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寫作指導(一)
06-05
( 第一講 對聯概說 一 什麼是對聯 對聯,俗稱對子,通常是懸掛或粘貼在壁間柱上的一組對偶語句,是漢語特有的一種文學樣式。它不僅是我國文學百花園中的一叢香花,而且是世界文學寶庫中的一箱奇珍。 對聯是對偶語句,但對偶語句不一定就是對聯。對偶語句在我國古今詩文里常有,而且在律詩中還稱之為「聯」(律詩第二、三聯稱頷聯、頸聯),但不能說它們都是對聯。一般對偶語句依託上下文而存在,是全文的一個組成部分。只有這組對偶語句意義較完整,可以獨立運用,可以書寫張掛,才可以稱為對聯。如杜甫《月夜憶舍弟》中二聯: 露從今夜白, 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 無家問死生。 前面句有人書寫成條幅,送給遠在他鄉的親友,它就成了對聯。而後兩句未見有誰這樣獨立運用,它就只是杜甫那首律詩中的一聯對偶句,而不是對聯。 民間流傳許多關於對對子的故事,舊時蒙學對課要對對子,那些對子大都是對句,也不是嚴格意義的對聯。對聯是為某種實用目的而創作,表達一定主題,而對句一般只求對仗工穩,不要求表達特定主題,對上、對好,就算完成任務。如流傳的樵夫出句,過路的主考官對句: 此木為柴山山出; 因大成煙夕夕多 出對句都巧用合字格,對上了也就完了。 楹聯是否就是對聯?楹,廳堂前部的柱子。顧名思義,張掛於楹柱上的對聯才能稱楹聯。由於文士愛雅,又由於楹聯在宮殿、亭閣、寺觀、第宅的廣泛使用,大致從清代中期起,楹聯就作為對聯的雅稱,一切對聯都可以稱為楹聯了。 對聯,有廣義、狹義之分。狹義,指書寫張掛的對聯。廣義,包括不張掛,只書寫或印成文字的對聯,甚至對句,也包括在內。現在人們已習慣於用廣義。 二 對聯的起源與發展 我國的漢字,與許多國家橫行的拼音文字大不相同,它在音、義上的特點,天然具有易於工整對偶的優勢。對偶語句,比參差不齊的語句容易念讀記憶,人們審美心理又趨向對稱、均衡、穩定。所以,我國的謠諺、詩文、典籍中,很早以來就不斷出現對偶句。如: 斷竹,續竹;飛土,逐肉。 (《彈歌》) 致虛極,安靜篤。 (《老子》)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 (《論語?雍也》) 輔周則國必強,輔隙則國必弱。 (《孫子?謀攻》) 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 (《易?繫辭》)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詩?小雅?採薇》) 帶長鋏之陸離兮,冠切雲之崔嵬。 (《楚辭?涉江》) 以上,都具有對偶的特徵。 漢代的賦,為鋪陳其事,更重視對偶句的運用。進入六朝,逐步精雕細刻,後期又介入音韻的要求,對偶已達到十分完善的地步。如庾信的《哀江南賦序》: 楚歌非取樂之方,魯酒無忘憂之用。 將軍一去,大樹飄零;壯士不還,寒風蕭瑟。 詞性、句式結構、平仄聲,對仗工整。只不過那時對仗出句尾字多是平聲,對句尾字多是仄聲,與後來對聯尾字平仄相反。 東漢末年,孔融將其詩中一聯單獨寫出,懸掛於客室: 座上客常滿; 杯中酒不空。 它應是我國最早出現的宅室聯。 南朝梁劉孝綽罷官後,自題其門: 閉門罷慶弔; 高卧謝公卿。 它應是我國最早出現的門聯。 在文學上駢偶文演進,日益精工,開始出現對聯的時候,民間的桃符也在演進。桃符,又名仙木,最早是過年時掛在門兩側的桃木板,上畫鎮邪降妖的神荼、鬱壘二神像,祈求吉祥。在流行中,逐漸簡化,有的不再畫像,就在桃木板上寫「神荼」、「鬱壘」的神名。意未盡,進而代之以鎮邪降妖、祈求吉祥的語句。敦煌遺書S0610卷明確記載,唐開元十一年(623年)八月,劉丘子書寫有歲朝和立春日的十餘副對聯,如: 福延新日; 慶壽無疆。 