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印的帝國野望 —— 靖國神社 【藤枝投稿】

文/江一帆

···

前段時間,去了東京,順道就去靖國神社探尋一番,看看這個國人耳熟能詳卻又略顯神秘的地方。其實關於靖國神社,不得不提到日本在明治維新後發展出來的國家神道,國家神道和日本傳統以自然崇拜為主的神道教有很大不同,它強調的是一種忠君愛國的狂熱信仰,和宗教本身關係不大,更多的是宣傳國家的意識形態和民族精神。靖國神社的歷史正是與日本國家神道的發展和傳播相伴相生,直到戰後國家神道被消滅,而靖國神社卻保留到了今天,雖然名義上回歸了宗教性質,但是從本質上講,即使今天它也不能被看作純粹的宗教場所。

1869年(明治2年)戊辰戰爭結束後,倒幕派以天皇的名義創建東京招魂社用以供奉倒幕運動中為天皇戰死的軍人,鎮撫他們的亡靈。1879年(明治13年),取《左傳》「吾以靖國也」,東京招魂社更名為今天我們熟知的靖國神社。此後,包括甲午戰爭,日俄戰爭,兩次世界大戰等歷次對外征戰中陣亡軍人靈位都供奉於此,前前後後一共將近250萬,裡面就包括十四名罪惡滔天的日本甲級戰犯和數千名乙級、丙級戰犯。而作為日本軍國主義炮灰的數萬名朝鮮人和中國人也供奉其中。而當我真正走入靖國神社,有一種別樣的體驗,所以特別想帶大家看看這個我們印象中封印著軍國主義陰魂的地方。

靖國神社位於東京千代田區,從皇居可以直接步行過去,並不太遠,算是在東京中心城區,在這個地方僻出這麼一地兒,也確實顯示了靖國神社當年的崇高地位。靖國神社前面的一塊不小的廣場,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佇立在廣場中央的大村益次郎的銅像,這個號稱「日本軍制之父」的人開創了日本近代軍事制度,對後來日本軍隊的壯大和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國內也有人管他叫「日本陸軍之父」,然而軍迷都知道「日本陸軍之父」是山縣有朋。不過要論大村益次郎對舊日本軍隊的貢獻和影響,只怕山縣有朋也只能望其項背,以至於後來的日本軍國主義者將其奉為日本的「軍神」,可見他的地位之高。而之所以將他的銅像豎立在靖國神社前,正是因為大村益次郎是創立東京招魂社最積極的發起者。

▲大村益次郎銅像

穿過廣場,就算是真正到了靖國神社的正門了,中間的參道直接通向拜殿,參道起始處兩側分別佇立著巨大的石質大燈籠,這比起日本園林里那些石燈籠大多了,但這不是關鍵,有意思的是這兩個大燈籠基座每個面上雕刻的浮雕,全是表現的自明治維新以來,大日本帝國的軍隊對外征伐的赫赫武功。右邊燈籠表現日本海軍的戰鬥場景,左側燈籠記錄的是日本陸軍的征伐事迹。作為中國人站在這裡,那心中自是百感交集,憤憤與無奈交織,實在是由於這些浮雕內容和我的祖國關係是那麼緊密,畢竟日本從明治維新後成為世界強權的崛起之路上有著中國人太多的血淚和屈辱。我很想知道,多年之後的日本人該是怎麼看待那段歷史的,但想必當年浮雕落成時的的日本人面對著煊赫一時的帝國戰績,心中一定萬分自豪的,這是任何一個民族都會產生的心理。

▲第一鳥居前的石燈籠之一

▲1900年庚子國難,日軍攻入天津,有意思的是07年央視白岩松探訪靖國神社的節目中曾將該浮雕辨識為1933年日軍進入天津,顯然細心的軍迷看看軍服和明治紀年也知道這是明顯錯誤的。

▲日俄戰爭(1905),日軍奉天(瀋陽)入城式

▲一戰(1914年),中國境內日軍沿鐵路線進攻德軍

▲1933年日軍攻克山海關

▲一二八事變(1932年上海),日軍的肉蛋三傻

神社的正門被稱作神門,前面立著我們在國內新聞里最常見到的靖國神社標誌性的大鳥居(第一鳥居),據說這玩意兒最早是明治天皇下令使用銅鑄造的,二戰期間,日本國內金屬資源奇缺,於是拔了造武器去了,現在這個是戰後60年代重新修建的,改用木製,雖說這個和我們國內的牌坊類似,不過我總覺得這有些像武士刀的刀架,冷冰冰的,瘮得慌。

▲神門前的大鳥

走近神門,兩樣東西很顯眼:門柱兩側斜立著兩根大旗杆和門上鑲嵌的皇室家徽「十六瓣八重表菊紋」。旗杆在當年該是用來懸掛「旭日旗」的,而菊花家徽則表明了靖國神社乃天皇御創的特殊背景。

▲神門上的天皇家徽「十六瓣八重表菊紋

▲神門上斜立著兩根大旗杆

沿著參道穿過神門和後面的第二鳥居,算是正是到了神社的拜殿,這裡也是供普通百姓日常參拜的場所,除了破風下的簾幕裝飾著皇室菊花紋,基本和日本其他神社的規制也沒什麼不同,但是走上去發現拜殿右側上擺放著明治天皇奉獻給靖國神社的祭品「真神」,看一下年份,是明治駕崩的前一年(1911年),算來已經是一百年前的事了,上個月春季大典時安倍晉三也是向靖國神社獻祭的真神,至於這日本祭品為什麼叫這個,求大神相告。拜殿不能進入,只能在外面合手參拜(我當然沒有拜),也不允許拍照,不過裡邊放著鬼總歸害怕,手一抖就不小心按到了。

