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批改|學習園地
對聯批改(18)李文鄭 題金魚湖: 邀武功嶺八百座峻峰,藏夏幽冬靜,匯十里洪流,激情源出東海; 醉金魚湖一千年明月,襯春夢秋韻,掀四時波瀾,豪邁來自南鄉。 (湖南 秋乃一郎) 描寫景物的對聯,我以為首先應該是切題,泛泛寫來,「放之四海而皆準」,就不能說是好作品。就此聯的「金魚湖」來說,據我所知,吉林白城、湖南攸州、雲南昆明、青海格爾木等地,都有金魚湖。這裡上、下聯開頭的「武功嶺」和「金魚湖」,則點明了「這一個」金魚湖,應該說在這一點上是比較切題了。 表達方面,上、下聯的第一分句讀起來抑揚頓挫,「邀……峻峰」、「醉……明月」尤其出彩;中間兩個分句,分別從縱、橫的角度描述金魚湖的景緻,比較全面,幾個動詞也能看出來是精心選擇的;最後的「東海」和「南鄉」之對,十分工巧。 但是,似乎還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平仄不夠協調,且比較突出,上、下聯之間如「靜」與「韻」同為仄聲,「流」與「瀾」則同為平聲;一句之內幾個節奏點如「夢」與「韻」、「邁」與「自」同為仄聲,「時」與「瀾」又同為平聲。二是「洪流」和「波瀾」、「源出」和「來自」意思接近,也屬於疵點。三是上聯末句「激情源出東海」似乎有點費解,「東海」一詞,是否為了和「南鄉」相對硬拉進來的?四是結句(即上、下聯的最後一句)用六言句式,讀起來不大順暢。 如果不作大的改動,建議調整為以下的樣子: 邀武功嶺八百座峻峰,匯十里洪流、四時波浪; 醉金魚湖一千年明月,藏夏幽冬靜、春韻秋光。
對聯批改(19)李文鄭 無題: 四面青山環郭外,一澗流如素練。正月色彌庭、花影含窗,安心靜卧思陶令; 三春碧樹衛村邊,滿川織就綵綢。恰霞光在眼、鳥聲盈耳,把酒歡呼仰李白。 (安徽 吳東明) 以「無題」為題目創作對聯、詩詞,實際上往往還是有所寄託的。這副「無題」對聯,正是由「青山」、「碧樹」引出「月色」、「花影」、「霞光」、「鳥聲」,通過對一系列景物的描寫,最後落到「陶令」、「李白」,表達了一種閑適、恬淡的情趣。其中上、下聯的當句自對,更為精彩。此其一。其二,作為文學藝術作品,優秀的對聯,大多都創造出一種優美的意境。不難看出,此聯的意境創造,應該說還是比較成功的。 但是,還有改動的餘地。首先是內容上,感覺好像有點亂,亂在景物顯得龐雜上。這就引出了第二個問題,句子不夠精練,尤其是第二個分句最為突出,顯得累贅,這就從整體上讀起來不大順暢。其三,上聯的「郭」和下聯的「白」,古代為入聲字,今天是平聲字,這裡「郭」用為入聲字(仄聲),而「白」卻用為平聲字,還恰巧都在節奏點上。關於這個問題,我一貫主張「兩條腿走路」,即熟悉古代聲韻的作者,盡可以用古代聲韻,就是以入聲字為仄聲;不熟悉古代聲韻的作者,則應當允許使用國家大力推廣的普通話聲韻,就是不存在入聲字。但是,在一副對聯中不允許混用,多數楹聯家是持這個觀點的。另外,末句的「歡呼」一詞似乎也值得斟酌,且與「靜卧」對得也不夠工。「李白」若改為「李仙」,會顯得更有神采,與「陶令」之對也更工整。 所以,建議改為:喜郭外四面青山,正月色彌庭、花影含窗,安心靜卧思陶令;看村邊三春碧樹,恰霞光在眼、鳥聲盈耳,把酒酣呼仰李仙。(原載《對聯》雜誌下半月刊2008年第10期「教授批改」)對聯批改(20)迎仙閣議聯常江 今年六月,到登封參加 「大地詩心?鄉土詩歌」大獎賽的評獎、頒獎活動。幾年前,我來過登封,那時是主持一個大型的征聯評審。這少林寺,是中國武術的樣板,我的兩次嵩山之行,卻都是「棄武從文」,也算是與少林寺結下的一段特殊的文緣。 離我們下榻的賓館不遠,有一座迎仙閣,估計是這兩年新建的,上回沒見過。與會者都是詩人,又是國土、地質、礦業部門的詩人,個個都不安分,那嘴、那腿,都閑不住。於是,不論早上、黃昏,還是大白天,一有空就爬迎仙閣??不為成仙,就為觀景。 就一個古建築來講,那觀景的點睛之筆,便是楹聯。 迎仙閣有幾副楹聯,內容還都比較適合此地此景的。題聯下署「丁亥年秋」,應當是去年的作品。撰聯者也有名有姓,不熟識,可能是當地的名人。我的這些同去的詩人們,對幾副楹聯極感興趣,有懂聯的便指給我看懸掛的對聯,問對仗、平仄是不是有不合適的地方,該怎樣改,讓我講講。於是,我就三副對聯在閣上開了一堂現場對聯課。聽的人津津有味,聽後驚呼對聯原來如此大有學問!山下幾位「腳懶」未能登高的人,據說「後悔不迭」。 我評改的大致是這些內容?? 先看南門對聯: 東鄭州西洛陽夏漢古都譽溢四海 前少林後中嶽佛道勝地名揚神州 這副聯的相對的平仄聲字安排得不好:州和林,都是平聲;夏漢和佛道,都是仄聲。連續的字詞平仄聲字安排得也不好:佛道勝地,四個仄聲;譽溢四海,四個仄聲;名揚神州,四個平聲。 和任何文學作品一樣,對聯的內容、意境,是作品的靈魂;這靈魂要放在合適的、規矩的外殼裡。修補對仗、平仄這些「外殼」,要以內容準確、意境新奇的根本。據此,這副聯有小改、中改兩種考慮。 小改的方案是這樣的?? 鄭州、洛陽、少林、中嶽,四個地方,結尾字三個平、一個仄,怎樣都無法安排;洛陽,周朝時叫「洛邑」,這不有仄聲字了嗎?洛陽是九朝古都,沿洛河排列的夏、商、周、漢魏、隋唐五大都城遺址,譽稱「五都會洛」,何必「夏漢」,用「夏唐」不就行了嗎?譽溢和名揚,換換位置,平仄就交錯開了。但「溢」字不好,聲譽只能「滿」,而不能「溢」,溢到四海之外是個不能理解的事。 小調整的結果,應該是這個樣子: 西洛邑東鄭州夏唐古都名揚四海 前少林後中嶽佛道勝地譽滿神州 中改的方案是這樣的?? 細心的讀者會發現,小改後的聯,依然有個重大的缺陷:聯中所說的古都,只是洛陽,忘了鄭州,這就非改不可。那麼,如果把「東鄭州」改成「東開封」,如何?固然,開封也是古都,東西全照顧了;可是,歌頌了洛陽和開封,我登封在哪裡呀?把迎仙閣自己忽略了。再有,語義節奏點上「道」、「地」兩個仄聲對「唐」、「都」兩個平聲,也改改為好。這樣,上述問題就可以在提高意境的同時,一併考慮了。應該說,古都、勝地這樣的詞語入聯,是比較表面化、直觀化和省事的處理方法,似乎缺少深度,不妨用「中原氣象」和「佛道精神」,那樣,後面接續的,就不能簡單地「名揚、譽滿」(同義語)了。 中調整後的結果,應該是這個樣子: 西洛邑東開封中原氣象貫通四海 前少林後嵩岳佛道精神融會五洲 用「中原」,地域上從鄭州延長到開封為好,這也把登封包括進去了。改聯要千萬小心的是不要重字:有了「中原」,那「中嶽」就要改成「嵩岳」,有了「精神」,那「神州」就要改成「五洲」。 有大改的方案嗎?那就基本上要重寫了。上下起句西、東、前、後都是方位,只有「宇」沒有「宙」,不大符合一般作聯的規律吧?
