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歷經磨難,終得太極

任何人練太極拳開始都會有各種各樣的錯誤,不斷的糾正錯誤,水平就不斷提高,糾正錯誤的過程也是個鍛煉的過程,所以練太極拳不能怕出錯而縮手縮腳,要大膽動,太極拳順應人體規律,你練的舒服狀態,就是對的狀態。但總結一些出錯的規律可能會又助於大家的練習,在練太極拳的過程中,最常見的錯誤有這麼幾點:

急於學多的動作

造成動作規格練的不紮實,不到位,你動作做的不充分,勁力沒展開,效果就不充分,克服這一點的關鍵在開始學習時不要急於學動作的數量,要求質量,而且始終僅僅抓住規格這個要點,貫穿於練拳的全過程。

練拳時心不靜

太極拳是身心並練的運動,心靜則氣順,前人在說及修養時有話叫「偷得浮生半日閑」,我們在練拳時要偷得半小時閑,拋開一切雜念,專心練拳。太極拳區別於其他運動的特點之一是對性情、心境的陶冶。

套路不連貫

每個動作倒是做得不錯,但動作與動作之間的連續性平滑不夠,太極拳的套路是一個完整的整體,不是一個一個實體的連接,轉折處處理不好,拳的韻味就出不來,你練的也就不舒服。所以要細心研究每個式子之間的連帶關係,認真處理好過渡,這樣太極拳就成了一個圓。

僵硬

有的人柔軟性不夠,練拳時硬來硬去,好像長拳慢練。要克服這一點,可以先練一兩個單式,反覆把太極的感覺練出來,在練其他動作。

「軟」

有的專家稱之為「病態練拳」。太極拳柔和歸柔和,但她畢竟是武術,是「柔中寓剛」,人越練越精神,您別越練越萎靡不振就不對了。所以練太極拳時儘管「靜」,儘管「松」、「柔」,但「靜中生動」,鬆柔中含張力,精神飽滿,精力充盈的,術語叫精神能「提得起」。

交代不清

交代不清是練拳者對身體各部分的位置、路線不很明了。太極拳走的是圓形,動作在空間上沒有象算術那樣精確地以幾度幾度來定位,那樣就死板了。但行拳的手、眼、身、法、步還是非常清晰的,你不能比劃個大概,特別是學習初期,寧可失之板,不可失之亂。 練的功夫深厚了,有的老拳師,圈越練越小,重意不重形,那是高級境界的事。

根基不穩

打拳時顫顫巍巍,老是抖動個不停。這主要是有下盤不穩造成的。兩腳沒有扎在地上,胯松不開,坐不下去;或犯尖襠的錯誤。平時多練習無極樁功,還有每天堅持練習太極拳的起勢不少於半小時,只有把這些基礎練習好,才會腳下生根,解決根基不穩的原因。

打拳時想太多

腦子同時想著幾個動作要領,肩要沉,眼睛平視,腕沒刁好,呼吸沒有配合……想得太多,最後亂成一鍋粥。關鍵就是多練太極拳的雲手,把這個動作練到心靜似水,雜念不生,體內自然產生太極拳的松,靜,柔,空,從而自然生出太極拳的內勁來。煉精一招,在這個基礎上一通百通,舉一反三。

行拳過快

不能做到「細慢勻長」。由於打得太快,氣息異常急促,氣還不到丹田丟掉了,這就是沒有掌握太極拳的勻速運動,我們還得用太極拳的雲手來解決這個問題,日行雲手千百次,太極奧妙自然有。一個月之後,我們自然掌握細慢勻長的太極規律了。

總之,我們練習太極拳出現這樣那樣的錯誤,不要灰心,要堅持練習,因為實踐出真知,自有自己不停得練習太極拳,才會出現不同的體悟。靜下心來想一想,那個太極拳名家不是經歷千辛萬苦的修鍊,才知道太極拳的內勁從何而來。就是從心靜中而來。想一想心不靜,怎麼會生出太極拳的智慧來呢?所以,歷經磨難,自得太極

(文/朱定友)

推薦閱讀:

皇太極死後,豪格作為皇長子為什麼沒有取得帝位
太極谷的文件夾【經驗體悟】
修鍊太極拳的十二個思想--/李雅軒
告訴你太極拳為什麼會傷膝蓋及如何預防的方法(道家秘傳大披露)
24式太極拳右左蹬腳講解

TAG: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