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妻子為何愛上一個不回家的人

愛上一個不回家的人:孔子一生絕大多數時間周遊列國,公元前485年,他的妻子亓官氏離開人間。死前,她或許會問自己,老公究竟是個什麼人呢?想來想去,很難明白。不過,有一點她敢肯定,老公是一個值得尊敬的人,但又是一個不戀家、不常回家的人!儘管如此,她依然愛他,而且無怨無悔。

孔丘師傅辦學,與現代辦學有很大不同,他並不把考試分數放在第一位,而是特別重視素質教育。禮、樂、射、御、書、數——「六藝」全教,既有基礎知識,也有專業課程。尤其可貴的是,孔丘師傅始終把「育人」放在首位,他經常組織學生開主題班會,和同學們一起探討如何做人的問題。他最著名的板書是:人不是因為長得漂亮而可愛,而是因為富有愛心才可愛(仁者愛人)。 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欲見,饋孔子豬,孔子故意躲避。按照當時規矩,大夫給士贈禮,士不在家,要登門回拜致謝。孔子沒辦法,專挑了個陽貨不在家的時候前去拜訪。誰知太不湊巧,半路上卻與陽貨碰了個正著。孔子這是在幹嘛?故意躲貓貓!不過多少有些聰明反被聰明戲的意思。看來聖人也有不靈頭得時候。

孺悲欲見孔子,孔子辭以疾。將命者出戶,取瑟而歌,使之聞之。這個孺悲,也真是可悲,也不知道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孔子如此看不起。大老遠的來求見,沒想到熱臉碰了個冷屁股。不願見就不願見吧,裝有病就有病吧。可是,偏偏又高聲唱歌,故意噁心人。孔子做得實在是太過了,根本不符合儒家處事原則。

南子要見孔子,孔子嫌她作風不好,擔心她會有出格行為,不願見她。但真見時,南子只是隔著帘子作了個揖而已。由此看出:你永遠猜不到神秘女人在想什麼,當你猜到的時候事實會告訴你猜錯了。即便你猜不透她,也不要以君子之心度美人之腹。永遠不要和女人斗心機,斗過她不算本事;鬥不過她丟人!

孔子是一個有抱負和學問的人,晏嬰也是一代名相。他們在一起,應該惺惺相惜,互相支持才對。可是,當年孔子周遊列國到齊國求職時,齊景公很重視孔子的才學,想重用他,但晏嬰卻說孔子的主張不切合實際,從而導致孔子沒被重用。晏嬰是真的感覺孔子的理論華而不實呢,還是文人相輕,有些嫉妒孔子呢?

孔子被魯國任命為大司空和司寇期間,幫助魯國日益強大起來,齊國感到了害怕,於是送80名歌女給魯定公,致使魯定公安於享樂,不理政事,孔子感到在魯國不能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於是開始周遊列國。因此,可以說,是80個歌女促成了孔子遠離家鄉、周遊列國、遊說天下。這大概就是傳說中的蝴蝶效應吧!

子貢是孔子比較欣賞的學生,魯國國難當頭時,孔子讓他去拯救自己的國家。子貢領命後,通過遊說方式,讓齊國放棄打魯國的打算,去改打吳國,從而拯救了魯國,擾亂了齊國,消滅了吳國,強大了晉國。這是什麼人格和辦法呢?挑撥離間、嫁禍於人也。由此可見孔子的教育成果!這決不是正道,而是邪惡!

始終認為,公冶長聲名狼藉之時,孔子之所以力排眾議,選他為婿,是有一定私心的:在你最危難的時候,我還如此看重你,以後你沒有理由不好好對待我的女兒。如果真的如此,可以看出,雖為聖人,亦不能完全脫俗。把女兒未來的安定和幸福放在首位,完全可以理解。所謂聖人也不是沒有一點私心的人。

據說,公冶長精通「鳥語」,能聽懂鳥兒說話。此事是真是假咱不敢斷定,至少說明,公冶長為人很聰明,學習很刻苦。你想想啊,如果學習不刻苦,怎麼會聽懂鳥語?如果不懂鳥語,哪裡會發生那麼多吸引恩師注意的故事? 由此看來,學好一門外語是多麼重要,所謂藝不壓身啊。

世人提起孔子,一則曰聖人也;二則曰文人也。可是,你可知孔子曾當眾罵大街乎?你可知孔子罵人罵得如雷貫耳天崩地裂乎?《論語.憲問》中,曾經有一段這樣文字,紀錄了孔子發飆罵人的過程: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以杖叩其脛。可見他不僅罵人,還會打人!

