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哪些人能成為和珅的兄弟?哪些人敢跟和珅對著干?
文|馮佐哲
和坤一人當道,全家沾光,親朋好友乃至個別家人、奴僕也都雞犬升天。其子豐紳殷德與乾隆帝愛女和孝十公主結為連理,此外,他家還有多人與皇室聯姻;其弟和琳曾為駐藏大臣、四川總督,晉封公爵;他家的親屬,有的做了總督,有的當了巡撫,甚至連他的管家們也成了擁有10萬、20萬兩銀子的富戶。與此同時,和坤深知要想地位鞏固、長久,必須具有社會基礎,也就是說要得到當朝有勢力集團的支持。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就要拉幫結夥,網羅死黨;因此,他一朝權在手,便把幫來拉。他四處拉攏親信,組織私人班底,結成了一個龐大的關係網。在這個關係網中,他培植了一批親信,其主要骨幹人物有以下幾人:
(1)和琳,字致齋,也是官學生出身。他最初以滿洲文生員補為吏部筆帖式,後又升遷為郎中、巡漕御史、杭州織造、湖廣道御史、內閣學士、工部左侍郎、正藍旗漢軍副都統、鑲白旗漢軍都統、工部尚書、駐藏大臣、光祿大夫、兵部尚書、都察院右都察史、四川總督等,並賞用黃帶、紫韁和三眼花翎,封一等宣勇公,授予雲騎尉世職。嘉慶元年(1796)八月,在鎮壓湘黔苗民起義過程中死於湖南平隴。死後乾隆帝親自到其家靈堂弔唁,並賜白銀5000兩和陀羅經被祭葬,命配饗太廟,祀昭忠祠與賢良祠,並特准其家建專祠祭奠。和琳是和坤最親信的人之一,他是和坤一手培植和提拔起來的。兄弟配合,沆瀣一氣,特別是在清軍中掌握一定權力。
(2)福長安,富察氏,滿洲鑲黃旗人。乾隆帝孝賢皇后的親侄兒,大學士、軍機大臣傅恆的第四子。乾隆帝對他比較喜歡,曾任正紅旗副都統、武備院卿、戶部尚書、軍機大臣等職,被封為侯爵。在與和坤共事中,福長安深受其扶植和關照,彼此結為知己。福長安甘願做和坤的附庸和走狗,亦步亦趨的跟隨和坤。他們二人在朝中拉攏幫派,結成死黨,排斥、打擊以阿桂為首的朝臣。
(3)伊江阿,拜都氏,滿洲正白旗人。大學士永貴之子,曾在軍機處行走,是和坤的親信之一。他平時與和坤關係密切,往來頻繁,彼此經常以詩唱和,溝通情感。伊江阿巴結和坤,和坤也極力培植伊江阿,推舉他做了山東巡撫。
(4)蘇凌阿,他塔拉氏,滿洲正白旗人。舉人出身,曾任戶部尚書、兩江總督、刑部尚書和東閣大學士等職。因為他與和琳是兒女親家,又巴結、順從和坤,故受到和坤特別關照。他雖然年邁體弱,兩耳重聽,且昏庸無能,只知愛財,營私舞弊、貪污受賄、誣良為盜,無所不為,聲名狼藉(他曾大言不慚地說:「皇上厚恩,命余覓棺材本來也。」);但和坤還是千方百計推舉他,使其官位步步高升。
(5)景安,鈕祜祿氏,官學生出身,曾任內閣中書、戶部郎中、山西河東道台、甘肅按察使、河南按察使和山西、甘肅布政使、河南巡撫等職。他一向依附和坤,辦事無能,只知欺壓百姓,貪污中飽。
(6)明保,和坤的舅父。由於和坤的保薦,曾任湖北漢陽知府。此人一生庸庸碌碌,花天酒地,依附和坤作威作福。他的兒女親家倭什布同在湖北作官,與和坤的關係也十分密切。在和坤的庇護下,胡作非為,魚肉百姓。
(7)吳省蘭、吳省欽,兩人為同胞兄弟,吳省欽為兄,吳省蘭為弟,南匯(今屬上海市)人。兄弟皆進士出身,他們曾在翰林院任職,是和坤的老師;又「系和坤私人」,彼此之間關係密切,他們情願作和坤的黨羽,為其奔走效勞,通風報信。因此,由於和坤的推薦、保舉官位步步上升,曾多次任鄉試主考官。嘉慶初年,吳省蘭還被和坤安排在嘉慶帝身邊,名為幫助皇上整理詩文,實則監視皇上的一舉一動。除此之外,還有許多文武大員投靠和坤,向其獻媚取寵,卑躬屈膝,送錢送物;有的人還恬不知恥地稱和坤為「老師」。例如,征瑞、孫士毅、秦承恩、孫綬、湛露、李潢、李光雲、胡長齡和蔣賜等,其中不乏總督、巡撫、鹽政和知府等高官。
