扔掉枯燥的理論,我們來學習劉邦的管理經驗吧

在《史記·高祖本紀》和《項羽本紀》中,劉邦從來沒贏過項羽,但最後做皇帝的是劉邦,這並非他的文才武略有多厲害,而是他雖然沒有小才能,但是有大格局,他的領導藝術比項羽高明很多,而這些管理經驗同樣也適用於企業。

姜鵬 · 2016/05/28 10:53

圖片來源:網路

與下屬利益共享

劉邦打敗項羽以後,在酒席上問功臣們,他為什麼能夠成功,項羽為什麼會失敗?於是有兩個人站起來說了一段話:

「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與天下同利也。項羽妒賢嫉能,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戰勝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劉邦這個人有一個特點,所有的戰利品,他一定會和有功之臣分享。在中國古代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制度叫軍功等級制,將士們出生入死,不也是為自己謀一個前程嗎?劉邦一向非常大方,打下來以後說封就封,馬上把利益共享了。

但項羽不是,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此其所以失天下也。所以,這些功臣總結的原因很簡單,說劉邦很大方,我們願意跟著你,你是我們認可的老大。劉邦這裡有很多人是從項羽那邊逃過來的,張良、韓信、陳平過去都在項羽手下。

同樣,在團隊管理中,下面的人為什麼想跟著你?就是希望你能夠照顧到他們的利益和需求,你不給就不是好領導,給了就是好領導。他們這麼想並沒有錯,不同的立場和身份,考慮問題的角度肯定不一樣,領導有領導的立場,但不能要求團隊所有的人跟你的想法是一樣的,那是不正常的。

駕馭能人,為我所用

劉邦也作自我總結,說你們講得很好,但是你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他認為自己能成功,是因為「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漢初三傑張良、蕭何和韓信(《楚漢傳奇》劇照)

漢初三傑張良、蕭何和韓信,一個是謀士,一個是後勤,一個是將帥,「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他認為,自己什麼本事都沒有,但是能夠駕馭這三位人傑,為他所用。

這是劉邦的自我總結,說我能與你們利益共享,你們願意跟著我,但是更重要的是我的能力在於能夠識人用人,把不同的人才放在各自適合的崗位。

《道德經》第11章里,老子講過一段特別好的話:「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填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什麼意思呢?就是有虛的空的部分,才能容納更多的東西。所以,在學做領導的過程中和在管理隊伍的過程中,有一個很重要的事情,就是你要學會如何把自己卸下來。

劉邦這個人在謀划上面不能跟張良比,建設大後方也不如蕭何,打仗方面,韓信說他「不善將兵」,但他「善將將」,這個總結很到位,劉邦這個人什麼都不會,恰恰是他什麼都不會,使得他能駕馭這些人,能把別人的優點吸收過來。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我們絕大多數人都是普通人,不可能完全達到老子所說的「無之以為用」的最高境界,怎麼辦?我們不如通過劉邦任用陳平的例子,來看看劉邦這個人他是怎麼成功做好領導的。

陳平原來也是在項羽手下幹事情的,後來在項羽那兒呆不下去跑到劉邦這裡來,和陳平交往的過程非常能夠體現劉邦這個人的特點。

陳平見劉邦,劉邦跟他聊了一夜,覺得這個年輕人腦子非常靈活,分析問題非常到位,有點見識,長得也挺帥。問他,你在項羽那兒當什麼官?陳平說,當都尉,這個官職級別不算太高,但權力很大。劉邦說,你說你做都尉,我相信你,我要用你這個人,你在項羽那的履歷我都承認,你說你是什麼,我就當你是什麼。

領導跟被領導之間的關係中,領導者對被領導或被管理的人的信任,是非常重要的。

劉邦很有意思,還讓陳平做參乘,就是領導的副駕座。於是,跟劉邦從沛縣一起打出來的老兄弟們開始不開心了:我們跟了你這麼多年,從來沒有享受過這個待遇,新來一個年輕人,而且是從項羽那邊叛變過來的,一夜長談你就讓他坐你的副駕座。

劉邦的老下屬們對陳平的意見非常大,他們對劉邦說,陳平這個人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又是從項羽那裡過來的,不是你的嫡系,為了他而得罪我們,值得嗎?最關鍵的是,他們跟劉邦了陳平利用職權索賄受賄的事,用我們今天的話講,叫權力尋租。

劉邦一聽這個,就把陳平叫來痛罵一頓,說這個事情有沒有?陳平解釋,我為什麼索賄受賄?我是光屁股來找你的,武人是靠搶,我沒有這個機會,不受金無以為之。我的智慧你覺得對你有用的話,你就留下我,如果你覺得我的智慧對你沒有幫助,我貪污的錢都在,我封起來上交給你,我也就回去了。

