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題說史⑥|必修一 羅馬法

例題

1.(14上海)羅馬從共和體制向帝國體制轉變的主要特徵是

A.公民法與萬民法逐漸統一起來

B.最高決策權從元老院轉入元首手中

C.平民獲得了擔任各種公職的權利

D.版圖從義大利半島擴展至地中海沿岸

2.(15海南)有學者指出,羅馬帝國雖然衰亡了,但它卻把文明留給了歐洲。這一說法的主要依據是,古羅馬

A.開創了西方人文思想的先河

B.進行了民主政治的最早嘗試

C.奠定了西方法律傳統的基礎

D.提供了治理大國的成功經驗

3.(14課標II)羅馬共和國早期,當羅馬遭受外族進攻時,平民曾多次將自己組織的隊伍撤離羅馬,拒絕作戰,迫使貴族在政治上做出讓步。《十二銅表法》的制定就是這種鬥爭的成果之一。可見當時

A.貴族逐步喪失制定法律的主導地位

B.平民採取有效方式爭取自身權益

C.貴族讓步在法制發展中起決定作用

D.平面與貴族的政治訴求日趨一致

4.(10福建)從適用範圍看,《十二銅表法》是羅馬國家制定的

A.適用於所有羅馬人的法律

B.調整國內民族關係的法律

C.調整公民內部關係的法律

D.調整羅馬人與外來人關係的法律

5.(08江蘇)從《十二銅表法》開始,古羅馬制定了嚴格的債務法規,並在以後的司法實踐中不斷完善,這表明羅馬統治者

①注重保護私有財產 ②重視維護平民利益

③被迫改善奴隸處境 ④力圖緩和貴族與平民矛盾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6.(15江蘇)「萬民法吸收了清除了形式主義的羅馬市民法的規範、同羅馬人發生聯繫的其他各民族的規範、地中海商業習慣與法規,主要涉及所有權和債務等方面的內容的調整。」對材料理解正確的是

A.萬民法繼承了公民法的具體內容

B.萬民法是公民法的適時革新

C.公民法忽略了財產所有權的規定

D.公民法是萬民法的組成部分

7.(10江蘇)「法律條文沒有作出規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隸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據某某法律,我認為此奴隸應歸我所有。法官確認後才能受理。」這一描述主要說明羅馬法A.重視法律程序

B.保留習慣舊俗

C.強調法官至上

D.體現人人平等

8.(12課標)古羅馬法學家蓋尤斯記述過一個案例:有人砍伐了鄰居家的葡萄樹,被告上法庭,原告雖提供了確鑿證據,卻輸掉了官司。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辯論中把「葡萄樹」說成了「葡萄」而《十二銅表法》只規定了 非法砍伐他人「樹木」應處以罰金。該案例說明當時在羅馬

A.不重視私有財產的保護

B.法律具有形式主義特徵

C.審判程序缺乏公正性

D.審判結果取決於對法律的解釋

9.(15課標Ⅰ)圖6為古羅馬正義女神像。它體現了羅馬法的諸多原則,如高擎的秤體現的是裁量公平,手握利劍體現的是法律的強制力。據此,雙眼蒙布所體現的原則是,法官審案應

A.主要依據道德良知

B.側重聽取證人證言

C.不受表象迷惑洞察事實真相

D.排除一切干擾遵從民眾意願


LV說

1.古羅馬政制演變經歷了君主制、貴族共和制(與近代共和制是不一樣的,但某種程度上都是多數人管理)、元首制、帝制。

2.羅馬從共和國到帝國的轉變,羅馬法也逐漸從公民法演化成萬民法,從「國內法」到「國際法」,本質上都是維護奴隸主貴族利益。

3.以《十二銅表法》為開端的公民法因為平民的鬥爭爭取權利而逐漸有利於平民利益維護;共和國後期開始出現的萬民法,對於龐大帝國統治更為有利,現實需要也推動羅馬法日漸完備、形成體系。

4.羅馬法源於習慣法,後來又逐漸增加「立法機構」制定的法律、元老院決議、長官的告示、皇帝敕令、具有法律解答權的法學家的解答與著述等內容。

5.羅馬法有很多種分類:

(1)根據法律所調整的不同對象可劃分為公法與私法。

(2)依照法律的表現形式可劃分為成文法與不成文法。

(3)根據羅馬法的適用範圍可劃分為自然法、市民法和萬民法。

(4)根據立法方式不同可劃分為市民法與長官法。

(5)按照權利主體、客體和私權保護為內容可劃分為人法、物法、訴訟法。

6.羅馬法中所蘊涵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觀念,具有超越時間,地域與民族的永恆價值。羅馬法是建立在簡單商品生產基礎之上的最完備的法律體系,被西歐大陸資產階級民事立法成功地借鑒與發展。


推薦閱讀:

TAG:羅馬 | 羅馬法 | 馬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