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台腔】陪你長大的亞視停播,不只是因為缺錢
亞視標誌
4月對於香港電視行業來說,似乎從一開始就是滿滿的留戀追憶和扼腕感嘆。
故事的結尾頗有些悲傷的戲劇性。4月1日,國際歌影巨星張國榮逝世13周年紀念日。同一天,一手捧紅他的香港亞洲電視台(亞視)也走到了盡頭。4月1日晚23時59分許,亞視主頻道滿屏飄飄雪花點,這個走過一甲子的首家華語電視台從此停播。
4月2日,香港幾乎所有媒體都把頭條位置留給了停播的亞視。市民前往亞視總部拍照留念;因亞視走紅的知名藝人種種不舍飆淚,無不訴說著亞視往昔的輝煌歲月。作為香港歷史最悠久的電視台,亞視曾創造了港人和內地人一段共同的記憶。港劇、港星,太多內地人對香港和香港都市文化的認知里都有深深的亞視烙印。
故事結尾的不可逆轉卻更值得深思。近年來,亞視的艱難處境一一暴露,不斷有結業傳聞。公司多次易手,持續處於虧損狀態。節目經費一減再減,無力自製節目,要靠重播舊節目和播放外購節目勉強維持。2014年股權爭議導致資金問題進一步惡化,持續欠薪,公司陷入公關危機。去年香港特區政府宣布,亞視的免費電視牌照不獲續期,其免費電視頻譜在今年4月1日到期。至此,亞視的退場已經定下了時間表。
表面上看,亞視熄燈原因簡單,無非是一個「沒錢了」。沒有足夠的經費,連原創節目都沒有,何談掀起收視狂潮?沒有足夠的經費,連基本工資都發不出來,何談高薪引鳳來?亞視的困境原因多樣,比如不少學者認為其頻繁更換的東家中,大多是不懂電視傳播規律的外行人,經營管理不善。可是,問題在於,如果陷入困境的不是某個個體,而是一個群體呢?結論似乎就沒那麼簡單了。
亞視是香港兩家免費電視台之一,另外的一家是同樣有著輝煌和傳奇的香港無線電視台TVB。與亞視最大的不同是,一手打造TVB王國的是影視大亨邵逸夫,那是絕對的行家裡手。然而,今年3月,TVB公布2015年度全年業績顯示,在競爭對手亞視潰不成軍坐等關門的情況下,TVB卻錄得428萬港元虧損。
亞視正式熄燈,TVB燈影搖曳。香港電視業的落寞已然成了香港社會的一個顯性話題。上世紀70年代到90年代,是香港電視業的黃金時期,很多人都有「港劇拌飯」的經歷,港劇和香港電視人才的輸出甚至影響了整個東南亞。而如今,香港只剩下TVB一家電視台在投拍電視劇。香港媒體有評論稱,香港電視業的黃金時代已經終結,香港影視奇蹟也走到了盡頭。
自上世紀九十年代後期,香港電視業似乎就不再順風順水。香港電視業步入寒冬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體制的問題恐怕是最大的問題。在香港,免費電視牌照是政府特許經營種類,申請的門檻頗高,對申請公司或機構的財政情況、投資及服務計劃、擬採用的技術以及節目提供的種類、數量、質量等等,都有嚴苛要求。除了上世紀70年代,佳藝電視有限公司曾短暫加入免費電視市場的競逐,香港電視幾十年來,基本是TVB和亞視二分天下。壟斷也是一種傷害。兩台的競爭確實也曾帶來創新的動力,可壟斷終將導致競爭不足。特別是在TVB一台獨大後,節目陳舊、粗製濫造,更是讓其飽受詬病、收視率一滑再滑。
近年來,甚至還出現了內地劇、內地綜藝節目的逆襲。越來越多出身TVB和亞視的演員和電視人,選擇到內地發展。人才流向的變化,也被視為香港電視業步入寒冬的表徵之一。北上成為一種趨勢,引發了網路討論,甚至是詰問。事實上,內地產業鏈和市場的逐漸成熟,吸引香港人才的北上,但這並非導致香港電視業落寞的原因。香港電視業起步早,其輝煌有特殊的時空背景。未來,思考如何在與內地人才和市場兩方面的融合中,創新獨立的港味文化概念,遠比祭奠和詰問來的有意義。
亞視停播,亞視投資方代表也同時表示亞視不會就此消失,未來網路電視等會是亞視發展的新平台。新媒體的衝擊,或許是電視業走向落寞的又一個因素,卻或許又是電視業華麗轉身的一個契機。
香港電視業步入寒冬,是偶然或是必然?不妨看看其未來何去何從。(文/細雨烹茶)
本文為海外網「港台腔」(微信ID:gangtaiqianghktw)欄目原創,如有轉載請務必註明來源海外網(www.haiwainet.cn),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放眼兩岸三地局勢走向,獨家評論港台時事熱點,港台腔還有更多精彩分析。
責編:劉國民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