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峨眉武術綜述

目 錄

1、 峨嵋武術綜述

2、 峨嵋拳譜

3、 七步雲腳拳

4、 峨嵋纏絲拳(缺圖)

5、 少林南拳

峨眉武術綜述

清初湛然法師在《峨眉拳譜》中寫道:「一樹開五花,五花八葉扶,皎皎峨眉月,光輝滿江湖。」「峨眉月」即指聞名中外的峨眉派武術。「五花」指峨眉派武術五大類,峨眉派與少林派、武當派相提並論,實為珍貴的武術遺產。

峨嵋派武術源遠流長,與少林,武當同列為中國三大門派之一,在峨嵋派武術中蘊藏著極其豐富的氣功內容。

峨眉派武術特點:

自古以來,四川著名宗教聖地峨眉、青城等寺觀的僧道人家,在參禪拜佛之餘,弄槍使棒,練拳踢腿,逐漸形成了全國聞名的峨眉派。峨眉派兼備佛家與道家之長,既吸收了道家的動功,又有佛家禪修的基礎,獨創了一套動、靜功相結合的練功方法。這種練功方法與各種拳術、器械套路及散打技藝結合一起,組成了峨眉派武術體系。與此同時,千百年來四川民間也流傳著獨特的武功,相習成風,經世不衰。

峨眉派理論上主張動功與靜功並重,著名的「峨眉十二樁」在動功上分為:「天、地、之、心、龍、鶴、風、雲、大、小、幽、冥」十二大式。靜功上講究六大專修:「虎步功,重捶功,縮地功,懸囊功,指穴功,涅磐功」,其中尤以「指穴功」的三十六式天罡指穴功最具威力,既可按摩治病,又可作為武功制敵。

據四川老武術家趙子虯介紹,峨眉派與少林派,武當派都強調「體用兼備,內外兼修」,即:健身之道與攻防技擊相結合、內功與外功相結合,但三派的風格不同,各有所長,從「內外」「剛柔」「長短」三個方面可以區別:

一、內外:少林派以攻架見長,有外家拳術之稱。武當派以呼吸見長,有內家拳術之名。峨眉派則主張內外相重。

二、剛柔:少林善剛,武當善柔,峨眉派認為:「過剛則折,過柔則錈」,主張「亦柔亦剛,剛柔兼備」。

三、長短:少林派多用長手,武當派多用短手,峨眉派主張長短並用。

峨眉派武術善用五峰六肘之力。五峰即:頭、肩、肘、臀、膝;六肘指:上肘、下肘、左肘、右肘、回肘、倒肘。攻防技術上講究手腳靈活。「騰、挪、閃、顛、浮、沉、吞、吐」是峨眉派的主要技擊方法。明代唐順之寫有「峨眉山僧演拳歌」,生動形象地描述了峨眉派拳術的特點。

峨眉派武術特別注意「武德」「仁術」「養氣」,要求練武的人必須要有一顆正直善良的心,俗話說:「不講武德就是武賊」,因而各種武藝以防禦保身為主,作為抗暴圖存的一種手段,此外,練武者還要有人道主義精神和浩然之氣。

從古至今,峨嵋武術都極講究氣功之配合。拳諺講:外要練「砣子」內要練「桶子」,砣子指拳頭上的外家功夫,桶子指內功修養。只有外功和內功都修鍊,才能達到峨嵋武術中的「神功」,神功以氣為本,以神為用,乃功夫中的上乘。

峨嵋氣功內容豐富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歷代蜀人還兼行醫。蜀中拳諺云:學武不學醫,終是傻東西,將醫道作為武術內容之一。這樣就將中醫理論(包括中醫氣功理論及養生法)融匯進峨嵋武術中,從而形成獨具一格的峨嵋武術氣功。

現在峨嵋武術「內功」通常分為「南,填,靜,氣,柔,輕,禪」七類。

南功:即「神拳」,以符篆咒語,焚香禮拜,觀師默像等方式為誘導而出現自發動功峨嵋派「會門」武功最講究此道,形成獨具特色的峨嵋派自發動功。

填功:或稱「桶子功」,講究以各種呼吸方式(吃氣,咽氣,吞氣,噴氣,運氣,腔氣等),配合「安桶做架」(即各種形體練功動作,拳套等)進行鍛煉,內壯桶子,外強筋骨。許多現在稱為「硬氣功」的皆屬此類,如「金鐘罩」「鐵布衫」「鐵漢碑」「太子功」「金剛錘」。。。。等。

靜功:峨嵋派武術中的靜功,除了靜養調息吐納外,主要是指以各種武術樁功內外兼練的武功形式。如「弓箭樁」「含機樁」「騎馬樁」「雀地龍樁」「金雞獨立樁」「梅花樁」「三角樁」。。。等。比如練好「騎馬樁」氣沉丹田,吸氣則全身蓄力,吐氣則沖拳而出,反覆練習,峨嵋武術各門派均很重視這種練氣練力地「靜功」,比如峨嵋每門武功,在練功時樁功要求甚高,要求內外合一,三尖相照,意形緊隨。

氣功:峨嵋派武術中地氣功有兩層含意,一是指「參貫玄機,超脫生死」地內氣修養,以求臨陣較技時神氣自若,膽氣不虛,相當於現在素質訓練,心理訓練之意。二是指氣功(內功)鍛煉非常重要地峨嵋武術中地拳種流派。如蜀中「松溪內家拳」,強調以柔克剛,以靜制動,氣運為主,蠻力為下地練法,和太極八卦有相同之處。又如峨嵋太極拳,同北方太極有區別,而講究柔運,調氣,凝神則同。至近年來從一些峨嵋武術中衍化出許多氣功導引方式,究其實質,不外峨嵋武術氣功中地氣功部分而已。故蜀中拳諺云:快打拳是拳,慢打拳是功「,即意謂武術快練狠打就是「練拳」慢練調氣就是「練氣功」。