寶雞能辟惡; 瑞燕解呈祥。 又註明「書門左右,吾儻康哉」。這應當是我國最早出現的春聯。 唐代由於律詩的成熟和盛行,文人中聯句對句的流行,不可避免地使對聯也成熟起來。唐代中期,門聯已較普遍。文人與民俗相結合,所以五代時期,春聯的質量已高,後蜀主孟昶寫出了那副有名的春節門聯: 新年納餘慶; 嘉節號長春。 在後蜀擔任過兵部尚書的王瑤為孟昶御花園的百花潭題了一副對聯,成了我國最早的勝跡聯: 十字水中分島嶼; 數重花外見樓台。 宋、元兩代,是對聯的發展時期。對聯向各個領域延伸,應用場所逐步推廣,種類增多。除了春聯、門聯、勝跡聯等以外,又出現了書齋聯、書院聯、燈聯、壽聯、輓聯等,還出現了以紙代桃符的對聯新形式。宋、元兩代,一些大聯家同時又是書法家,如蘇軾、黃庭堅、趙孟頫等,使對聯藝術與書法藝術相結合,大大增強了對聯的審美功能。趙孟頫奉元世祖忽必烈之命,為宮殿和應門書寫的對聯,影響頗大。如: 九天閶闔開宮殿; 萬國衣冠拜冕旒。 明、清兩代,是對聯的繁盛時期。明初,皇帝朱元璋受民俗的影響,大力提倡對聯,命令公卿士庶家必貼春聯,親自為閹豬戶題聯。又撰聯贈開國元勛,還為秦淮河題聯: 佳山佳水佳風佳月,千秋佳地; 痴色痴聲痴情痴夢,幾輩痴人。 上令下行、上行下效。對聯適應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因此寫春聯和其他對聯,蔚然成風。清康熙、雍正、乾隆帝也熱衷對聯,並且是撰聯的行家裡手,京城內外都有他們題聯。這也推動了全國對聯的大普及、大提高。 清代達到了對聯的鼎盛時期。對聯種類繁多,除原有品種外,又有婚聯、行業聯、裝飾聯、集聯、課聯、應制聯等。形式多樣,律句、散句,短聯、長聯,嵌字、迴文等,爭奇鬥勝。內容更是廣泛深刻,寫景狀物,抒懷言志,歌頌諷刺,各方面都有許多佳作名作。 明、清兩代,對聯名家大家,層出不窮,如解縉、祝允明、楊慎、唐寅、徐渭、鄭燮、孫髯、袁枚、紀昀、阮元、林則徐、曾國藩、左宗棠、彭玉麟、俞樾、張之洞、康有為、鍾雲舫、梁啟超等。這一時期,出現了彙集、談論對聯的書籍,如梁章鉅、梁恭辰父子的《楹聯叢話》系列,為對聯的發展推波助瀾,為後世對聯研究積累了可貴的歷史資料。 民國以後,由於軍閥混戰,社會動蕩,新民主革命的影響,對聯反帝反封建的戰鬥性加強。劉師亮的諷刺諧聯,別開生面。不少文化人士如黃元培、于右任、陶行知、郭沫若、郁達夫,和革命家孫中山、黃興、李大釗、董必武、*、*、陳毅等,均有名聯傳世。關於對聯的書籍繼續出現。但由於教育制度、教學內容的變革,對課取消,對聯創作的群眾基礎開始削弱。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社會風氣的改變,對聯創作跌入谷底。 1978年年底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撥亂反正,改革開放,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文化事業迅速回升,對聯進入振興時期。中國楹聯學會成立,地方楹聯組織如雨後春筍,創辦對聯報刊,征聯、聯賽、電台講座、函授、書寫贈送春聯等活動,頻頻舉行,促進了對聯的復興和發展。在不長的時間裡,對聯的創作、搜集、整理、編輯、出版和研究,都取得了喜人的成績,開始出現一些有代表性的聯家。對聯文化成為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一支重要方面軍。 三 對聯的特性 對聯的特性,大致說來,有以下五點: 1.文學性 對聯語言精鍊,常以極少的文字,表達豐富的情思,敘事、議論、抒情,無所不可。它跟其他文學作品一樣,可以創造藝術形象,以情動人,以理服人,情理相治。對聯跟詩詞一樣,可以情景相融,有深遠的意境,有反覆詠嘆的韻味。詩,短小的五言絕句二十字,對聯還可以短到十個字或不足十字,可是蘊含和表達的情思不一定比詩少,有時可能還有超過。