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環境下的研究性學習理論與實踐」結題報告

「網路環境下的研究性學習理論與實踐」結題報告

總課題組:

我校在2002年9月,通過上海市嘉定區教育科研室的引薦,申請加入北師大「網路環境下的研究性學習理論與實踐」總課題下的子課題研究工作的。同年獲得總課題組的批准,2003年被正式授予子課題學校。

兩年來,我們認真履行總課題組規定的研究工作和有關協議,積極開展課題實踐和研究,認真落實各個環節,做到:領導重視、專人負責、分工明確、經費保證、求真務實。兩年的實踐研究表明,我們選擇的課題是正確的,做的工作是有意義的。雖然在實施過程中我們碰到了很多困難和疑惑,也曾彷徨過,甚至產生終止課題研究的想法,但是我們一刻也沒有停止對課題的研究,儘管學校的教學經費非常緊張,校舍也很成舊,教師的福利待遇也不高,但我們在課題研究方面給予保證,到目前為止,粗略估計已投入50多萬元。值得欣慰的是,我們的課題研究得到嘉定區教育局科研室和信息技術組的指導和幫助,也得到鎮教委的支持以及兄弟學校的配合,使我們增強了信心。

應該說,我們的課題研究正處於充實完善時期,我們的前期工作業已完成,硬體條件基本具備,目前正著手軟體建設,把具體內容進行充實和作修補,為課題的推廣應用做中期工作。現根據總課題組的要求,對我校兩年來開展課題研究作總結報告。

一、課題回顧

1) 對研究性學習的認識

研究性學習是課程改革的一個共同熱點,開設研究性學習課程有助於學生學會學習,學

會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起到「一日學習,終身享用」的效果,它以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目的,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著眼於學生的個性張揚和未來發展,通過研究性學習,達到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意識和勇於實踐創新的精神,是社會進步的必然要求,是時代發展的需要,是未來教育的重要一課,也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面對的新課題。

所謂研究性學習,就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進行研究,並在研究過程中主動獲得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它有六個方面的目標:⑴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⑵培養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⑶培養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⑷學會分享與合作;⑸培養科學態度和科學道德;⑹培養對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

2) 對網路環境的認識

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蔓延,電子技術的發展壯大,人們對信息技術的認識不再模糊,特

別是近十年來,Internent網覆蓋整個人類,它具有迅速、便捷、高效、大容量等優勢,所以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和使用,伴隨而來的信息技術的應用已成為人們學習、工作和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受網路環境影響最大的就是教育界了,我們不但要利用網路,而且更要把網路知識傳播給學生,推廣到全人類,在這樣的前提下,教師勢必要做先行者,學校就是舞台,讓網路環境充滿整個校園。

3) 對課題價值的認識

長期以來,在應試教育環境下,教育通常以課堂為中心、教師為中心、教材為中心,教師實行「滿堂灌」、「填鴨式」、「題海戰術」的課堂教學方法和手段,學生是「被動式」,「強記憶式」學習的方式,學生的知識完全來源於教師,學生的能力發展受到限制,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囿於約束,個性得不到張揚,長期以往,造成學生在學業上知識面窄、在心理上受到壓抑、遏制學生的能力發展,就有可能出現「高分低能」的現象。

而課題「網路環境下的研究性學習」,就可以彌補上述缺陷,首先要求教師和學生在網路大環境下實施研究性學習,其次可以提高師生應用和處理信息技術的能力,在應用中得到鍛煉和成長,在使用中得到完善;而對於研究性學習,又可以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問題的能力,提供自身發展的空間,把網路與研究性學習兩者結合一起,可以達到「學中有做,做中有學」的效果,真正能使學生在積累知識的同時能力也得到發展,個性得到張揚,對終身學習起到奠基的作用。

4) 課題研究的主題

本課題研究的切入點在課堂教學和學科整合方面,主要是指學生在學習成長過程中,體

現自主學習的氛圍、主動探究的意識、顯示能力的過程、合作精神的培養等方面。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點撥、引領等教學功能,鼓勵學生積极參与問題探討的熱情,在教師的帶領下,拓寬學生的知識點,獲得親身體驗的快樂,嘗試成功的喜悅,從而達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以及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勇氣和克服困難的毅力。

其次,要充分利用我校的網路平台,努力使教師和學生人人都會使用現代信息手段,提高教育教學效率,使我們的教育教學方法更趨科學、合理、公正、高效。發揮網路優勢,將網路知識與傳統的教學模式融為一體,使信息技術應用於平時的課堂教學中。

結合上海市二期課改的精神,利用網路工具要求學生開展探究型課程和拓展型課程,在探究過程中培養學生研究性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同時要加強信息技術與各學科的聯繫,使學生學到的知識具有比較全面、系統、正確的認識,提高實踐和研究。