▲第二鳥居

▲拜殿,普通日本人於此參拜

▲明治天皇獻祭的「真神」

作為普通人,尤其是外國人我們就只能走到這個地方了,向里走還有神社的本殿(供奉處)和靈璽簿奉安殿(供奉名錄),尋常的遊客是不能進入的,在拜殿右側有一條專門的正式參拜的通道,無論是小泉還是安倍也都是通過這裡進入到神社進行參拜的。當然作為中國人來此參觀,是絕不能越過民族大義的底線進去參拜的(進門還有參拜料,所以更不能進),雖然那些侮辱滋事的行為不提倡,但我覺得也沒必要表現得多麼尊重,畢竟這裡面供奉的死人也都是與你我先輩浴血廝殺過的敵人。中國人裡面,溥儀和汪精衛進去參拜過,當然島上的岩里政男和所謂「台灣民政府」的那幫扯淡玩意兒,也就呵呵了。

▲專門設置的參拜通道

其實最能夠吊起廣大軍迷胃口的,大概就是位於靖國神社內北側的游就館,「游就」二字也是取自中國典籍《荀子》中「游必就士」。這裡是國內新聞里經常提及的展示二戰日本侵略戰爭中各種文物,炫耀軍國主義武功的地方。其實這算是一個不太大的軍事戰爭博物館,但是一個帶有極端政治傾向的博物館。走進大廳,立刻就是飛機大炮火車頭,不用說,稍微了解的軍迷已經跳出來喊型號了,零戰五二,96式150口徑野榴炮和九六式150口徑重加農炮。不過可惜的是來的時候晚了點,兩分鐘前樓上陳列室閉館,沒上去了,據說裡面有九七中戰,櫻花特攻什麼的,也都是大家津津樂道再熟悉不過的傢伙。於是我從網上找了一些圖片湊個數,大家看一看好了。走進游就館,氣氛確實是十分的軍國主義,零戰旁邊放映日本英雄飛行員和神風特攻隊員的宣傳視屏,就連館內的紀念品也儘是舊日本軍隊使用的旭日旗,軍艦旗和對馬海戰中的「Z」字旗,滿滿的是對大日本帝國的念念不忘。

▲游就館

▲零戰五二,零戰中後期型號,此時,零戰的神話已經一去不返

▲九六式150毫米野戰榴彈炮,戰時日軍最好的150口徑野榴炮,不過成本偏高

▲九六式150毫米重加農炮,日軍師屬遠程火力,性能十分優異

▲二戰,運行在泰緬鐵路上的機車頭,見證了死亡鐵路的歷史

▲三笠號上升起的Z字旗(皇國興廢在此一戰,各員一同奮勵努力)

▲櫻花特攻,日寇的困獸之鬥

▲97中戰

雖然沒看到本子的脆皮中坦和人肉制導飛彈,但失之東隅收之西隅,一樓正在辦一個日本古代甲胄武具展,展覽規模很小,不過也有很多好東西,可以看一看。不過盔甲這種裝備(至少是皮甲以上),那也不是日本普通的足輕玩得起的,有身竹鎧就不錯了。

▲脅差和火繩槍,脅差為日本鑄刀大師水生子正秀作品

▲日本古代甲胄和具裝戰馬

在游就館外面有一片空地,各種戰爭遺物和有關的紀念雕塑。其中便有幾年前安放在這裡的印度律師帕爾的紀念碑,這位在東京審判時,堅持日本戰犯無罪的印度國際法專家,連印度人知道他的也不多。何況那個時候,印度還在大英帝國的統治之下,放出些另類觀點,我們也權當他刷刷存在感好了,不過多年以後,還要被否認歷史的日本右翼強行挖出來綁上他們的戰車,也不知道十幾億快樂的印度人民作何感想。

▲東京審判中堅持日本戰犯無罪胡印度律師帕爾紀念碑

▲母親銅像,為了向因戰爭而失去丈夫、獨自撫養孩子的母親表示謝意

▲日本國民捐建海防艦紀念碑(一種大量製造的低成本,武裝的巡邏用艦艇)

▲和平?和平!和平:-)

▲戰沒馬慰靈碑

▲靖國神社內很多樹木都是由戰後倖存軍人戰友會栽種

▲靖國神社已經開始為2019年御創150周年紀念活動募集捐款,坊間傳說預算可能達到20億日元

除開靖國神社的非正義性,裡面種植的櫻花還是挺美的,尤其當陽光灑在上面,加上旁邊建築投上去的陰影,一明一暗,亮得如此明麗活潑,暗得那麼冷艷寂寥,大概也暗合《菊與刀》對日本民族性格的描述:好鬥但和善,尚武而謙忍,野蠻卻文雅,順從卻又反抗。當然,今天的日本和60年前的書中描述是不一樣的,走在東京的街道上,看到的是秩序,禮貌,謙和,繁忙,很難感到那些狂熱和衝動,但是在靖國神社,確實能感覺到這個民族可能在隱藏並保存著什麼,彷彿聽得到一頭蟄伏已久的猛獸在呼吸。或許是時間還沒有長到讓他們放棄,又或許對於他們忍耐本來就是一種常態,就像過去一千多年裡,日本數次漫長的等待和忍耐一樣。


想投稿嗎?


推薦閱讀:

麥克阿瑟為何沒燒靖國神社
我在靖國神社

TAG:靖國神社 | 投稿 | 帝國 | 神社 | 野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