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社交恐懼諮詢案例報告

一、一般資料   戴某,男,17歲,某普通中學高中二年級學生,家中有一姐姐,身高170cm左右,體態正常,無重大軀體疾病歷史,父、母親大專畢業,在機關工作,收入穩定,父母家族均無精神疾病歷史。   戴某足月順產,家庭經濟條件一般,與爺爺奶奶同住,家裡他這一輩就他一個男孩,自己有一個姐姐,全家人自他出生就對他疼愛有加,但父親對他的要求較嚴,希望他將來可以出人頭地。自幼就性格靦腆,少說話,對於家中的陌生客人經常躲而不見。   念書期間,在幼兒園、小學期間,夥伴就較少,不太會與人交往。但因為上學時自己聰明且非常的勤奮用功,成績從小學到初中都是很好的,雖然與別人的交往較少,但有家裡姐姐、父母、爺爺奶奶的理解和關愛,對各方面的發展,自己認為很順利。但自從考入高中、寄宿在學校,離開姐姐、父母、爺爺奶奶後,離開了自己熟悉的家庭環境,離開了能夠包容自己的爺爺奶奶、父母、姐姐,就開始感到很多的事情非常不順利,很讓自己苦惱,讓自己不知所措。 考試大論壇  兩個月前,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用餘光看了一下前桌的女同學,發現此女同學偏著半個身子靠著桌子寫字,正巧女同學摸了一下自己的耳朵,他當時認為這影響了他,因為女同學從他的眼光里看出「問題」才偏著半個身子寫字,同時摸耳朵是在警告他。從此,只要在餘光範圍有人,特別是異性,他就很緊張,注意力無法集中,學習沒有效果,而且很慌亂。起初只是在餘光範圍怕見到異性,後來發展到與同性、與老師交往不敢使用目光,怕人們看出他的目光有問題。   從此,他基本上不與同學來往,很少參加集體活動,與同學之間感情也越來越淡漠,感覺在學校里沒有人可以了解自己,信任自己,幫助自己,孤獨感和自卑感時時刻刻籠罩著自己,情緒很不穩定,時而抑鬱,時而焦慮,痛苦至極。由於情緒很不穩定使得學習精力很難集中,效果非常差,成績也急劇的下降。現在已經休學在家,與家人交往基本正常,言語較少,目光閃爍。   老師和同學都說他性格太內向,與人相處不太會表達自己的情感,近來與人交往都不敢抬頭,老低著頭,很緊張,好象在躲避什麼。集體活動也不積极參加,基本上沒有一個可以互相傾訴的朋友和夥伴。   心理測評結果   SCL—90測驗結果:恐怖、人際關係、焦慮、抑鬱指數超過正常範圍。   二、主訴:   自小就比較不會與人打交道,特別是考入高中以後,在學校的寄宿生活太累,很多事情都要自己處理。目前最大的苦惱就是我認為「自己的眼光里有『不正派』的東西,怕別人從我的眼光里看出來」,所以就很少與人交往,害怕交往,而缺乏了交往,同學們對我很冷淡,我自己內心越來越感到空虛、孤獨,情緒時好時壞,學習成績和效率明顯的下降。   三、諮詢師的觀察:   求助者衣著整齊,說話有禮貌,表情不自然,情緒較低沉,不敢與諮詢師有目光接觸。   四、評估與診斷:   根據對臨床資料的收集,該求助者智力水平正常,個性孤僻、情緒不穩定,整體心理健康水平較差。   綜合分析所獲得的臨床資料,對求助者問題持續的時間、強度和典型心理與行為異常表現的性質和嚴重程度進行分析、判斷,根據心理測驗結果和軀體疾病歷史、精神病家族歷史以及典型心理與行為異常的表現排除了精神病、神經病。   求助者的心理與行為異常表現高於心理問題的範疇。   問題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學校適應不良   2、人際交往障礙   3、自我評價過低   五、諮詢目標的制定:   根據以上的評估和診斷,同求助者進行協商,確定如下諮詢目標:   1、具體目標與近期目標:緩解求助者的抑鬱和焦慮等不良的情緒,解答青春期困惑,克服人際交往的障礙即克服不敢用目光與人交往的障礙,逐步的改善人際關係。   2、最終目標與長期目標:協助求助者建立良好的人際溝通模式,學習有效的人際交往技巧,培養求助者獨立自理的能力,回到學校、適應學校的集體住宿生活。克服不良個性特徵的制約,注重自身有關能力的培養和訓練,完善自己的個性,最終養成求助者健康的心理,掌握並靈活運用人際交往的原則、方法和正確途徑,提高人際交往的能力水平,培養高尚的人格品質。   六、諮詢方案的制定:   1.