對聯批改(21)迎仙閣議聯(續)常江 登封迎仙閣上,同一位作者,也還寫了另外兩副對聯,懸掛在楹柱上。我和同去的朋友,邊走邊議,幾副對聯都說到了。 在西向的柱子上,楹聯為: 太室如畫少室如畫山山如畫一城半卧畫圖裡 潁水似詩雙溪似詩水水似詩千村盡在詩意中 上聯寫山,下聯寫水,分工明確,各盡其意,比起前面談到的上下聯都是以方位起局,在鋪排上有了講究。 上聯很巧,「太室如畫,少室如畫」,抓住了嵩山有太室、少室兩山的特點,兩個分句,只變化了一個字,卻寫足了嵩山。「山山如畫」,略顯拖沓,然後「一城半卧畫圖裡」收得很好,是超常發揮。我以為「一城半卧」,可能是人們站在這裡,只能看見半個登封吧? 下聯的問題出來了:太室、少室,重一「室」字,潁水、雙溪,沒有重字,此其一。太室、少室銖兩相當,而潁水、雙溪不能並列,潁水是與嵩山、少林、名勝並列的中嶽旅遊四大亮點之一,潁水春耕是中嶽八景之一,而雙溪只是這裡的主要支流,此其二。「水似詩」,有點玄;如果說,「山山如畫」,略顯拖沓的話,「水水似詩」,則不只繁瑣,且有硬湊之嫌,此其四。「一城半卧」,平平仄仄,「千村盡在」,還是平平仄仄,屬於不協,此其五。 我不熟悉嵩山地理,不知還有什麼「水」可以像太室、少室那樣並列。我想到了雙溪,應該是兩條溪水呀。一查資料,不出所料。原來,逍遙谷的溪水南來,嵩岳寺的溪水西來,兩水在嵩陽書院前面匯合成「雙溪河」,然後蜿蜒東南入潁水。這就解決了主要問題,不妨改成: 太室如畫少室如畫一城半卧畫圖裡 谷水流詩寺水流詩千樹醉搖詩意中 應該說,前面議到的問題,基本解決了。 再看另一副懸掛在北向楹柱上的: 扶一片白雲登十丈台階且上仙閣暫為仙 步百頃松徑攜兩袖清風再回人間慎做人 上聯寫「且上仙閣」,象徵登高的是兩件事:扶一片白雲,登十丈台階。下聯寫從閣上「再回人間」,象徵下來的也是兩件事:步百頃松徑,攜兩袖清風。這個「步百頃松徑」,有點問題,詞語搭配不好:單說松,可以論面積,稱「百頃」;松徑是松間小路,則是線形,只能論距離,量不出「百頃」。通聯來看,在調平仄上,任務還很繁重:其一,處在節奏點上的四個量詞「片」、「丈」、「頃」、「袖」,都是仄聲字,一定要用平聲字換掉兩個;而「雲」、「階」、「徑」、「風」,又只有一個平聲字。其二,上聯居然以平聲字「仙」結尾,這是無論如何都說不過去的。改正的方法,最簡單的,就是保持原意不變,僅僅變更語序,把入聲字「閣」放到最後。這涉及新舊四聲問題,當前人們約定俗成的意見是:在一副作品裡,可用舊四聲,也可用漢語拼音新四聲,但二者不能混用。 最後,不妨確認這樣的結果: 步百年松徑登十丈新階聊扮神仙上高閣 攜兩袖清風別四圍紫霧重回塵世做凡人 這是就原來的材料本身,進行的調整。這樣作,一是開拓了意境,「暫作仙」,有些實,「聊扮神仙」,靈活了些;「慎做人」的意思不錯,但和「暫作仙」之間有什麼因果關係,一時難想清楚,「做凡人」也許是更實在的感覺。 城市裡建個亭台樓閣,本是尋常事;於其上題聯寫字,卻又非同尋常。每天都要有許多人登臨其上,讀那上頭的文字,作者真該「慎做文」呵!其實,有些事就是張口之勞,像迎仙閣這幾副對聯,事先隨便請哪位懂詩聯的人看看,都會避免出這些毛病的。 不知所引用的楹聯,有沒有我抄記錯誤的地方;如果記錯了,再按記錯的來批評,那就實在該道歉了。
對聯批改(22)年關為人改春聯傅稚明 縣教育局的同志送來一副春聯,說是牛年春節局機關大門用聯。大概他們已經感覺到該聯還不十分穩妥,所以一定要我幫忙看看。 原聯是這樣的: 貫徹科學發展觀,看八駿嘶風,犁雨鋤雲,裝點江山創偉績; 堅持樹人全方位,調萬軍上陣,鏤金琢玉,栽培桃李建豐功。 通觀全聯,整體立意尚是差強人意的。上聯放眼祖國山河的壯麗,同時歌頌廣大人民的辛勤勞動;下聯立足教育內部的特點,對同行提出殷切的勉勵。更可貴的是,上下聯兩個結句工穩耐讀。細看此聯,委實存在一些問題。其一,第一分句「貫徹科學發展觀」,平仄就不協調;其二,上聯結句「裝點江山創偉績」,三仄落地;其三,下聯第一分句「堅持樹人全方位」,不僅平仄不協,且與上聯未對上。「科學」是一個名詞,而「樹人」卻是一個動賓片語。「發展觀」是偏正結構的片語,關鍵詞為「觀」;而「全方位」雖然也是偏正結構的片語,但關鍵詞卻是聯合結構的「方位」。其四,「調萬軍上陣」,失之於口號化;「鏤金琢玉」,與後面「栽培桃李」總覺?牾。 寫聯容易改聯難!改聯必須在原聯的基礎上加以斧鑿,而不得傷其筋骨。按照先易後難的原則,第一步,將「創」字改成「書」字;第二,以「施肥培土」,換掉「鏤金琢玉」。問題又來了,重了一個「培」字,於是,改「培土」為「澆水」。第三步,以「促群英協力」,置換「調萬軍上陣」,使其雅緻。第四步,回過頭來攻堅,並從下聯入手。「堅持樹人全方位」,無非就是教育的方向。那麼,用「展教育宏圖」,既扣住了教育的主題,又為下文起到了提綱挈領的作用。第五步,再跳出來看上聯。原來,上聯的第一分句與後面的分句在內容上嚴重脫節,且有假大空之嫌。後面的分句是圍繞春天在做文章,於是,乾脆用白描手法點出春天,改為「描春天勝景」。順便將「看」改作「喜」,以增強節日的氣氛。 至此,全聯修改成這樣: 描春天勝景。喜八駿嘶風,犁雨鋤雲,裝點江山書偉績; 展教育宏圖。促群英協力,施肥澆水,栽培桃李建豐功。 對聯批改(23)傅稚明 按下文殊劍,聊共我吃碗茶去; 拈出迦葉花,莫學他露雙腳來。 這是一位德高望重的當世法師為雲南省雞足山虛雲寺文殊殿撰的聯。法師以簡訊的方式發給我,客氣地說請我斧正(為此甚感汗顏)。他恐我對下聯費解,還專門在聯後用括弧作了注釋:「佛滅後,迦葉對金棺悲泣,佛從棺內伸雙足以示,迦葉因發起結集三藏。」法師深諳佛理,通曉經典,堪稱碩學。一讀此聯,頗覺不凡。 既然法師信任我,我就真誠相對,提出我的疑問。我問:佛祖本是我們學習的榜樣,為何說「莫學他」呢?法師回答:「哈哈!