聽陳平自我辯解完以後,劉邦做了三件事情:道歉,厚賜,拜為護軍中尉。

道歉。劉邦沒有做錯什麼,為什麼要道歉——這裡面是有大學問的。你引進一個人才,你要用他,但他能不能生存下去這個問題你都沒有搞清楚,你做什麼領導?劉邦是一個非常拎得清的人,作為領導,他反思自己的責任,引進了一個智囊,結果他要靠貪污受賄維持生計,這說明體制和機制自身就有問題。劉邦作為一個領導,首先這一點就值得我們學習,屬下犯錯他馬上找到自己的問題在哪裡。

厚賜。他給陳平一大筆錢,首先是彌補過錯,但是給錢的時候警鐘也就敲了,貪污受賄這件事情是不對的,我給你一大筆錢,你缺錢可以找我,但不要壞我的規矩,這個警告是非常有藝術的,在批評對方的時候,又給了對方台階下。

拜護軍中尉。這個事情是做給老將看的,什麼意思?告訴他們這些人不要鬧了,這個人我用定了,你們再鬧也沒有用。

不計小利,大事能成

項羽被徹底打敗之前,劉邦有一次問陳平,天下什麼時候能平定?「顧楚有可亂者,彼項王骨鯁之臣亞父、鍾離昧、龍且、周殷之屬,不過數人耳。大王誠能出捐數萬斤金,行反間,間其君臣,以疑其心,項王為人意忌信讒,必內相誅。」陳平的話非常簡短,但這是一份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項目策劃書,該有的內容這裡都有了,對競爭對手現狀做了一個分析。

劉邦只回答了一個字:「善」。而且給出一個具體的數字,給你4萬斤金。劉邦批給一個有貪污前科的人這麼一大筆錢,連個財務總監都不派,碰到一般的領導回去就睡不著覺了,怪自己衝動,幹嗎這麼快給他呢?明天能不能補救得回來?這個小子會不會跑路?

但劉邦就穩穩妥妥地給陳平了。陳平也很會辦事,成功地將反間計進行到底。無論是劉邦,還是一個團隊的領導者或領袖,要清楚自己的終極目標是什麼。劉邦的終極目標是天下,4萬斤金跟天下比算什麼?天下是你的,4萬斤金不算什麼;天下不是你的,你光想著算這4萬斤金,也沒有什麼意思。劉邦如果參不透這一點,就打不了天下。《論語》裡面孔子講過一句話:「毋欲速,毋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陳平的目標和劉邦不可能是完全一致的,但他想從劉邦身上想得到什麼,劉邦能夠給他什麼,劉邦很清楚。陳平的反間計里舉了范增、鍾離昧、龍且和周殷四個人,也許花不了這麼一大筆錢,但劉邦給了錢,更沒有說什麼時候等你打完項羽了,把餘下的給我退回來。這其實就是劉邦的視野,不被眼前的利益牽絆,一旦確定了目標,不被在這個目標過程當中所出現的無關的東西影響了目標格局。

最後,我們來分析一下劉邦的競爭對手項羽這個人。

項羽平時經常施以手下小恩小惠。但有人立了戰功該要封爵賞賜了,侯爵的印都刻好了人家跪在下面,項羽還放在手上摸啊摸,角都摸平了,就是捨不得給人,手下人心裡能舒服嗎?項羽在戰場上非常勇猛厲害,很會打仗。但是作為項羽來說,到了領導層以後,要把自己虛下來,這才是最重要的。作為管理者,級別越高越要懂得務虛,統籌全局,重要方向自己把握,具體事務要懂得用人。

所以,劉邦因為善用人才,有大格局,領導藝術比項羽高明,最終在楚漢之爭中取得了勝利,坐穩了天下。在我們平時的工作中,領導職位越高,生意做得越大,越要學會把自己卸下來,才能更好地領導一個團隊大步前進,取得更高的成就。

(本文根據作者在5月24日中歐國際工商學院EMBA人文藝術講座上的演講整理而成,由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授權界面新聞轉載)

來源:中歐國際工商學院


推薦閱讀:

還在吃茶葉蛋的你早就OUT了,我們都吃啤酒蛋了
為什麼我們拍不好行業精英劇?
來,我們聊聊【主謂賓 賓補】
重返課堂90分鐘,《開學第一課》教會我們什麼?

TAG:經驗 | 學習 | 管理 | 理論 | 劉邦 | 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