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肖鷹:馮小剛已經才盡藝絕

肖鷹:馮小剛已經才盡藝絕

我對《私人定製》不存在失望

肖 鷹

---------------------------

馮小剛導演在使用「丫的」小鋼排炮反擊對《私人定製》不恭維的批評者時,自我居功對中國電影有「五個(題材)突破」。

馮小剛導演如此自以為是,就表明馮小剛導演不是真的老了,而是真的還沒有走出30年前他家居住的軍隊大院。

而且,馮小剛導演也是肯定「不看」外國電影的。放眼世界,馮小剛導演的「五個(題材)突破」,哪一個不是國外導演玩爛了的?

馮小剛導演說:「《天下無賊》(2004年)突破了賊不能當角的禁區。」

馮小剛導演應該看看謝晉1996年導演的《女兒谷》。在這部電影中,趙薇主演的女一號丁靜兒就是一個賊。

---------------------------

近半月來,輿論幾乎一邊倒地對馮小剛新作《私人訂製》表示「失望」,這宣洩失望的火勢,在馮小剛撕破影片剛公映時樂對「惡評」的笑臉,用京罵「丫的」小鋼排炮回擊影評人後,並沒有稍微減弱。

  在我看來,在2013年12月賀歲檔期上映的《私人訂製》,就是2009年12月賀歲檔期上映的張藝謀的《三槍拍案驚奇》。《私人訂製》的上映表現,重演了當年《三槍拍案驚奇》的全部劇情:最強陣勢炒作、最高壟斷式排片,且在上映首周呈現「越罵越有票房」的奇觀。

  2013年末,我對《私人訂製》不存在失望。在看過2008年底公映的《非誠勿擾》後,我就對馮小剛的電影再沒有期待了。對《私人訂製》沒有期待,當然也就沒有失望。

  一個批評家,不應當跟在導演的影片後面跑,而應當對這個導演有整體判斷,要有未來預測。現在那些滿懷痛心和正義追打《私人訂製》的批評家,如果回頭梳理一下馮小剛的導演軌跡,就會發現,他們對馮小剛喜劇片不棄不離的期待,其實應中止於2004年的《天下無賊》。

  將喜劇拍成悲劇、鬧劇拍成正劇的《天下無賊》,當時獲得了影評界和觀眾的一致喝彩。《天下無賊》讓我們看到了擅長「京味侃片」的馮小剛,還有「悲劇深度」的另一面,而馮小剛也順勢轉型,後來拍攝了《夜宴》(2006)、《集結號》(2007)、《唐山大地震》(2010)和《一九四二》(2012)。但是,這些「悲劇大片」,一片更勝一片地暴露出馮小剛「正經起來」後的力不從心和笨拙。

  雄心勃勃衝擊奧斯卡的《夜宴》,將莎翁的《哈姆萊特》活活弄成一個血淋淋的驚悚片,在片中,我們看到的只是美工出身的馮小剛對冷綠色調反襯血紅色的偏愛。當時多位重要批評家特別推崇的《集結號》(他們給它戴上了「中國現實主義電影轉型」的桂冠),前半部不過是《拯救大兵瑞恩》中槍戰場面的中國版,而後半部讓人想到的只能是《秋菊打官司》的軍人版。《集結號》的精神樣片應當是《阿甘正傳》,但似乎馮小剛忘了參考。

  我沒有看過《一九四二》。據媒體報道,馮小剛在這部電影中的悲劇情懷中國觀眾沒有看懂,而海外也看淡這部馮自稱「突破了對民族歷史的解讀」的悲劇大片。我還見有評論說《一九四二》是「有悲無劇」的「日記體電影」,我信!

  縱觀馮小剛的導演作品,《天下無賊》是用馮氏喜劇之長,藏其悲劇之短,是將他早期搞笑的熱幽默以悲情弱化為冷幽默,片中葛優與劉德華的喜悲配戲非常出彩,也叫人另眼相看馮導演。但是,《天下無賊》用空了馮小剛的全部儲藏,此後他不僅拍悲劇電影笨拙吃力,而且拍喜劇片《非誠勿攏》,也只能是非常勉強地販賣馮氏幽默。現在馮小剛已到這個節氣上,對《私人訂製》還能指望什麼?

