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 杜甫詩賞析之1
《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是唐代詩人杜甫的組詩《絕句》中的第三首。是杜甫在聽聞唐朝平定"安史之亂"後,心情愉快所作。前兩句詩人對美景進行了細微的刻畫。後兩句詩人因見吳船而想念故鄉。
作品原文
絕句
唐·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詞語注釋
(1)西嶺:西嶺雪山。
(2)千秋雪:指西嶺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積雪。
(3)泊:停泊。
(4)東吳:古時候吳國的領地,江蘇省一帶。
(5)萬里船:不遠萬里開來的船隻。
白話譯文
兩隻黃鸝在柳枝上鳴叫,
一行白鷺在天空中飛翔。
窗口可以看見西嶺千年不化的積雪,
門口停泊著從東吳萬里迢迢開來的船隻。
創作背景
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時期,成都尹嚴武入朝,當時由於"安史之亂",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第二年,叛亂得以平定,嚴武還鎮成都。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當時,他的心情很好,面對這一派生機勃勃,情不自禁,寫下這一首即景小詩。
作品賞析
《絕句·其三》是唐代偉大現實主義詩人杜甫的一首七言絕句,作於成都草堂。那時候,安史之亂平定,詩人生活較為安定,心情舒暢,而又時值成都初春,花紅柳綠,生機盎然,詩人面對安寧的生活和如此的美景,觸景生情,詩興大發,並一掃過去詩歌的沉鬱之風,寫下了這首充滿對大自然讚美之情的詩歌,同時表現出詩中有畫之美。全詩如下: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兩個黃鸝鳴翠柳」是描寫的近景。詩人從視覺和聽覺兩個角度出發,描寫了「翠柳」、「黃鸝」及其鳴叫聲。在視聽中,表現出了春的蓬勃生機,萬物復甦的景象。特別注意的是「兩個」這個數量詞,從修辭的角度來說,在詩中屬於精細,或者擬實,不但表明黃鸝成對地嬉戲於翠柳中,而且表現出了春天的美好。一個「翠」字,一個「黃」字,色彩對舉,表現出春暖花開、百鳥爭鳴的熱鬧景象。詩人在開始的兩句中,著力描繪了春天美好景象。「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而這美好的春光正好反映了詩人的愉悅的心情,表現出了詩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的情懷。
「一行白鷺上青天」描寫的是遠景。意思是在青綠高遠的天空中,一行白鷺悠然而來。這裡,一行與「青天」配搭,點面結合,更反襯出天之高遠。這一句與前面的「兩個黃鸝鳴翠柳」一句構成了對偶,而且是工對。從詩人觀察的角度來看,是仰視,上一句是平視。具體說來,上句寫地,下句寫天;上句的「兩個」對下句的「一行」,上句的「黃」對下句的「白」,上句的「翠」對下句的「青」。這樣通過對偶的手法,不但從色彩上描繪出和諧而艷麗春景圖,而且從空間距離上更好地提高了詩歌的審美意境。
「窗含西嶺千秋雪」寫詩人離窗而又透過窗遠望,看著那千年積雪的西嶺,好像鑲嵌在窗框中。這裡是詩人從平視的角度,由「詩人——窗——西嶺」構成的一幅立體圖畫,不但表現出一派春光明媚的景象,而且也只有在這春光明媚的條件下才能看到「西嶺千秋雪」。「千秋」表明的是時間。「千秋雪」不但表明時間感,也蘊含著空間感。這裡,詩人在時空交錯中描繪出了更為深遠和廣闊的審美境界。特別要注意句子的「窗含」一詞,其意為窗對西山,好似口含。一個「含」字用得極為巧妙,它不但把「千秋雪」活化了,而且以小括大,通過一個小小的窗口,把西山雪嶺透視出來,與眼前明媚春光配合,從而表現了詩人愉快心情。而身在成都的杜甫,描繪出如此開闊的境界,真有「思接千載,視通萬里」審美想像能力。 「門泊東吳萬里船。」這是近景描寫。詩人的視線從「西嶺」收了回來,停留在眼前的。這一句與上一句也形成對偶。但很有意思的是,在對偶中,上句中的「千秋雪」與「萬里船」相對,前者側重於時間,後者側重於空間,兩句相對結合,時空交錯,並加以豐富想像,造成了虛實相生的審美空間。一個「泊」字,是停靠的意思,這裡暗示了遠行人即將啟程。「萬里」是遙遠的,而今可以船行萬里,可以到「東吳」(指長江下游的江蘇一帶),而戰亂時交通阻隔,到「東吳」是不可能的。因而,這裡就暗示了安史之亂後社會的安定,人民生活的安寧,這對是「窮年憂黎元」的杜甫來說,是希望所在。所以,這一句就形象而生動地表現出詩人對安寧社會生活的喜悅情懷。
總之,這首詩歌不但表現了詩人在春回大地、生機勃勃的景象中產生的愉悅心情,而且也體現出杜甫沉鬱詩歌之外詩歌的審美特點:清新自然的詩歌語言,亮麗色彩的和諧搭配,時空交錯的開闊境界。
作者簡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祖籍襄陽,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義)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創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
推薦閱讀:
※文徵明書杜甫詩軸(天門日射黃金榜,春殿晴矄赤雨旂)
※李白杜甫——對盛世的不同態度
※杜甫草堂[30P]
※杜甫的這一句詩,歷經千年而不朽,至今讓人感慨萬千
※李白為什麼叫青蓮居士而不是明月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