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太極拳之「最」初探

《和美太極》中國專業太極微刊

不知拳友們有沒有思考過這些問題:太極拳的最高指導思想、最高原則、最佳狀態、最好感覺、最高境界、最終目的、最後的衡量標準是什麼?這七個問題看起來很簡單,但是如果你要仔細地想一想,就會產生許多問題。而弄清楚這些問題就會使你在學練太極拳的道路上把握方向。現在轉載2010年《太極雜誌》第六期刊登的文水王本德先生的一篇題為「太極拳之「最」初探」文章或許能對你有所幫助。

太極拳之「最」初探

文水王本德

在20多年習練太極拳的過程中,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中,都遇到過許多重要課題,也看到過各種論述,給我很大的教益與啟發,充分體會到太極拳的博大精深;同時自己也在一面練習,一面思考,不斷加深與提高對太極拳的認識。近來,靈機萌動,悟出了太極拳的七個「最」,不知當否,願與大家交流。

一、太極拳的最高指導思想是「太極陰陽圖」

王宗岳《太極拳論》開宗明義講到:「太極者,無極而生,陰陽之母也。」而太極圖正是我國古人以天才的創造,準確而形象的圖形表達出對宇宙萬物發展變化的這一辯證認識---外圍圓圈代表宇宙、萬事萬物;圓內的黑與白代表組成一切事物的兩部分陰和陽,它們是矛盾的、對立的;黑中的白點,白中的黑點,表示陰中有陽,陽中有陰,說明它們又是統一的,是一個矛盾共同體;陰陽的交界呈S形曲線,形成兩個陰陽魚,表示陰與陽的關係是在不斷消長與轉化,處於動態變化之中。太極拳正是在這一古典哲理基礎上產生的,太極拳的每個方面都體現與滲透著這個哲理精神。因而太極圖就成為太極拳最高的指導思想,也是太極拳命名的根本原因。組成太極拳的諸多因素都是陰與陽的對立統一關係,如動與靜、虛與實、柔與港、曲與直、送與緊、快與慢、圓與方、攻與房、開與合、化與打、收與放、蓄與發、內與外、進與退、呼與吸、意與力、上與下、前與後、斜與正、左與右......,它們在行拳中的運行變化,都要符合太極圖所揭示的原理。例如柔與剛,太極拳強調鬆柔(陰),但一味鬆柔(只要陰),就會變為疲軟,還要有剛(陽);如果一味強調剛(只要陽),又會成為僵硬。正確的關係是柔中有剛、剛中有柔、外柔內剛、剛柔相濟。剛與柔的比例又是不斷變化的。如蓄勁時,柔多於剛(不是沒有剛);發力時剛多於柔(不是沒有柔),蓄與發不停地轉化,也就是剛與柔在不斷轉化。再如開與合。開為陽,合為陰,這是太極拳兩種主要運作形式。開時要敘展,合時要緊湊;但開中要有合意,合中要有開意,相分相離,又要相吸相系。開得過分為散,合得過分外拘,要不拘不散,開合有度。再如步法中的虛與實。虛為陰,實為陽,但虛不是完全站空(像有人用腳尖點地那樣),要有實;實不是完全站死,把全身重量全壓在一條腿上,還要有虛。虛與實一般以三七開為好。虛與實也是在進退之間不斷轉化。其他類推,不再贅述。

二、太極拳的最高原則是「自然」

太極拳有千變萬化的動作,有許多要領,許多要求,各派別又有不同的風格與特點,但無論有多少變化,在任何情況下都必須遵循一個根本原則,那就是「自然」。自然而然,順其自然,不拘束,不勉強,不刻意,不緊張,盡量減少人為因素,而順其自然的勁路,自然的意向,進行自然地運轉。這是一種返璞歸真、回歸自然的狀態。只有自然才能放鬆;也只有放鬆,才能自然,自然與放鬆互為因果。練拳中的許多弊端,如僵硬、疲軟、誇張、拘謹、呆板、做作、丟偏頂抗,都是在不自然的情況下產生的。本著自然的原則,這些弊病都可以消除。自然是通向太極拳最佳境地的必經之路。

三、太極拳最佳狀態是「平衡」

平衡是「對立的各方面處於相等或相抵的狀態」(《現代漢語詞典》),也就是重心穩定的狀態。任何物體,只有保持平衡才能穩定,否則就會失衡、失重,就會傾倒。處於運動中的物體,平衡尤為重要,打拳就是這種情況。任何拳種,只有首先保證自身穩定,才能立於不敗之地。太極拳的訣竅正是在保證自身平衡穩定前提下,設法破壞對方平衡,對方失衡之際正是取勝最佳之時。平衡能力也是人體重要素質之一。太極拳的許多要領都是為實現平衡而設計的。例如保持身體平衡、穩定、重心就要放低。打太極拳雙腿彎曲,上虛下實,松腰坐胯,垂肩墜肘,這些都起到降低重心的作用。其次要加大底面積,底面積越大越平衡、穩定。所以打拳時兩腳間要保持一定橫向距離,出腳要有角度,要「上下一條線,腳下一個面」,而不要腳下一條線。保持平衡的另一重要條件是重垂線(重心與地面垂直線)不超過支撐面,所以打拳時,弓步前腳不超過腳尖,坐步後臀不超過腳跟,左右虛實要對稱等等。所以有人說平衡沉穩是太極拳的第一要義。平衡還包括心理,要經常保持平穩、平靜、平和的心態,不過喜、過悲、過濾、過憂,心平如止水,這是最佳的心理平衡狀態。兩個平衡是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證。