  關鍵是,從1997年的《甲方乙方》到2013年的《私人訂製》,馮小剛沒有長進,而泡著網路長大,因此接受了國際電影滋養的觀眾,已經「不服」老馮的喜劇了。

  在2013年12月26日舉行的第十五屆中國電影「華表獎」頒獎典禮上,以《一九四二》獲得最佳導演獎的馮小剛感言道:「隨便拍的電影,一個星期賣了四億(作者按:《私人訂製》2013年12月19日正式公映)。我認真拍的電影不賣錢,這給我很大的困惑。」馮小剛這樣說,在我看來,是矯情包含著無奈。所謂「矯情」,就是馮導演用「很大的困惑」炫耀自己有能力左手撈錢、右手獻藝;所謂「無奈」,就是馮導演真的搞不懂觀眾,實際上也搞不懂今天的電影了。

  馮小剛現在稱《私人訂製》為「隨便拍的電影」,張藝謀當年對《三槍拍案驚奇》也有類似的表達。他們這樣公告,是要大家明白,片子拍爛了,原因種種,關鍵不是導演能力有缺陷,而是導演用力不夠。這樣表白,自然是「大導演」才有的氣派和資格。然而,他們認真拍的電影又怎麼樣呢?

  張藝謀在《三槍拍案驚奇》之後「認真」拍了《山楂樹之戀》和《金陵十三釵》,前者的平淡和後者的慘敗,已令「張藝謀神話」破滅。而馮小剛呢?認真拍的《一九四二》能在中國拿華表獎,在西方主流電影界卻是「門都摸不著」:它「代表中國」參評金球獎、奧斯卡獎,都只能做花錢報獎的門外看客,入圍資格都沒有獲得。

  馮小剛在用「丫的」回擊不恭維《私人訂製》的評論者同時,還在微博中如是自我表功:「《一聲嘆息》突破了婚外戀題材禁區;《天下無賊》突破了賊不能當角的禁區;《集結號》突破了戰爭對人性描寫的禁區;《一九四二》突破了對民族歷史的解讀;《私人訂製》突破了對權力的諷刺。我盡了一個導演對中國電影的責任,無論創作還是市場。自視甚高的影評人們,我如果是一個笑話,你們是什麼?」

  馮小剛自我居功的「五個(題材)突破」,如果是在1983年講,可能會令人肅然起敬,但是,他講這話時已經是2013年末,而2013年,政治局七常委都笑納了自己的卡通像。這樣自居於「題材突破」,就表明馮小剛不是真的老了,而是真的還沒有走出三十年前他家居住的北京軍隊大院。更值得注意的是,當馮小剛以這個「五個突破」自居的時候,他不僅表明自己對電影只有「政治責任」,而且似乎是從來不看外國電影。放眼世界,他的「五個突破」,哪一個不是國外導演玩爛了的!

  兩相比較,張藝謀比馮小剛強。張藝謀畢竟還是曾經被國際電影界承認的「中國大導演」,而馮小剛則始終只能在中國內地電影體制中為「獲獎」還是「撈錢」而有「很大的困惑」。所以,面對國內輿論的否定性意見,曾經有國際聲譽的張藝謀是有底氣憋住的,而沒有國際後盾的馮小剛就只能不惜失掉「大導演」身價,粗口撒野了。

  我看到有評論說,馮小剛用粗爛的《私人訂製》贏得高票房,是向觀眾透支了他的票房信譽。然而,我更贊成許多看了《私人訂製》的觀眾的評論:面對今天電影觀眾的需求,馮小剛已經是才盡藝絕了。

  張藝謀、馮小剛是中國第五代導演中的佼佼者。作為導演,他們五十來歲就走進了創作能力衰竭期,這意味著「文革」期間成長起來的一代電影人,因文化根底淺薄,相對於已經發展起來的中國,顯得「水土不服」了。前者已往,後者何在?這是中國電影在內地電影市場擴張,因而票房大盤劇增的同時,所面臨的根本憂患。

(東方早報,2014-01-02)


推薦閱讀:

馮小剛是怎麼把自己活成潘金蓮的?
因肝癌去世,馮小剛替他還債200萬,妻子發誓不改嫁
馮小剛為何怒懟垃圾觀眾捧紅垃圾演員?
馮小剛等導演20年前雷人舊照曝光(圖)
馮小剛的前世今生

TAG:馮小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