相熏习的,业越要转相,就越要分别境界,以无明故。一切境界所成就是业转相之相,无明灭则一切境界灭。境界自无明,无明是在内心,不在外境,是无明力因生境界,不是境界因产生无明。一切诸佛,对于一切境界都能照了,故不生无明。无明生就有无明灭。非因境界先灭,无明心才灭,所以说无明生境界。一切境界,本来无体性,皆由于妄心幻化才有,故自本以来,一切境界不生不灭。就是体性本来自灭,根本未曾有故,所以一切法都是依心为根本。彼此互相依靠,为什么呢?因人的认识,有四种作用,即见分、相分、自证分、证自证分。相分属境,其馀三分都是心里作用。见分见于相分,同时生起,见分生境界,妄心就有,但这是心里自证,自己觉得的,这样产生的见相是增上因缘。所以认出为相有,而相是不生不灭的,依境界而生起了分别,妄心虽依境界有,但是,定以相分为所缘缘,其能缘仍在见分,见分与相分都是依自证分生起。我们看一切事物,心里就缘念这件事,分别这件事,然后去追求,就有了我见,因为有我我就想得到,这是从粗浅的现象来解释,不然意理深,难理解。本来物质是不自生的,它没有想要人家来了解,没有希求愿望,都是妄心分别,所以说妄心是它的根本,为了得到物品,生起这个妄心,所以说万法唯心,三界唯识。就拿这个轮相盒来说,也得先用心来设计,设计好了,心里有了轮廓,按照心想的轮廓去做,你说这是心生,还是物质生的?一切法因妄心而有,我们的心因一切法而有,互依的。声闻、菩萨、佛都是依他的心识证得无为法来分他的地位,或者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等位次,以他空性证得最后,就达到一切无碍,华严境界就是事事无碍,一法具一切法,一切法具一法,非心非物。在这里给大家讲讲心的生灭门和真如门。生灭门好讲,真如门难讲,因为不可说,言语道断故,要把不可说的说明白,你说是不是难讲,要想讲明白,那得借生灭门来讲,以生灭门可说的来说,像佛有一回升座说法,文殊菩萨当维那师,把大磬一敲,说偈:“法筵龙象,当观第一义,谛观法王法,法王法如是。”佛当众下就走了,大家还在等著听呢!怎么走了不说,这是什么意思?在会的诸大弟子应观第一义,无事无相都不可言说,不可思议的法王法就是样,佛法也是这样的。又有一次佛上堂说法,佛拈一支花,在座的迦叶微笑了,这是什么意思呢?随拈法无非法界,佛见迦叶笑,就知迦叶明白此意,便把法传与他,这叫真传。教外别传,离开言语,离开心,即不可说,也不可恩,拈花微笑,就是传心法。所以说,一切法都是空的,是因缘所生的。轮相一掷就能判断出事理,告诉你如何处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时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自己没办法解决,像有的人得了精神病,自己不认识自己,很苦恼,这是宿业。除了佛认识自己之外,其它的人都不能认识自己,不晓得一切法从心起,一切法从心灭,认为一切法和自己没关系,长时心外求法。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就知道地藏菩萨不必等到地狱空了才成佛,他已经成佛了,是我们不明白一切法,从心起从心灭的理,所以还继续度我们,自己证得空义,度众生才不执著,证不了空义到处是障碍,那又怎样去度他人呢?所以说,地藏菩萨早已成佛。【当知一切诸法悉名为心。以义体不异。为心所摄故。】当知一切法,凡是有形有相的,能用言语表达出来的都叫“法”。佛给“法”下了个定义就是:“轨生物解,任持自性。”依著法就像走轨道似的。那我们要到达什么境地呢?认识自性,即认得自己的体性,一切法皆自己所造,你也是一切法。若你没达到这种境地,你是你,法是法,法把你迷惑了,认识不清境界相,就不得解脱。要知一切法都是假的,皆妄心而有,但万法不离真,亦不离一心,世间一切森罗万象都称为心,为什么都能称为心呢?因为世间万法,不论从义理上说,还是从本体上说,都是一相,没有差别,以一切法同是缘生,即是因缘生,所以说,法不会自己生起,“法不孤起,仗境方生。”法就是心,心即是法,由境界而生,把一切法转了,如是心被一切法转,就是众生。《楞严经》上说重点内容就是:“心能转物,即同如来,心被物转,即是众生。”心被境转,就是被境所迷,不能明了,这样就会堕落。例如《金刚经》上,一切诸佛菩萨行了利益众生的事业,像布施或念佛,请问这功德的大小?佛说:“没有功德。”须菩提已断了见思惑,证得阿罗果的人,他听了,生起疑惑,就问为什么说没有功德呢?没有功德,是菩萨自己所修的功德不贪著而已。没有想我做了这件事,我去利益了谁,已经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了。像我们道友,做了一点功德事,就执著不放,挂在口头,我如何如何去利益他人,心里总是想著所做的功德事,放不下,像这样的功德就小了,只有不执著,才有不可思议的功德,这就叫心转法,不执著法的意思。这是从义理上讲,都是空的,没有差异。龙树菩萨说的:“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即中道义。”这首偈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只要证得了空的义理,看一切就无挂碍,就离一切颠倒梦想,像我们不知因缘所生的法是假的,不知因缘所生的法是梦幻泡影,所以心常被境转,不了空义。千万不要把空义理解为什么都没有,若这样认为就落入顽空。这个空义是指的真空,真空能生妙有,故空即假、即中、即体、即相,就是说一切法同以三德秘藏为体,因万法皆有体、相、用。体本真空,具法身德;相是假有,具般若德;用离空有而即空即有,具解脱德。体、相、用就是一切众生的体、一切佛法的体,在凡不减,在圣不增,即佛与众生以三德为体,三德不离一心,同是因缘生法,因缘不离空、假、中,空、假、中也就是一心三观,故不论从义理上讲还是从体上讲,都是唯心所收摄。我们不解空义,对一切事物,一切义理不能明白,对于所发生的事,不知怎么办,心生疑惑,这时该如何呢?前半卷学了用占察轮来占察,若达不到,就称我地藏菩萨名号,能解决你的疑问。如果能以诸法唯心的观点来念佛、拜佛的话,“地”就是我自己的心地,“藏”就是我的性藏,从自性体中念,念的时候,句句是念自己,句句是念地藏菩萨,念佛、文殊、普贤、观音等诸佛菩萨亦如是,这种所得的感应就和一般念所获得的功德感应大不一样。心外无法,法外无心,不在内,不在外,这叫返妄归真。真实就是空,从真随缘示现,是自己心变的。要懂得以上所说的缘起性空理,必须自己经过这些熏修学习,深信佛法不虚,不怀疑,就具足了清净信。我们凡夫,有信心但不坚固,就要修随喜品,看见人家读诵兼受持,像我们现在都在诵《地藏经》、《普门品》、《普贤行愿品》,虽然是一品,但包括了全经的要义,这也叫随喜。读诵再加上思惟,义理就容易深入,还有解脱品,解脱不但是自己能解脱,还要讲解给他人,这叫法师位。讲解脱法时,得有因缘,要具备法师十德,才能称法师。其次兼行六度,这就渐渐入了内凡位。什么是内凡位?就是虽在三界,但已经和菩萨一样具足了对佛法的坚固信心,这就到了五品位。再进一步,才能见到离体无法,证得一切诸法唯心,万法从心起。我现在在修学念佛法门,就应当知道念念从心起,念念不离心,这样就容易成就。【又一切诸法从心所起。与心作相。和合而有。共生共灭。同无有住。以一切境界但随心所缘。念念相续故。而得住持。暂时为有。】十二因缘就是缘起,这十二因缘法,说是大乘或中乘都可以。甚深缘起义,就是讲一切法都是从心里缘起的,心有分别,能想的是见,所想的是相,其实心理的能想所想都是没有的,虚妄的,这就是业相、转相、现相,因为与心作用,所以一切法从心起,要给心作相,相分和见分合在一起,就缘起了,无一刹那一念的前后之分,同时生起的业转相是不离心的,以后再起智,智就是分别,要明了这个,就相续不断的生起,心与境刹那不停地共生灭,没有先后,前念生后念,后念生前念,念念相续。【如是所说心义者。有二种相。何等为二。一者心内相。二者心外相。心内相者复有二种。云何为二。一者真。二者妄。】因缘起的相分,分两种:一个是心,一个是心的义,即心内相,心外相,心内相是真,心外相是假,真心妄心都是不可得的。因为心体是无量的,无法形容就像风似的抓不到,系不住,海水不可量,比喻心不住,不可量。相分、见分同不住。因为一切法的境界是随心所缘,心为能缘,非所缘缘,但却不离自己的心,心里一念相续,不停地攀缘,心里所缘的叫暂时有法,这就是所说的有法,在返本还原时,也就是我们内心的自证分,诸佛菩萨就是证的这个自证分了,能把一切返妄归真,业转相成智慧。【所言真者。谓心体本相。如如不异。清净圆满。无障无碍。微密难见。以遍一切处常恒不坏。建立生长一切法故。】“如如”是指佛的清净境界,即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增不减,清净圆满,无障无碍。我们有挂有碍,是因为心里有垢,被障碍住了,使心不明了,心里所缘念的、观想的尽是贪、嗔、痴爱,有了这些,看问题总是不正确、有偏差,所以说有挂有碍。又真心本体无相而相,人难见其相,不有而有,人难见其有,所以说它是微密难见,既然是微密难见,为何说是真呢?要知道,一切法能见者皆非真,因为是因缘生法故,生灭变异,有范围,有限制,不普遍,都不会常久,所以说一切法皆非真实。而心内相则不然,一切诸法无增减,无垢净,不生灭,就是真如。一切法遍及一切处,一法一切法,这叫事事无碍,遍于有情叫性体,立一切法就名法性,这是名相的区别。一切法都是这样的,真如相究竟是什么样呢?就是生灭,就是现在,一切诸法一切相,他的本体是清净圆满,微密难见,常恒不坏,建立生长一切法故,一切法即真如法,法法皆真,人也真。随拈一法即是真,没有妄的,遍一切处,这一切物相在转换时,体不动的,以佛眼观之即是真如,也就是常乐我净四德。【所言妄者。谓起念分别觉知缘虑忆想等事。虽复相续能生一切种种境界。而内虚伪无有真实。不可见故。】妄即不觉,不觉什么呢?不觉一切法的真实相。那妄是从何起的呢?是从本觉而起。本觉有觉和不觉。因为不觉,就背觉合尘,觉是最初开始的始觉。若达到最后成佛就叫究竟觉。信佛发心皈依三宝叫始觉,然而始觉是从不觉来的,不觉从本觉来。觉知的觉就是不明不白,明白即觉,不明白即不觉。妄与真就像一只手,手背为妄,手心为真,翻过来,即返妄归真,从真起妄就是这个道理。能起念分别等妄心,虽然于念头后生出一切现前境界,但它是依本觉而有,是虚伪的,没有真实的自体,以不可见故,说名妄。【所言心外相者。谓一切诸法种种境界等。随有所念。境界现前。故知有内心及内心差别。如是当知内妄相者为因为体。外妄相者为果为用。依如此等义是故我说。一切诸法悉名为心。】心外相是妄心缘念真心所起的一个相分,能见和所见的都是妄心所造的假相,一个是心内相,一个是心外相,皆因虚妄的执著而有。心内相、心外相只是名词而已,一个真一个妄,都在自己的心体上。由于心内相所想的一些差别,就叫心外相,心外相的一些差别就是心内相。但心是空的,见分所缘的外境,只是形成了一个见分和相分,所念的现前境界,就是内心的差别,而且越远越粗,粗到让业把你给系缚住了,就是业系苦,不得脱离,六道轮回就是这样来的。是因为最初的一念无明起惑造业,即“一念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这都是内心的妄心而起的,离开心什么也没有。因此应该知道内妄相者,为因为体,外妄相者,为果为用。因果体用,惑业,净业,染业,无明,昏暗,一切合和起来,同是这一个心系的现相。地藏菩萨对坚净信菩萨说,正因为这样,我才说一切诸法悉名为心。地藏菩萨是你心所现的,万法唯心,不止地藏菩萨,观音菩萨、普贤、文殊、弥勒乃至十方一切诸佛都是你唯心所现的。对我们来说,很不容易理解,因为我们业障太深了。但要知道,业障也是唯心所现的,心也本空唯心造。业障跟功德没什么差别。业障不执著,业障没有,功德不执著,功德也不会给你做障碍。圣人跟凡夫也没有什么差别,都是同一体性的。大海中水可饮尽,风可系,却不能说出来众生的妄想心,我们每个人的心,差别非常之大,同一念间想的各不同,大家参去吧!【又复当知心外相者。如梦所见。种种境界唯心想作。无实外事。一切境界悉亦如是。以皆依无明识梦所见。妄想作故。复次。应知内心念念不住故。所见所缘一切境界。亦随心念念不住。所谓心生故种种法生。心灭故种种法灭。是生灭相。但有名字。实不可得。以心不往至于境界。境界亦不来至于心。如镜中像。无来无去。是故一切法。求生灭定相。了不可得。所谓一切法毕竟无体。本来常空。实不生灭故。】