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簡體字、繁體字之爭的十個問題

簡體字、繁體字之爭的十個問題

  • 貓眼眯人
  • 6位粉絲
  • 1樓

    轉貼 作者:羽青玄   「蓋一民族之進化,並能有文字,良非易事,而其文字之勢力,能旁及鄰族吞減,而入侵之族,不特不能同化中華民族,反為中國所同化,則文字之功為偉矣。雖今日新學之士,問有創廢中國文字之講,而以作者觀之,則中國文字決不當廢也。」又說:「抑自人類有史以來,能記五千年之事,翔實無間斷者,亦唯中國文字之獨有。」   ——國父孫中山   
  • 2008-3-21 15:42
  • 回復
  • 貓眼眯人
  • 6位粉絲
  • 2樓

     第三個問題:繁體字「繁」,不好認嗎?      眾所周知,漢字具有字形優美,形聲,會意,象徵等特點。學習的時候往往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現在的簡化字改得不倫不類,反而不利於小學生學習。舉例:時-時燈-燈顧-顧價-價讓-讓國-國際-際雞-雞漢-漢棲-棲標-標。。。。看看繁體字表音多麼的准,而簡化字扭曲讀音,甚至根本不表音,小學生負擔反而更重,如果學繁體,反而認得了半邊就會了,而且讀得准。      比如我們在講籃球、藍色、蘭花的異同時,到了蘭花就無法講下去了,因為蘭花蘭被簡化成沒有草字頭,它的字義和形聲特徵看不出來了。      簡化字雖然減少了一些筆畫,可以方便文化程度低的人,但卻犧牲了漢字系統的機理。漢字是一個非常科學的字體系統,在學漢字的時候,如果能夠照顧到這種機理,將漢字源流按照其造字的本義一一道來,學生學起來、記憶起來會比較快,對於漢字的歷史文化也會理解得更加深刻。簡體字則破壞了這種機理。     
  • 2008-3-21 15:43
  • 回復
  • 貓眼眯人
  • 6位粉絲
  • 3樓

     第四個問題:漢字簡化的過程中有哪些錯誤呢?      一、失去了表音功能      許多漢字原來是形聲字,簡化後失去了表音功能,而這正是漢字有別於其他文化的特點。如:      際(際)價(價)標(標)僅(僅)歡(歡)      隊(隊)屬(屬)劉(劉)燭(燭)敵(敵)         二、無理簡化,莫名其妙      許多漢字的部首被毫無道理地用「又」字和叉代替,使優美的漢字變得不倫不類,莫名其妙。如:      鳳(鳳)風(風)漢(漢)僅(僅)難(難)      權(權)歡(歡)聖(聖)對(對)樹(樹)         三、割裂了整個漢字體系      許多漢字是自成體系的,常用字簡化後割裂了與非常用字的聯繫,致使從小學簡化字的人一輩子也記不住一些使用頻率較低的字。如:會寫   「撲(撲)」不會寫「璞」和「蹼」,會寫   「還(還)」和「環(環)」不會寫   「寰」和「鬟」。其他還有:      僅(僅)謹瑾盤(盤)磐犧(犧)曦      徹(徹)澈撤蠟(蠟)獵(獵)鬣      殲(殲)纖(纖)讖傷(傷)殤(殤)觴(觴)      聲(聲)馨磬罄夢(夢)懵甍         四、形體筆畫比較醜陋      許多漢字原來是非常方正美觀的,簡化以後字形變得極為難看。如:      訁(言)釒(金)車(車)龍(龍)漢(漢)      劉(劉)華(華)長(長)揀(揀)東(東)         五、合併偏旁,字不達意      像「貓(貓」)和「豬(豬)」簡化以後都成了狗類了,實在是太滑稽了。         六、同音字合併,字義混亂      漢字本來是有精確分工的,非要人為地讓一個字去承擔本不該它應該具有的含義。如:      後:前後皇后原本為前後皇后      發:發現頭髮原本為發現頭髮      面:面部麵粉原本為面部麵粉      板:木板老闆原本為木板老闆         七、毫無道理地將漢字進行切割,音形皆損      如:掛(掛)蠍(蠍)槨(槨)櫬(櫬)         八、簡化後出現表音錯誤      如:鄰(鄰)賓(賓)      韻母本是in,但簡化字是用韻母為ing的字作偏旁,容易讓人讀錯。         九、有些字筆畫本不多,完全沒必要簡化      如:減(減)涼(涼)於(於)時(時)國(國)         十、使漢字的可識別性大大降低      漢字簡化以後,使原來差別很大的字變得非常相像,導致經常被人搞錯。      如:鳳(鳳)和風(風)厲(厲)和歷(歷)      特別是「鳳」和「風」,經常出現姓名中的「鳳」和「風」,簡體的兩個字一旦稍微寫潦草,就容易讓人分辨不清。      如今的簡體字方案是從1956年1月份起,用僅兩個月時間,完成的《漢字簡化方案》、《漢語拼音方案草案》、《關於推廣普通話的指示》和《關於掃除文盲的決定》。其中拼音方案的目標,是推動掃盲識字運動,待時機成熟後再廢漢字以代之,而簡化字則是漢字被取代前的過渡形態。但這種簡體字方案,正是急功近利年代的畸形產物。就在簡體字方案出台後不久,經濟大躍進便盛行於中國,跟文化冒進浪潮呼應,儼然一對親密無間的孿生兄弟。      現行簡化字的出台更多源於政治,與前清的剃髮易服相類,阻斷了中華文化的傳承,背離了語言文字的自然發展規律,對語言文字是破壞。其實質是對中華文化的破壞和扭曲。      