這就是禪宗見解。心法已傳,何必多事徒露馬腳?雞足在雲南,是迦葉尊者入定處,故用此典。上聯用文殊持劍欲殺佛的典故也是此理。我意不必舞刀弄劍,吃茶即罷。」經法師解釋,我基本上認可了。但我總是揣測,改「學」為「管」,是不是差勝些。 意義上弄明白了,就得按教條(聯律)衡量了。首先,我提出下聯中的「出」字軋眼。按古韻論,「出」為仄聲,與上聯節奏點處的「下」字犯了。法師回道:「也曾猶豫,起也不妥。出,起碼算親朋韻吧。兄可為我再推敲。」其次,我提出上下聯的前分句落腳字的平仄未與句末字的平仄錯開,並問兩個分句可否上下調動。法師說:「那把上下聯顛倒一下就是。來去可作虛指。哈哈!」於是,我錯誤地理解了,把聯弄成了這樣----- 拈來迦葉花,聊共我吃碗茶去; 撤去文殊劍,莫學他露雙腳來。 我將來和去二字作了有規則的重複,還以為解決了上述兩個聯律問題。法師回信說:「但這樣格律是合了,意思就不妥當了。沒有承接,成了湊到一起。文殊句合兩人典故,文殊趙州;迦葉句也是兩個人,不能拆開。拈花是佛與迦葉,伸腳也是。」 我還提議,為解決上下聯分句間的平仄問題,能否在兩句之間再加個短語。但總找不到合適的,且覺累贅。法師回信:「似累贅。五七言念著上口。不以詞害意吧。你把出字推敲一下,文殊劍、迦葉花都是宗門常言,不能隨便改。」法師還說:「我其實最怕這樣的命題作文。文殊這樣的聯太多,不蹈陳言又要貼切,還要有點禪曲,實在沒法弄。」 至此,我才知道,法師的東西是不好動改的。我對法師說,很多名聯也有不合律的。此聯是掛得出去的!法師說:「有兄印證,我便放心了。姑且這麼著吧。」我告訴法師,待明日將此聯掛向中國楹聯論壇,在那裡再求證。法師還告誡:「好的,不急。我還有普賢殿一聯無下落呢。但要改可以,不能改得沒出處。下聯不用佛典也可,那就得扣著雞足山等說,不然,就不是定製的了。」 與法師互致晚安後,躺在床上,仍然想著此聯。想法一:既然是文殊殿的聯,立足文殊菩薩撰聯足矣,何必要拉進迦葉尊者。如果是為虛雲寺撰聯,用迦葉尊者之典無可匪議。想法二:文殊劍、迦葉花,固然上眼,但似乎過於直白了。聯以曲勝。言其事而不點其名,方為上策。鑒於兩種考慮,我尚未與法師商榷,自作多情地改成這樣------ 何處證菩提?聊共我吃碗茶去: 幾時窮物理?且與君秉枝燭來。 文殊菩薩,是大智大慧,他引導人崇尚學習且有所成。一般學生喜歡拜文殊菩薩,以求學業精進。為此,我開始得句:且與君折枝桂來。此句雖與上聯合上了,但前一分句怎麼弄也弄不好。無奈,取「秉燭而學」之義,換成「且與君秉枝燭來。」也算是宣示文殊之功德吧。
對聯批改(24)李文鄭 題三成學校大門(要求以鶴頂格嵌「三成」二字): 其一: 三思學海揚帆,笑對濤驚浪駭; 成就校園播籽,喜看李艷桃妍。(湖南 王少通) 其二: 三江四海匯英才,於斯為盛; 成器雕花憑巧匠,應我當先。(湖南 鄧楚正) 這兩副對聯,都滿足了以鶴頂格嵌入「三成」二字的要求;也都是寫的學校育人,十分切題。這是應該肯定的。 考慮到要限定「三成」二字放在同一位置,對仗上有些困難,比較好的辦法就是用當句自對,如上面第二聯。而第一聯以「三思」對「成就」,就不大妥當。 再說詞語和句子。第一聯的「播籽」,第二聯的「成器雕花」,都顯得生澀而不順暢。第一聯的「濤驚浪駭」,完全是為了和「李艷桃妍」相對而改成語「驚濤駭浪」,其實沒有必要這樣,看成是當句自對就行了嘛。「三思學海揚帆」,要表達什麼意思呢?「三思」完全是硬安到句子前面的。第二聯以「應我當先」對「於斯為盛」,工是比較工,但顯得有點拙而不活。 根據以上考慮,建議以第二聯為主,改為: 三江四海匯英才,於斯為盛; 成器因材多化雨,大道之行。 另外,我也為三成學校擬了一副,算是和湖南的兩位先生及各位讀者交流吧: 三載不窺園,三更燈火; 成身在於學,成己知仁。 分別用董仲舒的故事、顏真卿的《勸學詩》及《呂氏春秋》、《禮記》(「知」通「智」)的典故,都是用於鼓勵青年人奮發讀書的,又兩嵌「三成」二字。
對聯批改(25)李文鄭 《對聯》雜誌轉來廣東雷州市張義先生的信,信上說:「我的族人要我撰寫張肇熙宗祠對聯,我現在撰寫了幾副,還不滿意,但自己無法改到最好,請教授修改,十分感謝!」 張義先生寫的對聯是: 肇跡莆田,翰林門第出編修,顯赫英名揚四海; 熙春南渡,仁慈人家生孝子,巍峨懿德耀千秋。 或: 肇跡莆田,翰林門第,顯赫英名揚四海; 熙春南渡,孝友人家,巍峨懿德耀千秋。 寫家祠的對聯,又不同於寫某一姓氏宗祠(如張氏宗祠、王氏宗祠)的通用對聯,如常江先生在第9期的批改中所說:「對於文天祥,文氏祠堂對聯,可以大書特書,別姓祠堂則以『虛寫』為宜;而彭姓祠堂,理所當然要正面著力歌頌彭祖了。」家祠的對聯,我以為則要突出本家族區別於其他家族的特色,如地域、人物及其業績等等。應該說,張先生所撰寫的幾副對聯,還是十分切題的;嵌字(包括人名、地名)也比較順暢,很難得。 但仔細讀來,前面兩副長聯,除了第一個分句外,其餘部分(包括上、下聯)所說的內容似乎太接近,就是說,上、下聯的分工不是很明確,這應該是主要問題。其次是句子的問題,第一聯後面連續兩個七言分句,讀起來有點彆扭,就這一點來說,遠不如第二聯;但第二聯上、下聯的三個分句,均以一平、兩仄收尾,雖然不是大問題,總感覺欠妥。 所以,建議上聯寫莆田,寫當年的輝煌業績;下聯寫南渡,寫今天如何發揚光大祖輩的優良傳統。如果不大動,是否可改為以下的樣子(但我也不敢說是「最好」): 肇跡莆田,代出翰林,顯赫英名揚四海; 熙春南渡,門輝寶塔,巍峨懿德耀千秋。
