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講記13 慈法法師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講記13
[ 作者:慈法法師來自:普光明網 文章錄入:磐石 ]

讚歎施者一切所有悉無貪惜

我們現在一般的人布施,自己喜歡的東西是不布施的,自己不喜歡的東西,多餘的東西,可以給,可以布施掉,要是真能把自己喜愛的東西行布施,那是不可以思議的人啊。過去人在修十大願王,在行持上,在修供養的時間,都把自己最好的東西,自己最喜歡、最喜歡的東西、最心愛的東西供養到佛前,或者供養自己希望供養的因緣上去。那就是說,打脫我們的貪吝之心、墮落之因、墮落之緣,所以六度之中,布施是第一方面。

當然,那些出家人要是不接受錢財,他可以布施法,布施物,有錢財的也要布施錢財。在漢地,現在出家眾有兩種因緣,一個是持金錢戒的,一個象一般的人一樣,具足錢財。具足錢財的人都要布施。悉無貪惜,就是沒有什麼如割身肉的感覺、後悔的感覺。許多人布施因為有貪心,一布施了以後就生懊惱、後悔,後悔我怎麼把這個東西給別人了,這樣的就是後悔因緣。有礙心理是沒有法去行布施的。

漸次尚能以頭目手足血肉身分施來求者況余財物

所以我們學佛之人,要「南無」,尤其是果地派的教化,希望我們「南無」,就是歸命的意思,放下自己的一切來隨順佛教,那就是說的頭目手足血肉身分。住山的出家師父,必須得過這一關,就是要捨棄自己的身,先捨身後捨命,命尚可舍,何況其它的。住山(住阿蘭若)無論說住茅棚,都有一個要求,就是對自己的生命,無所顧慮,能捨棄它,才可以去住,要不然多生恐動、多生懼怕、多出難緣,要是能捨棄自己的血肉身分,那世上還有什麼不可舍的呢?要能捨棄一切,這個人還有什麼掛礙呢?那是不是個解脫的人呢?是不是一個智慧的人呢?

「況余財物」,人要無掛礙能捨棄一切的人,過去叫棄欲出家,棄欲叫出家。剃頭換衣,也是一種出家的形式,叫走出世間的家。棄欲,棄除對世間的一切貪求,包括對自己身命的貪求,這樣叫棄欲。如是棄欲,可以得到無上的法益、無量的善巧、無量的解脫。

複次曼殊室利,若諸有情,雖於如來受諸學處.而破屍羅

這是《藥師經》的最根本教化,是我們這個時代學習這個經典最重要的一點,我們的障緣多是在這個地方產生的。這個時代,基本上都沒有這個戒的攝護了。

若諸有情

象我們現在,大家在這個地方學習佛法,基本上都是佛家的七眾弟子,基本上都是三皈依的人,或者是說出家在家,基本上是受三皈依的人。

雖於如來受諸學處

三皈依以上的五戒、八戒、十戒乃至出家人那個具戒,都是學處。我們都知道阿羅漢稱為五學,那聖果的人稱為有學,前三果稱為有學,凡夫地的眾生是學處,象我們有的人是學式叉摩尼法,有的學八關齋戒,有的學菩薩戒,出家的受十戒、受具戒的人都很普遍,所以叫受諸學處七眾弟子,有七種必須持戒,這個差別是很大的。

而破屍羅

受了戒以後來壞戒,不隨順戒法、教法。戒法,這是一類。

有雖不破屍羅

不破壞戒律,應做的不做,不應做的而做。

而破軌則

象我們在這個地方學習的大眾呢,基本上有一個不成文的公約,就是軌則。

一個寺院有他的軌則,每個叢林都有軌則,一個學校有他的軌則,一個社會一個團體都有自己的軌則。這個軌則呢,涵納的內容特別大。我們壞叢林的規矩,也是破軌則。

有於屍羅軌則

就是前兩種不犯。

雖得不壞,然毀正見。

有的人持戒守規矩,但是邪見熾盛,這在這個時代,更是可怕的事情。他的貽害更為深刻,傷害力量更為巨大。因為他持戒守規矩,許多人敬仰,但是沒有正見,自以為是、自是非他。這一類人多生誹謗心、排斥心,自以為自己是正知正見、正法正立,以為別人都是邪知邪見、邪魔外道,這樣的人多是邪見人。

有的人不學戒或者說散漫,還有點慚愧心,還不會誹謗他人。有的人稍行一些相似的佛法或者相似的守戒,就自以為有所得,自以為自己正確,去誹謗別人,有的人認為自己修持的法門是正確的、自己的知見是對的、走的路是對的,就去誹謗別人、誹謗其它法門。這些都是破滅正見,這又是一類。這一類在我們這個時代,是很廣泛地,可以說,前兩類影響的面是最大的。

這一類比較有修行的人,因為他不破屍羅,嚴格的守戒,又不破軌則,守大家的規矩,遵守要求,但是邪見熾盛,這樣的人特別苦,心靈深處極為的苦,多生嗔謗,與人鬥爭,比高比低,說人是非,所以毀滅正見。我們都知道諸佛的教誨,使我們得一個清凈見、無對見、光明見、饒益有情的見,是無有一法可得的見,乃至一切法無做無起的見,因緣和合的見。

