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的提出:從「三個自信」到「四個自信」
習近平總書記在「七一」重要講話中指出:「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就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不斷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推向前進。」將之前的「三個自信」擴展成「四個自信」,新增了「文化自信」,並且強調「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這是一項深謀遠慮之舉,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為什麼這麼強調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個民族在文化問題上所具有的一種積極精神狀態,它是一個民族能夠在文化上有新創造的精神底氣,是一個民族能夠走向並始終走在時代前列的必備條件。十八大以來,在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我們黨高度關注當代中國文化自信的建構與增進。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文化自信問題,多次要求加強對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和光榮歷史的宣傳教育,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講清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淵源、發展脈絡、基本走向,講清楚中華文化的獨特創造、價值理念、鮮明特色,增強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
之所以講「文化自信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是在於文化以其豐富多彩而又鮮活醇厚的形態存在於人民之中,在於文化對人心的影響有如水潤萬物細膩無聲而又無不浸透其里,在於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是所有中華兒女凝聚團結的精神紐帶,還在於人們有了對文化的理解與認同,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我們的道路、理論、制度之所由來、之所前往,從而增進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之所以講「文化自信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是因為文化的存在形態及其影響人心所獨具的特點,也是因為我們的文化蘊含著我們所選擇和探索形成的道路、理論、制度所由出發的「初心」。
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背後」更深層的依據。就此而言,理解「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這一命題的重要價值,既要看到它所揭示的文化自信的根本性及增進文化自信在推進民族復興進程中的深遠意義,也要看到這一命題所內含的一個重要啟示,即要充分發揮文化的作用,用活文化的資源,在增進文化自信的進程中促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的有效提升。
文化自信的核心是價值觀自信
文化的核心是價值觀。文化自信有著多方面的構成與表現,對自我文化發展歷史與現實的理性認知,對已有文化成就的禮敬與自豪,對當下文化發展道路的清晰與自覺,對未來文化前景的希望與信心等等,這些都是構成文化自信的重要維度、關鍵因素。而在文化自信的系統構成中更具核心意義,對文化自信的諸多構成維度、因素具有統攝意義的,則是價值觀的自信。
習近平總書記在「七一」講話中強調:「我們要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不斷增強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國家、社會和個人三個層面,昭示與體現了中國道路、理論、制度的價值追求和價值標準。核心價值觀是近代以來在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中不斷選擇和融合的結果,既傳承了傳統優秀文化的精粹,又吸收了西方先進文化的內容,還繼承和發揚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創造的紅色文化。核心價值觀塑造了中國道路、理論、制度的道德規範和道義高點,認同中國道路、理論、制度,不認同這些價值規範不行;堅持中國道路、理論、制度,不遵循這些價值規範不行;發展中國道路、理論、制度,不弘揚這些價值規範也不行。
[責任編輯:]推薦閱讀:
※「克己復禮為仁」——憑什麼文化自信?
※淺談刻板印象與文化自信
※提高認識,統一思想,為中醫發展首要任務
※從毛澤東詩詞看毛澤東的文化自信與自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