更应该知道心外的境相,就像你在梦中所现的种种境相,是虚幻不实的。但我们在梦中时,却以为是真实的,也生恐怖、烦恼、贪爱,其实梦也是由你的心想生。一般常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但有时心里从来没想过的事,梦中就梦到了,是什么原因呢?这是你过去生的事,是法尘忆念留下的影子,八识中的那个影相现在显露出来了。例如,从来没到过的地方,你梦到了,以后到了,想起以前曾经作过这个梦,这是自己心里所作的,并不是外头有这个境界相,实实在在的,不是外头的事,非真实的。又如梦游,本来是做梦,但他把事情作了,这是心内境界跟心外境结合起来了,这种梦叫无明梦。因无明识,这个识又去做梦,这个梦就是法尘,是虚妄不实的,不实就有生灭。知心外相是生灭法,念念不住,刹那不停,所以要注意你的念头。只要我们的念头,念念在善念,随顺法性,自然会得到善果,千万莫生恶念,前念起无明,后念生惭愧,因为你所见所缘的,一切境界相都是随著你心转的,由心念念不住故,则外边所缘起的一切境界相,此起彼伏,相续不断,故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一切都是空的,都是假名安立。例如我们拜忏,“一切恭敬,一心敬礼常住三宝。”常住三宝即你心外相,内心的见分,缘你内心的相分,这些外相都有名字,是假名安立,不可得的,虚幻不实。心不住于境界,境界亦不住于心。如镜中像、梦中月、水中花,是无来无去的。是故一切法,在生灭中想找一个定相,了不可得。缘起性空的缘故,都无实体,一切本来是空的。就拿时间来说,年、月、时、分,是没有实体的。佛经上都说:“一时佛在某处。”“一时”是没有具体的时间,指因缘契合的时候,是缘起的,心生则法生,法是随心立,所以说一切法的生灭只是假名,没有一定真实的相。想找真实相,了不可得,由此可以悟出一切法由缘而起,性体本空的道理。能常作如是观,即达一实境界,心境一如,不生不灭。【如是一切法实不生灭者。则无一切境界差别之相。寂静一味。名为真如第一义谛。自性清净心。彼自信清净心。湛然圆满。以无分别相故。无分别相者。于一切处无所不在。无所不在者。以能依持建立一切法故。】一切法的体本来是没有的,不生不灭的,没有生灭,自然就没有了。境界差别相无来去相即寂静,无差别相即一味,寂静就是空义,一味就是真如实相,即我们自性清净的妙明真心。在凡不减,在圣不增,不生不灭,不垢不净,自性永远清净,这个清净心是湛然圆满的,无分别的,于一切处无所不在,所以依这个清净心,能建立起一切善法。【复次。彼心名如来藏。所谓具足无量无边不可思议无漏清净功德之业。】自性清净就叫如来藏。如来藏性,普遍一切法界。藏者是含藏义,具足了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的无漏清净功德之业。佛造的是度众生之业。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六波罗蜜等,都是佛所做的利生事业,成就无漏清净功德。无漏是性空究竟义,缘起是如来所有的一切不可思议的功德,如果没有空义这些功德建立不起来,依真空才能建立妙有,真空就是妙有。《华严经》讲:依性空而建立妙有,即真空妙有。诸佛的妙用、功德是从空中而生有的,诸佛大菩萨神通作业就是妙有的作业。神者,指我们每个人自然的心;通者,慧,性体智慧是无障无碍,自然的心所产生的不可思议的慧,合起来就是诸佛修道所成就的法身。【以诸佛法身。从无始本际来无障无碍自在不灭。一切现化种种功业。恒常炽然。未曾休息。所谓遍一切世界皆示作业种种化益故。以一佛身即是一切诸佛身。一切诸佛身即是一佛身。所有作业亦皆共一。所谓无分别相。不念彼此。平等无二。以依一法性而有作业。同自然化。体无别异故。】这是讲佛的种种功德作业及功德的利益,也包括我们,我们都是未来的诸佛,相信自己是毗卢遮那,是阿弥陀佛,这就是未来诸佛。未来还有未来,过去还有过去,这是不可思议的。诸佛的法身是种种无尽的,这就是《华严经》里说的,“在一尘中转大法轮,一佛即一切佛,一切佛即一佛,同一法身故。”观众生与佛体是一个,无彼此分别,无对待,平等无二,这是依法性讲。性空是就诸佛的法身说的,妙用是就诸佛的报身、化身说的。我们所见到的释迦牟尼是千百亿化身之中的一尊,能回归到他的法身,毗卢遮那。“毗卢遮那”,即光明遍照。一切诸佛无障无碍,法身不可思议。众生的现前一念心,同样可以叫如来藏心。因众生心含藏有如来种子,一切众生都能成佛,从佛的法身所生起来的相和用。我们现在还没有佛的体相用,简单的说,还没开光,还没装藏。法身空性,但这个法身永远不间断,永远如是,从来也没停止过,遍满一切处。所差的就是一个迷,一个悟。法身就是证得法身,迷了法身就是失掉法身。有一位道友跟我说:“要念文殊心咒‘嗡阿拉巴杂那地’,念一亿声,计算一下,一天念一万五千,还得念二十年。”我说:“你能不能把这个数字变一下?”他说:“怎么变呢?”我说:“念一声‘嗡阿拉巴杂那地’,把他观想成遍满整个娑婆世界,其它的世界你没看到的无论石头、大海,乃至一粒微尘都是‘嗡阿拉巴杂那地’,这个数字就多了,以心力的关系。”时间并没有过去、未来、现在,无始终,什么时候开始的,你找不到。所以佛经讲,就讲无始,因此才能够一毫端现宝王刹。一个毫毛的尖,就能见三千大千世界的佛国土,这个道理得具足信心,好好参。我们不能达到这种目的,没有这种神通,没有这种妙有,完全是心里有妄、有染污,不真实,被这些障碍障住了。本来我们的本体跟佛一样无二无别,同在一个法性之内,众生也是佛,同时佛也是跟众生共具一法身。《普贤行愿品》第九大愿:“随顺众生”。如果没有众生,又哪有诸佛,所以说我们要报佛恩。我向一个道友说过:“没有众生,佛就不能圆满佛位,成不了佛,因为有众生他才成佛,所以他不能不度众生。”反覆地说,就让我们明白法身的道理,不要认为诸佛与我们不相关,也不要认为一切众生与我们不相关,都是一体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假使第一能信这个道,第二能解释这种道理,第三能行这种道理,第四证得这种道理,那就具足了信、解、行、证。现在是地藏王菩萨对坚净信菩萨说的,我们应该理解为地藏王菩萨就是对我们说的,假使三业不清净,也没有办法修这种法,虽然拥有佛性,等于空头支票,到银行取不到钱的。你相信了,而后有修证了,你存五百,可以取五百,一文没存,那你取不到的,就是这个涵义。【如是诸佛法身遍一切处圆满不动故。随诸众生死此生彼。恒为作依。】因为法身是遍的,所以说如来诸佛的法身遍一切处,于十法界都具足圆满不动,名叫如来。如者是如如不动,来者是来而不来。遍是不动义的遍。不动的遍,如用太阳的光能照一切处。它是不生不灭的,在诸佛而不增,在众生而不坏。随诸众生,死此生彼。无论众生流转到哪里,都与众生不相离,恒常的为作依靠。我们大家共同闻佛所说的法,有佛证明都是佛说的。在佛法中有三种弟子:一种是闻法的弟子、一种是护法的弟子、一种是归依的弟子。例如说我们大家彼此回向念经的时候,回向给一切老师、弟子、护法、闻法的乃至归依的,我们都给回向,也给诸佛菩萨回向。我们回向诸佛,诸佛回向给我们,遍法界一切众生,这涵义就是彼此结缘的意思。看看文殊师利菩萨十大愿、普贤菩萨十大愿、观世音菩萨十二大愿、地藏菩萨的大愿,同等接待,互相回向的,因为有缘才能度。【譬如虚空悉能容受一切色相。种种形类。以一切色相种种形类。皆依虚空而有。建立生长住虚空中。为虚空处所摄。以虚空为体。无有能出虚空界分者。当知色相之中。虚空之界不可毁灭。色相坏时。还归虚空。而虚空本界无增无减。不动不变。】一切诸法建立在虚空性上,也就是建立在虚空之上,虚空就是一切事物的实体。为什么不建立在大地上呢?因为地球在不停旋转,最终会坏的。然而,虚空能容的一切色相,种种的形相,一切的事物全都建立在虚空当中,虚空有建立生长的能力,所以说一切诸法住在虚空中,以虚空为体,没有一件事物能超出虚空之外的。要知道色相之中含有万有的虚空界,色相变坏时,仍然还归虚空,而虚空永远不会坏。用虚空来比喻诸佛的法身,一切形象都建立在虚空之中。一切形象就好比众生,一切众生都建立在法身上。善也依著法身,恶也依著法身。只是恶性不顺法体,它不能得到法身。善性是顺的法体,它能成就法身。但是,恶、善是不可得的,所以《金刚经》上讲:“于法实无所得。”所以说一切诸佛、一切众生,都建立在法身当中。就像虚空,一切事物都建立在虚空当中是一样的。【诸佛法身亦复如是。悉能容受一切众生种种果报。以一切众生种种果报。皆依诸佛法身而有建立生长。住法身中。为法身处所摄。以法身为体。无有能出法身界分者。当知一切众生身中。诸佛法身亦不可毁灭。若烦恼断坏时。还归法身。而法身本界无增无减。不动不变。】众生做了种种的造业,产生种种的果,所造的因不同故。但不管如何的差别,都是建立生长在诸佛的法身当中,诸佛生长在众生的法身当中,为法身所摄,以法身为体。众生就是诸佛的法身,诸佛的一切烦恼已经没有,归到法身,而众生是在烦恼、有染污的。虽有法身,但不清净,归还不到法身。心生灭门中就有了染污。心真如门,就是法身清净的本体。便是真如生灭不离开一心,一心既是法身,要把烦恼断了,又归成清净的法身了,而法身本来的界限无增无减,不动不变。用诸佛的法身来结合虚空的体,用虚空的形相体来显示诸佛法身的种种形相,一切名色都依著法身而建立的,一切的法都是依著虚空而建立的,都是假的,一切法没有真实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它依著法身而建立的,不是真正的法身,所以说它是假的。真的法身遍一切处故,一切皆真,真和假结合起来就是中道义。中道遍一切处,一切众生都是中道,也就是诸佛的法身。一切众生的身中有诸佛的法身,诸佛的法身又是众生的法身,假使众生的烦恼断尽,就归回法身的本体。而法身的本体,无增无减,不因为众生悟了,法身就增;也不因为众生迷了,法身就减。此法身本身是无增无减,不动不坏的,就像虚空似的,什么体都没有。虚空是无障无碍的。【但从无始世来。与无明心俱。痴暗因缘熏习力故。现妄境界。以依妄境界熏习因缘故。起妄相应心计我我所。造集诸业。受生死苦。说彼法身名为众生。】无始劫来,境界又依著外境界来薰习你的真心,跟妄想相应执著我,我所造作业感业果,这样生死苦就把你拴住了,这时候法身换了一个名词叫众生。名字都是依法而起的执著,心一起妄设境界相,以妄心为主,你所修的法就是妄心法,十法界都是心想生的,想成什么,就成什么,想佛菩萨就是佛菩萨,由无始来的习气跟无明相应薰习,你就生烦恼。现在我们每天都在妄境中度过,我们大家都是虚妄相。这个是无明薰真如,以无明痴暗的缘熏习,现些虚妄境界相,就起我执造生死业,受生死轮转的苦,这个时候被生死所缠,法身就叫众生。说法身名众生,是因为以妄心相应故。【若如是众生中。法身熏习而有力者。烦恼渐薄。能厌世间。求涅槃道。信归一实。修六波罗蜜等一切菩提分法。名为菩萨。】大家都不愿堕落生死成为众生,都发愿成佛。怎样能成就佛果呢?就得用清净无染的法身来熏无明。我们都有一个最根本的善根,想出离生死苦,断烦恼证菩提,达到一实境界,求不生不灭的涅槃道。从生灭走到不生灭,以这种信心,修习布施、持戒、禅定、忍辱、智慧,修三十七道品的菩提分法,这就叫菩萨。菩萨不仅自己觉悟了,又能觉悟一切众生,自己觉悟究竟,把众生也度到究竟的觉悟,这就叫佛。用善法熏习恶法,用法身的智慧熏习无明,就转名为菩萨。【若如是菩萨中。修行一切善法满足。究竟得离无明睡者。转名为佛。】求菩提道,发菩提心成就佛果,一定要记住三心:出离心、大悲心、般若心。自己想超脱生死苦,这是有了出离心;想到众生,都是在苦难当中,我得度脱他们,这是大悲心,但必须得有智慧,没智慧就落入爱见大悲中;为利众生愿成佛就是菩提心。修行善法具足,才算离开无明的瞌睡。为什么加一个睡来形容无明呢?因为人在瞌睡时候是糊里糊涂的处于昏暗中,所以用睡来形容无明。无明就是处于黑暗中不知觉醒。若离开无明才能达到究竟的明白,恢复自己的本觉,就是佛。佛菩萨都是修善法,行菩萨道,以净熏染,法身熏无明。【当知如是众生菩萨佛等。但依世间假名言说故而有差别。而法身之体毕竟平等。无有异相。】不论众生也好,菩萨也好,诸佛也好,都是假名安立的,因此才有差别。法身的本体,是毕竟平等,无有异相,同等一味的,这是在理上说。我们究竟清净的法身与诸佛菩萨无二无别,说清楚一点就是现前的一念心,转烦恼成菩提,保持自己清净的一念,只要心念一转就得到了,不必向外处求法。现在大家明白了佛众生是平等的。所以,佛菩萨六道轮回都是假名,不是真实的。《华严经》讲同相,是以法身说的;讲异相是以缘起说的。法身不会因为众生迷而失掉,也不会因为佛而得到,法身本具无失无得。