主要諮詢方法與使用原理:行為療法、認知領悟療法、支持心理療法   求助者的心理問題主要表現在其人際交往障礙和學校環境適應不良上,人際關係問題是處在青春期中學生中最常見的心理問題,是導致各種神經癥狀的主要因素。人際交往障礙影響了學生的正常學習和生活,是造成求助者一系列問題的主要原因。家庭教育和自身素質方面,根據對臨床資料的收集,該求助者智力水平正常、情緒不穩定、性格內向,長期寵溺的家庭生活使他較難適應獨立的學校,自理生活能力很差,形成了求助者不良的人格特徵。由於處在青春期這個特殊的生理、心理發育時期,身心變化巨大,一方面十分渴望獲得友誼和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另一方面又有很強的自我意識與獨立性,加之又是第一次離開家庭,缺乏社會生活經驗和自理能力,而求助者的整體的心理健康水平低,自我調整能力差,以致形成不正確的認識、觀念,所以難以適應新的人際交往和學校環境較為複雜的關係,導致人際交往障礙。求助者在學校認識和協調人際關係過程中,出現的一系列心理問題主要是以下原因造成的:   (1)認知偏差:在人的心理過程中,認知是基礎,直接影響和決定著情感和意志,主導行為取向。正確的認知會產生健康的情感和意志;錯誤的認知則導致消極的情感、意志和不良的行為。求助者在進入青春期後,出現了一些正常的性幻想、性慾要求,但是又用成人的道德觀念、行為準則要求自己,對自己的想法進行譴責,對人際認知存在錯誤想法,從而出現怕別人從眼光里看出來他的「問題」,與別人交往不敢用眼光。   (2)個性缺陷:性格是一個人穩定的態度體系和習慣了的行為方式,是個性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性格可以改變和彌補氣質的某些消極因素,對人生具有積極的意義。良好的性格是身心健康基本保證,相反,不良的性格不僅嚴重影響人際關係、人的成長與進步,而且十分有害與身心健康,容易導致心理疾病。求助者的性格有著很大的缺陷,如過分的內向、個性的自我封閉、抑鬱、過分依賴家人的心態,對人際關係有著非常大的消極作用。   (3)能力欠缺:人際交往能力欠缺也是影響人際關係的原因之一。由於成長環境和個性方面的原因,求助者十分欠缺人際交往的能力,平時他即不愛說話,也很少與人來往,經常獨來獨往,孤家寡人,非常不善於為人處事,更欠缺這方面的鍛煉。儘管有時他也希望和同學交往改善關係,但卻不知道如何去做,產生了非常強的自卑感和恐懼心理。而他處在青春期這個「狂風暴雨」期,「眼光有問題」就成為他躲避交往恐懼的誘因。   綜合上述的原因求助者的心理問題都是在成長經歷的背景下和個性特點的基礎上,不斷習得和形成的,這其中無論是情緒的變化,還是行為的異常,也都同樣存在著個體認知的偏差和能力的欠缺。所以應及時的採用操作性、時效性、目標性很強的認知療法和行為療法,使求助者儘快擺脫目前的困境。家庭環境和學校環境之間的轉換,再加上學校適應不良的催化,所以應轉換到家庭環境後用支持心理療法,在合適的時機再回到學校,融入學校正常的學習、生活。   七、諮詢過程:   諮詢階段大致分為:   1.心理診斷評估與諮詢關係建立階段;   2.心理幫助階段;   3.結束與鞏固階段。   具體諮詢過程:   第一次:   目的:   了解求助者的基本情況;   建立信任感和情感互動協調;   確定主要的心理與行為問題;   安排近期目標;   使求助者了解他自己的心理障礙;   使求助者的困難正常化並注入希望;   設置日程安排(提供一個可遵循的基本原則)   方法:會談、心理測驗   過程:   寫諮詢登記表,詢問基本情況;介紹心理諮詢的性質和限制以及諮詢過程中有關事項與規則;   協助求助者做相關的心理測驗,同時了解求助者的成長經歷;   了解求助者為什麼要進行諮詢,想通過諮詢達到什麼目的,陳述自己的問題出在那裡,對諮詢的期望是什麼?   發現求助者問題,做出評估和診斷;   與求助者一同協商、確定諮詢目標;   對求助者的心理和行為問題進行分析,找出求助者的認知偏差,讓求助者理解自己心理與行為問題背後的存在的心理不成熟。   布置家庭作業:寫出自己關於青春期的人際交往的認識。     第二次   目的:   加強諮詢關係;   找出求助者對人際關係非理性認知,並進行糾正,使求助者自己用悟到的正確認知去說服自己;   鼓勵求助者向人調查,了解別人的想法;   方法:會談、行為療法、認知領悟法   過程:   1、通過會談,加強諮詢關係。   