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學點清史(連載)五十、乾隆當了四個年頭的太上皇

康熙在位61年,乾隆曾說過他不會超過康熙的在位時間,估計他也沒想到自己會活那麼久,君無戲言,於是,他宣布禪位給太子顒琰(即嘉慶),但他同時又宣布自己身體康健、精力充沛,仍要過問軍國大事,指導新皇施政,是我國歷史上最有權力的太上皇。其時,嘉慶已人到中年(37歲),根本不需要這樣一個「頂頭上司」,但皇父執意如此,他也無可奈何。乾隆做了4個年頭(1796-1799年)名副其實的太上皇,嘉慶也只得伴隨皇父當了4個年頭的「實習皇帝」,所以將這一時期叫做皇帝訓政時期。這一時期嘉慶的角色基本上是旁聽。登基大典上,乾隆連玉璽都不想給,弄得嘉慶一度想不幹。「登基不與大寶,朕還做得什麼皇帝」。後來是劉墉和紀曉嵐兩個人進宮去向乾隆要,傳國王璽才拿出來。連一個玉璽乾隆都不想交出,更別說治國的實權了。所以真正的權利,嘉慶還真沒什麼,頂多處理點雜事。至於官員任免,出兵征剿這樣的事情,還是得聽乾隆的。嘉慶還在做阿哥的時候,就著手調查和珅的罪行;可是當登上帝位之後,根本無法行使皇帝的權力,因為還有太上皇的重重阻力。一直要等到乾隆駕崩,嘉慶才有可能處理這個特大的貪官。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太上皇,竟充當了特大貪污犯的保護傘。中國歷史上的太上皇,倒不一定都是做皇帝的兒子尊奉的。有的是主動傳位於太子;有的是在形勢逼迫下,不得不給兒子讓位。他們的境遇也很不一樣,有的仍牢握權柄,操縱朝政;有的頤養天年,悠哉游哉;還有的被軟禁起來,與囚徒無異。總觀上述太上皇,極大多數都是被迫而不是自願當太上皇的。做了太上皇之後,除了劉太公,一般的日子都要比以前難過。在這些太上皇當中,朱祁鎮搞政變復辟,重新當上了皇帝,而乾隆繼續掌握著朝政大權。就是這兩個最後的太上皇,一個是屠殺民族精英的劊子手,一個是大貪官的保護神。

《論語》里,孔子說過這樣一句話:「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大意是說:「年幼時不懂得孝順父母、友愛兄長,長大後又沒有什麼值得稱道的成就,年老了還遲遲不死,這樣的人簡直就是世上的禍害。」其實,老而不死「是為賊」的倒不一定是幼無孝愛,大無成就的人,而是老了還貪色、貪財和戀權的人,乾隆是歷史上最典型的一個,當代有嗎?大家自己去想吧。


推薦閱讀:

TAG:乾隆 | 太上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