柔功:即盤功,峨嵋武術狠講究關節,肌肉,韌帶之輕靈柔軟,故練武時每將柔軟性訓練配合呼吸吐納,形成峨嵋武術中著名的「盤功」,常見的有「十大盤功」,「峨嵋盤功易筋經」等。因盤功最宜自幼開始訓練,大時則見效較難,故又成「童子功」。其訓練範圍包括頭頸,肩,肘,腕,指,腰,臀,胯,踝,趾等各部關節及肌肉韌帶。必須說明:峨嵋柔功(盤功),並非單純象體操之類的柔軟性訓練,而是嚴格配合吐納調息的「內功」形式。柔軟若無骨,伸縮開合變化隨心應手好像能透針眼,從大動至大靜時呼吸平和,安詳自然,狀若木偶。

輕功:輕功在冷兵器時代有很高造詣,因為那時實戰講究「飛檐走壁,疾走快跑」,如縱步上房,飛步越崖,雲腿跳澗等。現在有的人然認為輕功狠玄妙,甚至懷疑究竟有無輕功實際存在,實為不妥。酒時武人在這方面是要花大氣力的,否則實戰中會吃大虧。練成後,兩人多高的牆壁可轉眼之間越牆而過。

峨嵋武術中的輕功有「千斤腿」「跳沙坑」「扶桿縱」「水上漂」「鐵爪鏈」「百尺繩」「踩雞蛋」等名目。最常見的訓練方法是「戴鐵瓦」或者「包沙包」即在兩腿上各纏上半斤到五盡重的鉛瓦或沙袋,行走跳躍。其次是「縱沙坑」,在一直徑約三尺沙坑內身帶鉛瓦或沙袋,運氣後向上縱躍,並逐漸加深沙坑。此法說來容易,實則要堅持不懈則難。此外,峨嵋派輕功中有的還融合進符篆(甲馬),經咒等運氣調息形式。

禪功:亦稱「玄功」,峨嵋禪功,通常指某些奇門絕技。如「天罡掌」「指禪功」「點穴十八手」「五毒陰風掌」「劍仙」等等,其中有的確屬真實功夫,雖然少見確確實存在。比如有位氣功大師,專練「硬耳朵功」,能兩耳用細麻繩懸一大水桶飛舞旋轉,堪稱一絕。又如氣功師郭信武的「蝦蟆功」,以十指觸地成「俯卧撐」狀,運氣後整個身子離地騰起如蝦蟆跳躍,可連續躍數十次,常人難及。這些玄功,都豐富了峨嵋派氣功而使之絢麗多彩。

峨眉拳,始為道姑所創,為出家女子的一種防身拳術,原稱「蛾眉拳」後諧音「峨眉」,迄今已有四百餘載的歷史。該拳招法絕,技擊性強,拳理奧妙。抱著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之宗旨,非遇困危則不發,不先發手擊人,待人分手之際,以後發制人為根本大法。故雖當臨場之際,仍守心定氣沉,以逸待勞,大智若愚,大巧若拙,手、眼、身、法、步自然之靈活,操之得心應手,心感神悟,此入於神話之境,方可佔優勝。

一、手法

手法多用於護門戶,攻擊對方,因此,對手法的要求較高。一要鬆柔靈活,二要彈性出手,只有這樣才會使人的速度得到最大的發揮。三要充分利用一臂之長,如果對方的進攻不到我的一臂之長的範圍之內,那麼,他是無法打到我的。因為他的拳也只有一臂。四是手在何處從何處擊人,這種出手方法拳路近,出手快,沒有預示。五要出必問神,即每有真手出擊,必有假手相佐,真手同時打到。

二、眼法

臨敵時,要淡然對敵,面無所表示,使敵方無可捉摸。拳論曰:「神淡淡而對敵,形飄飄而迷離。」交手時,只用雙眼盯住對方的面部和雙眼,用餘光掛住其它部位就可以了。

三、身法

一要多用高姿勢,少用低姿勢,高姿勢易變化,利於周旋,二要盡量側身對敵,這樣一來才能最大限度的減少可被敵攻擊的面積。三要出拳時盡量保持出擊的一條線。

四、步法

十字步是峨眉拳中的攻防步法。動作是:頭向上領,四梢相牽,左腳左擺,右腳右擺,手隨步法移動。攻遠者用擊步,近者用上步,防用套步或退步。在攻守中,有較大的靈活性,身體在移動中要成為一個整體。

五、時機

由於攻防的技巧動作不同,可以選擇最佳時機。一是讓法:敵向我進攻,無論何招何式,無非欲擊我,若讓開被攻擊之位置,則敵無論如何勢必落空。則「氣勢洶洶莫怕他,讓開一步自枉然。」二是閃打:閃與打相結合,彼來擊我,我讓開被攻擊的位置,在閃開的同時打對方。三是頂法:亦叫堵法。當對方欲擊我將動之時,我就先把你頂回去,使其無論何種招勢都發不出來,後發先至。要掌握好上述三種時機,需要判斷好對方的動態,探明對方真真假假,虛虛實實,才能達到能攻、能防。

六、意念

一。交手時,要把意念放在對方身上,這樣做才能使自己處於徹底放鬆的良好狀態。二。發手時,要把意念放在打擊點的後面,這樣做,擊中時才能形成透力,意比形短是打人不遠的。三。進攻時,要形追意,即一有進攻的念頭,你的身形就要追著這個念頭打擊。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意形合一的地步,才會除去技擊中的多餘動作而快速不可擋。

七、測距

目測:眼睛是靈敏、感覺最快的器官,能迅速、準確的判定對方的位置與動作變化。手測:手具有聽力之奇特功效,在交手中,前臂伸出,以手掌為基點,來測定對方與我所處的位置距離。在與對方周旋的過程中,採用手法的測量確定位置、距離,比較準確,有利於攻擊和防守。意測:是心理的感覺,通過觀察對方的外形、技術水平等進行距離的判定。這可以較好的隱蔽自己的意圖,達到出奇制勝的效果。