就如水一样,天冷下雪,雪又结成冰,冰又化成水,但冰的体没变,冰还是水,当我们糊涂时候,感觉冰就是冰,怎么会是水呢?其实冰是水成的,它的体是不变的,只是所遇的缘不同。我们现在遇到好的因缘,染衣、落发,渐渐就能恢复法身的本体。【善男子。是名略说一实境界义。若欲依一实境界修信解者。应当学习二种观道。何等为二。一者唯心识观。二者真如实观。】这时候,地藏菩萨跟坚净信菩萨说,善男子,刚才我跟你略说了一实境界的要义。若广说就多了。《华严经》、《法华经》、《般若经》、《涅槃经》,一切经论都讲这一个问题,不过所显的不同,总的说就叫一实境界、妙明真心、如来藏性、法性,都是一个。我们开始发心的时候开始觉,到相似觉,到分证觉,最后到究竟觉,都随外缘而起变化,被五盖、十缠所缠缚,失去了清净本来面目。现在我们要依著一实境界修,修坚净的信心,信一实境界。光信了还不行,还得要解。若是众生要能依著一实境界,修清净的信心,必须先学习两种观道。那两种呢?一者唯心识观,二者真如实观。真如实观是不可议的,就是顿悟;唯心识观是要把自己的心识观想好,指渐悟。如神秀大师所说的,“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就是指的观照好心,消灭妄想证得一实境界。怎样能使从妄的熏习力量转变为清净的熏习力量?修两种观道。观就是思惟修、三昧、奢摩他,又叫静虑、禅定。观什么呢?五蕴、六根、六尘,观心,专观你的识,这就是心生灭门,也就是唯心识观;心真如门,就是真如实观。依著这种观道来修行,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不生不灭的一实境界。这种修的情况,就是苦、集、灭、道,一种是世间因果,一种是出世间因果。小乘是生灭四谛,我们现在修的唯心识观是大乘的四谛,法没有大小,看修行者的心量,心量大是大乘,心量小是小乘。【学唯心识观者。所谓于一切时一切处随身口意有所作业。悉当观察。知唯是心。乃至一切境界。若心住念。皆当察知。勿令使心无记攀缘不自觉知。于念念间悉应观察。随心有所缘念。还当使心随逐彼念令心自知。知己内心自生想念。非一切境界有念有分别也。所谓内心自生长短好恶是非得失衰利有无等见无量诸想。而一切境界未曾有想起于分别。当知一切境界自无分别想故。即自非长非短非好非恶。乃至非有非无。离一切相。如是观察。一切法唯心想生。若使离心。则无一法一相而能自见有差别也。常应如是守记内心。知唯妄念。无实境界。勿令休废。是名修学唯心识观。】怎么来修习唯心识观呢?我们在一切时一切处都随身口意有所作业,所以要注意在你的日常生活当中,行住坐卧之间,任何时候,不要把心念失掉,随时照顾好你的念头。有人经常拿串念珠,念珠就是数珠,拿起念珠,就要想到,不要失念,只要不是染法,行、住、坐、卧中,念什么都可以。有的人修不倒单固然很好,但最好是该坐的时候坐,该卧的时候卧,该行的时候行。有的人,为了避免口过业不说话,佛在世时,就呵责这种人是哑羊僧。真正修行是随缘的,该说的时候说,不该说的时候不说。说佛法、善法,这样口里绝对清净。思想也是这样,就是要在一切时一切处,净念相续。在我们修行当中,离不开六种作业。哪六种作业?即行、住、坐、卧、言语、思惟,六种作用,都是先由意根起的。能观所观是识在其中起作用。唯心识观,心识是指第六意识。第七末那识是传送消息,阿赖耶识第八识是根本。《金刚经》里,须菩提问佛:“菩萨在行菩萨道的时候,应该怎么样把心降伏?使他的心安住?”这个很不容易。我们昼夜二十四小时乃至睡觉做梦,心都是不住的,总是攀缘。应该不住色生心,不住声、香、味、触、法生心,那又依何生心呢?无生,无生就无住,有生绝对有住,无住而能生的心,就是住,住就是心,即心即住。我们经常说,随缘不变,不变随缘,就是说我不被色、声、香、味、触、法所迷惑,心不被境转,而心能转一切境,无住而生,就是不生,不生才能真正随缘。如是心住到境界,就会被苦系缚住,如果认识心了,我们的法身就显现了。上面说的是观念问题,故名唯心识观。念念之间都应当观察,随你的心有所缘念。要知道外面的一切境界相是没有分别的,桌子没有分别,灯没有分别,是你心里在分别,一切境界相也没有长短好坏,非有非无。观察一切法唯心想生,一切法、一切物、一切境相都是自己在分别执著,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就是自己起分别。假使要离开心,一法一相都不能自见有差别,又哪来的长短、大小、是非、你我他呢?唯心所现,应常把心守好,知道一起念就是妄念妄想,没有实在的境界,不要停止,无有废时,一念一念如是观,这样就是学唯心识观。【若心无记。不知自心念者。即谓有前境界。不名唯心识观。又守记内心者。则知贪想瞋想及愚痴邪见想。知善。知不善。知无记。知心劳虑种种诸苦。若于坐时随心所缘。念念观知。唯心生灭。譬如水流灯焰。无暂时住。从是当得色寂三昧。】若是你在修观的时候,失去观照的正念,流入无记境界,这时妄心仍攀缘境界,只是不觉知自己的念而已,这也没达到唯识无境的程度,在密宗,所有念法、修法、灌顶、坛场乃至最后达到大圆满都是心念。能观和所观,能观的就是现前一念心,所观的就是外面六尘一切境界。若能观和所观的统一了,境界相就没有了。就像禅宗的牧牛图,放牛的童子跟那头牛到了大圆满的大圆镜智,牛也没有了,放牛的童子也没有了。牛就是我们的妄心识,放牛的就是我的真如自体。心生故种种法生,心灭故种种法灭,所以住到什么念头,就要观察到这一切都是我心念所起的。明白了一切境界,皆心念所起,我们修行就要观照好心,常生净念,种上净业的种子。“守记”就是观察你这个心,随时随时观察起心动念,起的是贪想,这是六道轮回的根本,喜欢就想占为己有,这就是贪。瞋念就相反了,不顺你心的境界就瞋。起愚痴心,愚痴即是邪见,邪见也就是愚痴,看问题不明确,就属于邪见。观察心是善?是恶?是无记?思惟日常生活当中的苦难,随心所缘念的,念念观察自心起何念?要知道随心所的外境都是唯心生灭。唯心生,则色本无生;唯心灭,则色本无灭。心的生灭现象,如燃烧的腊烛,油渐渐乾枯了。水的流动,从来不停不住。你这样的理解就明白,贪瞋痴是内心分辨出来,心本来是寂静的,那你就要观照好,对境不生心,当人家惹你,该发脾气时,你不发,该生气你不生,能知道这都是假的,都是苦,守住你的心,用止观双运的智慧观照,把心看住,就证得色寂三昧。得了三昧是不是很有修行了?不是,这仅仅才是五品位,即圆教讲的观行即佛的清净信心,还没完全证得。色寂三昧是什么境相呢?三昧就是定,就是静虑,思惟修。色寂就是从外边境已寂静,再不受干扰,心也不随境转了,这就是色寂三昧。所以说你读诵大乘经典的时候,没有计较我是能读的人,也没有所读的经,这个不是忘记的忘,也不是虚妄的妄,是你已经达到了没有能所,不起一念分别,但是并不是不读,还要照样读,心不住境,却明明白白,这就是不住于境界相,念念守记内心,叫念念观。把唯心识观运用到行住坐卧四威仪中,就是说在四威仪中也守住内心的念头。如果念头太多止不住,色寂也得不到怎么办?那你天天老老实实,一心念地藏菩萨,念久了,业障消失了就会得到。《楞严经》上讲,反观观自性,你的自体,寂然不动,观心即佛。没有成佛,但在观心上就是佛,就超出三界了。如果烦恼解除不了,外边压力大,怎么办?你可以先静下来,读一段经,念地藏圣号,修观世音法门,就容易平静下来,过一段时间环境就自然起变化了。如我们最初想修行,打坐心定不下来,刚一静下来,妄想又来了,简直像电影开台,一幕一幕,一个跟一个。以前高旻寺天天都坐禅,有位卖豆腐的,天天给庙上送担豆腐,有一天送豆腐的,他看师父们一天都在坐禅,就向知客师要求,“我想进去坐坐。”知客师说:“你这么忙怎么坐得住呢?”他说:“你让我在后面坐一坐。”知客师就说:“好吧,你在禅堂外头,里面打静,你也跟著静下来,打板开静的时候,你再动。”他就在后面打坐。开静出来了,知客师问他坐的怎么样?他说“太好了!真是不可思议。”知客师问他:“怎么样不可思议?你究竟得到什么了?”他说:“我这一坐呀,前三年欠我的豆腐帐,我早都忘了。今天想起来了,我得赶快回去收钱。”这虽然是个笑话,就是说只要内心静下来,什么影子都现了。假使我们没有觉照,静下来妄想就多,一个接一个,观照的功夫,照到现在的心,想什么,不执著不分别随他过。观照就是觉察,觉察什么都不往心里去,不起第二念分别,就得到色寂。【得此三昧已。次应学习信奢摩他观心。及信毗婆舍那观心。】观心得到色寂三昧,而定慧不深,还不能到十信位,得更进一步从理上修。理是什么呢?理是奢摩他,就叫做止,奢摩他就含著毗婆舍那,有即止即观。修奢摩他的时候,也就是毗婆舍那的观力增强,这叫止观双运。具体的讲,奢摩他是止,即止息妄的观法,毗婆舍那是观,即观相契理的观法。妄念止息了,就能远离诸相,观相契理了,就能发达智解。所以说我们要进一步习信这二种观法,达到止观双运。【习信奢摩他观心者。思惟内心不可见相。圆满不动。无来无去。本性不生不灭。离分别故。】地藏菩萨的悲心,反反覆覆讲,修唯心识观。现在继续讲唯心识观,因我们没有达到一心故。要知道一心之外没有一切法。修止,就是对外境界相的思惟观察要停止,要相信外边的境界相,都是没有的,要相信是空的,但是我们这个信心很难改变,总是认为境界相都是有,特别是肉体,哪能说没有呢?你打我,我痛,你骂我,我就感觉不舒服,我肚子饿了要吃,所以说实在是有,不能认为没有。要认识到境界相和自己的心,实就是信,信什么呢?信你的心,相信地藏王菩萨,地藏王菩萨就是你的心,心地藏性。地藏,就是我们自己,我自己就是地藏。如果这个心生不起来,就达不到一心,信心始终建立不起来,所以修什么都修不成。建立起这个信心,“一切唯心造,心外没有一切法。”经常读诵大乘,用大乘经典熏习我们这颗心。相信我们的心性是地藏,是弥勒,是一切诸佛,在理上无障碍了。因为我们是想建立起信自己的信心,但不能把心外的境界相转变,认为是由自己心造。再说明白点,让我们妄念不再随境界流转,那必须要修习。习,就是不间断,长时熏习。现在念地藏圣号,使地藏菩萨加持我们,让我跟他结合到一体,读诵《法华经》,学《华严经》,学习戒律,总之用大乘净法来熏习,达到心外无法,培养信心。习信奢摩他观,就是要思惟这内心相,了不可得,不可以眼见,内心的空相,竖穷三际,横遍十方,是圆满不动的,不来不去,本体与法界常住,法界本体无分相,所以本性无生灭,无分别。【习信毗婆舍那观心者。想见内外色。随心生。随心灭。乃至习想见佛色身。亦复如是。随心生。随心灭。如幻如化。如水中月。如镜中像。非心不离心。非来非不来。非去非不去。非生非不生。非作非不作。】要学习毗婆舍那观心,怎么样呢?那就要观想内心以及外界所有一切色相,随心生随心灭,就是我们讲的心生法生,心灭法灭。一切生灭现象,皆由心操纵。乃至观见佛的相好庄严,也是这样随心生灭。如果你不相信一切法随心生随心灭,如幻如梦,某位道友骂你一句或呵责你,过了好多天了,还想著,由忆念放不下故,但他也知道,过去了没有了,而且是说一、二句话像风一样。看那镜子是谁来谁现,你过去了,它从来不计较。一切法随心生灭,如幻化,不是真实的。如影子,水中没月亮,水里面根本没有月亮,是影子。非心不离心,一切法不是心,但是不离开心的缘念,缘起法就是性空,但性空不离缘起。随缘所生法都是假有,由心变化的,非实有,所以说心如水、如镜,生起一切相。由心有色相的缘故,所以法界一切不离心,即非来非不来,非去非不去,非生非不生,非作非不作。这四句叫“离四句,绝百非。”上句说了,下句遣,为了遣去你的执著。就是说,心非心,非心又不离心,不离就是相即的意思。非心即心,非去即心,非去即去,非来即来,意思就是为了遣我们的执著。因此十法界都是唯心所造的,唯识所现的,没有一个能造的,也没有一个所造的,唯心所现。佛教讲,没有能造者,也没有所造者,心现非心造。能现有两面性,能现能不现。一九八三年,我跟中国佛学院的学生来五台山观音洞,各人看的不同,有的什么也没有看见,有的看见了菩萨像,或是佛像,其实水里什么也没有,都是心现的。这四句的意思在一切经、一切处都用得著的,这种道理要慢慢地学习。【善男子。若能习信此二观心者。速得趣会一乘之道。】必须得到熏习,才能够趣向大乘之道。大乘道即一实境界。现在不要求多,地藏菩萨要求我们熏习这个信,信地藏菩萨所教授的这种法和道理都学习圆满了,才是唯心识观。【当知如是唯心识观。名为最上智慧之门。所谓能令其心猛利。长信解力。疾入空义得发无上大菩提心故。】你想得到智慧,想有所证,要知道唯心识观就是修习智慧的最上乘,这是地藏菩萨说的,也是观世音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完全是用智慧观照的,而不是心里去计度、思量。这二种观道,就是讲空义,由此建立信心的功德,就不会贪著。