四、太極拳最好的感覺是「舒適」

舒適、愜意、身心舒暢,這是人生最美好的感覺。習練太極拳,不僅能產生這種美好的感覺,而且也正是太極拳所要達到的效果。正是太極拳的諸多要領為舒適感提供了條件;反過來說,有了舒適感證明了你練的拳符合了太極拳的要求,方向是正確的。例如學練太極拳,首先要求心靜,排除一切雜念,精神放鬆,這就為產生舒適感提供了心理條件。習練太極拳要求身正體松,不僵不滯,輕鬆柔和,舒緩協調,立身中正,虛領頂勁,松腰落胯,保持「五弓」,曲蓄有餘,節節貫穿,對拉拔長......這些都是產生舒適感的生理條件。所以打太極拳能否產生舒適感(這時還會出口水),是對練拳正確與否的重要檢驗標準。正因為打太極拳能使人感到身體十分舒適,精神十分舒暢,所以長時間打拳也不會疲乏,反而越練興緻越濃,欲罷不能,因此有人說打太極拳就是「積極的休息」。反之,如果僵硬緊張、大汗淋漓、氣喘噓噓、口乾舌燥,練完拳疲勞不堪,那就說明你練得不是太極拳。

五、太極拳的最高境界是「虛無」

這是個長遠追求的目標:無聲無息,無形無象,無思無慮,無欲無求,無他無我,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天地一片寧靜,身心渾然不覺,如醉如痴,如夢如幻,空洞無物,一片神行......這就是所謂虛無的理想境界吧!而要達到這種境界,就要靜到極點,松到極點,柔地極點,物我兩忘,身心完全與大自然融為一體。這恐怕是要經過長時間的修鍊身心,才能達到的吧!

六、太極拳學練的最終目的是「健身」

太極拳是武術,技擊是它的本質,攻防意識是它的靈魂,防身禦敵是它的重要功能,這是無可置疑的。但即使在冷兵器時代,一般練拳者都不把搏擊作為主要目標,而更看重的是強身健體。先輩大師更把延年益壽、青春不老作為太極拳的終極用意,反而把技擊稱為「末技」。在熱兵器的當代,當然更是如此,這也是當下絕大多數練拳者的共識。為此,除遇特殊情況,如與歹徒搏鬥外,無論日常練習還是競技推手,都不必計較輸贏勝負,點到為是,更不可爭強好勝、鬥狠傷人,以能打善斗為能事,一味地追求技擊效果,甚至不惜損傷身體。而要時刻牢記健身為第一要務這個宗旨。比賽是為了交流、促進與友誼,而不是單純為了爭名次、論高低。淡泊名利是太極人應有的修養。所以我建議多搞表演交流,少搞比賽,多切磋,少「過招」。實際上,太極拳與其他拳種比較,最大的優勢正在於它能有效地治病防病、強身健體,特別對中老年人來說,太極拳是健身的最佳選擇,這是其他拳種與鍛煉方法所無法比擬的。

七、太極拳最後的衡量標準是「健康長壽」

對於拳打得質量優劣、水平高低,向來有各種標準。例如有人看是否美觀,有觀賞性;有人看是否規範,有標準性;有人看有無韻味,有含蓄性;有人看有無攻防含意,有技擊性;更多的人看能不能得冠軍、拿獎盃,獎項層次越高,證明打得越好,各種比賽還有許多評分標準,不一而足。這些當然都可以作為標準。但我認為都不是最高標準、最後的標準。練拳的最高目標既然是為了健身,那麼衡量優劣最高的標準就應當看其是否健康長壽。原來有病練好了,原來虛弱練強壯了,頭腦清醒了,體力充沛了,行動敏捷了,總之身體健康了,才證明你的拳練好了。特別到了老年任然能愈老彌堅,老當益壯,益壽延年,這才是拳練得對、練得好的根本標誌。如果你練了很長時間,舊病治不好,又添新病,到處是病痛,到了老年衰弱不堪,甚至早早離開人世,不論你拿多少冠軍,如何能放人制人,都不能說你練好了太極拳。也許你練的「太極拳」,與真正的太極拳正是背道而馳。不打太極拳,不一定就體弱多病,活不長;而打好太極拳肯定會健康長壽,這是確定無疑的。

以上「初探」,只是有感而發。謬誤之處,還請大家指正。

評論處大家可以補充文字解釋不對或欠缺的部分,請勿謾罵。這樣下一個看到的人會學到更多,你知道的正是大家需要的……


推薦閱讀:

【陳雄聊太極拳 39】與弟子們聊練功習拳的體悟感覺
學練太極拳
馬虹:現代人修鍊太極拳要訣(下)
我知道的陳氏太極拳
太極拳「引進落空」的學理研究 - 當代新論 - 中國太極拳網

TAG:太極拳 | 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