5) 課題研究的目的

我們的課題研究,主要旨在:要讓教師明白網路對我們的教育教學起到促進的作用,它有利於教師業務水平的提高和專業成長。研究性學習是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良藥,所以「網路環境下的研究性學習理論」應該貫穿於我們每個教師的日常學習、工作中。要讓學生懂得網路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信息技術是人類進步和文明社會的表現,研究性學習是一種極為有效的學習方式,也許我們一時半會體會不到它的作用,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積累、學習行為的養成和心理變化的成熟,總會有一天我們會意識到,研究性學習對我們學習的幫助和克服工作困難的勇氣,使我們的學習和生活具有動力。從小養成探究問題,研究事物是個人能力的具體表現,也是衡量一個人綜合素質的一個基本因素。

另外,選擇這個課題研究的還有一個含義就是:從根本上改變教師的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應該從「一本書、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中走出來,走向更廣闊的學習環境中,吸收人類文明、進步的營養液,改變僅局限於「師者,傳道授業解惑矣」的觀念,而是更要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和能力提高,真如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說的那樣:「教學與學習是非常微妙而複雜的思想與心理活動過程,要讓一個人內在的潛能與外在環境的觸媒相互交會行激,以點燃思想火花,產生創造、發現與感悟的喜悅。」我們希望:教師在實踐中,自身的價值得以體現,專業有所發展,教育教學水平有所提高。

二、課題概況

1、課題時間

1) 課題構想時間:2001年3月~2001年9月

2) 課題論證時間:2001年9月~2002年3月

3) 課題準備時間:2002年3月~2002年9月

4) 課題申報時間:2002年9月

5) 課題批準時間:2002年11月

6) 課題研究(預計)時間:2002年12月~2004年9月

7) 課題研究(實際)時間:2002年12月~2005年9月(因學校動遷,需延長半年)

8) 課題最終完成時間:2006年9月

2、課題組成員及分工

1) 原課題組成員:張迅、李彪、蔡朝貴、王振華、胡健、趙耿銘及各主要學科教研組長等15人。

2) 現課題組成員:孫悅如、唐敏、蔡朝貴、王振華、胡健、趙耿銘及各主要學科教研組長等15人。

說明:原校長張迅同志和副校長李彪同志因組織調動,已離開本單位,現補充校長孫悅如同志和書記唐敏同志分別接替他們兩位的工作。

3) 具體分工

(校長)孫悅如——全面負責課題研究,主要負責人事安排和科研經費;

(書記)唐敏——組織管理,主要負責課題督導,協調各科(組)室工作;

(副校長)蔡朝貴——負責課題研究中的後勤保障,分管小學部課題組;

(副校長)王振華——負責學生方面的工作及課堂教學,分管中學部課題組;

(科研主任)趙耿銘——負責課題實施和管理,開題、中期、結題報告,數據收集整理,課題分析等,落實會議精神;

(信息技術組長)胡健——負責校園網路建設,負責信息技術組工作,組織教師參加校本培訓。

各教研組組長——收集並整理所在學科中開展研究性學習的過程和記錄,主要包括教師的教育教學成果和經驗,案例分析、心得體會、論文,學生方面的成長記錄、學業水平和綜合素質考評,及學生家長的反響意見等。

課題領導小組

科研室

信息技術組

各教研組

3、課題組織管理樹形圖

成立課題領導小組,由學校科研室負責課題開展的日常工作,科研室通過信息技術組和各教研組完成課題研究的各項要求。

4、課題實施計劃

本課題包括三個階段:

1) 課題準備階段:包括課題論證、課題構想、課題申報;

2) 組織實施階段:包括成立課題組、成員安排及分工、落實課題實施的必備條件、軟體開發和應用、教師培訓、學生動員(家長會);

3) 課題總結,成果推廣:包括結題報告、經驗交流、成果應用。

5、課題研究方案

1) 制定研究方案,確定課題計劃,成立課題領導小組;

2) 添置一定數量的學生電腦,建立校園網路;

3)成立信息技術組,加強校園網路管理,創建學生電子閱覽室、多媒體教室、學生電腦房以及給教師辦公室配備電腦和現代化辦公設備。

4)加強教師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校本培訓,開發應用軟體(個別需要向兄弟學校購買);

5)總結研究成果,並對研究成果進行推廣應用。

三、課題執行情況彙報

從課題申報起,學校上下一致,對這個課題非常重視,按照課題計劃,我們在前期工作

和硬體配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期間儘管學校主要領導發生了人事變動,但是課題研究從沒有中斷。到目前,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網路環境建設