不贪著,功德就没有了吗?不会没有。假使说不先空掉又怎能建立一切法呢?《华严经》能建立一切法,但必须经过般若空,而后才能到华严境界建立一切。这是有层次的,所以必须信二种观道,以这个智慧,才能进入,而且信了之后,才能够使你的心猛利,增长你的信解力,这样才可能用到空义,才能够发无上菩提心。就像我们吃面条、饺子一样,相信吃了肚子就饱,你才会去吃,否则就不想吃了。能很快的进入空义,发无上大菩提心,就是你的心具足了止观,即圆顿止观,这比五品位又进一步了,证得了六根清净位。六根清净,见思二惑都已伏住,但是细惑还不断地产生。如果没有学习上半部的《占察善恶业报经》,你学下半部经义就难进入。所以地藏菩萨才设最善巧方便的法门,用占察轮相来引导你渐渐的进入。下半部就是圆顿法门,上半部是世间的法门。没有上半部的启发,不能使你的心生起猛利的信解。《华严经》里讲叫发心住。因为信解力强,信心清净了才能够发起来无上大菩提心,出离心强,大悲心切,智慧心增高,般若心增重,证得了空义,也就是证得了无障碍的真空实相,但这个是相似证得的。三贤位叫相似位,对于一实境界相似契入。登地之后,分证契入,究竟圆满了,究竟契入。初地欢喜地发大菩提心,是真正的发心,证得了法身理体,随著法性而发心的。十信位也发菩提心,叫念住,这时候惑还没有断,经常生起恶念,等到了圆初住发心位的时候,就能伏住粗烦恼,但细惑还有,所以进入空义证得住位,这时候发的大菩提心跟信位圆教五品位的发心不同。学教义的目的使我们能够认识自己,必须要信才能入。信了之后要修,你修到什么境界自己不知道,要依著教义来判断分析,没到这个位以前,我们学的只是培养信心,种善根。如果自己不认识自己,没有方便善巧,地藏王菩萨就教我们用占察轮相来占察,以这种善巧,我们就能够认识自己。但现在自己三业不清净,入不了道,就要好好修,特别是每天上殿,甚至吃饭,乃至做任何善事,完了之后,都回向给众生。但是自己不知道自己究竟有好大的功德回向给众生,能使众生得到利益吗?你就用占察轮占察占察。如果自己没有力量,就念地藏菩萨圣号,借点力量,修《华严三品》,也可以借普贤菩萨的力量,文殊师利菩萨的力量,法慧菩萨的力量来回向给众生。我们回向的效果怎么证明呢?有的皈依弟子打电话说有困难时,梦到我了。我说:“我没作意,也没想到你,这是因为你念地藏菩萨。我讲地藏菩萨,或者你听《占察经》、《地藏经》、《大集十轮经》,在这时我的力量给他回向,你的力量给我回向,我们就会有互相感应,这叫假借地藏菩萨的力量。”《地藏经》佛赞叹地藏菩萨的功德不可思议,十方一切佛都赞叹地藏菩萨的功德,也赞叹不完。《大集十轮经》上,佛说:“此土的弥勒、文殊、观音、普贤这些大菩萨,供养他们好多劫的功德,都不如供养地藏菩萨一时的功德。”但并不是说地藏菩萨就比这些大菩萨还高明,《般若经》上同时又把文殊师利菩萨说得不可思议,《普门品》上文说:“供养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的功德,都不如一时供养观世音菩萨的功德。”这是在哪部经上,佛就对著这类根机的众生赞叹哪位菩萨,让众生生起他们的希欲心、好乐心、欢喜心,其实一切都是平等的。这些都是等觉以上的大菩萨,只是在我们众生的心里,总要分个高低,这个菩萨比那个功德大,我就念这个菩萨,菩萨都没成佛,你就不念菩萨,念佛的功德最大。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成就了净佛国土,释迦牟尼佛这个国土在一个法会当中,阿难尊者说:“释迦佛,你过去是不是没有修好,为什么有这个国土,简直是五浊恶世。”佛就说:“让你看看我的佛国土是什么样子!”佛就用足趾一点大地,大地马上变成了华藏世界。佛说:“你看到这个五浊恶世的国土是众生的业力所感,并没有高低上下,就是看你的缘。”跟哪位佛菩萨有缘,就得到哪位佛菩萨的加持,遇见哪位佛菩萨。如果你跟这位菩萨有缘的时候,你感觉这位菩萨特别殊胜,再加佛一赞叹,就相应了。【若学习真如实观者。思惟心性。无生无灭。不住见闻觉知。永离一切分别之想。】当发起大菩提心的时候,障碍就减轻了。若随时能够至心,心里清净,就可以修真如实相观。真如实相观就是心性无住。如《金刚经》上说的:“不住色生心,不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住,就是不生不灭,要不住见闻觉知,离开无生无灭,叫真空绝相。绝相之相就是实相,这就是《心经》上所说的,照见五蕴皆空的时候,就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没有一切的分别相,就是没有一切心识。这个时候乘你的真心而修,乘实性而修,观察你这个心的体,既没有想修的意念,也没有能修的我与所修的法,心法两亡。【渐渐能过空处识处。无少处非想非非想处等定境界相。得相似空三昧。得相似空三昧时。识想受行粗分别相不现在前。从此修学。为善知识大慈悲者守护长养。是故离诸障碍。勤修不废。展转能入心寂三昧。得是三昧已。即复能入一行三昧。入是一行三昧已。见佛无数。发深广行心。住坚信位。所谓于奢摩他毗婆舍那二种观道。决定信解。能决定向。随所修学世间诸禅三昧之业。无所乐著。乃至遍修一切善根菩提分法。于生死中无所怯畏。不乐二乘。以依能习向二观心。最妙巧便。众智所依行根本故。】修真如实相的时候,渐渐的就得到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等定境界相,这就是四果圣人,得到四空定的境界。也就是说修真如实观能善超三有:欲界、色界、无色界,这些是指世间禅定,一共九次第定,相似得到空三昧。受想行识粗的分别相降伏不现前,还没有真正达到实相境界。一般证了初果就叫圣人,小乘得到暖、顶、忍、世第一就叫贤人。因为他得到相似空三昧,得相似空三昧时,完全讲的妙用,不空。降伏了受、想、行的粗烦恼,这个粗烦恼不现在前了。继续再修,就能达到五蕴皆空了,智慧增长,照见五蕴皆空,相似的照见空,不是完全切实地证得。真正的善知识,必须有大慈悲心,而且证得空义。我们的福薄,障深慧浅,所以遇不到,也有大善根的人可以遇到,登地的菩萨,都可以作为大善知识。在利益众生时能产生无边妙用,是真正的大慈大悲。大悲心跟他的般若心增胜,由此度众生而无众生相。我们现在用的是慈悲心、怜悯心度众生,跟大慈悲心不同,而且看见什么都是真实的,不能看见一切法是如梦幻泡影。度众生一定要证四无量心,在度的同时要达到能所双亡,无能度的人,也无所度的众生,即《金刚经》上所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如此这样的发心,勤修不废,才能辗转入心寂三昧。得了心寂三昧,才能进入一行三昧。一行,即一切行。就是念阿弥陀佛的时候,也具足了拜忏,也具足了念《华严经》。听法、修道、读诵大乘,念一即念一切,就叫一行三昧。一行三昧是乘性起修,乘著真如实相,一实境界性,包括法界,即是普贤行愿。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包括在里头了,这叫法界行,入了法界观,一念就是遍满法界了,是一切诸大菩萨、一切诸佛所修的,你也可以如是修。一行三昧也就是密宗的大圆满手印,但最后还是回到现前一念心。禅宗参的一念心,就是入真如实相,像六祖大师是顿悟的,就入这种境界,但是必须在入定的时候,平常是没有的。修行时,应该行、住、坐、卧无一处不是在定中。释迦牟尼佛说了那么多年的法,都在定中。释迦牟尼佛从来没到这个世界来,也没离开过这个世界,如如不动,本体一如。随便哪一法,都遍满一切,这叫一行三昧,叫圆满大行。念一句就包括一切,在理上讲就是理事无碍。给大家举个例子:有位老和尚从前面的天王殿到大殿,走几步路,就把一部《华严经》念完了,他的这种功力就是已入色寂三昧,遍及一切念,像道安法师、慧远大师修的都是心寂三昧,从那些境界相可以理解到,生这个信多么不容易。当年道生法师说:“佛性都是一样的,法性平等,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一切事物都有法性。”当时在会场上的那些大德都说他邪知邪见,把他摈出了道场。后来他到苏州虎丘山,把石头都摆起来,跟石头说:“假使我说的对,你们就点一点。”他一说,石头都点头了。其实不是石头,是护法神,是诸大菩萨证明他说的对,到后来《涅槃经》传到中国翻译之后,那些大德才惭愧,认为道生法师了不得,他那时就修得了心寂三昧。入了一行三昧,到这个时候才登初住,叫坚信位,圆满信;信一切众生都有佛性,这叫真正的圆顿教;六根清净了,决定向佛果,再没有退落,这叫十信的初住位。依著真实观而修,证得了圆初住;再发菩提心,修六波罗蜜,这才叫真正能利益众生。真实能修观行了,懂得了真如实际,才能把奢摩他、毗婆舍那,止观双运的功德善巧方便地去应用,六根门头,眼、耳、鼻、舌、身、意,才能放光动地作一切事。你看他坐在那也没动,但他的化身妙用已经到三千大千世界利益众生去了,而且度众生也无众生相。密宗所显示的妙用度众生也仅仅如此。这时他对生死没有恐惧了,生死如梦幻泡影了。他也不想证得二乘阿罗汉果,唯一就是化度众生。行二种观道,止观双运可以善巧应用,化度众生就是行根本法。【复次。修学如上信解者。人有二种。何等为二。一者利根。二者钝根。其利根者。先已能知一切外诸境界。唯心所作。虚诳不实。如梦如幻等。决定无有疑虑。阴盖轻微。散乱心少。如是等人。即应学习真如实观。其钝根者。先未能知一切外诸境界。悉唯是心。虚诳不实。故染著情厚。盖障数起。心难调伏。应当先学唯心识观。若人虽学如是信解。而善根业薄。未能进趣。诸恶烦恼不得渐伏。其心疑怯。畏堕三恶道。生八难处。畏不常值佛菩萨等。不得供养听受正法。畏菩提行难可成就。有如此疑怖及种种障碍等者。应于一切时一切处。常勤诵念我之名字。】真如实相观即是根本,这样的境界相,修唯心识观修成了,才能进入。直入修真如实观可以吗?地藏菩燕跟坚净信菩萨说:“有两种人可以直修真如实观:一种利根人;一种钝根人。”利根,我们够不上了,钝根,我们也没分,但必须修,从浅的信解到修深的信解。过去善根早培养好了的利根人,知道一切诸法,乃至外面所有的境界相,都是唯心所作,虚妄不实,空无障碍,如梦如幻的,他可以先修学真如实观。六祖慧能大师,没住过佛学院,也没住过禅堂,听了一句《金刚经》里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明白了。这种人就是利根的。钝根人,他不知外面的境界相是唯心所作,虚幻不实,所以染著情厚,盖障数起,心难调伏,应当学“唯心识观”。这个钝指学“一实境界”是钝,但学“唯心识观”就不钝了。当然也行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但智慧不太大,而且自己调伏不了烦恼,所以应按次第,先把“唯心识观”学好,再来学“真如实现”。因为善根少,业障多,一直没什么进步,又加上烦恼很重,不能调伏,心里总怀疑、怯弱,常怕堕三途八难,又怕遇不著佛菩萨,听不到正法,不能培福,菩提道难成。有了这些怀疑和种种障碍,怎么办呢?地藏菩萨教我们最方便的方法,你应该在一切时一切处称地藏菩萨名号。菩萨告诉我们一切时一切处,都可以称念圣号。可是有些道友,执著进厕所不能念,睡觉不能念,到这也不能念,到那也不能念。我说:“鬼就在厕所等著你,到哪儿不念就把你抓住,这是你自己给鬼一个好机会来抓你,应该放开心量不要执著,任何时任何处无挂无碍。”如果想,我念地藏菩萨,皈依地藏菩萨,地藏菩萨就是我师父,我师父就在我头顶上坐者,邪门外道你们都不要来。修的时候,如果观想阿弥陀佛、地藏菩萨,首先观想地藏菩萨与你是面对面的,在加持你。最后,观想地藏菩萨坐在你头顶上,与你一起去度众生,面朝外。初观想是面朝里度你,度完你就与你合为一体,面朝外,你和地藏菩萨一起度众生,随时这样观,地藏菩萨在你头上、心中、喉咙上,自己的三业就是地藏菩萨三业,一边想一边念,这样你在修唯心识观也好,修真如实相观也好,就容易降伏障碍。这是地藏菩萨特别的方便善巧,如果两种观行你都修不成,不要停,至心念地藏菩萨名号,求加持一修即成。【若得一心。善根增长。其意猛利。当观我法身及一切诸佛法身。与己自身。体性平等。无二无别。不生不灭。常乐我净。功德圆满。是可归依。又复观察己身心相。无常苦无我不净。如幻如化。是可厌离。若能修学如是观者。速得增长净信之心。所有诸障渐渐损减。】念到一心不乱,不但善根增长,智慧也猛增。观想诸佛菩萨同一个法身,同时观地藏菩萨法身与我们的法身是一个,一切诸佛地藏菩萨就是我自己,法身无二无别。