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名人之家訓【推薦收藏】
【推薦收藏】
家風,就是家庭的信仰。如果一個人從小就受良好家風的熏陶,那麼在生活、處世上則會有「法」可依,堅守內心。《梁啟超家書》、《曾國藩家書》、《顏氏家訓》與《傅雷家書》並稱我國「四大家教範本」。除此之外,許多歷史名人的家風家訓也令人稱道。
1、陸遊家訓
南宋詩人陸遊一生寫下26條家訓傳給後人,告誡後代:「仕宦不可常,不仕則農,無可憾也。但切不可迫於衣食,為市井小人事耳。戒之戒之。」意思是說,當官不如務農,一輩子不做官也不要緊。自己耕種,衣食無憂,這樣的生活是非常好的,人生沒有什麼遺憾。切記,千萬不要為了生存而去做壞事。
除了這條家訓外,他還殷切期望自己的後代能夠注重道德層面的修養,成為一個善良、正直的人。有錯必改,謙虛謹慎。淡泊名利,志向高遠。嚴以律己,寬容待人。勤儉持家,儉樸生活。虛懷若谷,上善若水。胸懷寬廣,心系蒼生。
2、曾國藩家訓
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曾國藩,勤奮、儉樸、求學、務實的家訓家風一直為曾家後人所傳承。曾國藩曾留下十六字箴言家風:「家儉則興,人勤則健;能勤能儉,永不貧賤。」意思是,節儉能使家庭興旺,勤快會使身體強健。既勤勞又節儉,人生才能高枕無憂
他不肯將金錢留給後人,曾寫信對女兒曾紀芬說:「予自三十歲以來,即以做官發財為可恥,以官囊積金遺子孫為可羞。蓋子孫若賢,則不靠父輩,亦能自覓衣食;子孫若不賢,則多積一錢,必將多造一孽,後來淫佚作惡,大玷家聲。故立定此志,決不肯以做官發財,決不肯以銀錢予後人。」意思是,為官應當清廉,當為民請命,不是為了發財。子孫全靠自己,何須我來幫襯。所以,我絕對不留一文錢給後人。
3、紀曉嵐家訓
清代第一才子紀曉嵐家教很嚴,對子女有「四戒」、「四宜」的要求。
四戒是:一戒晚起,二戒懶惰,三戒奢華,四戒驕傲。四宜是:一宜勤讀,二宜敬師,三宜愛眾,四宜慎食。「四戒」與「四宜」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相互補充,交相輝映。既告訴了後人什麼不該做,又告訴了後人應該怎麼做。這樣的家訓,既簡潔明了,又深刻透徹。
4、林則徐家訓
清代民族英雄林則徐曾寫過一副對聯傳給後代:「子孫若如我,留財做什麼?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麼?愚而多財,益增其過。」意思是說,如果子孫像我一樣正直、果敢,那我留錢做什麼?賢良的人擁有了大量錢財,就會玩物喪志,失去了遠大志向。如果子孫不如我,那我留錢做什麼?愚蠢的人手中有了錢,不僅不思進取,還會去做壞事。
5、鄭板橋家訓
清代書畫大師、「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52歲時才有了一個兒子。雖晚年得子,但家教甚嚴,從不溺愛。73歲時,病危的他把兒子叫到床前,說想吃他親手做的饅頭。父命難違,時年21歲的兒子只得勉強答應。可他從未做過饅頭,請教了鄰家阿姨後,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做好了饅頭,喜滋滋地送到父親床前,誰知父親早已斷氣。茶几上有張信箋,上面寫著父親的遺言:「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漢。」
無獨有偶,民國時期的思想家、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這樣說過:「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他的這句話,激勵著當時一大批年輕有為的青年志士,努力奮鬥,堅持不懈,走向成功,不辱門風。這句擲地有聲的話,時至今日,也依然深刻地影響著當今人們的思維走向,成為許多人為人處世之標準。
可見,好的家訓,即成家風。而好的家風,便能成就人生的輝煌。
推薦閱讀:
※【舔屏】歷史也怕八卦,這些名人的人設「崩了」……
※蔡元培:教育是養成人格的事業
※劉芸沒有什麼出名的代表作,沒有很大的社會影響力,為什麼可以像章子怡和李宇春一樣登上時代雜誌?
※有哪些少數民族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