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靖國神社的前世今生

日本靖國神社的前世今生

2013年1月3日,首爾高等法院就中國公民劉強涉嫌在日本靖國神社縱火的引渡案做出判決,不將劉強引渡至日本。此事件再次將靖國神社推到了風口浪尖。靖國神社因歷史原因,變成了供奉二戰戰犯靈位的地方。二戰之後,隨著日本首相及政界要員的相繼參拜,引發強烈爭議。下面的文字,簡要介紹了靖國神社的前世今生。

一、靖國神社的歷史變遷

靖國神社內部

1、靖國神社的變遷

「靖國神社」的歷史不過百餘年,最初的教義是:通過祭祀來安撫冤魂,以免給人們帶來災難。但由於歷史的原因,這個祭祀之地卻變成了供奉二戰戰犯靈位的地方,而且因為戰後日本政府首相和議員等政界要人的參拜,給本來就陰魂不散並且興風作浪的日本右翼勢力作倀,同時也極大地傷害了曾經飽受日本軍國主義侵略的廣大國家和人民的感情,引起了無數人的強烈憤慨。

下面通過一些簡單的文字和圖片來揭示「靖國神社」問題的由來,以此來喚起人們對於和平的熱愛和擁護,提防日本右翼分子的野心和圖謀。

靖國神社的起源

靖國神社位於東京都千代田區九段北,前身是「東京招魂社」,最初的意圖為了給在明治維新內戰(戊辰戰爭)中,為輔佐天皇而死去的三千多官兵「招魂」,1869年6月由明治政府設立。1879年6月正式改稱為「靖國神社」。「靖國」是「鎮護國家」的意思。因此,靖國神社不同於一般的神社,是專門祭祀死在戰場的軍人的神社,它在日本大大小小8萬多個神社中有著獨特的地位。

靖國神社總面積10萬餘平方米,正門前是高25米、長34米的大牌坊(日本人稱「鳥居」)。大門外兩側是建於1935年的兩座10餘米高的石燈籠狀紀念塔,碑文上寫道「追慕景仰為皇運的擴展而獻身的盡忠靖國之士和遺烈」。塔身底座嵌有16塊浮雕,描繪了甲午戰爭等歷次戰爭的畫面,並都配有文字說明。其中有明治27年(1894年)9月17日海戰,「聯合艦隊擊破清國北洋水師」;明治33年(1900年)7月14日「我軍佔領天津城」;昭和7年(1932年)2月22日上海附近空戰,「我軍擊落敵機」等。這些浮雕在變相地炫耀日軍當年帝國軍人的「武功偉業」。神社殿堂東側有一棟佔地近一萬平方米的建築,名為「游就館」。以前主要陳列從各國掠奪來的戰利品,炫耀「皇軍」的「赫赫戰功」。如今展出的多為戰死者的遺物,其中有前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的軍禮服和「神風突擊隊」隊員的遺書等。「游就館」外的空地上擺放著火炮、魚雷等,此外,還有悼念在戰爭中殉職的戰馬、軍犬和軍鴿的慰靈碑。靖國神社中還有一座被稱為靈璽簿奉安殿的大殿。它建於昭和47年,供奉有明治維新以來250萬軍人的靈位,包括日本歷次對外侵略戰爭中死亡的軍人的靈位。

每年4月21日~23日和10月17日~19日,神社都要舉行春秋兩次盛大的祭奠活動,特別是每年的「8·15」戰敗紀念日那天,靖國神社更是迎來一批一批的右翼政客、參加過戰爭的老兵以及戰爭中陣亡士兵的遺族們前來祭典。

靖國神社的嬗變

靖國神社最初的教義是:通過祭祀來安撫冤魂,以免給人們帶來災難。在近代歷史上,靖國神社的名字是與戰刀和征伐相聯繫的,折射著日本向封建軍事帝國主義發展,走對外侵略的道路,最後失敗的軌跡。靖國神社一直由陸軍省和海軍省負責管轄(其他神社均由內務省管轄)。在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出於對外侵略擴張的需要,軍國主義者們編織出種種神話,用「靖國思想」驅使士兵在戰場上衝殺。「靖國思想」要士兵們相信,效命沙場如櫻花飄落,其魂可在靖國神社內找到歸宿,作為「靖國祭神」萬世不滅,受人景仰。在此謊言的煽動下,無數士兵暴屍於異國荒野。

靖國神社供奉甲級戰犯是軍國主義勢力膨脹的產物

日本戰敗投降後,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佔領軍進駐日本,與亞洲各國一起,對日本的戰爭罪犯進行了清理。按照戰爭犯罪嚴重程度,被分為甲、乙、丙三級。當時在中國國內審判的多屬乙、丙級戰犯。特別罪大惡極的送交東京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審理。被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判處死刑的甲級戰犯共有14名,其中特別罪大惡極的原日本首相東條英機等7人於1948年12月在東京被處以絞刑。新中國成立後,在中國的撫順和太原的管理所共關押過1062名戰犯,其中的1017名戰犯因認罪態度較好,我國政府於1956年夏天分3次對這些人宣布免於起訴,釋放回國。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特別軍事法庭名義判刑的有45名,至1964年也全部釋放回國。經過中國政府和平的、人道主義的教育,他們中的絕大多數回到日本後都熱心於日中友好,成了和平反戰的鬥士。

與此同時,靖國神社雖然降為一般的宗教團體,但供奉戰爭亡靈的靈位並沒有撤除,軍國主義的遺老遺少們也沒有停止翻案活動,他們在日本保守政黨自民黨內右翼勢力的支持下,一直力圖使靖國神社重新歸國家管理,實現日本政要的正式參拜。靖國神社認為,合祭甲級戰犯本來就只是一個「暫時保留」的問題,合祭本身有「法律根據」。因為在1953年日本第十六屆國會上,以對舊軍人進行補助為目的的《援護法》進一步被修改,修改後的法律決定對受刑戰犯的遺族也發給「遺族年金」。根據這一法律,靖國神社認為戰犯們的權利在社會上已得到恢復。

靖國神社領導層曾密商甲級戰犯合祭問題

據日本報刊透露,早在20世紀50年代,靖國神社的最高領導層就曾對甲級戰犯的合祭問題進行過密商,得出了「不妨」的結論。

經過密謀,靖國神社決定等過了按佛教所說的「33次忌日」(被判絞刑的7名甲級戰犯在1948年伏法,從1945年日本投降時算起,1978年適值「33次忌日」)之後再行合祭。作為第一步,靖國神社首先把乙、丙級戰犯的靈位放進靖國神社祭祀。1978年10月17日,靖國神社舉行例行「秋祭」時,正式把14名甲級戰犯的靈位放進了靖國神社。這14名甲級戰犯中,除了原首相東條英機,還有原大將板垣征四郎、原大將土肥原賢二、原大將松井石根、原大將木村兵太郎、原中將武藤章、原首相廣田弘毅等。另1000多名被處決的乙級和丙級戰犯也被合祀其中。至今,靖國神社供奉著246萬多個靈位,其中210萬個是二戰亡靈。

