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亞當斯密留下的兩個謎

偉大的思想家總會留一些有待後人解釋的謎。這或許是後人對他們的思想理解有偏差,或者是他們受時代限制提出了一些自己未解決的問題。解釋這些謎,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偉人的深刻思想,也可以推動科學進步。亞當斯密也給我們留下了兩個謎。一個是「價值之謎」,或稱「價值悖論」。斯密注意到,水是生活必需品,對人的價值極高,但價格很低;鑽石是奢侈品,對人的價值並不高,但價值很高。這種矛盾現象,斯密沒有作出解釋,稱為經濟學史上的「價值之謎」。另一個是斯密著作中「利己」與「利他」的矛盾。在《國富論》中他從物質利益出發論述並肯定了利己主義的經濟人觀。但在另一部名著《道德情操論》中又從同情心出發論述並肯定了利他主義的倫理觀。這種利己與利他的不一致被經濟學家稱為「斯密之謎」,或「斯密問題」。現代經濟學已經解開了價值之謎。斯密是勞動價值論的奠基者,但他的勞動價值論存在內在的矛盾,他往往混淆了價值與交換價值,價值與使用價值,以及主觀價值與客觀價值。19世紀70年代的邊際革命之後,經濟學家用主觀價值論代替了客觀價值論,並用邊際效用價值論解開了這個價值之謎。邊際學派認為,決定商品價值的不是它所包含的社會必需勞動量,而是消費者從消費一種商品中得到的效用,即消費該商品帶來的滿足或享受程度。一種商品的價值大小不取決於它有多大用途(使用價值)或所包含的勞動量,而是消費者對它的主觀評價。商品的價值取決於邊際效用。邊際效用是增加一單位某種商品消費所增加的效用。隨著某種商品消費量的增加,邊際效用是遞減的。所增加的最後一單位商品的效用,即邊際效用,決定了該商品的價值。商品的市場價格是由供求關係決定的,某種商品數量多(供給多),需求少,則邊際效用低,價格低;反之,價格就高。根據這種理論,價值之謎就不是謎了。儘管水是必需品,效用大,但其數量極多,邊際效用幾乎是零,如果不是在沙漠這類缺水的地方,水的供給大於需求,價格低是正常的。鑽石雖然效用不大,但數量極少,邊際效用高,鑽石供給極小,總遠遠少於需求,價格高當然正常。這種解釋已在經濟學中得到公認。斯密在《國富論》中對分工的讚揚正來自他對這些工場的觀另一個謎就不那麼簡單了。自從19世紀中葉德國歷史學派的經濟學家提出這個問題之後一直有各種不同的觀點。一些經濟學家,如美國經濟學家熊彼特和英國經濟學家羅爾,在他們的經濟思想史著作中都沒有提到這個問題。他們依據《國富論》來解釋斯密的經濟思想,排除了《道德情操論》在經濟思想中的意義。他們不承認這個謎的存在。另一些經濟學家,如德國歷史學派和前蘇聯經濟學說史權威盧森貝則承認這個問題的存在,認為在斯密的思想體系中存在利己與利他的不一致性。還有一些經濟學家認為這種矛盾只是表面現象,並不是真正的矛盾,因為由利己出發,可以通過「看不見的手」的調節,實現利他。話經濟學人我想對這個問題的解釋要從斯密的身份與當時社會科學的狀況開始。斯密是道德哲學教授,道德哲學是當時對社會科學的總稱,包括了經濟學在內的許多學科。斯密講授的道德哲學包括神學、倫理學和政治學。政治學中又包括了政治經濟學。斯密最初的計劃是寫一部有關道德哲學全部內容的著作,揭示作為自然的人和作為社會的人的本性及其生活的終極目標。但斯密沒有完成這個龐大的計劃,只寫出了有關倫理學的《道德情操論》和有關政治經濟學的《國富論》。由於斯密臨終前燒毀了他的全部手稿,我們無法了解他這個龐大體系的框架,以及已寫出的這兩部書之間的內在聯繫。這就留下了這個謎。理解這個謎的關鍵是斯密社會問題的出發點。斯密深受其好友大衛?休謨人性論的影響,並把人性作為他研究的出發點。斯密的研究是要以人性為基礎構建一個符合人性的社會秩序,即重農學派所說的「自然秩序」。人性中既有動物的一面,又有天使的一面。從前者出發,人是利己的;從後者出發,人是有同情心和利他的。一個符合人性的社會應該承認人利己行為的合理性,由此出發來建立自然秩序。這就是《國富論》中論述的由價格調節的市場經濟秩序。但人又有同情心,這就要求人要適當抑制自己的利己本性,社會也應該有道德規範,人應該有利他精神。「道德情操」一詞指人判斷克制私利的能力。《道德情操論》一書正是論述人如何在社會中控制自己的私慾和行為,使社會是一個有道德的社會。完整地理解斯密的思想應同時重視斯密在這兩部書中所表達的觀點。斯密之謎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市場經濟的內在矛盾。市場經濟承認人利己行為的合理性,但也需要道德與正義。私慾與道德、利己與利他是市場經濟的內在矛盾。從這種意義上說,斯密之謎並不是斯密的失誤,而是這種矛盾的反映,是斯密思想的深刻之處。利己與利他的矛盾存在於任何一個市場經濟社會中,也是這種經濟產生許多問題的根源。市場機制如何協調這種不一致性呢?斯密也給了我們一些思路。一是發揮「看不見的手」的作用,讓價格把利己行為引導向有利於整個社會,即實現利他。市場機制是統一利己與利他的保證。把利己與利他對立起來,認為只有毫不利己才能利他是一種形而上學的觀點。二是建立社會道德和法律制約機制。《道德情操論》論述道德規範問題。從《亞當?斯密關於法律、警察、歲入及軍備的演講》(英國經濟學家坎南根據斯密一個學生的筆記整理出版)來看,斯密還要寫一本「說明法律和政治一般原理」的書。這本書應該是講立法規範的。所以,應該說,斯密之謎反映了市場經濟的內在矛盾,而且可以在市場機制基礎上用道德與立法來解決。只不過斯密沒有來得及把這些思想全講出來而已。有創造性的思想家往往會留下許多令人費解或困惑之處。解開這些謎也是有趣的智力遊戲。讀了這篇文章,你有這種感覺嗎?
推薦閱讀:

亞當·斯密遺漏了什麼
從亞當斯密以來二百多年了,為什麼經濟學一直沒有實質性進展?
亞當夏娃
世界為什麼誤解了亞當?斯密200年?

TAG:亞當 |