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古今七言律詩第一──杜甫《登高》賞析

古今七言律詩第一──杜甫《登高》賞析山東省濱州市濱州師範專科學校 門立功杜甫《登高》詩歷來為人稱道,一直膾炙人口。元人稱它「一篇之內,句句皆奇,一句之中字字皆奇。」胡應麟曰:「此章五十六字,如海底珊瑚,瘦勁難移,沉深莫測,而精光萬丈,力量萬鈞。通章章法、句法、字法,前無昔人,後無來學,此當為古今七言律第一。」(《詩藪》)楊倫亦稱讚此詩為「杜集七言律詩第一。」(《杜詩鏡銓》)古人以農曆九月九日為登高節。這一天偕家人或友人登高,是一種避邪氣、賞風景的風俗。周處《風土記》云:「俗尚九月九日,謂之上九。茱萸到此日,氣烈熟,色赤,亦可插其房以插頭,雲『辟惡氣,御冬』。」唐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也是一首登高思親之作。《登高》大約寫於唐代宗大曆二年(767)的重陽節。這天五十六歲的杜甫在夔州獨自登上白帝城外的高台,百感交集,於是寫下了這首「曠代之作」: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這是一首景象蒼涼闊大,氣勢渾涵汪茫的七言律詩。前四句寫「登高聞見之景」,後四句寫「登高感觸之情。」緣情選景,寓情於景,情景交融,渾然一體,充分表達了詩人長年飄泊、憂國傷時、老病孤愁的複雜感情。「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首聯從細處著筆,寫具體景物。詩人登上高台,就眼前之景,心中所感,寫出了「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這一騰播眾口的名句。時值深秋重陽,天高氣朗,山風獵獵,猿啼聲哀。詩人圍繞夔州的特定環境、選擇了有代表性的景物。「風急」,高處「風急」,所謂「高台多悲風」,這是登高之感。「猿嘯」,《水經注》:「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猿嘯哀」正是描繪了這種情景。這是登高所聞。秋江上景物蕭疏,洲渚凄清,沙灘白凈,水鳥翻飛,這是登高所見。這一聯詩人用工筆描摹了「風急」、「天高」、「渚清」、「沙白」、「猿嘯哀」、「鳥飛回」這六種景物,既展示了節序的蒼茫、凄清、肅殺的氣氛,又烘託了詩人悲愴、愁苦的情懷。一俯一仰,一山一水,有聞有見有感,有動有靜有色,十四字「字字皆奇」,無一虛設,表現了詩人用詞造句寫景抒情的精湛功力。「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頷聯從大處落墨,寫整體景物。第三句承首句,寫山,因風急,故落葉紛紛,蕭蕭而下;第四句承次句,寫水,因風急,長江波濤洶湧,滾滾而來。「無邊」狀秋意之深,景界之闊,蘊含著詩人沉鬱、悲涼之感;「不盡」寫長江奔騰不息,也顯示了詩人登高望遠,視野開闊。「蕭蕭」形容落木,「滾滾」描繪長江,專以虛字傳神,顯示出出神入化之筆力。「無邊」句融《楚辭》「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風颯颯兮木蕭蕭」的語意,創造出這一氣勢磅礴,格調雄渾,內涵深厚,音韻鏗鏘的千古傳誦的名句。《登高》前兩聯是寫江邊秋景。「夫景以情合,情以景生。」「情景名為二,而實不可離。」(王夫之《姜齋詩話》)詩人大筆勾勒,寫出了天高風急,飛鳥迴旋,高猿長嘯,落木蕭蕭,長江滾滾這氣勢恢宏的秋景,但,筆在景上,情寓景中,在這合於節令,諧於情緒的景物描摹的基礎上,詩人那蒼涼、悲苦的身世之感流於筆端,寫出了直抒胸臆的頸聯、尾聯。先看頸聯:「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這一聯由以上的寫眼前景轉入抒胸中情,寫得凝練而深沉。「萬里悲秋」與頷聯「無邊落木」相承,由落葉之景引起悲秋之情;「百年多病」與頷聯的「不盡長江」相承,由歲月如江水逝去引起壯志難酬之感。