⑴ 2001年起,學校初步設想,組建校園網,當時區教育局也提出口號「校校通網路」,所以,在區教育局和鎮政府的支持下,用了半年的時間,學校的網路初建成效。當時創建了一個學生電腦房,行政辦公室配備了電腦,形成一個小型的區域網,電腦數量不足30台,隨著信息技術進入課堂後,不但教師要使用電腦,學生上課也要使用電腦,而且按照上海市新課標的要求,信息技術作為學生的一門必修課程,納入教學計劃,這樣,我校的電腦數量和專用教室明顯不夠,於是,又經過多方籌資,購買了第二批電腦,接著逐年添置和更新,目前我校擁有電腦數有230台,為了配合教師教學需要,我們還配置了5台筆記本電腦和四套移動多媒體。現在平均每2位教師擁有一台電腦,中學生平均每6人擁有一台電腦,我們還將部分閑置的教室改建成一個電子閱覽室和一間學生電腦房以及一間多媒體教室,學校現在有學生電腦房2間,電子閱覽室1間,1間多媒體教室,每間教師辦公室里都配有1—2台電腦,教研組長和年級組長以及行政管理人員每人都有一台。

⑵ 2002年校園網路建設正常運轉,開通兩個網址www.shsmxx.com.或 http://10.113.100.20 後者是校園網。

⑶ 今年9月,我們已在每個教室里敷設了網路線路並配備了電腦。學生經過學習網路知識和使用網路平台,學生家庭電腦擁有率達到20%左右,並有上升的趨勢。這為以後開展在線教育提供了保障。

2、研究性學習

⑴ 加強宣傳力度,對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適應時代的發展,形成學習氛圍,學校為教師提供進修學習的機會,為教師能掌握網路知識進行輔導培訓,第一期有85%的教師通過了Word98、Excel、forxpor的考核,第二期有80%的教師通過了網路基礎知識、PowerPoint的考核,一批中年輕教師通過了Internent未來教育的培訓,學會了網頁和flash課件製作,學校大部分教師都能在校園網上使用ftp輸傳各類文件,96%以上的教師都能利用網路查找資料。

⑵加強校本培訓工作,我們組織力量編寫了一本「網路環境下的研究性學習理論」作為校本教材,配合課題研究,供教師學習使用。

⑶ 利用課餘時間,請有關專家來校作理論學習報告,通過開展教師論壇,在教師中形成講科學、用科學、懂理論、會操縱、增效率、比成果的學習工作氛圍。

⑷ 召開學生家長會,取得學生和家長對學校開展研究性學習的理解和支持。

⑸ 結合我校實施的市級課題「數字化教學和管理的實踐研究」,將「網路環境下的研究下性學習」融入學校的未來發展目標之中。

⑹ 對學生的學業情況作統計發現,學生的能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教學質量有明顯上升,教師的科研意識有所增強。

四、課題實施體會

開展「網路環境下的研究性學習的理論實踐」這個課題研究,我們的目的不是為了追趕潮流,關鍵它是時代賦予我們教育工作者的迫切任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是教育目標的指向,也是我國教育工作者,在總結了幾十年教育經驗的基礎上,得出的符合我國教育方向和適應中國國情的科學命題。課題的提出,對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和方法是一次衝擊,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一環,如果課題研究的優秀成果被推廣使用,那將對現階段的教育教學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對學生的成長起到至關重要的因素。從小的方面講,如果一個人養成了研究性學習的習慣和能力,就意味著具備了創新的基礎,決定新的發現,事業的成功。從大的方面說,具有研究性學習的人,才是祖國建設需要的人才,他們才會創造出更多造福人類的財富。

鑒於上述認識,課題組經過多次商討,反覆考慮,決定從兩個方面同時開展課題研究。首先是網路環境的建設,學校為了加強網路環境建設,抽調四位年輕教師,成立信息技術組,通過進修學習和利用寒暑假進行集中培訓,使他們較全面系統的掌握網路知識,達到能製作網頁,管理網路,並肩負培訓教師的任務。今年暑假期間,學校又組織力量對教師辦公室和電腦房以及專用教室進行第二次維護和裝修,並改造了部分線路,安裝了網路線路,更換了電腦。從安全形度考慮,在當地派出所的支持下,在學校的主要部門,特別是信息技術組和電腦房以及多媒體教室都安裝了電子自動探頭。目前信息技術組工作運轉通暢,極大地方便了師生的學習和工作,給學校管理帶來了方便,工作效率得到提高。