對聯批改(26)湖北陽新小溪劉氏宗祠聯批改甫德馨堂,溯源遠祖,當年大漢宮庭,一統天下山河,英雄蓋世,名揚四海五湖,八十三將相帝王,載存史冊;宏祠宇業,潤澤彭城,今日小溪劉氏,百里朝陽地域,人傑輩出,祥聚千庄八纂,數萬個兒孫後代,布滿環球。這是湖北劉合欽先生為他們的劉氏宗祠(名號德馨堂)題寫的一副對聯。據劉先生的介紹,該宗祠位於湖北省陽新縣龍港鎮朝陽河中游的月台村,坐北朝南,背靠大阜山。翠柏青松,鳥語花香,門前有朝陽河水潺潺流過,是一塊風水寶地。祠堂建於元末明初,有六百多年歷史,曾多次修繕。近年族人共謀偉業,再次重建宗祠,現已大功告竣。 陽新縣朝陽小溪劉氏,以甫宏公為一世宗祖,據《小溪劉氏德馨堂宗譜》,甫宏派系屬西漢劉邦直屬派下64代。七百多年來,甫宏公派下人文蔚起,布滿南北東西鄉里,有千庄八纂(八大支房頭)之繁延,至劉合欽先生,已屬劉邦公派下85代。 不論是創作對聯,還是修改對聯,一般都是從內容和形式兩個方面著手。 應該說,這副對聯的內容不錯,一是切合小溪劉氏,二是比較全面;尤其是上聯寫當年,下聯寫如今,「分工」十分明確,可見作者的創作思路非常清晰。這是應當給予充分肯定的。 但是,問題仍然還是比較突出的。如果說,此聯的內容不錯,那麼,主要問題就在形式上了,也就是表達方面,語言方面。 首先是有的詞語顯得生澀,有生造的痕迹。如上聯開頭為了嵌字而成「甫德馨堂」,要表達什麼意思呢?「甫」的義項大約有二:一是古代對男子的美稱;二是剛,才。下聯的「宏祠宇業」,看得出來,也是為了嵌字而成的病句。其實,切題並不一定要嵌字,也並不一定要在開頭嵌字。「人傑輩出」,屬於「剝皮」,顯然是從「人傑地靈」、「人才輩出」兩個詞語「剝」下來的,結果不通順了。 其次,個別地方對仗不大工整。如開頭的「甫德馨堂」與「宏祠宇業」,「溯源」(動賓結構)與「潤澤」(並列結構),「蓋世」(動賓結構)與「輩出」(壯語和謂語)等。 其三,還有平仄不諧的現象。如「一統」的「統」和「百里」的「里」,同為仄聲字。再如「潤澤」的「澤」,顯然是按古代漢語的入聲字處理的,而後面「輩出」的「出」,與上聯相應的字是「世」,這樣一來,「出」就成了現代漢語的平聲字。一般來講,在一副對聯中古、今聲混用是不合適的。 其四,有些句子的內容似乎重複,提煉不夠到位,顯得堆積、累贅、拖沓,而不利索,不順暢。所以,導致整體上讀起來語感不夠好,氣脈不夠順暢。還有,「今日小溪劉氏」明顯是現代漢語的句子,與「溯源遠祖」之類的句子在表達上不夠一致。 另外,還有不規則重字現象。上聯有「八十三」,下聯又有「千庄八纂」,重複了個「八」字,這也是應該避免的。 綜上所述,容我不客氣地說,此聯基本上應該重新寫。和幾位青年聯友討論後,成了下面的稿子: 偉業頌先賢,芒碭斬蛇、宮廷做虎,看祖考相承,嵯峨祠宇開生面; 發祥來寶地,朝陽河畔、大阜山前,喜俊豪蔚起,光耀門庭賴後人。 上聯「芒碭斬蛇、宮廷做虎」,分別是漢高祖劉邦、北宋學者劉安世的典故,以切合劉姓,切合陽新縣朝陽小溪劉氏為劉邦的後裔;「朝陽河畔、大阜山前」,則切宗祠所在之地。
對聯批改(27)常 江自改登鸛雀樓聯 古代四大名樓,有兩種說法。一是江南三大名樓(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加上鸛雀樓;一是加上蓬萊閣,上世紀80年代發行的四枚名樓郵票,就是這樣印製的,那時鸛雀樓還沒有重建,而蓬萊閣的建築尚存。 這幾處建築,都是古代建築的精品,又都承載著美妙而厚重的文化:黃鶴樓因李白的詩而神秘,岳陽樓因范仲淹的記而壯觀,滕王閣因王勃的序而飛動。蓬萊閣當然與神話的關係更為緊密,而鸛雀樓卻繼承了古代建築的人文傳統,這裡本是黃河東岸的一座戍樓,因唐代王之渙《登鸛雀樓》詩而聞名天下。「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這首五言絕句,傳唱了一千多年,於今成了幼兒所背誦的首批唐詩之一,可謂是「久經考驗」的了。 鸛雀樓重建是本世紀初的事。2003年,我從中國地質圖書館副館長的職位上退休,開始了比較自由的生活。在此之前,我給自己立下個規矩:每年外出參加非職務活動(楹聯、文學等),不要超過3次。即使這樣,到年底群眾評議,有人還是給我低分,理由是「沒有全心撲在圖書館」,也是哭不得笑不得的事。2004年夏天,我有了充分的時間,完成了晉南之旅,有幸為商議征聯的事,來到已經建好、正在裝修的鸛雀樓。從樓下大約上了五層,到了樓頂。登斯樓也,四方放眼,確實心曠神怡,養眼舒魂。看不見黃河,由於多次改道,此地距黃河已有數里之遙,白日到底依的是中條山還是什麼山,一時誰也說不清楚。但是,「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文學意境和哲學理性,卻依然存在;於是,後人作詩作聯,都從這裡借取靈感,最令人稱道的是「到此已窮千里目,誰知才上一層樓」。 隨鸛雀樓的管理人員進入一層休息室,一眼看見準備好的文房四寶,心裡一激靈:在這裡還能翻出新意嗎?能。於是,提筆既寫實、又務虛地寫了這樣一副對聯: 上去果然拓寬眼; 下來依舊放平心。 上去、下來,有雙關的意義,實際是通過上樓下樓寫現實生活:人,不要太在意職位、地位的變化。 這是我「退休」後的真實心態。無論人的地位如何顯赫,總有「下來」的一天,因此,能否在「下來」以後「放平心」,保持平常心,就是一個普遍的社會問題了。我對這副聯的構思,還是滿意的,覺得其立意比較新,至少我沒有見過誰有過這樣的寫法。 我有個習慣,出差回來,立刻整理此行的聯作。整理到這副聯時,發現了一個問題:登任何一個樓,都有「上來下去」,不是只有鸛雀樓呀!也就是說,不完全「切」。為了這麼好的立意,一定要加以處理。立意不改,調整文字: 上去果然窮遠目; 下來依舊放平心。 窮遠目,來自「欲窮千里目」,「題鸛雀樓」則確定不移了。 好的立意,切正題目,還要盡最大的可能斟酌文字,這樣,發現「然」字是虛詞,與實詞相對,心裡不踏實。如果能改,何樂而不為呢?改並不難: 上去果真窮遠目; 下來依舊放平心。 真與舊,都是形容詞,也算是意外的收穫。