順便說一下,1948年12月23日東條英機等被處以絞刑後,當時戰犯的辯護律師三文字等偷偷從橫濱的火葬場把7個戰犯的骨灰弄出,作為「殉國七士」葬在愛知縣幡豆郡的三根山。這一行動是在極為秘密的情況下進行的。直到半年以後,新聞媒體才向社會披露此事,甚至擔任戰犯遺族會——「白菊遺族會」會長的木村兵太郎的妻子、「日本遺族會」的負責人等,也是在事後才接到報告。(三峽在線)

靖國神社有美化侵華戰爭的浮雕

2、靖國神社在二戰中的作用

談起中日關係,有關靖國神社的爭論總是幾方爭鋒的核心話題。日本對靖國神社的參拜儀式,每每引發外界強烈關注,尤其以官方形式的參拜更是分外強烈刺激著二戰期間受害國家人民的神經。

研究事件的發展,首先需要關注它的歷史,靖國神社本是一所普普通通的宗教場所,卻因其本身獨特的性質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成為了衡量日本與外國關係的晴雨表,那麼是什麼魔力賦予靖國神社如此特殊的政治、宗教地位?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對日本又發揮著怎樣的作用呢?

戰爭機器的精神核心

靖國神社的前身是始建於1869年的「東京招魂社」,主要任務是祭祀明治維新前後國內戰爭中「為天皇而戰死的軍人」。隨著日本國家神道的建立和對外侵略擴張的需要,1879年改稱「靖國神社」。據統計,靖國神社內現供奉著明治以來的戰死者246萬多人,其中絕大部分是死於對外侵略戰爭的軍人。(李秀石:《從神道國教化到靖國神社論日本近現代史中的祭祀政治》,載《世界歷史》1998年第6期)

因此,在日本近代歷史上,靖國神社的名字是與戰刀和征伐相聯繫的,折射著日本從封建武士社會向封建軍事帝國主義發展,走向對外侵略的道路,最後走向破滅的軌跡。

日本近代史就是一部對外擴張、侵略史,日本在1874-1945年的70年間發動或參加了14次侵略戰爭,平均每5年1次,其中有10次是針對中國的。長期的戰爭導致大量人口的死亡,自然大大影響了民眾對戰爭的態度。(夏文輝:《參拜靖國神社的背後》《環球新幹線》2001年第7期)

那麼如何控制民眾的厭戰情緒,如何強化軍國主義統治,如何讓民眾繼續支持戰爭,如何讓民眾踴躍參軍,使日本這架戰爭機器能夠流暢的運行,這是當時的日本統治者迫在眉睫的問題。而日本的統治者巧妙地利用民眾的宗教信仰,運用造神、參拜、祭神的政治範式,對日本國民進行精神上的控制。

化悲為喜的「生死符」

按照靖國神社的信仰說法,明治時代以後出生的日本國民,只有在靖國神社裡才有機會成為國家祭祀的神靈。作為靖國神社祭祀的神靈的唯一條件,就是要為天皇陛下戰死,至於這些在生前是怎樣的人,則一切不必追究。為天皇「光榮戰死」是成為國家祭祀的神靈的唯一條件,同時也是當時日本國家最高的道德典範。(【日】山大江志乃夫著,沈志平譯:《靖國神社》,世界知識出版社1990年版,第14、136頁。)

靖國信仰讓人們相信「為國家而死」、「為天皇」獻出自己的兒子和丈夫是神聖的行為,它重新定義了那個時代日本人的生死觀。正是在這種新的生與死的意義的灌輸下,大量的日本民眾踴躍參軍,去戰爭中體現這種意義。

日本這架戰爭機器在幾次國運豪賭中勝出後,軍國主義思想越發泛濫,對天皇狂熱的忠誠,消融了一個民族本應具備的理性。民眾之間以死亡為榮耀,甚至樂見其死,「為君而死,此乃報恩於萬一」,甚至視戰死為洗刷恥辱的唯一手段,這種可怕的宗教情緒,扭曲了人類正常的倫理與情感。

《主婦之友》雜誌1939年6月號刊載有一篇題為《為國獻獨子光榮寡母熱淚座談會》的報道,其中詳細記錄了那些從日本北陸地區遠道來到靖國神社出席合祀祭典的戰死者的「寡母」們的扭曲心態。

齋藤:我哥總一個勁兒地說,要是動員來的話,這條命就獻給天子了,怎麼還不來,怎麼還不來。這回他總算如了願,光榮戰死了。

森川:那天晚上白色的御羽車開進靖國神社時,我心裡那個激動呀,激動得不得了。本來一個沒用的孩子,這麼著派上了用場。真是太好了。

……

齋藤:俺叩拜天子的時候,眼淚怎麼也止不住往下流。能參拜靖國神社,能叩拜天子,俺還有啥可求的呢?今天就是死了,也能心滿意足地笑著去死。

高井:兒子在陰間也會高興的,死得這麼風光。要是讓人看見咱們在哭,那可對不起天子哦。都是為了國家,這麼想著,就來精神兒啦。((日)高橋哲哉著黃東蘭譯,《靖國問題》,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讓一個人壓抑本身自然的喪子之痛,變得樂於看到自己的親人去送死,甚至認為這是一件喜事,這是怎樣的一種宗教情懷?正是這樣極端的宗教情緒下,一批批日本青年被洗腦成為蔑視生死,只知盡忠於天皇,一切為了聖戰、野蠻瘋狂的戰爭屠夫。

扭曲的情感,親人的傷痛

這種令人不寒而慄的「忠誠」,帶給世間的震撼難以言明。二戰後期,日本在太平洋戰場節節敗退,主力艦隊一一被消滅,瘋狂的日本軍人們用自己的血肉鑄成阻擋美軍前進步伐的「神風特別攻擊隊」,駕著飛機直撞美國艦隊,視死如歸。對於這些軍人們來說,死即是榮耀,活著反而是一種恥辱。

擁有這樣一種精神的軍隊,是何等可怕。不得不說當初制定這項戰略的日本統治者很有遠見,靖國神社所產生的效應完美地達成目的。常年的戰爭使日本民生凋敝,民眾的生活水平直線下降,大量的戰爭傷亡反而更加激起了日本民眾的參軍熱情。這種可怕的情緒直到今天依然能夠看到它的痕迹。(翟新,《戰後日本的對外觀》,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這段扭曲的歷史,造成了今天靖國神社中的「英魂」遺屬之間的矛盾和對立。有的戰死者家人認為首相、政府官員參拜靖國神社是對過去光榮歷史的認可,他們對這種認可感到喜悅,對首相、政府官員參拜持肯定態度;有的戰死者家屬認為自己的親人死後依然得不到安息,還要被統治者利用,對首相、政府官員參拜持拒絕與否定態度。雙方在參拜問題上相互攻擊、對峙。而靖國神社的漩渦,也影響到了日本與其他國家之間的關係。(王振鎖著 《日本戰後五十年(1945 -1995)》 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6年版)