第二是研究性學習理論的實踐,我們抓住上海市二期課改的熱潮,把學生探究型課程和拓展型課程作為研究性學習理論的切入點,發揮探究型和拓展型課程的特點,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探究問題的精神,積極組織學生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感受研究性學習的樂趣,體會研究性學習的意義。在探究過程中教師發現有許多問題學生無法解決,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在學科中通過拓展型課程及時彌補。從教師角度看,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和發展,以前有的教師總認為只要上好40分的課就完成任務了,結果教了一輩子的書,也沒有發現自己有什麼值得炫耀之處,工作平平談談,而現在就不同了,教師的業務水平要不斷更新,教學觀念要及時轉變,因為「網路環境下的研究性學習理論」包含的兩方面內容,本身具有科學性、時代性、先進性等特徵,需要教師認真學習研究的理論,它融入了學術、工作能力和工作方法、專業成長等內容,也涵蓋了教育教學策略以及教育教學的方法論等諸多理論,因此,新課標把「以德育為核心,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作為教育總目標指引我們的工作,身為教師,理所當然地成為一個研究性學者。

五、下一步課題計劃

1、 在已完成的工作基礎上,將校園網路進行調整改版,要求改版後的網頁第一能反映我校的特色(上海市綠色學校,二期課改實驗基地學校),第二為開展教育科學科研搭建平台,第三要使學生和教師通過網路,為他們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方便教師備課、查找資料、理論學習等,開闢多種形式的學習方式;

2、 在校園網頁上增設欄目:在線教育、名師課堂、網路資源、課件庫、管理平台等欄目的內容。我們的想法是,便於學生利用家庭網路在課餘時間,和教師進行近距離的交流,學生可以發帖子,將學習中的問題、心理健康問題、成長的煩惱、與人相處中的困難等問題提交給教師,然後學校安排相關的教師去解答這些問題。網路資源和課件庫是為了方便本校教師查找資料,提高備課質量和工作效率。管理平台包括學生的學籍管理和成長記錄,教師的業務檔案和人事檔案,學校圖書室和財務等;

3、 深化研究性學習理論的實踐和研究,繼續做好教師培訓工作,要從根本上轉變教師的教育理念,對二期課改精神有清醒的認識。舉辦教師論壇,掀起研究性學習的熱潮。在中青年教師中開展「比學習,重研究,講科學,增效率,樹理念,看成果」的教育教學活動;

4、 繼續做好各學科的子課題研究工作,保證課題的順利進行。

六、課題其他說明

1、在總課題的引領下,針對當前的教育大環境,預測未來教育的方向,結合我校的實際,提出「以網路為平台,打造數字蘇民」的基本構想,為此在2003年,學校向上海市教科院申請了市級課題《數字化教學和管理的實踐研究》,並得到批准立項。同時被嘉定區教育局作為區重點(資助)課題,目前此課題正在實施過程中。

所以,實施「網路環境下的研究性學習理論與實踐」這個課題,對我校在辦學方向,提升教育教學水平和學校發展等諸多方面具有重大意義,它的獨特之處在於:擴大學校的社會信譽度、提高學校的辦學層次、呵護教師的專業成長、關注學生的終身發展。

另外,課題組成員經過實施研究,不但在業務能力上得到提高,而且教育教學水平有了明顯上升,湧現出一批科研骨幹分子,他們的表現帶動了其他教師的工作熱情,起到了「以點帶面」的輻射作用。

2、課題實施過程中,我們碰到最大的困難是學校的資金不足,一些硬體設備無法落實;第二個問題是師資隊伍力量不均衡,一些教師的年齡較大,在應用信息技術方面難以獨立承擔,所以課題的推廣應用有一定的難度。

3、受高考和中考的影響,部分教師的教學理念一時還難以改變,「重分數,輕能力」的現象一直捆繞著他們,於是大部分時間忙於機械性的教學,重複練習。他們認為利用網路或者信息技術來進行教學研究,會佔用很多的時間,得不償失,甚至有的領導對學校的評價,對教師的評價也只重於結果,不看過程,這樣就挫傷了教師搞科研的積極性。

4、由於我校在2005年要搬遷校址,所以,學校決定在硬體方面不再投入,主要開發應用軟體和加強校園網的建設,等新校舍建成以後,再重新規劃布局。

5、學校聯繫方法:

課題組長:(校長)孫悅如 課題負責人:(科研室主任)趙耿銘

地址:上海市嘉定區南翔鎮解放街271號

郵編:201802

電話:傳真(021)59122322,總機:59124479轉1010

網址:www.shsmxx..com E-mail地址:Shsmxx@shsmxx.com

上海市嘉定區蘇民學校課題組

2004年11月10日


推薦閱讀:

對顯密理論與實修的誤解
八字雜談系列視頻——八字命理論七殺(上)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重大發展
料理論戰,中日罕見統一戰韓國
理論好不及人情高,能力強不如江湖老。

TAG:學習 | 環境 | 理論 | 實踐 | 報告 | 學習理論 | 研究 | 研究性學習 | 網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