信自己的心,信自己的法身,不生不灭,常乐我净,功德圆满,是可皈依。地藏菩萨用他的大智慧,巧妙的说法,说你一边念我的名字,念地藏菩萨,一边观想我的法身,与自己无别,久久成熟了,意根猛利,真如实相也就修成了。如果对这些世界没有厌离心,就会贪恋世界的一切,想这想那,放不下又怎能专心念地藏菩萨名号呢?那我们就要修苦、空、无常、无我观。观察自己如幻如化,如此观察就能生起厌离,厌离世界的一切,达到常乐我净。心乐地藏菩萨,乐诸佛菩萨的法,现前一念心意念十方诸佛是所依恃处。若能这样修,清净信心能增长,烦恼障碍也就渐渐的减少了。【何以故。此人名为学习闻我名者。亦能学习闻十方诸佛名者。名为学至心礼拜供养我者。亦能学至心礼拜供养十方诸佛者。名为学闻大乘深经者。名为学执持书写供养恭敬大乘深经者。名为学受持读诵大乘深经者。名为学远离邪见。于深正义中不堕谤者。名为于究竟甚深第一实义中学信解者。名为能除诸罪障者。名为当得无量功德聚者。此人舍身终不堕恶道八难之处。还闻正法。习信修行。亦能随愿往生他方净佛国土。】以上这样修行才叫真正闻到地藏菩萨圣号。为什么现在才算呢?因为你以前闻的听到的是虚妄,闻是妄听,念是妄念。怎样才算是达到真正的真实呢?观诸佛法身、地藏菩萨法身跟自己法身,自身与诸佛菩萨、地藏菩萨结合。皈依十方诸佛就是皈依自己,皈依地藏菩萨也是皈依自己,就是皈依自己的真心。这段经文说的很清楚,每天很辛苦读大乘经,所获得的功德,仍然落入世间,不能深心去学习,不能深闻大乘经典,所以必须学习唯心识观,修了之后,念菩萨圣号,供养佛还得用二种观行来供养、来修习,只有这样,才能算是习信修行,产生净信,方能得入。也就是说修观成熟了,名为读大乘经典,供养诸佛,闻到了诸佛名,地藏菩萨名,才能远离邪见得到究竟甚深第一义。不随谤名为真正的学习信解,能排除罪障,舍身后方能保证不堕恶道八难,听闻正法,住持正法,如佛所说的去修行,乃至愿生极乐国土以及生他方国土,都能随愿。无论到哪都随自己的心。染者离染,净者渐净,你观什么境界,就随著所观的境界现。【复次。若人欲生他方现在净国者。应当随彼世界佛之名字。专意诵念。一心不乱。如上观察者。决定得生彼佛净国。善根增长。速获不退。】若人愿往生他国净土,应当随著那方佛世界的那尊佛的名字,专心一意的念,无有其它杂念,进一步修唯心识观和真如实观,决定能生彼净佛国土。使现生善根增长,得不退转。【当知如上一心系念思惟诸佛平等法身。一切善根中其业最胜。所谓勤修习者。渐渐能向一行三昧。若到一行三昧者。则成广大微妙行心。名得相似无生法忍。以能得闻我名字故。亦能得闻十方佛名字故。以能至心礼拜供养我故。亦能至心礼拜供养十方诸佛故。以能得闻大乘深经故。能执持书写供养恭敬大乘深经故。能受持读诵大乘深经故。能于究竟甚深第一实义中。不生怖畏。远离诽谤。得正见心。能信解故。决定除灭诸罪障故。现证无量功德聚故。】至心的时候,心诚则灵,所以应当“一心系念”。系念什么呢?系念诸佛的平等法身,系念你自己法身。念的功德,在一切的善根当中,是最殊胜的,最不可思议。如果懈懈怠怠的修行,心杂念妄想,就定不下来,就不能趣向一行三昧。一行是什么?是平等法身的一行,至心的一行。达到一行,即证得相似无生法忍。一行包括二种观道,一实境界,故一心系念就是一实境界。经论常说要一心至心,念佛念到成三昧,修行的道路一定成功。晋朝王羲之,书法圣人,也叫草圣。王羲之的字写得出神入妙。他的儿子王献之学他的字,住在一个寺庙里天天写,写了十年没离开寺庙,后来,庙里老和尚检查这十年写的字,看过来看过去,看完后老和尚叹了一口气,说:“可怜十年寒窗苦,只有一点像羲之。”其实这一点也不是王羲之儿子写的,还是王羲之一次来看儿子写字,发现有一字缺了一点,就拿笔给填上了。也就是说,学一个艺术,乃至成名成家,不晓得要经过多少苦工夫的练习。我们要想把无量劫的烦恼断了,要想了生脱死不容易。不用说别的,断一个欲念,佛都说就像断四十里的瀑流那样难,何况那么多贪瞋痴想截止。所以修行必须下苦功夫来修,达到闻、思、修三慧,用心去听去行,圆闻一切,才听到真正地藏菩萨的名字,十方诸佛的名字,这样才能至心礼拜供养我,礼拜供养十方诸佛,才能深入大乘深经,否则,始终达不到甚深的福德和信心,也不能了达一实境界。【所以者何。谓无分别菩提心。寂静智现。起发方便业种种愿行故。能闻我名者。谓得决定信利益行故。乃至一切所能者。能得不退一乘因故。】原因就是无分别的菩提心。无分别的菩提心,就是觉心。菩提无分别的,寂静的,只有智慧现前,度众生的愿力才能够实现。如果你自己都没觉悟,发菩提心都没发,又怎么能叫菩提萨[土*垂],怎么能使众生觉悟呢?所以要想行菩萨道,必须守内心,直心正念一实境界。一实境界就是《华严经》讲的理法界,也是诸经论讲的妙明真心、如来藏性。另外还要行一切善法,哪怕一点小事,只要对众生有利益都要去做,这就是饶益有情戒。受菩萨戒最难得就是发菩提心。大家念《地藏经》、《普门品》、《华严三品》处处能感觉到诸佛菩萨的悲心。因为以上这种原因,所以他能够听到我地藏名字。听就是自性能闻我名号,乃至能供养我,因此才能够现一切的方便善巧做利生事业,而不退转。方便就是大悲心,比如说看一个人很穷,想救度他,给他几个钱,但是这样救不了他。钱花完又没有了,必须启发他的心智,给他有智慧,否则只能帮他一次而不能帮他一世。过去古人说,你供他一顿饭,他可以把你当恩人,但供养一百顿饭,他不但不把你当成恩人,反而还会把你当成仇人,所以度众生一定要有方便善巧。【若杂乱垢心。虽复称诵我之名字。而不名为闻。以不能生决定信解。但获世间善报。不得广大深妙利益。如是杂乱垢心。随其所修一切诸善。皆不能得深大利益。】要是杂乱心、污染心,带著三毒烦恼来念地藏菩萨圣号,这叫杂乱垢心。还有求不当求的,也叫垢心。这样念只能得到世间的福报。如果没有至诚心去听地藏菩萨的名字,你就没有智慧,若不静心地观照信解就没有智慧,因此就不能如法修行。闻、思、修三慧都不能具足,你怎么能达到一实境界、二种观行呢?所以念的时候不能心有所求,更不能光追求数字,如果能够至心念十声都好。我经常提倡十,十是无尽教。当早晨刚醒,心里头什么都没想,或在晚上临睡的时候,把一天的事都放下,清清净净地恢复你的本觉,至心称念十声:“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比你杂乱垢心念一万声、十万声、百万声功德都大,不在数字的多少,而在你念得是不是至心。若以杂乱垢心来称名号,好像是个修行者,但不名为闻我名,更不用说念了。如果达到一心就进入了一行三昧,也就达到般若。我们念时会出现种种的障碍因缘,使这个心不是那么清净,但你不要灰心,应当一直坚持下去,一边念一边观照,只要一有杂染起来马上停止,警惕完了再念,把杂染垢心消灭掉,这样才能得到深妙的利益。我们奋斗的目标是成佛,断见思尘沙无明。假使用你的心观,用圆性、圆觉、圆修,就没有一法不圆。念句地藏圣号,观想一声遍满十方法界,一切众生都能闻到。大家念经、礼忏、念佛,最后都要回向法界,这是我们学习的法界观。法界观就是观法界,一动念遍法界都满了,不要局限于你自己的六亲眷属,给一切众生回向,更不要局限自己,从近及远,从自身、六亲眷属、历劫的父母、冤亲债主,乃至到法界一切众生,不管是垢染心,还是清净心念的圣号,功德都给他们回向。如果回向是清净心,那么垢染杂乱也变成清净的了,这样回向得大利益。都要静心的这样回向,这就是法界性。【善男子。当知如上勤心修学无相禅者。不久能获深大利益。渐次作佛。】无相禅就是无有形相的,一实境界的实相。实相是无相,也就是不执著,没有生死相、涅架相,因为无相故,才能无障碍。无相又无所不相,这是妙用,但现在被我们的执著所束缚,没有这样的心境,受肉体的局限,妙用也发不出来。如果达到无相的境界,妙用自然就发出来了。无相才无障碍,才能够进入真空的实相境界。【深大利益者。所谓得入坚信法位。成就信忍故。入坚修位。成就顺忍故。入正真位。成就无生忍故。又成就信忍者。能作如来种性故。成就顺忍者。能解如来行故。成就无生忍者。得如来业故。】这部经主要是讲坚定你的信心。请问的菩萨叫坚净信菩萨,要想修无相禅,先把信心建立起来,坚固不动,入了位,这时才叫真正的发心。大家在学习次第中,一定要依著四教仪说的“六即佛”,观一切众生,一切畜生,马、牛、羊等等,乃至蚂蚁最小的都能成佛,这是从理上讲。法界理是一致的,这叫“理即佛”;像我们出家了,或受三皈五戒、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这些都是“名字即佛”;三宝的弟子,如果你起修,有观行了,就是“观行即佛”;观行深入,到了三贤位的菩萨,叫“相似即佛”;从初地到十地叫“分证即佛”;断一分无明,证一分法身,无明断尽了,叫“究竟即佛”。心里如是观,如是想,就进入“观行即佛”了。等你发大菩提心,信心不退,坚净信心自己是佛,这个信心非常不容易。当你上课时,或静坐时,观想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如果一切时一切处这个念都不失掉,自己跟三宝结合在一体,这时就是观行了。能够坚信不移,入了坚信法位,而后起修,悟得自己与佛无二元别,相信我的心就是佛心,佛心就是我的心,这就是信忍位的菩萨。而后继续坚定不移地去修,成就了顺忍位,见了法性之后,此时乘性起修,所修还归于性体,就是《华严经》所说:“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法界就是心,入了坚修位,坚修位的菩萨就是三贤位的菩萨,再进一步就成就顺忍位,证了初地菩萨,见了法性登欢喜地,随顺法性而起修,入正真位。在成佛的过程中,顺忍位的顺,是顺一切诸法无生无相。我们参的是无相禅,这叫无生法忍位。到了无生法忍,一实境界也没有了,一切法都舍了。《金刚经》讲这叫实相,实相无相。现在你的性体已经去掉很多惑染,能够成就如来种性,如来怎么修,我就怎么修。如来忍辱时,被歌利大王解剖身体时,不但没痛苦,而且也不起瞋恨心;还有舍身喂虎,割肉喂鹰,如来所行的,能做得到吗?如果成就了顺忍位,我们也就能做到。“忍”字是承认,认可的意思,也可以作“忍辱”讲。真正得到无生忍,成就如来的事业,这个时候能产生无穷无尽的妙用,是肉眼所不能看见的。娑婆世界的释迦牟尼佛是肉眼所不能看见的,是毗卢遮那佛的化身,有无量亿、千百亿是大释迦的一个。诸佛的化身就像雨点一样多。这是他从不可思议的智慧所起的妙用来讲,这就是如来的来,业用无穷无尽。现在我们剃发染衣,学戒,保护我们的身心。从戒生定,定能生慧,慧照现前了,才能得到无漏智慧,有了无漏智慧,从无相禅就能入了如来境界。进一步成就无生法忍,知道一切法本来无生。要达到这个程度,非常难,恐怕要三大阿僧祗劫。成就无生法忍,就作佛了。【渐次作佛者。略说有四种。何等为四。一者信满法故作佛。所谓依种性地。决定信诸法不生不灭。清净平等。无可愿求故。二者解满法故作佛。所谓依解行地。深解法性。知如来业。无造无作。于生死涅槃。不起二想。心无所怖故。三者证满法故作佛。所谓依净心地。以得无分别寂静法智。及不思议自然之业。无求想故。四者一切功德行满足故作佛。所谓依究竟菩萨地。能除一切诸障无明梦尽故。】地藏王菩萨跟坚净信菩萨说,渐次成佛有四种:第一、“信满法故作佛”,即信法圆满。就是以大悲心和智慧去利益众生,坚固清净的信心达到圆满,住于菩提心,行菩提道,成就菩提果。依著佛的种性,决定相信一切诸法都是不生不灭的,清净平等的,众生与佛无二无别。第二、“解满法故作佛”,指解法修圆满。解就是明白,也可说成开悟,天天度众生而无众生可度,天天念佛一句佛都没念,这就叫法性。法性无作、无相,无相无不相。深解法性,知道如来所作的事业是没有造作的,就是说生死即涅槃,烦恼即菩提。懂得了法性的道理,与法性不起二想,知烦恼生死,就是菩提涅槃,依心而立,这样就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第三、“证满法故作佛”,是证法修圆满,无所得方为真正的得,如果你所发的愿力,所要修行的都达到了,就成佛了,就是说证了菩萨的欢喜地,一直到十地的法云地,具一分清净心进一步地到八地菩萨不动地,再发菩提心度众生,才能把最后的无明除断。断了根本见惑,得到出世净心,即依清净心见法身。心就清净了。第四、“一切功德行满足故作佛”。依究竟菩萨地,即“六即佛”的“究竟即佛”,能使无量劫来的无明习气顿断,修行圆满到了究竟不退的地位。以上四种讲了修行成就次第,即信、解、行、证。依著地藏菩萨告诉你的次第去修,四种次第修行圆满了,就能成就佛果。【复次当知。若修学世间有相禅者。有三种。何等为三。一者无方便信解力故。贪受诸禅三昧功德。而生骄慢。为禅所缚。退求世间。二者无方便信解力故。依禅发起偏厌离行。