靖國神社的建立是與天皇制度的確立有密切聯繫的事物,是明治時期的創立者們在實施維新、邁向近代化的過程中,為了統一國民的意志和完成民族的認同而創造的一種精神工具,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靖國神社作為把日本國民統一起來的精神核心力量的確發揮了很大作用。但是,靖國神社從創建之初起就是同戰爭有密切聯繫的事物,隨著日本對外侵略戰爭的不斷擴大,靖國神社逐步淪為日本軍國主義分子愚弄和籠絡國民的宗教工具。((日)大江志乃夫著,沈志平譯:《靖國神社》,世界知識出版社1990年版,第102頁)

在日本學者大江志乃夫所著的《靖國神社》中可以看出,日本國內對靖國神社也有著清醒的歷史認知。

正視歷史,才能展望未來。靖國神社在二戰中曾發揮其可怕的宗教力量,如今依然遺毒無窮,歷史是一種鏡鑒,給人以啟示。靖國神社問題的實質,就是日本政府對過去的侵略歷史如何認識和對待的問題。這既關係到曾經遭受日本軍國主義侵略之害的亞洲各國人民的感情問題,同時也關係到日本這個國家的今後走向。(劉典)

供奉著戰犯的靖國神社

3、二戰後靖國神社為何得以保留

日本政要每年參拜靖國神社都會引發亞洲各國強列反對的聲音,為什麼日本人卻對它一往情深?

靖國神社迄今已經145年,神社內供奉著246萬多個有名有姓「神」的靈位,他們是日本歷次戰爭中戰死的軍人和被盟軍炸死的民間戰死者。1978年,日本偷偷把東條英機、廣田弘毅、松井石根等14個甲級戰犯和2000多個乙、丙級戰犯的牌位,以「昭和殉難者」的名義塞進了靖國神社,成為「護國神靈」。自此靖國神社的也就變了味道!

這個被日本人視為最神聖的地方,卻在二戰日本戰敗後,差點被美國人付之一炬,可它卻一次次鬼使神差般保留了下來。這是為何?

時間得回到67年前。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30日下午,美國五星上將麥克阿瑟以駐日盟軍總司令的身份乘坐「巴丹」號專機前往日本。在東京郊外厚木機場的歡快鼓樂聲中,麥克阿瑟叼著那喜歡的大煙斗,志得意滿,因為他就是7500萬日本人的統治者。

在踏上日本土地的那一刻,麥克阿瑟的腳狠狠的踩在地上,這一腳踩的是對日本人的恨。

從1941年12月7日,日本聯合艦隊偷襲珍珠港開始,到美國佔領日本周邊的無名小島,每一次對決,都付出了成千上萬名美國士兵的生命。在一次次戰鬥中,他親自「領略」了日軍拚死頑抗的「戰鬥精神」,麥克阿瑟與所有參戰的美國軍人一樣痛恨日本人。

他知道,日本人之所以這麼神勇,因為他們心中有個神--「靖國神社」。入祀靖國神社對於日本人來說是人生最高榮譽,任何無名小卒,一旦變成「靖國之神」就可獲得上至天皇、大臣,下至國民的參拜,所以日本人不會投降只會戰死。不僅是軍人,日本的平民也接受了這種觀念。美國進攻日本沖繩時,就發生了平民集體自殺以避免被抓的事件。當時還出現了兒子殺死母親,然後自殺現象。這種瘋狂的做法是實現讓人無法想像。

這次他作為盟軍的首領來到日本,就是要做三件事:解除日本武裝,逮捕戰犯、廢黜日本的國家政教。

麥克阿瑟想,日本已在自己的手中,怎麼整治日本,是他說了算,有一點是他必須要做的:消滅日本人的這種瘋狂。

美國國立公文館保存著一份1944年的美國國務院「戰後計劃委員會」的機密檔案:靖國神社等神社並非我們所認為的宗教。它們崇拜軍國主義分子,培育了攻擊性的國家主義精神,這樣的神社違反信教自由,應當關閉……

日本投降不久,美國公開宣布了廢止日本國家神道,全面壓制軍國主義、極端國家主義的方針。美國政府、宗教界等就靖國神社的處置問題提出了各種各樣的提案,駐日美軍軍官們親歷了日本人在神社鼓舞下的瘋狂,強烈要求麥克阿瑟燒毀靖國神社,從精神上徹底瓦解日本。

想到自己無數將士死在瘋狂的日本人槍下,麥克阿瑟心動。

揣摸到麥克阿瑟的心思,100多名嚼著口香糖帶著大量燃料的美國士兵開進了靖國神社,他們時刻準備燒毀這個日本人心的神社,一解心頭之恨。

時間一天天過去,老大麥克阿瑟卻遲遲不下命令。當時,麥克阿瑟正為改造和重新設計日本忙得不可開交,根本沒有時間來處理靖國神社的問題。

在麥克阿瑟忙得不可開交時,一個天才的改革家出現了。

他就是靖國神社的掌門人橫井,他絞盡腦法,終於在美國標榜的宗教信仰自由旗幟下,為靖國神社找到了一個非常靠譜的出路:改制。

美國只要清除國家政教,並非禁止宗教。如果讓靖國神社與國家脫鉤,民營化不就解決問題了。立馬,靖國神社被改名「靖國廟宮」,並配套以公園之類的娛樂設施,搖身變在了一個純正的旅遊兼祭祀場所。

就這樣,靖國神社在美國宗教自由的大政方針找到了合法身份。

為了讓美國人看到改制的成果,靖國神社舉行了「慰魂節」狂歡,橫井還令人將那些刻有皇軍侵略中國東北與蘇聯的浮雕用石膏封了起來,並塗上了油漆,此時的靖國神社已經看不出任何軍國主義的痕迹。

為了保住靖國神社,1945年11月20日,日本海陸軍省在靖國神社為死掉的200多萬日本軍人舉辦了史上最盛大的招魂儀式。原來只有幾千個牌位的靖國神社一下子住得滿滿當當,人丁興旺了起來。

日本人來回的幾個折騰,令麥克阿瑟終於回過神,發現自己上了日本人的當。

靖國神社始終是美國人的一個心結,聰明的美國人還是找日本人的小辮子,靖國神社的房產證所屬人的名字寫的是日本,靖國神社屬於國家,國家宗教必須剷除。

靖國神社真是命不該決,這個時候,一個人的出現又救了它。

這個人就是羅馬教廷駐日特使,比特魯神父。

比特魯雖出生在德國,卻與日本素有淵源,戰前曾在日本上智大學(一所可以和早稻田大學相媲美的一流大學)當過院長,對日本文化很有好感。

有過親日背景的比特魯神父,自然會為日本人說話,他勸告麥克阿瑟道:無論戰勝國還是戰敗國,對為國捐軀者表示敬意是人類的「自然法」。燒掉靖國神社將是一種野蠻的犯罪行為,也會在歷史上給美軍留下一個不名譽的污點。

麥克阿瑟聽了這話後,竟然同意暫不動手。

為了保住神社,日本人還使出了最絕的一招,讓500萬死難軍人家屬聯名,要求保住已經進住了自己戰死親人的靖國神社。

看到這個龐大的數字讓,美國人傻眼了,只能再次感嘆,日本人真是太瘋狂了。

人最怕的是和瘋子交道,因為他不按常理出牌,縱使你的智商再高,你也無法知道他下一步要做什麼!