多行不義,必有反者
和坤當權之際,氣焰熏灼,甚至連嘉慶帝也要讓他三分,一般官員就更不敢多說什麼了。可是就在此時也居然有一部分人不買他的賬,非要捅一捅他的老虎屁股。他們明裡暗裡跟他作對,不敢公開干,就旁敲側擊,冷嘲熱諷,進而則彈劾他的黨羽、爪牙。其中主要代表人物有:
(1)曹錫寶,字鴻書,一字劍亭,南匯(今屬上海市)人。乾隆二十二年(1757)進士,歷任內閣中書、軍機處章京、刑部主事、刑部郎中和監察御史等職。他生性剛直不阿,辦事認真,盡職盡責。當他看到和坤招權納賄,結黨營私,中飽私囊,貪污腐敗時,十分氣憤,總想找機會彈劾和坤。但他深知和坤樹大根深,身後又有乾隆皇帝這個大保護傘,因此一時還不敢輕易觸動他;於是便想拿和坤的忠實奴僕、大管家劉全開刀,拉開「倒和坤」的序幕。乾隆五十一年(1786)六月初,曹錫寶以監察御史的身分,上奏彈劾劉全「持勢營私,衣服、車馬、居室皆逾制」。請求嚴懲劉全。劉全是和家的世仆,從小就在和家趕車、跑腿,跟著和坤受了不少苦,從而也得到了和的信任。和坤得勢後,他便成了和家的大管家,主管和家的外間事務,如代理和坤掌管崇文門稅關的稅收,以及和家所經營的店鋪等,故人稱「外劉」。平日他以和坤代理人的身份出現,結交官府、士紳、商賈,狐假虎威,招搖撞騙,假公濟私,貪污受賄,侵冒公款,無所不為。劉全也頗善於斂財,廣置房地產,經營當鋪和其他各種店鋪、作坊,一生積攢了二十多萬兩白銀的家產,比一般京官富裕得多。他曾在和坤宅第附近的興化街修建了一座豪宅,其建築規模大大超過了一個管家的規制,還有他家使用的車馬、衣物也全都逾制。曹錫寶就以這些為突破點,寫了一道奏摺,準備參奏劉全。奏摺寫好後,他首先拿給同鄉好友吳省欽閱看,想讓他幫助提點意見。不料,吳省欽為了討好主子和坤,竟不惜出賣朋友,偷偷地捅給和坤了。和坤與劉全密謀後,劉全迅速拆除了逾制的房屋,毀掉了不應該配置的車馬;隱藏、轉移了不應穿戴的衣物。然後和坤給乾隆帝也上了一道奏摺,述說自己平時管教下人很嚴,不許他們在外惹是生非,且劉全是個「安分樸實」的人,不會「招搖是非」。並假惺惺地請皇上派人嚴查,出面干預此事,以使劉全解脫困境,並進一步使曹錫寶處於被動境地。果然乾隆帝出面為和坤、劉全解脫,並懷疑曹錫寶彈劾劉全的動機不純,是其「假公濟私」,進行報復;而更大的目的,是受人指使攻擊和坤;因此指令曹錫寶必須「逐條指實」。結果如所預料,查不到什麼真憑實據。曹錫寶只好承認自己無中生有,認錯請罪。最後落了個「革職留任」的處罰。此後他一直悶悶不樂,心情憂鬱,在乾隆五十七年(1792)含冤死去。
(2)錢灃,字東注,又字約甫,號南園,乳名正貴,雲南昆明人。乾隆三十六年(1740)進士,歷任江南道監察御史、太常寺少卿、通政司副使、戶部主事和湖廣道監察御史等職。他一生以詩文、書法、繪畫聞名於世,特別是他所畫的馬尤具特色,故有「瘦馬御史」之稱。他性格剛直,不畏權貴,為官清正廉潔,不貪名利,安於清貧,並惠澤桑梓,為民造福,是封建時代為數不多剛正不阿的「清官」。在政治上,他敢於向貪官污吏等惡勢力鬥爭,特別是他以驚人的勇氣和聰明的才智與和坤、勒爾謹、王望、畢沅、國泰、於易簡等人展開了堅決鬥爭。和坤對於錢灃公正剛直,不屈從自己,十分嫉恨,總想找機會陷害、打擊他一下;於是他唆使黨羽湖南巡撫浦霖以「錢灃對生員匿喪冒考,置若罔聞」之罪,上奏彈劾,結果錢灃受到了「革職留任」的處分。但錢灃並沒有因此停止對和坤的鬥爭,當他看到由於和坤專橫跋扈,軍機處分成阿桂與和坤為首的兩派,以至不能同在一起辦公,便向乾隆帝上奏疏,提出建議,請其恢復舊制讓所有軍機大臣,均應回到軍機處辦公地點共同辦公。而更深一層的意思是錢灃就和坤對軍機處以及其他一些朝政所作的一系列「變革」,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涉及到了其核心的問題。但因事關重大,還不敢明言和坤犯罪的種種內幕,只是以此作為試探而已。此外,錢灃還另外草擬了一篇長達數千字的奏摺,上列和坤二十大罪狀,準備上奏皇上。僅就這一點也可以看出他是以何等的勇氣向和坤開戰的。在當時此舉絕無二人,非常難能可貴。為此和坤更加忌恨於他,極盡打擊報復、穿小鞋之能事,凡遇苦差事、難辦的事全派他去作。結果他積勞成疾,醫治無效,於乾隆六十年(1795)與世長辭,終年55歲。關於錢灃之死,另有一種說法,即有人懷疑和坤得知錢灃要上奏摺專門彈劾自己,遂派親信將其毒死。