史書記載:「居衛月餘,靈公與夫人同車,宦者雍渠參乘,出,使孔子為次乘,招搖巿過之。孔子曰:『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於是丑之,去衛,過曹。」孔子為何會發此感嘆?與其他解釋相比,我更認可孔子有些吃醋了的說法。孔子見過南子之後,又曾三次去過衛國。如此頻繁地去那裡為什麼呢?

通過初步研究,個人發現,孔子不僅是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教育家,還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美食家。因為孔子一生對於飲食非常講究,有一套自己的飲食理論,而且在實際生活中嚴格遵守,積極實踐。他最著名的美食理論是: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看來,聖人也喜歡先吃好喝好再說。

在很多人心目中,孔子是個文人,其形象應該是個文弱書生。事實上,也是一個「武士」,是個文武雙全的人。在那個時代,幾乎所有最時尚的運動項目禮、樂、射、御、書、數,孔子都會,從這個意義上講,他還是愛好一個體育運動的時尚「潮人」。「六藝」樣樣精通,還能當老師教學生,不是「潮人」是什麼?

青年時代的孔子,就長得十分高大魁梧。十八歲時,孔子「長九尺六寸,人皆謂之『長人』」(司馬遷語)。根據專家推算,當時的周尺,要小於現在的市尺,按照一周尺摺合現代公制十九點九厘米計算,孔子的身高為一米九一。這身高,如果是現在,完全可以去打籃球,說不定還能去NBA。所以千萬別把他當書生。

孔子自幼好禮儀、好學習、好運動。在體育運動中,他最擅長的是射箭和駕車。其中的射箭,現在已是奧運會的正式比賽項目。「孔子射瞿相之圃,觀者如堵牆。」孔子射箭了,觀看者人山人海!那情景,像當今人們爭相觀看劉翔跨欄。如果孔子沒兩下子,不會那麼多人觀看。如果賣票,孔子或許能賺一把。

孔子曾說「叫我管倉庫,我就把倉庫里的賬目計算得清清楚楚;叫我管牛羊,我就把牛羊養得肥胖強壯。」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有時想,如果孔子生在當代,讓他當足協主席該多好啊!至少要比什麼拾掇啊,雅礱啊,男用啊之類的,不知要強多少倍。總不會把中國足球搞得烏煙瘴氣、一塌糊塗吧!

縱觀孔子的一生,可謂是為了理想不懈奮鬥的一生,也是一心想當大官、一直鬱郁不得志的一生。孔子為何一心想當大官,為當大官矢志不移?孟子的解釋是「為了『兼善天下』」;按照某些人入黨前關於自身動機的回答是「為了更好地為人民服務」;按照那些跑官買官的人的說法是「為了給人民服個大務」。

實事求是地講,少正卯只是一個持不同政見者,經常聚眾發表一些自由言論和自由思想的人而已。僅憑這些,孔子就把人家給殺了,而且殺得理直氣壯,其形象和做派,與現今某些CG和網管無疑屬於同道中人。至於他殺少正卯之後,暴屍三天的做法,更是令人髮指。與他提倡的言論自由、仁者愛人簡直背道而馳。

事實上,少正卯的所作所為(亦即孔子給他定的罪行),在孔子身上也是經常發生的,而且習以為常。當孔子在野之時,那些議論朝政的言論,不同樣是持不同政見?他把弟子聚集在一起,傳授自己的思想,不同樣有聚集門徒、蠱惑人心的嫌疑?只是孔子做這些事情時,沒有遇到像他一樣手腕強硬的「大官」而已。

孔子的為官的實踐,特別是殺少正卯的實踐,顯示了某些人追求理想、兼善天下、為人民服個大務的悖論。這些人當作為平民的時候,標榜自己為正義志士,口口聲聲要民主,要自由,而一旦大權在握,就會把自己的所謂追求置之腦後,別人再談民主自由,只能是與虎謀皮,其結果是遭遇CG和網管最拿手的待遇。

有一天,孔子的學生子路在穿過叢林時掉隊了,遇到一位老農在正在「種菜」,於是他走上前問:你看見我的老師孔子了嗎?老農看了他一眼,沒好氣的回答說:他既不種菜,也分不清什麼是茄子,什麼是辣椒,更不知道什麼是西紅柿,哪裡配稱什麼老師啊!由此可以推斷,當年的孔子,典型是QQ農場里的一個偷菜滴!