當時人們都以為做了日本「太上皇」麥克阿瑟耳根太軟了,聽信了比特魯的蠱惑。如果當時鏟立決的話同,就不會引來以後幾十年各國對日本參拜靖國神社的抗議了。

麥克阿瑟可是一代軍事家,美國的五星上將,所做的決定自然不是比特魯的幾句話所能左右的!又是什麼讓他改變了剷除靖國神社的初衷呢?

幾十年後,一份盟總的解密文件讓我們找到了答案:應該保留靖國神社,廢止恐怕反而會增加事端。

美國人自然不會為了除掉靖國神社這個心頭之恨,而做出有誖國家發展大計的事情來。

當時,美國已經佔領了日本,而且日本正朝著美國人希望的方向發展著,日本的用處還大著呢。何況再次領教了日本人的瘋狂,美國不能因為靖國神社的問題得罪了日本人,誤了自己的大事。

很快,東西陣營確立,冷戰開始,美國為了保持對社會主義國家蘇聯與中國的包圍,大幅度改變了對日政策,不但停止清算日本的戰爭罪行,還打算把日本建成共產主義的防波堤。

冷戰結束後,美國更加倚重日本的經濟以及地理位置來壓制中國,確保台灣的安全。

自此,再也沒有人打靖國神社的主意,靖國神社也得以在一次次危機中得以保存下來。

為了表示自己對日本宗教做過清理工作,麥克阿瑟想出這樣一招:立法要求日本天皇禁止參拜靖國神社。

可是這招想得太漏嘢,竟然把首相與政要們給忘記了。正是這個疏漏,才有了日本首相與政要們每年參拜靖國神社的習俗。

安倍晉三在競選上任前一個月也參拜了靖國神社。

靖國神社為什麼會在日本的政要中有這麼高的地位呢?

首先,右傾化思潮已經佔據了日本的統治地位,他們不承認侵略戰爭,並堅持不反省、不道歉的立場。其次,神社裡246萬個「神靈」的後裔數量無法估算,能量巨大。正是這兩個原因,讓日本的政要們堅持參拜靖國神社的立場。

每次日本人參拜靖國神社,都會掀起亞洲人民心中的仇恨與抗議。

可是這些抗議,日本人從不予理會,因為我們都不夠強大,無法與之抗衡。

強者為王,尊重強者,這是亘古不變的真理。

只有讓自己強大了,超越日本甚至美國,強到足夠震懾日本的那天,我們才有機會真正的對靖國神社有話語權。

我們不讓他們參拜,他們還敢去拜么?

我們都在期待著這一天,我相信這一天不會遙遠!(寧寧)

靖國神社裡供奉的14位二戰甲級犯

日本首相安倍普三在競選上任前一個月參拜靖國神社

日本參眾兩院195名政要參拜靖國神社

小泉純一在任期間6次參拜靖國神社

二、靖國神社的現狀

日本國會議員參拜靖國神社

1、2012年日本「戰敗日」的靖國神社

一年一度8?15,靖國神社群魔舞。67年前的8?15,日本裕仁天皇通過廣播宣布日本無條件投降。從此,這一天,在世界上被稱為日本的「戰敗日」,在日本則被稱為「終戰日」。而供奉著二戰14名甲級戰犯牌位的靖國神社,也就成為日本政界的一個「秀」場。

8月15日上午11點,日本50多名國會議員前往靖國神社參拜

2012年8?15和往年不同,首先表現在靖國神社迎來了日本民主黨2009年執政後第一批來參拜的現任內閣成員——國家公安委員長松原仁、國土交通相羽田雄一郎、經濟產業大臣政務官北神圭朗,還有日本民主黨政權原總務大臣原田一博等。

日本自民黨總裁谷垣楨一參拜靖國神社出來後向鼓掌的民眾揮手致意

曾幾何時,日本民主黨從自民黨手中奪取政權,首相及內閣成員在位期間不參拜靖國神社,是他們給選民們的一個承諾;另建設施將14名甲級戰犯分祀出去,也是他們公開的一個計劃。此後,民主黨鳩山由紀夫內閣、菅直人內閣都做到了首相及內閣不參拜靖國神社。但是,今年入夏,就傳出了野田佳彥首相計劃參拜靖國神社的消息,後來其本人作出否定。分析人士隨後指出,這是一個政治過招,其舉動的背後意味著野田內閣成員今年將參拜靖國神社。現在看來,果然如此。野田內閣的政治無信,再次凸現出來。

我注意到,早上8點左右,野田內閣的國家公安委員長松原仁避開公眾視線,聲稱以私人身分前往靖國神社進行參拜。他宣稱:「我參拜是為了祈願不能再發生悲慘的戰爭,也為了追悼為日本繁榮獻身的先烈們」。但是,靖國神社方面透露,松原仁在簽名的時候,先寫下了一個「臣」字。顯然,他不願意以「私人身份」進行參拜。

今年8?15與往年不同,其次表現在右翼組織公開要求日本天皇、首相、內閣成員都要每年按時參拜靖國神社。「第26屆追悼戰亡者國民集會」公開高喊「野田首相應該來參拜靖國神社!」他們還高喊「太陽旗就是日本的國旗,《君之代》就是日本的國歌,靖國神社就是日本的國心!」

今年8?15與往年不同,再次表現在領土爭端問題充斥其間。日本右翼團體在現場兜售他們編輯的《誓死守衛尖閣列島》(中國稱:釣魚島)的小冊子,號召在日本全國各地開展守衛島嶼的簽名運動,聲稱東京都購島捐款已經超過14億日元,還要開展百萬人捐款活動。寫有「反抗中國侵略,籌資買回釣魚島」字樣的展板高高豎立。分析人士指出,日本正在把與中國等的「歷史認識問題之爭」轉變成為「現實領土之爭」。

今年8?15與往年不同,第四表現在前來參拜的日本老兵比去年又少了一些。「日本遺族會」的老頭老太太也稀稀拉拉。當幾個老兵打開錄音機播放軍歌的時候,立即遭到靖國神社管理人員的制止,稱他們事先沒有獲得許可。有意思的是進入靖國神社大門右邊,一名88歲的日本二戰老兵格外引人注目。一些來參拜的日本民眾圍著他,聽他講述著那些二戰時的「故事」。老兵旁邊身穿「二戰」日本老式軍服、揮舞著日本軍旗的兩個「皇軍」士兵做出的各種動作,卻讓圍觀民眾產生了兩種反應。老年人紛紛拍手叫好,而年輕人卻笑道「這種裝扮真有個性」。讓圍觀民眾最為掃興的是,往年陪伴老兵的「皇軍護士美少女」,今年竟然換成了充氣娃娃。應該說,這也是一種衰落的景象。(蔣豐)

2、現在的日本靖國神社究竟什麼樣

二戰結束後,由於日本沒有經歷過像德國那樣的對納粹政權和納粹分子的清算過程,所以即使在民間社會,對侵略戰爭的認識和懺悔也是遠遠不夠的。中國人一廂情願地要把日本民眾和日本政府區分開,其實日本政客的某些做法,譬如參拜靖國神社,恰恰是要迎合和討好選民。靖國神社250萬亡靈,涉及的日本家庭有數十萬,掌握著大量票源,這是右翼投機政客們所要爭取的對象。

