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觀盡毀的收藏:郵票投資市場整體看空

  一個號稱是中國最大群體的收藏門類,卻是亂七八糟的價值觀橫行,加入這個收藏隊伍的話,你除了三觀盡毀、資金沉底,也不會有別的收穫。我說的是——集郵,一個原本健康、高雅、能長知識的收藏門類,如今卻是一堆貌似繁榮的巨大泡沫,如果說,當下中國藝術品收藏市場整體看空的話,那麼首當其衝的就是郵票投資。我總結了一下,集郵界目前的大致傷情如下——

  一、一張幾十年前的紙頭,居然要求四個角挺拔筆直

  品相,這個被集郵界一向重視的問題,如今已被炒家利用到無以復加的地步。一套郵票,全品的(沒有任何缺陷)比上品的(有背膠黃等極其微小缺陷)貴了一倍。利用全品的誘惑,炒家屢屢抬升郵票價格,尤其距今三四十年以上的老郵票。新中國郵票中的第一身價(除了錯票、未發行郵票)是1963年發行的《梅蘭芳舞台藝術》小型張,近年來最高價格達到16萬元,目前回落到11萬元。對了,趕緊去家裡床底下多年不動的郵冊里翻翻看,你有沒有這張小型張。

  但這個11萬元的要求是什麼?要求是這張擺了50多年的老紙頭,必須票面亮麗如初,四個邊角挺直,背面必須是當年的原膠,而且不能有一點點發黃,還不能有任何折印,換句話說,一個50多歲的女人必須和她少女時一模一樣,才能叫全品。一旦在票面完美漂亮之外帶了點小問題,比如背面原膠略微發黃,輕微折印等,就立馬變成了上品,價格最多也只有六七萬了。

  對全品的苛求,培養出當今集郵界的一大審美潔癖,炒家在不斷加深對全品的價值認同之際,便把小小一張老紙頭炒出了天價。

  說實話,我還真不敢擁有這張全品梅蘭芳小型張,就怕稍微一閃失,好幾萬就沒了。

  二、不看畫面,專門收集邊紙上的廠銘和色標

  集郵界也的確是長期追求四方聯、邊紙、廠銘、印刷色標、號碼等郵票之外的附加值。但以前,雖然講究這些,但集郵門市部和郵商在出售時,並不對帶邊紙的郵票加價,或者加價甚微。然而近20年來,郵票本身沒什麼追求了,全追的邊紙,到目前已是價值觀完全顛倒。比如,一套帶廠銘的郵票比裸票(沒有任何邊紙的郵票)貴將近一倍;還有些人專門集郵票邊紙上的印刷色標,以一套郵票每枚色標一樣,或者色標完全不同為極致目標。

  不知道這種價值觀是怎麼造成的,但它和怪癖已經沒什麼兩樣。為了這樣的怪癖,集郵者必須付出比裸票高好幾倍的價格。

  三、單套票已經過時,要集就集一整版

  以前集郵都一套一套集的,現在呢?流行的是整版整版集,一整版基本上是20枚,也就是說,如今時髦的集郵一集就是20套。為什麼要集整版?因為賣得出價錢。目前,以2010年發行的第三輪生肖虎年郵票為例,一套單枚的市場均價為6元左右,而整版(20枚)的市場均價達到了1200元左右,比單枚的價格高了10倍!

  四、明明發行量大得驚人,居然排隊也買不到

  現在的新郵更奇怪了,明明發行量都在1000萬套以上,可每次新郵發行日,郵局門口總是排起長隊,一個郵局總共供應100多套,每人限購2套,一眨眼功夫就賣光了。沒買到的人咋辦呢?可以去郵市裡買,有趣的是新郵還沒發行呢,郵市裡就有人貼出了價錢,總是比面值高几倍。新郵幾乎都是「供不應求」,一上市,價格就翻幾倍。然而,計算全國的集郵愛好者,八九十年代的時候最多達到過2000萬人,如今郵票也很少需要使用了,集郵隊伍更是江河日下,據估計在200萬人以下。每次新郵的發行量完全可以滿足集郵愛好者的需求,怎麼可能「供不應求」?

  問題就在內部攔截上,大量新郵其實並沒有第一時間發售到市場上,而是被發行者內部攔截,名義上是為了將來的產品冊需要(就是任何一家郵局裡都會放在那邊高溢價出售的各類郵冊),其實還是為了控制市場,這是在郵票高利潤和集郵市場崩盤之間進行的左右晃蕩。

   五、線上鼓勵投機,價格嚴重背離

  2013年開始的各地文交所郵幣卡線上交易,等於開了一個虛擬郵幣卡股市,而且這股市是T+0交易,而且當新股發行的是郵商手裡的原封郵票,一個品種就相當於一個上市公司,但是這家上市公司並不分紅,也沒有業績,只是依靠遊戲規則制定者提供的巨大投機性,來誘使普通投資者進入。

  且來看看投機性大到什麼程度吧——仍以第三輪生肖虎大版為例,線下郵市裡均價1200元左右,已經比單套貴了10倍,但是2014年2月在某文交所上市後,一個多月就從300多元的發行價上漲到了700多元,當時,這個價格比線下實物交易高50%,就有人驚呼「價值背離」了,而今,1年多過去了,三輪虎大版猶如脫韁野馬,已達到了9萬多元,比線下實物價格高了七八十倍!

