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4節氣對人的影響和造化(一)

24節氣對人的影響和造化

24節氣對人的影響和造化(一)

第一部分 春季篇

24節氣是反映太陽周年視運動位置的分界標記。二十四節氣不僅是中國曆法的獨創,也是我國古代科學文化的最輝煌成就之一。古代曆法將兩個冬至之間的周期稱為「歲」,即一年。將「歲」分為二十四個等份,即二十四節氣。每一節氣大約三十天,相當於一個月,其中「節」和「氣」各佔大約十五天。

以冬至起算,歷小寒、大寒、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再到冬至為一歲。(其中紅字為節,綠字為氣。)

二十四節氣根據地球繞太陽的黃道而分,故稱為陽曆。一節一氣為一月,起初一年的開始以冬至點起建(即子月),後來至夏朝,則以立春為一年的開始,即寅月,一直沿用至今,也就是夏曆。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為360度,以春分時為0度,清明時為15度,以後每隔15度為一個節氣,故其日期在陽曆中基本是固定的。

公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曆》,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曆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節氣上半年在每月的6日、21日,下半年在每月的8日、23日,前後不差1~2天。

二十四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大小寒。

每月兩節日期定,最多相差一兩天,

上半年來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師門陰陽子*月令細分金

節 氣

寅 立春—雨水戊土7日·丙火7日·甲木16日

卯 驚蟄—春分甲木10日·乙木20日

辰 清明—穀雨乙木9日·癸水3日·戊土18日

巳 立夏—小滿戊土9日·庚金3日·丙火18日

午 芒種—夏至丙火9日·己土5日·丁火16日

未 小暑—大暑丁火9日·乙木3日·己土18日

申 立秋—處暑戊土7日·壬水3日·庚金20日

酉 白露—秋分庚金10日·辛金20日

戌 寒露—霜降辛金9日·丁火3日·戊土18日

亥 立冬—小雪甲木10日·壬水20日

子 大雪—冬至壬水10日·癸水20日

丑 小寒—大寒癸水9日·辛金3日·己土18日

我國傳統的四季劃分方法強調四季的天文意義,是以二十四節氣中的四立作為四季的始點,以二分和二至作為中點的。如春季立春為始點,太陽黃經為315°,春分為中點,立夏為終點,太陽黃經變為45°,太陽在黃道上總共運行了90°。

春季三月共包含6個節氣,依次為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每月三候,共18侯。在氣候學中,春季是指18候(五天為一候)內的平均氣溫攝氏十度至攝氏二十二度的時段。

立春-雨水篇

立春:每年公曆的2月3日~5日。古人將立春定為24個節氣之首。太陽達黃經315°。「立」表開始之意,立春揭開了春天的序幕,表示萬物復甦、生髮的春季的開始。

立春之日,晚上七點時仰望星空,可見北斗七星的斗柄正指向東北,即方位角45度的地方,古人稱為艮(八卦之一)位的方向。

雨水,公曆每年2月18日~20日為雨水節氣,太陽移至黃經330度。「斗指壬為雨水,東風解凍,冰雪皆散而為水,化而為雨,故名雨水。」雨水不僅表示冰雪融化、降雨開始,也表明雨量開始增多,空氣濕度不斷增大,但冷空氣活動仍十分頻繁。

立春—雨水時節的氣候特徵:

立春建寅,寅中藏戊、丙、甲三元。戊為土氣,丙為火氣,甲為木氣。戊、丙二氣在寅上長生,初生之氣雖有發越之象但本體仍略顯單薄,火不甚熱不能徹底掃蕩寒氣而為暖中帶涼,土不為厚不能徹底掃蕩水氣而為燥中存濕,只有甲木氣居臨官祿地,性主溫,故寅月氣候整體特徵表現為以溫為主,夾雜寒濕,整體氣候呈現出一種波動、反覆之特徵。

隨著立春的到來,人們明顯感覺到白天漸長,太陽也暖和多了,氣溫、日照、降水也趨於上升和增多。寅月初春,天氣春寒料峭,氣候變化較大,乍暖還寒,總體上雖逐漸變溫變暖,但氣候仍以風寒夾濕為主。

立春—雨水時節的自然特色:

寅月,對應的是《易經》64卦里的地天泰卦。三陽開泰,陽氣上升到和地面相平的狀態,陰陽平衡的局面形成。當陰陽二氣勢均力敵,進行冷熱交流的時候,風就出現了,所以春天多風,尤其寅月特別明顯。因寅月自然界陰氣在上占著主導地位,而陽氣是由地下向上發越的,所以整個氣候還是以風寒為明顯之特色。

春回大地,萬物復甦。「嫩如金色軟如絲」的垂柳芽苞,泥土中躍躍而試的小草,正等待著「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而「律回歲晚冰霜少,春到人間草木知」更是形象地反映出立春時節的自然特色。植物的營養開始從根部向外走,但它並不是一出來就長樹葉,而是先拱出一個尖尖的嫩芽,為什麼呢?因為植物內部上升的陽氣雖向外走了,但外面依然是一個寒冷的環境,上升的陽氣出於一種經萬年進化、完善、遺傳而形成的自我保護機制,所以導致人們首先看到的只是初生芽苞的形成。

立春—雨水時節的天人對應:

「剪綺裁紅妙春色,宮梅殿柳識天情。瑤筐彩燕先呈瑞,金縷晨雞未學鳴。」這首古詩正寫出春色滿院,歡樂迎春的情景。(崔日用《奉和立春遊苑迎春應制》)

立春是冬三月農閑後的最後一天休息,農事活動由此開始。農諺有「春打六九頭」、「幾時霜降幾時冬,四十五天就打春」之語,從冬至開始入九「五九」四十五天,因而立春正好是「六九」的開始。

自然是靠陽氣來主動調節氣候,人也是靠陽氣來主動生存,所以人與自然的氣息是相通相應的。同自然界萬物一致,人對於自己的陽氣也形成一種對應的自我保護機制。人的陽氣白天形於外,晚上歸於內,歸於內歸到哪呢?就是歸於肝。因此《素問》里說到「肝主春,五行屬木」。春氣與肝氣相通,「肝主疏泄」,隨著春氣的來到,肝氣起到了引導氣血從裡向外調動的作用。而且中醫認為「肝喜條達而惡抑鬱」,所謂條達就是指它像樹一樣喜歡不受約束地生長,而不喜歡受壓抑。所以,春天到了,這就要求我們夜卧早起,免冠披髮,鬆緩衣帶,舒展形體,多參加室外活動,克服倦懶思眠狀態,使自己的精神情志與大自然相適應,力求身心和諧,精力充沛。這樣才與大自然升發的春氣相呼應。

從一年四季整體上講,冬天萬物閉塞,人的毛孔也處於完全閉合狀態,以防止體內熱量的散失;夏天則完全開放,以便於體內熱量的散發;到了秋天,天氣漸涼,人體的毛孔也漸漸從開合狀態轉向閉合,而春天正好相反,是從閉合向開放的過渡階段。春天,自然界的變化表現為陽升陰降,這時候人的毛孔正處於從閉合到逐步開放,對應著人之氣血從內臟向外走的一個過程。寅月最重要的就是春捂防寒,在乍暖還寒的初春,如果不注意保暖,寒氣通過舒張的毛孔入體,就很容易患上流感。

農諺說得好: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覺。《黃帝內經》說,在這個季節里,一定要記住,要「夜卧早起,廣步於庭。」為什麼?春天體內的氣血往外走,我們晚上早一點睡的話(這裡的晚睡不是熬夜,而是與秋冬的早睡晚起相較而言的晚),有助於陰氣的避藏,有利於氣血恢復,所以要入夜就卧。而肝經最活躍的時候是夜裡1點到3點,肝血不足,陰不斂陽的時候就不想睡,也睡不著,就很容易失眠而早醒。

人們常說:「立春天漸暖,雨水送肥忙。」一年之計在於春。對農民來說,雨水正是小春管理、大春備耕的關鍵時期,而我們的生活也充滿了新的希望。隨著雨水節氣的到來,雪花紛飛,冷氣浸骨的天氣漸漸消失,而春風拂面,冰雪融化,濕潤的空氣、溫和的陽光和蕭蕭細雨的日子正向我們走來。杜甫有詩云:「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就生動描述了春天是萬物萌芽生長的季節,需要雨水的時候,它就來了,這春雨伴隨著和風,當夜幕降臨時悄悄地、無聲地、細細地下著,默默滋潤著萬物。