2012年4月初的靖國神社,有很多陣亡者的家屬前來祭拜,裡面擺賣了各式各樣的小吃攤,凌亂不堪。在神社內,我還發現了大量美化侵華戰爭的浮雕,其中昭和八年(1933)日軍歡呼佔領長城的那幅,尤其讓人刺眼。今年是太平洋戰爭爆發七十周年,靖國神社游就館正在舉辦「大東亞戰爭開戰七十年展」。七十年過去了,當代日本人對那場侵略戰爭的認識,與七十年前相比,並沒有絲毫的改變。(汪軍)

4月初的靖國神社,有很多陣亡者家屬前來祭拜,裡面到處都是雜亂無亂的小吃攤

一歪脖老婦走過神社

靖國神社內部構造

參集殿

在游就館正在舉辦「大東亞戰爭開戰七十年展」,完全用軍國主義歷史觀詮釋那場戰爭

在這裡發現大量美化侵華戰爭浮雕

甲午海戰

日俄戰爭,日軍在中國東北入城式

日機侵襲古城蘇州上空

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變

1933年日軍歡呼佔領長城

靖國神社地圖

三、哪些人「拜鬼」

安倍晉三「拜鬼」

1、哪些日本首相參拜過靖國神社

日本靖國神社

2012年1月,中國公民劉強在韓國首都首爾向日本駐韓大使館投擲燃燒瓶被捕,並被判處有期徒刑10個月。在調查過程中,劉強供述還曾於2011年12月在日本東京向靖國神社投擲過火焰瓶。為此,日本政府於去年5月以劉強在日犯下罪行為由,要求引渡其到日本,為保障中國公民的合法權益,在中國政府多方斡旋的情況下,首爾高等法院終於於今年1月3日作出裁決,不將劉強引渡至日本而將其遣送回中國。

靖國神社始建於1869年8月6日,原名「東京招魂社」,是為了紀念在明治維新時期為恢復明治天皇權力而犧牲的軍人。十年之後,東京招魂社改名為靖國神社。

但是,隨著日本內部的穩定,靖國神社所供奉的對象發生了變化,開始由紀念在內戰中死去的軍人轉變為供奉在對外作戰中死去的所謂「帝國軍人」。包括在甲午海戰、日俄之戰、以及在整個「二戰」之中戰死在中國、東南亞和太平洋戰場的日本軍人。

在「二戰」之中,靖國神社成了日本所謂的「愛國教育基地」,是激勵日本青少年士兵走出國門為天皇效忠的一劑精神藥丸。

「二戰」後,美國政府出於自己的利益所需,保留了日本的天皇制度。與此同時,供奉有210萬死於對外侵略戰爭士兵亡靈的靖國神社(其中包括數以千計的二戰戰犯的牌位)偷天換柱,竟然搖身一變,變成一個非政府旗下的宗教機構,就此也得以保存下來。

戰後,靖國神社因為供奉著眾多在「二戰」中罪惡昭著的戰犯、以及從未真正反省的日本首相的多次參拜而聞名於世。

那麼,日本歷史上究竟有多少位國家元首參拜過這座象徵著日本罪行的建築呢?筆者統計的數據為十四位、六十六次,而參拜次數最多的則為佐藤榮作,創紀錄的十一次。

下面為各首相參拜靖國神社的統計:

1945年8月18日,就在日本政府宣布無條件投降的三天後,日本首相東久邇宮稔彥王在擔任首相的第二天參拜靖國神社。

1945年10月23日——11月20日,新任首相幣原喜重郎一個月內連續兩次參拜。

1951年10月18日——1954年4月24日,首相吉田茂三年內共五次參拜。

1957年年4月24日——1958年10月21日,首相岸信介一年內共二次參拜。

1960年10月10日——1963年9月22日,首相池田勇人四年內五次參拜。

1965年4月21日——1972年4月22日,連任三屆首相的佐藤榮作破紀錄的十一次參拜。

1972年7月8日——1974年10月19日,就連主張對外友好的首相田中角榮,也在三年內連續五次參拜。

1975年4月22日——1976年10月18日,首相三木武夫兩年內連續三次參拜。

1977年4月21日——1978年10月18日,首相福田赳夫兩年內連續四次參拜(其中一次是在日本投降日),也就是在他的任內,靖國神社開始秘密供奉「二戰」甲級戰犯。

1979年4月21日——1980年4月21日,首相大平正芳一年內連續三次參拜。

1980年8月15日——1982年10月18日,首相鈴木善幸三年內連續九次參拜(其中三次為日本投降日)。

1983年4月21日——1985年8月15日, 首相中曾根康弘三年內十次參拜(其中三次為日本投降日,最後一次為日本投降四十周年紀念日。)

此後的十一年內,日本上層稍稍對歷史有所覺悟,首相不在參拜靖國神社。

但在11年後的1996年7月29日,橋本龍太郎首相以公職身份在自己生日當天參拜了靖國神社。

2001年8月13日——2006年8月15日,首相小泉純一郎連續六次參拜靖國神社(其中一次在8月15日)。(劉宴斌)

二戰後參拜靖國神社

2、參拜「靖國」的幕後推手

2012年10月17日下午5時2分,一輛黑色的自民黨公用車停在了東京九段坂靖國神社門前。當時天降小雨,一位身著黑色禮服、略顯老態的男子走下車門,在周邊閃爍的鎂光燈下走進了神社的參拜間,並在名簿上留下黑字——「自民黨總裁安倍晉三」。該新聞第二天出現在了中國各大報紙的首頁——題為《安倍拜鬼》。

在即將到來的選舉之際,日本各政黨都卯足幹勁開展選戰。當下,民主黨野田內閣的民意支持率不足兩成,執政四年的民主黨政權極有可能被自民黨奪回。因此,中國媒體指出安倍參拜靖國神社意在選票,這一點毋庸置疑,但在其爭取的對象上,各個媒體仍然延續定式思維使用了「右翼」一詞。事實上,一直以來,日本政治家參拜靖國神社的背後有一個關鍵推手——日本遺族會。但這個組織是否真像一些中國媒體所謂的「反華」和「軍國主義復辟」,在日本政界又為何會有如此強大的影響力?仍值得國人深入探討。

成為影響國家政治的利益團體

9月18日,日本財團法人日本遺族會迎來了創設65周年紀念日,當天各界代表大約520人出席。日本的最高權力者們在東京新宿區的日本青年館大廳集聚一堂:日本天皇明仁、美智子夫婦萬眾矚目;國家的三權之首——內閣總理大臣野田佳彥、眾議院議長橫路孝弘、參議院議長平田建二以及最高法院院長竹崎博允全數列席。

戰後,日本遺族們最初為了互助扶持而在各地成立組織,並於1947年形成全國統一的遺族聯盟。當時組織的宗旨是「爭取國家的撫恤金」,該目標以1952年《戰傷病者及戰死者遺族等援護法》在國會的通過而實現。1953年正式定型為「財團法人日本遺族會」,雖然不是日本唯一的二戰遺族團體,遺族會卻享受了最特殊的待遇,並作為最大的遺族團體被日本厚生勞動省推舉為政府遺族工作的窗口。