對聯批改(28)劉福鑄休寧狀元紀念館兩副楹聯評議 先看以下兩副對聯: 千年結繩,問天下狀元幾許? 九牧分野,看本邑人物如何? 休負此年華,追念先賢,蟾宮折桂爭魁首; 寧潛於學問,弘揚傳統,盛世建功邁狀元。 以上二聯據說是安徽休寧「中國狀元博物館」的楹柱新聯。休寧縣是科舉時代的「天下第一狀元縣」,在1300年中,十幾萬人口的一個蕞爾小縣竟出了19位文武狀元。因此近年該縣正在打造這張重要的名片,興建了一幢文武狀元紀念姓建築物,撰有以上新楹聯。然休寧朱國華先生對此二聯的內容和形式都提出了一些質疑意見。《對聯》雜誌編輯王旭秋同志把其信件轉給筆者評議。本著見仁見智、百家爭鳴原則,筆者現把自己的見解臚述於下,供讀者進一步切磋。 第一聯上聯的「千年結繩」用語不甚符合邏輯。《說文解字?敘》說:「及神農氏結繩為治,而統其事,庶業其繁,飾偽萌生。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百工以?,萬品以察。」書契就是契刻文字。結繩乃是契刻原始漢字產生之前的一種紀事方法,時當新石器時代,距今早已遠遠不止千年。「千年結繩」顯悖史實。其實就是科舉制度,也延續了1300年之久。當然關鍵還是「狀元」與「結繩」兩件事兒無法聯繫到一塊兒。實行科舉制度已是隋唐時代,緣何要遠溯尚無文字的「結繩」蒙昧時代? 下聯的「九牧分野」,一般稱「九州分野」。古代占星家為了用天象變化來占卜人間的吉凶禍福,將天上星空區域與人間州地對應起來,稱作分野,它原是古人認為天地人之間禍福相連的迷信觀念反映。把「九牧分野」用在本聯,並沒有表現出什麼積極意義。末句「看本邑人物如何」,一個反問句,也不能表達出本縣才俊「多」或「奇」的概念。 從平仄聲律來看,「千年結繩」,偶數音步的「年」和「繩」都是平聲字,缺乏交替。下聯的「九牧分野」中,「牧」、「野」都是仄聲,同樣缺乏交替。「天下」對「本邑」不惟語詞對仗不工,且節奏點之「下」和「邑」都是仄聲,沒有相對。這些是該聯的主要瑕疵。 第二副對聯的平仄是沒有問題的,問題主要是思想內容和對仗技巧。因為該聯把「休寧」二字嵌首,有些地方就犯了以辭害意的毛病。 先說內容方面:上聯言「蟾宮折桂」、「爭魁首」,用語模糊,指向不明,但聯繫背景,顯然是指效法狀元,在讀書進身方面,爭取第一。這種思維似乎未脫封建社會科舉「十年寒窗無人識,一舉成名天下知」的窠臼,總覺得缺少那麼點兒時代氣息。而下聯雖有「弘揚傳統」、「盛世建功」等語點綴,但又總覺得都是些俗套大話,難以打動人心。再說「邁」有跨越、超過之意。我們可以說「邁前賢」、「邁漢唐」,但在特定論域,「狀元」已是頂級、最好的代稱,用「邁狀元」,反讓人覺得「狀元」並不是最高、最好的意思了。 再說對仗方面:「休負此年華」與「寧潛於學問」對仗不穩。「休」表否定,「寧」為虛字,可表「寧可」,亦可表「豈可」,但兩訓在句中又似乎都不能得到通暢的釋讀。另外,「負此年華」是個動賓式結構,「潛於學問」則是個動補式結構。「此」為代詞,「於」乃介詞,一實一虛,詞性對偶明顯不倫。 還有固定語詞對仗方面的不足。上聯「蟾宮折桂」是成語。《晉書??詵傳》:「武帝於東堂會送,問詵曰:『卿自以為如何?』詵對曰:『臣舉賢良對策,為天下第一,猶桂林之一枝,崑山之片玉。』」舊時傳說蟾宮(月宮)中有桂樹,唐以後就糅合二事,用以比喻科舉及第。「魁首」指首領、位之居首者,但通常不與「蟾宮折桂」聯繫在一起,也不定是褒義,如《資治通鑒》中的「逆賊魁首」就是貶義的。對聯講究「對」,而下聯的「盛世建功」卻不是成語。而且前者的成語有比喻意義,而後者則平白直露,作為對偶顯然是不相稱的。綜合以上評議,筆者試對以上二聯作初步修改,供同好進一步討論: 狀元甲九州,家山鍾美毓先哲; 科舉綿千載,桂苑揚芳勵後賢。 休言天命!沐雨櫛風,始贏得成材樹樹爭翹楚; 寧負韶華?梯山航海,必換來創業行行出狀元。
對聯批改(29)李文鄭 門揖紫氣,大道乾坤任爾穿越; 樓舉丹陽,小城風物由此觀瞻。 這是網上聯友飄雪為黑龍江省雙城市東城門承旭門寫的一副對聯,發來要我修改。 雙城,又稱雙城堡,位於省會哈爾濱市西南30公里處的松嫩平原上,是黑龍江省的南大門。拉林河、松花江像兩條玉帶環繞著千里沃野。雙城也是東北歷史名城,滿族發祥地之一,有「南有遼陽府,北有雙城堡」之說。「白山黑水帝業興,金源右翼古雙城」。八百年前,金太祖完顏阿骨打曾在淶流河(拉林河)畔煮酒談兵,境內至今尚存金代達禾、布達兩座古城遺址。 早在距今三、四萬年前的舊石器時期,雙城地區就有人類活動。舜帝時期,這裡分布著肅慎等先民,肅慎曾向舜帝貢獻矢、石。兩漢稱扶余,唐代聖曆元年(698年)後伯咄為渤海國鄭頡府屬地。公元10世紀渤海國滅亡,其地為生女真完顏部。清康熙初年屬寧古塔將軍營,嘉慶十九年(1814年)設雙城堡協領衙門,為雙城設治之始。清末宣統元年(1909年)設雙城府,民國二年(1913年)為雙城縣。1988年,撤縣設市(縣級),1996年11月歸哈爾濱市管轄。 雙城市承旭門是雙城比較古老的一座門樓。清同治七年(1868年),時任雙城堡總管的雙福監督,重修雙城堡城牆,增建四座門樓,東為承旭門、西為承恩門、南為永和門、北為永治門。歷經百餘年風雨滄桑,至今僅存老百姓俗稱「東門」的承旭門一座(承恩門為1998年重建)。上面有雙福總管親筆題寫的匾額,楷書陰刻「承旭門」三字,意為面臨東方初升的旭日之意。匾上是女牆,在青磚基座上是一座木結構單檐歇山式樓閣,面闊三間,進深一間,中間辟有小閣,四周裝木雕花格扇,棟樑門飾有彩繪,樓頂覆蓋綠色琉璃瓦。正脊兩端鴟吻高駐,垂脊和戧脊上蹲琉璃瑞獸,整座建築堪稱工藝精湛,雄關虎踞。1979 年,雙城縣政府撥款修葺,後又定為雙城市級文保單位。承旭門為古堡雙城增色不少,雙城市的市徽即以此為標誌。 應該說,對聯中的「紫氣」、「丹陽」二詞,前者用「紫氣東來」的典故,後者指初升的朝陽,都十分切合東城門;「紫」與「丹」的顏色詞相對,也非常好。