所以,對聯被稱為「詩中之詩」。一千多年來,文學性強的對聯比比皆是。試看黃鶴樓聯: 爽氣西來,雲霧掃開天地憾; 大江東去,波濤洗盡古今愁。 蘇軾貶官黃州,寫下了膾炙人口的前後《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等名篇。這副對聯與蘇詞賦相比,並不遜色。它使日日奔波勞碌於塵海中,局促於一室一地的人,頓時眼界無比開闊。登上黃鶴樓,看那滾滾滔滔、向東奔流不息的長江,迎著西天吹過來的長風,只覺神清氣爽。平時進退得失榮辱,家國盛衰興亡,天地間多少遺憾和悲愁,都隨江天霧散雲開,一掃而空,都被江中浪濤滌盪乾淨。只覺得自己已融人這無邊無際、無窮無盡的天地時空之中,真是目空今古。如果說蘇軾在賦中「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在詞中「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還有一點消極感傷,在此聯中,則是清曠豪放,精神振奮。全聯氣勢恢宏,意境深遠。聯中運用了文學手法,富有動感。本是西風東來,吹開雲霧,人的遺憾隨霧散雲開而消失凈盡,可是作者不如此直說,而是用了曲筆,讓「雲霧掃開」,將雲霧人格化,雲霧有情,為遷客逐臣掃去心中大憾。同時又將波濤人格化,波濤也通天心人意,為忠臣志士洗盡古今興亡的悲愁。下聯從「間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等句蛻化而出,使人神遠。 對聯具有審美功能,有認識和教育作用,跟一切文學作品是相同的。 2.知識性 對聯種類繁多,題材廣泛,蘊含和涉及的知識極其豐富。舉凡天文地理、草木蟲魚、宮觀祠墓、政經哲史、詩詞書畫、古今中外、士農工商、三教九流,等等,無不涉及,無不可以入聯。對聯中的勝跡、壽慶、哀輓等聯,涉及的文史知識尤多。如孫中山挽秋瑾聯: 江戶矢丹忱,多君首贊同盟會; 軒亭灑碧血,恨我今招俠女魂。 此聯關涉到我國近代史上兩次重大事件。江戶,日本東京的舊稱。秋瑾於1904年赴日本留學,積极參加留日學生的革命活動。1905年8月,孫中山在日本建立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民主政黨同盟會,秋瑾率先加入,被推為浙江分會主盟人和評議部評議員,她熱情支持同盟會的革命活動,赤膽忠心,矢志不渝,故聯中用「多」字表達作者對她的讚許和感謝。秋瑾回國後,在浙江紹興積極進行革命活動,1907年7月秘密組織武裝起義,事泄,被清巡撫逮捕,英勇就義於紹興城內軒亭口。「碧血」,指為正義而流的血,語出《莊子?外物篇》:萇弘死於蜀,藏其血,三年化為碧玉。作者用此讚揚秋瑾為救國救民流血獻身的崇高精神。一個「恨」字,表達了孫中山先生嚴於責己,遺憾未能挽救這次起義的失敗,致烈士犧牲,今天才來徒招俠女魂,內心是多麼痛苦,對烈士是多麼懷念。此聯概括了秋瑾光輝的戰鬥事迹,給讀者以知識,給讀者以強烈感染。 對聯的知識性是多方面的。現代最新科學技術,在對聯中也有反映。如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蘇聯和美國的人造衛星相繼上天后,台灣有人題衛星上天聯云: 乘衛星繞天軌飛行,既使重心,何分上下; 自明月觀地球運轉,因無方向,莫辯東西。 月球無磁場,羅盤失其作用,在月球上是無法定東西南北方向的。人處於失重狀態,也分不清上下。此聯既有科學知識,對得又工整,饒有趣味。 3.趣味性 凡文學藝術作品,都有一定情趣。對聯除了一般情趣以外,因為對仗和種種修辭方式,作者的巧思佳構,不少時候還表現和蘊含著某種機趣、奇趣、風趣、諧趣,使讀者或莞爾微笑,或捧腹大笑,津津樂道,久久不忘。上邊題衛星上天聯即是一例。 又例如峨眉山靈官司命殿聯: 你求名利,他卜吉凶,可憐我全無心肝,怎出得什麼主意? 