此聯是詩人潦倒半生的生動寫照。「『萬里』,是說離家有萬里之遙;『作客』,指客居夔州;『百年』猶言一生,又包含非常豐富的內容,構成了悲秋的最重要的部分。這短短十四字中含有八九層可悲的意思:他鄉作客,一可悲;經常作客,二可悲;萬里作客,三可悲;又當蕭瑟的秋天,四可悲;當此重九佳節,沒有任何飲酒等樂事,只是去登台,五可悲;親朋凋謝,孤零零地獨自去登,六可悲;身體健旺也還罷了,卻又是扶病去登,七可悲;而這病又是經常性的多種多樣的,八可悲;光陰可貴,而人生不過百年,如今年過半百,只落得這般光景,九可悲,真是包括了無限的感慨!我們非常佩服詩人高度的概括能力。」(肖滌非語)詩人自天寶十四年(755)安史之亂爆發,就開始攜帶家小由奉天先到白水,由華州往秦州。乾元二年末,達成都,後由綿州泊梓州、閬州,大曆元年(766)達夔州。十餘年間,詩人輾轉流徒,到處作客,生活無著,備受折磨,窮愁潦倒,多病纏身。「右臂偏枯半耳聾」。(《清明》)「牙齒半落左耳聾。」(《復明》)「卧愁病卻廢」。(《客居》)「眼復幾時暗」(《耳聾》)。詩人耳聾、眼花、腳廢,還有消渴症(糖尿病)、「病肺」,半身不遂等。試想,一位「竊比稷與契」,原想「立登要路津」胸懷「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宏偉抱負的詩人,現在落到如此境地,又獨自登台,面對蒼涼蕭條的秋景,其感慨若何!「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尾聯把頸聯的「內容補充得更具體、更深沉了。這兩句詩的含意十分豐富:久客他鄉,則備嘗艱難,這是第一層;艱難自然愁多,是第二層;愁多勢必促人衰老,是第三層;艱難、愁苦、更兼衰老,使得詩人心灰意冷,潦倒日甚,是第四層;窮愁潦倒,需要借酒澆愁,卻偏因病不能喝酒,這反而更增添了愁煩,這是第五層……。詩寫到這裡,戛然而止,好象意猶未盡。詩人把此時的情懷描述得這樣細膩,給讀者留下思索咀嚼的餘味。」(張燕瑾《唐詩選析》)這首悲秋詩不同於文人騷客登高望遠無病呻吟,它凝聚著詩人畢生艱苦追求而不遇的深沉的感喟,構成了一種雄渾、悲壯的基調。全詩通過「望中所見,意中所觸」,描繪了江邊的深秋景色,抒發了詩人感事懷鄉的悲鬱情懷。雖然這是一首人生悲歌,但卻不是一味哀傷,而蘊含著一種壯烈的感情,讀者依然能感觸到詩人那種闊大的胸懷。《登高》詩「雄壯高爽」,「故世共推之」,為「古今獨步之作。」清施補華評贊曰:「《登高》一首,起『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收『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通首作對而不嫌其笨者:三、四句『無邊落木』二句,有疏宕之氣;五、六『萬里悲秋』二句,有頓挫之神耳。又首句妙在押韻,押韻則聲長,不押韻則局板。」(《峴山說詩》)一般律詩,只有中間兩聯對偶,而此詩「則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而實一意貫串,一氣呵成。驟讀之,首尾若未嘗有對者,胸腹若無意於對者。細繹之,則錙銖鈞兩,毫髮不差,而建瓴走坂之勢,如百川東注於尾閭之窟。至用句用字,又皆古今必不敢道,決不能道者,真曠代之作。」(胡應麟《詩藪》)這首詩凝結著詩人壯志難酬、悲憤潦倒的喟嘆,字字蘊含著憤慨,加之詩人技巧已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故句句流暢自然,如天球石琢,已臻化境,充分體現出詩人「晚節漸於詩律細」。──原載《濱州師專學報》,1998(3)
推薦閱讀:

詩話丨嚴武,杜甫喊你捐軀
揭秘杜甫屬什麼生肖?
杜甫:老子愛李白,跟全世界無關
單就文學性而言,蘇軾和杜甫誰的成就更高?
用四千行詩向杜甫致敬

TAG:杜甫 | 賞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