怖怯生死。退堕二乘。三者有方便信解力。所谓依止一实境界。习近奢摩他毗婆舍那二种观道故。能信解一切法唯心想生。如梦如幻等。虽获世间诸禅功德而不坚著。不复退求三有之果。又信知生死即涅槃故。亦不怖怯。退求二乘。】无相禅是依著一实境界而修,但无相禅是从有相禅来的,按次第说先修有相禅到无相,也就是先修色寂三昧,再修心寂三昧。当色寂、心寂全都得到,即得到禅定了,再修一实境界。一实境界就是实相禅,实相禅进入不了就要从有相禅入手,有相禅有几种呢?地藏菩萨教授我们说,有相禅次第修行有三种:第一种禅、“无方便信解力故”。没有信心,解就更没有了,修禅定时得到了坐禅的三昧功德,便贪著轻安的境界,认为已有成就,这就为禅所缚,退堕到世间,一生骄慢心,就堕落,因为他对自心信解力没有,修禅修成障碍。修禅跟念佛不同,念佛菩萨有佛菩萨的加持力,修禅完全靠自己的善根力,靠你增上缘的力量,没有增上缘很容易误入歧途。第二种禅、“无方便信解力故”。偏厌离行,即证到偏空之理,指二乘人,断了见思惑,厌离世间,没有度众生的大愿心,认为他证得涅槃不生不灭,佛说大乘法他不闻,不进取大乘。他修的禅定是厌离世间,观世间无常、无我,观受是苦,偏离于半边而不究竟,所谓的真理叫二乘的空理,不是圆满空义。第三种禅、“有方便信解力”。就是说,做的一切,修行也好,帮助别人,利益众生,从来不起执著,不起贪恋,没有功德想,也不骄傲,了知人人都具足佛性,都可以成佛。方便善巧的信解力就是他的信心,坚固不动。与前两种修禅的不同,不但信而且理解,理解自性的佛种子。解后而修行,依止的是一实境界,即修的止观双运。他能信解一切法唯心想生,离心外无法,一切所有法都没有真实的,依空而建立。非是真有,是幻有。所以他也修世间禅,获得世间诸禅的功德,但不执著,不认为这是究竟。也不会退到三界,也不贪求世间的乐果。因为他已经信解力坚定的时候,知道生死即是涅槃;没有能所,没有能修的我,也没有所证的法;没有恐怖没有希求。不求二乘,也不退到二乘,行这种禅定就是菩萨。菩萨修行,不从功力上计较,也不从利益众生多少去想。有时菩萨为度一个众生,跟他好多生,乃至于成佛还想辅助他。就如提婆达多,专门破戒,破坏佛法,恼害佛,出佛身血,身陷地狱,这是菩萨示现。他是在成就佛行的菩萨道,这是我们所见不到的,以世间的观感来看,这叫行逆行的菩萨。逆行很难行的,有些大菩萨退堕二乘,不是有意退的。如果想利益众生,或建庙安僧,说法度生,在度生中有时会感到众生难度,刚强难调,便生疲厌退悔心,悔了之后,感觉不对又发心,所以说菩萨道难行。所以我们比丘、比丘尼入世间行菩萨道,化度众生,就要像蜜蜂一样,勤勤恳恳,始终如一,对世间丝毫不贪恋,要是利益世间,对世间无害就做,这样才能渐渐入佛道。佛菩萨境界跟我们不同,我们对一切事情认为是实有,并执著不舍,菩萨对一切事物做了就放下,过去了不留恋,未来不思惟,现在不执著,知道这都是空的,是幻化的,并非实有。比如我们塑几尊佛像,或建一座庙,认为功德不小,是错误的,有无功德就看你有没有执著,你不执著,功德很大,一执著功德就受局限。如果你诵经、拜佛回向你自家眷属,《地藏经》说的很清楚“三生受益”,只能享受三生,若把你所做的功德回向法界一切众生,尽你心量所能想到的都给回向,就有不可思议的功德。一切法都是心生的,所以对一切都不要贪恋,出家要远离俗家,俗家事情乱如麻。但要想到利益众生,先从六亲眷属利益起,因为亲属对你相信成份大,从近及远,再扩大到一切众生,释迦牟尼佛成佛以后,就到自己的国家,先度化他的眷属,及家乡人。经过佛的教化,亲人当中有的出家、有的皈依了三宝。所以行菩萨道的,先得有牺牲自己的心,要学地藏法,不怕下地狱。如果你学会了《地藏三经》和实相观,地狱是没有的。若你把地狱当成是真实的,那就是苦了,所以我们要有正确的认识。佛说,犯戒通过忏悔,佛能救你。若破了见,佛就没办法救你。因为看法不同了,你再跟他说,他也不相信。世间禅容易堕入邪见,不要太执著。如果对善知识、善友的教导,完全的执迷不悟,固执己见,这样很危险,容易堕落。大家记住学《占察经》特殊的一点。要学系念。地藏菩萨说:“如果你什么观都修不成,就系念我的名号。乃至你要去西方极乐世界,一心系念西方极乐世界,决定能去。”一心系念地藏菩萨,业障决定消失。【如是修学一切诸禅三昧法者。当知有十种次第相门。具足摄取禅定之业。能令学者成就想应。不错不谬。何等为十。】无论哪一个禅定,乃至想得到三昧,依著这十种次第去修,就能够深入。【一者摄念方便相。】“摄念”就是把念头收住。“方便”就是善巧,就是天台宗讲的止观法门。一般最初修数息观的比较多。数息不如念佛或念地藏菩萨圣号容易摄念。地藏菩萨告诉我们的“摄念方便”有四种:第一、摄念增上缘。把念头看管好,然后起念信佛、信法、信僧,这就是因,还要有增上缘。摄念就是因,也就是用你的内心,一心系念。增上缘就是念佛菩萨圣号,及念佛法僧三宝、念阿弥陀佛时,观想我跟阿弥陀佛一样,也就是无量光,无量寿。那么佛就做了这个因的增上缘。这样念一句阿弥陀佛,消无量罪,会增长智慧。念法也可以。念《占察善恶业报经》、《地藏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法华经》、《华严经》,这都叫增上缘。文殊、普贤、观音、地藏都在你身边,我们每天如是观想就是“摄念”。“摄念”不仅能改变我们的容貌,而且还能使人长寿。所以我们应该时时“摄念”,不令忘失。第二、摄念方便。就是求诸佛菩萨加持。当你心里有挂碍,有恐怖时,把念头回摄,念观音菩萨、地藏菩萨,求他们加持你、度你,这也是“摄念”。第三、能够见佛的增上缘。佛不住世,你可以见佛像。观地藏像,受地藏王菩萨加持,念念见像,得到佛像的加持力,使你念念“摄念”。若人家求你给授皈依,先应该想到,自己没力量,把菩萨像供到前头,菩萨就出现了。或者在你头上,或者在你心中。给人家授三皈,观想菩萨像,这时你就是代表,随时用佛像做增上缘。第四种、诸佛菩萨证明增上缘。在死的时候,证明能够生净土。要得到佛菩萨的证明,我们在念佛菩萨时,口念不算念,必须念念从心起,念念不离心,这样才能达到“摄念”。死后得到佛菩萨的证明。上面讲了“摄念”的四种方法,如果能把这个念修好了,“摄念方便”就是实相观。【二者欲住境界相。】这叫观相修法,你若不会观的话,你就观地藏菩萨的相,心系在地藏菩萨相上。念经也容易散乱,念佛号,再加上观相,比较容易摄念。另一种观想法,实相无所不相,诸法皆实相,干什么就住在什么上。你住的是什么相,什么相就是实相,这叫体真止观。体是法体、性体;真是真如,就是住;观就是三昧。这样来修定,才能修实相定。【三者初住境界分明了了知出知入相。】前边讲的是安心法,就是住学哪样,一定住在哪。住心就是降伏心的办法。当你起贪心和瞋心时,怎么样降伏呢?一定要知道有出入相,怎么起的贪念、瞋念叫入相。找到入相把他排遣了,就是出相。好比我们的呼吸,呼是往外吐,吸是往里吸气。出气是出相,吸气是入相。假使用这个方法念“阿弥”出气,“陀佛”吸气,一出一吸,分明了了,阿弥陀佛现前。最初很不容易,都是粗的。入到细密的地方时,你边说话边做事,但出入气里还是系念著佛号不断,最后到达有住相,无有出相,功夫就到家了。【四者善住境界得坚固相。】心已经善住于出入息,了了分明,一出一住都是三宝。诸佛菩萨都是度众生的意念,这就是心住了了分明,善住于境界得坚固相,这时候才可以说得坚固信心,清净不变。【五者所作思惟方便勇猛转求进趣相。】静坐思惟,得定后不满足现在的境界相,想向前进取,入体真止观,二种观行。【六者渐得调顺称心喜乐除疑惑信解自安慰相。】修真如实相观的时候,心里渐渐明亮,生起这种欢喜心,信解之类的疑惑就没有了。同时由于自己信心坚固,解行明了,所以说得到了安慰。【七者克获胜进意所专者少分相应觉知利益相。】“意所专者”,就是你心意识注重修观的时候,这时能够少分地与理相合,少分地相应,而且自己也觉得已经得到利益了。【八者转修增明所习坚固得胜功德对治成就相。】就是你的定力越强,智慧越增长,在观照上面,生起了一种欢喜心、快乐心,到这时,烦恼不安的现象都对治。定心不退转,感觉都清楚明了,这就是“转修增明”。【九者随心有所念作外现功业如意相应不错不谬相。】就是说,在修定的时候,心里想做的事业,当你出定去做时,跟你想的意愿完全相吻合,这就叫“相应”。称心满意,就叫“如意相应”。【十者若更异修依前所得而起方便。次第成就出入随心超越自在相。】以前修数息观,现在改为念佛观了,就叫“异修”。虽然是“异修”,但得到前面的方便,一个一个的次第成就,修到最后,使你的入、住、出,都可以随心自在得到。【是名十种次第相门。摄修禅定之业。】这十种次第相门,收摄一切禅定行业。无论是唯心识观,还是真如实观,或世出世间禅,都要有这十种方便法门,才得成就,才能与二种观道相应。我们中国汉地修的禅定都是修的如来禅,问“念佛是谁?”直接消灭我执,找真我。这就是真如实相观。修真如实相观,必须是上上根基的人,把我执、我见一切放下。一切众生就是我执太重,修实相观的时候,第一个就必须无我,无我才能跟真心相应。《金刚经》告诉我们,如果修观,观什么呢?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不被四种相所牵,但还要利益众生,以般若的智慧结合大悲心,跟众生同体,利益众生是应该作的事,如果不利益众生,就不能成佛。地藏菩萨跟坚净信菩萨说,想修禅观,要修十种的方便法,但十种不一定都用。不过你得知道次第,在修禅观时遇到障碍,就找找这些方法。如果大家要修禅,真正需要每天坐的功夫,坐时,身心要调好,心无杂念平平静静。如果一天上殿过堂,乃至学习,感觉到疲劳,就得静坐一下,什么都不想,身心放松,此时不作意其他的,一心观照念地藏菩萨圣号,或者念阿弥陀佛圣号,不要多,就念一百声,字字分明,四肢百骸全放下,最后成静止状态,精神很快会恢复,这是长寿的方法。地藏王菩萨教我们的方便法就是观心,心里自己能放出很多智慧来,如果到了第九种,随我心所念相应的境界,定力就有了功夫。从定里发生慧,再从慧里发生用,如果我们功夫没到这种程度,那么方便力量就生不出来。地藏菩萨讲的方便,是说你坐禅定,坐禅的已有功夫了,进一步发出的善巧方便,就是从我们体上发出的一种用。思考用功的时候,这叫体。思考完了要把它发出去跟我们作用相结合,这叫用。我们现在用跟体结合不起来。举个例子说,大家天天上殿,念的很多,但都是口念,没往心里去就用不上。上殿时,从你念“妙湛总持不动尊,首楞严王世希有,销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祗获法身。”你得到了吗?用也用不上,只是随大家念几个偈子而已。让你不历僧祗获法身,不要经过很多劫,一念之间,当下就是,我们就是用不上。每天都在念“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现在我们也没有行菩萨道,罪障也没有消除,体用不相应,但是这也就是熏习了。熏习先修,假使是你念一百遍,什么是妙湛?什么是总持?你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你怎么信呢?信解怎么生得起来,所以先得解。只是随著大家念,你自己根本不用心。若用心的话,你一定问为什么?学法,学什么法?学成佛的法、学断烦恼的法、学方便法。天天学,天天念,在文字上既不能解释,心理上也就没有观想,没有观想就没有受用。好比说,我学做菜,就要知道,先放油下锅,还是先放盐下锅,怎样炒才好吃。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致用。若不会操作,炒出的菜就不好吃,所以要学。我们学法也就是这个意思,学了就是为了用。有好多道友跟我说:“我学的不够用。”我说:“你不是学的不够用,你学的很多很多,学的你用不完。”现在有很多道友,学的很多,就是没有用,一个也没有用,其他的你都用不上。一门通了,一切都通了。不能光学不用,一定要学以致用,才不会白学。地藏菩萨告诉我们说:“你修唯心识观修不来,修实相观修不来,用占察轮你用不来,没有智慧,那怎样办呢?好了,那你就观想我的名号。只要你把我名字念好了,这些法你就都会了。”【尔时坚净信菩萨摩诃萨问地藏菩萨摩诃萨言。汝云何巧说深法。能令众生得离怯弱。】地藏菩萨在前面已经开示得很清楚了,坚净信菩萨知道,还有根机钝的众生听了这个实相观、唯心识观,会感觉到很深,修不进去,没有勇气,心生怯弱,所以又请地藏菩萨再巧说一次,使众生能有信心去修。其实地藏菩萨早已说清楚了那就是善巧方便,用占察轮问:“我修这个法能进入不?能够开悟不?能有成就不?”占的时候,告诉你不行,入不进去,你就用最简单的方便,先持我名号,念一万声、十万声再修。