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胥氏神話傳說中女媧和伏羲的母親
06-05
華胥氏,神話傳說中女媧和伏羲的母親。 從人類學、考古學、民俗學等方面考證的結果來看,華胥氏是我國上古時期母系民族部落的一位傑出的女首領,是伏羲、女媧的生身之母。 相傳伏羲的母親華胥氏外出,在雷澤中無意中看到一個特大的腳印,好奇的華胥用她的足跡丈量了大人的足跡,不知不覺感應受孕,懷胎十二年後,伏羲降生了。《春秋世譜》中說:「華胥生男名伏羲,生女名女媧」。《山海經·內東經·郭注》中說:「華胥履大跡生伏羲」,「燧人之世有大跡,華胥履之而生庖羲氏」。 晉代皇甫謐《帝王世紀》說:「太昊帝庖犧氏,風姓也,燧人之世有巨人跡出於雷澤,華胥以足履之,有娠,生伏羲於成紀。」東晉王嘉《拾遺記》說:「春皇者,庖犧之別號。所都之國有華胥之州,神母游其上,有青虹繞神母,久而方滅,即覺有娠,歷十二年而生庖犧。」唐司馬貞《補史記·三皇本紀》說:「太暤包犧氏,風姓,代燧人氏繼天而王。母曰華胥,履大人跡於雷澤,而生庖犧於成紀。蛇身人首,有聖德。」 華嬃氏,伏羲氏與女媧氏的母族。可能屬燧人氏集團的氏族之一的原始的華族。,華胥氏為風姓。她在現在的古雷澤(今山東濟寧泗水縣華胥山華村水庫)邊感孕,生下伏羲,在山東的承注山(濟寧南四十里)生下女媧。由此,開闢了中華民族的發展史。為了中華民族的生存和發展,為了繼承和傳播輝煌的華胥文化,她踏遍了中華大地的山山水水,山東的濟寧、四川的閬中、甘肅的天水、陝北的延川都留下了她的足跡。殷函、尹紅卿編譯司馬遷《史記·五帝本紀》開首卷寫到:「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從華胥氏開始,她是中華民族的始祖母。華胥氏生伏羲、女媧,伏羲、女媧生少典,少典生炎黃二帝」。這些文獻典籍的記述,都清楚地說明了正是由於華胥氏生養了伏羲、女媧再由伏羲女媧結合成婚,才繁衍出了中華民族。因此,華胥氏是華夏之根,民族之母,是華夏子孫的繁衍之根。 華胥文化對人類歷史文化的主要貢獻有:制嫁娶之禮,使遠古人類逐漸擺脫亂婚、群婚的狀態;造網罟教漁獵,發明了漁網捕獵,成為畜牧文化的源頭;作書契以帶繩結,有了簡單文字;伏羲坐於方壇之上,聽八方之氣,乃畫八卦,開始了人類從規律上認識大自然,後來被炎黃的後裔逐步發展成為《易經》;女媧作笙簧,產生了人類最早的樂器,成為中華音樂的起源。華胥鎮這個地名就因為它是華胥氏生息繁衍勞動過的地方而得名。位於陝西省藍田縣華胥鎮孟岩村的華胥陵,相傳是上古時代伏羲和女媧之母華胥氏的陵冢。 陝西省藍田縣位於西安市東南五十公里,因境內南山盛產美玉,故名。一九六三年在此發現了距今約八十萬年的「藍田猿人」化石,是中華民族繁衍生息的搖籃之一。 據中新社了解,藍田縣有關於華胥氏的諸多遺迹,「羲母陵」「三皇故居」等,日前有關學者石興邦、劉士莪、任本命等人趕赴藍田,從人類學、考古學、民俗學等不同角度,對母系氏族的起源、華胥氏族團的生成、歷史的沿襲及現存遺迹與歷史傳說記載的對照進行考證,得出上述結論。 華胥氏是中國上古時期母系氏族部落的一位傑出女首領,作為伏羲,女媧的生母,她是華夏的繁衍之根。華胥上古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根源。 古籍文獻多講「華胥履大人跡於雷澤而生伏羲」,雷澤中的大人是雷神,雷神就是龍神——雷之聲是龍的發音,和雷相伴的閃電是龍的形狀。因此,伏羲便是龍神的兒子,女媧便是龍神的女兒,龍的兒女自然要生得「龍身而人面」——像漢代畫像石畫得那樣了。這是「龍的傳人」一說的最早源頭。伏羲和女媧是有「龍祖」之稱的,那麼,龍祖的媽媽華胥氏就是「龍祖之祖」了。 而在黃帝夢遊華胥國的傳說中,則透露了更多的關於母系氏族時代,人們社會生活的一些基本情況。《列子》中說,黃帝夢遊華胥國,華胥之人其國無帥長,自然而已;其民無嗜好。自然而已;不知樂生,不知惡死,故無夭殤;不知親己,不知疏物,故無所愛憎,不知背逆,不知向順,故無所利害,表明在母系氏族原始共產社會的一種社會形態,部落成員間人人平等,沒有私人佔有的嗜好等一些情況,傳說黃帝在吸收了華胥國的一些治國經驗後,經過二十八年的治理,達到了天下大治。至今華胥鎮保留有一塊關於記載三皇功績的碑石,其中一通碑石上,中間有華胥國三個大字,左邊有伏羲肇娠右邊有黃帝夢遊的字樣。 文章標題 :華胥氏神話傳說中女媧和伏羲的母親來自:藏風得水 ,原文鏈接:http://www.zangshu.com/2011/0307/22018.html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