一切法都是一個法,法如筏喻,但度脫有情,消除眾生的顛倒疑惑,而不是判別對錯、判別是非,騷惱有情,使人產生惑亂,不是這個是非之見、善惡之見、世間之見。世間教化,非出世間教化,非無漏業回施,這地方我們要深思對比。我們不能以世間心來判斷佛教、來運用佛教,那樣會把佛法墮入世間,所以稱為邪見,不正見。這三類,在這個時代特別的多、特別地普遍。

有雖不毀正見

這又是一類的。

而棄多聞

現在很多人就是這樣教化,或乾脆直接這麼教化別人,叫人棄多聞,使許多人心中一團漆黑,寧生煩惱,不願看經書,寧生煩惱,不願意去親近善知識。寧生煩惱,不願意看經書,寧生煩惱,不願意去親近善知識。寧生煩惱不願意念其它佛號、不願意用其它的善巧方便,來疏通自己的障礙之心。所以,棄多聞就心中壅塞,多生障礙。

於佛所說,契經深義

「契經」,對機之教。許多人那個專修也好,或者是說認為自己有緣的因緣也好,多是自己虛妄發起,不是契經教。契經,就是對機之教,是使我們能得到了生脫死的善巧法義。

於佛所說契經深義,不能解了

這又是一類眾生。我們自己沒有信及多聞,自己專門行持一個法,那是大善知識啊。那要真正行持一個法,不生煩惱無所掛礙,那是個了不起的人,象我們現在念南無阿彌陀佛,專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無牽無掛,那真是大智慧,大智慧的人才能做得到啊,真是歇心的人、光明的人、無畏的人才能做得到。

許多人嘴上說做得到,排斥他人去看其它經典,學習其它法門,壅塞自己,誹謗佛法,依法滅法,傷害大著呢。在《藥師經》上是這一類的判斷,這都是三途作業,我們要沒有這個經典,我們許多知見,根本不知道是對是錯。

《藥師經》是專對我們現世發起的回施,尤其是對我們學佛的七眾弟子的一個最明顯的一個利益攝護,就是給你一個標準,什麼叫正見,什麼叫墮地獄業,什麼叫善法成就。他特別分明,告訴給你、給你區分,區分出來這個。前面有一個破屍羅,屍羅不破就破軌則,軌則不破呢,那麼就破正見,正見不壞呢,就棄多聞,棄多聞,阻礙別人,使別人心中暗淡,不能於法通達,多生疑惑。

有雖多聞而增上慢

這是五大類眾生。我們看看自己是不是站在這五類中。站在這五類中,佛法的利益,都不能現前。雖多聞,而增上慢,增上慢者,自以為是,未得謂得,未證言證。

由增上慢,復蔽心故,自是非他嫌謗正法

啥叫正法呢?諸佛說法的確無一法可說,但為饒益有情,做種種善巧回施,消除眾生的見思二惑,使眾生歸入光明不動,真實智慧,得見佛性,成就法義。正如《心經》所說:「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因為無智亦無得,不增不減、不垢不凈,那是我們的真心,那也是諸佛說法的真實利益所在、真實所在。

現在人呢,認為有一個對的東西、有一個高的東西、有一個錯的東西、有一個非的東西、有一個實法可得,這樣的人多是這一類的增上慢者,自是非他,這極為普遍,極為普遍的事情。某某法師這麼說的,那是正確的,你這麼說是錯誤的,就是以一法謗一法,以一法滅眾法,說無一法可得,建立一個虛妄的法,自是非他,毀滅自己的清凈心,惑亂眾生,使眾生在高下,在高低大小中、善惡是非中,迷惑徘徊,不能出離生死苦海。

自是非他,嫌謗正法為魔伴黨

這樣的人呢,有呀。我們都知道自己學佛,走彎路不要緊,你又多聞、你又能做種種持戒,精進種種法益,你都能做,但是呢,一個增上慢就是毀滅許多人的清凈,使許多人墮入險坑,所以叫為魔伴黨。

末法時代,特別重要的是要依法不依人,依了義不依不了義。末法時代,要念佛教,莫念某一人,莫念某一法師,要念佛呀。要不然,念別人的時候,實際就不過是標榜自我罷了,許多人是標榜某一法師,實際就不過是標榜自我罷了,許多人是標榜某一法師,實際的內容是標榜自己,標榜某一個法門,實際是為了建立自己的高大,不過是個增上慢心罷了,未得謂得,未證言證,自以為是,如《楞嚴經》所說,多墮魔眷網,不光自己壞自己的清凈法益,也使無量的有情,受到無量的傷害。

所以佛反覆在經典上,在許多經典上告訴我們末法時代的四依,末法時代學法一定要四依,依法不依人,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依智不依識,依義不依語。要不然我們沒有眼目,現在人學佛,很容易走到這個彎路上,認為自己是某大法師的什麼因緣,自己是什麼的因緣,某法的因緣,自是非他,這是佛給我們的一個判別方法。