  • 2008-3-21 15:43
  • 回復
  • 貓眼眯人
  • 6位粉絲
  • 4樓

    第五個問題:簡體字割裂了中國文化嗎?      這是毫無疑問的。      首先,傷害最大的是中國傳統而古老的書法藝術。      書法是漢字的書寫藝術。它不僅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而且在世界文化藝術寶庫中獨放異采。漢字在漫長的演變發展的歷史長河中,一方面起著思想交流、文化繼承等重要的社會作用,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造型藝術。      世界上各民族的文字,概括起來有三大類型,即表形文字;表意文字;表音文字。漢字則是典型的在表形文字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表意文字。象形的造字方法即是把實物畫出來。不過畫圖更趨於簡單化、抽象化,成為突出實物特點的一種符號,代表一定的意義,有一定的讀音……我們的漢字,從圖畫、符號到創造、定型,由古文大篆到小篆,由篆而隸、楷、行、草,各種形體逐漸形成。在書寫應用漢字的過程中,逐漸產生了世界各民族文字中獨一的、可以獨立門類的書法藝術。      在學習書法者眼中,簡體字是難以登上宣紙的「殘字」,由於缺乏文字結構學上的自然傳承,它們很難說有什麼骨架,怎麼寫怎麼難看。      這時候有人會說:簡體字有一些字來自於書法的草書。恩,沒錯,有少數簡體字來自於書法的草書。但草書只是書法的一種形式,是一種非實用的藝術形態。藝術跟實用是需要區分的。你見過古代典籍用草書印嗎?日文的平假名也來自於漢字的草書,你是不是要使用平假名呢?      其次,漢字簡化將很多同音異形的漢字簡化為一個字,這樣在閱讀簡化版的古代典籍的時候造成相當的混亂。      再次,漢字的形聲,會意,象徵等特點幾乎消失殆盡。      例如谷與谷本來都是繁體字,前者指山谷,後者指穀物,二者合併後簡掉谷,谷可以代替谷,但谷絕對不能代替谷,現在一時興回繁,把山谷也寫成了山谷,笑死人。系與系也是如此,當我看到「文學大系」的標題,真的是哭笑不得!簡體的鐘代替了鍾與鍾,但二者含義不同,鍾是鍾情,鍾是鐘錶(鐘錶),非要把錢鍾書老的名字寫繁體字,卻又不知道鍾與鐘的區分,能不鬧笑話嗎?繁體範范是兩個字,後者是姓,前者才是模範、範式的范卻又兼作姓氏,現在一回繁,姓范的都變成姓范的了,其實還真有姓范的,但也有范而不范的呀,真是亂了套了。      還有下面的面跟麥麺的麺,現在完全混同了。再如愛字,沒有了心的愛還能叫愛嗎?簡直亂七八糟。      漢字由「繁體」到「簡體」破壞了漢字原有的系統的邏輯體系,大部分的簡化字都與漢字的傳統背離,而簡化字本身又沒能建立起自身的體系。值得注意的是,簡化字只佔漢字比例的20%左右(這個數字是在中華書局2006年出的《現代漢語》教材上看到的),也就是說,所謂的「繁體字」——這個概念只相對於「簡體」才存在——的傳統仍然是現代漢字的傳統。所以,簡化字的推行並沒能取得任何語言學意義上的突破,它並不比繁體字方便到哪去,反而使漢字變得有點兒四不象。曾經一度流傳的「二簡字」(那更是荒唐的一塌糊塗)最終不被國人接受也充分說明人為的強制性的任意踐踏文字是愚蠢的行為。     
  • 2008-3-21 15:44
  • 回復
  • 貓眼眯人
  • 6位粉絲
  • 5樓