其他方面,詞性、平仄、結構等方面也都沒有什麼大問題。 對聯的主要問題,似乎應該在句式上。「4,4?4」的句式,形式上既顯得呆板,讀起來也不大順暢。雖然對聯的字、句沒有什麼限制,既可以長,也可以短,但縱觀歷來的名家名聯,幾乎見不到這種句式。其次,長聯各分句末字的平仄,錯開安排也要好一些,而原上聯的「氣」、「越」,是兩個仄聲字;下聯的「陽」、「瞻」,是兩個平聲字。另外,一般說來,下聯應該比上聯更強一些,更有氣勢一些。誦讀原聯,卻讓人感到上聯稍強,而下聯稍弱。所以,根據歐陽修的經驗,我常常寫出東西後,自己先朗讀幾遍,往往能發現一些問題。後來,我也常常建議初學寫作者這樣做。如果自己寫的東西,讀起來連自己都不滿意,那就可以肯定有問題。 如果不作大的改動,建議改成下面的樣子: 樓舉丹陽,好觀瞻小城風物; 門揖紫氣,任穿越大道乾坤。 其中上聯的「好觀瞻」、下聯的「任穿越」可作為領字,末字的平仄可以靈活些。就是說,上聯的「瞻」和「城」、下聯的「越」和「道」作為相鄰的節奏點,不交錯也是可以的。俞樾、曾國藩等人的對聯都有不少這樣的例子。
對聯批改(30)常江把握內容 一位叫千葉的讀者來信,說了他寫的兩副對聯,「自我感覺下聯都還有些可取的地方,但上聯就差多了。」 先看第一聯,是題廣東惠州掛榜閣的: 樓閣流馨,隨記讀伊叟遺篇,東坡舊事; 湖山並美,憑欄看高榜勝景,西子新妝。 按作者提供的材料,解讀一下:高榜,指高榜山,位於紅花湖和西湖風景區內,是惠州城區的綠肺;記,指掛榜閣中放置的惠州先賢事迹、惠州大事記等;伊叟,指清代惠州知府伊秉綬,他曾重修過豐湖書院,為惠州很多名勝題過對聯;東坡,蘇東坡;西子,西湖。 關於這副對聯有什麼不妥之處,作者自己是這樣看的?? 起句四字「樓閣流馨」,我也知道表達模糊,但又想不出合適的詞。「隨記讀」也覺得生硬。「伊叟」的表達不知可否?還有下聯「高榜勝景」出律等等。 我覺得,上述四點都還屬於「文字技術」層面的問題,有的在兩可之間,未必是「問題」,如「伊叟」當然可以,但要看與什麼來對。而在內容上,有兩點是不可以忽視的:其一,「湖山」不虛,各自照應了後面的西湖和高榜山,而「樓閣」卻沒有照應,寫的是閣,憑空扯進一個「樓」來,似乎不必;其二,天下西湖三十六,只有杭州西湖可以稱「西子湖」,宋蘇東坡詩:「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元邵亨貞詞:「西子湖頭三月天,半篙新漲柳如煙,十年不上斷橋船。」說的都是杭州西湖。惠州西湖只有「豐湖」之稱,不可叫做「西子」。你看,要解決這兩個內容上的問題,是不是上下聯都要做比較大的調整呀? 再看第二聯,是題陝西西安閱江樓的: 一望閱曲江,湖山新致,樓閣舊觀,看古韻今風相接; 眾賓酬盛宴,人影酒漿,笙歌畫舫,比中和上巳何如? 閱江樓在曲江池遺址公園內,公園位於曲江新區六大遺址公園的核心部位,北與大唐芙蓉園相連,南臨秦二世陵遺址公園,西接唐城牆遺址公園,東銜寒窯遺址公園,是以曲江文化旅遊產業為基礎,依託盛唐文化精髓,融合各類休閑、娛樂、餐飲、養生、文化展示等業態,集歷史保護、生態園林、山水景觀、休閑旅遊為一體的開放式文化公園。唐代曲江池作為長安名勝,定期開放,都人均可遊玩,以中和(農曆二月初一)、上巳(三月初三)最盛。作者自己認為這副對聯的毛病是: 「一望閱曲江」出律,「湖山新致,樓閣舊觀」顯得草率,「古韻今風相接」收尾太差,以及「看」和「閱」語意重複等毛病。自己改了多次,確實是改不好。 改不好的原因,恐怕還是對內容的把握。我剛從西安歸來,也確曾在閱江樓上被宴請一次,華燈初上,春風徐來,及至夜深,河燈綻放,光彩流麗,美不勝收。比起秦淮河等光艷之地,這裡的夜景明麗、開闊,上下渾然,令人震撼。我建議,寫閱江樓,就要把「閱」當作重點。「閱」什麼呢?閱古,閱今,閱日,閱夜,都可以,不妨以夜色、夜燈、夜景、夜宴為主要內容來寫,也許能出奇制勝。內容獨特,語言更要講究:以「閱」當主題,卻不出現閱、看、望等字;以「夜」為內容,卻不見夜字。 點評至此,這兩副聯,還是請作者自己修改吧,千葉先生以為然否?對聯批改(31)李文鄭 福建聯友李泉溪發來郵件,要我為他的兩副對聯提出意見。這是他為當地尚大公園題寫的,其一是: 尚愛沐春暉,欣逢紫燕尋桑梓; 大慈熙月色,仍待朱熹賦閬湖。 據有關資料介紹:「尚大公園」是為了紀念海外僑親李尚大先生而命名的公園。李尚大,又名李霄然,印尼著名實業家、慈善家。民國9年(1920年)出生於家鄉安溪縣湖頭。其父李瑤悌,又名調琴,號和聲,民國12年(1923年)曾在湖頭大寨山下創辦慈山小學。李尚大幼時在家鄉慈山小學讀書,後升入廈門雙十中學和集美中學。民國36年(1947年),畢業於暨南大學的李尚大曾出任安溪藍溪中學校長。1952年,李尚大由香港前往印尼經商。除主營木材業之外,還兼營鋼鐵、房地產、棕櫚油等行業。在印尼華僑、華人中享有良好的聲譽。 1985年12月,李尚大首次返鄉,回到闊別數十年的家鄉??安溪縣湖頭鎮,先後投資創建了慈山學校初中部、慈山財經中專、安溪農業中學(更名後的安溪慈山農業職業中專學校與福建農業大學成教學院合作,成立了聯合教學部)。另外,還捐資興建、援建了諸多教育項目和社會公益事業。 2008年,李尚大先生辭世後,鄉賢們集體興建了尚大公園。「閬湖」,是當地湖頭鎮的古稱。據《安溪縣誌》記載,南宋理學家朱熹曾到過閬湖,夜宿清溪宮,並在牆上題詩。 這應該是一副嵌字聯,以鶴頂格嵌入「尚大」二字,指向明確。上聯偏重於頌揚李尚大先生,下聯則偏重於對朱熹的懷念,以與當地有關的兩位名人入聯,也比較恰當。其中「紫」與「朱」的借對,十分巧妙而工整。 但對聯仍有改動的餘地。其一是內容方面:朱熹是南宋大儒,已沒有可能再來這裡了,也就不可能再「賦閬湖」了,所以,「仍待」一語就沒有著落了。