《論語?子路》有段文字可以這樣理解:樊遲想跟孔子學習種莊稼,孔子說:我不如農民。樊遲又請求學習種菜,孔子說:我不會種菜。樊遲走了,孔子說:樊遲,小人啊。跟著我學「偷菜」就可以了,為什麼偏偏學「種菜」呢,難道生存只有「種菜」一種途徑嗎?這說明,孔子既不種菜,也根本就看不起種菜的。

孔子平時不種菜,靠什麼生存呢?當然是依靠偷菜啊。他不僅自己偷菜,而且在他家附近的銀杏樹下,辦了一個規模巨大的學習班,向年輕人傳授偷菜知識。一時應者雲集,頗為壯觀。堪稱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偷菜者聚會。他的「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屬於典型的偷菜理論!

通過非認真性和非科學性研究,發現即便聰明如孔夫子者,其實也很腦殘,孔子的大名和學名並不叫孔子,而是叫孔丘。為什麼叫孔丘?史書給出的解釋是:孔子出生後圩頂,似尼丘山,所以取名孔丘。「圩頂」是什麼意思呢?通俗的說法是頭頂部「凹」下去一塊。看看,讓我說准了吧,這就是典型的腦殘。

之所以說孔子有時也腦殘,主要有三大理由:1、子游借鑒自己的治理方法,嘲笑其「殺雞焉用牛刀」。2、發明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3、散布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孔子所謂的教化人民,最根本的還是瞧不起人民。持這種立場和觀點,如果不是腦殘,也屬於長期吃錯了葯。這是我的觀點,信不信由你吧!

孔子曾帶領自己的弟子,舍家撇業,遠離妻女,跋山涉水,過著正常人不能忍受的生活,周遊列國。他和弟子周遊列國14年,5000多個日夜,將全部身心都投入到傳銷自己觀點的事業。每日奔波,儼然一「暴走族」。14年間,他如痴如醉、無怨無悔。正可謂,不在傳銷,就在去傳銷的路上。

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說得真好。如果結合當前的社會形勢,套用時髦一點的網路用語,也可以說是:己所不欲,勿「被」於人。想想也是啊,自己都不想乾的事兒,雖然不一定是偷雞摸狗,但也絕對算不上好事,既然你自己都不願干?為何強迫別人的意願,或者篡改人家的意願,讓人家「被」干?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很對頭。但是,己所欲,人所不欲,就可以施於人嗎?譬如,有個美女,咱想和人家親密,人家不想,可以強迫人家滿足咱的「慾望」嗎?當然不能。因此,還要加一句:「己所欲,人所不欲,亦勿施於人」。這樣道理才完整。

孔子的每句話,都被視為「大哲之言,金聲玉振」。後人曾有「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說法。但是,至少「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半句話,不應該成為後人的唯一操守。如果他忽視「己所欲人所不欲,亦勿施於人」,那麼很可能會成為經常強迫別人意願,甚至違法犯罪的人。這應該是孔子不大不小的一個小忽略吧。

兩千多年前的孔子,是最喜歡交朋友,也最熱情好客的人。 遠方的朋友來了,就像遇到喜事一樣,高興得手舞足蹈,不僅遠遠地迎接,還把人家請到家裡,吃之喝之,不喝醉不算完了。最近,山東旅遊業打出「好客山東」的牌子,大概就是受了當年孔夫子熱情好客的影響吧!

孔夫子是有很多朋友的。他的三千弟子,既是學生,很多人同時也是他的朋友。孔子的這些朋友們,除了接受孔子的幫助和他的教誨之外,很多人或多或少對孔夫子有所幫助。特別是孔夫子周遊列國的時候,由於資金短缺,住不起旅館,只能借住在朋友家裡,靠朋友提供幫助。正可謂,朋友是個寶,多個朋友多條道。

孔子說:益者三友,損者三友。這就是他的交友之道。在他那裡只有符合標準的才交,不符合標準的,堅決不交。符合標準的,交了朋友,在一起幹啥說啥都沒關係。用最通俗的話說,這叫做:「交配交之人,做愛做的事」。

就業難並不是新生問題,而是自古有之。當代大學生遇到的這一難題,早在兩千年前的古代,孔老夫子就曾經遇到過。縱觀孔夫子14年周遊列國經歷,實質上就是奔波於各個用人單位,毛遂自薦,找工作謀生計的歷史。只是和當代大學生找飯碗相比,孔夫子的行為顯得更高貴而已。孔子14年沒找到合適工作夠倒霉啊!