殿遏煙雲,堂列鐘鼎,堪笑人供此泥木,空費了多少錢財! 上聯用擬人手法,讓「夫子自道」,菩薩自白,自我揭露。讓世人明白,迷信占卜,祈求名利,可憐無補費精神。「全無心肝」,寫實,菩薩自己承認,這菩薩比世上那些沒有心肝而又道貌岸然的人坦白可愛。下聯「殿遏煙雲,堂列鐘鼎」,照應上聯的「你求、他卜」,顯示供奉人之多,不惜代價求神問卜,實際上是求此「全無心肝」的「泥木」,「空費了多少錢財」,令人浩嘆。全聯揭露迷信活動的欺騙性虛偽性,深刻有力。上聯末後兩句亦莊亦諧,幽默風趣。 民間流傳的對聯故事,都是有趣味的。相傳乾隆皇帝游江南,經過通州,他想到河北也有個通州,於是就以通州為題,出了一個上聯,要隨從作對。隨從們翻書找資料,對的下聯都不中意。幾天後,一個默默無聞的隨從在街上閑逛,見此地當鋪很多,典當的人出出進進,觸動靈感,就對好了一個下聯。有傳說那是紀曉嵐對的,在出句時就迅速對上了。出句、對句如下: 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東當鋪,西當鋪,東西當鋪當東西。 出句有方位詞、專有名詞,往複迴環,屬對有相當難度。而對句如此自然流暢工巧,實為難得,也很有趣味。對聯可以起到啟迪智慧、高雅娛樂的作用。 4.實用性 對聯用途廣泛。人際交往中,離不開對聯。如祝賀人壽誕、結婚、遷居、開業、開工、會議開幕,以及弔唁、慰勉、贈答等,都可以使用對聯,以增強情誼。在節日活動中,如春節、元旦、國慶、中秋等,使用大紅對聯,喜氣洋溢,使人歡欣鼓舞。 對聯與書法、工藝相結合,可以起到很好的裝飾作用。「風景無聯皆減色,山河有對盡增輝。」名勝古迹,配以佳聯,點明歷史典故,突出景點特色,如畫龍點睛,靈氣頓生;如人眉目傳情,魅力無窮。一副名聯,使昆明大觀樓風靡千秋。很難設想,金碧輝煌的宮殿、寺廟,缺少了金光耀眼的對聯,會成什麼模樣。對聯在名勝古迹中廣泛使用,給山水注入人文精神。對聯在第宅門廳書室使用,給主人提高精神品位。商家可用對聯裝飾門面,招徠顧客。如日本東京天廣餐廳門牆,用玻璃鋼仿石雕,刻著每字1.1平方米的一副對聯: 廚下烹鮮,門庭成市開華宴; 天宮擺酒,仙女飲樽醉廣寒。 聯嵌主人「下門」、餐廳「天廣」名,極寫內部氣派。對聯成了華美的壁飾,很好的廣告。 對聯在政治鼓動、群眾活動中,也能起到巨大作用。它激濁揚清,激勵民眾,配合標語、口號,形成震撼人心的力量。1919年的「五四」運動和1976年清明在天安門廣場悼念周總理的「四五」運動中,群眾都運用了對聯。「五四」時,北京學生遊行隊伍高呼口號「外爭國權,內懲國賊」,在金水橋南豎起一面大白旗,上書一副對聯: 賣國求榮,早知曹瞞遺種碑無字; 傾心媚外,不期章惇餘孽死有頭。 曹瞞遺種,曹操的後代,指與日本簽訂二十一條賣國條約的曹汝霖。章惇,北宋賣國賊蔡京的同黨;餘孽,指駐日公使章宗祥。對聯揭露北洋政府的賣國行徑,激起群眾的極大義憤。 5.群眾性 對聯是一種雅俗共賞、老少咸宜的文學樣式,品種多,文言、白話均可。它有充分發揮各人才智的餘地。學富五車的,固然可以作出上等佳聯;粗通文墨的,也可以道出巧妙對句。對聯的創作、欣賞和使用,在明、清時候,就已從宮廷王府和少數文人的雅趣中解放出來。民間故事中,就有不少農夫、樵子、木工、獵戶的巧對。如傳說中有一老農喜歡對聯,犁地時得出一個上聯,在村頭廣告征對,恰好被過路的木匠對上了。出對句是: 木犁轅曲耕田直; 鐵據齒斜破板平。 對聯,由於群眾喜聞樂見,廣大群眾的參與,因此曾被稱為俗文學。用它稱呼其一部分可以,稱呼整體就未必恰當。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時令佳節對聯佳句精選
※淺說詩律中拗律等在對聯中的應用?(楊柳困)
※2011年1月26日部分對聯
※2014年8月份對聯詩鐘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