建議改為「回憶」的意思,既能表達對朱熹的懷念,又感到有點餘韻。其二是個別詞語:為了嵌字而成的「尚愛」一詞,在句子中顯得生澀。還有「熙月色」,是什麼意思呢?「熙」是個形容詞,義項有光明、和樂、興盛等,不好帶賓語的。 綜合以上意見,建議將此聯改為: 尚德尚賢,欣逢紫燕尋桑梓; 大儒大愛,常憶朱熹賦閬湖。 用復字的形式,兩次嵌入「尚大」;「尚德尚賢」,突出了鄉親們對李尚大先生高尚品德的敬仰和崇尚。「大儒大愛」,則由上聯寫李尚大先生轉入下聯寫朱熹。原聯的閃光點「紫燕」和「朱熹」等都予以保留。 其二是: 尚愛大無私,蔚起春風桃李; 公心園有約,攜來知己賓朋。 作者自己介紹說:嵌入「尚大公園」四字,既描寫了公園的景物,又歌頌了李尚大先生關心家鄉建設、捐建學校及其他公益事業的精神,使家鄉學子蔚起。「春風桃李」指學子,又襯託了公園的生機。 以上考慮,應該說沒有什麼問題。問題似乎在於嵌字比較生澀,這是嵌字聯最忌諱的;還有最後四字「知己賓朋」,內容顯然有重複。 所以,如果不作大的改動,建議改為以下的樣子: 放眼湖頭,喜蔚起紅桃碧李; 開懷梓里,可攜來舊雨新朋。對聯批改(32)常 江老舍茶館幾家聯(上) 這裡講的,是幾個「教授」級人物在老舍茶館集體修改對聯的過程。至於改了誰的,誰改的,不予細說,籠統以「我們」代之,您以為如何? 坐落在北京前門商業區的老舍茶館,是北京文化的新名牌,宣南文化的新品牌。上世紀70年代,街道幹部尹盛喜帶領一批返城知青,在前門鬧市賣大碗茶,靠一碗二分錢日積月累起家,建起一系列產業,才有了具有喝茶、餐飲、演出、展示、購物多種功能的老舍茶館。幾年前,老尹謝世,他女兒尹智君成了掌門人,更加註重品位、檔次和文化。老舍茶館擺攤的地方,還是「老二分」,館內經過裝裝改改,並並挪挪,卻有不凡的氣象,最典型的是在三層所建的品味樓,有五個豪華包間,內外裝修真有紫禁城宮裡的味道。 這五個包間,名字分別叫做風調雨順、金玉滿堂、吉祥、如意和四季平安。尹智君董事長鄭重邀請宋韶仁、成立、葉子彤、劉太品和我,為這五個包間各做一副嵌名聯。數日後,各聯基本成型,幾位作者再一次齊聚老舍茶館,最後修改定稿,進行一番集體創作。大家開誠,坦蕩,識才,克己,不避短,不矯情,不墨守,不掩飾,至為難得,大有文人相重之風。囑我在「教授改聯」中作文記之二三,遂將部分內容記錄之。 先說「風調雨順」房間,宮廷式裝修。外面是餐桌,壁上有兩排荷花燈,發出粉紅色柔和的光。裡面是中式傢具的內廳,雅緻而豪華。其聯第一稿為: 人奮天襄,好雨知時滋盛世; 月圓日暖,熏風得意惠群生。 寫風也寫雨,也有調順之意,但未能明寫;所敘事物不少,但無茶;字數過多,不宜懸掛。作者改出內容變化的二稿: 順義知時,江南茶雨; 崇文調韻,薊北槐風。 這一稿節奏明快,容量增大,碎錦格嵌進「風調雨順」,自然流暢;藉機又放進北京市順義、崇文兩個區名,加上「薊北」,地域特點十分突出。如果參加別處的征聯活動,這樣的作品獲獎應該不成問題。可這副對聯是要實際用在房間里的,茶館主人對於兩個區名提出異議:老舍茶館在宣武區,與順義、崇文都沒有關係,建議修改。當時只想到借用這四個字的雙關意義,作者沒注意來茶館最多的是宣武區的人。 下一步就是「調整」了。既然大的方面都「風調雨順」了,咱們調個「文通字順」還有什麼難的?「順義」改成「順意」,順人意知時節,順民意知時政,是江南的好茶好雨呀!「崇文」改成「宣文」:宣揚文化,宣武文化。茶館裡每天場場貴客如雲的演出,加上展示的北京文化、民俗文化、戲曲文化、佛道文化、楹聯文化,不正是「宣文調韻」嗎? 槐風本來是不錯的,北京的市樹就是國槐、側柏嘛!重新看了這個房間以荷花為主的布置、裝飾、擺設,我們毅然將「槐風」改為「荷風」。至此,依賴眾人的智慧,一副妙聯就這樣定型了: 順意知時,江南茶雨; 宣文調韻,薊北荷風。 可見,寫聯和改聯,要把握兩點:整體框架和局部調整。當整體結構、立意、布局都基本認定以後,調整詞語、詞序、平仄、節奏、語感,就相對容易了。說到平仄,你看,它在創作中是處於第二個層次中的。我總以為,平仄在對聯中的作用,不要誇大到過分的地步,更用不著去捍衛。捫心自問,我們自己的哪一副佳作,是先把平仄排得無懈可擊,再回頭去考慮立意的?恰恰相反,總是像蓋樓一樣,先把構架建好,再去封頂、安裝、修飾。選詞語,詞語是要「選」的;調平仄,平仄是要「調」的。這才是事物的本質所在,需要用心領會。對聯批改(33)常 江老舍茶館幾家聯(下)幾位作者都是高手,所以,帶到老舍茶館的作品,都基本成型。所謂成型,是指構思途徑、修辭手法、句式安排、嵌名方式甚至字數,都不再變、不宜變了,只是在文字上進行調整,同時注意所調整的文字,要符合平仄規律。這種調整,常常讓人作難,面面相覷,一時不知怎麼遣詞;也常常讓人開懷,偶有心得,一人得道,眾人喜得升天。 再看「金玉滿堂」房間,依然宮式布置。不同的是,以竹飾為主,前後兩進之間的?扇,全是雕竹的圖案,一面牆上又插著兩排竹扇。作者一開始是這樣鋪排的: 金壺水滿,品茗堂高雅; 玉盞香騰,舒意宴無垠。 嵌進「金玉滿堂」,碎錦格,自然而了無痕迹。以飲茶必須的壺和盞,作為本聯的主題形象,無疑是合適的。但它顯然有必須加工之處,比如,高雅和無垠,就一定得改改。作者送到時,已是有模有樣了: 水滿金壺,一堂舒意; 香騰玉盞,七碗隨心。 這品珍樓,首先是酒樓,上下聯都寫茶,未免單調且不符合實際,於是,上聯改成「酒滿」了,既然是酒,多不用壺的,「金樽」比較講究。考慮到室內的氛圍,把普遍性的舒意和隨心,改為「竹趣」和「蘭馨」,這一改,茶館的人十分滿意,連連叫好。最後,定稿的是: 酒滿金樽,一堂竹趣; 香騰玉盞,七碗蘭馨。 對聯作到竹、蘭的境界,人的品格自然得到了提升。 吉祥、如意兩廳,門戶獨立,內部相通,拆了「牆」就是一家。