(3)尹壯圖,字楚珍,雲南蒙自人。乾隆三十一年(91766)進士。歷任京畿道監察御史、內閣學士、太僕寺少卿、禮部侍郎等職。他為官正直,風骨凜然,不畏權勢,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例如,他大膽地對和坤炮製的「議罪銀制度」提出異議,認為這種制度是促使、慫恿地方官貪污中飽的下策;如果繼續實行下去,必將會造成地方吏治廢弛,銀庫虧空;這隻會使社會經濟惡性循環,從而加重人民的負擔,破壞社會安定。其實這也是尹壯圖對和坤損下肥上,貪污腐敗,結黨營私種種劣跡揭示的一個嘗試。乾隆帝在和坤的建議下,委派戶部侍郎慶成和尹壯圖一起先後到山西、直隸(今河北)、山東以及江南各省查核各處倉庫。其實慶成是和坤的私黨,他在查核過程中處處鉗制尹壯圖,每到一地都要「游宴數日,乃發倉庫校核」;在這期間地方官們早已準備妥當,往往借商家銀兩充實庫存,待核查大員到來,已經不露任何馬腳,結果一點虧空也沒查出來。在這種情況下尹壯圖非常尷尬,只好「自承虛訛,奏請治罪」。乾隆帝認為尹壯圖的奏摺實乃「希榮卑鄙,飾詞謊奏」。結果尹壯圖被下刑部大獄,判為「比狹詐欺公妄生異議律,坐斬決」。後來乾隆帝又覺得這樣判罪未免太重,遂改為將其降職,改授「內閣侍郎」。尹壯圖心裡鬱悶,最後以回鄉奉養老母為名,回到雲南。直到嘉慶四年(1799)初,嘉慶帝親政,冤案才得以平反。
(4)謝振定,字一齋,又字薌泉,湖南湘鄉人。乾隆四十五年(1780)進士。歷任散館編修、監察御史、給事中等;此人為官剛正不阿,平日很不滿和坤的所作所為,更對和坤的眷屬、爪牙借其勢力橫行霸道、胡作非為深惡痛絕。據說他在任京師巡查東城御史時,在燈市口附近痛打了和坤的小舅子,併火燒了他坐的逾制馬車。和坤得知後十分惱火,但又沒理由發作,只好暗氣暗憋;最後「假他事,劾振定」,將其奪職。
至於「野史」、「筆記」和影視劇中劉墉(「劉羅鍋」)、紀昀(紀曉嵐)與和坤「鬥爭、抗衡」的故事與傳說,多與史無征,並不可信。
歷史上的劉墉(1720——1804),一生政績平平,只是謹慎謙和,辦事勤勉認真,潔身自好,注意吏治,關心民瘼,不盡趨炎附勢而已。劉墉在任左都御史任內,並沒有對和坤及其黨羽進行過有效的監督與彈劾;而是奉行了「明哲保身」和「井水不犯河水」的政策。但是這也不能證明劉墉阿附和坤,嘉慶四年(1799)初,和坤受審前,劉墉是首先起來參劾和坤者之一,同時他後來也參加了對和坤等人的會審、抄家。
歷史上的紀昀(1724——1805)字曉嵐,素有「通儒」之名。他是個「風流才子」,言語詼諧,「嬉笑怒罵,皆成文章」。和坤與紀昀雖然同在乾隆朝為官,但地位不同。和坤是大學士兼軍機大臣,俗稱「真宰相」,而紀昀最高只作到「協辦大學士」,從未作過軍機大臣,因此二人地位相差較大。在修《四庫全書》過程中,和坤是該書的正總裁,紀昀是總纂官,兩者是上下級的關係,彼此雖有過矛盾,但並未見兩人有什麼激烈鬥爭。
推薦閱讀:
※不懂就問,林沖和魯智深不過幾面之緣,為何關係好到一路送他去滄州?
※廉貞星入兄弟宮
※寫給弟弟,汪豆豆同學
※娛樂圈中的親兄弟,弟弟一劇爆紅,弟弟:沒有哥哥就沒有今天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