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樓
第四個問題:漢字簡化的過程中有哪些錯誤呢? 一、失去了表音功能 許多漢字原來是形聲字,簡化後失去了表音功能,而這正是漢字有別於其他文化的特點。如: 際(際)價(價)標(標)僅(僅)歡(歡) 隊(隊)屬(屬)劉(劉)燭(燭)敵(敵) 二、無理簡化,莫名其妙 許多漢字的部首被毫無道理地用「又」字和叉代替,使優美的漢字變得不倫不類,莫名其妙。如: 鳳(鳳)風(風)漢(漢)僅(僅)難(難) 權(權)歡(歡)聖(聖)對(對)樹(樹) 三、割裂了整個漢字體系 許多漢字是自成體系的,常用字簡化後割裂了與非常用字的聯繫,致使從小學簡化字的人一輩子也記不住一些使用頻率較低的字。如:會寫 「撲(撲)」不會寫「璞」和「蹼」,會寫 「還(還)」和「環(環)」不會寫 「寰」和「鬟」。其他還有: 僅(僅)謹瑾盤(盤)磐犧(犧)曦 徹(徹)澈撤蠟(蠟)獵(獵)鬣 殲(殲)纖(纖)讖傷(傷)殤(殤)觴(觴) 聲(聲)馨磬罄夢(夢)懵甍 四、形體筆畫比較醜陋 許多漢字原來是非常方正美觀的,簡化以後字形變得極為難看。如: 訁(言)釒(金)車(車)龍(龍)漢(漢) 劉(劉)華(華)長(長)揀(揀)東(東) 五、合併偏旁,字不達意 像「貓(貓」)和「豬(豬)」簡化以後都成了狗類了,實在是太滑稽了。 六、同音字合併,字義混亂 漢字本來是有精確分工的,非要人為地讓一個字去承擔本不該它應該具有的含義。如: 後:前後皇后原本為前後皇后 發:發現頭髮原本為發現頭髮 面:面部麵粉原本為面部麵粉 板:木板老闆原本為木板老闆 七、毫無道理地將漢字進行切割,音形皆損 如:掛(掛)蠍(蠍)槨(槨)櫬(櫬) 八、簡化後出現表音錯誤 如:鄰(鄰)賓(賓) 韻母本是in,但簡化字是用韻母為ing的字作偏旁,容易讓人讀錯。 九、有些字筆畫本不多,完全沒必要簡化 如:減(減)涼(涼)於(於)時(時)國(國) 十、使漢字的可識別性大大降低 漢字簡化以後,使原來差別很大的字變得非常相像,導致經常被人搞錯。 如:鳳(鳳)和風(風)厲(厲)和歷(歷) 特別是「鳳」和「風」,經常出現姓名中的「鳳」和「風」,簡體的兩個字一旦稍微寫潦草,就容易讓人分辨不清。 如今的簡體字方案是從1956年1月份起,用僅兩個月時間,完成的《漢字簡化方案》、《漢語拼音方案草案》、《關於推廣普通話的指示》和《關於掃除文盲的決定》。其中拼音方案的目標,是推動掃盲識字運動,待時機成熟後再廢漢字以代之,而簡化字則是漢字被取代前的過渡形態。但這種簡體字方案,正是急功近利年代的畸形產物。就在簡體字方案出台後不久,經濟大躍進便盛行於中國,跟文化冒進浪潮呼應,儼然一對親密無間的孿生兄弟。 現行簡化字的出台更多源於政治,與前清的剃髮易服相類,阻斷了中華文化的傳承,背離了語言文字的自然發展規律,對語言文字是破壞。其實質是對中華文化的破壞和扭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