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走的路|100天讀10本家庭教育好書
來自新東方家庭教育
00:00 14:14▲點擊收聽應光老師語音分享
家長朋友們,大家好!
又到了周五讀書分享的時間了
我們讀書,為遇見更好的自己
我們讀書,做孩子閱讀的榜樣
我們讀書,在書中收穫生命的無限可能
今天一起讀的是一本很老的書,書名是《少有人走過的路》THE ROAD LESSTRAVELED。這本書最早於1978年在美國出版。算起來,距離今天已有近40年的時間了。這本書剛開始出版的時候並沒有引起很大反響,可是在它出版五年後,才開始出現在美國各大暢銷圖書榜單上,之後它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它曾在美國最著名的《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上連續上榜近二十年,創造了出版史上的一大奇蹟。
作者斯科特·派克畢業於哈佛大學,他被稱為「我們這個時代最傑出的心理醫生」,他的傑出不僅在其智慧,更在於他的真誠和勇氣。兒童時代,他就以「童言無忌」遠近聞名;少年時,他又勇敢地放棄了父母為他安排的輝煌前程,毅然選擇了自己的人生道路。他曾在美軍日本沖繩基地擔任心理醫生,為美軍軍官做心理醫生。在近二十年的職業心理醫生生涯中,他治癒了成千上萬個病人,他以從業經驗為基礎寫作成《少有人走的路》一書。遺憾的是,斯科特·派克於2005年因癌症離世,享年69歲。
斯科特·派克認為,人生是一個不斷面對問題、並解決問題的過程,而解決人生問題的關鍵在於自律。我們要求自己和孩子自律,其實就是在培養雙方如何忍受痛苦,獲得成長。自律有四個原則:推遲滿足感、承擔責任、忠於事實、保持平衡。
自律的第一個原則:推遲滿足感作為一名心理醫生,斯科特·派克的一個病人說,他有愛拖延的毛病,什麼事情就會拖延到必須要不斷地加班,而加班的時候也是沒有什麼效率。他自己內心裡頭是很不願拖延的,但是呢一旦進入那種工作場合,他總是在拖拖拖拖,總是在最後的那一刻,沒有辦法了才逼著把一個事情做完,已經形成一種心理障礙了。
斯科特·派克沒有直接回應他的問題,而是問他說,你愛吃蛋糕嘛?病人說,我愛吃。斯科特·派克又問,你吃蛋糕的時候愛抹上奶油嘛?他說當然很喜歡。斯科特·派克又問,你是怎麼吃得呢?是先吃奶油還是先吃蛋糕呢?他說,我當然是先吃奶油了,那奶油很好吃嘛!斯科特·派克回應說,問題的癥結就在這裡。這個病人之所以拖延是因為他每天把容易做的事情、喜歡做的就先做了,不喜歡做的,做不好的事兒就放著。他會認為,那些拖延的事情就放著吧,慢慢也會解決的。事實上,拖延的心理障礙就是由這個習慣造成的。
推遲滿足感,意味著不貪圖暫時的安逸,重新設置人生快樂與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對痛苦並感受痛苦。然後,解決問題並享受最大的快樂。斯科特·派克認為,這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其實這種生活方式從小爸媽都教過我們,那就是:先苦後甜。可是呢,如果當爸媽的做不到自律,教孩子啥道理都沒用。父母讓孩子寫作業,他們卻去看電視、打麻將、刷手機,孩子當然不服。
此外,當面臨痛苦抉擇時,如果父母能與孩子一起經受痛苦和折磨,孩子會逐漸意識到父母甘心忍受苦楚的一片苦心。此時他會慢慢領悟到痛苦的內涵和真諦,他們會提醒自己:既然爸媽願意陪我忍受痛苦,痛苦就不見得那麼可怕,而且未必是太壞的事。我應該承擔責任,面對自己的痛苦。這就是自律的起點。愛,是自律的原動力。父母帶著愛的自律行為,會讓孩子感受到:我是個有價值的人。有了這樣的寶貴認知,便構成了健全心理的基本前提,也就是自律的根基。孩子的這種自信必須從幼年培養,成年後補救往往事倍功半。幼年時父母的愛,能讓孩子在成年後勇於面對一切挫折苦難,而不致自暴自棄。所以,做好爸好媽,一定先把自己身上的拖延症治好。
自律的第二個原則:承擔責任面對問題,是解決問題的基本前提。在問題來的時候,責任感強的人會主動承擔,「這是我的問題,還是讓我來解決。」責任感出現問題,會產生兩種心理疾病:一種是神經官能症,一種是人格失調症。這兩種病症表現恰好相反:神經官能症患者為自己加強責任,人格失調患者不願承擔責任。神經官能症患者認為錯在自己,人格失調患者把錯誤歸咎於旁人。神經官能症患者會說:「我本來可以」,「我或許應該」,「我不應該」。人格失調症患者會說:「我不能」,「我不可能」,「我做不到」。神經官能症患者讓自己活得痛苦,人格失調症患者讓別人活得痛苦。
從某種程度上說,幾乎人人都患有程度不同的神經官能症或人格失調症。在生活中,正確評估自己的角色,判定該為何人、何事負責,既是我們的責任,也是無法迴避的問題。神經官能症患者當了父母,會把全家人的過失都攬在自己身上,搞得自己很累。人格失調症患者當了父母,會把自己的過失轉嫁給子女。在孩子的行為或學業出現問題時,他們不自我檢討,要麼怪老師罵學校,要麼就怪是別人家的孩子「帶壞」的。他們甚至會向孩子表達:「要不是為了你,我早跟你爸(媽)離婚了」,「我這輩子一事無成,都是為你犧牲的」,等等。如果孩子無法理解這種不合理的指責,就將責任歸咎於自己,由此會變成神經官能症患者。