每年的2月19日前後,太陽黃經達330度時,雨水節氣便款款而來。雨水是24節氣中的第2個節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記載:「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後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為雨矣。」意思是說,雨水節氣時候,萬物開始萌動,春天就要到了。而此時,氣溫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雨水這個充滿詩意的名字便由此而得。唐韓愈在其《初春小雨》中寫道: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雨水節氣是一個氣候寒溫的分界點。雨水前,天氣相對來說比較寒冷;雨水後,則春回大地,春滿人間,春暖花開,到處一片生機盎然。雨水一個是反映降水現象的節氣,從這一天開始,老天爺慈悲為懷,軟化溫柔之心,為人間灑降甘露,滋潤萬物蓬勃生長。雨水不僅表示降雨的開始及雨量增多,而且還告示人們氣溫開始逐漸升高。

雨水一過,人心也越來越暖和啦!春色漸柔,不妨攜老挈幼,出來踏踏青,晒晒太陽,抖一抖精氣神,讓每一個日子都充滿朝氣。

。。。。。。。。。。。

立春—雨水時節的命學推理:

總論:

此月為寅月,支藏三干,氣雜不專,雖然說陽氣從地下往地面行進但仍尚潛於地面之下,外界自然環境仍然以陰柔之氣為主導,故寅月的天氣仍然表現為乍暖還寒,春寒料峭。

立春後雨水前就是春季的開始。天氣雖然開始逐漸變暖,但多風、乾燥、人容易上火、受風感冒。

雨水表示降雨開始,雨量漸增。這個時節,大地的濕氣逐漸上升,空氣濕潤,晨霧、浮霜清晰可見,天氣變化無常,也經常會有寒潮(俗稱「倒春寒」)出現。

本月最大自然之特徵有三:大地復甦,春風解凍,萬物萌發。因此此月出生之人不分男女,皆有內剛外柔的一面,也皆有辭舊納新,意氣生髮之象,但同時也或具有反覆無常、波動不穩之情緒和思舉。

分論:

1、 寅月立春後雨水前生人,木氣尚未司權,故有木氣之象無木氣之實。

1.1戊土氣當權之時(立春後7日內),金氣相,水氣死,火氣休,木氣囚,因而生於此期間之人大都帶有敦厚誠信、好義、缺智、忽禮、內心有同情心但難以施行善舉的性格特徵;

1.2丙火當權之時(立春7日後14日前),土氣相,金氣死,木氣休,水氣囚,因而生於此期間之人大都帶有熱情大方、誠實、人緣好、有韌性但淡情寡智的性格特徵。

2、 寅月雨水後生人(立春14日後至寅月完),木氣司權,當令執令,正逢其時,木氣當令,則火氣相、水氣休、金氣囚、土氣死。此期間生人大都為性情中人,善良仁慈,尚文筆,行事順暢條達,恭謹有禮但不尚武功,性格天生溫和很容易與人和諧相處,能急人所急,略欠承諾,缺點是不易被人把握,情緒或舉措偶爾反常波動,給人一種捉摸不定的感覺。

寅月男女細論:

男人

屬分論1的男人,尚處於一種預放卻收的狀態,內心偏向保守,隱秘性還是比較強,對人有同情心但止與心有餘而力不足;

屬分論2的男人,性格開朗但並不激進,相對柔和,內心存在一種強大的自我保護機制,交心透徹後方能真正了解。其人做事謹慎小心,常會先行試探,個人在魄力和決斷力上或有所欠缺。

女人

屬分論1的女人,體質的寒濕性還是比較高的,這種人做事的熱情度不會太高,習慣被呵護,保守固執,依賴感較重,不太懂得變通;

屬分論2的女人,內心溫柔善良,為人通情達理,善懷春,易蠢動,婚姻易受意外寒流之衝擊,往往外表的意氣風發掩蓋了其內心根本的柔弱。

驚蟄—春分篇

驚蟄:每年3月5日~7日,太陽到達黃經345度時,斗指丁,雷鳴動,蟄蟲皆震起而出,故名驚蟄也。24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

春分:每年3月21日~22日,太陽移至黃經360度,陽光直照赤道。斗指壬,日行周天,南北兩半球晝夜均分,又適當春之半,故名也。

驚蟄——春分時節的氣候特徵:

古代將驚蟄分為三候:「一候桃始華;二候倉庚(黃鸝)鳴;三候鷹化為鳩。」描述已是進入仲春,桃花紅、梨花白,黃鶯嗚叫、燕飛來的時節。按照一般氣侯規律,驚蟄前後各地天氣已開始轉暖,雨水漸多,大部分地區都已進入了春耕。蟄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種昆蟲也到了被驚醒的時候,此時過冬的蟲卵也要開始卵化。由此可見,驚蟄是反映自然物候現象的一個節氣。

卯為二月,卯中獨藏乙干,但甲、乙二氣運行於中。甲、乙陰陽二氣均為木氣,其中甲在卯帝旺,乙在卯為臨官,木氣值令,大地皆春。

木主風,也主溫,因而二月的風很和煦,為柔風。木旺火相,故氣溫相比寅月上升更快。故卯月氣候整體特徵為氣溫在寅月基礎上繼續升高,風的變化仍比較大,風寒向風熱過渡,春意漸濃的同時仍乍寒乍暖。

驚蟄——春分時節的自然特色:

二月也稱為卯月,包括了驚蟄和春分兩個節氣,是春三月中最重要的一個月。春主升發,春二月是自然界非常美的一個季節,萬物都在生髮之中。卯月在《易經》八卦里對應的是雷天大壯卦,這個大壯指的就是陽氣的大壯。大壯卦六爻已有四陽在下,說明陽氣已經戰勝陰氣,此時萬物都開始活動,草木生長發芽,動物開始繁衍。並且大壯卦是「上震下乾」,雷在天上,天上始有雷聲。

從立春起,陽氣開始從地下往外走,到了春分,陽氣破地而出,自然界也正好是太陽從南回歸線走到赤道,這一天晝夜相等,處於一半白天一半黑夜的平均狀態。我國廣大地區越冬作物也進入春季生長階段。另外,「分」也是「半」的意思,春分正是春季九十天的平均中分點。

驚蟄——春分時節的天人對應: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田家幾日閑,耕種從此起。」這是唐朝韋應物在《觀田園》中描繪驚蟄物候的詩句。可見,驚蟄一到,季節又到了一個小小的轉折點,天地萬物一切都熱鬧爽朗起來。

白居易的《長相思》云:二月東風來,草坼花心開。思君春日遲,一日腸九回。

晉代五柳先生詩,曰:「促春遘時雨,始雷發東隅,眾蟄各潛駭,草木縱橫舒。」

賀知章《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春雷響,萬物長」。 現代氣象科學表明,「驚蟄」前後之所以偶有雷聲,是大地濕度漸高而促使近地面熱氣上升或北上的濕熱空氣勢力較強且活動頻繁所致。這時,整體氣溫回升較快,長江流域大部地區已漸有春雷。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正常年份雨水、驚蟄節氣期間亦可聞春雷初鳴;而在華南的西北部除了個別年份以外,一般要到清明才有雷聲,這也為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雷暴開始最晚的地區。

驚蟄時節正是大好的「九九」艷陽天,氣溫回升,雨水增多。"過了驚蟄節,春耕不能歇"。除東北、西北地區仍是銀妝素裹的冬日景象外,我國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已升到0℃以上,沿江江南小麥已經拔節,油菜也開始見花,對水、肥的要求均很高,應適時追肥,乾旱少雨的地方應適當澆水灌溉。在南方說來,雨水一般可滿足菜、麥及綠肥作物春季生長的需要,而防止雨水的過度濕害則是最重要的。

大部分地區驚蟄節氣平均氣溫一般為12℃至14℃,較雨水節氣升高3℃以上,是全年氣溫回升最快的節氣。日照時數也有比較明顯的增加。但是因為冷暖空氣交替,天氣不穩定,氣溫波動甚大。

驚蟄雖然氣溫升高迅速,但是雨量增多卻有限。華南中部和西北部驚蟄期間降雨總量僅10毫米左右,繼常年冬干之後,春旱常常開始露頭。這時小麥孕穗、油菜開花都處於需水較多的時期,對水分要求敏感,春旱往往成為影響小春產量的重要因素。植樹造林也應該考慮這個氣候特點,栽後要勤於澆灌,努力提高樹苗成活率。

「春雷驚百蟲」,溫暖的氣候條件利於多種病蟲害的發生和蔓延,田間雜草也相繼萌發,這期間應及時搞好病蟲害防治和中耕除草。「桃花開,豬瘟來」,家禽家畜的防疫也要引起重視了。