孔子屬於多專業複合型人才,他涉獵範圍極廣,最熟悉六個專業:禮、樂、射、御、書、數。既精通倫理道德,又熟悉音樂藝術;既掌握駕駛技術,有駕駛證,又掌握射擊要領,接近神箭手;既是一個書法家,還是一個數學家。如果生活在現代,至少能獲得國家獎學金,榮獲當代中國十大傑出青年稱號。

孔子「畢業」之後,先後放過羊、當過吹鼓手,也當過管理員、會計和司寇。雖然幹得也還不錯,總感到不能實現自己的抱負。於是,他開始了求職之旅,為此不惜周遊列國。在此期間,他曾經干過很多「臨時工」。但是,最終不是被炒掉,就是他辭職,始終沒有找到一個合適的工作,直到年近60告老回家。

可以想見,孔子離家出走,周遊列國找工作的時候,是給自己的老婆孩子許下諾言的。但是,沒想到,到頭來,14年努力最終落空。想必,當年的孔子,如果有機會面對「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的名言,也會感嘆「只是陸地較狹小,而人又生活在陸地上」吧。

關於孔子智商不高,有件事情很說明問題。在事關自己仕途的選擇上,絲毫看不出孔子聰明。孔子在魯國當司寇的時候,就因為齊國給魯國國君送來一些AV女,他就不幹了,在沒找到「下家」的情況下,玩起了「跳槽」。你說他傻不傻,放著高級幹部不當,享受日子不過,非要再去另找工作。

據說,孔子出生後,長得非常醜陋,父親將他扔在了山洞裡,幸虧第二天去看了看還活著,才又撿回來。當時,父親之所以遺棄他,大概是擔心他長得丑,長大了出來嚇人,或者是不好找媳婦吧。這說明,孔子的所謂天資並不是很好的。

孔子在某國謀職時,因為國君祭祀時沒把大肉端給他,國君看著天空的大雁給他說話,他就認為國君不重視他了,於是就主動「拜拜」,把國君給炒了。對比現今被廣大球迷高喊下課,依然賴在崗位上我自巋然不動的中國足協官員,孔子實在是太傻了。

與智商相比,孔子的情商似乎更低。孔子周遊列國14年,難道他就不想老婆孩子嗎?難道他是冷血動物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這位仁兄,不是冷血,而是情商太低,幾乎為零。南子對他有些意思,要給他約會,他還不想見人家。最後勉強去了,也不趁機留下手機或QQ號碼,以便事後單線聯繫。情商實在是不高啊。

兩千多年前的孔老夫子,無論是與古代人還是現代人相比,都算得上真正愛學習的人。他的學習和一般人不同。他是認真學,刻苦學,天天學,月月學,年年學,白天學,晚上也學,而不是三天打魚兩天晒網地學,更不是淺嘗輒止地學,也不是心情好了就學,心情不好了就和學習搞「絕裂」。

孔子學習非常認真。有一次,為了學好一段音樂知識,他反覆練習,連老師都認為學得很好了,不用再做作業和追加習題了,孔子依然十分執著地繼續練習,練了一遍又一遍,直到完全掌握領悟了真諦。當今中國足球隊員,停個球都停到八丈之外,如果有孔子的學習精神,何愁中國足球走不出亞洲,沖不向世界?

孔子晚年曾經編纂《詩經》,據稱,早年民間有《詩》三千餘篇,孔子「去其重,取可施於禮義,成三百零五篇」。在孔子刪減掉的一千多首詩歌中,肯定有質量較差的下等貨,但不可否認,裡面也有一些經典傑作。因為,孔子僅僅是按照自己的標準作出衡量的,未必篇篇選得準確。

孔子的妻子亓官氏生第一個孩子時,魯國國君送來一條鯉魚,算是賀禮。面對國君的厚禮,孔子開動了自己的小腦筋。最終,為了感謝和銘記國君的大恩大德,孔子給兒子取名孔鯉。這個名字起得好,其拍馬屁精明程度,絕對不亞於當代那些歌頌英明領導人歌曲的創作者。