八、單練

峨眉拳要求在個人單練中要以練單式為主。練時意在形外,設敵如在前方,一式一式的練習。單式的練習要用兩種方法進行。一是輕描淡寫的方法,即練意的方法,以練習勁力的順達,意念的集中和拳術內涵的領會。二是練力的方法,「剎時間集中全身之力於一拳」,以排山倒海之勢,雷霆萬鈞之力去拼搏。兩種方法必須交替使用,以求得張弛相得,剛柔相濟的結果,不允許用平均速度去練習,那是不符合實戰中的實際情況的。

九、雙練

雙人練習是過渡實戰的基礎。分兩步進行,一是由接手、揉手、探手、讓手、攻手等的組成。通過練習,使習者掌握與對方交手時的時機感、距離感,以及對對方真假意圖的判別和冷防的能力。不允許一上手就真打,全無分寸,那樣容易造成傷害,應使習者不知不覺地向實戰過渡。二是經過第一步後,所進行的類似實戰的攻防練習,習者可以運用自己練習後所掌握的法則和技巧互為攻防,任意制敵。

十、角度

腳步、手法、步法與手法的移動,能夠改變攻防的方向以及角度,從而佔有攻擊防守的主動性和招法變化靈活性。一。腳步:防守腳步宜退左右斜線,進攻的步法,直線攻擊用擊步,左右方向攻擊用斜上步閃打、閃踢。二。手法,可打上、中、下三法,上打頭部、胸部,中打襠腹部。有立體角度的變化,就是身體側身對敵。三。手法與步法相互配合的有機統一整體。頭部、身體的轉動,亦可改變步法、手法的角度。因此要求上下動作自然、協調、輕盈,「手如三春楊柳,步如風擺荷葉」。

十一、不接手

在與敵交手中,峨眉拳主張不接手為上策,這是因為:一。天下拳術種類繁多,不可能提前知道各家拳術的變化,就是知道了,也是學不勝學,防不勝防的。二。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揚長避短。三。行家出手,有真有假,接手就可能露空挨打。四。「男子自是力強,莫以力敵,女子自是質弱,當以法取。」所以峨眉拳是一種巧的拳術打法,有人看了峨眉拳的打法贊曰:「七分巧,三分功夫」,充分體現出了中國武術傳統的以巧勝拙的打法。當然功夫加上巧就更有威力了。因此,與敵交手中不招不架、不格不攔。無論用什麼腳什麼手,身體位置的移動和變化,我只注意對方面部,就可攻擊對方的軀體、四肢來制敵於要收不能、要發未至的半式之中。

十二、十字攻守秘訣

是「陣、探、讓、隨、逼、騙、閃、頂、藏、錯」,他有著獨具的特點和技擊法則,主要分兩個層次,一是前八字法則(沒一字法則有它單式招法)相互聯繫,運用綜合,只有經過單練、雙練這兩個過程,才能基本達到實戰的要求,後兩個字「藏、錯」,技法難練,只有練好前八字秘訣的招法,掌握好他的法則,在次基礎上在學習藏錯招法、法則,學了它能使技法更進一步提高。

峨眉派武術八大門

「五花八葉扶」,一般來說,「葉」長在先,「花」在後,據峨眉派一些老武術家介紹,「葉」系技擊風格,「花」多為流行區域,因此,本文先表「八葉」,後敘「五花」。

「八葉」即峨眉派武術的八門拳種:「僧、岳、趙、杜、洪、化、字、會」。

一、僧門

「僧」或「申」、「猻」。一說申屬猴,一說猻以猿相造型,取猴肩臂靈活之意。更為普通的說法是:因峨眉山為佛教聖地故為僧門。

僧門的特點是拳、掌、肘、腿並用,左右出擊,咄咄逼人,架式以前虛後實的含機樁式為主。含機,即等待時機攻擊對方之意。

僧門流傳於川西、川南一帶,拳術套路有火龍拳、練步拳、大連環拳、虎豹拳、六通拳等,其中火龍拳為僧門的典型套路。

二、岳門

傳說為岳飛所授,確無史料可證。其特點是矮樁,出拳時前手需外旋成圓,有「不畫圓不成拳,敵人手來無法攔」之說,出手時,力量較重,強調靠身打法,多利用五峰六肘之力面對面迎戰對手。其步法突出弓箭步,即左腿上前半步,屈曲如弓,右腿伸直如箭,變成弓箭襠,此時兩腿都有實勁了。

岳門流傳於川東、川南一帶,拳種有金鎖手拳、岳家拳、十二連拳、游禽拳、白猿望桃、九滾十八跌等,器械多使棍,並以實地對練為主。頗具實戰的價值。

三、趙門

此門技擊借鑒於少林派,突出了趙太祖拳術的風格,故名「趙門」。整個風格翻騰跳躍,舒展大方。和南派「踢不過膝」的技擊風格迥然不同。但趙門無旋風腳,只有單腿橫擊。此門以高樁為主。

趙門流行於川南一帶。拳種有梅花肘、黑虎拳、奇門拳等,器械有勾鐮、雙刀等。梅花肘的歌訣是:風動如雷吼,意動似剛劍,心動如火焰,步動如泰山,拳動如反弓,反弓打死虎,此拳名和地,峨眉梅花肘。

四、 杜門

杜門源說紛紜,一說「杜」者杜絕也,有阻止敵人進攻之意。技擊特點是少用拳、多用掌,封鎖嚴密,善使柔勁。一說「杜」者死拼也,三國時,諸葛亮巧布八陣圖中即有「休、生、傷、杜、景、死、驚、開」八門。也有人認為:杜門功夫系江西武術名手杜觀印於清乾隆時入川傳授,杜觀印擅長擒拿術,故此門攻防技擊突出。此門還講究跌法,但不同於摔法,主要以破壞對方的重心取勝。