神經官能症和人格失調症這兩種人格,實際上都是不承擔責任的。還有一種是兩種綜合起來。他一方面就攬在自己身上,另一方面呢,在某些事情上呢他又把責任歸結到別人身上,兩個攪在一起,這是更可怕的迴避責任的方式。
自律的第三個原則:尊重事實真正意義上的負責任,與自律的第三個原則有關,即尊重事實。尊重事實,意味著如實看待現實,杜絕虛假。斯科特·派克在書中列舉了一個他在沖繩島做軍人心理諮詢的一個案例。當派克問這個軍官為什麼經常酗酒時,這個軍官說,說沖繩島這個地方啊那麼荒涼,又找不到人溝通,我不喝酒幹什麼啊?斯科特·派克說,你可以去看書啊!軍官說,圖書館離我們這兒太遠啦。斯科特·派克回應說,據我所知圖書館不比酒吧遠。軍官又說,其實啊,我也不怎麼愛讀書。當被問到,那你到底喜歡幹什麼呢?那軍官馬上推卸責任說,我覺的這個地方也只有喝喝酒。
我們發現,這軍官一再推卸的本質是,他想捍衛他原有的立場,證明他自己的正確性。說來說去還是他要堅守他現在的這個習慣,或者說他不願意尊重圖書館比酒吧還要近,讀書比喝酒要好這個事實。他會用各種方式來消解、來抹殺這個事實。
尊重事實,這個原則聽起來非常的簡單,但是很多人很難做到。在書中,作者斯科特·派克引入了「人生地圖」的概念。我們都是手持自繪的人生地圖,走完人生旅程的。所以,地圖的準確性尤為重要,需要不停地修訂。可是有的人很早就放棄了地圖的修訂,一輩子活在狹隘和偏激中。很多人剛過中年就自認為人生地圖完美無缺,世界觀毫無瑕疵,對新事物失去了興趣。還有一些人願意繼續探索、擴大和更新自己對世界的認知,直到生命的終結。這需要不斷克服巨大的對未知的恐懼,和修訂地圖帶來的痛苦。誠實可以帶我們抵達真理。它讓我們敢於接受其它製圖者——外界的質疑和挑戰,由些確定地圖是否與事實相符。固步自封,逃避挑戰,是人性的基本特徵。只有超越人性,才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人。不然,我們就只能活在自己的個人幻想中,活在一個單間牢房裡。
自律的第四條原則:保持平衡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總會遇到在看來不公平的事情。比如說,在大型的足球比賽中,當出現了那些在我們看來是裁判不公平的現象時,我們如何面對一個讓我們感覺到明顯不公平的境遇,其實會映射出我們的心智平衡水平。或者是由於一次對方偶然的一次進球,或者是由於自己偶然的一次失誤產生非常大的這種波動的時候,如果這個時候我們的行為方式、思維方式、情緒全部亂套了,那麼我們就失去平衡了。
自律是艱苦的,同時也需要持久戰,因此要確定彈性的約束機制,適當靈活對待。推遲滿足感,也別忘了適時獎勵自己。承擔責任,也不能大包大攬。尊重事實,必要時也可以有所保留。還是要儘可能過好眼下的生活,要為自己創造多一點的快樂。
自律這四條原則看上去都非常簡單,但能做到並不容易。因為規避問題和逃避痛苦是動物和人類的天性。做到這四點才叫一個自律的人,一個心智成熟的人。如果我們沒有有意識地對自己的心智進行歷練,砥礪的話,那我們的心智到了一個階段之後就會停下來,成為一個心理上的留級生。
新東方每年都會有大量名校畢業生加入,在一次管理培訓會議上,一位管理培訓生提出過這樣的問題,他說他給自己制定了一個五年成為新東方校長的目標,他問如何才能實現這個目標。面對這位意氣風發的年輕人,我們幾位管理者都覺得,還是應該鼓勵他好好努力,不能去打擊他的積極性。其實我們最擔心的是這樣有良好條件年輕人高不成低不就,不想做一些最基本的事情。而不做最基本的事情,就沒辦法讓他在心智上從一個學生變成一個成熟的人,再一步一步成長為成熟的管理者。
我想,我們為人父母最重要的職責就是讓孩子長成為心智成熟的人。這本《少有人走的路》可以幫助我們探索愛與成長的本質,對於我們成為更稱職的父母、更有同理心的父母會帶來諸多積極的啟示。大家不妨在閱讀的過程中再次思考以下問題:為什麼對孩子和家長來說自律能力至關重要?什麼是自律的四個原則?自律與延遲滿足感有何種聯繫?人為什麼要學會先付出後享受?不願意承擔責任為什麼是一種心理疾病?什麼是真正的承擔責任?承擔責任為什麼要先學會尊重事實?什麼是保持平衡?如何讓我們的心智變得更成熟?為什麼心智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自然成熟?年輕人為什麼做事要「眼高手低」……
推薦閱讀:
※最近在看的書
※書單|那些值得一讀再讀的好書
※《了凡四訓》——教你改變命運的一部好書
※玄雷掌訣----三分鐘算吉凶貴賤,壽夭禍福的好書!
※書單:德語文學二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