孔子說,如果一個人質樸勝過文采,就像個粗鄙的村夫;如果文采勝過樸實,就像一個書獃子。只有樸實和文采均衡,然後才是個君子。想想孔夫子也真夠麻煩,難道做人需要天天帶著把尺子,隨時丈量質、文是否均衡相當不成?再說了,人家那些不均衡相當的,難道就不活了?做人還是瀟洒自然一些為好。

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顏回去世時,因為家裡窮,置辦不起棺材,顏回的父親請求孔子把車子賣掉,給顏回買棺材,結果被孔子給回絕了。孔子的理由是:以吾從大夫之後,不可徒行也。如果這段歷史屬實,孔子真不是個令人尊敬的人。想想他去世後,有弟子守陵三年,真的有些不值。

蔡元培開辦北京大學時曾說,大學者,非有大樓之謂也,而必有大師者。按照這個觀點,孔丘師傅當年開辦的學校,還真的是一所名副其實的大學。古今中外,像他這樣的大師,有幾人呢?我們說,孔丘師傅一個人,就是一座大學,而且是一座偉大的大學。

孔丘同學簽名檔:1、如果我沒在當官,就是在去求官的路上。2、三人行,必有人認我為老師。3、貧僧是自東土魯國而來,專程去西天拜老子求精的。4、我一生只會做兩件事:一是教育別人,二是教導別人。5、你們現在不聽老師的話,等為師死後就更不想聽了。6、別以為我喜歡古詩,編《詩經》我刪除了上千首。

孔子的長相頗怪,他天生的腦袋畸型,「生而圩頂」,頭頂中間低,四周高,其形狀好像倒過來的屋頂,嘴前突,鼻孔外露。按照現在最時髦的說法,長的也太隨心所欲和下不為例了。可是長得下不為例又何妨?人家不照樣出息成一個偉大的聖人嗎?毛寧、蔡國慶長得倒不隨心所欲,離成就聖人估計還有一段距離。

孔子到洛邑拜會老子時,路上曾遇到兩小兒提出的古怪問題:一是車躲城還是城躲車,二是關於早晨太陽近還是中午太陽近的問題,結果這兩個很簡單的問題就把孔子問的啞口無言,自嘆弗如。這說明任何時候都不要小瞧任何人,無論他是年長還是年幼,尤其不要小瞧那些80、90和00後。

陽貨想見孔子,試圖拉攏他一起幹事。孔子不想見他,於是趁孔子不在家時給孔子送去一頭小豬,孔子打聽到他不在家時前去回訪,故意不想見他。與人結盟,託人辦事,送禮時必須的,不送禮是萬萬不行的,但是有些事只靠送禮也是不行的。

孔子說:「天子掌權,歷代長久;諸侯專權,不過十代;家臣弄權,不過五代。」春秋時期,天子式微,天子分封諸侯、諸侯器重家臣,本是好意,不料本末倒置、朝綱大亂。這讓人想起一當代現象:「蓋房成房東,辦公司成股東,泡妞成老公」。何故?大原則沒把握好。

孔子說:「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孔子和顏回所倡導的這種生活是一種什麼生活呢?實際上是一種簡單生活和勤儉生活,按照現代的時髦說法叫做「低碳生活」,而且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低碳生活。現代那些倡導低碳生活的人,應該好好向孔老師和顏同學學習。

戰亂年代,需要靠軍事和武力一統天下;和平時期,需要用文明禮儀教化天下。春秋末期諸侯爭霸,孔丘卻主張用禮儀恢復社會秩序,結果到處碰壁,收效甚微,何故?選錯了大的策略和辦法。美國售台武器,我方表示抗議,這正如孔丘面對大軍壓境高喊:「別打了,我們要五講四美三熱愛」。會有什麼成效呢? 孔子周遊列國途中迷路,弟子仲有向老農打聽渡口在哪裡。老農說:「你的老師既然是聖人,應當先知先覺,怎麼能不知道渡口在哪裡?」這說明,千萬不要迷戀哥,哥只是個傳說。即便是聖人,也只是一個傳說,而且是更大的傳說。世上根本沒有什麼先知先覺,遇到困難問題,只能摸摸自己的頭,跺跺自己的腳。
推薦閱讀:

幽默的妻子與丈夫
什麼樣的男人不會背叛妻子而外遇?
丈夫假戲真做 妻子人財兩空
不善待產後妻子,小心老王趁虛而入

TAG:孔子 | 回家 | 妻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