現流行於成都、重慶、樂山、自貢、南充一帶。拳械有問津拳、鷂子拳、槍、棍、大刀等眾多。

五、洪門

洪門在四川流行甚廣,分布於成都、重慶、樂山、萬縣、達縣、涪陵等地。有南北派之分。南派注重精、氣、神一體。內外兼修,以威取勝,以聲催力,兇猛異常。北派招式四平大馬,清晰舒展,旋腕翻臂,善守善攻。兩者均注重眼神逼人,正面迎敵;動作大開大合,手腳並重。防禦多用小臂格擋,即為「袖內藏珠」之法:「來得高往上挑,來得矮往下斬,不高不矮用手排。」

洪門拳種的套路除大小洪拳外,有近70個功架,如纏手、五虎捶、二路紅、燕青紅、大八仙等,器械有青龍劍、峨眉短棍、五秀刀、蹯龍槍、春秋刀、棍、凳等。

六、化門

化門亦稱蠶閉門,「蠶」即行拳時如吞之吐絲,連綿不斷。閉即應敵時緊封敵手,避實就虛。也有人認為化門名稱以源,在於手法多變,頗有花梢之意,但又不同於花拳,故名化門。

化門的風格和洪門相反,沒有大開大合的動作,卻以柔化、小巧為主,多用手腕「制化敵勁,引進落空」,其牽緣手法有化開對方進攻之意。此拳種重視單手練習,主要手法是:巴、探、掛、拿等,要點是「掌不離腮,肘不離懷」,發拳時每一手,撓頭鉤掛,講究手腳輕快。

化門中的典型套路是三十六閉手,三十六閉手又稱四川南拳,也叫「天罡手」(俗稱天罡星三十六),其內容豐富,方法多變,攻防嚴密,剛柔並濟,具有遠踢近收,遠手近肘的特點。此外尚有二十四貼身靠、大連拳、八化拳、白虎鞭、抱月雙刀、七星拜月、披棍等幾十種拳協功法。目前分布流傳於成都、重慶、南充、內江、萬縣、涪陵等地。

七、字門

此門收勢擺成規定的「之」字形成『一』形,因此得名。也有人稱「字」者為「智」的諧音,有以智取勝之意,此門特點為高樁長手,功架起伏大,腿法少,出拳時用鼻發聲,講究氣催力、靜待動,發力迅猛,動靜相兼。傳習拳套功法有近40種,如有七、八、九錘拳、九手、十二神手、六合齊眉棍、八卦力、子午功、之字手等。現今流傳分布為兩支,主要流傳於內江、達縣、大竹、巴中、自貢等地。

八、會門

會門亦稱慧門,其拳架與字門相仿,練拳時主張「觀師默像」,其迷信色彩較濃,練拳中多攙雜咒語,並常伴隨發出「嗨」「吁」「噓」等怪聲。歷史上會門的代表拳種為「神拳」。利用氣功的特點,結合拳技,練就強身禦敵之技,俗稱「劈空勁」,但由於過份誇張了其效果,故「砍不進殺不入」之說,成了無稽之談,這種「神拳」現仍流傳於四川、湖北、貴州一帶,四川常見於巫山和長江沿岸。

當前會門在流傳上大體分為三支。其中一支在合川、大足、重慶、內江等地流傳,動作簡單,風格別緻,有總擇手、七星拳等拳架。其二在川東、川北、遂寧等地流傳,動作樸實、柔剛兼備,吐拳有聲,注重意氣力相合,如擇拳二路等。其三流傳於雅安、天全等縣地,以吞、吐、封、化、貼為五字訣,技法上講究避實就虛,聲東擊西,借力打力,起腿低矮,步手獨特,流傳有近20種拳架功法,如風拳、九拳、神手、五形手等。

峨眉派武術五大類

「五花」,即峨眉派武術的五大類別,多從流傳地區上加一區別:

一 黃陵派

流行於成都一帶,技擊風格屬於僧門和岳門。此派名稱源說有四,一說為廟名:;二說成都有昭烈皇帝(即劉備)的陵墓;三說清嘉慶年間黃林道人所傳武藝;四說從陝西流入四川的武術流派,因中華民族始祖軒轅黃帝葬於陝西,故名黃陵派。

二 點易派

流行於川東一帶,川東培陵地區有點易洞,相傳明朝理學家萊夫子在此洞中研究易經,因而得名。解放前,此地區曾出現過「陳大力士」,「江桿桿」「草上飛」等武術高手,此派技擊風格也屬僧、岳門。

三 青城派

流行於川西一帶,大概是以青城山取名。青城山是道教聖地,道家習武者不少,同時,這一帶民間練武之風也很盛,北宋時練武的王小波,李順就曾在青稱起義。

四 鐵佛派

流行於川北一帶。此派亦稱雲頂派。鐵佛和雲頂可能是鐵佛寺、雲頂山之源。有待查證。此派武術風格屬趙門和杜門。

五 青牛派

此派也流行於川東。川東豐都縣道教盛行,當地有一青牛山,武術能手頗多,民間廣為流傳著「青牛道士戰勝黃龍和尚」的故事。民間傳說「火燭堂」有一會武的黃龍和尚,橫行霸道,二十年間無一對手。突然,青牛一老道前來挑戰,雙方立下生死狀,比武三日。第一日,和尚見老道弱不經風,大笑:「勝來不費吹灰之力。」比武中,老道處處躲閃,第二日,雙方有攻有守。第三日,老道說:「貧道自有回天之力。」一舉打敗了黃龍和尚,從此青牛武藝威名大振。

峨眉拳譜

贊 歌 絕藝驚人俠士風,千年擊技古今同;勘開玄理樹新幟,悟透禪機棄舊功; 假身玉女虛是實,真諦蛾眉有非空;諸家應復昔時面,妙處自然在個中。

拳 志 祖師原為一道姑,後入佛門,是為道門修鍊,佛門正果。

是時,師善擊技,喜研各家拳法,慮各家拳法繁雜,莫衷一是,女子禦侮,另有不同,遂探各家之拳意,另僻蹊徑,創不接手之拳法,獨樹一幟。積十三年,始臻大成,身旁弟子習之,呼之玉女拳法,同道相譽,稱曰蛾眉拳。後弟子至峨嵋山,偶諧其音,始稱峨嵋。此拳名之始末也。恐汝不識,為汝志之,師本與世無爭,娛身可矣,禦侮可矣,奚傳姓名,是以立規,以戒弟子:一曰不言師,二曰不與人較技,三曰不在人前演藝,此其意自明矣。