《藥師經》就是治我們現在的病,消除我們的現障,消除我們種種過失的善巧,所以大家要在這個地方要深思熟慮,決定不要輕易的、決定不要輕易地去相信自己。釋迦佛告訴我們「汝意不可信」,汝意不可信哪,未證得阿羅漢果,汝意不可信哪。

念佛是可行,念佛是功德,行十大願王的行持。憶佛的深恩,發菩提心,知道一切眾生都能往生極樂世界,都能成佛,一切眾生的本質是佛,一切眾生的本質是決定都能往生,信得及,人人得往生,那這樣呢,這是正知正見。藕溢大師在他的《彌陀要解》中這樣說,相信自己能往生,相信一切眾生能往生,這就是菩提心。

那我們相信一切眾生決定往生,這就是決定菩提心,這個菩提心呢,發起就會遠離一切魔難。為什麼呢?行持一切善法就會遠離一切魔難,若喪失菩提心,一切善法,亦是魔業,這是佛在《大方廣佛華嚴經》上告訴我們的,告誡我們的。我們這個時代唯一一條出路就是念佛。依佛的果德,隨順佛的果德,才能成就出離生死苦海的正因。若不如是,沒有依靠,沒有其它路子,不是這一條路,基本上很難、很難的建立法益。我們不相信,可以對比的,依了義教來看這個世間,依法益來認證這個世間,所以大家要依了義,不依不了義,要依法莫依人,任何人都不可依。依法,依一個諸佛所讚歎的法。

所以我們說凈土法門是沒有任何人的影響,是念佛的法門,念諸佛果德的法門,非念我們自己,或念某一法師,某一菩薩的因緣,但念諸佛的究竟果德。《無量壽經》反覆的告誡我們,我們要發無上菩提心,一向專念,就是決定之念。《藥師經》呢,是通過一些善巧,從另外一個方面,消除我們心靈的障礙,或者現在許多的障礙,使我們更加清楚的認識到所謂的菩提心,或者是說專念的功德與利益,就是佛的果德回施的利益。的確,我們學佛的人,面對最大的問題,就是生死問題,一定要把這個問題徹底地、清晰地把他處理乾淨,不能有絲毫的混沌、絲毫的不明了處,有一點不明了的地方,就不要放過它。

我們一定要尊重自己的法緣,尊重自己的這一個難得的人身,或者說難得的學法因緣,這樣我們方對得起我們這個難得的人身,對得起這個果地教化的回施,在我們這個短暫的人生中迅速的歸入佛道,歸入一乘佛道,出離九界的差別,直歸於一真,成就無上菩提。

由於這個嫌謗正法、增上慢的傷害,在我們這個時代極為的熾盛,許許多多學佛的人,搞封建割據,相互的排斥,傷害抵毀,那真是佛法的手足相殘,特別不忍心,不忍心看到這個樣子。所以我們現在學法,決不以自己有緣之法,誹謗自己無緣之法,傷害我們的清凈法眼。否則,往生極樂世界,決定是沒有因緣的。

這是善導大師在他的著作中反覆告誡我們,善導大師是阿彌陀佛應化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的,再來之人,他的話是可信的。

現在一些人的引導呢,我們可以把它放一放。依經教是最簡單的,隨順佛教是最真實地,我們不妨提四義,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依法不依人,依智不依識,依義不依語。這個四義,反覆的在我們這個腦海里思維思維,得一個正知正見,開我們的清凈眼目,隨順無上的佛教,也就所謂的果地的教化,凈土法門的攝護,或者是說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號功德回施,諸佛名號功德的回施,使我們現在即得安穩,舍報決定得以往生,我們需要往生的極樂世界決定是我們大家的家,不光是東方藥師琉璃光如來派八大菩薩護送我們,往生極樂世界,十方諸佛亦是一口同贊、同稱,希望我們同生極樂國,迅速的完成往生的大利,現世得安心,舍報得究竟圓滿。

藥師經第九本帶

學習,是大家對法的一種嚮往,若是我們每一個在會者、參與者能發起對自己的這種學習機緣,有認真地、高度的責任感,或者尊重心,那就會很快地引發一種我們大家可能預料不到的利益,因為這是佛所給予的,佛所給予,非一般世間法,乃至一般的出世間法所能推測的。藥師法門,亦如凈土法門,他是一個所謂果德回施之教。果德回施之教,不能依我們常規的心理覺受來驗證,後期的效果,是出乎人預料之外的。

我們打開書第四頁,昨天我們把藥師琉璃光如來給我們判定的這五類因緣,也就是釋迦佛在這個地方宣化出來的。

推薦閱讀:

普勸同修入藥師法門
到底是念佛好?還是持咒好?抑或是誦經好? ---以藥師法門為例
【藥師法門】
【藥師之友】用藥分析與評價:專項整治前後我院Ⅰ類切口手術圍術期抗菌藥物使用分析
張煒的「獨藥師」

TAG:法師 | 藥師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