1951年《舊金山媾和條約》簽訂、盟軍撤離日本本土後,遺族會在活動宗旨中追加了新內容——彰顯以及慰藉英靈,希望從根底上挽回戰死軍人的名譽。究其原因,即便獲得了政府的撫恤金,遺族們還是無法得到社會的尊重,他們死去的家人還會被認為是軍國主義的屠刀,仍會被踏上千萬腳。

在爭取權益的過程中,遺族會漸漸成為一個積極影響國家政治的利益團體。在現代民主政治中,團體組織的影響力取決於選民人數、組織能力以及財力。遺族會同時具備這三個條件:1978年日本遺族會擁有185萬戶家庭成員,雖然2010年時已經減少到了87萬戶,但是推算仍是一個200萬級的票倉;組織性方面,1950年其首任會長長島銀藏在會員的集中支持下當選參議員,自此遺族會的影響力進入了政治家的視野;在資金方面,1953年遺族會從政府手中無償獲得了位於東京靖國神社旁「九段會館」(原「軍人會館」)的使用權,每年僅僅通過經營會館就能獲取10億日元規模的巨額收益。

戰後很長一段時間,日本遺族會隸屬於自民黨陣營,近60年來會長一直由自民黨「重臣」擔任,包括二戰時東條英機內閣的大藏大臣賀屋興宣、現自民黨大腕古賀誠以及尾辻秀久。不過,遺族會致力於改變日本對二戰軍人的歷史評價,這一政治活動核心思想從未改變。

「靖國史觀」被寄託的尊嚴

一直以來,遺族會被中國媒體以及學者批判為右翼組織,「彰顯和慰藉英靈」的行為被視為「反華」以及「軍國主義復辟」。然而,一名遺族老人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他只有兩個訴求:第一是政府的撫恤金,第二則是希望戰死的家人死得有意義、有尊嚴。

戰死者的意義一直是遺族會內部所討論的核心問題。戰敗初期,遺族會內部的主流意見認為戰死軍人是由於國家發動的無謀戰爭而被迫犧牲。這一觀點也服務於遺族會當時的運動宗旨,即爭取政府的撫恤金,因為該觀點容易推導出結論:戰死軍人是受害者,所以身為受害者的親人有權利獲得政府的賠償。

然而強調軍人是被害者的觀點容易推導出另一個結論:軍人死得很冤枉,死得毫無意義和價值。對於旁觀者來說這種結論似乎理所當然,但是對於遺族來說可能無法接受,他們想方設法尋找並賦予死去軍人正面的意義。這種「努力」漸漸獲得了收效,《日本遺族通信》在1960年後對戰死軍人的主流評價變成了:「戰死者崇高而有尊嚴,他們的犧牲為今日的和平做出了貢獻。」

但是,這種結論對於中國人來說無疑十分荒謬:侵略者與「和平」有什麼關係?對此,日本學者田中伸尚解釋道:「遺族這種發自內心的渴望若要得以實現就不得不重新審視歷史,走向肯定或者美化歷史的道路。」據他介紹,表現戰死軍人的尊嚴需要重新整理歷史的邏輯、選擇性接受歷史甚至扭曲歷史,更何況很多歷史在後世缺乏證據。其結果就是中國人現在熟知的「靖國史觀」,即靖國神社游就館中所展示的歷史觀:戰爭是為了自衛;戰爭是因為日本沒有資源,最終在英美帝國咄咄逼人之下情不得已而發動;日本意在將英美帝國趕出亞洲人的土地;軍人為了國家英勇犧牲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1956年,遺族大會正式決定將「推動靖國神社以及護國神社(地方供奉戰死軍人的神社)由國家或者地方自治體護持」作為活動方針,此後聯合自民黨在國會上提出了《靖國法案》,以期實現靖國神社的國有化。然而戰後日本《憲法》中確立了「政教分離」的原則,為此《靖國法案》從1964年到1974年期間在國會中屢戰屢敗,即便遺族會發起「2000萬國民署名運動」也仍然無果而終。

《靖國法案》石沉大海後遺族會的主要方針轉變為「促成首相以及閣僚參拜靖國神社」。日本遺族會的非公開官方出版物《日本遺族通信》中設有「政治與選舉」專題,主要介紹自民黨的候選人以及刊載他們的問候語,同時也會強調遺族會的政治訴求。日本遺族會章程中的第一條是「彰顯以及慰藉英靈,促成首相以及閣僚參拜靖國神社」。這無異於一種赤裸裸的叫賣:誰承諾參拜,選票就歸他。

據日本外務省亞洲大洋洲局前局長槙田邦彥回憶,在小泉純一郎擔任首相期間,為了避免小泉參拜靖國神社而引發中韓等國的反制,亞洲局的官員絞盡腦汁,建議至少也要等「終戰紀念日」過去一陣子後再參拜。雖然該「諫言」得到了當時官房長官福田康夫的口頭肯定,但是8月15日當天小泉還是出現在了靖國神社。對此,槙田認為真正原因還在於小泉此前為了選舉的勝利而向日本遺族會許下了參拜承諾。

如今,日本政壇更是出現了超黨派組織——「國會議員靖國參拜之會」,其現任會長是日本遺族會前任會長古賀誠。99名在籍會員在終戰紀念日或者春、秋兩次祭典時集體參拜靖國神社,會員名簿中有安倍晉三之名。

不過,對大多數日本人而言,「參拜靖國神社」並不代表「反華」。他們不理解中、韓國民的想法,所以每次遭受中韓譴責時都會抗議其干涉日本內政。安倍此次參拜並非想展示反華的姿態,因為能帶來選票的是「參拜靖國神社」而非「反華」,遺族會也只需要前者。這點在他回答記者問時得以看出:「目前日中、日韓關係處在這種(對立)狀況之中,我擔任首相後是否會參拜還是不說為好。」只不過事與願違,參拜的副作用之強還是超出了安倍的預期,只怕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遺族會耗時65年大費周章所宣揚的歷史觀也許並非意在反華,更談不上軍國主義復辟,只是希望實現「給予死去家人尊嚴」這一「小小」的願望罷了。然而該願望不可能完全實現,即便「靖國史觀」在日本市場有所擴大,中、韓等二戰受害國也絕不可能接受。遺族們希望告訴日本國民:軍人的犧牲帶來了現在的和平,要珍視和平。諷刺的是,這種為了自我慰藉而構建的靖國史觀恰恰是日本無法與當年受害國坦然走向和平的障礙。

這一結果在靖國神社游就館出口前的《感言冊》上有著鮮明的體現:一部分是日文,道出留言者對歷史「真相」的恍然大悟且對和平來之不易的珍視;還有一部分是中文,道出留言者對展示內容的滿腔怒火,甚至不惜留下最髒的字眼。(鳳凰周刊)

四、日本普通人有話說

日本普通人參拜靖國神社

1、我問日本人:你為何去參拜靖國神社?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於是,日本政府把這一天,稱為「終戰紀念日」,中國人稱之為「日本投降日」,韓國則稱為「獨立日」。

同一個日子,不同的稱呼,內含太多的家仇國難,和無數的生離死別,複雜得一言難盡。

到靖國神社採訪,記不得已經有多少次,說實在,我已經不感興趣。一大早,社裡的記者打來電話說「日本公安委員長松原仁已經進了參拜本殿」,覺得這是大事,畢竟是民主黨政權誕生3年來,第一位參拜靖國神社的內閣大臣。我扛了相機就走。

趕到靖國神社的時候,已經是上午10點多。從地鐵出站出來,到神社的鳥居,沿途像一個小菜場似的,各種政治團體,各種人物都擺攤挂圖,手拿傳單吆喝著塞給每一位路過的行人。

在鳥居邊,我看到了一位久久躬立在那裡的老者。從我掏出相機到對上焦,這一段時間裡,這位老者沒有動。如此真誠的參拜,讓我動了惻隱之心,我突然想到,我今天應該做的事情,是問問前來靖國神社參拜的日本人:你來幹什麼?

