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具裡面也有禮俗
06-05
禮俗是文化的一項重要內容,茶禮俗同樣是茶文化的一項重要內容,而這些禮俗往往是通過茶具的使用表現出來的。根據禮俗的要求,茶具的使用有一定的忌諱。如宋代居喪時,家人飲茶或以茶待客,不能用茶托。周密《齊東野語》中「有喪不舉茶托「條,專記這種風俗,說「托必有朱,故有所嫌而然「,即說喪事忌諱紅色。這種禮俗,不僅一般平民都要遵守,連皇家也不例外。再如在一些少數民族地區,茶具忌倒扣放置,因為只有死人用過的器皿才倒扣。此外,飲潮汕工夫茶時,最忌「強賓壓主,響杯楝盤「。客人喝茶提且時,不能任意把血腳在茶盤沿上擦。茶喝完放且要輕手,不能讓且發出聲響。否則就是「強賓壓主「或「有意挑釁「。 現代葛軍制紫砂金錢豹壺 清代官場上流行過一種「端茶送客「的札俗。官場往來,尤其是上司召見屬下,大官接見小官,或一言不合,話不投機;或正事已畢,小官還無告辭之意,大官便雙手端起茶杯,左右侍從見了,立即齊呼「送客!「於是客人不得不起身告辭。這樣,「端茶「就成了「逐客令「。不平等的是,下級對上級是不能耍這種威風的,否則,就端掉了自己的烏紗帽。 更多情況下,茶具是用在表示喜慶、吉樣、禮貌的民間禮俗活動中。舊時新人拜完天地,照例要鬧新房。據清人記載,有一種形式叫「合合茶「,就是讓新郎、新娘面對面坐在一條凳上,互相把左腿放在對方的右腿上,新郎的左手和新娘的右手相互放在對方肩上,新郎右手的拇指和食指同新娘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合併成一個正方形,然後由人把茶杯放在其中,註上茶,親戚朋友輪流把嘴湊上去品茶。另有「桂花茶「、「安字茶「等,都是鬧房中的花樣。 在南方客家人和土家族地區,至今還保留著一種古老的吃茶法一一喝擂茶,並有一套專門擂茶的茶具。 擂茶,又名「三生湯「,是用生葉(指從茶樹採下的新鮮茶葉)、生薑和生米仁等三種生原料,經混合研碎加水後烹煮而成的湯,故而得名。相傳三國時,張飛帶兵進攻武陵壺頭山(今湖南常德境內),正值炎夏酷暑,當地又蔓延瘟疫,數百將士病倒,張飛本人也未能倖免。正在危難之際,村中一位草醫郎中,有感於張飛部屬紀律嚴明,秋毫無犯,便獻出祖傳除瘟秘方擂茶,結果茶(葯)到病除。其實,茶能提神桂邪,清火明目;姜能理脾解表,去濕發汗;米仁能健脾潤肺,和胃止火,所以,說擂茶是一帖治病良藥,是有科學道理的。 與古代相比,現在的擂茶在原料的選配上已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如今製作擂茶時,除茶葉外,往往還要配上炒熟的花生、芝麻、米花等,另外還要加些生薑、食鹽(或糖)、胡椒粉等。通常將茶和多種食品、作料放在特製的擂缽內,然後用擂棍用力旋轉,使各種原料相互混合成醬,取出後,一一傾人碗中,用沸水沖泡,用調匙輕輕攪動幾下,即調成擂茶。還可做成食擂茶,即把擂茶呂進大米飯里,7,昆成粥狀,加上蝦米、花生、蔥、韭菜、大蒜、蘿卡乾等炒熟配料。配料可按各自口味選擇,少則三五種,多則二十餘種。 擂茶所用茶具,一為「擂缽「,陶制,口徑約一尺半,內壁有輻射狀紋理;二是「擂棍「,以油茶樹木或山植木製成,長二尺多;三是「撈瓢「,以竹片編製而成,用於撈濾碎渣。這三樣茶具,俗稱「擂茶三寶「。在南方一些地區,喝擂茶已成習慣。人們中午幹完活回家,在用餐前總以喝幾碗擂茶為快。有的老年人倘若一天不喝擂茶,就會感到全身乏力,精神不爽,視喝擂茶如同吃飯一樣重要。不過, 現代朱升常砂逸竹壺 倘有親朋進門,那麼在喝擂茶的同時還必須設有幾碟茶點。茶點以清淡、香脆食品為主,諸如花生、薯片、瓜子、米花糖、炸魚片之類,以增添喝擂茶的情趣。在台灣等地,擂茶已逐漸成為社交禮俗,在婚嫁壽誕、親友聚會、喬遷新居、添丁陞官等喜事時,都要請吃擂茶。中國曆來就有「客來敬茶「的禮俗,對茶具的使用也有要求。 唐朝劉貞亮讚美「茶有十德「,認為飲茶除了可以健身外,還能「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最基本的奉茶之道,就是客人來訪馬上奉茶。奉茶前應先請教客人的喜好。如有點心招待,應先將點心端出,再奉茶。俗話說「酒滿茶半「,奉茶時茶不可太滿,以八分滿為宜;水溫不宜太燙,以免客人不小心被燙傷。同時有兩位以上的客人時,端出的茶色要均勻,並要配合茶盤端出。應左手捧著茶盤底部,右手扶著茶盤的邊緣。如點心放在客人的右前方,茶杯應擺在點心右邊。上茶時應向在座的人說聲「對不起「,再以右手端茶,從客人的右方奉上,面帶微笑,眼睛注視對方並說「這是您的茶,請慢用!「現代人以咖啡或紅茶待客時,杯耳和茶匙的握柄要朝著客人的右邊,此外要替每位客人準備一包砂糖和奶精,將其放在杯子旁(碟子上),方便客人自行取用。可見茶具擺放的科學化、公平化、方便化和人性化,既可體現出現代文明,也是一種實實在在的札俗。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2017年2月8日和一個中端紫砂工手A的交談
※葡萄美酒夜光杯,瓊漿玉液飲不醉 - 《松鼠葡萄壺》紫砂壺之美
※整套茶具哪個品牌或質量好一點?
※茶倉丨給茶葉安個家
※小談紫砂收藏及升值(下)
TAG:茶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