驚蟄節氣正處乍寒乍暖之際,根據冷暖預測後期天氣的諺語有:「冷驚蟄,暖春分」等。驚蟄節的風也有用來作預測後期天氣的依據。如「驚蟄刮北風,從頭另過冬」、"驚蟄吹南風,秧苗遲下種"。

春天是播種的季節,天人相應,春天是一年當中最好的受孕時機。

春回大地,天氣漸暖,人體皮膚的血管和毛孔也逐漸舒張,需要的血液供應增多,汗腺分泌也增多。但由於人體內血液的總量是相對穩定的,供應外周的血量增多,供給大腦的血液就會相對減少,所以出現「春困」。初春陽氣漸生,氣候日趨暖和,但北方陰寒未盡,冷空氣較強,氣候變化大。所以,為了抵禦漸退的寒氣,人們又提出「春捂」。這在驚蟄期間尤為突出。

驚蟄過後萬物復甦,是春暖花開的季節,同時卻也是各種病毒和細菌活躍的季節。隨著陽氣越來越來盛,在大量氣血從裡向外走的這個過程中,最容易出現故疾複發。除了像風濕,咳喘等病,春二月也是肝病容易複發的時節,驚蟄就屬肝病的高發季節。身體原來哪有問題,這時候氣血運行受到阻礙,你就會明顯地感到疼痛。因此,針對驚蟄時節人體的肝陽之氣漸升,陰血供應相對不足,養生應順循萬物始生、陽氣升發的特點,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氣血也如春日一樣舒展暢達,充滿生機。此外,諸如流感、流腦、水痘、帶狀皰疹、流行性出血熱等在這一節氣都易流行爆發,需要提前嚴防此類疾病的發生。

春分之日,天地間陰陽交合,春氣調和,萬物新生。清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國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

關於春分,唐代徐鉉在他的《春分日》里描述相當精準和綺麗:「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綠野徘徊月,晴天斷續雲。燕飛猶個個,花落已紛紛。思婦高樓晚,歌聲不可聞。」這首詩里,不但春分的物候特徵得到了詳實的驗證,更讓我們領略到春分的嬌柔、嫵媚和生動之美。

歐陽修對春分也曾有過一段精彩的描述:「南園春半踏青時,風和聞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長蝴蝶飛。」到了春分,無論南方北方,這個時候都是春意融融的大好時節,台灣省更是蘭花盡情展顏的佳期呢。春分一到,光陰就轉了個大彎,春色春情更是迤邐燦爛無比。天更藍了,地更暖了,草更綠了,花更香了,人也該更加朝氣了。

由於春分節氣平分了晝夜、寒暑,所以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保持人體的陰陽平衡狀態。

北方諺語——「春分麥起身,一刻值千金」,春分一到,農事更忙。冷尾暖頭,適時播種,春管、春耕、春種即將進入繁忙階段。春分過後,越冬作物即進入生長階段。由於氣溫回升快,需水量相對較大,這時候就要加強蓄水保墒和田間管理。此時的澆灌施肥,防病蟲害刻不容緩;另外,「二月驚蟄又春分,種樹施肥耕地深。」春分也是植樹造林的極好時機,古詩就有「夜半飯牛呼婦起,明朝種樹是春分」之類的記載。

。。。。。。。。。。。

驚蟄——春分時節的命學推理:

總論:

此月為卯月,支藏專干,天氣乍暖乍寒,風寒向風熱過渡。至春分時,陽氣發越破地面而出,內外環境比較下來,陽氣開始佔據了主導地位。

驚蟄後春分前,雨量增多,空氣濕潤,雖不再乾燥但或有寒流降溫和雷暴天氣,驚蟄節一般被認定為春耕的開始。

春分後,天氣逐日趨暖,地之陽氣的發越導致多風但很柔和,風和日麗的日子是出外踏青最好的季節。

本月最明顯自然之特徵有三:春雷始鳴,萬物生髮,大地回春。同時也伴隨著一些這個季節的獨有季節之特徵:如動物繁衍、寒潮頻繁、常規春旱等等。

因此,本月出生之人,不分男女,大都容貌俊秀,上進心強,愛熱鬧、人緣廣泛,討人喜歡,有萬象一新之氣象,但同時也或具有多情、情志波動不穩、嬗變的個人脾氣與性格。

分論:

1、 驚蟄——春分(卯月頭10日內),甲木司權,處帝旺之地,木旺火相水休金囚土死,此種人仁、禮皆備,文才出眾,有極強的上進心和則責任感,天性陽剛,積極主動,有口無心,直來直去,愛出風頭好表現,但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容易遭受迎頭打擊和錢財破耗;

2、 春分——清明(卯月後20日內),乙木司權,處臨官之地,亦也是木旺火相水休金囚土死,但相對內秀、保守,此種人溫和懷柔,語調柔和且善於展現自身魅力,行事有度,不會強自出頭,缺點是乏獨立喜依靠呵護,錢財看得較重,或帶一些散漫和任性。

卯月男女細論:

男人

屬分論1的男人,競爭意識特強,口才或文筆出眾,喜歡搶佔機先,做事直接、果敢、主動,但易招嫉妒和打擊報復,不善理財;

屬分論2的男人,心思細膩,情感豐富,偏懦弱膽怯,萬事不願出頭,做事不夠光明磊落,日常生活追求細節完美。

女人

屬分論1的女人,性格剛毅,自力自強,辦事麻利,口直心快,愛做主不拘小節,不輕易服輸,有一定的領導能力和冒險思想,但婚姻易受意外之挫折;

屬分論2的女人,性格柔媚,小資品位,講究生活品質,愛穿衣打扮,花枝招展易吸引他人注意,但有拜金傾向,婚姻上追求多情與浪漫,有小性子喜歡被哄,乏主見易粘夫。

清明—穀雨篇

清明:每年4月5日~6日,太陽移至黃經15度。斗指丁,時萬物潔顯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齊,故名也。這個節氣表示氣溫已變暖,草木萌動,自然界出現一片清秀明朗的景象。另清明節是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106天。春分後十五日,斗指乙,則清明風(東南風)至,萬物生長在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

穀雨:公曆4月19日~21日,太陽移至黃經30度。斗指癸,言雨生百穀也。時雨下降,百穀滋長。穀雨之意,蓋本於此。

清明——穀雨時節的氣候特徵:

辰月整體氣候特徵以風熱為主,天氣亢熱,雨少多風。五陽之月,自然界陽氣大旺。

三月為辰,水土主事。辰中藏乙、癸、戊三干。其中乙為木氣,癸為水氣,戊為土氣。辰月土旺,且辰中伏水為水庫。土氣壯、水氣伏而滋養萬物,木氣出而為和暢之風。辰月,水功成身歸,併火處冠帶位為將進之氣,故天氣濕潤、溫暖而多風。

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

穀雨節氣後降雨增多,空氣中的濕度逐漸加大,經常出現一些夜雨晝晴的天氣,但這對大春作物生長和小春作物收穫是頗為適宜的。

清明——穀雨時節的自然特色:

「清明」有冰雪消融,草木青青,天氣清徹明朗,萬物欣欣向榮之意。「滿階楊柳綠絲煙,畫出清明二月天」、「佳節清明桃李笑」、「雨足郊原草木柔」、「梨花風起正清明」、「明前茶,兩片芽」等名句,正是清明時節天地物候的生動描繪。

「清明斷雪,穀雨斷霜」,穀雨是春季最後一個節氣,穀雨節氣的到來意味著寒潮天氣基本結束,氣溫回升加快,這時天氣溫和,雨水明顯增多,大大有利於穀類作物的生長發育。適量的雨水也有利於越冬作物的返青拔節和春播作物的播種出苗。古代所謂「雨生百穀」,反映了「穀雨」的現代農業氣候意義。但雨水過量或嚴重乾旱,則往往造成危害,影響後期產量。黃河中下游一般春旱明顯,「穀雨」不僅說它的農業意義,也說明了「春雨貴如油」。

中國古代將穀雨分為三候:「第一候萍始生;第二候嗚鳩拂其羽;第三候為戴勝降於桑。」是說穀雨後降雨量增多,浮萍開始生長,接著布谷鳥便開始提醒人們播種了,然後是桑樹上開始見到戴勝鳥。


推薦閱讀:

八字中「地支相刑」會有什麼影響
命局是固定的產品,流年和大運是外在的影響
被科學一直否定的 易 對科學界的影響
縮胸駝背影響的不僅僅是顏值,5個瑜伽體式有效改善體態?
空亡對生克權的影響

TAG:影響 | 節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