不言後師,前師永存,技而晦之,自可全身。

心解篇

陰陽易位,乾坤倒轉,玉女之拳。拳不接手,槍不走圈,劍不行尾,方為蛾眉。爾以丹田,我以湧泉;爾以根摧,我以梢牽;爾以意求,我以自然;自然功成,無影無形。

意在形外,其體自松,其氣自盈,其道自通,內勁通靈,玄妙自生。

意催筋節,每見拙形,人已先知,何堪交鋒。意摧形,其動必緩,其形必露。形追意,其勢必速,其力必透。是以意比形長,力透強梁;意比形短,打人不遠。氣沉腳根,入地三分,手近胸膛,意透脊樑,縱透七尺,亦比短強。 勁整者,意整,形整,力整之謂。力透者,意比形長之謂。內勁之旨,氣沉力整,意透是也。無柔,剛何以生,無剛柔何以用。 見之似好婦,奪之似懼虎。心如處子,神淡淡而對敵。 手如三春楊柳,步如風擺荷葉,玉女挪蓮,形飄飄而迷離。 拔而站矣,沉而發矣,飄而走矣。上拔則虛靈頂勁之謂,下拔則松肩沉肘之謂,前後相拔則力貫指端之謂。遂成渾圓一氣。 低姿入地,力從根發,勁整而力聚;高姿飄然,機含萬變,泰然而處敵。 形斷意不斷,勢停意不停,敵何機可乘。爾須知:接手之拳,以萬對萬,不接手之拳,以一對萬。接手之拳,以防開打到為最;不接手之拳,以讓開打到為法。男子自是力強,莫與力敵;女子自是質弱,當以法取。 出必向神,彼何功可施;行必移魂,我何式可尋。 身形似箭,嘎然而止,步到手到者,必是周身之勁。意在形內,以意催力。先成步而後發拳者,定是一臂之力。步不至,招無功;面不過,手必空。此一臂長,一腳距之奧妙也,則步入我距必被我踢,而過我手,必被我擊矣。 讓隨之法,如影隨形,不接手而知敵意,唯此門徑。讓者,避其擊點而走之,視有卻無,近我則越長矣。逼者,過其守點而擊之,視無卻有,退我則越促矣。 爾擒我,是不欲我逃矣,然此時爾亦不欲逃矣,是爾擒我,等我擒爾耳,擊之可矣,又何懼哉。 故化萬法為一法,以一法破萬法,玉女之拳,後發先至,以靜制動,內手之秘。 又須知: 輕描淡寫,煉神之法,自然中求真,蛾眉門徑,功成於不知,拳出於無意,功至化境。 神要靜,臨敵不能靜,有招也無用。 氣要穩,臨敵不能穩,出手也不狠。 心要狠,出手莫留情,留情必不贏。 機要准,見機莫遲疑,遲疑來不及。 月印千潭,只是一月;說破玄機,只是一理。識之者,謂其妙法橫生,無衣無縫,而五體投矣;不識之者,如讀天書,隔山打牛而責其狂妄,嗤之以鼻矣。是故告我弟子,識者寶之,不識者哂之,高山流水,陽春白雪,自不足怪也。 高山流水覓知音,一拓白雲在深處。 神形說 意者內也,不可見之神也。形者外也,可見之身形也。欲得力整,先須形整;欲得形整,先須意整。是以習技之初步功夫,一曰調身,身松則神順;二曰調神,神順則形順;三曰調形,形順則力順。有此三順,則身自松,神自靈,形自順,力自整矣。是以欲求形似,先求意是,意是而形是,意非而形非。故曰:"莫嘆難,莫嘆難,勸爾從里往外練,不在外邊在內邊;內里通,一身輕,玄紗天機自然生。"此至言之謂也。是以此術也,由里及外之術也。意者內也,形者外也。先練意,後練力,先求松沉,後求柔活,再達剛強,以先天之靈意,導後天之拙力,由是意動形隨,力由內發,剛由內生矣,由是則柔而不軟剛而不僵矣。由此知之,意到形隨者,入門矣;意到形到者,可搏矣;意到形到,未知孰為先後者,則化矣,玄妙之機隨意而生矣。 剛柔說 柔者剛之本,剛者柔之用,若欲極剛必力極柔,剛柔相濟,蛾眉之本傳也。故與敵交手,未發手時,宜鬆柔靈活,不用一絲一毫之強勁,即松肩沉肘,虛領頂勁,外松內聚,飄然輕靈,若即若離,若假若真,寓隨時變化之機而以意示形。 發手時,則迅雷不及掩耳(手在何處便從何處擊人),極剛極強(剎時間集全身之力於一拳,有雷霆萬鈞之力)。 故曰:手如三春楊柳,步如風擺荷葉,出手似閃電,發力如雷霆,靜如處女,動若脫兔,其蛾眉之謂也。 然世有以剛求剛而未能剛者,是未知若欲極剛必為極柔之道也。是以習技未達者,多形過於意;造詣較深者,則以意示形。形過於意,拳未發而形先動,騙則人知之,攻則人知之,退則欲收不止,進則欲罷不能。意死,手死,步死,何柔活輕靈之有!以意示形,拳已出而人不知,指東打西,示退而進,若即若離,若假若真。當手者是處皆手而莫辨真假;旁觀者,若見放箭而未見開弓。攻也,人不知其所守;守也,人不知其所攻。其變化莫測,玄妙橫生,庶幾可隨必所欲矣。是以剛柔相濟之道,蛾眉之本傳也。 十字攻守秘訣 陣:出手一式站方圓,變化四方任周旋。 註:出手陣式,須利於實戰,便於攻防,能進能退,能內能讓,難人之進,利已之攻,攻守變化,皆可藏於一式之中,使敵無可窺我之變化,如太極之一極生兩儀,兩生四象,四象變化無窮者是也。其法:萬法歸一(常叫陣式),玉女挪蓮(常叫十字步)。 探:門戶不開用手探,宗法步法動中觀。 註:遇敵交手,未知敵之技藝若何,不可冒然而攻,宜以虛式引之,叫開門戶,牽動步勢,窺敵防我所出之宗法步法若何,然後相機而行,伺機而動可也。其法:龍女拂袖(即探手或引手),杏花出牆(單出牆或腳探)。 讓:手凶勢凶莫怕他,讓開一步自枉然。 註:敵我相攻,我身所在之位置,即為敵攻擊之目標也。敵若發手,無論何招式,無非欲擊我也。我遇敵攻來時,若讓開被攻擊之位置,則長無論何招何式,必落空矣,讓手之中,亦可窺敵之變化矣。其法:移身換影(分小讓,大讓,磨讓) 隨:能讓能隨是高手,如膠似漆緊相連。 註:能讓不能隨,是被動之守也。此打收手之法。彼來擊我,我即讓之,彼招發完時,其手必收,其勢必頓,我緊隨彼之收手跟而擊之者,即隨也。是以讓則避其銳氣,隨則擊其惰歸。其法:龍女戲珠(有隨前手,隨後手,上式隨三法)。 藏:若遇藏手莫相連,相連必挨暗中拳。 註:此暗中設伏之法。多以引手,頂手,讓手中用之。其法:藏手(引手藏低對腳,直射虎,倒身蹬三式。攔門拳,小讓,大讓,藏蘭花手三式)。 頂:你打我打先打你,欲動已動即動拳。 註:此後發先至,以靜制動之法。彼一欲動,或剛一出手,我未等彼之腳到,未等彼之手出,即發手擊之,後彼發手,先彼打到,擊敵於半式之中,則敵無論何招何式俱不能進矣。其法:玉女按蓮(分單頂一法,閃頂二法),玉女抽身(分撤步單頂,大頂二法),裙里腿(用反式,常叫低對腳),一面花(用反式,常叫攔門拳)。 逼:一式牽動莫停留,莫容起手進連環。 註:我頭手一出,敵若讓我,我頭手未發完,二手即連續擊之,使敵未有相隨之機,即逼也。其法:一面花(用正式),斜插一枝梅(用正式,常叫斜射虎),三步逼(分直,斜三法),倒踩蓮(用正式),玉女引路(即開路式),單插花(用正式)。 騙:故開門戶誘敵入,以假亂真玄中玄。 註:此欲左故右,欲上故下,欲遠故近,欲取故與之法也。式式必有假,真假必同時,須知真遇真時假,假遇假時真,誘編為至關,妙用存乎心,攻其必救,始為真騙。其法:指東打西(分上手,下手,單手三法),裙里腿(用正式,常叫三叫門),重摟腳(用正式)。單叫門,直射虎。 閃:此閃非比他人閃,入得門來始真傳。 陸海迎門三不顧,順風擺柳勢法全。 註:此讓開打到之法,彼來擊我,我於讓開被攻擊位置之同時,亦發手擊敵,與敵同時打到,則敵擊為虛,我擊為實,使敵未有還手之餘地,其必不能逃矣。是為絕手。入了蛾眉門,你打我也打,正是此謂。其法:閉月羞花(即反磨,為斜插一枝梅之反式),沉魚落雁(即正磨,為玉女引路之反式。),杏花出牆(用反式,即倒身蹬),玉女問路(用反式,即磨踢)。 錯:錯了還錯原非錯,玄中更玄確是玄。 入化通神能於此,贏人只用半招拳。 註:拳不接手,一錯也;顛倒所用,次非其時,又錯也。有此錯中之錯,則真假無虞,探騙之術無益矣。磨以讓為法,錯以頂為始。廣言其錯,式式或錯,錯中之錯,切莫輕說,藏手與錯法,乃看家拳中看家拳,非入室弟子,未可輕傳,只傳其八法,已足其用矣。 看家十八法歌訣 十腳八手:十腳八手拜摩訶 六字真經:陳探讓隨藏帶錯 手采邊門:手采邊門要牢記 腳打中宮:腳打中宮猶可說 心無定意:心無定意情難審 行無定蹤:行無定蹤勢難摸 出乎自然:似無師出自然有 純乎性靈:如無身軀靈性多 能解此訣:嫡傳應識蓮花印 方為正宗:正宗須解認拳歌