追上這位老者的時候,他有些驚訝。我遞上名片,他放鬆了警惕,嘆了一口氣:「說來話長啊」。

老者姓「八木」,家住千葉。他說每年8月15日,都會來一次靖國神社,為的是會會父親。

八木1歲的時候,他的父親戰死在菲律賓的呂宋島。「不知道他是什麼時候死的,死在哪裡?沒有他的遺骨,也沒有他的墳墓。我想他,每年的終戰日,我到這裡來,就是為了來會會他,告訴他母親還健在。」

我問他「為什麼一定要來靖國神社會?」八木先生說,因為靖國神社的戰死者名冊上,有他父親的名字。他相信父親的靈魂在這裡。

八木先生走的時候,給我留下一句話:「我沒有見過我的父親,有父親,多好啊。」

我遇到的第二位參拜者,是一位老太太,天氣太熱,坐在路邊的椅子上休息。

我挨她邊上坐下,從天氣開始聊起,聊到了哈爾濱。老太太居然是一位從中國東北最後回到日本的「戰爭孤兒」。她說她的父親以前在哈爾濱警察局當情報官,蘇聯紅軍進攻哈爾濱時,父親被打死,母親帶著她和哥哥躲到一個地窖里,結果還是被紅軍發現,媽媽被紅軍押去軍營後,就一直沒有回來過。

我看了老太太一眼,覺得她的母親一定是一個很標緻的女人。

老太太和哥哥最後被一位遠房的叔叔找到,戰爭結束後一起坐船回到了日本。「我相信我的母親一定死在軍營,不然她不會拋下我們。」老太太說這話時,眼淚汪汪。

她說她走得動的話,每年還會再來。「我也沒幾年了,真希望早一天在天堂與父母見面,不知道他們還認不認得我?」

我離開的時候,老太太輕輕地對我說了一句話:「對不住你們中國人。」我想她的父親,一定殺了我們許多的中國同胞。

在靖國神社的一個台階邊,坐著一位穿舊日本軍軍官服的老人。與一群扮演日本兵的人不同,他沒有加入他們的隊伍,只是一個人靜靜地坐在一個角落裡。

我觀察了他好長的時間,相信他的年齡還不足以在67年前上戰場。那麼,這一套舊軍官服是從哪裡來的?

我大著膽子走過去問他。他瞟了我一眼,說:「是我父親的」。喔,原來是「二鬼子」。

「二鬼子」很自豪地說他父親曾是陸軍聯隊長,帶了幾百號人馬駐守在中國的開封,後來跟中國軍打,死了一半人。他說他的父親是在濟南投降的。10年前還去過濟南。臨死前拿出這一套軍裝,要求他在每年的「終戰日」穿上,到靖國神社去坐上半天,因為當年大家出擊前,都是相約「在靖國相聚」。他說,那些被中國軍打死的軍人,見到這一套軍裝一定會想起自己的聯隊長。

「二鬼子」說完話,我渾身抽筋,環視四周,想必那一套軍裝里,一定依附了許多的鬼魂,而且就在我的眼前晃悠。

逃離「二鬼子」,來到大殿前。發現這裡排了好長的隊,都是參拜的隊伍,而且居然有許多的年輕人。我拿相機鏡頭掃描,希望能找到一個合適的拍攝對象。終於,我定格在一位年輕的女性臉上。

我在一邊等她,等她參拜完後,我叫住了她。她自然感到很驚訝。但是看到我的襯衫上別著一個 「報道」標誌,知道我是記者。

我問她:「你為什麼要來參拜靖國神社?」她沒有說她爺爺或者外公戰死在什麼地方,她只回答我:「為了日本的未來」。

這一不一樣的回答,讓我興奮起來。「你能告訴我理由嗎?」

她思索了一下,問我知不知道每周五在首相官邸的反核電抗議集會?我說我去採訪過。她於是說:「那我們還算是有共同語言了」。接下來,是她的「演說」:你在日本當記者,一定知道日本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大地震,核泄漏,企業破產,白領自殺,家電產業一片赤字,消費市場始終低迷。不增稅不好,增了稅也不好。俄羅斯佔了我們的領土不還,韓國的李明博昨天還登上了竹島。中國人對我們的尖閣列島(註:中國的釣魚島)也死盯著不放,你說日本再這樣下去,還會有指望嗎?

經她這麼一說,我絕對相信,日本今夜沉沒,也是正常。

「所以,我來靖國,是為了請那些英靈們保佑我們,當年他們為了國家獻出了生命,如今為了日本的復興,一定會再給我們力量。」後來我知道,她的名字叫「岡本涼子」,公司白領。

參拜靖國神社,是有檔次和級別之分。國會議員和政界大佬,從來不混跡於市民當中,走的是邊門。邊門可以直接彎到一般人無法靠近的正殿。

靖國神社在邊門的一側空地,划出一塊記者專用的採訪位置,也就是人們在電視上經常看到的某某大人物參拜後答記者問的地方。日本所有各大媒體都在這裡集中。我趕到那裡時,遇到了中新社東京分社的美女社長孫冉。孫冉和我嘮嗑,嘮了沒幾句,來了一批便衣警衛。沒過多久,一輛車駛過來,坐在地上的記者們唰地站起來操傢伙。車上下來的,是叫嚷著要買釣魚島的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

石原根本沒把記者們放在眼裡,大搖大擺地走進了邊門。

石原慎太郎是每年必來靖國神社參拜的政治人物之一。他的父親和直系親屬中,與那一場侵略殖民戰爭沒有直接的罪責關聯。但是,石原從政後,全面否定日本的侵略責任,並指控「南京大屠殺」是撒謊,「慰安婦」是自願的賣春婦,稱「中國」為「支那」,認為A級戰犯沒有罪,完全有資格供奉在靖國神社內,渾身洋溢著濃郁的右翼氣息。

石原參拜結束後,面對記者要求他接受採訪的招呼聲理都沒有理,走了。與他同行的東京都一名議員說,石原認為,日本之所以有今天,是靠了300多萬犧牲者的保佑。這些人為國捐軀,理應得到祭拜。石原還說,日本在釣魚島問題上立場軟弱,野田首相應該去登釣魚島。「這傢伙真沒用。」石原嘟囔著說。

