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國紀年法的演變

中國紀年法的演變

  帝王紀年:帝王紀年是最簡單的紀年方法,以帝王繼位之年為元年,以此為二年、三年,直到他退位為止。我國古代文獻記載的最早的具體紀元時間是西周時的共和行政元年,即公元前841年。此後每一帝王都有明確的紀元,例如公元前770年為周平王元年,公元前206年為漢高祖元年。

  年號紀年:漢武帝時開始使用年號,公元前140年是漢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34年是漢武帝元光元年,

  干支紀年:干支紀年始於漢代,多於年號紀年並用干支是指十天干與十二地支。十天干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乾和地支相互交錯組合,構成六十(10和12的最小公倍數)個複合符號,成為六十花甲或六十花甲子。古代史書的紀年,年號和干支並用,如南宋淳熙元年(公元1174年),又可以寫做淳熙甲午,也可以寫做淳熙元年甲午。

  歲星紀年:歲星(木星)繞太陽公轉一周約12年(實際為11.8622年),古人把歲星運行的軌道(稱之為「黃道」)劃分為12等分,稱為黃道12宮,自左至右將這12等分命名為星紀、玄枵(xiōo)......析木。木星每運行一次,大約相當於地球公轉一周,如歲星運行到析木的這一年,可記為「歲在析木」,這叫歲星紀年。

太歲紀年:由於歲星紀年有較大誤差,只在春秋中期使用過。後來,為了修正歲星紀年的誤差,又發明了太歲紀年法。此法與干支紀年可直接對應,如寅為攝提格,甲為閼(è)逢,閼逢攝提格就是甲寅年的別稱。《資治通鑒》第一卷說「起著雍攝提格,盡玄黓(yì)困敦」,就是說起於戊寅年,止於壬子年。具體對應方法見於《爾雅》。

公曆紀年:從民國開始,採用國際通用的公曆紀年法,同時使用國號紀年,如民國多少多少年,台灣一直沿用。現在通用公曆紀年,紀念時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多少多少年。

推薦閱讀:

中日韓:那隻袋鼠憑啥來亞洲!?
中國十大名畫:先收藏,再細品!
五十年來中國最富魅力的真女神[組圖]
文化經典:中國古今茶對聯【珍藏版】
圖解中國特種部隊格鬥術

TAG:中國 | 演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