有障碍再念,念了再修。【地藏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当知初学发意。求向大乘未得信心者。于无上道甚深之法。喜生疑怯。我当以巧便宣显实义而安慰之。令离怯弱。是故号我为善安慰说者。云何安慰。所谓钝根小心众生。闻无上道。最胜最妙。意虽贪乐发心愿向。而复思念。求无上道者。要须积功广极。难行苦行。自度度他。劫数长远。于生死中久受勤苦。方乃得获。以是之故。心生怯弱。我即为说真实之义。所谓一切诸法本性自空。毕竟无我无作无受。无自无他。无行无到。无有方所。亦无过去现在未来。乃至为说十八空等。无有生死涅槃。一切诸法定实之相而可得者。又复为说。一切诸法如幻如化。如水中月。如镜中像。如乾闼婆城。如空谷响。如阳焰。如泡。如露。如灯。如目[目*壹]。如梦。如电。如云。烦恼生死性甚微弱。易可命灭。又烦恼生死毕竟无体。求不可得。本来不生。实更无灭。自性寂静。即是涅槃。如此所说能破一切诸见。损自身心执著想故。得离怯弱。复有众生不解如来言说旨意故而生怯弱。】“如此所说”是指上文说的空义。空义就是空一切法的道理。地藏菩萨知道末法众生执著心特别强,所以说了那么多空,目的就是空众生的执著,破除一切不正确的知见。众生对于佛所证的涅槃真理,认为是实在的,其实涅槃亦是空的。执著心属于情感,也就是社会上所讲的七情六欲。七情,就是喜、怒、哀、乐、忧、恐、惊。在我们的生活当中,离不开这七样。高兴时心里就生起欢喜心,不高兴时就生忧愁心,这些都叫情见,情的知见。以情去看问题,所以产生种种执著。说空,就是要破除我们执著的情见。对那些执著的人,感觉到很愚痴,他就是执著看不破,怎么劝他都听不进去,不能照佛所教导的去行,不能用智慧去观照空理。只有空掉你身心上那些执著的想法,依佛所教的去观照,这样你才会没有恐怖感,离开怯弱的心。但还有众生不能理解如来所言说的目的及教授宗旨,所以生起恐怖感心生胆怯。一切有形象有言说的,都无实义,是空的。但只是不具足性体,比如说一张桌子,并不是把这桌子拿去烧了叫空,烧了还没有空,空是让你心里空掉那个形象。《华严经》上讲,一切诸佛菩萨在一个毫毛孔里转大法轮,有无穷无尽的闻法者。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汗毛孔是空的,由空故能容法界,在法界里任运而转,说法度生无有障碍。但是有的人就这样,以为一空什么都没有了,反而执著得更厉害。认为做什么都没有关系,但要记住因果不空,空是不空的具体表现。应该把能用的心空掉,把所观一切事物一切境界都空掉,最后这个空也要空掉,法也要空掉。在《金刚经》上,佛对须菩提说:二乘所证的果位不是真的。但是对二乘人讲《阿含经》的时候,或者在《俱舍论》说二乘法的时候,这是当时对机说的,究竟什么是真的呢?只有一实境界是真的。这个真不仅破凡夫的执著,亦破二乘的执著,所以佛在《金刚经》上说:“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假使要执著的话,说法是真的,那就是邪见。法没有真的,一切法都是对机而说的,机没有了,法也没有了,但是一个事物说它大小不可以,说它长短不可以,说它是方的圆的也不可以。因为没有对待,没有对待就没有比较,没有比较这个法就不成立。所以一说到空,绝对不要落到断灭空;一说到有,也绝对不要执著是实有。一定要懂得,空是建立在不空的道理上,不然的话很容易落入邪知邪见。如来言说的意思,是去众生的执著妄想,如果没有言说,你又怎么能入呢?但你一定不要执著语言,就像一个人不知道月亮在哪,用手指头指月亮,指月亮是让你看月亮,可不是让你看手指头,你把手指当成了月亮,这就是错误。我们现在业障没消除,一实境界、真如实相被蒙蔽。现在的众生就是挂念太多,因为没有空,不晓得这是假的,是障碍。有挂碍就有恐怖,有恐怖就是颠倒。所以必须依著般若波罗蜜多的智慧来观察。古大德说,“有慧方便解,无慧方便缚。”就是所说都是解脱的,没有智慧,所做的方便善巧都是束缚的,所以必须学智慧。修唯心识观,一实境界。假使我们功夫不够,就不要修下半卷,就用上半卷地藏菩萨的善巧方便,掷掷占察轮先解决一些现实的问题,以后有功力了再来修观开智慧。【当知如来言说旨意者。所谓如来见彼一实境界故。究竟得离生老病死众恶之法。证彼法身常恒清凉不变等无量功德聚。复能了了见一切众生身中。皆有如是真实微妙清净功德。而为无明暗染之所覆障。长夜恒受生老病死无量众苦。如来于此起大慈悲意。欲令一切众生离于众苦。同获法身第一义乐。而彼法身是无分别离念之法。唯有能灭虚妄识想不起念者。乃所应得。但一切众生。常乐分别取著诸法。以颠倒妄想故而受生死。是故如来为欲令彼离于分别执著想故。说一切世间法毕竟体空。无所有。乃至一切出世间法亦毕竟体空无所有。若广说者。如十八空。如是显示一切诸法。皆不离菩提体。】这一段经文告诉你如来所说一切法的旨意所在,就是让你了解一实境界相。如果能够究竟悟得一实境界,就与佛无二无别,生老病死也都不存在了。法身常恒清凉不变,而且具足了无量的功德。而生老病死是虚妄的相,是无明所染起的,是变化的。如是《楞严经》里,佛对波斯匿王说:“你几岁看见恒河?”波斯匿王说:“三岁的时候。”佛又问他:“你现在多大岁数了?”波斯匿王说:“现在我已经六十多了。”佛说:“你三岁看见的恒河,跟你六十岁看见的恒河有什么不同吗?”他说:“没有变化。”他的答覆是不对的。一切事物都在运动当中,社会上说这是永恒的,但是从我们佛教的看法,一切法没有永恒的,都是虚妄不实的,无一时不在变化著的。只有一切诸佛法身无量的性功德是永恒不变的。我们说的一实境界,释迦牟尼佛、毗卢遮那佛,都是修得的。修成功了,才知道这些功德一切众生都具足。无论是观音菩萨的功德、地藏菩萨的功德,还是阿弥陀佛的功德,我们都具足,由于我们不修被无明所遮蔽,所以不得显现。所以如来想要使众生离开分别执著,不造无明业流转生死,为说世间一切有为法,乃至出世间的无为法,都是本体空无所有,就如十八空所显示的一切诸法,皆不离开菩提体。那什么是菩提体呢?【菩提体者。非有非无。非非有非非无。非有无俱。非一非异。非非一非非异。非一异俱。乃至毕竟无有一相而可得者。以离一切相故。离一切相者。所谓不可依言说取。以菩提法中无有受言说者。及无能言说者故。又不可依心念知。以菩提法中无有能取可取。无自无他。离分别相故。若有分别想者。则为虚伪。不名相应。】菩提是觉的体。“非有”,就是没有;又“非无”,就是有;“非非有”,不是没有又是有,“非非无”还是无。“非有无俱”,两个合起来还是没有,还不是真实的。“非一”,就是不同;又“非异”,就是一了。“非非一”、“非非异”、“非一异俱”,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离四句,绝百非。”“离”的意思,说有不可以,说无也不对;说一不可以,说异也不对;有无,一异两个合起来也不真实,有、无、一、异,皆是假名,总之,凡是言说都无实意,这叫戏论。菩提觉体毕竟没有任何相状可以得到,因本体离开一切名言相状,也就是说不可以用言说取得。能言说的是假的,所言说的也是假的。心意识都是假的,无自无他,以菩提自体是空故,所以说“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这样才能显出菩提真体。那所想的则是虚伪,不是真实,这一样也不是跟菩提体相应的。【如是等说。钝根众生不能解者。谓无上道如来法身。但唯空法。一向毕竟而无所有。其心怯弱。畏堕无所得中。或生断灭想。作增减见。转起诽谤。自轻轻他。我即为说如来法身自性不空。有真实体。具足无量清净功业。从无始世来自然圆满。非修非作。乃至一切众生身中亦皆具足。不变不异。无增无减。如是等说。能除怯弱。是名安慰。】有的众生,不理解什么是无上道?什么是如来法身?认为是空法,空到什么都没有了,畏惧怯弱怕堕于无所得中。无所得,我学它干什么?由于执著毕竟空无所得,作断灭想、增减想、长短大小方圆想,作如是断见,自己不知道这样就是诽谤大乘深法。自己不承认菩提体,也轻视其他人的菩提体,像这类的众生怎么办?地藏菩萨就对坚净信菩萨说:“对害怕空义、有恐怖感的众生,我就为他说如来的法身,乃至于你所具足的法身自性不空,说菩提体不是空的,是有真实的体。其体具足了无量的清净功业,不是造作来的,无始世来就是这样自然圆满的。”如佛在《楞严经》上说:“何藉劬劳,肯綮修证。”菩提不是修证来的,一切众生的身中皆具足。不止是佛,一切众生都具足菩提,菩提体不变,修成佛了也没有增一分,堕落到众生也没有减少一分。这样给众生说不是空,众生的怯弱心理就没有了。说我还是有的,有实体的,我可以求,可以奋斗得到。【又复愚痴坚执众生。闻如是等说。亦生怯弱。以取如来法身。本来满足。非修非作相故。起无所得相而生怯弱。或计自然。堕邪倒见。】非常愚痴执著不舍的众生,听到这样的说法,他又生起另一方面的怯弱了。他说如来的法身本来具足,不是修的,那佛不是白修了三大阿僧祗劫吗?众生总要得一个什么,修完了以后总要得三昧、得菩提,念经得功德。说无得,他又生怯弱了,因为自然而产生的。若认为是自然的,即是邪知邪见,颠倒见,要知道,是没有自然之法的。【我即为说修行一切善法。增长满足。生如来色身。得无量功德清净果报。如此等说。令离怯弱。是名安慰。】如果遇到这类执著的众生,又怎么办呢?我又安慰他们,圆教的圆满教义,圆修一切善法,修一法即修一切法,增长满足了,你就能产生如来的色身,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得无量清净的果报。如是这样一说,执著无所得的众生,心就安乐了。一切法由众生的心生,心生则一切法生,心灭则一切法灭。为什么我们时时刻刻要注意我们的念,念念是善法,随著善法能够清净我们的法身,恶法跟法身是相背的,越走越远,这样念念如是,修到圆满,就成就菩提果。菩提果,就是佛果。得到的时候得无所得,毫无执著。就是说,得无所得是这样得无所得。因为无所得故,体如是,相如是,用也如是。我们佛教讲的平等,跟社会讲的平等完全不一样。我跟天主教、基督教开辩论会时,他说佛教所说的法,六道轮回是没有的,他们不相信。我说:“我们也没有啊!我们说的没有,同你的说的没有不一样,你那个还是有。”他说:“我怎么有?”我说:“耶稣哪儿来的?”他说:“上帝派他到人间度人的。”我说:“犹大把他检举,钉在十字架上,死了他又到哪儿去了?”他说:“死了又回到天上去。”我说:“这就是轮回,天上人间、人间天上,不是轮回吗?我说你们也是在轮回。你们天主教徒、基督教徒,死了你能当上帝吗?”他说:“那不能。”我说:“你能生到天上跟上帝平等吗?”他说:“不能平等。”我说:“我当和尚就不同,成了佛就跟佛一样的,包括你,你跟我们也平等,你也能成佛,你也有佛性。”在修的过程当中,好像有形、有相,一切法都有。当你修成了一切法都无了,证一分法身,断一分无明,就平等一部分。众生是因为愚痴执著而不得成就,进而不能与佛平等。【而我所说甚深之义。真实相应。无有诸过。以离相违说故。云何知离相违相。】我所要说的甚深真实意,没有一切过错,就是离开了相违的过错,与真实相应。“相违相”,就是违背颠倒的意思。怎样为相违呢?就是常违背无常,无常违背常。说法身是常的,众生就执著,落入常见。空违背有,有违背空。你说一切法空,众生又落入断见,众生很难切入中道。【所谓如来法身中。虽复无有言说境界。离心想念。非空。非不空。乃至无一切相。不可依言说示。而据世谛幻化因缘假名法中。相待相对。则可方便显示而说。以彼法身性。实无分别。离自相。离他相。无空。无不空。乃至远离一切诸相故。说彼法体为毕竟空无所有。以离心分别。想念则尽。无一相而能自见。自知为有。是故空义决定真实。相应不谬。】佛菩萨翻来覆去说,怕你落入断常二边,为了让你采取中道。中道就是性空,性空随著缘起而说断常。因此地藏菩萨跟坚净信菩萨说:“我所说的甚深法意,跟真实法相应的,有即是空,空即是有,不相违背。说空就是为了显有,说有就是为了显空。”《心经》上告诉我们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妄心就是真心,真心就是妄心,颠倒想就是真实性,真实性就是颠倒想。若你把这个法身的道理明白了,哪怕不能证得相应,就是能解信相应也好。如果你真是能相应了,一有烦恼,自己就能化解开。如来法身中说的境界,离开了心、想、念,就是让你达到无言的境界。这类境界说空不可以,说不空也不可以,他不是空非空,也不是不空、非不空。佛教这种圆融非常的多。要你真正地去体悟,离开一切言说,没有一切相。上面说明了如来藏的如实空义,空中含有妙有,与如来藏体是相应的、符合的。【复次。即彼空义中。以离分别妄想心念故。