十 腳

裙里腿,倒拖裙,斜插花,倒踩蓮,單出牆,穿心腳,玉女問路,燕子穿簾,龍女取珠,觀音轉蓮。 八 手

一面花,直射虎,觀音轉蓮,斜插一枝花,玉女按蓮,玉女抽身,閉月羞花,沉魚落雁。

六 字 字 名 其法 陳 玉女挪蓮 心無定意,行無定蹤。似守非守,似攻非攻。 探 龍女拂袖 若即若離,若假若真。變幻莫測,幻手無形。 讓 移身換影 視則有之,動則走之。擊則空之,攻則無之。 隨 龍女戲珠 出手即讓,未收即隨,不打收手,方是真隨。 藏 藏 手 似讓非讓,似頂非頂。非讓亦讓,非頂亦頂。 錯 錯 手 攻非其時,顛倒所用,陰陽移位,乾坤倒行。 歌 訣 站式方圓,探讓互摻,頂隨相用,逼閃相連。

存乎一心,騙為至關,有勇有謀,變化無端。 空空空,中中中,練到空時方始中,勸君莫學有中有,瞎子點燈白費蠟。 爾來習武,遁入空門,不有中有,不空中空; 習到空時,始達妙音,須知禪機,亦是拳文。 師承十分古來無,能接七分即高徒,若得十分藝,三分須自積。 人站門戶莫輕進,四方變化奧妙深,動中取勝爾須記,不欲勝人方勝人。 雞登步,小拐打,肘底錘,倒翻花,斜來七星點,扯我靠身扎,入了蛾眉門,你打我也打。 劍 法