2、找出求助者對人際關係的非理性認知,諮詢師針對求助者的認知,在對他的觀點表示理解的基礎上,進行了提問,促進求助者對正確認知進行領悟,讓他領悟在青春期有性方面的需求是人的天性所需要,同時別人不會從他的目光看出他的想法有「問題」。   3、鼓勵求助者用調查的方式來獲得真實的結果來糾正自己的錯誤認知。   4、布置家庭作業:用目光直視每個家人2分鐘後,詢問他們從目光中看出什麼?     第三次   目的:   1、緩解焦慮情緒   2、認識人際交往的重要性   方法:行為療法(暴露法)、認知療法   過程:   1.分析上次的家庭作業,指出原有認識的不合理性,進一步糾正。   2.與求助者一同列出社交恐怖的情景,鼓勵求助者直接接觸社交恐怖的情景,直到緊張感覺消失。   3.鼓勵求助者與他認為的比較喜歡的人進行主動的交往和互動;強化求助者對人際關係重要性的重新認識。   4.布置家庭作業:一周內與自己比較喜歡的家人,並且主動的與他們去溝通,並記錄溝通的心得。     第四次   目的:   1.學會合理正確的評價在校的學習、生活,提高自理能力;   2.提高處理人際交往矛盾的水平,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3.加強與同學和老師之間的溝通   方法:認知療法、支持心理療法   過程:   1)針對求助者在學校的學習、生活,促使求助者認識自己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欠缺,從而利用科學理性的認知去改變自己的情緒和行為模式,鍛煉、提高自己社會、生活的自立能力。   2)與老師商量,回到學校,指導他多利用集體的活動、班會、生日聚會的場合去與人交往,多與同學交流接觸。   3)諮詢師與老師協商,請老師在適當的時機多鼓勵、表揚求助者。   4)布置家庭作業:找出自己的能被同學和老師接受的5個優點,並確認就是自己的優點,意在提高求助者與人交往時的自信心。制定自己與人交往的一個計劃(一周內)     第五次   目的:   1)鞏固諮詢的效果;   2)訓練交往能力;   3)從人際交往中完善人格欠缺。   方法:會談、行為訓練、支持心理療法   過程:   1)通過與求助者一同分析他的家庭作業,提高他對人際交往的自信。   2)繼續強化求助者對同學和老師的人際關係,利用角色扮演習得正確的交往技巧,並要求求助者儘快的遷移到現實的生活中去。   3)與求助者共同分析他性格上的缺陷,鼓勵他在完善自己的性格上下功夫,改善人際關係的深層動力,克服自己的弱點,使自己的性格不斷的得到完善。   4)布置家庭作業:記錄自己的情緒與行為有什麼改變。     第六次:   目的:   1)鞏固諮詢效果;   2)結束諮詢。   方法:會談   過程:   1)反饋上次家庭作業的完成情況,指出求助者需要繼續用積極、理性的態度去看待人際的關係和矛盾。   2)以後要不斷的提高個人自信心,學會分析自己非理性認知,提高自我的情緒控制能力。   3)結束諮詢,進一步鞏固自己與同學和老師之間的人際交往,適應學校的學習生活。   八、諮詢效果評估   1.求助者自己的評價:我不再害怕看別人了,我能接受別人直視和直視別人了,不再害怕眼光有問題,感覺輕鬆多了,我從新回到了學校的宿舍,逐步學會自己打理自己的學習、生活,與同學交往漸漸多了,不再象以前那麼憂鬱,我覺得自己自信、有主見了。老師對我評價挺好的,我很開心,我的成績也好多了。   2.SCL—90測驗複查結果:恐怖、人際關係、焦慮、抑鬱指數正常。   3.諮詢師的評估:兩個月後,諮詢師進行了回訪和跟蹤,求助者的交流態度和狀態都是非常好的,與同學和老師的關係比較的融洽。老師與同學反映,求助者與以前相比在為人處事上有了非常大的進步,能與同學有說有笑,整個人變的自信、樂觀了。   此次的諮詢結構比較的嚴謹,諮詢關係的建立比較好,諮詢方法基本恰當,諮詢過程相對完整,條理比較清楚。
推薦閱讀:

避免這幾點,你也可以成為社交達人!!
社交中,葡萄酒的幾個小禮儀!
職場社交五大技巧 讓職業生涯步步為贏
50條提升自己情商的社交技巧
職場社交,你需要學會這些

TAG:青春 | 諮詢 | 青春期 | 恐懼 | 案例 | 報告 | 社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