  完全脫離了價值規律的郵幣卡線上交易卻被一幫投機分子大唱讚歌,所有開戶交易者都是沖著線上交易的巨大波動去的,由於內在價值的嚴重缺乏,行情也如過山車一般跌宕起伏。現在,你到郵幣卡市場去轉轉,幾乎每一個老闆都是坐在櫃檯里眼睛盯著電腦屏幕上的k線圖,因為櫃檯交易向來冷清,但在電腦里卻熱鬧非凡,資金盲動時,行情以火箭速度上行,一旦投機資金撒手出貨,行情也如火箭下墜。各地文交所郵幣卡指數2015年「5·28」以來,也和股市一樣遭遇劇烈下挫,有的比股市下跌更猛,某文交所個別交易品種5·28之後一個多月里跌幅最高達70%,大部分品種的平均跌幅也達50%,這就是巨大投機性帶來的巨大動蕩。

  文交所郵幣卡電子盤其他都不怕,就怕國家有關方面進行規範,一旦規範化,資金便會迅速出逃,幾年前的文交所藝術品份額化交易就是前車之鑒。

  六、大炒冷門,專做跌眼鏡行情

  這幾年最火的新郵,是2003年發行的抗擊非典紀念郵票。一枚0.8元的郵票,已被炒到120元以上,一個小版張(12枚),目前市場價約在3000元以上,單套郵票12年翻了100多倍,小版張翻了300倍以上!

  這行情翻的,差不多是火箭速度吧。但是這套郵票按照集郵界公認的三大價值因素(發行量、設計、題材)來看,完全是一副應該打折出售的樣子——發行量1200萬套,設計水平幾乎能排進近20年最難看的中國郵票之列,題材雖然特殊一些,但類似的賑災郵票也不是沒有過。在正常情況下,抗擊非典郵票應該是一套垃圾票,那麼,它如此上漲天理何在?

  行情回護者說來振振有詞:抗擊非典是中國歷史上一次特殊的「戰役」,發行量雖然不小,可是1200萬套全部折成小版張的話,就只有100萬張了,而且還送給全國參與抗擊非典的醫護人員不少。

  如此邏輯之下,還有什麼不能炒?是呀,所以現在集郵不是一套一套集了,而是流行整版整版集,你想想,一套新郵就算中國郵政黑心,發行1000萬套,摺合成40枚一版的大版票的話,也就只有25萬版了,扣除撕票零售的話,那就更少了。中國郵政簡直是每月在為廣大集郵愛好者創造「珍郵」啊!太謝謝中國郵政了!

  七、集郵隊伍萎縮,只剩炒家在蹦躂

  上世紀80年代,國家提倡集郵,集郵隊伍從10多萬人,迅速上升到數百萬人,中國郵政急人民所急,迅速擴大發行量,1980年一套猴票發行量443萬套,到了那一輪生肖郵票大結局的1991年,發行量已經過億!發行量極速擴大,打擊了集郵人的熱情,郵市一蹶不振,集郵者也逐年減少。而後,因為內部體制糾纏,郵局窗口越來越不願接受除普票以外的郵票作為郵資使用了。到了90後這一代,隨著郵票漸漸退出使用領域,他們基本上不知郵票為何物。如今,每逢新郵發行,你去看排隊的人,白頭髮比黑頭髮多,30歲以下的幾乎為零,你能看出集郵的未來無限美好我也真服了你。

  但稀奇的是,隨著集郵者的大幅度減少(目前估計中國的集郵者人數是最高峰時的十分之一),郵票市場價格卻不斷倍增,這讓本來經濟學得蠻好的學霸也傻眼了。如果換成股市,開戶數大幅度減少,成交量和價格卻大幅度上升,你能相信嗎?

  要探索此 中奧秘也不難,畢竟郵市相對於其他投資門類來說,只是一個小盤子,一批郵商大戶基本能控制行情。況且,他們身後,還站著一個名叫中國郵政的巨人,印郵票等 於印鈔票——不,比印鈔票還厲害,因為鈔票本身不能升值,而堆放在郵政倉庫里的郵票卻能溢價拋售。目前郵市上幾年一輪的漲跌,以及十年左右一輪的郵票發行 量變化,就是郵政和郵商大戶們在抬升價格和崩盤危機之間進行的調節。

  畢竟,印一張面值1塊2的郵票,成本只要幾分錢啊。

  來源:藝術那點事 (微信號:zhanhao201411)作者:小白


推薦閱讀:

電影【教父】的三觀到底是什麼?
說《聲之形》的三觀也不正常,你們真的確定嗎?
如何看待王思聰的三觀?
三十三觀世音菩薩化身合集(珍藏版)

TAG:市場 | 投資 | 收藏 | 三觀 | 郵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