则尽毕竟无有一相而可空者。以唯有真实故。即为不空。所谓离识想故。无有一切虚伪之相。毕竟常恒。不变不异。以更无一相可坏可灭。离增减故。又彼无分别实体之处。从无始世来。具无量功德自然之业。成就相应。不离不脱故。说为不空。】言语只能启发一下子,不能契入一切世间法,也有世间法的道理叫世谛,世谛的幻化因缘,是假名法则。若观法契理,都是相对的。因必待果,果必具因,或者果中又产成因,因中又产生果,因果无穷无尽。法身的性体实实在在,是没有分别的,离自相,也不同他相对的。是空的,但他又不是空义,也不是不空义,即没有空,也没有什么不空。为什么呢?远离一切诸相故,说彼法体为毕竟空无所有。一实境界的法体,就是众生的法体,诸佛的法体,就是你的心念。大家学本经后半部的时候,不能照著《占察善恶业报经》的文字去解释,也不能离开文字。有两句名言:“依文解意,三世佛冤。”照著文字讲解这个道理,就是诸佛的冤家。说即无说,就是让你明白理解,不要去执著文字。我们在没有开悟的时候,没有断烦恼,没有证菩提,要学经,到断烦恼了,菩提也证得了,还要学经干什么?这时就要去掉你的法执。【如是实体功德之聚。一切众生虽复有之。但为无明曀覆障故。而不知见不以克获功德利益。与无莫异说名未有。以不知见彼法体所有功德利益之业。非彼众生所能受用。不名属彼。唯依遍修一切善法对治诸障。见彼法身。然后乃获功德利益。是故说修一切善法。生如来色身。】一实境界功德,是一切众生本来具有的,但被无明覆障障住了,所以他不能克证获得功德利益,不获得跟没有一样。比如我们现在,神通妙用没用上,就等于没有神通,那只是一个名相而已。地藏菩萨告诉众生,把虚妄破除,真实的就显现了。但你要依著我所说的方法去做,自然就会得到。不做,什么都没有,这就是我的善安慰说。你没有诸佛菩萨的功德,就享受不到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乃至一切的功德利益。假使我们把烦恼对治了,见到了法身,功德利益就属于你的了。没见到,就不属于你。所以要依著地藏菩萨的教导,修一切善法,就会得到一切善法的利益。一切善法能生如来心。我们每一个众生,都是具足法身理体,我们不能发生妙用,因为不能发生妙用故,所以说虽有法身说名未有,因为我们没有见到法体,这个见是说证得。你不知见彼法体故,那么所有法身的功德,就得不到受用。所以虽具足法身但法身不属于你。应该怎么样做,法身才能属于你自己的呢?唯依遍修一切善法,对治诸障,障碍消除才能见彼法身。这就是说有了功德利益之业,然后你才获得功德利益。所以说修一切善法,生如来色身。这段经文总的讲,就是地藏菩萨跟坚净信菩萨说,众生虽具足法身等于没有。说没有的意思,不是说他没有具足,说未有,就是他不能够亲自具足法身。这个具足就是说,他没有功德利益众生的事业,所以对于法身的无量性功德不能起作用。所以说修一切善法,才能获得功德的利益,生如来色身。这是指理虽顿悟,事须渐修,你顿悟了不能起妙用。由这个道理就知道上半卷,为什么我们要用占察轮,因为我们不具足这个功德利益的事业,不能起智慧的观照,就是没有神通,还有疑惑,乃至于连清净的信心都不能坚定。要用修一切善法的功德来对治,我们把那个恶业、障碍全部地消失,变成纯善的清净心。如果有恶在身上,那你生老病死都具足,喜、怒、哀、乐、悲、恐、惊,一样也断除不了。我们每个人都想成道,早一点儿把烦恼断掉,为什么办不到?就是不勤修善法。要想得到一切功德乃至如来法身,你必须具足一切诸善法。使求不得的能得,不能去掉的烦恼去掉,诸佛给我们解释为了让我们生信,信完了能解,解完了能行,行完了能证。所谓证者,就是恢复你原来的本体。【善男子。如我所说甚深之义。决定真实。离相违过。当如是知。】地藏王菩萨又重覆再说,你们应该知道我说的心识相观,一实境界,二种观道,这个道理很深是绝对真实的,没有相违的过错。但是因为你现在没修一切善法,不能体会甚深真实之义,所以感觉跟你好像是相违背的,这是因为你具足一切烦恼,具足一切恶。恶与善是相违背的,恶与真实的甚深之义是相违背的。不能去恶,性功德的法身就不能产生。善法跟心识相观是不相违背的,唯一善法才能顺如来性功德与法身相应。【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说如此等殊胜方便深要法门时。有十万亿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住坚信位。复有九万八千菩萨得无生法忍。一切大众。各以天妙香华供养于佛及地藏菩萨摩诃萨。】地藏王菩萨说完《占察善恶业报经》的时候,很多人都得到利益。具体有多少呢?有十万亿,发无上正等正觉的菩提心利益众生,证得坚信位即菩萨初住位;有九万八千菩萨证得了无生法忍,即登地的菩萨。其它在会的大众,还有很多赞叹随喜证得远来的功德。来得功德,就是说他没有入信位。闻法以后。在会的大众虔诚修供养。这是说意念的供养。【尔时佛告诸大众言。汝等各各应当受持此法门。随所住处。广令流布。所以者何。】地藏菩萨说完了,佛就接著跟大家说,嘱托会上大众,都应受待这种法门。受持就是自己领受。应当要修一实境界二种观行,听完了就要去做。依照此法去受持,最后达到成佛的究竟。同时还应当弘扬这殊胜的善巧方便法门,用地藏菩萨教授的占察轮引不信的人生信,继而能住坚信位,乃至究竟成佛。为什么要广为流布呢?【如此法门。甚为难值。能大利益。】佛嘱托法会大众,像这样的法门很难得遇到,只要听到了,就能够得到很大的利益。【若人得闻彼地藏菩萨摩诃萨名号。及信其所说者。当知是人速能得离一切所有诸障碍事。疾至无上道。】闻到地藏菩萨名号,乃至信他所说的《占察善恶业报经》,就能够离一切所有障碍的事情。这部经也可以说是善巧方便,但实质上是对大菩萨说的,依一实境界而发起心修行的,显示这从方便善巧引你能顿入圆顿教。现在假使说《占察善恶业报经》是小乘法,是人间法,这种说法是绝对错的,要知道他是能使你迅速成就无上道,是成佛的大乘法。【于是大众皆同发言。我当受持流布世间。不敢令忘。】听完佛的嘱托,在会的大众都向佛表白,我当受持《占察善恶业报经》,能让这部经,永远在世间流布,只有自己受持,才能流布。很可惜,这部经在世间流通得很少。在明朝,蕅益大师提倡过一回,但很少人信受。弘一大师也一再提倡,信受的人也很少。我们现在继续弘扬这部经,希望大家闻法后能受持发心,不要听人家说,这部《占察善恶业报经》是小乘、是犯戒的,学戒的人怎样能去学《占察善恶业报经》呢?一定要听佛的嘱托,佛是怎么跟我们说的,要我们把这部能使人得到大利益的经法,流布世间,不被遗忘。大家在读《地藏经》时,佛最后嘱托观世音菩萨,说观世音菩萨跟这个世界非常有缘,你要大力弘扬《地藏经》。虚空藏菩萨请示佛,问佛说:“读《地藏经》有什么功德?”佛就跟他说二十八种功德。大家诵《地藏经》就能知道。《地藏经》跟这部《占察经》结合起来,再看看《大乘大集十轮经》,把《地藏三经》结合在一起,那你就会更加尊重、恭敬、赞叹地藏王殊胜的功德。【尔时坚净信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如是所说六根聚修多罗中。名何法门。此法真要。我当受持。令末世中普皆得闻。佛告坚净信菩萨。此法门名为占察善恶业报。亦名消除诸障增长净信。亦名开示求向大乘者进趣方便显出甚深究竟实义。亦名善安慰说令离怯弱速入坚信决定法门。依如是名义。汝当受持。】当机众坚净信菩萨,听了佛的嘱托后,他就向佛请求说:“这部经很契合众生之机,也契合诸佛之理。除了《根聚经》之外,还有其他什么名字吗?”说我要受持这个法,也让一切末世的众生,都能听到,听到之后都能受持。请佛给定个名字。佛告坚净信菩萨:“此法门为《占察善恶业报经》,也名《消除诸障增长净信经》,能把你的一切障碍都消除,增长你清净信心,还可以叫《开示求向大乘者进趣方便显出甚深究竟实义经》,就是实境界,也名《善安慰说令离怯弱速入坚信决定法门经》。”佛所说的这些经题当中,流通的时候就采取了《占察善恶业报经》,说这个法门就叫《占察善恶业报》。佛又嘱托坚净信菩萨说,依照这个名字,你应当如是受持弘扬。【佛说此法门已。一切大会悉皆欢喜。信受奉行。】佛说完此无上法门后,在会听众都发欢喜心,欢喜此法能使人生决定信,依法行持,能获清净,所以说“信受奉行”。上梦下参老和尚略传一九一五年六月:梦参老和尚出生于中国黑龙江省开通县。一九三一年:在北京房山县上方山兜率寺出家,法名为“觉醒”,但是他认为自己没有觉也没有醒,再加上是作梦的因缘出家,便给自己取名为“梦参”。同年在北京拈花寺受比丘戒,戒期圆满,南下九华山,朝礼地藏菩萨道场,正遇上六十年举行一次的开启地藏菩萨肉身塔法会。由于因缘殊胜,为老和尚尔后弘扬地藏法门埋下深远的影响。一九三二年:转赴福建省福州市鼓山涌泉寺参访,他对涌泉寺当时的一切境界似曾相识,彷佛故地重来。当时虚云老和尚于鼓山创办法界学苑,并请慈舟老法师主讲《华严经》。他决定依止慈舟老法师学习《华严经》,历时半年,仍无法契入华严义海,遂亲自向慈舟老法师请法,之后决定以拜诵《普贤行愿品》、燃身臂供佛的苦行,开启智慧。一九三五年:在鼓山法界学苑,学习《华严经》五年圆满,当时的同学包括台湾的道源长老、灵源长老、倓慧三长老以及大陆的净严法师。除依止慈舟老法师,学习《华严经》,更旁及虚云老和尚的禅法,有时也奉慈舟老法师之指示,代讲经论,诸如《阿弥陀经》等等。一九三六年:赴青岛湛山寺,依止倓虚老法师学天台四教,并担任湛山书记,负责倓虚老法师的庶务以及对外连络事宜。在湛山寺担任书记期间,一方面向倓虚老法师学习天台四教,及宣扬慈舟老法师的戒律精神。随后奉倓虚老法师之命,礼请慈舟老法师北上青岛湛山寺讲律,又护送慈舟老法师到北京,开讲《华严经》。一九三六年底:再度奉倓虚老法师之命,赴福建厦门万石岩,礼请弘一大师北上宏律,历时半年之久。因《梵网经》的请法因缘,弘一大师同意北上湛山寺,开讲《随机羯磨》。一九三七年:担任弘一大师的外护半年,深受弘一大师身教的启发,当时并就近依《占察善恶业报经》所描述的占察轮相,请弘一大师亲手制作一付,以供修习。弘一大师为了答谢他担任半年的外护,亲赠手书的《净行品》偈颂乙本。一九三七年至四○年:随同倓虚老法师在长春般若寺传戒,讲四分戒律,并往来于东北各省、北京、天律、山东等地,讲经弘法。其间曾接触来自西藏的藏僧,引动了赴西藏学习密法的因缘。一九四○年:由北京至香港、新加坡、印度弘法并朝礼佛陀遗迹。一九四一年:转赴西藏拉萨学习密法,在西藏黄教三大寺之一的色拉寺学经论五年,依止第十世班禅之师赤江仁波切、灵仓仁波切,以及因能海老法师引进参拜康萨仁波切。一九四五年至一九四九年:又转赴西康等地参学,总计在西藏学习密法达十年之久。一九五○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由西藏返回中国内地,因反共反革命之嫌,被判刑十五年,劳动改造十八年,入狱长达三十三年之久。在狱中,他经常观想一句偈颂:“假使热铁轮,在汝顶上旋,终不以此苦,退失菩提心。”奠立了尔后重回佛教,弘扬佛法的信心。一九八二年:平反出狱,回北京任教于北京中国佛学院。在这段时间如法修学地藏法门,重启弘扬经论的智慧。一九八五年:接受福建南普陀寺妙湛老和尚、圆拙长老之邀,到厦门南普陀寺重建闽南佛学院,并担任教务长一职,开讲《华严经》、《法华经》、《楞严经》、《大乘起信论》等。一九八七年:应美国万佛城宣化上人之邀,赴美数月后返回中国。一九八九年:应美国洛杉矶妙法院旭朗法师之请,再次赴美弘法,开讲《占察善恶业报经》、《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地藏经》、《心经》、《金刚经》等,此后即旅居美加地区,同时应在台湾弟子之请,数度来台弘法讲经。最近并在加拿大温哥华讲解《八十华严经》。梦参老和尚目前的讲经作品中,业经整理出版包括《占察善恶业报经讲记》、《净行品讲述》、《梵行品讲述》、《普贤行愿品讲述》(以上三册合称《华严三品》)、《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述》、《金刚经讲述》、《梦参老和尚开示录——修行》、《华严经疏论导读》等。另有新书系列已陆续出版中。
推薦閱讀:

和尚是種什麼樣的存在?有責任感嗎?如果成為了他們,變得沒有了所謂世間的責任,這和死亡又有什麼區別呢?
新手一個人修行佛法應該怎麼發心,發什麼心?
如果說佛家要求戒色,也就是禁慾,那麼人類無法繁殖,終將滅絕,對於此他們作何解釋呢?
哈佛家訓全集
道家重修行,佛家重覺悟?

TAG:占卜 | 佛家 | 善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