歌曰:蛾眉劍法妙入神,殘虹一式定乾坤;身苦驚鴻鶯穿柳,劍似追魂不離人; 非同凡技欲歌舞,應是奇傳道數真;輸贏只須出半手,縱是越女也失魂。 其法:童子扣門,玉女抽身,黃鶯穿柳,燕子入林,紅線盜盒,避青入紅,移花接木,拂花掠影,龍女拂袖,紫竹入雲,分花拂柳,素女撣塵,西子洗面,越女追魂。 殘紅者,非言劍之殘者也,猶棋之殘局,一著即可定輸贏矣。 夫劍者,神之所至,精之所化,形之所名者也,知此者,當形神合一,劍我一體,射如蛟龍,抽若掠鴻,則敵自無懈可擊矣。兵器乃手之加長,用劍之心法,同於拳理,制敵之訣竅,與拳訣無異,直不因其有殊,略有不同耳,弟子當自悟之,簪法,槍法亦然。 槍 法 藏把門戶槍,打把攔門槍,刷桿叫門槍,破攔左攔路槍,破拿右攔路槍,滑桿對扎槍,外掛一步三槍,里掛倒步三槍,破中平進槍撤步點槍,破中平進槍正閃扎槍,破中平進槍反閃扎槍,通槍,過槍,大開門絞步鎖喉槍。 內功宗法述要 一、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以得道者,得自然也。即知道為自然,欲得之乾,非以自然求之,將何益焉。諸法之修習,近道之階梯也,自然而然,天道之所宗,萬法之所歸也。是以采陰補陽,取坎填離, 奪天地之造化,侵日月之玄機,有作有為,是為道門功法。

悟靈性為至上,置身軀與度外,不生不滅,不垢不凈,無欠無餘,誠佛門之正果。 二、佛者,悟也,西方聖者之稱也。 既曰四大皆空,空門何以有門,既曰凡有所像,皆為虛妄,無像何以有像。此亦近道之階梯也,若見象執著,不悟本源,則不異雪捍面,刀切風,無底砂鍋化凍凌之輩也。須知萬法皆由心生,心生萬法皆生,心滅萬法皆滅,若論本業,皆屬無有,無心無像,我法俱空,道自通矣。

紫竹林中觀自在,白蓮台上現如來,自知之矣。

三、著意固守,刻意導引,實乃後天模仿,行雲流水,一任自然,方是先天修鍊。

著意固守,刻意導引,猶出此圈中,入彼圈中,何時得以解脫。是內功導引之諸法,實縛身之繩索也,五百羅漢,豈能一面,三千揭諦,怎能一身。人各有異,而以一死法求之,能近道乎,不入歧途則怪乎矣。 然則內氣何以得之,則謂之曰:放下後天,先天自明,心不著像,大道自生。有欲觀竅,無欲觀妙。若問必欲守之,則守在何處。曰:一念欲動處,天地未形時。 四、行功須身密,意密,語密,若靜中有動,是為入竅,大禮參拜,需當認師,千姿百態,神佛助爾,赤身修鍊,爾須勿拒,一任自然,是爾真諦,精華洗身,亦飲靈藥,見像歸真,應須自悟,去我合神,方是真修,若論本來,皆屬無有,我法俱空,自見真如。 然六根清凈,勿須煉體,以靜歸靜,自現如來,其中奧妙乃須口授。 十二支閉血法歌訣 醫武穴名顛倒用,子午卯酉莫亂聽;若是人血有一頭,除非生死兩處中。 擊其華蓋騾馬倒,殞其日月性命傾;氣海隔日始見效,重樓即時定輸贏。 摘星墜月隨手到,陰陽缺明順手封;閉其上肢小通臂,定其下身大穴名; 掌劈承山堆玉樹,腳蹴內關醉臨風;太陽耳門不須論,天門地戶勢非輕; 袖箭手封心頭血,倒翻花摘腦後纓;非是仁人莫傳他,功不到時也莫名; 勢若緊時不須找,只在任督帶脈衝;此是神仙真妙訣,等閑不與誨朦朧。

峨嵋纏絲拳

纏絲拳系峨嵋派高樁拳術之一,在四川各地皆有流傳。各地的拳路動作差異較大,擊法不同,所以各地拳路演練風格殊異。我在1986年習練過傳統套路「十二手濫纏絲拳」,這種纏絲以偏、側、滾、進和退讓、柔化為主,防打結合。擊打手法主要有巴、拿、抖、造、劈、掛六種。步法講究:出步似行犁,直踏中宮沖洪門。套路演練時以趨步、擦擦步為主,勁道要求「慢拉架子快打拳,剛猛快脆一瞬間」,「行拳如蠶吐絲,柔軟沾連」,「發放如毒箭離弦,法到勁到」。

十二手濫纏絲拳為功力性基礎拳,動作僅十二手,發勁剛暴,招式清晰,擊打有方,短小精悍。因以十二手為一段,作直進往返運動,來回重複一次為一路,每練須重複十二路二十四段,故運動量大,很適合青壯年人練習。

  十二手濫纏絲拳譜曰:

  腳踏長山手拉弓,巴拿抖造力無窮。

  擒拿掛劈纏絲勁,直踏中宮沖洪門。

  拳打四路群芳步,剛猛快脆定輸贏。

  招勢相兼十二手,反覆磨鍊功自成。

  

套路圖說

  

起手

(1)側面站立:立正姿勢側面站立(圖1)。

要求:頂頭、豎項、挺胸、收腹、直背、立腰、斂臀,兩眼平視前方。

(2)拱手起式:身體姿勢不變,兩掌從下向外向上向前弧形擺至胸前,兩臂微屈肘環抱,同時右掌變拳,拳心向前,拳眼朝下,左掌心斜向前貼於右拳面上;兩眼平視前方(圖2)。

  要求:兩掌同時作弧形擺動,兩臂平抬環抱,右拳緊握。

  