所作聯語,嵌入「吉祥」二字,又在不經意間嵌進現在茶館掌門人尹智君之名: 七碗風生,益智添仁壽; 一壺春滿,悅君納吉祥。 另一副的作者仿照「吉祥廳」的作法,嵌入「如意」二字以及茶館創始人尹盛喜之名: 春酒沁心,盛筵開麗館; 明茶如意,喜事恰良辰。 前一副聯,只改了一個字,不用「添」字,用「增」字,沒有多大的區別,只是覺得文字上的語感和吟讀中的口感好一些。後一副聯,茶館的人不大喜歡「春酒」,無論是春熟的,還是春釀的,似乎都有些小氣,與宮廷式的裝飾與饈饌不般配;也不喜歡「麗館」,有浮華之嫌。連帶著變動的文字較多,有六個,但都沒有「傷筋動骨」,多是「美容護膚」。 這兩聯的定稿,吉祥廳是?? 七碗風生,益智增仁壽; 一壺春滿,悅君納吉祥。 如意廳是?? 好酒隨心,盛筵宜閬苑; 名茶如意,喜事恰良辰。 為什麼改動這幾個字,請讀者仔細琢磨它們的細微區別,特別是上聯的「宜」字,用的極好,怎樣理解? 最後一個叫「四季平安」廳,更是十足的皇家氣派,是接待各國元首的專用餐廳,一面牆上有仿乾隆的《稻熟圖》,兩旁正好可以配一副對聯。作者不想平平常常地嵌入「四季平安」四個字,別出心裁,構思以不同時令的花卉植物茶、蓮、菊、梅暗合四季,先搭個架子看看: 茶道千秋,蓮台七寶; 菊香九域,梅報三陽。 構思路徑可以,但距離完成任務,還差很遠:沒嵌進「平安」,沒關聯上中堂那幅《稻熟圖》,關鍵是在這樣重要場合的對聯,滿臉嚴肅,缺少人性和個性。於是,改成: 茶似佳人,蓮如君子; 稻熟郊牧,梅報平安; 茶似佳人,出自蘇東坡的詩句:「從來佳茗似佳人。」蓮如君子,見周敦頤《愛蓮說》:「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稻熟郊牧,表豐收之意,古代稱耕耘之地為郊,放牧之地為牧。梅報平安,民俗多采梅枝「安」插在「瓶(平)」,取其諧音。 討論中發現,此聯用了「稻熟」雖然配上了畫,卻與茶、蓮、梅不和諧了。要不要換成「菊」、「楓」?爭論的結果,認為能用上稻,已經很不容易,很有特點,保留為好,但郊牧要換,離題太遠,與「平安」的層次也有差距。最後認為改成「豐裕」,是個可行的方案。 聽我們在老舍茶館品珍樓改聯,你有沒有品出一點味道:有了構思的基礎,才能立起對聯的框架;有了優質的框架,才能裝飾出漂亮的高樓大廈。對聯批改(34)一副婚聯的修改?賀張石磊(警察)、劉鴻雁(醫生)八月婚聯李文鄭 在同學女兒的定親宴上接到這個題目時,我當場想到的對句是「人美月常美/月圓人更圓」,以切合結婚之事及其時間。但回到家後就否定了這兩句。為什麼呢?因為要寫的內容還有很多:二人的姓名、職業,對新人的稱讚、對他們新婚的祝福等。如果僅僅婚事和時間就佔去了十個字,那麼,這副婚聯要多長啊? 首先,我通過網路請湖北聯友漂流無島起草了對聯初稿: 鳳卜占時,石韞玉而情篤; 雀屏開處,雁含珠以室輝。 對聯十分切合婚事,並且「鳳」和「雀」的對仗非常巧妙,還嵌入了新郎、新娘名字中的「石」和「雁」。但缺憾也是明顯的,就是沒有包含雙方姓氏、職業及結婚的時間。於是,我根據他的部分素材,改為: 桂馥月圓,喜金盾畫眉、杏林攜手; 良辰美景,更碧石蘊玉、鴻雁含珠。 上聯切結婚時間、新郎姓氏及雙方職業,下聯嵌名。但仔細琢磨,句意似乎還有問題:「金盾」會「畫眉」么?「杏林攜手」,好像又含雙方都在醫院工作的意思,顯然不準確。漂流無島又建議後兩句改為「喜書窗畫眉、杏林對酒」;「更石堂蘊玉、鴻雁含珠」。 福建竹上清靈認為,這樣沒有寫出新郎警察的身份,又感覺「石堂蘊玉」有點生僻,所以建議改為比較喜慶,又比較家常的樣子: 桂馥月圓,慶警界添香、杏林對酒; 良辰吉日,更張家納喜、鴻雁斟茶。 加入了新郎的職業??警察,雖然沒有用「畫眉」,但直接寫出了「張家」。我又覺得通俗有餘而雅緻不足。所以,又經過反覆斟酌,改為: 畫眉恰月圓,有金盾溫情、杏林雅意; 攜手欣宵永,喜碧石蘊玉、鴻雁含珠。 這下,庶幾乎把張姓、警察、醫生、人名、八月新婚都寫進去了。並且有「畫眉」和「攜手」、「月圓」和「宵永」的巧對。古詩有「歡娛嫌夜短,寂寞恨更長」的句子,這裡反其意而用之,含有祝福新婚夫妻恩愛美滿的意思。 再仔細琢磨,總感覺「含珠」的意思不大明確或不大對勁。經查詞典,果然,發現該詞有幾個義項,其中一個大大不適合這裡。於是,這個詞就不好用了。所以,參考了江西寶樹的意見,又將末句改為「石含碧玉、雁唱雍融」。鄭州中州人的意見是,後面兩分句改為「有鴻案柔情,英才俠骨」;「勝璞石亮寶,雁塔題名」。用「鴻案」「雁塔」之典嵌名,前者非常好,但後者似乎離題有點遠。山東老雨建議下聯改為「比翼欣天闊,更志如鴻雁、心若磐石」。 恰巧應邀到遼寧朝陽參加全國楹聯名家採風活動,有機會請教常江先生,他建議用「磊落」一詞嵌名。我又分別在北京、朝陽與不合時宜、飄萍浪子、一脈花香、白衣孤鴻及新結識的吳火樹、小四諸位聯友切磋,最後,結合浙江之臣的意見,終於定稿為以下的樣子: 畫眉恰月圓,有金盾柔情、杏林美意; 攜手欣宵永,更磐石磊落、鴻雁纏綿。 終於完整地嵌入了兩位新人的名字。其中「磐石」用《孔雀東南飛》詩中劉蘭芝關於愛情的宣言:「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紉如絲,磐石無轉移。」更巧的是,又暗切了鴻雁的劉姓。 經全國各地這麼多對聯高手的參與,我那位同學,尤其是新婚小夫妻真有福氣! 通過對此聯的修改,又一次讓我體會到了「文章是改出來的」一句話非同尋常的深刻含義。
推薦閱讀:
※無量壽經科注第四回學習班 (第七十九集)
※如何培養行動力-下篇
※運動會的廣播稿50~100字應該怎麼寫?
※《群書治要3 6 0 》學習分享(第一一二集)
※你認為毅力是天生的嗎?不!毅力能夠這樣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