     第六個問題:有的漢字太複雜,簡化不好嗎?      部分中國文字確有過於繁複之弊,如「龜」字多達17劃,不利於學習書寫,需要作適度簡化,而1956年的方案,也提供了部分簡化成功的案例,如「禮」、「塵」、「從」、「眾」和「壘」等字。但就整個方案而言,簡化的數量和程度都已越出合理邊界,以致傳統漢字及其文化密碼都遭受重創。      真正經常使用的漢字也不過幾千個,那些過於複雜的漢字是使用的很少的。但就是這幾千個漢字,遭受了重創。      以中國之「國」為例,繁體「國」字包含著明確的國土定義:將一個區域用圍牆圈定起來,便是國家。其字形以會意兼形聲方式構成,包含著最簡潔明快的文化密碼,簡化為「國」之後,以圍牆包裹一「玉」,空間體量發生急縮,可以解釋為盒子,而跟民族國家之「國」失去語義關聯。「中華」之「華」,是枝繁葉茂之象,要是簡化成「花十」,仍有花繁樹茂之意,符合傳統的會意原則,但簡化方案卻將其弄成「化十」,丟失了會意的智慧與神韻,令原有語義蕩然無存。「漢」字描述水澤草木豐茂之象,被「又」旁取代後,也變得毫無意義(「又」形濫用,正是簡體字的一大弊病)。這種文字亂象,從國名開始,一直擴散到民族記憶的深處,成為引發文化衰敗的符號種籽。      漢字元碼是古文化核心密碼(代碼)的奇妙結晶,簡潔地描述自然場景、生活方式和事物邏輯,傳遞了古代文明的基本資訊,儼然是日常生活的生動鏡像,例如「閑」字表達休息時開門賞月的詩化意境,而「愁」字則暗示農民在秋季為即將過冬而愁苦的心情。人們至今仍能從數千年前造字者的邏輯里,發現當下生活的相似面貌,由此產生跨越時空的愉悅。漢字就此維繫了中國文明的自我延續性。      漢字同時也是解碼古文明的密匙。例如,「蜀」字里早已蘊藏「縱目族」的造型密碼,但該密碼直到三星堆青銅器出土才被確認。此外,正是藉助漢字我們才獲知,「堯」是大地(土)之神,而「秦」是集體事禾的農人,「越」是執鉞奔行的戰士,如此等等。漢字譜系,就是反觀中國歷史的最精確的櫥窗。      在古文明信息、東方感性邏輯及其本土精神結構的解構上,簡體字無疑扮演了推波助瀾的角色。它製造古代典籍的閱讀障礙,並阻止了自然有效的文化傳承。但另一方面,簡體字也意外地暴露出某種社會預言的特異功能。「陸」的疊土形被改為「擊」而成「陸」,恰好象徵著多年來人們互相攻擊的階級鬥爭怪象;「愛」字慘遭剜「心」之痛,成了社會日益「愛而無心」的深刻讖語。這種狀況在消費時代並未獲得改善,反而變本加厲起來。簡體漢字猶如精密的寓言,預見了社會道德狀態的劇變。      
  • 2008-3-21 15:44
  • 回復
  • 貓眼眯人
  • 6位粉絲
  • 6樓

    第八個問題:回到繁體字是歷史的倒退嗎?我們是不是要學甲骨文?      從甲骨文到繁體字,是在歷史、文化的演化中慢慢發展出來的。繁體字中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        而從繁體字到簡體字,卻是少數人在行政命令的作用下推動的。兩者間不具備可比性。      至漢朝以來漢字的書寫就定型了,用了兩千多年,記錄了中華文明的精華,唐詩宋詞難道是甲骨文?甲骨文根本就不算漢字,只是漢字的前身。        而且現在計算機的發展,對書寫繁體字的要求已經不高。     
  • 2008-3-21 15:45
  • 回復
  • 貓眼眯人
  • 6位粉絲
  • 7樓

     第九個問題:我們應該怎樣拯救漢字?      1、倡導繁簡共存的原則,字典和公共空間的文字標識,應採用繁簡雙書加漢語拼音的形式,電腦輸入法應當提供繁簡字輸入的自由轉換功能;      2、要求從小學生開始就「書簡認繁」,大學中文、歷史等相關專業學生則必須學會繁簡兩書;      3、以審慎的態度重審簡體字方案,對錯誤的簡化進行局部修正和復原。惟其如此,繁體漢字才不至於淪為慘遭遺棄的「歷史文化遺產」。     

  • 2008-3-21 15:45
  • 回復
  • 推薦閱讀:

    人生三大問題
    【刑事焦點】關於少年審判改革的三大問題
    再婚必須搞懂如下問題要不真的再「昏」!
    象棋邏輯問題
    脊柱問題竟然會導致糖尿病?

    TAG:繁體字 | 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