  第一段

  一、左拉弓式

左腳向左側邁出一大步,屈膝半蹲,腳尖斜向左前方,右腿挺膝伸直成左弓步;同時,身體稍左轉,左掌向外向下再向上旋掌變拳,拳心朝下,屈肘收至左肩前,右拳隨之向前平拳衝出,力達拳面;眼視右拳前方(圖3)。

  要求:腳踏長山(弓步)手拉弓(似拉緊弓弦),擰腰順肩直拳沖。

  

  二、右拉弓式

以右腳跟左腳尖為軸,身體右轉180度,右腿屈膝,左腿挺膝伸直成右弓步;同時右拳變掌向外向下再向上旋掌抓握成拳,拳心朝下,屈肘後收至右肩前,左拳從左肩前隨轉體沿右臂內側向前平拳衝出,力達拳面;眼視左拳前方(圖4)。

  要求:蹬地轉髖,擰腰順肩,直臂伸出,發力狠猛。

  

  三、躥步三箭

(1)上體動作不變,左腿屈膝前上一步,重心迅速移至左腿,右腳隨之向左腳跟處滑步移動,左腳隨之再向前上一步;眼看前方(圖5、6)。

(2)上動不停,左腳尖外展,身體左轉180度,右腳隨轉體向前上一大步屈膝成右弓步;同時,右拳隨轉體向前沿左臂內側平伸衝出,力達拳面,左拳屈肘向後,拳心朝下,收停於左肩前;眼視右拳前方(圖7)。

  要求:上步、滑移時重心要平穩,兩腳擦地前移,沖拳與收拳快猛協調。

  

  四、左拉弓式

以右腳掌為軸,左腿屈膝上抬,迅速向左轉體180度,左腳隨之向左側方落步屈膝,右腿挺膝伸直成左弓步;同時,隨轉體左拳變掌,掌心向外,直臂橫摟至左前方,屈肘變拳收停於左肩前,拳心朝下;右拳則從前屈肘回收經腰間再向前平伸衝出成平拳;眼視右拳前方(圖8)。

  要求:以腰帶臂,碾轉快速,落步降低重心,沖拳時擰腰順肩,發力猛狠。

  

  五、右拉弓式

以右腳跟左腳尖為軸,身體右轉180度,右腿屈膝,左腿挺膝伸直成右弓步;同時右拳變掌向外向下再向上旋掌抓握成拳,拳心朝下,屈肘後收至右肩前,左拳隨轉體沿右臂內側向前平拳衝出;眼視左拳前方(圖9)。

  要求:蹬地轉髖步沉穩,擰腰順肩直臂伸,發力狠猛。

  

  六、雙砸閉手

右腳稍向前移步,左腳跟上仍成右弓步;同時兩拳變掌分別向外向後劃弧分掌,經腰間再向前下方直臂推出,力達小指一側;眼斜視前下方(圖10)。

  要求:推掌時身體稍前傾,蹬地、沉肩、直臂、塌腕,勁由腰出。

  

  七、閉手撩陰

以左腳跟右腳掌為軸,身體左轉180度;同時,左掌向左向上橫掌架於頭左前上方,右掌隨轉體向左前下方撩出,掌心斜向上,力達掌跟;眼視前下方(圖11)。

  要求:上架下撩時身體稍向前傾,撩掌直打對方襠部。

  

  八、撐補劈掛

身體稍向左移,右腳上前一大步屈膝半蹲,左腿挺膝伸直成右弓步;同時,兩掌變拳,右拳先屈肘再向右前下方衝出,拳心斜向內,力達拳面,左拳向下向上屈肘平收於左肩前,拳心朝下,肘與肩平;眼視右前下方(圖12)。

  要求:腳到拳到,拳到力到,快速完整,猛烈剛暴。

  

  九、白鶴展翅

身體稍向左轉,左腳前上半步,腳跟略提,右腳隨之向前一步,腳尖外展,兩腿交叉半蹲成高歇步式;同時兩拳變掌,右掌從下向後向上擺動,左掌向下向左向後經腰側向右向上,從右臂內側穿出上架於頭的左斜前上方;右掌隨之向下經腹前向右側斜後方變拳下甩,拳心朝下,力達小指一側;眼視右拳(圖13)。

  要求:蓋步分掌,屈蹲甩拳,擰腰收胯,上下協調。

  

  十、尾手擒拿

身體稍向左轉,左腳前上一步,雙腿微曲;同時左掌變拳,兩拳屈肘收抱於胸前(左內右外)成十字交叉,兩拳心朝內;眼視前方(圖14)。

  要求:含胸、斂臀,兩拳快速直接收抱緊貼於胸前。

  

  十一、鷂子鑽天

右腳向前上一步成右弓步;同時,左臂內旋下壓,拳心朝下,屈肘橫於胸前,右拳隨之向下,旋臂從胸前沿左臂上向斜前上方衝出,拳心斜向後,拳面斜向上,拳高與頭平,力達拳面;眼視右拳(圖15)。

  要求:動作須快速猛烈,姿勢須緊湊有力。

  

  十二、抖抄劈沖

身體左轉90度,左腳向前移步,隨之右腳向前上步屈膝成右弓步;同時右拳下壓收於胸前再直臂向右側衝出成平拳,左拳則沿右臂向前推託,再屈肘收於左肩前,拳心朝下;眼視右拳前方(圖16)。

  要求;移步快、穩,動作連貫,精神貫注。沖拳須順肩、沉髖。

  

  第二段

重複圖3~圖16動作,唯動作方向相反。然後再做左拉弓式(圖17)、右拉弓式(圖18)。

   收手

(1)拱手抱拳:右腳前上一步,左腳向右腳收靠,兩腿併攏成立正;眼平視前方(圖19)。

(2)並步站立:步不變,右拳變掌,兩掌下落於大腿外側成側身站立(圖20)。

  要求:同起式。

  可根據個人體力和練習重點,重複4~24段,再做收手動作。


推薦閱讀:

文淵武海的【中外武術】24
李小龍和李小龍的兒子李國豪是向華強殺的嗎?
武當太極拳28式手法> 中華武術
現實中霍元甲和李小龍哪個更厲害?
武術名家談樁功

TAG:武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