日本公安委員長松原仁被記者問到「為什麼參拜靖國神社」時,他說:「為了一份信仰」。那麼這一份信仰是什麼?他沒有進行解釋。

默許松原仁和國土交通大臣羽田雄一郎兩位內閣大臣參拜靖國神社的日本首相野田佳彥,雖然自己公開表示「不會去參拜靖國神社」,但是掩蓋不了他對於參拜靖國神社的真實想法。在擔任首相之前,野田曾經公開表示:「應該對A級戰犯從法律的角度恢複名譽,不應該作為戰爭罪犯來對待。」公開為供奉在靖國神社,沾滿中國和亞洲其他國家人民鮮血的劊子手鳴冤叫屈,說不定,他不當首相了,也會有一天走進靖國神社。

8月15日,是一個特殊的日子,我在這裡看到,走進靖國神社的人們,有軍國復辟主義分子,也有心懷叵測的政治投機家,更多的是,僅僅為追思家人而來的普通民眾。

離開靖國神社時,看到一群高中生在神社鳥居前集合,問他們來幹什麼?一位女生笑著說:「今天來這裡可以看到許多名人。」

但願這一代人,確實如此純真,並深知他們的祖輩,對中國人民和亞洲其他國家的人民犯下了滔天大罪。(徐靜波)

2、日本人解釋靖國神社:人死後便沒有罪

靖國神社不過是座廟宇,因為裡面供奉了不少侵略過別的國家的日本死亡軍人,受到二戰受害國的譴責。偏偏日本人頗有點少兒逆反心理,你們越不讓,我參拜越來勁。

靖國神社一詞是日語原文原字,並不是漢譯。靖,在漢語中的意思是使秩序安定,平定。比如靖邊、靖亂。日本文字源於漢語,對靖國神社用字的解釋,相信不會與漢語原意相反。日本人思維悖逆不可理喻,但傾向擴張、損人利己是其民族習性,把一個可以做正面解釋的漢字換成貶意含義,然後用在自己頭上,這事兒不像日本人的行為。

靖國神社中的「國」字,不用問指的就是日本。神社中供奉的戰死者,相當於一部分是陣亡在今天的中國、美國及東南亞諸國領土上,小泉首相歷次參拜,從來沒有說明靖國之國,是否包括以上列國。打到人家裡靖自己國,是標準的侵略者思維。不過呢,日本至今有人稱,打到中國、東南亞等國,是為了把亞洲人民從歐洲殖民者手裡解放出來。這種說法的最大問題,是從來沒有人邀請日本人去解放,更不必說感謝。日本軍隊到別國去打仗,是不請自到的——依國際法,這個還是侵略。

神社,是日本神道教的活動場所。日本神道教奉行多神崇拜,而且多到如恆河之沙不可數的份上,如靖國神社中就供著246萬多個神。想來神道教的世界,有無限的資源可以由神們分享,只怕神少不怕神多。不像今天的日本列島,不和人爭土奪地不搶生存空間,就沒法喘氣。

日本人是這樣解釋他們對靖國神社的態度的:人死後就成神,成神後和他生前犯過什麼罪一點關係都沒有。而把神供在神社中,是日本傳統文化一部分。參拜神社,是傳統,日本人都該這麼做。政要包括首相是日本人,就該參拜。

這話粗看像日本人所有的事一樣非常有道理,比如中日曆次戰爭,都是因為中國人不聽日本話,不允許日本軍人到中國領土上去,所以責任都在中國。細品之下,即使原諒日本人治學水平低下,智力發育平常,也還是有不少常識性錯誤。

神道教及其活動場所,是日本傳統一部分。神社稱呼各異,有神宮、大社和神社等等,全國到處都有。神社分三六九等,「官社」與天皇有關或者是由國家出錢,叫「官幣」和「國幣」,再分大中小。民間的稱為「諸社」。二戰之後美國人作主,天皇的乾爹麥克阿瑟主張政教分離,政府從宗教領域撤出取消國教,但今天的大神社還動不動強調「祖上榮耀過」。

靖國神社不是官社出身,另外,神社是宗教場所不是殯儀館,裡面全是死人的,又是一個特別的分類——「勅祭社」,就是說別的不管只管辦喪事。明治維新之後,日本走上擴張之路,從此在境外征戰,死人累積。1869年(明治二年)當時的兵部大輔(相當於國防部副部長)大村益次郎提出建立「東京招魂社」的軍部神社來祭奠戰死的軍人,10年後,「東京招魂社」改稱「靖國神社」。迄今,大村益次郎的銅像還在靖國神社門外廣場。

去靖國神社的政要如果不尊重神道教,確實不是好日本人。神道教有二千二百年以上的歷史,建於1869年(明治二年)的靖國神社,只有一百三十多年歷史。如果不去這靖國神社,就是不尊重神道教,這事兒要說清有點複雜。可算數是小孩子的作業,容易說得明白。 2200 =130,日本政要的小學老師是精神病院跑出來的?

死後成神也有問題。靖國神社供的神,全部是明治維新以來的戰死日本軍人。據歷史記載,自明治維新起,日本就只到別的國家打仗,沒被別人侵略過。二戰後期本土被攻擊最終被佔領,也是日本人主動招惹來的,否則盟國沒事幹,打一個德國還吃力,再多打個日本?

靖國諸神中,有1068個神或者人在二戰戰後受審,被東京法庭等司法機關終審判為戰犯,其生前業績就是殺人放火當戰犯。這戰犯活著是侵略者,死了就是神,神就不是戰犯是個合格而不犯罪的日本軍人,豬八戒投了豬胎就沒調戲過嫦娥,非娶人家高老莊姑娘不可是天皇批准的,所以豬八戒也應該進靖國神社最好娶一幫日本姑娘……行文至此,筆者自己已經迷糊了。在加拿大生活經歷告訴我,就算有多大差異,各國的邏輯思維基本原理還是相同的。可日本人是怎麼論證神與人的生前身後的,筆者想破頭也不知道。

退一萬步說,就算參拜神可以理直氣壯,每年八一五日本天皇投降紀念日,一批批日本活人,穿著二戰時的日本軍服,拿著二戰時的武器,在靖國神社前耀武揚威囂張不已,這是怎麼回事?美國以國家行為重新武裝日本,甚至策動日本修改和平憲法,難不成美國國會議員都和這些活日本人死日本神穿一條褲子?(李牧)

五、結束語

「靖國神社」中供奉著東條英機等14位甲級戰犯的牌位,日本人對靖國神社的態度體現了這個國家對歷史的態度。二戰之後,日本從未徹底清算軍國主義遺毒、也沒有像德國一樣深刻反思歷史罪行。日本政客對靖國神社的每一次參拜,都是對曾經遭受日本侵略的亞洲各國人民感情的嚴重傷害。(悅博第15期)


推薦閱讀:

噗~笑死人的日本入管局電調案例
WTAPS這個牌子到底應該怎麼讀?
日本電影《非常線之女》[超清完整版]
桶川跟蹤狂殺人案(一)事件
北九州一家監禁殺人事件(七)

TAG:日本 | 靖國神社 | 前世今生 | 神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